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_《鬼谷子》谋略术_原文_逐句_注释_译文_解读_案例_点评

合集下载

鬼谷子的36条忠告

鬼谷子的36条忠告

鬼谷子的36条忠告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解释:世间万物是千变万化的,各有特定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紧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

所以,圣人能够始终把握事物间的阴阳变化,并以此审查先后,权衡轻重缓急,比较人才的优劣短长,以便任贤使能,君临天下。

2、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解释:人们的资质是有差别的,有的贤能,有的不肖;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有的勇敢,有的怯懦。

针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对待方式,可以对人开放,也可以对人封闭;可以引进,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尊重,要用无为的方式管理他们。

3、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解释:详查对方的有无虚实,放纵欲望和喜好来任用,判断其真实的志向与意念。

略微排斥其言辞,开启之后加以反复揣摩,通过询问来考察其真伪虚实。

贵在得到其内心旨意和要害,通过闭合开启,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4、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解释:用开启之术,要对对方实情了如指掌;用闭合之术,要和对方结为同心。

对待人才,皆能衡量其轻重缓急,弄清对方真实意图想法,并作出切实规划,圣人善于根据实情为对方考虑。

假如不能猜中对方的轻重缓急,圣人就要考虑自己的退路了。

5、人言者,动也。

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解释:对方说话,表现为动;自己沉默,表现为静。

从动静的哲学看待交往双方的言谈。

根据对方的话语揣测他的真实意思。

如果对方言语有不合情理处,随即加以责问,对方一定会作出回应。

6、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鬼谷子·权篇原文

鬼谷子·权篇原文

鬼谷子·权篇原文【原文】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言或反覆,欲相却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

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

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者见)要得理。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也五音。

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

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

物有不通者,圣人故不事也。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讳忌也。

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故介虫之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

故禽兽知用其长,而谈者亦知其用而用也。

故曰:辞言有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

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

恐者,肠绝而无主也。

忧者,闭塞而不泄也。

怒者,妄动而不治也。

喜者,宣散而无要也。

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

故言多类,事多变。

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

故智贵不忘。

听贵聪,辞贵奇。

【注释】权:权衡。

干:同于或为。

【译文】所谓游说就是对人进行劝说。

对人进行游说的目的,就是说服人啊。

游说者要会粉言饰词,用花言巧语来说服他人。

鬼谷子大智慧:聪明人不会告诉你的话术技巧

鬼谷子大智慧:聪明人不会告诉你的话术技巧

鬼谷子大智慧:聪明人不会告诉你的话术技巧鬼谷子大智慧:聪明人不会告诉你的话术技巧话术不等于口才,中华古代典籍这样认为:你可以看到一个人说话很快,那只是他有表达欲望,君不见世界上能说话的人多了,还不是一样吃亏上当受骗?话术到底是什么?一些人把它简单的理解为说话的技术,但是更应该理解为“语言的艺术”。

1:观察——鬼谷子为什么算命极准?那是因为他可以一眼就从你身上得到很多信息2:语气——只有创造出一个非常好的谈话条件才可以让别人愿意同你交谈3:语调——只有说话抑扬顿挫才可以“说的比唱的好听”,让人忘记了时间听你“废话”4:语法——只有频繁的运用各种排比反问才可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排比之后加反问,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我觉得,我觉得,我觉得,你觉得呢?难道不是么?:5:表情——只有表情丰富才可以增加对方的投入度,也达到了对话的基本表现力6:眼神——如果你不敢去看对方的眼睛,那么你的话术非常弱,不应该去吃话术这行饭,要让眼睛会说话,会笑,自然可以说动别人7:动作——适当的动作可以增加语言氛围的立体感,太多小动作会让别人反感你。

8:关键——把握语言的关键是话术高低的分水岭,如果你不能三句话引起别人的兴趣,建议你放弃后面所有的话!举例(如果你是问别人借钱,如果三句话不能很好的传达出铺陈,句子重点,厉害关系,那么后面的辅助都可以节省了,因为谈话越久,他对于你的戒心和反感就越重,如果对方已经起了结束谈话的意念的话,无论你要做任何事,全部都会失败!:9:心绪——谈话要一心四用,1嘴上说的要控制语速和情感,2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3分析他们鬼谷子话术赏析:鬼谷子话术1: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鬼谷子话术2: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

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鬼谷子话术3: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

与阴言者,依卑小。

鬼谷子原文简注释

鬼谷子原文简注释

【鬼谷子·捭(bai3)阖】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预兆)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掌握)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微排(排贬)其言而捭(捭开其中的矛盾)反(追问)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

阖(采纳)而捭(质疑)之,以求其利(有利的时机)。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

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周全);即欲阖之贵密(机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让开放)之者,(是为了)料其情也。

