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6月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工程导师介绍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导师简介王润孝教授王润孝,1957年1月生,教授,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制造自动化软件与信息研究所所长。
1982年、1998年分获西北工业大学机电控制与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工学博士学位。
1989 年至 1990 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作访问学者。
兼任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任教以来,为博士、硕士、本科生讲授“数控机床”、“制造技术新哲理”、“数字技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等6门课程,累计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编写专著及教材8项。
主持以及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自然基金、陕西省科学基金、陕西省攻关计划项目以及横向课题二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项。
孙树栋教授孙树栋,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
198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英国Sheffield(谢菲尔德)、Strathclyde(斯克莱德)等大学任访问学者。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预研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提出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遗传免疫算法等新算法,有效解决了机器人控制、车间计划调度等面临的多目标、有约束优化难题;提出了建立企业生产过程资金流模型、基于组件的可重构信息管理系统等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稳固的科研团队,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重构制造执行系统、协同服务系统,在10余家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撰写专著、主编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
曾荣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航空青年科技奖。
西北工业大学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简介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
1938年国立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汉中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至咸阳,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
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
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在哈尔滨组建,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
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
经过70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
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
设有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
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校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发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的校风,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其中友谊校区1200亩,长安校区3900亩。
设有20个学院,54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和12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
建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到2009年3月,学校共有研究生11340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985人,硕士研究生5834人,专业学位2521 人,本科生14362人,留学生140余人。
罗田名人

1、导弹专家:罗田人胡昌华胡昌华,男,1966年6月3日生于湖北罗田, 1996年6月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导航制导与控制”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二炮导弹技术专家。
先后主持完成包括国家、军队重点课题30余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出版专著3部、编著3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SCI 收录22篇,EI收录92篇,CSCD收录94篇,论著被他引820次,先后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入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第二炮兵十大砺剑尖兵”。
2、中央武警,少将张晓平张晓平,男,汉族,1956,湖北罗田人研究生学历,少将警衔,现任武警医学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入伍三十多年来,先后担任战士、班长、队长、总队干部处副处长、支队政治处主任、支队副政委、总队宣传处处长、总队政治部副主任、总队政治部主任、总队副政委等职务,2007年11月任武警指挥学院副政委,2010年7月任现职。
