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整理)平行顺序移动法的周期计算.doc

合集下载

生产周期计算

生产周期计算
序加工,到产品完成、验收入库为止的全部时间; 生产周期组成要素 a:加工 b:运输(搬运) c:检查 d: 等待 d: 库存 其中加工时间只占很小比例,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库存等待上。
二、生产周期的确定
一个工序所用的时间是最小的单位,它称为工序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是由若干个工序生产周 期组成的,即若干工序生产周期加和。
3.设备连续加工不停顿,提高了工效。
四、产品在工序间的流动方式
2.平行移动法: 所谓平行移动法是指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完工后,立即传送到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的移动
方式。
工序1
原料
投入
T1
工序2
T2
优点 加工周期短, 在制品占用量少;
工序n
……………
成品
Tn
产出
缺点
运输次数多, 当前后工序时间不相等时, 存在设 备中断和制品等待的情况
七、缩短生产周期工具方法
精益生产方法: 通过生产过程的价值流分析,消灭其中的非增值的活动(一般占80%以上)即浪费。
七大浪费
VSM(价值流)
SMED(快速换模)
TPM(全员生产维护)
精益
均衡化生产
持续改善(CI)
精益思想的成功案例已证实: ·精益生产让生产时间减少 90%; ·精益生产让库存减少 90%; ·精益生产使生产效率提高 60%; ·精益生产使市场缺陷减少 50%; ·精益生产让废品率降低 50% ; ·精益生产让安全指数提升 50%。
总和。
工序1
投入 T1
加工
工序2
T2
……………
工序n
Tn
产出
D 搬运
等待
检查
储存
三、生产周期分类

物流与配送4--作业流程管理

物流与配送4--作业流程管理

七、流通加工顺序安排
(一)n×1排序问题 n×1排序问题是指有n种零件都需要在一台机床上
进行加工,不论如何安排加工顺序,n种零件中的最大 流程时间总是一个固定值,因此排序问题的目标是使平 均流出时间最小的问题。 方法:按任务所需工序时间长短,从短到长顺次排序。
(二)n×2排序问题
n×2排序问题是指有n种零件要依次经过A、B 两台机床加工,如何安排它们的加工顺序,使其加 工周期最短的问题。
第四节 流通加工管理
一、流通加工的定义:
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 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贴标签、组装等 简单作业的总称。
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


加工程度是简单加工,是一种辅助性及补充

性的加工


使商品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作大改变情况

下提高价值


由商业流通企业完成,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 的人,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加工
(3)导入容易且弹性大 (4)作业人员责任明确,派工容易
摘果法的缺点:
(1)商品品种多时,拣货行走路线过 长 (2)拣取区域大时,搬运系统设计困 难
(3)少量、多批次拣取时,会造成拣 货路径重复费时
摘果法适用对象:
(1)用户不稳定,波动较大
(2)用户之间的需求差异较大
(3)用户配送时间要求不一,有紧急 的,也有限制一定时间的

三、流通加工的作用
物流中的重要利润源
生产延迟
保护商品
流通加工 的作用
提高物流效率, 方便物流运作
满足需求多样 化,促进销售
衔接不同运输 方式,使物流 合理化
四、流通加工合理化的途径

顺序移动

顺序移动

1.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在前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整批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的移动方式。

其特点是:一道工序在工作,其他工序都在等待。

若将各工序间的运输、等待加工等停歇时间忽略不计,则该批零件的加工周期的计算公式顺T 为∑==mt i t n T 1顺式中,n 为该批零件数量;m 为工序数;t i 为第i 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

顺序移动方式的优点是:一批零部件连续加工,集中运输,有利于减少设备调整时间,便于组织和控制。

其缺点是:零件等待加工和等待运输的时间长,生产周期长,流动资金周转慢。

顺序移动方式示意图⑵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指一批零件中的每个零件在每道工序加工完毕以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加工的移动方式。

其特点是:一批零件同时在不同工序上平行进行加工,因而缩短了生产周期。

其加工周期平T 的计算公式为公式()∑=+-=mi itt n T 11长平式中,长t 为各加工工序中最长的单件工序时间。

采用这种移动方式,不会出现制件等待运输的现象,所以整批制件加工时间最短,但由于前后工序时间不等,当后道工序时间小于前道工序时间时,后道工序在每个零件加工完毕后,都有部分间歇时间。

平行移动方式示意图⑶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吸收了上述两种移动方式的优点,避开了其短处,但组织和计划工作比较复杂。

其特点是:当一批制件在前道工序上尚未全部加工完毕,就将已加工的部分制件转到下道工序进行加工,并使下道工序能够连续地、全部地加工完该批制件。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要按下面规则运送零件:当前一道工序时间少于后道工序的时间时,前道工序完成后的零件立即转送下道工序;当前道工序时间多于后道工序时间时,则要等待前—道工序完成的零件数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连续加工时,才将完工的零件转送后道工序。

