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课学滹沱河和我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初二上冀教版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3

语文初二上冀教版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3
品读重点段落,体会思想内涵
1、整体感知文本:概括课文中最能表达滹沱河和“我”之间关系的一句话?
2、提出突破口问题:什么原因大伙要把“我”和滹沱河联系在一起呢?
1〕找一找,读一读课文中描写滹沱河的语句,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滹沱河到底是条怎么样的河?
2〕“我”的脾气性格怎么样?和滹沱河有何相似之处?
3〕“我”对滹沱河的情感有那些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作者对自然伟力的崇敬和热爱家乡的诚挚感情。
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走进文本
1、揭示课题,了解有关作者牛汉的生平;
2、检查学生字词预习情况,并散读全文。
学生交流有关牛汉的生平、作品、写作风格;散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完成字词的积存。
导入新课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生平,为课文学习奠定基础,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
3〕朗读4~5节、7~8节、16、18节,感受“我”对滹沱河由失望、悲伤——可怕、敬畏——崇敬、热爱的情感变化。
由课题着手,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探究,教师那么适时点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指导学生朗读关键语段,引导学生通过对语句的品析,把握滹沱河与“我”的内在联系。
感悟延伸,把握主旨
提问:作者用心写下这篇《滹沱河和我》是为了抒发怎么样的情感?仅仅是多年来始终难忘故乡那与“我”脾性相似的滹沱河吗?这给你怎么样的启迪?
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滹沱河的敬畏和赞美,并能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来感受诗人牛汉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坎坷与苦难,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怀念与热爱。
教会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感悟到做人就应该要勇于面对挫折,不折不挠,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布置作业

滹沱河与我

滹沱河与我
1、细读文本后,学生应该较为容易的找出第11段“祖母双手伸开,拦着不让我去。她哪里能拦阻住我,我不是个小滹沱河吗?”等等表现出“我”很野,很难管束的句子。
2、“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3、引导学生思考:
①从文中来看作者直面滹沱河场景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
②作者何时写的这篇文章?
③一个几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为何还对这条河记忆深刻?
引导学生沉浸、品味文本的语言,同时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
讨论交流,
领悟主旨
1、提问:家人一直说“我”很像滹沱河,从文中“我”的表现来看,这样的评价对吗?
2、提问:文中也有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我和滹沱河的关系,请找出来。
3、提问:如何理解“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结合生平)
提示:“本命”在汉语中有人出生之后命中注定的意思,“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也就是说滹沱河是对“我”有深远影响的一条河。
认识一条河流,理解一条河流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把握文本主旨。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如果时间允许,课上进行)思考:如果说,滹沱河是牛汉的本命河,教会他坦然面对人生的挫折,那么黄浦江作为上海的母亲河,又给予善于海纳百川的上海人怎样的启迪呢?
2、摘抄文中让你心灵震撼的语句,句数不限。
1、即是加深对文章主旨的认识,也是要将学习从课内迁移到课外。
三、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关于描写河流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被人誉为诗坛“硬汉”牛汉也以河流为题材写作了一篇文章《滹沱河和我》,“我”和滹沱河之间存在怎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请我们共同走进文章。

冀教版八上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5

冀教版八上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5

《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很长一段时间来,我经常被一种奇妙的感觉包裹着。

从未谋面的一条河流居然会因为一篇小小的散文而时常翻腾在我的记忆里,一个原本并不熟悉的诗人也会因为一条河流而牢牢地占据着我的思维。

我知道,那人、那河征服了我。

于是,我的生命里少了畏惧,多了勇敢;少了萎缩,多了豪气;少了屈辱,多了荣耀。

那条河流叫滹沱河,那个诗人叫牛汉。

昨天(10月24日),是牛汉85岁的生日,85岁的诗人依然倔强地行走在中国的诗坛上。

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就在昨天,我们拜读了他的四首小诗。

下面,谁愿意为大家朗诵其中你最喜欢的一首?(生1读牛汉的《夜》。

)关死门窗觉得黑暗不会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该生“诗不颤抖”一句读得很有激情,获得同学的掌声。

)师:好一句“诗不颤抖”!我们知道,不颤抖的是诗人的诗魂!今天,我们就将沿着文字走进牛汉的生命之河,真希望滹沱河那惊天的气势也能蕴藏在我们的心中。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这一课。

