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我这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重点,来之不易,与自考汉语言文学的朋友分享。
1、语文教学论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名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成就?(1)"教授法"时期特点:这一时期的课程便是"国文教授法",此时的教授法课程属于"教育学"这一总科目,与教育史,教育法令等课程内容并讲的,所用教材多从日本及欧美译来。
因此,此时的"教授法"只能看作是语文教学论雏形。
主要成就:1896年,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教材暂用翻译日本的《统合教授法》,同年钟天纬在上海创办的三等公学,便采用"新法"施教;1898年他亲自编写了《蒙学镜》和《教授心术》语文教学论雏形的诞生,以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志。
(2)"教学法"时期特点:从教授法到教学法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的深刻变化,标志着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主要成就: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率先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文教授法改为教学法。
1922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被称为我国最早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开山之作,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教学法》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教科书形式写成的语文教学理论专著,王森然先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概要》,袁哲先生的《国语读法教学原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引进语文教育的学术著作,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这是三十年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首创了"先总论后分论"的教材编写方法,堪称这一时期语文教育论著之最,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
(3)"教材教法"时期主要成就:魏应麟编的《中学师范国文作文教学法》,蒋伯潜先生编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4)语言、文学教学法分科时期。
(5)多种名称并在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法》,1980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出版,使全国师范院校使用,1980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正式成立。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doc

附件2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课程代码:04579)考试大纲目录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的依据及构成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教师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第五章语言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第一节中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第二节中学作文训练的要求及方式第三节中学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第四节一次作文教学的过程和课型第五节中学作文教学的备课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意义和任务第二节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第三节常用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第四节口语交际训练方案的制订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第一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第二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方式第三节中学课外语文活动的原则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的复习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的测试Ⅲ.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综合性与实践性的教育应用理论学科,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从业者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
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认识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中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掌握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形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成为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工作者打下基础。
自学考试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说、、写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和。
4、1903年颁行的《》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和的错误倾向。
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知识点(湖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语文教学法自考复习资料目录第零章绪论 (3)第一章语文教师专业化 (3)第二章语文课程百年沿革及其经验教训 (5)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 (5)第四章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6)第五章阅读教学 (7)第六章写作教学 (9)第七章口语交际——听话与说话能力的培养 (10)第八章语文课综合性学习——语文生活语文活动 (12)第九章语文课程知识的更新与教学 (13)第十章复习考试评价 (14)人的相互关系。
”师生之间这种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就是对话关系。
4、教师成长中的自我更新持续的自我更新是许多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
当然,这种自我更新与他们的高远目标、不断反思、踏实行动是分不开的。
5、语文教研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语文科研的生命,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科研。
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不仅体现在提出新观点建立新体系、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方面,更重要的是沉潜在对学生的引导之中。
第二节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简答题)1、语文知识素养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素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2、普通文化知识素养语文教师需要了解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思维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3、教育学科知识素养教育学科知识,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教育学(2)心理学(3)学科教育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简答题)1、专业知识素养2、专业技能素养3、专业情意素养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简答题)1、教育信念的发展2、专业知能的发展3、专业情意的发展专业技能素养★★★★专业技能素养。
(简答题)1、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功能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控制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
2、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顺利从事教学活动的本领。
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观察学生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学语文教学法复习资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2547ae2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8.png)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1)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1)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2)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2)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3)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4)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4)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6)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8)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10)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11)绪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法、试验法等研究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尊重联系的原则3注意发展的原则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主要如下:1精神陶冶2文化教育3习惯养成4智力发展5知识积累6能力培养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其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积累与整合2感受与鉴赏3思考与领悟4应用与拓展5发现与创新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求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的意义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二、中学语文教科书其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活动项目等(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一般包含四个系统:1范文系统2知识系统3训练系统4助读系统(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1分编型2合编型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有如下要求:1语文教材必须体现时代精神2语文教材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3语文教材必须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4语文教材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5语文材料必须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四、中学语文材料的使用(一)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去教" 2从“学教材”到“用教材去学”(二)语文教科书的钻研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语文具有三种功能: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
2013-2018年 自考汉语言文学 统考中学语文教学法 真题答案整理