3、湖北首富:阎志阎志,男 ,1972 出生.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镇人。
(老家胜利)中共党员。
大专毕业。
1992年参加工作,历任黄风地区文联《鄂东文学》编辑部负责人,《市场时报》记者、编辑,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童年的鸟》、《阎志诗选》、《风铃》、《落叶的传奇》,长篇纪实为文学《永远的星辰》、《时光之光》、《天若有情》,散文集《黄昏小礼》,长诗《挽歌与纪念》,专著《阎志论集》等。
现任卓尔控股有限公司、华锦建设集团、汉口北集团、卓尔地产投资集团、卓尔工业集团董事长。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答辩聘请专家备案表201603更新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专家备案表
注:1、答辩委员会应由5或7人组成(如导师参加,应为7人),答辩委员应由本学科的教授担任,且原则上应为博导。
特殊情况下非博导委员不得多于2人,非本一级学科、专业的委员不得多于2人,校外不同单位的委员不得少于2人(定向、委培博士生所在单位的专家不作为校外委员),所属学位分会的委员不少于1人;
2、学位论文应提前一周送达专家,“专家签字”由拟聘专家接收论文时签字并填写“学位论文接收时间”;
3、学位办备案7天后方可办理论文答辩申请。
4、可凭此表及相关《支付凭单》领取答辩费。
西工大机电学院导师简介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系导师简介王润孝教授王润孝,1957年1月生,教授,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制造自动化软件与信息研究所所长。
1982年、1998年分获西北工业大学机电控制与自动化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和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工学博士学位。
1989 年至 1990 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作访问学者。
兼任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
任教以来,为博士、硕士、本科生讲授“数控机床”、“制造技术新哲理”、“数字技术”“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等6门课程,累计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编写专著及教材8项。
主持以及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自然基金、陕西省科学基金、陕西省攻关计划项目以及横向课题二十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9项。
孙树栋教授孙树栋,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
198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曾在英国Sheffield(谢菲尔德)、Strathclyde(斯克莱德)等大学任访问学者。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预研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提出了遗传模拟退火算法、遗传免疫算法等新算法,有效解决了机器人控制、车间计划调度等面临的多目标、有约束优化难题;提出了建立企业生产过程资金流模型、基于组件的可重构信息管理系统等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稳固的科研团队,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重构制造执行系统、协同服务系统,在10余家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撰写专著、主编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7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
曾荣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航空青年科技奖。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文化传统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该院徽由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2003级建筑学本科生学生杨勇涛设计。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院徽采用蓝底白图,跟我校校徽用色相同,指向学院与学校的隶属关系。设计试图反映 学院的学科构成特点。力学为抽象的概念,无法以直接的形象来描述,本案通过线条的纵横对比来呈现张力。底 部实心的色块寓意大地,大厦(土木建筑)拔地而起。大厦两侧六片横向色块寓意学院腾飞的翅膀,同时在数字 上暗合学院在学校的排序(六院)。院徽周边则是中英文的学校名称,构图与院徽相统一。
岳珠峰,196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固体力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协 调人。兼任国际SCI杂志《Multidiscipline Modeling in Materials and Structure》主编, 《应用数学与 力学》编委,中科院力学所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兼职委员。在1999年1月—2001年10月作为洪堡学者和副研究 员在德国Ruhr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高温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及焊接件的力学性能; 结构设计及结构强度、寿命和可靠性。开设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课程6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预研项目 4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60余篇,被SCI、ISTP和EI引用超过100篇次。获省部级一等奖、三等奖各一 次。
科学研究
学院面向国防军工、大型装备和重大工程等国家需求,发挥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目前研究领域包 括:先进材料力学行为及结构分析技术;航空航天动力学;振动理论及应用;多学科设计优化理论与应用;先进 力学试验技术。
