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

合集下载

文艺的审美功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的价值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文艺的审美功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的价值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文艺的审美功用——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的价值摘要:贺拉斯《诗艺》是西方文艺理论经典著作之一,它上承亚里士多德《诗学》,下启古典主义传统,在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寓教于乐”是《诗艺》中的重要的文艺思想。

从文艺发展的角度来探讨贺拉斯“寓教于乐”文艺功用观的内蕴及价值,分析“寓教于乐”观在文艺发展史上意义和价值是有研究前景的。

“寓教于乐”在当今及未来的社会中对文艺的发展仍有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 寓教于乐;诗艺;价值;教育;贺拉斯The aesthetic function of Artistic——the value of Quintus Horatius Flaccus’doctrine Abstract:Quintus Horatius Flaccus’Poetica Arts is one of the classics of Western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it inherits the Aristotle Poetics activating a classical tradi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West. Edutainment obtain i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terary idea in. poetica ar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We talk about Horace’s concept of intrinsic literary function and value in literary history is of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promising not just in toda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till draw on the literary significance.Key words: Edutainment; poetic art; value; education; Horace一、“寓教于乐说”提出的背景贺拉斯(公元前65年—公元前8年),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代的诗人、文艺批评家。

浅谈“寓教于乐”(一)

浅谈“寓教于乐”(一)

浅谈“寓教于乐”(一)“寓教于乐”作为一个古老的命题,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被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

“寓教于乐”的思想与中国儒家的“教化”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在中国一直被认可和贯彻。

不过,在思想、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强力冲击下,传统的寓教于乐已经显得捉襟见肘,由此也引起了不少的误会,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寓教于乐的概念模糊,一提到“寓教于乐”就与“说教”“伪道学”联系起来,甚至有人公开反对“寓教于乐”。

于是,什么是“寓教于乐”,要不要“寓教于乐”,怎样贯彻“寓教于乐”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一、重提“寓教于乐”具有现实意义1“寓教于乐”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它的科学性“寓教于乐”是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对诗的社会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他指出诗应当有教育和娱乐的双重作用:“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①简明地说,就是“寓教于乐”。

“教”既包含道德教育,即赞美善良、简朴,纠正暴怒,指示生活道路,激发高尚情感等内容;也包含着开发文明,即放弃野蛮,划分公私,订立礼法等内容。

教是目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

与西方“寓教于乐”遥相呼应的,是盛行于古代中国几千年的“载道说”(或教化说)。

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兴观群怨”说反映出他对诗歌社会作用的独特认识。

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又提出“文以贯道”之说。

古人提倡“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实则是以“文”为载体,宣扬其“道”,达到以“道”育人的目的。

文学教化说的源头是《尚书·尧典》,其云:“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从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思想看中国动画片的说教性问题

从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思想看中国动画片的说教性问题
论。
作为 “ 更 高地 悬浮 于 空 中 的意识 形态 的 领域 ” ,文 艺的 情形 是 决 定于 经济 基础 的,而 且这 … 决定 作用 要通 过 政 治等 中介 环节 发 生支 配 性作 用 。艺 术作 品 “ 教 ”的功用 便 因此 体现 出来 。在 人 类 社会 历 史发 展进 程 中 ,文 艺 的社 会 教育 和宣 传 作用 一 直为 人们 所 重视 :代表 进 步力 量 的新 兴阶 级 总要借 助 文艺 宣传 笼 络人 心 , 壮 大 其 声 势 ;夺 得 了 统 治权 的阶 级 则 要 用 文 艺 来 宣 传其 思想 主 张 ,巩 固其政 权 。另 一方 面 ,文 艺作 品 具有 的美 的形 式和 强 大 的 艺术 吸 引力 ,往往 可 以在 潜移 默 化 中使欣 赏 者受 到心 灵 的震 动 。 因此 ,作 为启迪 智 慧的有 效形 式 , 艺术 应该 具有 教化 之功 能 。 除社 会意 识形 态属 性 外 ,艺 术还 具有 审 美意 识形 态 属性 。在 作 品由审 美形 象 构成 的 艺术世 界 中 ,理性 、情 感 性和 认 识性 相 互 交织 , 艺术家 传达 出的 不仅 仅是 他们 的 主观 情感 评 价 ,更是 他 们 的客 观理 性 认识 。 因此 ,艺 术作 品之 “ 乐 ”就在 于通过 作用 丁人 们 的思想 情感 ,使欣 赏者 在潜 移 默化 中得 到 心灵 和情 感 的净 化 与 升 华 ,产 生情 感 的共 鸣 ,进 而获 得 思想 的教 育和 情 感的愉 悦 。贺 拉斯 就 曾说 过 , “ 一 首诗 仅 仅具 有美 是 不够 的 ,还 必须 有魅 力 , 必须 能 按作 者 愿望 左 右读 者 的心 灵 。” 也 就 是说 ,文 学作 品 不 仅 要 具有 审美 价值 ,而 且要 具有 艺术 感 染力 , “ 使 人心 旷神 怡 ” 并 “ 给 人 们带来 欢乐 ”。 基 于上 述 分 析 不 难 得 出这 样 的 结 论 : “ 艺 术 的 本 质 是 双 重 的 :一方 面 ,它 摆脱 经验 现 实和 效 果网 络 即社会 ;另一 方面 ,它 义属 现 实 ,属 于这 个社 会 网络 。 f是 直接 显示 I _ j I 特 殊 的美 学现 象 :它 始终 自然地 是 审 美 的 ,同 时义 足社 会 现象 的。 ” 也 就 是 参考 文献 : 《 西方美学论稿 》. 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 ,2 0 0 0 说 ,只有 将 社会 意识 形态 属 性 与审 美意 识形 态 属性 相结 合 ,集 思 … 薛永武. 亚里士 多德 、贺拉 斯 : 《 诗学 诗艺 》 北京 :人 民文学 出版社 , 想 内容 和艺 术 技 巧于 一 体 , “ 寓教 于 乐 ”的 艺术 作 品 才称 得 上