阖之者,结(坚定)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让自己出去),而捭而内之(让别人进去)。

阖者,或阖而取(自我约束)之,或阖而去(使人离开)之。

捭阖者,天地之道。

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

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焉。

口者,心之门户也。

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

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

辨注解翻释鬼谷飞钳术之误

辨注解翻释鬼谷飞钳术之误

辨注解翻释《鬼谷子·飞钳术》之误《鬼谷子·飞钳篇第五》中,传授了一种或“用之于天下”、或“用之于国”、或“用之于家”、或“用之于人”的鬼谷游说术,名曰“飞钳术”。

然而,这种能广泛运用的鬼谷游说术却被后人注解翻释成,是一种“先把恭维、赞扬的话语,远远传给游说对象,进而使对方上钩,然后再钳制住对方真实思想”的游说术。

正是因为对鬼谷飞钳术的误解,鬼谷学说才遭到了,自唐朝以来的正统人士的强烈批判。

他们大都把鬼谷飞钳术归罪成“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

学士大夫宜唾去不道。

”的小人诈术。

对鬼谷飞钳术的错误注解,最早源于道藏版本有关“飞钳”的注解(有人称:是梁代陶弘景或唐代尹知章注)。

即:“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

钳,谓牵持缄束令不得脱也。

言取人之道,先用声誉以飞扬之,彼必露情竭志而无隐,然后因其所好,牵持缄束令不得转移。

”应该承认,《鬼谷子》的道藏本注解,在历代原本就不多见的有关《鬼谷子》的注解中,是注本最完整、注释最清楚、注解最权威的一部藏之于民间中道家的鬼谷版本。

后人对《鬼谷子》的注解或白话文翻译,均要以道藏版本注解为基础。

但是,我悟鬼谷先辈的“飞钳”原意并非上述注释所说,也没得上述注解中说得那么复杂。

其实鬼谷“飞钳”就是“飞快钳制”之意。

其辨点如下(辨:是辨别之意,而非辩说之意):首先,从“飞”字的古意辨。

“飞”字在古汉语中指鸟在空中飞行,泛指“很快”的意思。

见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可以说:“飞”字在古汉语中并无赞美声誉之意,就算是古人由“飞”字连想到“飞扬”之意,“飞扬”也有“很快”的意思。

然而,再由“飞扬”引申到,是对“声誉”的飞扬,这就有点牵强附会了。

况且这种对“飞”字的引申意义,仅为道藏版本所有,在其它任何古汉语中,均见不到“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一说。

其次,从鬼谷的游说对象辨。

假若游说对象是指一般的人,“飞,谓作声誉以飞扬之”的注释勉强还能对上号。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

鬼谷子(原文及译文)捭(bǎi)阖(hé)第一粤(yuè)若稽(jī)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

观阴阳之开阖(hé)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眹焉,而守司其门户。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duó)权量(liàng)能,校(jiào)其伎(jì)巧短长。

【译文】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历史吧。

古代那些存于世间的大智大勇的圣者,都是芸芸众生的先导。

他们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径。

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生过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发现世上事物、人事的发展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到今,其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归宿;或归于阴,或归于阳;或以柔为特征,或以刚为特征;或以开放为主导,或以闭藏为主导;或松弛不固,或紧张难入。

所以圣人把握事物的关键,审察事物的前因后果、轻重缓急。

权衡对方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其技巧优劣长短,然后借物举事。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

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_《鬼谷子》谋略术_原文_逐句_注释_译文_解读_案例_点评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_《鬼谷子》谋略术_原文_逐句_注释_译文_解读_案例_点评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

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

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若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出处】本句出自《鬼谷子》:反应【原文】人言者①,动也;己默者,静也。

因其言,听其辞。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②,事有比③。

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

以无形求有声。

其钓语④合事,得人实也。

若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⑤而司之。

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注释】①人言者:对方发言。

陶弘景注:“以静观动,则所见审;因言观辞,则所得明。

”②象:凡形于外者皆曰象。

③比:比照类推。

④钓语:犹如钓鱼投饵,诱而取之。

交谈时给对方以诱饵,以引出对方话题。

这里的“钓言”术,是鬼谷子谋略之一。

陶弘景注:“理在玄微,故无形也。

无言则不彰,故以无形求有声,声即言也。

比谓比类也。

得鱼在于投饵,得语在于发端;发端则语应,投饵则鱼来。

故曰钓语,语则事合;故曰合事;明试在于敷言,故曰得人实也。

”⑤会:聚集。

陶弘景注:“张网而司之,彼兽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圣贤斯辨,虽欲自隐,其道无由,故曰钓人之网也。