这样就可将人力及设备的零散时间集中使用。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生产周期T 平顺在以上两种方式之间,计算公式为()∑∑-==--=1111m i i m i i t n t n T 较短平顺式中,较短i t 为每相邻两道工序中较短的单件工序时间。

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andOperationManagement

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andOperationManagement
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企业、特别是 中小型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为了生存和发 展,企业生产运作系统必须满足高质量、高效率、低 成本、高柔性、短且准时的交货期要求。 4、全球化供应链运作模式快速发展
全球供应链运营理念和模式,使企业间的竞争变为供 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企业间的核心竞争力和供应链 的整体竞争力。
第三节 生产运作系统分类 一、按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质分 1、连续式生产运作系统(流程式)
连续式生产是指物料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连续地通过 生产过程各环节,在运动中不断地改变其形态和性能, 最后转化成产成品的生产方式(化工、石油、冶金、 食品、造纸等)。
2、离散式生产运作系统(加工装配式)
物料分别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生产出零部件,再按一定 的要求集合装配成产成品的生产运作方式(如电子、轻 工、机械等产品)。
3、生产-储存-装配式(ATO-ASSEMBLE TO ORDER)
总量需求预测→零部件生产计划→零部件库存→客 户订货→装配计划→产品组装→产品交货
按ATS方式运作的前提条件是产品个性化,零部件通 用化,储存一定数量的通用零部件,满足不同客户的 订货要求。这种运作模式具有前面两种模式的优点。
第四节 运作系统的环境与运作方式的发展
二、生产运作方式的发展
1、从作坊式生产到大批量标准化生产; 2、从大批量生产到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生产; 3、准时化、敏捷化、精益化生产; ① 可重构的,适应环境不断改变的生产系统; ② 以信息为主和与批量无关的制造系统; ③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发挥人的创造性; ④ 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全球制造网络; ⑤ 独立自主、模块化的、分布式的制造单元。
2、用户需求趋向个性化、多样化
随着科技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的价值观 念变化很快,从量的消费逐步提高到质的消费,追求 产品的质量、性能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要求产品具有 个性和特色。对新奇产品的占有欲与日俱增,导致消

生产过程的移动方式

生产过程的移动方式
8
第二节 作业排序
流水型排序问题,分为1×n,2×n,3×n和 m×n几种情况进 行讨论。其中2×n类型已有了求最优解的方法,其它类型仅可 求出近似最优解。
在讨论排序问题时,有以下约定: (1)一个工件不能同时在不同的设备上加工。 (2)每道工序只在一台设备上完成,每台设备只完成一道工序 。 (3)每台设备同时只能加工一个工件。 (4)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采取平行移动方式。 (5)工件数n,设备数m,与加工时间均已知时,允许工件在9
12
单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1×n )
二 最短工时优先原则(SPT)
K(i) 1 i3
P(i) 1 W(i) 0 F(i) 1 D(i) 6 L(i) 0
2345 6 25641 2 4 6 8 10 1 3 7 13 21 45 3 7 13 21 31 76 4 10 8 14 15 0 0 5 7 16 28
单台设备的排序问题( 1×n )
四种优先原则的排序比较表
优先原则
1先到先安排
等待时间 W(i)
81
完成时 间F(i)
112
拖期L(i)
总天数
项目数
60
5
2 SPT
45
76
28
3
3 EDD
48
79
27
4
4 More
46
77
28
3
(1)按SPT法,可使零件的等待时间,总加工时间最短
(2)按 EDD法,可使任务拖期时间减少
1
J2
J3
J4
J5 J6
机床
A
21
4
7 13 16 6
B
4
7
20
5

生产与运作管理计算题

生产与运作管理计算题

计算题1、某种零件加工批量为5件,顺序经过四道工序的加工,各工序单件工时为t1=5分,t2=10分,t3=8分,t4=8分,t5=4分,求平行及平行顺序两种移动方式的加工周期,并画出示意图。

2、某零件加工批量为4件,顺序经过4道工序加工,单件工时定额分别为10分、5分、8分、6分,试用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计算加工周期,并画出示意图。

3、设某混合流水线生产A、B、C三个品种,其计划产量分别为80台、20台、60台,确定一个投入循环周期的投产顺序。

4、某工厂为大量生产类型企业,拟为零件W设计一条机加工流水线,该流水线共8道工序,各工序的工时定额如表所示,该零件计划年产量为8万件,年有效工时为4000小时,试计算流水线节拍(r),各工序所需设备数量(Si ,Sei)及流水线总的设备负荷系数(Ka)。

5、某车床组现有车床20台,生产结构与工艺相似的A、B、C、D四种产品,计划年产量分别为:3万件,4万件,3万件,2万件,各产品的单件时间定额分别为:30分钟,25分钟,30分钟,40分钟,年制度工作日280天,两班制,时间损失率为0.1。