认识一条河流就如同认识一个生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该文所讲述的就是牛汉对故乡的河流——滹沱河的认识过程,其中贯穿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课前,我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谁愿意为大家把这条情感线索梳理一下呢?生2:从祖母、母亲和姐姐的口中得知自己与滹沱河的关系,心中充满想象和渴望;见到干涸的滹沱河时,又满心的失落;听到姐姐描述河发水时的情景后,内心都是恐惧;直到真正见到发水时的滹沱河时,受到震撼,把它当作自己的本命河。

师:从对滹沱河的渴望到失落,由失落到恐惧,由恐惧到敬畏,作者自然而又巧妙地用这样一条情感线索,领着读者一步步沿着文字走进了他的生命之河。

这该是一条怎样的河流呀!记得在文章第16自然段中,作者曾由衷感慨:“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叹,之所以认为自己渺小,原因何在?生3:是滹沱河来时的气势让作者感到自身的渺小。

语文初二上冀教版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2

语文初二上冀教版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2

语文初二上冀教版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2【一】教学目标:1、在朗读、圈划、交流中的基础上,品味、积存关键字、词、句,把握课文的要紧内容,理解滹沱河性格和“我”性格成长的关系。

2、领会作者对自然伟力的崇敬和热爱家乡的诚挚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段话。

【二】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对自然伟力的崇敬和热爱家乡的诚挚感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简介作者。

同学们往常学过《黄河颂》,那么,现在能够回答《黄河颂》颂的是黄河的什么吗?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浩荡汹涌,滚滚而来,是力量的象征,依着这条河流,我们才得以繁衍生息,绵延不绝,它在精神上给我们以支撑,是我们伟大而坚强的母亲河,因此我们要歌颂它。

那今天呢,我们要来看的是滹沱河,作者牛汉,闻名诗人,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诗集《温泉》获全国优秀诗集奖。

2、散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散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完成字词的积存。

2〕学生在散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出最能表达滹沱河和我之间关系的一句话:“我”真是个小滹沱河。

3、研读课文,把握内容。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通过圈划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理清文章情节脉络,把握课文要紧内容。

提出突破口问题:文章的标题为“滹沱河和我”,那么我和滹沱河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呢?大伙什么原因要把我和滹沱河联系在一起?1〕找一找,读一读课文中描写滹沱河的语句,从中我们能够看出滹沱河到底是条怎么样的河?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文中的“我”共有三次见到滹沱河。

第一次“我”只见到灰灰的,毫无生气的沙石河床;第二次“我”领略到了滹沱河惊天动地、呼啸磅礴的气势;第三次滹沱河洪水退去,我又见到袒露无疑的沙石。

文中有三次写到作者亲眼见到的滹沱河,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前后两次略写,中间一次详写。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次详写的滹沱河,请学生们圈划出最能表达滹沱河磅礴气势的语句、片段,大伙一起朗读,体会大自然伟大的力量〔除了直截了当描写,还有通过描写动物、人们反应进行的侧面烘托。

滹沱河和我教案

滹沱河和我教案

滹沱河和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滹沱河的深厚情感,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中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3、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作者对滹沱河的独特感受和复杂情感。

(2)分析文中描写滹沱河的语句,体会其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难点(1)理解滹沱河的“性格”与作者自身性格之间的关联。

(2)引导学生从文中获得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河流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河流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课题《滹沱河和我》。

2、作者简介简要介绍作者牛汉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打下基础。

3、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讲解一些易错、难读的字词。

4、整体感知(1)提问:课文围绕滹沱河和“我”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结构。

5、精读课文(1)找出文中描写滹沱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滹沱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从河的气势、声音、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滹沱河的“野”和“狂”。

(3)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4)让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作者与滹沱河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系。

(5)分析文中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作者对滹沱河的深厚情感。

6、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河流或其他自然景观,说一说自己对它的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课堂小结(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滹沱河和我教案教学设计

滹沱河和我教案教学设计

滹沱河和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受滹沱河的特点,体会我对滹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作者对滹沱河的描写,感受大自然令人震撼的力量。

难点:理解我对滹沱河的感情。

三、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阅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受都很深。

有的说读完文章,就像遇见一个充满豪迈之气的北方汉子;有的说真想去看看这条有个性的河。

同学们有这些感受,就是因为作者把他的感情融入了语言文字之中,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感染了读者。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见识一下滹沱河的性格,来体会作者对滹沱河的感情吧。

二、朗读体会:1、每个同学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散读,放开来读,读出感情。

然后交流朗读体会,说说你用这样的语气语调朗读的原因。

(文章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朗读,有利于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而直接进入这一过程,是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基础之上。

