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哲学

合集下载

[希尔塔赫“水”哲学]水的哲学

[希尔塔赫“水”哲学]水的哲学

[希尔塔赫“水”哲学]水的哲学希尔塔赫(Schitaeh),同德国很多小镇一样,在工业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汉斯格雅一百多年前诞生于小溪旁的奇思妙想,如今围绕着“水”的主题,它的继承者们也在不断回馈着这个Kinzig河畔的故乡。

说起Hans刚刚开始产生奇思妙想那会儿,还是在18世纪后期。

在德国黑森林一个名叫希尔塔赫(Schiltach)的小镇上,这位年轻人一有空就跑去他家附近空置的老磨坊那里,磨坊旁边还有一股小溪。

Hans常常想,“或许我们可以用这些让机器动起来。

”对于自己的这个点子他感到非常满意。

但他却没有想到,一个载入小镇历史的百年品牌即将由此诞生。

蒸汽时代的小镇革新者18世纪60年代爆发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初开始大量扩展。

回顾一下19世纪当时的情景,动荡混乱的社会改变着德意志人民每天的生活。

这样的环境让敢于革新的年轻人热血沸腾,汉斯格雅便是1901年在黑森林的城市希尔塔赫(schiltach)建立的。

“昨天还是蒸汽时代,今天已经步入电力时代。

铁路线就像蜘蛛网一般连接着各地。

电报钟长鸣,飞艇嗡嗡作响,老式电影让人时而泣时而喜,这似乎就回到了OttoJohannesGrohe 出生的时候,那时大家都喜欢叫他Hans(HansGrohe)。

”PhillipeGrohe作为第三代家族传人,这样介绍他的先辈。

当时年轻的Hans认为,就像无论是哪里的农夫都需要一盏煤油灯一样,没有锅子,就不能煮饭:没有热水,热水袋就不会温暖:没有阻燃布,就容易有火灾。

然而在当时,却没有任何像样的卫浴产品。

人们每次需要方便的时候只能在屋外的楼梯井或者院子里,因为只有那里才有泵能打出干净的水。

随后,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革新,汉斯格雅公司的花洒于1950年被注册到了希尔塔赫的产品名册上,铸造了汉斯格雅世界上最成功的花洒制造商之一的地位。

保护小镇“水”主题时至今日,希尔塔赫的人口也只有4000多人。

这个位于黑森林东部的小镇以木材加工制造为主,这里的房子大多为木质结构,历史上失火几次,再修好重建。

古人关于水的哲学

古人关于水的哲学

古人关于水的哲学
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中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在古代,许多哲人都曾留下了与水相关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孔子:“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意味着水的力量是无所不在的。

我们要善于利用水的力量,但也要警惕水的危险性。

庄子:“大泽之水,天下之显”,庄子通过大自然中的水来表现出天地万物的美妙和神奇。

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哲学。

道家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家思想中的“水”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通过不争不抢,宽容自然,达到自然的平衡。

佛家思想:“涓涓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佛家思想中的“水”是一种缓慢但持久的力量,通过不断积累,达到最终的胜利。

以上是一些古人关于水的哲学思考,这些思考虽然有些古老,但却至今仍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水的资源,善待大自然,追求自然的和谐。

- 1 -。

关于水的哲学议论文

关于水的哲学议论文

关于水的哲学议论文关于水的哲学议论文(一)那是一种液体,可以被分解,可以被混合于其它物质中;那是一种养料,是生命的动力,所到之处,万物发荣滋长;那是一种境界,随遇而安,清澈故我,不卑不亢。

水,从天而降落成雨,由石流下淌成泉,积少成多形成湖,奔流至海汇成洋。

你可曾留意那淙淙的小溪,涓之细,行之轻;如清晨间淡淡的鸟语,似傍晚中迷蒙的霞光。

可它生生不息,磨去了多少奇锋利石的锐气!那是一种毅力!你可曾感叹长江的壮丽,或从容向前,或奔流湍急;所经之处虽有万种风情,但无论旱湿冷暖,飞砂走石,亦或灌木丛生,它都一往直前。

