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免疫荧光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间接免疫荧光法测ANA

【ANA 由 来】
均质体
+
中性粒细胞 DNP(DNA-Histone) + 抗DNP + 补体 LE细胞
LE细胞:并非SLE特有,PM、SD、RA、SS等结缔组织病,药物 过敏,慢活肝等亦可阳性。抗DNP取代LE细胞的检测
ANA的筛选:间接免疫荧光法
+
抗原
抗体(血清) 抗原—抗体
+
第二抗体
的 筛 选 : 间 接 免 疫 荧 光 法
滴度定义:与相同稀释倍数的阴性血清相比,能观察 到特异性荧光反应的最高稀释度
【临床意义】
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 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绝大多数自身免疫 性疾病均可呈阳性。AN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 各亚类ANA抗体对明确诊断、临床分型、病 情观察、预后及治疗评价有重要意义。 未经治疗的、活动性SLE的阳性率为80%- 100%。药物性狼疮100%、全身硬皮病、混 合性结绨组织病、狼疮性肝炎、原发性胆汁 性肝硬化等。 干燥综合症(SS)、类风关、桥本甲状腺炎 等。
与相同稀释倍数的阴性血清相比能观察到特异性荧光反应的最高稀释度总的ana检测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筛选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法 检测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
【自身抗体】:指抗自身组织、器官、细 胞及其成分的抗体 【ANA】:指抗细胞核成分(DNA,RNA,蛋 白质和酶)的抗体。ANA存在一个谱 ANA新概念:抗核酸(Nucleic acid)和核 蛋白(Nucleoprotein)抗体的总称 某些核抗原成分在核仁和胞浆内比核质内 更丰富
Thank You !
ANA
实验原理:
生物薄膜载片上的IgA、IgG、IgM类 特异性抗体可以与抗核抗原反应;随 后,结合抗体可与标记荧光的二抗进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

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

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放射荧光示意图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

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

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

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

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1) 细胞准备。

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免疫荧光技术操作步骤

免疫荧光技术操作步骤

免疫荧光技术操作步骤一. 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基本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相对使用标记抗体用量偏大。

试剂与仪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 0.01mol/L,pH7.4 的 PBS 进行稀释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 9 份+ pH9.2 0.2M 碳酸盐缓冲液 1 份配制搪瓷桶三只(内有 0.01mol/L,pH7.4 的 PBS 1500ml)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荧光显微镜玻片架滤纸37℃温箱等。

实验步骤1. 滴加 0.01mol/L,pH7.4 的PBS于待检标本片上,10min后弃去,使标本保持一定湿度。

2. 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使其完全覆盖标本,置于有盖搪瓷盒内,保温一30min定时间(参考:30min)。

3. 取出玻片,置玻片架上,先用 0.01mol/L,pH7.4 的 PBS 冲洗后,再按顺序过 0.01mol/L,pH7.4 的 PBS 三缸浸泡,每缸 3-5 min,不时振荡。

4. 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加一滴缓冲甘油,以盖玻片覆盖。

5. 立即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观察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可用“+”表示:(-)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荧光明亮;(+++--++++)荧光闪亮。

待检标本特异性荧光染色强度达“++”以上,而各种对照显示为(±)或(-),即可判定为阳性。

注意事项1. 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在 1:20-100 之间,要自行摸索最佳梯度,建立最好的稀释比例,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

2. 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 10 min 到数小时,一般 30 min 已足够。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研究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和定位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步骤1:样品制备1.收集需要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品。

2.如有需要,固定细胞或组织样品以保持其形态和抗原性。

3.如有需要,对组织样品进行切片以便于检测。

步骤2:抗体选择和标记1.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一抗和二抗,一抗用于识别目标抗原,二抗用于与一抗结合并携带荧光标记。

2. 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常用的有荧光素色素(FITC)、罗丹明(Rhodamine)等。

3.根据供应商指南或经典实验文献中的方法,进行抗体标记。

步骤3:荧光标记试剂的制备1.根据推荐的配方或说明书,在标记试剂的缓冲液中加入合适的荧光染料或荧光标记,并进行充分混匀。

2.如有需要,可以在标记试剂中加入其他辅助试剂以增强染色强度或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步骤4:样品孵育1.将样品均匀分布在载玻片或孵育板上,并使其附着。