浅谈“寓教于乐”’

浅谈“寓教于乐”’

浅谈“寓教于乐”’龙口中学李全荣近代社会,教育本是指学制系统以外、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私人和民间团体推动为辅助,为了提高失学民众以及全体国民的素质,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构与设施,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而本文所指的社会教育,是指除家庭和学校外的所有有意识和无意识教育。

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它是一个社会道德、文化景观对处于这个社会的人的潜移默化,可以说“人人皆教育”“处处皆教育”。

参与“寓教于乐”,政府要大力加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如体育馆、图书馆、公益性公园、休闲广场等等,为人们提供“乐”的场所,“教”的天堂。

这对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面貌改观很大。

如笔者所在的广元市,政府引进资金建设了一个公共娱乐的广场,一个大型湿地公园,以往收费的公园实行免费开放,广场整洁美丽,公园景色宜人,人们在这些优美的环境中散步、聊天、锻炼身体……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孩子包括大人在其中受到的教育颇多,如社会公德教育、语言教育、商业教育、审美教育等等,这就是典型的社会“寓教于乐”。

家长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

“生活即教育”,由于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以身示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施加影响。

孩子在家庭中所学到的一切,包括说话的语调、动作、走路姿态、性格和品德等都会打上父母的烙印。

所以在家庭中贯彻“寓教于乐”,家长首先要有乐观生活态度,乐观的学习品质,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以此影响下一代。

引导孩子正确接触媒介。

在数字娱乐中实施教育不失为一个好途径。

信息时代,孩子接触各种媒介不可避免,堵不如导。

各种媒介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

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

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

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贺拉斯是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思想家,其在《诗艺》一书中所提到的“寓教于乐”观点不仅在古希腊罗马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在当今的流行文化中也被广泛应用。

表情包正是流行文化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任何一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表情包在对人们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作用之时,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

笔者试图从贺拉斯的观点之中来探讨当下时兴的“表情包热”问题。

标签:寓教于乐;表情包;反思贺拉斯的《诗艺》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它是贺拉斯写给贵族皮索斯父子的一封平常的书信,是对皮索斯父子关于文艺写作方面的一些指导,他在吸收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更是延续了上千年。

《诗艺》虽然只有短短的四百多行,但是其内容丰富,囊括了文艺写作方面的各个领域,算是贺拉斯对于自己毕生文艺写作的一个总结,也给当时文艺理论家进行文艺写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尤其是关于诗的功用问题,贺拉斯提出了诗具有教益和娱乐的两重功用,这一观点成了后来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文艺理论家反复引用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寓教于乐中的“教”与“乐”关于《诗艺》中寓教于乐的思想,贺拉斯用了简洁明了的话语:“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在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使听的人容易接受,容易牢固地记在心里。

……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的“百人连”就会把它驱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

寓教于乐,既劝渝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具体而有明确地提出了诗歌既能劝谕读者,又能使读者喜爱,这样才是好的诗歌,好的艺术。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中,所谓的“教”即给人以指导,能够教育人,给人以益处和乐趣,给人以快感,对生活有帮助,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文艺思想的教育作用。

