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慢(38张PPT)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38张PPT)物理八年级上册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C
答案:C解析:A.司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当两车通过的路程都为600m时,甲车用的时间为20s,而乙车用的时间大于30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两车在4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200m,所以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1 m/s = 3.6 km/h
匀速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的分类
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沿速度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A与B的机械运动有什么差别?
A车的位置随时间均匀变化,B车的位置随时间不均匀变化。
特别提醒: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不同的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
运动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路程中(或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不能表示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A
B
0
300m

八年级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即学即练
一列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用了90s。已知火车做匀 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6km/h,求这个隧道的长度。
S道
S
S车
t=90s 解:v=36km/h=10m/s S=vt=10m/s×90s=900米 S道=S-S车=900m-200m=700m 答:这个隧道的长度为700m。
例题7:
汽车经过某一车站时,旅客手表的指针恰好 指09:30:00整,经过下一站时,已是09: 32:18。已知两站之间的路程为2.07km,求 汽车的速度。 已知: S=2.07km=2070m t=2分18秒=138秒 求:v=?
精选例题六
一列长150m的火车用5min时间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 7350m的大桥,求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S桥 S车
S
已知:S=S桥+S车 =7350m+150m=7500m
t=5min=300s S 7500m =25m/s =90km/h 解:V= = t 300s 答: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90km/h
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 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方法一:
方法二:
问题:火车的速度是72km/h,汽车的速度是 30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方法一:
1km 72km/h= 72× 1h
方法二:
1000 m = 72× 3600 s (30m/s>20m/s,汽车快)
s t v
s vt
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的区别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2、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速度单位: 国际单位:米/秒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课件 (共21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课件 (共21张PPT)
❖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 是“米/秒”,读作“米每秒”,用 符号“m/s”表示。常用单位:km/h。
速度单位的物理意义:
1. 汽车的速度是“10m/s”,读作10米每秒, 它的物理意义是:汽车在1秒内通过
的距离是10米。 2. 飞机的速度是“500km/h”
读作500千米每小时, 它的物理意义是:飞机在1小时内通过 的距离是500千米。
将下列单位换算:
15m/s= 54 km/h 72km/h= 20 m/s
30m/s= 108 km/h 90km/h= 25 m/s
速度大小的另一种比较 方法-------图像法
❖ 思考:如图所示甲、乙两质点的s—t 图象;谁运动得比较快?
s/m
90


此运动为匀 速直线运动
10
30 t/s
三、匀速直线运动:
记录方法: 10∶10∶3
【计算】 t=5h53m0in50s
16∶04∶20 15∶64∶20 15∶63∶80
准备:时间的测量
【秒表】 阅读说明书,掌握其结构与使用方法。 1.构造用途
A.启动、停止按钮 B.发条螺丝 C.回零按钮 D.秒钟刻度盘 E.分钟刻度盘
2.使用方法
1.上好发条2.按压启动按钮 启动3.再按该按钮,停止计 时4.按压回零按钮归零。
【换算】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体验】 1、橡皮从桌面落到地上越1s钟。 2、脉搏跳动12次约10s钟。
【阅读思考】人类从古至今是如何准确计量时间的?
准备:时间的测量
【工具】 有没有可以直接计量时间的工具呢?
日晷
沙漏
摆钟
石英钟
【测量】 常用钟表的指针实际反映的是某个时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设计一、教材简析:《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物体的运动》单元第5课时。

在整个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关于物体运动中“速度”的概念学习,本单元是第一次而且是唯一一次。

但从整体的大单元角度审视,本单元是围绕“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征”这一个核心概念编排的。

所以不是要引导学生去深挖,反而要把握好“初步经历”的度。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经历和体验中进行推理论证和模型建构,从而提升科学素养。

在教材编排中,《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是《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的“铺垫课”,从课堂结构来说是相同的,在前一课中获得方法,然后在后一课中用同样的方法,获得认知和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顺向思维加一个逆向思维。

所以本节课,让学生获得方法(探究的方法、使用工具的方法、数据的处理)将是重点。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快慢”是有很充分的生活体验的,比如在运动场上跑步,特别是“坐车”。

