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分析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季风、地方性

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运动。要

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

成包括:氮分子(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分子(约占21%)、水蒸气

和其他微量成分。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

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气压可以定义为: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大小。一般而言,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

气压就越大。相应来说,风是气压梯度力作用的结果。而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

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高气压地带流向低气压地带引起的。

大部分显示在气象图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只是形成了伴随我们的温和的微风。而产生微风所需的气压差仅占大气压力本身的1%,

许多区域范围内都会发生这种气压变化。相对而言,强风暴的形成

源于更大、更集中的气压区域的变化。

相对于地表面的空气运动,风通常指它的水平分量。风是矢量,以风向、风速或风力表示。风向指气流的来向,常按16方位记录。

风速是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大气中

水平风速一般为1.0~10米/秒,台风、龙卷风有时达到102米/秒。而农田中的风速可以小于0.1米/秒。风速的观测资料有瞬时值和平

均值两种,一般使用平均值。风的测量多用电接风向风速计、轻便

风速表、达因式风向风速计,以及用于测量农田中微风的热球微风

仪等仪器进行;也可根据地面物体征象按风力等级表估计。

海陆风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十公里,垂直高度达1~2公里,周期

为一昼夜。白天,地表受太阳辐射而增温,因为陆地土壤热容量比

海水热容量小得多,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得多,因此陆地上的气温显

著地比附近海洋上的气温高。陆地上空气柱因受热膨胀,形成了如

图所示的气温(T)、气压(p)分布,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上

空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洋,然后下沉至低空,又由海面流向陆地,

再度上升,遂形成低层海风和铅直剖面上的海风环流。海风从每天

上午开始直到傍晚,风力以下午为最强。日落以后,陆地降温比海

洋快;到了夜间,海上气温高于陆地,就出现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而形成低层陆风和铅直剖面上的陆风环流。海陆的温差,白天大于

夜晚,所以海风较陆风强。如果海风被迫沿山坡上升,常产生云层。在较大湖泊的湖陆交界地,也可产生和海陆风环流相似的湖陆风。

海风和湖风对沿岸居民都有消暑热的作用。在较大的海岛上,白天

的海风由四周向海岛辐合,夜间的陆风则由海岛向四周辐散。因此,海岛上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例如中国海南岛,降水强度在一天

之内的最大值出现在下午海风辐合最强的时刻。

如果你在海边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有这样的体验:晴朗的白天,常有风从海上吹来;而到了夜晚,风又从陆地吹向海洋。这种有规律

循环出现的风就是气象上所说的海陆风。日间陆地受太阳辐射增温,陆面上空空气迅速增温而向上抬升,海面上由于其热力特性受热慢,上空的气温相对较冷,冷空气下沉并在近地面流向附近较热的陆面,补充那儿因热空气上升而造成的空缺,形成海风;夜间陆地冷却快,

海上较为温暖,近地面气流从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这就是海

陆风。海陆风因仅受一天的热力差异影响,能量微弱,风力不大,

范围也小,一般仅深入陆地20~50千米,又称滨海风,在静稳天气

最为显著。海风对抑制中午暑热,调节气候有很好的作用。我国拥

有千万人口以上的上海市颇得海陆风的恩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