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广东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广东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检察院、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广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通知,对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和立案标准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秩序。
根据该通知,我们将详细介绍广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广大公民和法律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
首先,职务侵占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罪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职务侵占罪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其次,广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侵占数额的认定,即对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要根据被告人侵占的数额大小来认定犯罪行为的性质和情节。
二是侵占方式的认定,即要考虑被告人侵占公共财物的方式和手段,是否属于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
三是侵占目的的认定,即要分析被告人侵占公共财物的目的和动机,是否属于职务侵占罪的犯罪情节。
再次,广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广东省内的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职务侵占罪的认定和处理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立案标准进行,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
最后,对于广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贯彻执行和监督检查,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机制和监督制度,加强对于职务侵占罪案件的立案、审查和审判工作,确保依法公正处理每一起职务侵占罪案件,维护社会秩序和司法公正。
综上所述,广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明确规定,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击腐败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广大公民和法律工作者能够深入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法治建设的良好局面。
山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山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一、概述。
山东省职务侵占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
针对这一罪行,山东省制定了一系列的立案标准,以确保公正、公平地处理职务侵占案件。
二、立案标准。
1. 公共财物的标准。
对于职务侵占罪中的公共财物,山东省规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首先,公共财物必须是属于国家、集体所有的财物,包括但不限于国有资产、公共财政资金等;其次,公共财物必须是由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过程中侵占的,而非私人财产。
2. 侵占数额的标准。
针对职务侵占罪中的侵占数额,山东省规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首先,侵占数额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一般是指数额较大,对国家和集体利益造成较大损失的情况;其次,侵占数额必须是经过核实和确认的,不能凭空指控或猜测。
3. 职务侵占行为的标准。
在立案过程中,除了对公共财物和侵占数额进行核实外,还需要对职务侵占行为进行准确定性的认定。
山东省规定,必须能够明确证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且具有故意或者明显过失。
4. 证据的标准。
在立案过程中,证据是至关重要的。
山东省规定,必须有充分、确凿的证据证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占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同时,证据必须合法获取,不能违反法律规定。
5. 立案的程序标准。
在立案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山东省规定,必须由具有立案权的机关进行立案,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和决定,不得违法干预或者滥用职权。
三、结语。
山东省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确立,有利于规范立案程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办案,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处理,维护社会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上海村支书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上海村支书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上海村支书职务侵占罪立案标
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的立案标准:
1.故意侵占:村支书具有明确的故意,即明知他人财物属于公共财物
或个人财产,却有意将其占为己有,从而导致公私合同的违约行为。
2.私自占有:村支书将属于公共财物或个人财产据为己有,私自使用
或处分他人财产。
二、客观方面的立案标准:
1.职务侵占:村支书在担任其职务(包括负责村级事务、管理村民经
济等)期间,以其职务便利,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
2.具体金额:涉及的财物金额应当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应
具备较高的金额,但并未对具体金额进行明确规定。
3.公共财物或个人财产:涉及的财物应当明确属于公共财物或个人财产,即不属于村支书自有财产。
除了以上的主观和客观立案标准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违反公务员廉洁从业行为的规定:对于村支书职务侵占的立案标准,需要满足违反公务员廉洁从业行为的规定,即村支书不得利用职务之便非
法占用他人财物。
2.发生时间:立案还需要确定职务侵占行为的发生时间,确保该行为
在刑事立案时仍然有效。
3.审查和核实证据:为了保证立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涉及的证据进行审查和核实,确保证据具有明确的证明功能。
鉴于以上要素,对于上海村支书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应对主观、客观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具备一定的严格性,以保障被告公正审判的权利,并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同时,相关法律部门还需加强对于职务侵占案件的调查力度,确保案件基本事实查明的准确性。
企业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企业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企业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企业职务侵占罪指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如伪造文件、胁迫、威胁、贿赂、误导等,占用企业职务,阻碍其它合法权利人就任并行使职务的行为。