但是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思维的是具象思维,具体到快慢这一个生活经验上:看到路上一辆车超过另外一辆车,就知道谁快谁慢;看到同时起步的同学奔跑,谁先到终点,就谁快。

学生的认知反应的是客观实际,但是少了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影响物体快慢的因素是哪些?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数据作为实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课堂的关键点不在于“深挖”,而在于厘清学生思维的逻辑,强调经历和体验。

所以,需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让其充分的经历和体验,以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三、设计思想:树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

由生活经验导入——矛盾聚焦,寻找公平——游戏,获得方法——探究,获取数据——数据处理——得出结论——拓展运用。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第2节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考点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办法1、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A.比较时间的长短B.比较路程的大小C.相同时间比路程D.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答案】C【解析】解答:由速度公式v=s/t可知,比较物体快慢有两种办法:路程相同比较时间长短;时间相同比较路程大小:比较时间的长短,因路程大小不确定,所以无法判定,选项A不符合题意;比较路程大小,因时间长短不确定,所以无法判定,选项B不符合题意;时间相同时,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物体运动的路程长,不一定速度就快,还要考虑时间的长短,选项D错误,不合题意;故选C。

2、“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多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解答: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是指相同时间内,骑车人比步行人通过的路程大,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通过相等路程,骑车人所用时间少,选项B错误;故选C。

3.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百米比赛中,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跑的快慢.方法A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B是______________.速度公式v=st的定义方法与日常方法________(选填“A”或“B”)是相同的.【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解析】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A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B :相同时间比路程;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 =s t,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是相同的. 考点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甲<v 乙B .两物体在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甲<v 乙C .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 .两物体在20s 末相遇,且0~20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答案】C【解析】解答:由图像看出两物体在0~10s 内的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 甲>v 乙,选项A 错误;甲物体在15~20s 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选项B 错误;由图像看出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 ,选项C 正确; 由图像看出两物体在15s 末相遇,不是在20s 末相遇,0~20s 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选项D 错误;故选C 。

运动的快慢 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快慢 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vs t
进行计算即可。
3.船的速度
假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水的流速是1m/s, 则船顺水行驶的速度是5m/s+1m/s=6m/s,船逆 水行驶的速度是5m/s-1m/s=4m/s。
速度比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甲、乙两个运动物体,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4:3, 通过路程之比s甲:s乙=5:2,则甲、乙速度之比 v甲:v乙为( ) A.6:5 B.5:6 C.15:8 D.8:15
方法二:
由速度比
路程比 ,得 时间比
v甲 v乙
5/2 4/3
5 2
3 4
15 8
速度比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2.速度比值问题的解决方法
甲、乙两个运动物体,所用时间之比t甲:t乙=4:3, 通过路程之比s甲:s乙=5:2,则甲、乙速度之比 v甲:v乙为( C) A.6:5 B.5:6 C.15:8 D.8:15
方法一:
v甲
s甲 t甲
,v乙
s乙 t乙

v甲 s甲 / t甲 s甲 t乙 s甲 t乙 5 3 15 v乙 s乙/ t乙 t甲 s乙 s乙 t甲 2 4 8
3.火车过桥、过隧道的问题
一座大桥长1.6km,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10m/s 的速度通过此桥,则所需的时间为(D) A.120s B.140s C.160s D.180s
总结:
1.对火车过隧道问题,从火车头进入隧道就开始算起,直 到火车尾离开隧道才叫做火车通过了隧道,所以火车通过 隧道经过的路程应该等于隧道长度与车身长度的和。 2.对火车过桥问题也类似,火车通过桥经过的路程等于桥 长加车长。 3.对于本身有长度的物体过桥(隧道)问题小结如下:物体 通过的路程等于桥(隧道)长与物体本身长度的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6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科学 词汇
速度
2.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 慢,即速度的大小。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课堂达标
判断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测量时间一种方法。( × )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 √ )
课堂达标
选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如果两个物体不是同时出发,我们就无法比较它们运动的 快慢 B.如果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我们就无法比较它们 运动的快慢 C.只要知道两个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我们就能比 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如果让两名同学从不同地点同 时出发,你们能比较出他们运动的 快慢吗?
比一比他们在相同的时 间内谁走得更远。
两名同学听口令从不同地点同时沿直线出发, 听到第2次口令时停止走动。用软尺分别测量 2 他们的运动距离,记录下来,比较他们运动 的快慢。
可以用脚跟 接脚尖的方 法来行走。
活动记录表
甲同学 乙同学
相同的时间 (秒)
运动的距离(厘米)
视频演示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1
小结
如果从不同地点出发,可以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距 离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如果让两名同学都沿着直线行走, 从不同地点出发,而且出发时间也不 同,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让他们运动相同的时间, 然后比较运动的距离。
两名同学都沿着直线行走,但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 3 都不相同。这样能比较出他们运动的快慢吗?应该怎
科学 教科版 三年级 下册
科学概念目标
1 运动相同的时间,可以用比较运动距离的方法来比较运 动快慢: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2 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科学探究目标