九曲蜿蜒中,那是一种勇气!你可曾敬佩大海的无边无际,日出的光芒遮不住它的浩天之气;它孕育生命,是万物的母亲;它的海纳百川是多么广博的胸襟!它给予人类一切珍贵的资源,给予生物生存的动力,那是一种魄力!“水滴石穿”教会了我们只要肯坚持不懈地努力,任何困难都将不再使我们畏惧!滚滚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教会了我们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也教会了我们“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哲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是大海给予我们的启迪,只要我们用智慧的光芒升华自己,用坚强的火炎锤燃自己,那么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如凤凰一般飞如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地!正是那种神奇的液体,蕴涵了无数生命的真谛。

水是一种精神,是大自然赋予每种生命都应有的精神。

当我们认识了水,我们也等于认识了自己。

当我们向“不可能”说“再见”时,我们就有了溪水的恒心与毅力;当我们欣然地接受挑战,积极地面对挫折时,我们就有了长江的勇气与坚强;当我们平淡地处理矛盾,谦虚地接受指教,和善地对待他人时,我们就有了大海的宽容与博爱。

滴水成流,百流成川,千川汇河,万河成洋。

倘若在自己的成长中也积累如此之多的美德,那么原本平淡的生命也会绽放出耀眼的美丽!关于水的哲学议论文(二)冥冥运古,当第一股充满活力的气息注入混沌的海洋,生命由此开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此生命有了大胸怀;“巍巍呼高山,汤汤呼流水”,自此生命有了知音;“有了锲而不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自此生命有了愁绪“所谓伊有,在水一方”,自此生命有了爱情的朝思暮想,生命,源于水。

道家关于水的哲学

道家关于水的哲学

道家关于水的哲学
道家对于水的哲学有很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认为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物质之一,也是化育天地的源头。

下面我们来一起探究道家关于水的哲学。

首先,道家认为水具有清凉、潜藏、渗透和循环的特性,象征着道家的自然、平衡和流动。

水在动态中具有自我润泽、涵养周围生物、清洗身心灵的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也给人以启示,让人们追求自我本性、保持内心纯净、居心静谧,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与互动。

其次,道家关于水的哲学还揭示了水的多重内涵,即道家认为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具有不可言说的力量和能量。

水不仅渗透到万物之中,还渗透到人的思想和行为中。

人若能像水一样,保持平衡稳定、静止安定,便能化险为夷、游刃有余,达到心身的平衡状态。

第三,道家认为水既有形又无形,在形态上具有流动和变化,而在无形之中又包含着源源不断的灵气。

因此,道家强调水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上的滋润,更在于精神上的涵养。

道家认为,人们应该向水学习,不仅要有流动的心态,更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灵秀而不张扬地呈现自己。

综上所述,道家对于水的哲学是一种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

水象征着道家的自然、平衡和流动,具有清凉、潜藏、渗透和循环的特性。

同时,道家认为水既有形又无形,包含着源源不断的灵气和不
可言说的力量和能量。

道家的水之哲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启示和指引,更让我们深度认识生命之源,感知宇宙之奥妙。

水是万物之源哲学观点

水是万物之源哲学观点

水是万物之源哲学观点
水是万物之源是一个常见的哲学观点。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这个观点被广泛接受,被认为是宇宙万物起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为什么水被认为是万物之源的哲学原因,并分析其在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和艺术中的重要性。

首先,水是万物之源的观点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在古代,人们可以看到水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从大洋到小溪都离不开它。

水的存在也是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事实上,在许多文化中,水都与生命和死亡相关联。

在这些情况下,水是富有象征性的,同时它的重要性也在人们心中深深烙印。

其次,水作为万物之源的哲学观点还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华文化中,水不仅仅是一件物质存在的事物,它还具有深层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水作为五行之一,代表着阴性和柔性的能量。

水流动的姿态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生命的无限创造。

人们通过对水的认识和理解,也深刻地理解了生命和自然界的无限可能性。

此外,水作为万物之源的观点也在中国传统文学和艺术中广泛体现。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水是启蒙的一种象征。

诗人将水描述为宇宙的启蒙者,它从原始混沌的状态变为某种生命状态。

水还是一种反映情感和思维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传统画中,水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画家们通过各种手法表现出水的自然之美和它的神秘之处。