近五年,学院主持项目405项,总经费2.4亿,到款经费1.6亿;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共47项,经费 总额2838万元,力学学科基金申请数和资助数连续两年在力学科学处排名第一;学院师生共发表论文596篇,其 中SCI收录233篇,Ⅰ区和Ⅱ区论文共90余篇;五年来,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防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973课题10项,民机科 研专项2项,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3项,技术基础10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1项,国家重大专项6项;学 院教师获得国防科技二等奖1项,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 步三等奖1项。
陕西省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 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陕西省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陕西省学位委员会(2009年10月)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及陕西发展对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全面提升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2006-2020)》、《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工作的指导意见》(学位…2008‟29号文)的精神和要求,现提出2008-2015年陕西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一、陕西省经济社会、高等教育基本情况分析1.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需求和发展战略(1)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是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
全省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人口3748万,辖10个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07个县(市、区)。
全省由北至南分为三大区域:北部是黄土高原,约占全省面积的45%,人口的15%,畜牧业比较发达,能源资源富集,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接续地;中部是关中平原,约占全省面积的19%,人口的60%,是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和科研教育基地;南部是秦巴山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6%,人口的25%,水力、矿产和生物资源丰富,是我省重要的绿色产业基地。
改革开放30年来,陕西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18246元,财政收入十年增长十倍,实现了由百亿向千亿的飞跃。
2008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851亿元,增长15.6%。
财政总收入1104.36亿元,增长23.66%。
关中地区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势迅猛。
“一线两带”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保持了率先发展的好势头。
陕南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期,呈现出若干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的新趋势。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XXX2006年博士论文疯狂剽窃2002年 ...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XXX2006年博士论文疯狂剽窃2002年YYY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其论文的1-5,8-20,25-32,35-44,56,67-77,79,120-121共计51页剽窃了2002年YYY的硕士论文1-6,8-52,54-55,64-67,72共计58余页。
XXX博士论文的展望居然把YYY2002年硕士论文的展望也一字不漏的全部剽窃了,真是可笑!XXX作为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执法犯法,而对其它学生仅仅抄了几页就被取消学位、收回毕业证学位证了?我们从2008年7月份开始,到目前4个多月以来多次举报、并把其论文复印件(剽窃部分详细的标注了出来)通过挂号信邮寄给了有关单位领导,但目前一直未能看到学校的处理结果。
作为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我们感到羞耻,对有关部门的不作为感到愤怒!一、XXX剽窃详细情况1.XXX: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博士时间:2002.03-2006.11,2006年12月获工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高速公路规划的系统工程方法研究所属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系统工程;导师:史忠科教授。