描述物体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变化快慢是一个它们受物理因素影响的重要特征。

在物理学中,运动物体的变化快慢可以用一些具体的物理量来描述。

物体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有加速度、动量、角速度、角动量、角加速度等。

加速度是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定义,表示相对坐标系内每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它的正负值表示物体的速度是在增大还是减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另一个衡量,它是指物体的重量乘以它的速度,它等于物体在某一时刻所受的冲量的大小。

角速度是物体的转动速度,它表示每单位时间内物体围绕某一轴转动多少弧度。

它常用角度和弧度来表示,其单位分别是°/s和rad/s。

角动量是物体转动的另一个衡量,它是指物体转动的惯性,等于物体的角速度乘以它的转动惯量,它可以描述物体转动的快慢。

角加速度是物体转动的加速度,它表示每单位时间内物体围绕某一轴转动多少弧度的变化。

它常用角度和弧度来表示,其单位分别是°/s2和rad/s2。

角加速度可以反映物体转动变化中加速度的快慢。

物体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影响物体变化的重要因素。

加速度和动量是物体运动变化中最重要的两个物理量,它们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和冲量的变化;而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及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变化的三个重要物理量。

因此,对于任何一个物体的变化,这五个物理量都可以提供一个参考,从而知道它的变化快慢状况。

微观变化中,物体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又有两个: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运动的能量,它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能量和力的变化,它可以反映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而势能是物体位置的能量,它反映的是物体位置变化所需要的能量,它可以反映物体移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物体变化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物体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有很多,但有几个物理量可以比较客观地描述物体变化快慢的状态。

它们是加速度、动量、角速度、角动量和角加速度。

微观上,还有动能和势能。

它们描述物体运动变化的快慢,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物体的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符号:v。
2、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
路程 时间
S t
常用单位:m/s、km/h
4、单位换算:1km/h=
1 m/s 3.6
1m/s=3.6km/h
练习
1、速度是反映物体______ 的物理 量,公式为______,国际单位制中, 速度的单位是______,交通运输中 常用______ 时间
s t
常用单位:m/s和km/h
一列火车从广州开往汕头,通过了 480公里,历时6小时,试计算这列 火车的速度。
解: vS48k0m 8k0m /h t 6h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为80km/h
汽车以30 m/s的速度行驶了2 分钟,它 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
7.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生活中运动的物体 这些的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设计方案:如何比较班里的 两个同学甲乙运动的快慢?
1、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长短
2、相同的路程,比较所需的时间长短
它们又谁快谁慢?你是如何比较的?
飞机2s飞行了1000m 汽车120s行驶了3600m
速度:描述物体快慢的物理量。符号V
2、一辆货车,通过120米长的大桥 时,所用的时间是8秒,它以相同的速 度通过另一桥,用了1分钟的时间,求 这座桥的长度.
解: t=2min=120s s=vt =30m/s 120s =3600m
答:它在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是3600米
人走路的速度 约1.4m/s
和谐号火车速度约 100m/s
火箭的速度可达7500m/s
宇宙中,最快速度的是光,在 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 108m/s
火车的速度是80 km/h,汽车的速度 是30 m/s,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 跑得快?
单位不一致,怎么比较呢?
1 km
1km/h=
1000
m 5m 5 m/s
1h 3600 s 18s 18
1m
1m/s=
1s
=3.6km/h
10m/s= 36 km/h 54km/h= 15 m/s
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
A.720m/min B.15m/s
C.36km/h
D.1250c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