2.加入一抗和二抗的混合物,并在暗处孵育一段时间,通常在室温下孵育1-2小时或在4°C下孵育过夜。

3.如果需要,可以在抗体孵育结束后进行染色或共孵育其他标记试剂。

步骤5:洗涤1.在孵育结束后,用洗涤缓冲液洗涤样品,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杂质。

2.洗涤次数根据需要,通常进行3-5次洗涤,每次洗涤时间约5分钟。

步骤6:显微镜观察和成像1.将标本置于显微镜上,并使用荧光显微镜或倒置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

2.使用合适的荧光滤光片或滤片盒,选择适当的波长来显现荧光染色。

3.根据需要,使用数字相机或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

注意事项:1.仪器和试剂的准备与操作一定要在无菌和干净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外源性污染或感染的发生。

2.使用抗体和试剂前请仔细阅读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遵守推荐的使用和储存条件。

3.一抗和二抗的选取要慎重,确保其与目标抗原或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4.荧光标记试剂的制备要注意在无菌和干净的条件下进行,避免污染或降低荧光标记效果。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荧光实验的详细步骤,以供参考。

实验材料准备:- 试验样本(包括细胞或组织)- 抗原或抗体- 包含荧光素的二抗- PBS缓冲液- 荧光显微镜- 封片胶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 如果是细胞样本,在培养皿中培养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态。

- 如果是组织样本,将组织切片并进行固定,然后反复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

2. 抗原或抗体的固定- 将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可以使用正硫酸盐和乙醇来进行固定。

- 固定后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以去除多余的固定试剂。

3. 孵育抗原或抗体- 在固定后的样本上加入适量的抗原、抗体或荧光素标记的二抗。

- 在室温下或4摄氏度下孵育一定的时间,以实现抗原和抗体的特异结合。

4. 洗涤- 使用PBS缓冲液洗涤固定后的样本,可多次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

5. 荧光显微镜观察- 将载玻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上,调整荧光滤镜组合以观察荧光信号。

- 使用合适的放大倍率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信号。

6. 影像采集与分析- 使用相机或图像采集系统记录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

- 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测量荧光强度、定量特定抗原或抗体的表达水平等。

7. 结果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 讨论实验结果与研究假设的一致性,并可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8. 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可以进一步讨论实验结果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9. 实验清理- 定期清洗和消毒实验室工作区域和仪器设备,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以上是免疫荧光实验的基本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控制实验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本文对您的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教材]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材]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一. 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基本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相对使用标记抗体用量偏大。

试剂与仪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 0.01mol/L,pH7.4 的 PBS 进行稀释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 9 份+ pH9.2 0.2M 碳酸盐缓冲液 1 份配制搪瓷桶三只(内有 0.01mol/L,pH7.4 的 PBS 1500ml)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荧光显微镜玻片架滤纸37℃温箱等。

实验步骤1. 滴加 0.01mol/L,pH7.4 的PBS于待检标本片上,10min后弃去,使标本保持一定湿度。

2. 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使其完全覆盖标本,置于有盖搪瓷盒内,保温一30min定时间(参考:30min)。

3. 取出玻片,置玻片架上,先用 0.01mol/L,pH7.4 的 PBS 冲洗后,再按顺序过 0.01mol/L,pH7.4 的 PBS 三缸浸泡,每缸 3-5 min,不时振荡。

4. 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加一滴缓冲甘油,以盖玻片覆盖。

5. 立即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观察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可用“+”表示:(-)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荧光明亮;(+++--++++)荧光闪亮。

待检标本特异性荧光染色强度达“++”以上,而各种对照显示为(±)或(-),即可判定为阳性。

注意事项1. 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在 1:20-100 之间,要自行摸索最佳梯度,建立最好的稀释比例,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

2. 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 10 min 到数小时,一般 30 min 已足够。

免疫荧光双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双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同一组织细胞标本上需要同时检测两种抗原时,需进行双重荧光染色。