一、立案标准:1.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如伪造文件、胁迫、威胁、贿赂、误导等,占用企业职务,阻碍其它合法权利人就任并行使职务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的相关规定,应作为企业职务侵占罪立案。
2.以上述行为,对企业造成经济、政治等重大损失,并且有明显可疑迹象,也符合企业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条件,应立案调查。
3.当事人以上述行为使企业受到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追究刑事责任。
4.以企业职务侵占罪的方式,对孰知行为人含沙射影,为便宜行事,使整个社会受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也需要依法做出相应处分,弥补损失。
二、案件审理:1.适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有关职务侵占罪的相关规定。
2.受害人权利:依法享有索赔权利,以补偿受到的损失。
3.举证责任:原告应用于真实有效的证据,证明被告存在企业职务侵占的证据的案件,且不能依靠推定证据进行定责。
4.处罚原则:根据被告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具体情况,量刑应综合考虑原告和被告的因素,确保所处罚的罪行严重程度和社会影响程度合理,避免对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企业职务侵占的罪名的立案标准,应当以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占用企业职务,阻碍其它合法权利人就任并行使职务的行为为参照,结合案件特点确定是否需要立案的。
此外,审理案件时,要依据被告的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具体情况,量刑应以确保其社会影响程度合理为目标,以免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总之,企业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的相关规定,而在审理案件时,要依据被告的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采取处罚,而处罚时,必须予以合理斟酌,以免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浙江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

浙江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浙江省公安厅关于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规定,对于职务侵占罪的定性和定罪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四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共财物、集体财产或者他人财物的行为。
那么,在浙江省,究竟什么样的行为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呢?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解析。
首先,从行为的主体来看,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等单位工作的人员,以及执行公务的人员。
只有这些人员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财物时,才构成职务侵占罪。
其次,从行为的客体来看,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公共财物、集体财产或者他人财物。
公共财物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财物,集体财产是指属于集体所有的财物,他人财物是指属于个人所有的财物。
只有侵占了这些财物,才构成职务侵占罪。
再次,从行为的构成要件来看,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共财物、集体财产或者他人财物。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地位、职权、职责、便利等条件,侵占财物的行为。
侵占财物是指占有、使用、挪用、转移、截留、隐匿、毁损、毁灭、出售、抵押、转让、转借、挪作他用等行为。
只有同时具备这些构成要件,才构成职务侵占罪。
最后,从立案标准来看,浙江省公安厅规定,对于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是依法认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是否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只有在满足了这些立案标准的情况下,才能依法立案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浙江省公安厅关于职务侵占罪立案标准的规定,为依法认定职务侵占罪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只有在满足了犯罪主体、客体、构成要件和立案标准的情况下,才能依法认定职务侵占罪,从而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希望广大国家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公共财物、集体财产或者他人财物,做一个合格的法律公民。
职务侵占最新立案追诉标准

Cultivating ability must be done continuously, improving learning methods at any time, and improving learningefficiency.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职务侵占最新立案追诉标准导读:职务侵占罪,数额6万元以上,属数额较大,即最低刑事立案标准。
如果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职务侵占最新立案追诉标准依据年4月1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职务侵占罪定罪量刑数额做出大幅调整:“数额较大”的数额起点为6万元;“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为100万元。
侵占数额达到6万元可以认定为“数额较大”,故,如果员工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达到6万元,公司即可依法报案。
对于公司来说,追究员工刑事责任不是目标,还是应当加强源头治理,从流程上做好风险管控,不给员工职务侵占可乘之机。
二、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界限是怎样的1、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且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特殊主体;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单位的财物而决意采取侵吞、窃取、欺诈等手段非法占为己有;而后罪的主观内容则明知是他人的代为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而决意占为己有,拒不交还。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即化公为私。
但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的是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但财物是否先已为其持有则不影响本罪成立;而后者则必先正当、善意、合法地持有了他人的财物,再利用各种手段占为己有且拒不交还,行为不必要求利用职务之便。
刑法第271条第一款职务侵占罪

集体或者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所谓“动产”,不仅指已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钱财(包括人民币、外币、有价证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单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债权。