”【译文】对方说话,表现为动;自己沉默,表现为静。

从动静的哲学看待交往双方的言谈。

根据对方的话语揣测他的真实意思。

如果对方言语有不合情理处,随即加以责问,对方一定会作出回应。

话语可以表现在外,称之为象;事物之间可以类比,称之为比。

对方说话有象,所说之事也有则例,就要观察其后要说的话。

所谓象,就是模仿事物。

所谓比,就是类比言辞。

运用象比手法可以在无形中获得对方回应。

用象比之词引诱对方说话,如果和现实相符,可以获知对方实情。

就像张网捕兽一样,在野兽出没处多设一些网,等待野兽落网。

如果把这个方法用到人事上,对方就会自动说出实情,这就是钓人实情的网。

从《鬼谷子》学到的沟通技巧

从《鬼谷子》学到的沟通技巧
从《鬼谷子》学到的沟通技巧 现代管理学家越来越重视管理沟通, 我们的工作、生活都需要掌握沟通的艺术和技巧,近期正在学习《鬼谷子》。 被后人誉为“王禅老祖”的鬼谷先生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和教育家,称得上是纵横家的鼻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之一,可谓千古奇人。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留给我们的《鬼谷子》一书有上、中、下三卷,分《捭阖》、《反应》、《内楗》等十三篇,总计不过万言,却既能够让人修炼自身、养神蓄锐、韬光养晦,又能够提供明理审势、均衡各方的技能。 《鬼谷子》作为研究沟通的历史力作,我们有必要进行挖掘研究,吸收其理论精华。把握对《鬼谷子》的沟通原则的理解,则是把握鬼谷子沟通技巧的前提基础。《鬼谷子》总结了先秦的沟通经验鬼谷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士人普遍积极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尤其是参与各国的决策活动,来谋取功名利禄。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君主和卿大夫的意愿便是这个国家政治行为的唯一准则,无民主可言。要达到能参与政治的目的,首先要取得当权者的信任和重视。人们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求生存、谋发展,必然要千方百计说动或压服对方,这就会有一些经验与教训产生,这些经验教训流传下来,逐步积累,慢慢形成一些理论。 把学习和现实相结合,从沟通方面谈几点我的感受。 第一,“见人说法”九种。鬼谷子说: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可见,鬼谷先生告诉我们:与聪明睿智的人说话,要依靠旁征博引;与见识渊博的人说话,要依靠明辨是非;与善谈雄辩的人说话,要依靠简明扼要;与地位显赫的人说话,要依靠宏大的气势;与富有多财的人说话,要依靠高洁的情操;与贫苦困厄的人说话,要依靠实在的利益;与身份卑微的人说话,要依靠谦虚恭敬;与勇猛积极的人说话,要依靠果敢利断;与愚昧笨拙的人说话,要依靠尖锐 2 有力。这是说话的技巧所在,但人们经常违反这些原则,因此,不但不能成功,反而召来麻烦;违反人心之理也。 说话对象的地位处境性格道德修养等等不同,说话方式是不一样的;用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是故与智者言,将以此明之;与不智者言,将以此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而事不乱;终日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明,听贵聪,辞贵奇。 因此,与有智慧的人谈论,在对话中对方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与不聪明的人谈论,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特意去教导他这些方法,而实际上,即使耐心教导,也是很难做到让对方明白的。语言表达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要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事情发展也有多种多样的可能的变化方向,要对各种可能都有所准备。因为对事情的各种发展变化都有准备,并且有针对性的对话方式去应对。所以,即使整天都在谈论,也不会在表达上出现问题,总能用正确的方式去准确表达,而对事情的处理应对也不会杂乱无绪。整天更改应对计策,也不会失去处理事件的主旨。应对方法随机应变,都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事件。智谋的运用贵在明白通达。明白时势所以应对方法能圆通而多变,多变是为了更好适应时势处理事件而不是妄动盲动,听话包括信息收集的一切渠道,贵在听的真切,信息收集真切不漏,那么真假虚实就明了无疑,言辞贵在取得奇效,入其心动其情,切于理而明于利害,又有事实以证之。 第二,五种可选择的言语方式。“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 1、“忠诚”的语言表达技巧 预先知道对方的意图、需求,只要顺着他的意图、需求来说话,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令人欣赏我们的为人了,因为我们的想法与需求是如此的一致。回顾一下周围的朋友,他们有什么样的特征。经过思考,会发现,最忠心的朋友,一定是那些最能理解我们、并总是和我们的行事意图相一致的人。因为他们的想法总是与我们保持高度的一致。 2、“智慧”的语言表达技巧 在论述、发表意见时,要表现出知识渊博。虽然我们的智慧程度与知识面可 3 能无法划等号,但是,广博的知识往往会给人留下智慧的印象。 智慧的表现方式不是要求我们把人生命题讲解得十分透彻,这样很难,而且大多数人也没有这个雅兴。因此,只要平时能够表现出我们广博的知识面来,就可以给对方一个充满智慧的印象,并开始重视我们的为人。 3、“果断”的语言表达技巧 果断是自信的表现;优柔寡断是不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的果断表现在:是非观念是否分明?判断依据是否符合逻辑?分析能力是否可以洞察问题的本质?平时交流中,如果所作的分析,常常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并且针对这些分析,可以做出较明确的判断。 