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心理学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激素依赖性皮炎诊疗综述

激素依赖性皮炎诊疗综述

激素依赖性皮炎诊疗综述自从1951年开始外用氢化可的松以来,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同时其相应的副作用也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1955年首例报道关于外用氟氢可的松出现的副作用,随后国内外文献相继有相关报道,特别是国内激素制剂的不规范使用,使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率不断上升。

一、激素依赖性皮炎概况激素依赖性皮炎,即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为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含糖皮质激素制剂后,一旦停用,导致接触部位发生皮炎或使原有皮肤病包括皮炎复发、加重,迫使患者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而产生的一种顽固复杂性皮炎,发生于面部者,也称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近10余年来,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在我国已极为常见,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且相关基础研究较少,目前也未制定统一的命名、概念、诊断标准、疗效评判标准以及临床分型,治疗多以综合治疗为主。

二、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与诊断激素依赖性皮炎在国内皮肤科似乎有滥用此诊断的现象。

如果某一面部皮炎外用激素有效,但停用激素数天后症状复发加重,就诊断为“激素依赖性皮炎”,这显然是不严谨的。

界定“激素依赖性皮炎”首先要了解“药物依赖”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依赖性分为心理性依赖和生理性依赖:凡能引起令人愉快意识状态的任何药物(如可卡因)可引起心理性依赖;患者反复应用某种药物造成一种适应状态,停葯后产生戒断症状(withdraw syndrome),使人非常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称之为生理性依赖(physicaldependence)。

显然,激素引起的依赖性皮炎应该属于生理性依赖,患者在停用激素以后应该具有非常难受的戒断症状。

(一)、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常见的诱发因素已被认知,包括:(1)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时间>20天;(2)低、中效糖皮质激素>2个月;(3)长期使用含激素化妆品。

(二)、激素依赖性皮炎判断三要素: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红付教授提出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三要素为:1、有下列3种皮损:玫瑰痤疮样皮损、接触性皮炎样皮损或湿疹样皮损;2、难受的3联症状:明显瘙痒,明显灼热和明显干燥感;3、 3-8周以上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成分不明护肤品。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Facial Steroid Dermatitis)导言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由长期使用局部激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皮炎反应引起。

本篇文档将详细阐述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

一、病因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过度使用局部激素类药物,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会使皮肤变得对激素依赖,失去对自身天然保护机制的调节,从而导致皮肤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二、症状1. 红斑:患者面部出现红斑,局部皮肤红润、发热。

2. 瘙痒:病变区域出现严重瘙痒,患者经常不自觉地抓挠。

3. 脱屑:皮肤表面会出现细小的鳞屑,触摸有时会感觉粗糙。

4. 痂皮:在慢性病变区域,皮肤表面会结痂,容易破损出血。

5. 边界清晰:病变区域与健康皮肤处的分界往往清晰可辨。

三、诊断诊断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 病史:患者回顾性地解释自己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情况,特别是在面部使用。

2. 皮肤检查:医生在面部观察患者的皮肤,辨别病变的特征。

3. 后退试验:停用激素类药物后,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4. 派生皮试:在患者的健康皮肤处进行局部皮试,观察是否发生炎症反应。

四、治疗方案1. 停用激素: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停用激素类药物。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短期的反复或加重症状,但是必须坚持下去。

2. 替代治疗:在停用激素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非激素类药物。

3. 保湿护理:面部皮肤的保湿十分重要,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保湿剂来帮助皮肤恢复。

4. 避免刺激: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和化妆品。

五、预防措施1. 合理使用激素: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特别是面部使用。

如果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应及时咨询医生。

2. 定期复查: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3. 面部护肤:定期进行面部护理,保持面部皮肤的清洁和保湿。

心理干预治疗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心理干预治疗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心理干预治疗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干预治疗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将两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心理干预治疗应用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标签: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心理干预治疗;生活质量;影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在临床上是常见病与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是因为长期不当应用激素导致的面部皮炎,该疾病顽固,治愈较难,已经成为临床上关注的疾病之一。

当前治疗方法一般是将血液中的激素残留毒素去除,并对受损的皮肤组织进行根本性修复。

但是各种排毒药物实际上只能将肠毒排去,药物作用是极其短暂的。

由于疾病的反复性,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本文选取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5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均有了较大提高,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12例,其中:男21例,女91例;年龄在18—33岁,平均年龄为21.4±3.2岁;患者发病时间均在48小时以内。

患者文化程度分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23例;高中及中专学历76例;大学及大专以上学历13例。

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患者文化程度等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专业分析,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如何形成的?

专业分析,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如何形成的?

