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以优美典雅的语言开头,描绘出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

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

C.‚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这里一语双关,既写了环境的滋润和美,又有好风吹来好友,好友如好雨一样滋润着诗人心田的寓意。

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

E.诗人在与天地与古今与人与物的交融中,合奏出宇
宙运行中至高至美的欢乐篇章。

12.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的哪些乐趣?(5分)
答:
11、选AB A项,‚优美典雅的语言‛错,应该是朴素的语言;B项,‚有‘羁鸟恋旧林’寄寓的思归田园的深意‛说法牵强,这里只是说鸟儿喜欢夏日树木。

12、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个方面的乐趣:草木繁盛,环境清幽;隐居田园,无尘世纷扰;躬亲耕作,自食其力,顺乎自然;时鲜待客,把酒言欢;纵情想象,沉醉书卷。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拼音版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拼音版

读d ú山sh ān 海h ǎi 经j īn ɡ·其q í一y ī【唐t án ɡ】陶t áo 渊yu ān 明m ín ɡ夏xi à草c ǎo 木m ù长zh ǎn ɡ,绕r ào 屋w ū树sh ù扶f ú疏sh ū。

众zh òn ɡ鸟ni ǎo 欣x īn 有y ǒu 托tu ō,吾w ú亦y ì爱ài 吾w ú庐l ú。

既j ì耕ɡēn ɡ亦y ì已y ǐ种zh ǒn ɡ,时sh í还h ái 读d ú我w ǒ书sh ū。

穷qi ón ɡ巷xi àn ɡ隔ɡé深sh ēn 辙zh é,颇p ō回hu í故ɡù人r én 车ch ē。

欢hu ān 言y án 酌zhu ó春ch ūn 酒ji ǔ,摘zh āi 我w ǒ园yu án 中zh ōn ɡ蔬sh ū。

微w ēi 雨y ǔ从c ón ɡ东d ōn ɡ来l ái ,好h ǎo 风f ēn ɡ与y ǔ之zh ī俱j ù。

泛f àn 览l ǎn 《周zh ōu 王w án ɡ传chu án 》,流li ú观ɡu ān 《山sh ān 海h ǎi 图t ú》。

俯f ǔ仰y ǎn ɡ终zh ōn ɡ宇y ǔ宙zh òu ,不b ù乐l è复f ù何h é如r ú?【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

读山海经陶渊明

读山海经陶渊明

读⼭海经陶渊明《读⼭海经》和注释和赏析读⼭海经(⼀)孟夏②草⽊长,绕屋树扶疏③。

众鸟欣有托④,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车⑤。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⑥,流观⼭海图⑦。

俯仰终宇宙⑧,不乐复何如![1]作品注释编辑①、《读⼭海经》为组词,共⼗三⾸,写读《⼭海经》和《穆天⼦传》时的奇思异想及对⼈⽣和政治的感慨,此为第⼀⾸,写耕余读书之乐。

《⼭海经》,⼀部记述古代⼭川异物、神话传说的书。

②、孟夏:初夏③、扶疏:枝叶繁茂貌④、“众鸟”句:⾔众鸟因有树可依⽽欣喜。

⑤、穷巷:陋巷。

隔:隔绝。

深辙:⼤车所扎之痕迹,此代指贵者所乘之车。

频回故⼈车:经常让熟⼈的车调头回去。

⑥、周王传:指《穆天⼦传》,写有关周穆王的有关传说。

⑦、⼭海图:《⼭海经图》。

古⼈疑《⼭海经》依图画⽽述之。

⑧、“俯仰”句:顷刻间遍游宇宙。

俯仰,俯仰之间,指时间短暂。

终宇宙:遍及世界。

译⽂孟夏的时节草⽊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众鸟快乐地好像有所寄托,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从东⽅⽽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海经图》。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这个更快乐呢?作品鉴赏编辑⼀起先从良⾠好景叙开,结⽳到“得其所哉”的快乐。

“孟夏”四⽉,是紧接暮春的时序。

“暮春三⽉,江南草长,杂花⽣树,群莺乱飞”,到四⽉,树上的杂花虽然没有了,但草⽊却更加茂密,蔚为绿阴。

“孟夏草⽊长,绕屋树扶疏”,“扶疏”便是树⽊枝叶纷披的样⼦,陶⽒⼭居笼在⼀⽚树阴之中,这是何等幽绝的环境。

鸟群⾃然乐于到这林⼦中来营窠。

“众鸟欣有托”⼀句,是赋象。

然⽽联下“吾亦爱吾庐”之句,⼜是兴象——俨有兴发引起的妙⽤。

“欣托”⼆字,正是“吾亦爱吾庐”的深刻原因。

不是欣“吾庐”之堂华⽽宅⾼,⽽是如同张季鹰所谓:“⼈⽣贵得适意尔”。

读山海经其一赏析

读山海经其一赏析

读山海经其一赏析《读〈山海经〉其一的奇妙之旅》哎呀呀!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读过陶渊明写的《读〈山海经〉其一》呀?这可真是一首超级有趣的诗呢!“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你看,这开头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在我眼前展开啦。

