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完美结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案

课题2 溶解度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导入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讨论分析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条件,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导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辨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水、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烧杯(若干)、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
那么一种物质在一种溶剂中能否无限溶解下去呢?【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33实验9-5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现象】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分析小结】实验现象:第一次的5g氯化钠都溶解了 ;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人15mL水后剩余的氯化钠固体又溶解了。
【活动与探究2】请同学们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并按教材P33实验9-6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3.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溶质与溶液共存,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就是不饱和溶液。
4.浓溶液和稀溶液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我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浓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组概念。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就是不饱和溶液。
二、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溶解度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
(2)影响因素:溶解度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3)举例:盐易溶于水却不易溶于汽油,油脂易溶于汽油而不易溶于水.蔗糖和食盐都易溶于水,但在同温同量溶剂情况下,所能溶解的最大量不同。
注:1.目前我们所学的所有的固体物质(熟石灰即氢氧化钙除外)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有的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比较溶解度时一定要在同温度下比较,否则不具可比性。
三.溶解度曲线及其意义1、定义:用纵坐标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意义:(1)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的都是某温度的溶解度。
(2)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恰好是饱和溶液,曲线以上的各点,表示的都是有未溶溶质的过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各点表示的都是不饱和溶液。
四、溶解度等级五、溶解度公式溶解性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C 20溶解度/g大于10g大于1g小于1g小于0.1g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 ,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填空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填空题专训及答案(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填空题专训1、(2020南昌.中考模拟)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大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C.t°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1D.t°C时,将2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22、(2020饶平.中考模拟)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t1℃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欲使a物质的溶液从M点转化为N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3)将P点对应的c物质的溶液升温到t3℃,其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填物质序号)。
(5) 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6)“P”点的意义为________。
3、(2019建水.中考模拟) 请你写出使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的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
4、(2020丹江口.中考模拟)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将t1℃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方法是________。
(3) t2℃时,将25g甲放入装有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____ 。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②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③t2℃时,将等质量甲、乙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甲溶液质量比乙溶液小④将t2℃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5、(2019铁岭.中考模拟)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单选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单选题专训及答案(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单选题专训1、(2020番禺.中考模拟)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B . 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 .t 1℃时,甲、乙和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D . t2℃时,将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再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2、(2011南宁.中考真卷) 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A . 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B . 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C . 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D . 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3、(2019保定.中考模拟) 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硝酸钾溶液的溶质是水B . 电解水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 . 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可使其变为不饱和溶液D . 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4、(2017广东.中考模拟)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B .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 .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5、(2016陕西.中考模拟)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 .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 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 . 除去A中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法6、(2017柳南.中考模拟) 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1 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
本节课安排在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后,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溶解度”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定量分析物质溶解能力的开始。
2 学情
学生情况优点: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充满浓厚的兴趣,所以
学习积极性高。
缺点:1、分析图表,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薄弱。
2、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以及溶液之间
的相互转化能力较差。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阅物质的相关信息;
(2)依据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溶解度数据及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获取数据及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点、线、交点的含义)及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及运用溶解度曲线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法、归纳总结法
6 教学过程 1.知识再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
2.溶解度曲线中,可以获得的信息(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2)溶解
度曲线上方的点;(3)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
5.以硝酸钾溶液为例,从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溶液之间的转化
6.以熟石灰溶液为例,从溶解度曲线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溶液之间的转化。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2021年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

专题04溶液及溶解度曲线命题点1溶液的判断及组成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乳化【命题规律】1.考查要点:①溶液的判断;②溶液的特征;③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④乳化现象。
2.命题形式:①单考点命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溶液的判断;②综合命题,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通常会结合化学反应引起的现象以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
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 豆油B. 蔗糖C. 面粉D. 泥土第2题图2. 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B液面降低了一些,A液面上升了一些,则加入的物质是()A. 烧碱B. 硝酸铵C. 食盐D. 生石灰3.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过程中没有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 用肥皂液洗衣D. 用沐浴露洗澡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 溶剂一定是水C. 溶质一定是固体D. 溶液一定是无色命题点2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与判断) 【命题规律】1.考查要点: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③溶解度概念的理解;④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2.命题形式:通常会结合图表以选择题或填空及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5. 30 ℃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 ℃,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 ℃。
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A. 溶剂的质量B. 溶质的质量C. 溶质的溶解度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 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第6题图A. 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 溶质的质量增加D. 溶质的溶解度变大7.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 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 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8. 如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40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B. 在40 ℃时,饱和溶液升温可变成不饱和溶液C. 40 ℃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 ℃,有固体析出D. 50 ℃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 ℃,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第8题图第9题图9. 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溶解度曲线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硼酸
60
70
温度/℃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方法:改变溶质的质量,改变溶剂的质量, 改变温度。 对大多数溶液来说: 饱和 升温、增加溶剂、减少溶质 不饱和 溶液 降温、减少溶剂、加溶质 溶液 对少数溶液来说(如石灰水): 饱和石 灰水
70
80
90
100
温度/℃
硝 酸 钾
讨论:1.硝酸钾饱和溶液 降温析出晶体质量与什么 有关?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硼酸
2.氯化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与什么有关 ?