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自述外用含激素的药膏或化妆品3-32个月,停用后,面部多处出现潮红、水肿、脱屑、并伴瘙痒或疼痛,遇冷热或其他刺激后皮损加重,再次使用激素药膏或化妆品后症状缓解,停用后复发甚至加重。

少数有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轻度萎缩等现象。

主观症状:灼热、瘙痒、疼痛、干燥、脱屑和紧张感。

客观症状:微血管扩张、红斑或潮红、水肿、丘疹、脓疤或痤疮、色素沉着或皮肤萎缩。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较长时间持续或间断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含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导致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一旦停用,皮肤就会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面部红斑、脱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疤、表皮萎缩及色素沉着,伴灼热、瘙痒、疼痛、紧胀等不适感觉,再次用药症状可迅速缓解,停药后又发病。

这主要是由糖皮质激素在产生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时,也抑制了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成熟,使蛋白质、脂类合成减少而使表皮变薄。

表皮屏障功能受损致经皮水分丢失增加,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激素还可以使皮脂腺增生,上皮退化变性而堵塞毛孔囊口致痤疮样皮损,毛囊蠕形螨增多引起炎症反应等。

糖皮质激素由以下品种:氢化可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倍氯米松、氟轻松、氢化泼尼松、甲强龙4、强的松5注意事项:1.面红症状不要用冷敷,中医角度面红是一种郁热,过度的寒冻往往会使郁热不能透发,在治疗上就会使病程延长,红脸更不容易消退,并经常反复。

2、注意忌口。

皮肤炎症往往会因某些食物而加重。

辛辣食品、海鲜、鱼、虾蟹、牛羊肉甚至韭菜茴香均在忌口之列。

3、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防止因情绪导致郁热增多,透发困难。

4、做好防晒措施,防止冷热大幅度变化。

长期使用糖皮质素的不良反应:1、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

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

为糖皮质激素(GCS)使代谢絮乱所致。

2、诱发加重感染,主要原因为激素降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3、诱发加重溃疡病。

4、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3例相关病因分析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3例相关病因分析

h aig[] ime tr e, 0 ,6 1:310 el J.Bo dMae R s 0 1 () —0 . n J 2 5 9
[]uC S nCSJa W , 1 e eomet fu gl c l ssi 5S H,u , nS e a. vlp n n amyei a kn u t D of a sbtue: f cso u dh aiga df rbat[ l o tr l u sttsef t nwo n el n bo l JBimaei s i e n i s ] a,
状较严重 的 2 5例患者采用缓慢 、 递减法撤 药 , ]并予弱 效激
素代替强效激素, 逐渐 撤 药 。 用 激 素 后 用 肝 素钠 软 膏 、 生 停 维
素 B 软膏替代, 6 直至停 药。
3 疗效 判 定 及 标 准 [ 2 1 疗效观察指标包括客观指标 ( 斑 、 肿、 屑、 燥) 红 水 脱 干 和
1 9 50
中国美容医学 2 1 年 1 01 0月第 2 O卷第 1 0期 C ieeJun l f ete (Me in .c.0 1 0. . .O hns o ra o s t dc e t 1 . 1 0No1 A hi i O 2 V 2
原性和低 毒性为其 临床 应用 的安全性提供 了有力保证 。因 此, 几丁多糖 面膜 在激 光术后护理应用中具有确切的临床疗
[]omiaK, s r SC mpi t n f ua eu ae sraig a 2F r c Ale .o l ai s t o s sr eufcn : t T c o oc n l r nrigg ie[1 r tl r, 9 81 () 5 —5 . us ud Jl maoNus 19 , 5: 33 6 n De 0 3

0.03%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0.03%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0.03%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研究引言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指因频繁激素外用而导致皮肤对激素依赖性增强,停药后出现反跳性加重,难以治愈的一种慢性皮肤疾病。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激素和局部激素,但长期使用激素会导致皮肤瘢痕、色素沉着等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寻找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替代治疗方法对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选取100例患有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

观察组50例,给予0.03%他克莫司外用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传统激素外用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均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周期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皮疹、瘙痒等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症状也有所减轻,但治疗有效率为7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且可耐受。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0.03%他克莫司外用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他克莫司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且不会引起激素依赖性增强。

相比传统激素外用,他克莫司的疗效更为持久,不良反应更少,对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结论0.03%他克莫司外用可作为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一种有效选择,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

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研究来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