简析贺拉斯《诗艺》的文艺思想及蕴含的折中主义

简析贺拉斯《诗艺》的文艺思想及蕴含的折中主义

简析贺拉斯《诗艺》的文艺思想及蕴含的折中主义简析贺拉斯《诗艺》的文艺思想及蕴含的折中主义摘要:贺拉斯《诗艺》是西方文艺理论经典著作之一,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自己的文艺思想:关于文艺的本质问题,他继承了传统的模仿说,又追求创新;关于文艺创作问题,他为当时文艺创作确立借鉴原则、“合式”原则、理性化原则、寓教于乐等;关于作家修养问题,他要求作家要有德性和知识,要天才和勤奋兼备,要端正创作态度。

这其中也反映出相当强烈的折中主义的倾向。

关键词:贺拉斯,诗艺,文艺思想,寓教于乐,折中主义一、贺拉斯《诗艺》的文艺思想贺拉斯《诗艺》是西方文艺理论经典著作之一,它上承亚里士多德《诗学》下启古典主义传统,在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因为它的这种中间地位和角色,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理论就很不彻底,反映出相当强烈的调和的折中主义的倾向。

贺拉斯的《诗艺》严格按照当时的所谓的三分法:诗意论,诗法论,诗人论,诗意篇,是关于诗的内容和一般原则;诗法篇,是关于诗的体裁、技巧和创作规律;诗人篇,是关于诗人的修养和责任。

这三个大问题又包括了若干个小问题,如在诗意方面就有统一、朴素、适当、完美等四个方面;在诗法方面有论题材,论词汇,论体裁,论台词,论传统,论创新,论剪裁,论性格,论情节,论歌队,论音乐,论谐剧,论悲剧,论格律,戏剧史等问题①;在诗人篇,有思想修养,铜臭害诗,寓教于乐,瑕不掩瑜,诗有如画,力争上游,诗人的任务,天才与艺术,阿谀的赞扬,善意的批评,佯狂的诗人等问题②。

他的《诗艺》制定了许多写作规则,总的倾向是以理性来约束、节制创作。

贺拉斯认为在选材上,袭用旧的题材和质料以求稳健妥帖;题材的处理方式上,着眼于守成的倾向,遵守古人的传统;语言问题上,则要顺承时代的步伐,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词汇,亦可入诗,甚至是为表示新事物造出属于前所未有的字词来。

贺拉斯《诗艺》中的文艺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关于文艺的本质问题,他继承了传统的模仿说,又流露出表现说的信息;关于文艺创作问题,他为当时文艺创作确立借鉴原则、“合式”原则、理性化原则、寓教于乐等;关于作家修养问题,他要求作家要有德性和知识,要天才和勤奋兼备,要端正创作态度。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

贺拉斯《诗艺》中的“寓教于乐”思想的运用作者:郝春雨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14期【摘要】贺拉斯是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思想家,其在《诗艺》一书中所提到的“寓教于乐”观点不仅在古希腊罗马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并且在当今的流行文化中也被广泛应用。

表情包正是流行文化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任何一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表情包在对人们的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作用之时,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

笔者试图从贺拉斯的观点之中来探讨当下时兴的“表情包热”问题。

【关键词】寓教于乐;表情包;反思贺拉斯的《诗艺》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它是贺拉斯写给贵族皮索斯父子的一封平常的书信,是对皮索斯父子关于文艺写作方面的一些指导,他在吸收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有创见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更是延续了上千年。

《诗艺》虽然只有短短的四百多行,但是其内容丰富,囊括了文艺写作方面的各个领域,算是贺拉斯对于自己毕生文艺写作的一个总结,也给当时文艺理论家进行文艺写作提供了一个范本。

尤其是关于诗的功用问题,贺拉斯提出了诗具有教益和娱乐的两重功用,这一观点成了后来文艺复兴和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文艺理论家反复引用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寓教于乐中的“教”与“乐”关于《诗艺》中寓教于乐的思想,贺拉斯用了简洁明了的话语:“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在教育人的时候,话要说得简短,使听的人容易接受,容易牢固地记在心里。

……如果是一出毫无益处的戏剧,长老的“百人连”就会把它驱下舞台;如果这出戏毫无趣味,高傲的青年骑士便会掉头不顾。

寓教于乐,既劝渝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具体而有明确地提出了诗歌既能劝谕读者,又能使读者喜爱,这样才是好的诗歌,好的艺术。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中,所谓的“教”即给人以指导,能够教育人,给人以益处和乐趣,给人以快感,对生活有帮助,这实际上指的就是文艺思想的教育作用。