就财物的形态而言,犯罪对象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如厂房、电力、煤气、天然气、工业产权,等等。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
包括:(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2)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3)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利;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如房屋等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
至于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即使取得了财物,也不是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当以他罪如盗窃罪论处。
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
其具体形态可是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
所谓非法占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既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即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如将自己所占有的单位房屋、设备等财产等谎称为自有,标价出售;将所住的单位房屋,过户登记为己有;或者隐匿保管之物,谎称已被盗窃、遗失、损坏等等,又包括先不占有单位财物但利用职务之便而骗取、窃取、侵吞、私分从而转化为私有的行为。
2024年职务侵占罪法律规定及其构成要件

职务侵占罪法律规定及其构成要件职务侵占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犯罪类型,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公款、公物、公文、信用卡等据为己有的罪行。
下面将从法律规定和构成要件两方面进行详细地探讨。
法律规定职务侵占罪在我国刑法中是有明确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职务侵占罪的构成条件如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的公款、公物、公文、信用卡或者票证据为己有。
这其中,第一点明确规定了犯罪主体,即职务侵占罪只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
第二点明确了犯罪的手段,即利用职务之便。
第三点明确了犯罪的客体,即将本单位的公款、公物、公文、信用卡或者票证据为己有。
针对职务侵占罪,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有助于加强职务侵占罪的预防和打击。
构成要件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和行为三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犯罪主体职务侵占罪是一种职务犯罪,只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
这里的工作人员包括领导干部、普通职员,以及与该机构有合作关系的人员等,但不包括个人企业主或自由职业者。
犯罪客体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指的是本单位的公款、公物、公文、信用卡或者票证。
这些客体在法律上被视为单位的财务、物资和资料等重要的资源,其合法使用应该受到保护。
如果职务人员利用职务之利,将这些客体据为己有,就涉嫌职务侵占罪。
犯罪行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行为是将本单位的公款、公物、公文、信用卡或者票证据为己有。
这个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故意。
也就是说,职务人员在完成这个行为时,明知自己所占有的是本单位的公款、公物、公文、信用卡或者票证,而且主观上也明确知道这样做是违法的,但仍然恶意侵占。
如果行为是无意或疏忽造成的,就不涉嫌职务侵占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务侵占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侵占罪需侵占数额较大的财物方可构成,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司法解释标准1万,部分地方立案标准为5千到2万。
《刑法》中规定的大部分侵犯财产的犯罪,在实际认定是否构成犯罪的时候,其实往往会看数额是否达到了规定的立案标准。
虽然事实了犯罪行为,但此时并不符合规定的立案标准,那么也是无法认定为犯罪的。
这里说到立案标准的问题上,那么大家知道职务侵占立案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吗?请跟随小编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吧。
一、如何正确认定职务侵占罪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
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作。
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
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
其具体形态可是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
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
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是指侵占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二、职务侵占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职务侵占罪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为“一万元”以上。
职务侵占罪的“数额巨大”的标准为“十万元”以上。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这里的数额,应当以累计金额计算。
从法条上可见,职务侵占罪在数额上,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
而参照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解释,在数额较大上规定了
5000-20000元的选择幅度,在数额巨大上,把10万元作为数额巨大的起点,而且各地区不同,具体的数额还会有差异。
发达区数额较大的就是10万左右,一般为2-3年有期徒刑。
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
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规定,是指侵占公司、企业等单位财物5000元至2万元以上的。
应当注意,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本罪的立案标准规定了一个幅度,即非法占有的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的,应当追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应当会同当人民检察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的范围内,及时确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执行的数额标准,并上报备案。
经过上文的讲解,相信大家此时已经知道职务侵占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吧。
此时只要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利用职权侵占了公司财物,同时数额达到了较大标准,即10000元以上的,那么此时就可以认定行为人构成职务侵占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