水的哲学

水的哲学
6、久储必臭:
水静置放着,一段时日后自然会发臭。如果没有让自己再去学习、成长,那么一定会落伍,所以须学习水一样不断的去流动,而非静止在那边。故学习是无止境的,惟有不断的去学习、去努力,才有未来可言;对任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或企业皆是如此,毕竟,人生或事业乃是不进则退的,因此须让自己像水一样,不断的去流动才会有量,才不致「久储必臭」。
2、随方亦圆:
水在任何容器中皆可依容器之形状而呈现出不同形状的风貌,不管我们如何的摆弄它,它永远能展现出其最好的一面,人在学习、成长的环境中亦同,处逆境时应下更大的决心,处顺境时应更谦虚的学习,就像水的这种精神,在不同的环境中要能去适应环境、调适自己,去学习不同的东西和感受,给自己的人生或企业的未来下一个目标,然后去做它,不能自我设限、自我定型,而是不管在什么情形下,皆能去适应它、去调适、去面对它、去克服这些环境,那终将有一番不同的成就。
【水的动时不管清水、浊水皆能加以并合,由此领悟出人或企业在成长、 学习的过程中应去面对各种可能的挑战,而非去等待好的时机。因为,如果任何事情皆要挑好天气、好机会、好环境的话,那终将只能留在原地,毫无机会。所以,“清浊并吞”即是告诉我们在任何环境下,皆需让自己有勇气下决心开始去学习,开始去做,就如同经济有景气、有不景气,人生亦本就有起有伏,重要的是当下的即知即行 ,而非等待和观望。
8、生存至宝:
人若缺水则必无法生存,所以水是生存至宝。同样地,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亦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造物主最大的奇迹,因为在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的。因此,我们自己须下最大的决心,对于自己的人生和目标有时间、计划性的努力,则必会完成自己的人生,成就一生的事业。
7、急流澄清:
水流很快的地方,水一定特别干净;就如同瀑布之头,因水流湍急,所以水一定是澄清的。因此体会到人生的成长不能像小的水流一样慢慢地流,慢慢的流虽不致发臭,但却不会澄澈,须像急流一样,水的力量大,又会清淯。因此在生、事业的成长上要给自己压力,就如同急流而下的高速水流产生强大的力量一般,惟有透过自我要求,方能产生完成目标的力量。

水的哲学

水的哲学

水的哲学:做人的哲学
水的哲学:
1,水,你要它是方的,它就是方的,要它是圆的,它就是圆的,它能够被控制住,
但是一旦没有任何束缚,它就会扩散开来,四处流走,这说明,水是有韧性的,它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
人也一样,要学会冷静,控制自己,但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释放自己,发挥潜力,去闯荡自己的天地.
2,水,可以洗掉很多污渍,冲刷很多脏东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污渍会留在水中,随着水而走,水有无限的包容力,
但是,最终,这些污渍,会沉淀,经过陆地而脱离水,这样水又会变回清澈.
人要学会包容,理解,而且人一定要做正派的人
3,水,会一直流一直流,但是当水遇到阻碍,比如石礁,水不会是拼尽全力的去撞击,然后退回来再去撞击
但到最后水会绕过石礁,继续前进.
人也一样,遇到困难不能低头,更不能拼死搏斗,要学会变通,要聪明的思考,选择更好的路.
4.水,不是在地上一直流淌的,气温高的时候,它会蒸发,变成水蒸汽,跑到天上去变成云彩,藏起来.
但是总会在一定时候变成雨滴回到地上,继续前进.
人要保持本性,人的本性也是好的,不能被污秽的东西影响一生.
5.水洗掉污渍的同时,并没有停留,而是继续自己的路,慢慢的等污渍沉淀
所以说,人,帮助别人,不应该求回报,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that's enough
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其实真正理解起来是蛮深奥的东西,不可能一下就马上理解透彻,完全消化.人生的路,该怎么走,我会慢慢体会。

这是我在与各种成功人士,各位前辈的交谈中,听到他们传授的做人的哲学
总结起来,就是:水的哲学。

水的哲学

水的哲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水的哲学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哲学思想体系,一是以古希腊、地中海沿岸,为发源地的西方哲学体系,注意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另一个则是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哲学体系,他们更注重对自然的感悟与理解……”那么中国的哲学体系是什么呢?那就是水.水是一种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我们不呢没有水,水是一种智慧源.我琢磨不透的是.山水鸟兽,草木石虫.莫不是我们的老师.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去追求大自然,让我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古人对水的一个比喻.借着句话来比喻.老百姓比作水,把政权比作舟,水能维系一个政权,也能推翻这个政权.水能帮助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我对水的理解.水它可柔可刚.能弯能直,能屈能伸.我想起了惠施问庄子一句话了.惠施曾经问庄子:“这是有什么比地位比黄金更值钱的吗?”庄子答:“有.水!”我非常注重水.我以水为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哲学-关于中华水文化的感悟“伟大啊,开天辟地之时!万物初生、统领自然,时空形成。