双重免疫荧光标记法(double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ing method)也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1)直接法双重免疫荧光标记:将标记有两种不同荧光素的抗体(如抗A和抗B)以适当比例混合,滴加在标本上孵育,然后洗去未结合的荧光抗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滤片观察,即可对两种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

直接法简便可靠,但灵敏度较低.(2)间接法双重免疫荧光标记:用未标记的两种特异性第一抗体孵育组织或细胞,洗去多余的第一抗体后,再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的第二抗体孵育组织或细胞,洗去多余的第二抗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分别选择两种相应的激发滤片观察,从而对两种抗原进行定位和定量.使用此法应注意两种特异性第一抗体必须来源于不同种属,且荧光标记第二抗体的种属必须与第一抗体的种属相匹配。

免疫荧光双标技术中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一、免疫荧光技术中标本制作的基本程序近似于酶免疫组化,不同点如下:1、免疫荧光不需要使用双氧水处理,封闭和一抗孵育与其相同。

2、免疫荧光的二抗使用不同荧光标记的二抗孵育,孵育时间根据抗体的工作浓度确定。

3、二抗孵育之后充分洗片后即可贴片、封片和观察。

4、免疫荧光在封片时常使用专用封片剂或甘油:0.01M PBS (1:1)。

条件许可,建议购买抗淬灭的封片液,使标本可以保存更久。

5、荧光抗体的孵育以及后续处理需要避光。

6、荧光抗体染色假阳性可能会多,需要分别设定阳性和阴性对照。

二、注意事项 1、荧光染色后一般在1h内完成观察,或于4℃保存4h,时间过长,可能会使荧光提前衰退。

2、每次试验均需设置以下三种对照: (1) 阳性对照:阳性血清+荧光标记物;(2) 阴性对照:阴性血清+荧光标记物;(3)荧光标记物对照:PBS+荧光标记物.三、免疫荧光双标的经验之谈 1、选取一抗时,要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动物,我用的是来源于家兔和大鼠的抗体,二抗则是不同荧光信号标记的,我用的是donkey anti-rabbit-FITC(绿)和donkey anti-rat-Tex-Red(红)。

组织免疫荧光间接法

组织免疫荧光间接法

组织免疫荧光间接法
组织免疫荧光间接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内蛋白质表达及其定位的重要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作为探针,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目标蛋白质存在的位置。

该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取得样本组织,并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

2. 使用相应的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作为探针,将其加入样本中。

3. 让样本与探针反应一定的时间,使其充分结合。

4. 用洗涤液清洗样本,去除未与探针结合的抗体和荧光素。

5. 使用激光显微镜观察样本,在激光的照射下,荧光素会发出荧光信号,以此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存在及其位置。

组织免疫荧光间接法具有以下优点:
1. 高灵敏度: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目标
蛋白质。

2. 高特异性:该方法使用特异性抗体与荧光素作为探针,可以清楚地
确定目标蛋白质的位置。

3. 快速准确:该方法操作简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

4. 多功能: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测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
1. 需要耗费大量的抗体,并且抗体需要提前准备。

2. 对于一些表达较低的蛋白质,由于检测的灵敏度限制,结果可能会
产生假阴性。

3. 由于需要使用荧光素,该方法对于一些染料不稳定的样本有一定的
局限性。

总之,组织免疫荧光间接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蛋白质存在和位置
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各领域的科研中。

但是,我
们在进行该方法时需要注意其局限性,以保证获得准确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免疫荧光操作步骤:
1.固定细胞。

(固定液配方:甲醛和丙酮比例1:1)将配好的固定液
加入细胞中,室温作用10min,
2.PBS洗2遍,每次洗5min。

3.封闭。

封闭液为含1%BSA的PBST。

37度静置作用1h。

4.PBS洗2遍,每次洗5min。

5.一抗作用。

一抗稀释液为含1%BSA的PBST。

37度静止作用1h。

6.PBST洗4遍,每次洗5min。

7.二抗作用。

二抗稀释液为含1%BSA的PBST。

37度静止作用1h。

8.PBST洗4遍,每次洗5min。

9.细胞核染色。

DAPI染色,室温作用10min。

10.PBST洗2遍,每次洗5min。

11.滴加缓冲甘油(含50%甘油的水溶液)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1 / 1学习交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