孟夏的时候,草木都长得高高的,屋子周围的树木枝叶繁茂,多好看呀!那些鸟儿们都高兴自己有了栖息的地方,我也特别喜欢我自己的小屋子。

这不就跟咱们放暑假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玩耍一样开心嘛?“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陶渊明说他把地耕好了,种子也播下去啦,有空闲的时候就回来读读书。

住在这偏僻的小巷子里,深深的车辙都到不了这里,好多老朋友的车都得绕回去呢。

这多像我家住在胡同深处,小伙伴们来找我玩的时候,还得七拐八拐才能找到。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哇塞!他开心地喝着春天酿的酒,还去园子里摘蔬菜。

东边飘来微微的细雨,伴着阵阵好风。

这场景,难道不像我们在郊外野餐,突然下起了小雨,但是风吹着又特别舒服的感觉吗?“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他随意地翻阅着《周王传》,兴致勃勃地看着《山海经》里的图画。

抬头低头之间仿佛就看遍了整个宇宙,要是这样还不快乐,那还能怎么样呢?这就好像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超级好看的漫画书,一下子就沉浸在那个奇妙的世界里,简直开心得要飞起来!你们说,陶渊明是不是特别会享受生活呀?他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读书、种地、喝酒、摘菜,还能从书里看到那么神奇的世界。

咱们平时总是忙忙碌碌,是不是也该学学他,找个时间静下心来,去感受一下身边的美好呢?我觉得呀,这首诗告诉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小确幸等着我们去发现。

就算没有很多钱,没有大大的房子,也能在简单的日子里找到快乐。

就像陶渊明,在他的小屋里,读着书,看着景,就觉得无比满足。

咱们也不能总是抱怨作业多、压力大,要学会在忙碌中给自己找点乐子,对吧?这就是我从这首诗里感受到的,你们呢?。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译文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译文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译文《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译文《读山海经·其一》貌似信手拈来的生活实况,其实质寓意深远,诗人胸中流出的是一首囊括宇宙境界的生命赞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山海经·其一》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读山海经·其一》原文:陶渊明〔魏晋〕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读山海经·其一》译文:孟夏的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鸟儿为有了依托的地方而高兴,我也喜爱我的茅庐。

耕种过之后,我时常返回来读我喜爱的书。

居住在僻静的村巷中远离喧嚣,即使是老朋友驾车探望也掉头回去。

(我)欢快地饮酌春酒,采摘园中的蔬菜。

细雨从东方而来,夹杂着清爽的风。

泛读着《周王传》,浏览着《山海经图》。

(在)俯仰之间纵览宇宙,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快乐呢?《读山海经·其一》赏析:《读山海经》是陶渊明隐居时所写13首组诗的第一首。

诗的前6句向人们描述: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

情调显得是那样的安雅清闲,自然平和,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接下来描写读书处所的环境。

诗人居住在幽深僻远的村巷,与外界不相往来,即使是前来探访的老朋友,也只好驾车掉转而去。

他独自高兴地酌酒而饮,采摘园中的蔬菜而食。

没有了人世间的喧闹和干扰,是多么的自在与自得啊!初夏的阵阵和风伴着一场小雨从东而至,更使诗人享受到自然的清新与惬意。

诗的最后4句概述读书活动,抒发读书所感。

诗人在如此清幽绝俗的草庐之中,一边泛读“周王传”,一边流览《山海经图》。

“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叙周穆王驾八骏游四海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图》是依据《山海经》中的传说绘制的图。