云行雨施,创造生命。

上天赐给万物各种属性。

太阳东升西落,天地变化,四时形成,草木繁盛。

万物各得其所,给人类社会带来康定”。

这是易经的第一卦乾卦,也是儒家的宇宙发生论。

易经认为,自然产生四季,四季形成风雨、风雨创造生命,从而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水文化的民族。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从治水开始的,与水旱灾害抗争的历史。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洪水大旱、农民起义。

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形如行云流水,也寓意着婉延前行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

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长江、黄河两岸。

水孕育了中华民族,同时也磨炼了中国人的意志,启迪了中国人的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铸造了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体制。

中华民族的群体生存的意识,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宽容与仁爱的价值观,团结互助的精神,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民族性格,动态生存的哲学,刚柔相济和在曲折中前进的生存智慧,以民为本和走群众路线的政治理念以及追求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循环论的自然哲学都是在水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在老子看来,水是道和仁的象征。

水的品德已经接近于道了。

从浩瀚的中华文化中可以感悟到水有以下一些德行:(一)水的生成过程象征着“无中生有”老子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中生有”。

水由看不见的气态演变而来,从无形到有形,水的生成过程象证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创业哲学。

穷则思变,忧劳兴国,白手起家,坚苦创业,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楼台坐于累土。

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水的生成过程展示了自然循环论水由气态的汽演变而来。

气态的汽在冷凝的条件下变成水,水又因吸收太阳的热能而蒸发成汽。

太阳东升西落,轨道变化形成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冷暖不一,一日之内气候不齐。

在太阳的作用下,水的蒸发与凝结过程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

水汽生生灭灭,灭灭生生。

大自然处于无限往复循环的运动之中。

灭就是死亡,死亡叫做归根。

归根叫做归于宁静,宁静是旧生命的解脱,旧生命的解脱换来的是新生命的诞生。

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之道。

弄懂这个道理就会理解生命的目的,平静地面对死亡,积极地面对人生。

同时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在利用自然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反之人类将受到惩罚。

如果将地球近似作为半径为6370公里的圆球,大气对流层厚度取15公里,可以计算出当大气平均温度上升1℃时,空气的饱和含湿量将增加9500亿吨水汽。

水的大量蒸发可能造成一些地区干旱、沙漠化,而当水汽冷凝成雨以后,便会暴雨频发,地球上每个人将平均多承受150吨雨水,这就是温室效应的后果之一。

所以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循环之道,避免温室效应。

(三)天赋人权平等和无私奉献的品德老子说:“生之畜之,生而无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水让万物生长繁衍、养畜万物而不据为已有。

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持有功,引导万物而不主宰万物。

水是万物的造物主,而地位低下。

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这是什么思想?这就是天赋人权的平等思想。

而且老子将这种平等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彻底的平等思想。

这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之处。

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墨子提倡兼爱。

孟子说:“人皆能成尧舜”,民贵君轻。

慧能和尚说:“人皆有佛性,人皆能成佛”。

中华文明有天赋人权平等论的传统。

反观西方文明。

基督教的上帝用泥土造了人。

上帝为什么要造人?为了要人帮他管理伊甸园。

上帝与人是什么关系?主仆关系。

人是上帝的奴仆,没有灵魂,也没有自由。

当人偷吃了知善树上的果子之后,人就犯下原罪,并累及后代,人类的子子孙孙要受上帝惩罚。

上帝无宽容之心,也无人权民主可言。

西方的上帝,因造人有功而主宰人。

中国的造物主与万物一律平等,这是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

它不仅是今天西方强权政治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根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在西方解体的思想根源。

(四)凝聚产生力量和大一统的生存需求一滴水容易蒸发,然而当水凝聚成大江大海之后便有无穷的力量。

水具有群体生存的意识,在凝聚中产生力量,在大凝聚中产生大的力量。

水具有团结、仁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高尚品德。

中国人在长期与水旱灾害抗争过程中领悟了水的生存之道,同时将其变成了民族性格。

中国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因而追求大一统。

正是这种大一统的哲学,才使中华文明经历数千年不衰,并不断创造辉煌。

(五)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子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又说:“生之畜之,生而无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