希望本研究能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更多的益处。

激素依赖性皮炎研究进展

激素依赖性皮炎研究进展
摘要 : 随着糖 皮质激素应 用的 日益广泛 , 相应 的不 良反 应也 日益 明显 , 尤其是 因糖皮质激 素外用制剂 的不当使
用及含激 素化妆 品、 面膜等 的滥用导致的糖 皮质激素依赖性皮 炎( 激素依赖性皮 炎) 的发病率逐年增 高, 引起 医学工
作 者 的 广 泛 关 注 。其 主 要 诱 因是 糖 皮 质 激 素 外 用 制 剂 的 长 期 不 当使 用及 含 激 素 化 妆 品 、 面膜 等 的 滥用 。其 发 病 机 制

3 7 0・
C hi n J De r ma t o Ve n e r o l I n t e g T r a d W Me d 2 01 7, Vo 1 . 1 6 No . 4

综 述 ・
激素依赖性皮炎研 究进展
詹炜 , 唐 先发 , 杨 森
( 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 安徽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 合肥 2 3 0 0 2 2 )
2 . 1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表皮和真皮变薄 :由于
激素会抑制细胞脱氧核糖核酸 ( D N A) 合 成 和有 丝
分裂 , 抑 制 角 质 形 成 细胞 的 增 殖 和 分 化 , 导 致 透 明
角 质层 颗粒 形 成 减少 最 终使 角 质层 变 薄 。 同 时 , 激
素的抗有丝分裂作用使蛋 白合成减少 , 从而减少了
血管扩张。而毛细血管扩张引起面部潮红可能与轴
突反 射有 关阎 。 2 . 2 激素 会影 响 角质 形成 细胞 增 殖 和分 化 , 影 响角
面部 中央 型及 弥散 型_ 2 - 3 ] 。其 发 病原 因概 述如 下 。 1 . 1 含 激 素 的外 用 药 物制 剂 随着 激 素 应 用 的 推 广, 含激 素 的药物 制 剂 日益 增 多 , 如 各 种激 素 外 涂 药物 , 中草 药 膏等 , 如皮 康 王 ( 复方 酮 康 唑软 膏 ) 、 皮 炎平 ( 复方 醋 酸地 塞 米 松乳 膏 和糠 酸 莫米 松 凝 胶 ) 、

0.03%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0.03%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0.03%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研究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

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法——0.03%他克莫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备受关注。

近期,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评估了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该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研究背景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由长期使用类固醇类药物(如激素类药膏)治疗面部皮肤疾病而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皮炎。

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后,皮肤会出现脆弱、发红、干燥、长期发作、反复发作等情况。

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包括逐渐停药、激素类药物换药等,但疗效不佳,且容易出现复发情况。

急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

在这种背景下,0.03%他克莫司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他克莫司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在之前的临床研究中,0.03%他克莫司已经显示出了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良好疗效,但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开放式、单臂临床试验,共纳入了100名确诊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患者。

患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其中男性45人,女性55人。

患者入组前2周内未使用任何抗炎类药物,未患有其他重要的皮肤疾病和伴随疾病,并能配合完成本研究。

治疗方案为使用0.03%他克莫司外用凝胶,每日两次,持续治疗8周。

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诊,记录症状变化,拍摄照片以及接受皮肤生理学检查。

研究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100名患者中有88名取得了明显疗效,治愈率达到了88%。

治疗前,患者面部皮炎部位有明显的红肿、瘙痒、脱屑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而经过治疗,这些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除了临床观察外,我们还对患者的皮肤生理学指标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皮肤水分含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角质层厚度逐渐恢复正常,表皮屏障功能明显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心理学因素研究发表时间:2012-03-31T10:13:55.0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7月总第195期供稿作者:王清玲朱明泉[导读]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青岛海慈医疗集团皮肤科王清玲朱明泉邮编266033 基金项目:青岛市2008年度医药科研指导计划(2008-wszd049)【摘要】目的:研究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方法:运用成人A型行为问卷(TABPQ)、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测定92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病人格特征、患病后的心身健康状况。

结果:研究组A型行为模式为55.43%,显著高于对照组。

研究组述情障碍总分、因子I、II、III、抑郁及焦虑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社会特征和心身健康状况,应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成人A型行为问卷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B Psychosomatic study on the patients with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Wang Qingling ,Zhu Mingquan, Yan Zhoupin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Qingdao Haici Hospital,Qingdao,26603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atients with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Methods: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were evaluated by TABPQ,TAS,SDS,SAS in 92 patients with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and 50 normal controls.Results: The rates of type “A” behavior were 55.43% in the test group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cores of TABPQ ,the scores of TAS I,II,III,the scor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s:The psychosocial factors are special in the patients with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We should take the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to the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 patients. [key words] steroid addictive facial dermatitis;TABPQ;SAS;SDS 颜面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以下简称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病名。

是一种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使患处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而导致皮肤发生炎症的皮肤病。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本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然而国内外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心理学因素的调查在国内几乎是空白。