贺拉斯和他的寓教于乐观

贺拉斯和他的寓教于乐观

贺拉斯和他的“寓教于乐”观贺拉斯是古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家,他的著名文艺思想包含在《诗艺》一书中,在《诗艺》一书中,他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观点,对于正确认识文艺的社会功能,认识文艺的本质,指导实际的文艺创作乃至于现代教育等方面都体现出重要价值。

贺拉斯(公元前65年—公元前8年),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代的诗人、文艺批评家。

在他生活的时代,文坛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有些作家胡编乱造,有的作品不讲究艺术表现,平庸之作泛滥,纤靡之风盛行,不能发挥文艺的教育作用。

针对这种颓废的风气,作为深受罗马帝国最高统治者屋大维赏识的文艺家,贺拉斯从维护罗马帝国的利益这一立场出发,给当时的罗马贵族皮索父子写了一封诗体书信(这封信在发表后不到百年,被罗马修辞学家昆帝良称为《诗艺》)。

在这封长达三百余行的书信中贺拉斯痛陈当时罗马文坛时弊,集中阐述了自己的文艺创作观点,他指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1]他这话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说诗人创作的愿望应该是首先给人以乐趣,这也正是读者或观众的愿望。

他写的东西应该让人首先觉得有趣,然后才可能产生别的什么效果。

“请你倾听一下我和跟我在一起的观众要求的是什么。

如果你希望观众赞赏,并且一直坐到终场升幕,直到唱歌人喊`鼓掌',那你必须(在创作的时候)注意不同年龄者的习性,给不同性格和年龄者以恰如其分的修饰……所以,我们不要把青年写成个老人的性格,也不要把儿童写成个成年人的性格,我们必须永远坚定不移地把年龄和特点恰当配合起来。

”[1]“寓教于乐”观中的“乐”,所指的是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通过书面文字表达丰富的生活内容,蕴含深刻的生活道理,从而使人思想和身心产生乐感,进而运用良好的审美思想去体验生活中的各种快乐。

文学和文艺作品要将对于人们产生的思想教育功能寄寓在审美娱乐之中,而审美娱乐作用离不开文学和文艺作品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这样才能发挥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
作者简介:张娇娇(1987-)女,汉,河南信阳人,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2011级研究生,英美文学专业。

摘要:贺拉斯是罗马杰出的文艺批评家,在他的代表作《诗艺》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说,从文艺的认识教育作用与审美作用,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等方面谈了文艺的作用观。

本文从贺拉斯“寓教于乐”的来源、主要内容及“教”与“乐”的关系等几个方面来浅谈他的这个学说。

关键词:贺拉斯;寓教于乐;“教”与“乐”关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
《诗艺》亦名《致皮索兄弟书信集》,贺拉斯在信中就皮索如何写诗等问题给予了自己的回答和建议。

在文中贺拉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主要原则,理性主义倾向,还谈到了一首好诗是靠天才还是苦练问题等,在谈及文艺的功能时,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说。

事实上,贺拉斯并不是第一个谈及文艺的社会功能作用的学者,在他之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都曾就这个问题提出过自己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艺术不过是对理念世界模仿的模仿,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

而且,诗往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模仿人性中的情感部分的诗具有巨大魔力,能给人带来愉悦感,文学能影
响国家和人生,因此他认为诗是危险的并对诗持否定态度,他把“滋养快感”作为诗的一大罪状。

在谈及柏拉图的文艺的社会公用观时,朱光潜这样说,“柏拉图攻击诗,并非由于他不懂诗或是不爱诗,
他对诗的深刻影响是有亲身体会的”。

[4]51
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看法是截然相反的。

他认为音乐和模仿生活的悲剧能起到“净化”作用,能够消除观众不愉快的感情,并在净化过程中让群众反省、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用现代的文艺理论来说,就是人生的痛苦通过艺术所写的痛苦得到“升华”,或者说“净化”,使感情得到正当发泄,以消除内心的痛苦。

所以悲剧不但不会养成(柏拉图所说的)哀怜癖,反而能够净化哀怜癖,艺术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益于人”。

[2]89
为艺术有教育的作用,这种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在观戏时的净化手段所达到的。

而这种净化的过程则需要诗人对戏剧形式的巧妙表现。

第一、贺拉斯的“寓教于乐”学说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

贺拉斯在《诗艺》中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这样的作品才能使索休斯兄弟赚钱,才能使作者扬名海外,流芳千古。