)2、学生朗读交流,结合解决学生的质疑题。

第二课时一、继续朗读交流第一段:开篇就把“我”和滹沱河联系起来,初步表现了两者的特点:(问):祖母为什么总两眼定定的,对着我叹气,说我是小滹沱河,可又听不出在骂我,明明有赞美的意思?祖母爱我,所以即使我调皮地出了奇,她们还是带着亲昵的口吻说我。

把我比作小滹沱河,开篇初步展现了滹沱河的特点,引人入胜。

读此段时应读出我“不明白”疑惑的语气。

第二段:读出我对河充满好奇,渴望见到它的心情。

杜相龙:“只晓得这个滹沱河很野,很难管束”这里的感情是贬义的吗?朱铮捷:“或许只有他能管住我”,和最终有没有管住我?第四五段:读出“我”看到无水的滹沱河时失望悲伤的感情。

“那灰灰的沙滩……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

”--“无知无觉”“躺”写出没有水时的滹沱河没有生命力的样子。

“我感到异常的失望……打不醒的滹沱河?”--表现了我极度失望的心情。

“我怀着满腔的悲伤……”第六段:读出姐姐对“我”的关心和对滹沱河的害怕。

姐姐“大声地喊”、“风一般跑下来”、“拽”--急切的表现,既体现了姐姐对我的关心,也从侧面写出了滹沱河的特点。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八上《2 滹沱河和我》word教案 (2).doc

【最新精选】冀教初中语文八上《2 滹沱河和我》word教案 (2).doc

《滹沱河和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滹沱河和“我”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默读、速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合作探究式学习环节,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3、在对语言的涵泳、感悟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滹沱河难舍难分的深厚情感,进而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文字,整体感知全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滹沱河难舍难分的深厚情感,进而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①理解祖母和姐姐说“我”是“小滹沱河”的原因。

②由于对所教学生缺乏了解,能否组织好质疑、讨论、交流等合作探究式学习环节,是一个挑战。

③本文文字比较长,要在一节课里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有一定难度。

所以我将教学切入口放在“揣摩语言文字,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和“分析滹沱河和‘我’的特点”上,为后一节课其他老师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1、导入: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身处异乡的游子,魂牵梦萦的总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一缕炊烟、一抹斜阳、一条小溪、一轮圆月,都深深烙印在游子的心头,成为故乡的化身。

在诗人牛汉的记忆里,故乡的很多人、很多事也许都淡忘了,唯有那条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深藏在他的心里,让他无限眷恋。

现在,我们打开书,一起走进诗人牛汉记忆里的滹沱河!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请学生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滹(hū)沱河恍惚(huǎng hū)瞅(chǒu) 狗吠(fèi)声密密匝匝(zā) 吞噬(shì) 木椽(chuán)②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概括,注意学生的概括方法。

3、精读理解,合作探究:①文中写了几个“滹沱河”?各有什么特点?请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滹沱河”的语句,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可以看出“滹沱河”是怎样的一条河?讨论交流后明确:文中分别写了“我”“心目中的滹沱河”、“没有一点水的滹沱河”、“想像中的滹沱河”、“洪水滔天的滹沱河”、“洪水消退后的滹沱河”。

冀教版八上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3

冀教版八上第2课《滹沱河和我》教案3

滹沱河和我教案滹沱河和我牛汉教学目标:1、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语句进行质疑。

加强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2、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语句质疑能力,加强对课文中心的了解。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作者:牛汗(引《人民曰报海外版》(2000年10月11曰第十一版)的一篇文章节选)诗如其人———诗人牛汉印象牛汉原名“史成汉”,后曾改为“牛汀”,牛汉是他写诗时用的笔名。

我觉得,牛汉才像他的名儿,才应该是他的名儿。

他是那种只要见过一面,就会让你永远记住的人。

1982年春天,在北师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李何林、杨占升先生请来许多学者作家给我们授课,其中就有牛汉。

那天,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牛汉大步走进教室。

嚯!真是“人如其名”。

他身材高大,足有1.9米。

这样的体格,却不打篮球,而是写诗。

他写的是什么诗,该不是那种见月伤心、对花垂泪的诗吧。

果然,他讲的是抗战时期活跃于诗坛的“七月诗派”,他自己也是这个诗派中的重要一员。

他讲课不像有的学者那样理论化,但却生动、活泼、质朴、丰富,让你回到历史现场之中。

牛汉笑起来的时候很天真,一脸的灿烂,像一个孩子。

我印象很深。

说来也巧,1984年毕业后,我到了牛汉所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成了他的年轻同事。