本项研究试图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心理学因素的调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组患者92例,其中男14例(15.22%),女78例(84.78%),年龄18~58岁,平均(34.29±6.54)岁,20岁以下6例,21~30岁31例,31~40岁38例,41~50岁11例,51岁以上6例。

原发病:接触性皮炎23例,日光性皮炎9例,脂溢性皮炎19例,酒渣鼻20例,湿疹15例,不详6例。

用药时间7月~41个月,平均(5.43±2.76)个月。

对照组50例,选自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以及本院工作人员。

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1.2 诊断标准间断或连续外用激素制剂2个月以上;停用激素呈依赖性或有反跳现象;皮损表现为潮红或红斑、丘疹、痤疮样、酒渣鼻样皮炎;局部瘙痒、干燥、脱屑、灼热或触痛及紧绷感。

遇热、遇冷或情绪波动面部涨红,具备上述一条即可诊断。

1.3方法:采用问卷式表格,无记名形式,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自填,评定情况为最近1周以来情况。

成人A型行为问卷(TABPQ):包括60个项目,其中TH25题、CH25题、L10题。

如果L≥7为无效问卷;A型行为模式的确定标准为TH+CH>27分;<27为B型;=27为中间型[1]。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两组述情障碍状况。

TAS共26题,归纳为4个因子,因子I表示描述情感的能力,因子II表示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因子III表示幻想性,因子IV表示外向性思维。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述情障碍越严重[2]。

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

SAS和SDS均包括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无或偶有=1,少有=2,常有=3,绝大部分或持续有=4。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总粗分乘以1.25)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3]。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应用t检验、Ridi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TABPQ结果:见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A型行为模式分别为55.43%和40%,经Ridit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两组TABPQ结果例(%)注: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经Ridit分析,P<0.05。

2.2 TAS结果:见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TAS总分及因子I、II、II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因子IV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2两组TAS结果( ±s)2.3 SAS和SDS调查结果:见表3。

研究组的SAS、SDS和对照组相比,平均得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研究组的SAS、SDS和全国常模相比,平均得分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照组的SAS、SDS和全国常模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3 两组SAS和SDS调查结果( ±s)注:研究组的SAS、SDS与对照组相比,t =4.92、4.85,P均<0.01;研究组的SAS、SDS与全国常模相比,t =5.03、4.92,P均<0.01;对照组的SAS、SDS与全国常模相比,t =0.24、1.47,P均>0.05。

3 讨论因国内自 70年代普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某些皮肤病以及近年各种美容产品良莠不齐 ,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已被有些学者列为心身疾病的一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喜欢争强好胜,他们常常醉心于工作,缺乏耐心,容易被激惹,并且常有时间紧迫感。

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心脏病学家弗里德曼和罗森曼首次提出了A型行为类型的概念。

A型行为(性格)是一种具有过强的竞争性以及高度的时间紧迫感的人格类型, A型性格是冠心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A型行为的主要特征有:个性强、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好冲动、大声说话、匆匆忙忙、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4]。

本项研究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A型行为模式分别为55.43%和4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A型行为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

而且在TAS调查中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述情障碍总分及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和区分情感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幻想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向性思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述情障碍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为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时较常见到的心理特点,或为其继发症状。

述情障碍患者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缺少幻想,普遍存在于心身疾病、神经症和各种心理障碍的患者中[5]。

我们研究发现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普遍存在述情障碍,而这可能是疾病发生或者加重的因素之一,亦可能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述情障碍缺乏幻想和想像力,思维具体且僵化。

提示可以在皮肤科的传统治疗基础上辅以行为松弛治疗、暗示治疗,必要时可合用抗焦虑抑郁药物。

这对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

我们同时发现:研究组的SAS、SDS和对照组及全国常模相比,平均得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激因素引起心身疾病,情绪是一个重要的中介,通过对患者的认知评价,应激因素转化为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经边缘系统作用,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或通过下丘脑-垂体-靶器官轴等多种途径,影响外周系统和器官,产生心身疾病[6]。

本研究发现患者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焦虑、抑郁。

提示焦虑抑郁是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与持久不愈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

患者因为皮损发生于面部,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合并心理治疗,能提高本病的整体治疗疗效。

总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具有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健康状况,应该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1] 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0:380-382.[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235-236.[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78.[4] Raikkonen,Katri. Modern views on the concept of type A behavior. Psychiatric Fennica, 2002,23:89[5]姚芳传. 述情障碍.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3,18:141-142.[6] Attah Johnson FY, Mostahimi H. Comordity between dermatological disease and psychiatry disorders. Int J Derm,2005,34:244-2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