13年7月单项选择1.我国语文教程的设立始于:1903年2.语文教科书的主体是:范文系统3.智力因素在语文学习中与:认识活动相联系。
4.体现语文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语文施教能力。
5.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是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6.达到正确阅读的有效途径是阅读方法。
7.作文教学中使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是写前指导。
8.既是一种读的训练,也是一种说的训练的教学方法是朗读。
9.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第一要求是坚持学生自主的原则。
10.为了不遗忘,而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多次反复再认的复习法叫强化复习法。
填空11.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12.中学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中学语文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依据之一。
13.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
14.语文学习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是个人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5.语文能力培养是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6.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还要有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
17.学好语文知识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知识的必要条件。
18.初中毕业生应该会写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
19.阅读就是从书面语言文字符号系统获得和建构文本作品意义的心理过程。
20.观察力属于作文的基本能力。
21.话题作文是一种自由度比较大的作文练习方式。
22.听话能力是人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3.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不是从零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地进行的。
24.以配合语文课堂教学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活动方式也叫做“同步阅读”。
25.复习不同于一般的学习这主要由于它的行为的重复性。
简答题26.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是哪些?1.以一般课程设置理论作为依据和基础。
2.依据社会的客观需求。
3.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系统和规律。
4.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27.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有什么要求?1,传授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2,技能训练要联系读、写和口语交际实际3,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3ef7f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5.png)
自考精品] 中学语文教学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教师2.教育学3.讲授技巧,阅读教学法,作文教学方法4.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大纲5.乡村教师,新课程6.胡适7.语文8.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语言技能的多样性9.阅读策略10.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11.规范性,创新性二、名词解释1.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和技巧的总称。
2.教师的内在形象:教师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风度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3.言语修养: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和规范。
4.写作指导: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和写作思维方面的指导和训练。
三、简答题1.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具备语文素养、教育素养、教学素养、人际交往素养等基本素养。
2.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惯包括:勤奋研究,多读书,多写作,多听讲,多思考等。
3.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4.在作文讲评中,经常采用的讲评方式有:整体点评、分段点评、逐字点评、对比点评等。
四、论述题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的是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它既要传授语言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两者要统一起来,达到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效果。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模仿、演讲、辩论、讨论、角色扮演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积极表达和互动交流的过程。
教学法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教学方法,即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二是指教学理论,即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这两种含义相互联系,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具体体现,而教学理论是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
教学法的发展和创新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教学理论。
教学法包含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技巧是重要的。
要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生反馈信息,同时也需要多种学科综合交叉,如教育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121452课程名称:中学语文教学法英文名称: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课程类别:选修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教育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中学语文教学法立足于教育科学研究,围绕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讲解。
具体内容涉及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性质和目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台、语文课程评价和语文教师教育等诸多方面。
并在论述过程中提供诸多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应用性与实用性。
English introduction: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is 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hot spots, difficult points and key issues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new course teaching.Specific content involves Chinese curriculum concept, Chinese curriculum nature and goal, reading teaching, writing teaching, o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Chines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Chinese curriculum resource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whole Chinese curriculum, Chinese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Chinese teacher educat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A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cussion provides many cases, theory and practice, with application and practica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这一门课,主要是要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 (1)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2)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 (2)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3)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 (4)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 (5)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 (6)第七章中学的作文教学 (9)第八章中学的口语交际训练 (11)第九章中学课外语文活动 (13)第十章中学语文课的复习与测试 (14)绪论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特定对象是中学语文的课程与教学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就是教育科学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法、试验法等研究中必须遵循一些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尊重联系的原则3注意发展的原则第一章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的性质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三、中学语文课程的地位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二、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确定的依据1国家的教育方针2中学阶段的教育目的3中学生的年龄特点4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三、中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1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编制中学语文课程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实施的依据3中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中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依据四、中学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初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主要如下:1精神陶冶2文化教育3习惯养成4智力发展5知识积累6能力培养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内涵:其目标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积累与整合2感受与鉴赏3思考与领悟4应用与拓展5发现与创新第二章中学语文课程的内容及文本第一节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的依据及构成一、中学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依据1课程理论依据2社会需求依据3学科规律依据4学生心理依据第二节中学语文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二、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课程导引2课程性质3课程目标4课程内容5教学建议6相关附录三、中学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作用1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依据2中学语文课程管理及评价的基础第三节中学语文教材一、语文教材的意义1凭借功能2示范功能3教育功能4发展功能二、中学语文教科书其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训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综合活动项目等(一)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一般包含四个系统:1范文系统2知识系统3训练系统4助读系统(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1分编型2合编型国家对语文教材的编写实际上有如下要求:1语文教材必须体现时代精神2语文教材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3语文教材必须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4语文教材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5语文材料必须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四、中学语文材料的使用(一)语文教材的使用理念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去教”2从“学教材”到“用教材去学”(二)语文教科书的钻研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语文具有三种功能:使用功能、发展功能和调节功能。