几个月后,我竟又和他一起到江苏常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而且住在一个房间。

第一天就寝前,牛汉郑重地告诉我,过去他曾被==抓进监狱,被捕时因奋力反抗,被军警用枪托砸伤头部,落下了颅脑外伤后遗症,夜里有可能突然大声喊叫,也有可能走出房间,到外边游走。

他叫我有个准备,不要害怕。

不知为什么,我听了并不觉得恐惧不安。

几夜过去,也没发生他讲的那种异常情形。

后来,从他赠给我的诗选中,果然读到了《梦游》诗,而且有两首。

选自:《中国文化名人乡情散文选》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1、体裁:叙事散文2、默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滹沱河告诫拽呻吟铁锹赫然蠕动飞溅脊背和谐密密匝匝喘息吞噬栅栏混浊强迫木椽战栗3、以“滹沱河”为主线,理清文章结构重点:(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以此分出全文的段落层次)难点:“我”对“滹沱河”的感情变化过程(“我”与“滹沱河”之间的纽带)1~2 别人都说“我”像滹沱河,于是我产生了想去见见它的念头(从我三四岁时起)(弄不清楚——虚)3~9 第一次见到滹沱河,被它镇住了(过了不多久,记得是个春天)(异常失望(实)——真正的恐怖(虚))10~17 “我”终于见到了气势宏伟的滹沱河(1929年的秋天)(明白——感到自己的渺小)18 抒发自己与滹沱河难舍难分的依恋的情感三、深入学习1.教师提示:这是一篇叙事散文,滹沱河是“我”家乡的一条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学滹沱河和我教案冀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滹沱河和“我”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默读、速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质疑、讨论、交流等合作探究式学习环节,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领会作品的思想情感。

3、在对语言的涵泳、感悟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滹沱河难舍难分的深厚情感,进而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揣摩语言文字,整体感知全文内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滹沱河难舍难分的深厚情感,进而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①理解祖母和姐姐说“我”是“小滹沱河”的原因。

②由于对所教学生缺乏了解,能否组织好质疑、讨论、交流等合作探究式学习环节,是一个挑战。

③本文文字比较长,要在一节课里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有一定难度。

所以我将教学切入口放在“揣摩语言文字,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和“分析滹沱河和‘我’的特点”上,为后一节课其他老师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1、导入: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身处异乡的游子,魂牵梦萦的总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一缕炊烟、一抹斜阳、一条小溪、一轮圆月,都深深烙印在游子的心头,成为故乡的化身。

在诗人牛汉的记忆里,故乡的很多人、很多事也许都淡忘了,唯有那条奔腾不息的滹沱河深藏在他的心里,让他无限眷恋。

现在,我们打开书,一起走进诗人牛汉记忆里的滹沱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请学生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滹(hū)沱河恍惚(huǎng hū)瞅(chǒu) 狗吠(fèi)声
密密匝匝(zā) 吞噬(shì) 木椽(chuán)
②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概括,注意学生的概括方法。

3、精读理解,合作探究:
①文中写了几个“滹沱河”?各有什么特点?请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滹沱河”的语句,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可以看出“滹沱河”是怎样的一条河?
讨论交流后明确:文中分别写了“我”“心目中的滹沱河”、“没有一点水的滹沱河”、“想像中的滹沱河”、“洪水滔天的滹沱河”、“洪水消退后的滹沱河”。

②“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我”的语句,思考:从这些语句中,你可以看出“我”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朗读、讨论、交流的方法同上。

③祖母和姐姐为什么说“我”是“小滹沱河”?
在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朗读第18段“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体会作者对滹沱河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了解作者眷恋滹沱河就是热爱故乡。

4、请学生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课后探究,下节课讨论交流。

5、布置作业:
①文章到第10段才开始描写“洪水滔天的滹沱河”,前面的叙述、描写有必要吗?请说明理由。

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2遍,划出最欣赏的语句,并说明欣赏的理由。

③请同学们回家跟父母聊聊故乡,仿照课文用笔记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写一篇作文。

④看了“今日滹沱河”的照片,如果你是牛汉,你还会爱它吗?20599 5077 偷38012 947C 鑼}25872 6510 攐 35695 8B6F 譯>31230 79FE 秾23640 5C58 屘E 36588 8EEC 軬35611 8B1B 講25510 63A6 掦25064 61E8 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