水具有无私奉献的品德。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是中国人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形成的无私敬业的精神。

范仲淹在岳阳楼上,由浩浩荡荡、浊浪排空、商旅不行的长江险境和渔歌对答的洞庭美景中感悟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

在水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儒道两家的奉献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而佛教和基督教的仁爱和奉献则是有条件的奉献。

佛教的仁爱是为来世的轮回,基徒教的普世主义表面上是赎罪,骨子里是强权。

(六)顺势而为,道法自然水具有动态生存的哲学。

从实际情况出发,顺势而动,与时俱进,不墨守陈规,不教条、善变适变、无孔不入,无形变有形。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变化中求生存,在运动中暴发力量。

这是水留给人类的深刻启示,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即一切从实际出发。

(七)刚柔相济,以柔克刚、无为中达到有为。

老子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是故“柔胜刚、弱胜强”。

水在平静中接纳百川,包容万物,具有无限宽广的胸怀,在宁静的包容中凝聚力量,在运动中再次凝聚力量和显现威力,这是水的特点。

通过包容而不是排斥异端聚集力量,在看似无为中达到有为,这是水留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中华文明的特色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

(八)善下水往低处流,这是世人皆知的常识。

但要从中悟出做人处事的哲理,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要求执政者像水一样的“善下”。

这里老子提出了执政三原则:一是执政为民,二是与时俱进,三是走群众路线。

这些,都是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当今民主政治的原则。

善下就是为大多数人服务,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然而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大问题。

政治上要善下,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宗教上也要善下。

经济上的善下就是要使市场最大化,就是要让穷人买得起、用得起。

文化上的善下是要普及教育,在五四时期是推行白话文,在今天是普及九年制教育。

佛教的善下是改小乘教为大乘教。

伊斯兰教的善下是逊尼派与什叶派之争。

基督教的善下是新教与罗马教廷的冲突。

看来这些问题十分复杂而深刻,所以善下问题,即为少数人,还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问题将一直存在下去。

纵观历史,一切宗教改革,文化改革、政治改革、科技进步,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善下问题。

(九)曲折中前行,敬业而珍惜时光江河之水天上来,浩浩荡荡穿过高山深谷,越过丘陵平原、迂回曲折于万里河山之间。

川流不息、不舍昼夜,也不论古今,不畏一切艰难险阻、执着前行,奔腾到海不复还。

目标专一,不畏艰险,珍惜时光,在曲折中前行,这是母亲河留给中国人的深刻启示。

所以引起了孔子的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江河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

事物的发展规律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

因此做事要多想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

事从曲中取,难从直中求。

所以老子说:“曲则全,柱则直”。

(十)水滴石穿,坚持就是胜利水滴石穿的现象告诉人们,坚持、坚韧就是胜利,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道理。

中国人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要发挥物质和精神共同的力量。

但首先是精神的力量。

所以苏洵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讲的也是信心、专心。

陆游的诗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讲的也是坚持。

信心就是胜利,这也是来自水的灵感。

(十一)忧患意识数千年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水旱灾害、农民起义和异族入侵,不断地唤醒中国人的忧患意识。

易经否卦说,年成不好,君子以俭德避难。

左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成语说:“同舟共济”。

民谚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些都是从水感悟到的忧患意识。

曹操说:“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曹操从流水中产生了对个人的忧患,并以此激励人生。

唐太宗说:“水载舟,也覆舟”。

唐太宗由水产生了对政权的忧患。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由水产生了对人民的忧患。

光未然、洗星海的一首“风在吼、马在叫”的《黄河大合唱》,唤起了全体中国人民族危亡的忧患意识,使无数的中华儿女奔向抗日战场。

今天,人类面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保护水环境成为世界性的话题。

重温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发人深省的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或许会给人类一些有益的启示和道德的力量。

“水”的感悟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

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

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

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智者”的智慧当如“乐水”之灵感,时间如流水,我们要珍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百姓如江水,为官要慎笃,《孔子家语》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水是美丽动人的,《红楼梦》中言,“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台湾民歌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水也是多愁善感的,清新飘逸的仙湖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中高手如李煜更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流”之叹。

水是交友的榜样,“君子之交淡如水”;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 水中有哲理。

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水,是位辨证哲人。

“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

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

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

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煅压。

“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