”[1]155
次将文艺的“教”与“乐”联系在一起。

“教”在于“给人益处,对生活有帮助”,“乐”在于“给人乐趣和快感”。

文艺作品必须包括这两个方面才能称之为好的作品,才能够既使读者受到教育了也
使读者得到快感了,才能够世代流传。

首先,“寓教于乐”体现了艺术的认识教育作用和艺术的审美作用的两方面的关系。

贺拉斯强调了诗的认识教育作用。

他在《诗艺》中这样写道:“当人类尚在草昧之时,神的通泽——圣明的俄耳甫斯——就阻止人类不使屠杀,放弃野蛮的生活,因此传说他能驯服老虎和凶猛的狮子。

同样,忒拜城的建造者安菲翁,据传说,演奏竖琴,琴声优美,如在恳求,感动了顽石,听凭他摆布。

这就是古代(诗人)的智慧,(他们教导人们)划分公私,划分敬渎,禁止淫乱,制定夫妇礼法,建立邦国,铭法于木”。

[1]157-158
们摆脱了愚昧,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教育作用。

在古希腊时期,诗使人们获得神的旨意和生活的道路。

在《上奥古斯都》的书信中,贺拉斯也提到诗的教育作用“尽他绵薄的力量,达到伟大的目的。

诗人使呀呀学语的小孩知耻识礼,教他们听到粗鄙的话则掉首掩耳;使人能谆谆善诱,使人心默化潜移,矫正粗暴的行为,排除愤怒和妒忌;诗人能歌功颂德,立模范以教后世,给悲观失望的心灵带来无限慰藉。

”[3]71
出了诗应具备审美作用。

《诗艺》中说,“在整天的劳动结束后,诗歌给人们带来欢乐。

”[1]158
的关系就是如果没有教育的益处或者没有趣味性那么都不会得到“百人连”或者骑士的青睐。

诗的教育和娱乐作用这两者都不可偏颇。

然而,很显然,贺拉斯更为强调诗歌的教育作用。

这与当时的罗马社会风气与贺拉斯自身奴隶主贵族的身份是分不开的。

罗马社会道德堕落,“我们罗马人从幼就长期学习算术,学会怎样把一斤分成一百份。

当这种铜锈和贪得的欲望腐蚀了人的心灵,我们怎能希望创作出来的诗歌还值得涂上杉脂,保存在光洁的柏木匣里呢?”[1]155
时的观众的欣赏水平的低下,“观众中夹杂着一些没有教养的人,一些刚刚劳动完毕的肮脏的庄稼汉,和城里人和贵族们夹杂在一起,他们又懂得什么呢?”[1]148调诗的教育作用,希望好的诗能重整当时的诗风,能为罗马帝国服务,能提高平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第二、“寓教于乐”体现了文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在寓教于乐中,“教”与“乐”的关系也体现了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教”体现了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乐”则体现了文艺作品的艺术性。

诗具有高尚的思想性的前提是诗人必须有高尚的灵魂,然后他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诗的思想性内容表现在“它必须赞助善良,给以友好的劝告;纠正暴怒,爱护不敢犯罪的人。

它应该赞美简朴的饮食,赞美有益的正义和法律,赞美敞开大门的闲适(生活)。

它应该保守信托给它的秘密,请求并转告天神,让不幸的人重获幸运,让骄傲的人失去幸运。

”[1]147
贺拉斯非常注重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有光辉思想的作品更能让群众受到教育。

他认为:“时常,一出戏因为有许多光辉的思想,人
物刻画又非常恰当,纵使它没有什么魅力,没有力量,没有技巧,但是比起内容贫乏,(在语言上)徒然响亮而毫无意义的诗作,更
能使观众喜爱,更能使他们流连忘返[1]154
在文艺作品的艺术性方面,他提出,“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要具有魅力,必须能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

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

”[1]142
让观众喜爱。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是根据当时罗马的文艺风气,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又继承并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等前人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

他的“寓教于乐”说揭示了文艺作品的认识作用与教育作用的关系,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他对西方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贡献。

纵观文学历史,只注重“教”的说教作品只会让人觉得乏味,只注重“乐”的作品因没有思想内涵也只能取宠一时。

只有能够将“教”与“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的认识教育作用与审美作用有机结合的作品才能够为读者和观众所喜爱,并流芳千古。

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虽然已是两千多前的观点,如今依然不失其价值与意义,仍起着指导作家进行创作、衡量作品优劣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念生,杨周翰译.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 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3] 章安祺编订.《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