80 90 100
60
70
温度/℃
溶解度曲线上的有关点表示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在 对应温度下该溶液处于饱和 状态且有晶体析出。 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在 对应温度下该溶液处于饱 和状态。 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点表示 在对应温度下该溶液为不 饱和溶液。
加硝酸钾 加水 恒温蒸发 水 升温 降温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分数 溶液是否饱 和
考考你
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图,点 A表示该溶液为 不饱和 溶液。
C
B
由A点降到B点,溶质 不变 (填 A 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溶 剂 不变 溶液 不变 溶质的质量 分数 不变 溶解度 变小 。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溶 0.20 解 度
/ g
/ g
0.15 0.10
0.05
硝 酸 钠
0
10
20
30
2014年中考化学 核心考点突破特训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核心考点突破教学案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一、近年中考溶解度曲线考查方式:(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属于中考的必考内容。
考查方式:一线型、二线型、三线型、四线型、实验与曲线融合型等。
要明确:①各物质溶解度曲线的由来: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许多点组成的一条光滑曲线,反过来讲: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相应的温度;②会看图中各类曲线的走势,明确其中的含义;③知道各类曲线的交点的含义:在该温度下两类物质的溶解度相同;④会通过比对坐标图中纵截距的长短,来判断温度变化引起各饱和溶液析出的晶体多少;⑤根据曲线的走势,会采取一定方法(改变温度、溶剂量等)实现该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变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⑥会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等;⑦知道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以其溶解度“反常”的特性;⑧会判断“线外点”所对应的溶液的状态。
二、知识梳理与答题指导★★★点的意义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溶液。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面积上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湿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升高而增大,曲线为"陡升型,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湿度的影响很小,曲线为"缓升型,如氯化钠。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为"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湿度的升高而减小(纵坐标表示体积),曲线也为"下降型,如氧气。
★★★应用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湿度时(或一定湿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完美结合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第二初级中学 姚小伟
人教版教材中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分析为:
从二者转化表中可以看出: (1)对于温度二者的方法是相反的;
(2)对于溶质和溶剂二者是二者相互转化中并未显示出这些相反的信息; 改编一:利用二者转化思路相反可以此可以改编如下:
改编二:把结晶方法增加到图形中
通过此图可以看出:
(1)饱和溶液继续降低温度会析出晶体,是常见的结晶方法——冷却结晶。
这也是对常见俗语“冬天捞碱”的解释;
(2)饱和溶液继续减少溶剂会析出晶体,是常见的结晶方法——蒸发结晶。
这也是对常见俗语“夏天晒盐”的解释;
但以上方法仍然有以下不足:
(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时,对于改变温度的方法就不能再适应;
(2)方法较多,记忆容易出错;
改编三:与溶解度曲线结合的图示法
(1)从图中可以看出溶液的二种状态,饱和
状态B 、C 、D 点;不饱和状态A 点;
(2)饱和与不饱和转化的基本策略是离开曲
线或接近曲线;
(3)溶质与溶剂的各种操作始终相反(图中
用白色字体显示能直接观察出来的转化方法,
黑色字体则可以相反来得出)。
改编后的方法有以下优点:
(1)转化原则简单易于记忆;
(2)不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影响,只要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减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减少溶质②增加溶剂③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减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减少溶质②增加溶剂③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晶体 降低温度 减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①增加溶质②减少溶剂③降低温度 ①减少溶质②增加溶剂③升高温度
画好图形,仍然适应。
(3)能看出质量分数与溶液转化间的基本原则:溶液中溶质增则质量分数增,溶液中溶质减则质量分数减。
典型例题解析:
例1:(河南2011天原杯预赛)18.甲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曲线如右图所示,甲物质的溶液分别处于图像中a、b、c、d、
e五个点时,溶液中甲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c>d=b>a>e B.c=d>b=a
C.a=b>c=d=e D.c>a=d>b=e
溶解度曲线中纵坐标中能观察出溶液在a、b、c、d、e
五状态时溶质质量的多少情况,根据溶液中溶质增则质量分数增,溶液中溶质减则质量分数减可以快速得出答案为c>a=d>b=e,即选择D
例2:2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
20℃时(填“甲”或“乙”)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要使甲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
解析:该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等内容。
该题综合考查了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判断溶液饱和与否的外部特征是有溶质的剩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根据溶
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
溶解度,甲固体有剩余;因为乙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要实现饱和到不饱和的
转化,在分析时可以在曲线下方找到点A,
画出到达曲线的方法,可以得出转化方法
为:减少溶质和降低温度,根据溶质与溶剂
操作相反的原则,可以得到让溶质减少的方
法为增加溶剂或降低温度。
姚小伟,男,现年40岁,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1990年毕业于洛阳市新安师范,从毕业至今一直担任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曾担任过九年级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教学。
曾两获获洛阳市优秀老师,新安县优秀教师;省级骨干教师、洛阳市教育系统业务标兵、新安县教育系统教改能手等荣誉称号;多次获省级、市级优秀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