那么一段时间后,我们无疑会给人留下十分果断的印象。 4、“可信性”的语言表达技巧 如何获得上级的信任,摆事实,讲道理,这是说服领导最有效的办法。任何人都具有精明、理智的一面,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有力证据、有说服力的方案而获得领导的认可,一段时间后,领导对于我们的建议的可信性自然提高许多。 5、“权威性”的语言表达技巧 怎样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权威性。所谓“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代纵横家们,往往善于玩弄诡辩伎俩,无限夸大对手的缺点,同时无限夸大自己的优点,通过对于异己力量的打击与自我吹捧,达到树立权威的目的。这种作法即使一时得逞,终究会被人揭穿的。 现实的沟通中,我还是主张以诚信为本,以自己的真才实学、个人魅力展现权威性。 第三,倾听是沟通的重要基础。从礼仪上来看,既是美德更是智慧。鬼谷子把“捭阖”,也就是开启、闭合,与古代流行的阴阳学说结合起来,深刻地阐释了要掌握沟通与协调的主动权,就应该把开启与闭合完美结合起来,一方面寻找到语言表达的契合点,让对方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了解对方的意志、才能以及诉求,以探测其真实的意图、目的;另一方面则是闭藏自己的主见,沉默不言,从容应对。语言表达的正与误,直接关系到人的吉凶,在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主张之前,一定要在善于倾听、众采百家的基础上,熟练控制好语言的“出”与“入”,要赢得对方,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纵论天 4 下。 第四,沟通之道的核心在于知己知彼。先清楚自己的位置,再清楚别人的位置。鬼谷子说: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己开始,只有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对别人的了解,就像比目鱼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把自知与知人结合起来。通过不同地途径反复试探对方的实力,并与自己进行巧妙地比较。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如果仅仅凭借倾听还不能明了对方底细和真实意图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反辞”,也就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第五,在上下级之间沟通,最重要的是寻求心灵的默契、感应,并选择合适的时机表达。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有的人尽管离很远,但关系仍然十分亲密;有的人尽管在身边,反而显得疏远。其中必有奥妙与玄机。上级既然是人,那就必然具有人之常有的喜怒哀乐,只不过是因为统治和管理的需要,他们必须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要想与之交往,就必须着力寻找交流的平台。如果知晓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寻找到心灵交汇的切入点,就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再进一步如能顺着他的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成为上级信赖之人。 第六,沟通是综合性的技巧,既要眼观六路,又要耳听八方,用心灵去感受人际关系,用睿智洞微知著,用虚怀若谷的气度让天下人为己用。交流与沟通固然要靠“巧辞”,要对什么人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要有相应的说辞和语言来表达。不要简单直言,要研究讲话的对象,讲究沟通与协调的技巧。另外,在平静的生活中,沟通适合于用理性平和的方式,但真正走进人的内心世界,就必须抓住情感的暴露点:当人极度兴奋时,真情就容易流露,是沟通的最佳时机;当人极度恐惧时无法隐瞒真情的,但需要冷静后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 鬼谷子的沟通技巧远不止于此,更多的则在于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环境如何砺练韬光策略和辩论技巧,浅谈以上几点感悟,希望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和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

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出处】
本句出自《鬼谷子》:权篇
【原文】
佞言①者,谄而于忠;谀言②者,博而于智;平言者③,决而于勇;戚言④者,权而于信;静言⑤者,反而于胜。

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⑥进谋者,权也;纵舍⑦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以窒非⑧者,反也。

【注释】
①佞言:奸巧谄谀。

②谀言:奉承献媚。

③平言:公正平允。

④戚言:忧戚之言。

戚,忧。

⑤静言:谋虑之言。

⑥策选:策划选取。

⑦纵舍:舍弃,放弃。

⑧先分不足以窒非:自己有所不足而责备他人过错。

【译文】
使用花言巧语,是为了取悦于对方以求忠诚。

使用阿谀之词奉承他人,是为了显露渊博的知识,以示自己聪慧多智。

使用公正平允之言,说话直截了当有所决断,以示敢于直言。

使用忧戚之言,是为了权衡形势,以博取信任。

使用深思熟虑的话,就会在能力不足时,反而阻止谬误获取胜利。

先揣摩对方的心思再加以奉承,被称为“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被称为“博”;选取策略呈献计谋,被称为“权”;抛开顾虑大胆舍弃,被称为“决”;自己的天分不足难以制止错误,被称为“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