灵魂在“流观泛览”中诗意栖居——读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灵魂在“流观泛览”中诗意栖居——读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归园田居其三这是一个由仕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情景生动逼真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含着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诗人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魂 在 “ 观 定 . 申 诗 意 硒 居 "
一 一
读 陶 渊 明 《 山海 经 》 ( 一 ) 读 其
o荆、 华 国
摘 要 :( 山海经》是 陶渊明的作品 。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从开头至 “ 亦爱吾庐”为第一部分 ,主要是 写 ( 读 吾 诗人的 “ 归园田居之 乐” ;从 “ 既耕亦已种”至结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 ,写诗人的 “ 耕余读 书之 乐” 。这首诗以 “ 乐”
活 力 的美 好 印象 。
“ 孟夏 草 木 长 ,绕 屋树 扶 疏 。 ” “ 夏 ”和 “ ”点 明 孟 长
坚 定 了隐 居 的决 心 ,之 后 一直 过 着 隐居 田园 的生 活 。 归 园之 草 木得 其 天 时而 恣 意纵 横 的 动态 生 长 过程 ,突 出 了草 木繁 茂
后 他 写 了许 多 田园 诗 他 的 田 园诗 主要 通 过 描写 田园 景物 的
的对 比 ,以及 诗 人对 理 想人 生的 追 求 。这 种善 于 将 田 园生 活
“ 鸟 欣有 托 ,吾亦 爱 吾 庐 。 ” “ 鸟欣 有托 ”,字 面 众 众
欣 诗意化 ,在 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意义和浓郁诗味构成了陶渊 上 是说 鸟 儿 遇此 嘉 木 “ 然 有托 ”, 实 际上 想要 传 达 的是 作
字为核心, 主要写诗人归隐田园 之后 归园田居之 乐、 耕余读 书之 乐, 中寄托 了诗人对 自 从 由人格和精神的不懈追求。
关键 词 : 陶渊 明 读 山海经 》 “ 乐”
主 体部 分 ,写 诗人 的 “ 余 读 书 之乐 ” 。 耕

《读山海经(其一)》教案

《读山海经(其一)》教案

《读山海经(其一)》教案傅海江教学目标:品读诗歌,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品格。

教学重点:感悟陶渊明的品格,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陶渊明的乐、悲心理境界。

教学安排: 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了这幅画,你能想到什么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谁的诗句?(陶渊明的诗)陶渊明我们都熟悉了,下面请你来谈谈你对他的认识,好不好?请同学谈自己的看法(3-5人),教师适当点评,并小结: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从世人对他的称号“靖节”两字看,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见,陶渊明品性之高洁。

其实,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始终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的黑暗相对立,在无法改变社会现状的情况下,也绝不与之同流合污,他们退隐山野,避入乡村,歌咏田园风光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怀有理想,却身处乱世,只好弃官归田表明心志。

钟嵘在《诗品》中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渊明归隐后写的《读山海经》诗组中的第一首,并进一步去了解陶渊明。

(板书标题)1、介绍《山海经》《山海经》大家了解吧?我们哪里提到过?(《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写到“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山海经》是一部包含丰富神话传说材料的古代地理著作,它以描述各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

成于战国至西汉年间。

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

晋代郭璞为它作注和图赞。

二、初读感知1、下面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首诗(教师点评,鼓励为主)。

2、教师范读,注意节奏,二三断句。

3、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出诗人写这首诗的心情最好。

三、品读诗歌1、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哪些画面?能感受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学生品读,交流)2、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诗句中用“欣”、“爱”、“欢”、“乐”等词,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耕作、读书、饮酒的无限乐趣。

陶渊明描写夏天的诗词《读山海经》(其一)鉴赏

陶渊明描写夏天的诗词《读山海经》(其一)鉴赏

陶渊明描写夏天的诗词《读山海经》(其一)鉴赏《读山海经》(其一)<strong style="text-align: center; white-space: normal;"> 晋陶渊明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译注】初夏时节,草木茂盛,绿树围绕着我的房屋。

①孟夏:初夏。

农历四月。

②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赏析】“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这两句写村居初夏的景色,孟夏指农历四月,刚过春天不久,还充满着春天的气息。

诗人以乡间实景速写了一幅恬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初夏,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屋前屋后都被参天大树环绕着。

绿树与绿草连成一色,从地上一直蔓延到天际。

诗人置身于这样一个绿色的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世界,与大自然亲切接触,怎能不发出“不乐复何如”的感慨呢?扩展阅读:诗文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诗四言:《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卷之二诗五言:《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歪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卷之三诗五:《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卷之四诗五言:《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卷之五赋辞:《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卷之六记传赞述:《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卷之七疏祭文:《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扩展阅读: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菊是陶渊明的化身和象 征,也因此成了中国文学中 象征高洁远致的意象。
萧统《陶渊明集序》: 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 跌荡昭章,独起众类。
钟嵘《诗品》: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世叹其质直,……风华清靡, 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 诗人之宗也。
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 苏轼: 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


在第一层里,诗人对与 自己离群索居生活有关的一切 都是喜爱的,“欣”、“爱”、 “欢”三字点出了这种感情。 他不仅自己感到很愉快,而且 觉得众鸟及草木、风雨等也和 他一样欣欣然而有喜色。可以 说,这是诗人的愉悦的审美情 绪向自然物投射的结果。
赏 析
第二层: 13—14句:点题(“山海图”即指 《山海经》,该书除文字记录外,还有插 图); 以“周王传”(即记 周穆王西游的神奇故事《穆天子传》)为陪 衬,暗示了诗人爱读之书的内容性质。 15—16句:画龙点晴,交代了全诗的 主旨所在:“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 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后来文人不断地在他身 上寻找新的价值,得到 精神的安慰。
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成 了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堡垒。 平淡自然也成了高尚 的艺术境界。
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酒与陶渊明的生活 及其文学紧密相连。他 深识酒中之味,从饮酒 中体悟人生真谛,从饮 酒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 界。
陶渊明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为 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 生活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的悠 然自得的心境和隐居躬耕的甘苦,劳动的艰辛 和快乐一览无余。
陶渊明的辞赋散文:
《桃花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描写的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境界。
《五柳先生传》生动显现了一个清高洒脱、 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归去来兮辞》更是一篇回归田园的赞美之 歌,其辞章的华彩美妙,对回归自由的向往欣喜, 使它在文学史上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低头昂首之顷,泛览流观之际,就可穷竟宇 宙间的万千事理,读这样的书又怎样不快乐呢!