论文时间:2006年10月2.YYY:硕士时间:1999.09-2002.03,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生论文题目:高速公路规划方法研究及应用所属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第一导师:吴方向副教授第二导师:史忠科教授论文时间:2002年3月3.XXX论文具体剽窃内容如下表所示:XXX论文内容及页码YYY论文页码第一章绪论P1 P6 1.1 背景与意义P1 P31.1.1 应用背景P1—P2 P21.1.2 选题意义P2—P3 P1—P21.2 公路交通建设的特点与技术指标P3 P2-31.3 高速公路规划的主要内容P3—P4 P5—P61.4.1 规划理论研究状况P4—P5 P8—P92.1 高速公路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依据P8-P9 P4—P52.1.1 高速公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1.2 高速公路规划的主要依据2.2 规划理论与方法P9 P82.2.1 四阶段模式法P9—P14 P9—P152.2.2 总量控制法2.2.2.1 现状公路网的分析与评价2.2.2.2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P14-15 P16-172.2.2.3 公路网发展规模P15-20 P17-232.2.2.4 公路网布局设计2.2.2.5 公路网流量分配、建设序列安排及规划方案的评价2.2.3 两种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比较2.2.3.1 运作过程比较2.2.3.2 理论特点比较2.2.4 费用比较2.3 公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P20 P163.1 路网规划设计方法P25-32 P35-433.1.1 路网规划设计方法概述3.1.2 支路联接法研究及设计3.1.2.1 支路联接法原理3.1.2.2 支路联接法的设计思路3.1.3 星形组合法研究及其算法设计3.1.3.1 用拉氏图解法确定分向点3.1.3.2 基于拉氏图解法的希氏解析法3.1.3.3 用坐标法计算分向点的位置3.1.3.4 误差三角形法3.1.3.5 分向点确定的算法设计3.2.2 线路方案的拟定P35 P563.2.2.1 线路与沿线主要城市的连接方案论证P35 P52 图3-7 P36 P52 图4-7 3.2.2.2 拟定线路方案P36 P66 图3-8 P36 P65图5-73.3 高速公路动态规划的应用研究P37-43 P43-52,663.3.1 动态规划概述3.3.2 动态规划的基本模型研究3.3.2.1 动态规划逆序解法的基本模型3.3.2.2 动态规划顺序解法的基本模型3.3.3 高速公路动态规划建模及算法设计图3-9 P44 P66图5-85.1.1 环境评价体系P56 P54-555.1.2 技术评价体系5.1.3 经济评价体系5.2 节点重要度的评判指标体系P67—77 P24—P345.2.1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5.2.1.1 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5.2.1.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改进5.2.2 集成的模糊综合评判算法5.2.2.1 LOWA算子介绍5.2.2.2 评价等级集中模糊语言值的排序5.2.2.3 引入LOWA算子后的模糊综合评判算法5.2.3 集成模型在节点重要度生成中的应用图5-1 P77 P67图5-96.1.1.1 图6-1 P79 P64图5-5第八章论文总结与展望P120—121 P72合计1-5,8-20,25-32,35-44,56,67-77,79,120-121共计51页1-6,8-52,54-55,64-67,72 共计58页4.XXX论文的其余部分内容也明显涉嫌剽窃,论文中的图、表均为扫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
Hf、 B 和 Cr 对 Nb-Si 基超高温合 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Nb-Ti-Cr-Si 基超高温合金组织 及室温力学性能 聚合物转化 SiCO 及 SiBCN 陶瓷 结构和电学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树脂基吸波材复合材料 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耐温树脂基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性 能研究 Ti3SiC2 高温吸收剂的制备及介 电、吸波性能研究 等离子喷涂耐高温吸波涂层的制 备及性能研究 SiCf/SiC 高温结构吸波复合材料 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网篮组织 TC18 钛合金损伤容限 性能及高周疲劳强度研究 ITER 用 Nb3Sn 超导线材微结构 与电磁特性的研究 动力学作用下外延薄膜生长的定 量相场研究 难混溶区相分离及离子对胶体和 表面活性剂聚集机制研究 低介电双马来西亚胺树脂导热复 合材料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功能型聚对二甲苯和碳纳米复合 材料的研究 聚苯胺-硼润土的结构表征及对 活性绿 19 的吸附行为研究 基于键合图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 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整体叶盘构件数控磨削工艺关键 技术研究 直升机齿轮分扭传动主减速器动 态特性与均载特性研究 舱室人机界面布局设计与评估优 化方法研究 弧线齿面齿轮传动设计及制造技 术研究
导师姓名
宁若拉 魏生民 魏生民 莫蓉 吴建军 吴建军 王俊彪 陈士橹 袁建平 王志刚 宋文艳 吴亚锋 刘波 吴耀国 杨青真 王占学 王占学 研究
论文题目
多态演化工序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铝合金薄板橡皮囊液压成形屈曲 机理与控制 面向机床再制造的云服务平台关 键技术研究 等几何分析方法的本质边界条件 处理研究 挤压型材拉弯回弹预测与补偿方 法研究 纳米碳电泳沉积对碳纤维复合材 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嵌套效应对织物压缩性及渗透性 的影响研究 多航天器系统群体智能型编队构 型控制算法及应用研究 基于不变流形理论的低能量登月 转移轨道设计 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的几何代数 建模方法研究 超燃冲压发动机碳氢燃料再生冷 却流动传热研究与应用 钻柱粘滑振动非线性特征分析与 鲁棒控制研究 安装角异常和变弯度导叶对压气 机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 航天发射场苯系物和硝酸盐的异 养与自养反硝化协同去除作用 飞行器/排气系统红外辐射及电 磁散射特性数值研究 间冷回热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优 化及间冷回热器设计方法研究 变循环发动机特性分析及其与飞 机一体化设计研究 短/垂起降飞机用推进系统性能 模拟及叁轴承偏转喷管设计技术 研究 蒸 RP-3 航空煤油的超临界喷射、 发和爆震燃烧特性研究 基于信息耦合度的自组织分群控
学号
2010100356 2008100042 2011100323 2012100419 2013100381 2012100404 2011100358 2011100357 2011100382 2009100262 2009100497 2011100587 2011100600 2011100598 2010100164 2007100165 2010100384 2012100104 2012100097 2009100050
学号