语文教育功能的特殊性可以归纳为语文教育的基础性、整体性和终身性三方面。
第一节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1语文教育的基础性2语文教育的整体性3语文教育的终身性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
一、语文德育的依据二、语文德育的特点1情与理的结合2德育内容的明朗性与隐蔽性三、语文德育的内容1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2培养学生优良的政治品质3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智育智力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基本因素组成二、语文智育的特点:1语文智育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关系紧密2语文智育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系紧密三、语文智育的内容1培养观察力2培养记忆力3培养思维能力4培养想象力5培养注意力第四节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二、语文美育的特点1形象生动性2情感愉悦性3个性鲜明性4和谐统一性三、语文美育的内容1自然美2社会美3艺术美第五节中学语文教学与情育一、语文情育的依据1、语文情育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需要2、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育因素3、学生情感活动特点为情育提供条件二、语文情育的特点:1语文情育以语言为媒介2语文情育始终伴随认知教育进行3语文情育与认知教育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三、语文情育的内容1良好的情感品质2积极的情感倾向3高尚的情感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第四章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语文教师第一节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任务:1语文知识教养2语文能力培养3学生智能开发4品德观念影响5审美情操陶冶(审美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美的追求3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欣赏)6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指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个性品质等方面)第二节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一、思想品德素养具体要求大致有以下四方面:1必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2热爱学生,期待成才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二、学习知识素养1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2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三、熟练的语文教学能力1语文备语能力2语文施教能力3语文考核能力四、良好的职业心理品质(一)认知方面:1敏锐的观察力2善于分配注意力3较强的记忆力4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二)情感方面:1积极乐观的心境2博大而无私的爱3较强的情感自控力(三)意志方面:1较强的自制力2不屈不挠的坚定性五、语文教育研究能力按高层次科研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分解,有下列八项:1调查研究的能力2选题定向的能力3收集资料的能力4开展实验的能力5总结经验的能力6观察想象的能力7反馈验证的能力8撰写论文的能力第五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第一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一直是基础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中心任务和重要内容,简称“双基”。
第二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内容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有关内容1识字与写字2阅读3写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第三节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及要求一、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特点(一)教材的分散性与系统性(二)教学的随机性与专门性(三)学生的模仿性与实践性二、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教学的要求(一)传授知识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二)技能训练要联系读写和口语交际实际(三)注重启发引导,讲求整体提高―――――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读写知识、文言知识等。
语文基本技能,通常指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第六章中学的阅读教学第一节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一、中学阅读教学的作用1开发智力,发展思维,提高理解事物和认识世界的能力2获得综合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3建立丰厚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获得言语文字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地位1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识字写字基础2阅读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提供一般知识和能力基础3阅读教学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练习机会,为写作教学提供借鉴和模仿的范例4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操教育的主要阵地第二节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一、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目标分类学理论,构成阅读能力的心理因素可分为如下三种:1感知认读能力2理解能力3鉴赏评价能力二、中学阅读教学的内容1培养阅读兴趣2传授阅读知识3传习阅读方法4养成阅读习惯此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许多“兼职”任务:1指导作文2兼顾口语交际3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情操教育4进行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5进行综合文化知识教育第三节中学阅读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一、中学阅读教学过程(一)一般文章的心理过程根据阅读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活动的特点,阅读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感知认读2理解3鉴赏评价4存贮5应用和创新(二)学习课文的行为阶段(阅读教学过程)...常规阅读过程的基本结构模式:1预习(感知阶段)2教读(理解阶段)3复习与练习(巩固与运用、创新阶段)中学阅读教学的方法(一)一般阅读方法1朗读2默读3精读4略读5速读(每小时高于3.5万字)―――五条原则:①注意力要高度集中②阅读时不要出声,也不要动唇③阻止回读④扩大视幅⑤捕捉主干(二)常规的阅读教学方法(各自优缺点)1讲授法2问答法3讨论法4练习法(三)阅读教学的多媒体方式现代教学媒体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主要有如下三点:1视听结合,有助于加强阅读教学的效果2缩短学程,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3耳阅目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有1幻灯机与投影器2录音机3电影机、电视机与录像机、VCD机4语言实验室5电子计算机(四)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一般特征:1教学方法具有依存性2教学方法具有局限性3教学方法具有互补性和发展性选择教学方法的一般依据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教学目的的需要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3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应学习对象的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4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教师本人的特点5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物质条件阅读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原则1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路要开阔2要清楚认识每种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缺点3要综合考虑选择教学方面的五项依据,并按照一定的运动层次或逻辑顺序将所选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4优化组合的方式要灵活。
第四节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按教学习惯一般分为实用文、文学作品和文言文三大类。
一、实用文的阅读教学指常用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写实作品,它是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的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三、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在方法上,首先要强调熟读、背诵。
其次是串讲和语译...第五节中学阅读教学的备课一、备课的意义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2备课有助于提高教师业务修养二、备课的内容和步骤备课一般包括熟悉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编写教案等环节教学设计要考虑如下问题:1确定课型2确立教学目的3明确重点、难点4选择教学内容5设计教学步骤6选择教学方法7安排教学时间――――这些也是教案中的内容三、教案的编写和使用...(三)教案编写的注意事项总的来讲,要严谨、规范、简明、工整、切实、合用。
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事项:1编入教案的材料和观点,必须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适合教学并能为本教案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服务2课时计划部分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的展开,必须紧扣课题计划部分的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切忌导致两者互不相关、各唱各调,造成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成为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