“孟春”二句:好读书之时 “众鸟”二句:好读书之所 “既耕”二句:生务将毕(读书之物质 基础) “穷巷”二句:人客不到,正好读 书 “微雨”二句:好读书之景 “泛览”二句:好读书 之法


诗歌写于陶渊明44岁,写诗 人辞官归隐后的淡泊自然的生活和 怡然自得的心态。是任情自适型隐 逸的写照。 诗写草木、鸟儿自有其 乐;诗人也自寻其趣,读书、 饮酒,远离人世间的喧闹和干 扰,多么自在,多么自得!在 这里,自然的清新幽雅与诗人 的安闲恬适融为一体,令人神 往。
早年有建功立业之志, 29岁出仕,曾任江州祭酒、 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 县令等职。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 生的分界线,在此之前,他 时隐时仕,处于矛盾之中。
《宋书》记载他任彭泽令 仅八十余日,感叹“吾不能为 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邪 ” 。即辞彭泽令。 其实内在的原因在他归隐 后的所作《归园田居》(其一) 中说得很明白:“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他不能改变本 性适应俗韵,于是坚定地辞官 归隐,并且终身不变。
陶渊明诗歌作品的特征是平淡自然,表现在:
内容平淡,但意境浑融。 陶诗所写的都是生活常景,但一经作者 组合,便自成妙境,而其中又自然流露出作 者的主观情感和个性,可谓浑然天成。
陶诗的平淡自然,不 是淡而无味,而是透过平 淡的醇厚,是不露痕迹的 提炼,恰到好处,体现了 一种境界,也是作者审美 思想的体现。
2.陶渊明在文学史 上地位的变化?
题 解
这是组诗《读〈山海经〉 十三首》里的第一首。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 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内容丰 富,除神话传说、宗教祭祀外, 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 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 面的资料。


陶渊明这一组诗,是文学创作中 首次有意识地、集中地、多方面地对 《山海经》神话的利用。
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未涉及《山 海经》中的具体内容,而是写其隐居 时耕作之余的读书之乐,其中透露出 一种悠闲、安详和欢欣的心情。这首 诗有总领全诗,点明题旨的作用。
陶渊明(365—— 427),字元亮,一说名潜, 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身 后被尊称为“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 人,生活在东晋末年,出生 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其曾祖 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 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 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 贫困之中。 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29岁到 41岁。 第三时期:归田时期。归田后20 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
除这首诗是总写读《山海经》之 乐外,其余各首都是分别歌咏书中某 种神话形象或奇异事物。
诗 意




本诗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
第一层(前十二句):
叙隐居的闲适 第二层(后四句): 写读《山海经》之乐


第一层: 1—2句:初夏时节草木绕屋生长的景象。 3—4句:众鸟因有枝叶扶疏的树木可以依托 而高兴,而自己也喜欢自己的绿荫环抱的房舍。 5—6句:耕种之余,时常读书。 7—8句:僻处穷巷,贵人不来(深辙,大车 的车辙;隔深辙,喻贵人不至),老朋友也掉头而 去。 9—10句:酒食之适口。 11—12句:风雨之惬意。
写作特色
• 此诗在写法上纯以自然为宗。 • 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文情融合 臻于绝妙。 • 节奏舒缓适度,间用比兴。 • [清]温汝能《陶诗汇评》: “此篇是渊明偶有所得,自 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 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 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 神妙极矣。”
1.如何理解陶渊明 诗歌中所表达的安顿生命、 返归自然的喜悦之情?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是陶 渊明人生思想的两大支柱
陶渊明不仅崇尚客观的 山水自然,更崇尚精神上的 自然,希望返回人真实的、 本来的、未被世俗异化的本 性自然。所谓“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正是这种回归 人的本性自然的喜悦。
安贫乐道更多体现了儒家 思想,使他追求道德节操的美 好纯洁。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但最终还是以道取得了平 衡,即使后来穷困挨饿,也不 改其志。
明人王圻《稗史》: 陶诗淡,不是无绳削, 但绳削到自然处,故见其冲 淡之妙,不见其绳削之迹。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