2012100304 2009100045 2009100002 077024014 2010100129 2009100083 2011100257 2009100178 2010100214 2010100234 2010100233 2011100233 2011100232 2011100238 2012100292 2012100287 2012100296 2010100010 2010100402
37
2
7
2011100453
刘帅
蔡元虎
38 39
2 3
7 3
2011100454 2011100311
靳乐 杨盼盼
范玮 刘明庸
序号 分会 学院
学号
姓名
专业名称
导师姓名
论文题目
制方法研究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3 3 4 4 4 5 5 5
3 3 3 3 3 4 4 4
2010100303 2011100312 2010100287 2010100294 2009100212 2010100345 2012100047 2012100046
西北工业大学 2016 年 6 月授予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序号 分会 学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 6 7 11 11 11 11 1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 1 2 8 8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5
宋东 田文龙 段睿 徐灵基 曾耀平 何宗倍 赵鹏康 李亚鹏
兵器科学与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水声工程 水声工程 水声工程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学
宋保维 刘郑国 马远良 杨益新 杨益新 张立同 傅莉 傅莉
超疏水表面界面润湿行为与减阻 特性研究 基于水下系留平台的海流能发电 装置关键技术研究 深海环境水声传播及生源定位方 法研究 水声信号多普勒参数估计及其应 用研究 被动多目标分辨与方位估计技术 研究 2D C/SiC 力学规律与失效机理 TC11/TC17 钛合金线性摩擦焊 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Au/n-Hg3In2Te6 肖特基接触电 学特性及抗辐照性能研究 ALCoCrFeNi-X(X=Cu,Ti0.5)高 熵合金在 H2O2 中的摩擦磨损性 能研究 电泳沉积纳米纤维强韧碳/碳复 合材料的研究 Zr-Cu-Ag-Al 非晶合金热稳定性 及其扩散行为 电化学传感器用石墨烯基微/纳 米复合电极材料 有机含鋯陶瓷前驱体的合成研究 太阳能电池用硅基薄膜的微观结 构调控与电学性能 Mg-Ni 基合金的微结构、吸放氢 行为及其催化改性 C2000 合金中超点阵相的相变行 为与力学性能 层状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抗冲击 性能与机理研究 层状陶瓷材料多晶微结构模拟与 力学响应 硼硅玻璃及透明玻璃陶瓷的 CeO2/TiO2 掺杂与辐照效应
黎云玉 孙琳琳 张新孟 刘长青 鲁媛媛 侯小江 袁亮 高晓菊 刘运芳 王振林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学 材料学 计算材料学 材料学
郭领军 张平祥 李克智 李克智 杨冠军 胡锐 胡锐 成来飞 成来飞 成来飞
序号 分会 学院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4 4 4 4 4 4 4 4 4 4 11 11 11 11 11 5 5 5 5 5
姓名
张松 郭宝会 王珂玮 望红玉 周影影 刘毅 苏进步 穆阳 石晓辉 张科 董祥雷 张莉 党婧 谢璠 彭龙贵 黄磊 段继豪 付晨曦 邓丽 崔艳梅
专业名称
材料加工工程
导师姓名
郭喜平 郭喜平 安立楠 朱冬梅 周万城 罗发 周万城 周万城 曾卫东 张平祥 陈长乐 王楠 王汝敏 齐暑华 张广成 史仪凯 史耀耀 赵宁 余隋怀 张永振
序号 分会 学院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5 5 5 5 5 5 5 2 2 2 2 2 7 7 7 7 7
学号
2011100418 2008100312 2009100058 2008100309 2011100430 2011100429 2011100422 2008100201 2009100020 2010100258 2011100100 2011100462 2011100099 2011100465 2011100466 2011100460 2011100461
学号
2009100327 2011100403 2011100206 2009100138 2009100137 2010100002 2009100147 2011100221 2012100486 2011100447 2012100110 2013100498 2011100295 2009100419 2010100510 2008100365 2011100517 2011100514 2013100113 2011100511
姓名
刘浩 高昆 宋保永 雷洪利 梁广东 何鹏 孙传新 王立祺 秦强 周银华 姚辽军 庞欢 程蕾 唐继伟 余培汛 陈颂 许军 柳子栋 王健
专业名称
飞行器设计 机械制造及其自 动化 固体力学 导航、制导与控 制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 导航、制导与控 制 导航、制导与控 制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制造工 程
导师姓名
孙侠生 齐乐华 李玉龙 闫杰 卢广山 周德云 闫杰 梁晋才 冯蕴雯 万小朋 赵美英 桑建华 吕震宙 孙聪 郭博智 白俊强 马晓平 高正红 何卫平 方法研究
论文题目
热颤振数值仿真与地面模拟试验 飞机钛合金蒙皮战伤微润滑原位 切割抢修技术研究 膨胀管分离装置作用过程关键基 础问题研究 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抗干扰性能试 验规划与评估方法研究 空中突防任务规划系统关键技术 研究 有人/无人机协同对地攻击关键 技术研究 多元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抗干扰方 法研究 基于综合识别的高超声速飞行器 姿态控制方法研究 民机舱门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研 究 非线性本构在复合材料多钉螺栓 连接结构中的应用 复合材料层间Ⅰ型静态及疲劳断 裂机理研究 飞机典型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建 模方法及应用 不确定性结构的全局与区域灵敏 度分析研究 微小型滚翼机的摆线桨设计方法 研究 基于声传播方程的气动噪声混合 方法研究及应用 基于梯度的气动外形优化设计方 法及应用 大展弦比飞翼式无人机气动弹性 研究 载机拦阻着舰动力学特性及安全 控制方法研究 产品追踪过程中失效 UID 的恢复 与补救技术研究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