要求:(1)确定代表产品?(2)计算用代表产品表示的各具体产品的计划产量?(3)计算用代表产品表示的车床组生产能力?(4)计算用代表产品表示的各具体产品分摊到的生产能力?(5)计算各具体产品分摊到的生产能力?(6)分析车床组生产能力利用情况?6、某企业铣床组组织小批生产,其产品为A、B、C、D,计划年产量分别为:900件,500件,1200件,800件,各产品的单件时间定额分别为:30分钟,25分钟,30分钟,40分钟,年制度工作日280天,铣床组设备数量为30台,两班制,时间损失率为0.2。

要求:(1)确定假定产品单位台时定额?(2)计算用假定产品表示的各具体产品的计划产量?(3)计算用假定产品表示的铣床组生产能力?7、年度计划生产两种机床,甲机床2000台,乙机床1000台,每台机床上有锻件甲机床800公斤,乙机床500公斤,该厂有一台锻锤,用于此工作,生产率为600公斤/小时,年制度工作日306天,二班制,每班长小时,年度修理锻锤时间损失为10%,求一台锻锤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可能性。

不同移动方式下工件加工周期的计算

不同移动方式下工件加工周期的计算

一、不同移动方式下工件加工周期的计算1.顺序移动方式。

这种移动方式是最简单的方式,它是指一批工件在一道工序上加工完成后,才整批转入下一道工序。

这种加工方式的加工周期最长。

加工周期的计算也很简单,即将各道工序加工时间直接相加即可,也等于各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之各再乘以工件的批量。

例如批改一本试卷,试卷共有5种题型,分别由5位老师批阅,5位老师的批阅时间分别为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

如果这本试卷共有50份,问批阅完这本试卷共需要多少时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顺序移动方式。

根据公式:这种方式在加工过程中,当一道工序加工时,后续工序只能等待。

2.平行加工方式。

这种移动方式是时间最短的一种。

这种移动方式是前一道工序加工完一个工件后,立即将其转入下一道工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多个工序同时工作,因而加工周期最短。

计算公式是:仍以上面提到的批阅试卷为例,假设我们将试卷拆开,变成一份一份的,这样,老师们在批阅时就可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一个老题批阅完一道题后,立即将试卷转给下一位老师。

这时的总批阅时间变为:如果我们再将条件加以修改,如果试卷仍然密封不能拆开,假设共有10本试卷需要批阅,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一本试卷作为一个工件,采用平行加工方式。

加工周期变为:因此在这里除了会计算加工周期外,主要是判断哪些是加工方式是顺序方式,哪些是平行方式。

二、流水线节拍及在制品的计算如果我们将上述平行加工的例子变为各工序的加工时间相等,这就变成了流水生产。

流水生产最重要的特征是按节拍生产。

围绕节拍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计划问题。

不仅要会计算节拍,而且要能够活用节拍计算公式计算制度工作时间和废品率。

其实最主要的两个指标是全年的有效工作时间和全年需要生产的产品产量(这里包括了正品与废品)。

当然为了计算简便,有时题目会给定全年的制度工作天数及工作班次与每班的工作时间。

如果没有限定全年的制度工作天数,就要按照教材P65的方法计算,即(365—104—10)。

作业排序

作业排序

作业:用Palmer法求解
2、关键工件法
(1)计算每个工件的总加工时间,找出加工时间最长 的工件C,将其作为关键工件; (2)对于余下的工件若Pi1≤Pim,则按Pi1 不减的顺序排 成一个序列Sa ,若Pi1>Pim, 则按Pim 不增的顺序排列成 一个序列Sb。 (3)顺序( Sa,C,Sb)即为所求顺序。
K = 1
m
i [k (3 1) / 2]Pik
k 1
m
i [k 2]Pik
k 1
m
=(1-2) Pi1+(2-2) Pi2+(3-2) Pi3
=- P i1 + P i3
λi =- P i1 + P i3 λ1 = - P 11 + P 13= -1+4 = 3 λ2 = -P21 + P23= -2 + 5= 3 λ3 =- P31 + P33 = -6 + 8 = 2 λ4 =-P 41+P43 = -3 + 2 = -1 按λi不增的顺序排列,得到加工顺序 (1,2,3,4)和(2,1,3,4), 两者均为最优顺序,Fmax=28。
例:有一个4/3/P/ Fmax 问题,其加工时间如下 表所示,用Palmer法求解。
表11 加工时间矩阵 -5 i Pi1 Pi2 Pi3 1 1 8 4 2 2 4 5 3 6 2 8 4 3 9 2

i [k (m 1) / 2]Pik , (k 1,2,3, )
k 1
M2
M3 M4
t1 t2 t3 t T平顺
4
时间 第1个工序的所有工件加工完成的时刻为基准,向前推(n-1)个t2时间,作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