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ppt5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课件:3-5-2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基础梳理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考点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 1.措施 (1)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中国________; 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此后逐步形成完整 的科研体系。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兴
工业的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 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尚未掌握 的世界高新科技。拉特瑙带回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 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 成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 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解析】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 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只 有B项是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故答案为 B项。
【答案】B
必修三
专题5 第2讲
走向高考 ·历史 ·人民版
【例2】(2009· 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
(2)欢迎海外知识分子回国,李四光、华罗庚、 ________、吴阶平、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 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同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3)编制科技发展远景规则:1956年,科学规划委员 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 点科技任务和发展尖端科技的紧急措施,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当代世界科技发展(PPT24页)

工业化、商业化。 • 克隆技术:无性繁殖、生物复制。 • 干细胞技术:万能细胞,制造器官组织
4.基因工程
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物质进行改造的技术。
•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脱氧核糖核酸), 双螺旋结构的长分子链;
• 基因: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由核苷酸的 不同排列顺序所决定(四种碱基A、C、T、G);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20日 上午3 时23分2 1.1.202 1.1.20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1年1 月20日 星期三 上午3 时23分5 秒03:2 3:0521. 1.20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 年1月上 午3时2 3分21. 1.2003:23Janu ary 20, 2021
•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1年1 月上午 3时23 分21.1.2 003:23 January 20, 2021
•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 年1月20 日星期 三3时2 3分5秒 03:23:0 520 January 2021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3 时23分 5秒上 午3时23 分03:2 3:0521. 1.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1年1 月20日 星期三 3时23 分5秒03 :23:052 0 January 2021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3时23 分5秒 上午3时 23分03 :23:052 1.1.20
•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 1.2021. 1.2003:2303:23 :0503:2 3:05Ja n-21
4.基因工程
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物质进行改造的技术。
•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脱氧核糖核酸), 双螺旋结构的长分子链;
• 基因: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由核苷酸的 不同排列顺序所决定(四种碱基A、C、T、G);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20日 上午3 时23分2 1.1.202 1.1.20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1年1 月20日 星期三 上午3 时23分5 秒03:2 3:0521. 1.20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 年1月上 午3时2 3分21. 1.2003:23Janu ary 20, 2021
•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1年1 月上午 3时23 分21.1.2 003:23 January 20, 2021
•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 年1月20 日星期 三3时2 3分5秒 03:23:0 520 January 2021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3 时23分 5秒上 午3时23 分03:2 3:0521. 1.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1年1 月20日 星期三 3时23 分5秒03 :23:052 0 January 2021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3时23 分5秒 上午3时 23分03 :23:052 1.1.20
•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 1.2021. 1.2003:2303:23 :0503:2 3:05Ja n-21
我国的科技成就PPT课件

❖ 2000年,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 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绘制出完整的 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 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 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 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7
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 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4
三、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
❖ 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 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 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 实现。
❖ 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 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 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 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 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 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 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 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 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 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 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 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 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 先进行列。
10
五.国家“863“计划
❖ “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重点支持 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 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 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 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 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 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3
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 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 取得了重大突破。
7
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 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促进了国防工业的技术进步。
4
三、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
❖ 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和节水技术、ABT植物调 节剂和小麦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等重 大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粮食增产目标的 实现。
❖ 数字程控交换机、氧煤强化炼铁技术、镍氢 电池、非晶材料等的产业化方面获得一系列 重大成果。结合三峡工程、国民经济信息化、 集成电路、泰山核电站二期等一系列国家重 大建设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 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了若干重大成套 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 计(CAD)、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一 批重大共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了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具有人类外观特征、可以模拟人 行走与基本操作功能的类人型机 器人,在长沙国防科技大学首次 亮相。类人型机器人的问世,标 志着我国机器人技术已跻身国际 先进行列。
10
五.国家“863“计划
❖ “863”计划自1986年3月实施以来,重点支持 的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 平的整体距离明显缩小,开始在世界高技术 领域占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术从无到 有,如今已进入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另有 25%仍然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但在原来的 基础上也有很大进步。
3
二.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 载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技术 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PPT

材料一 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 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 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从原子弹爆炸的第一天起,中国政府就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国家和 无核地区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 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6、下列各项成就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C)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我国成功发 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 成功 ④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7、中国是世界上第__五____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
地球卫星的国家
3.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 ) A.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C.社科院研制的鲁单十号 D.大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促发展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是在( )
A.1957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2.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一、“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1.1964年,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研制 的 中近程地地导弹 试飞成功,并于1966年在预定定点实现了 核爆炸,这标志着我国 国防科技 进入新阶段。 2.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 ”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它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 这一空间技术,我国跻身世界 航天科技大国 的行列。 3.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 ”载人飞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PPTppt(共30张PPT)

2、应用 北宋《萍洲可谈》见
闻:“舟师识地理,夜则 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 指南针。”这是航海用指 南针最早记录。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
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 重大。
3、传播及影响:
A、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 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中起了重要作用
历法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00 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万世宝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 5、清初发明家戴梓发明连珠炮,很像现在的机关枪,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重大作用。
进步性: 《九章算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和发展
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 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
哪些材料可以取代它们?
2、蔡伦和造纸术
❖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 颜,匡弼得失。……伦乃造意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 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 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 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古代造纸生产流程图
收集主要原料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闻:“舟师识地理,夜则 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 指南针。”这是航海用指 南针最早记录。
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
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 重大。
3、传播及影响:
A、在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 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中起了重要作用
历法
《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00 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
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
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万世宝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杂交水稻、汉字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 5、清初发明家戴梓发明连珠炮,很像现在的机关枪,在抗击沙俄侵略中发挥重大作用。
进步性: 《九章算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和发展
古代思想讲究天人合一,尊 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
哪些材料可以取代它们?
2、蔡伦和造纸术
❖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 颜,匡弼得失。……伦乃造意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 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 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 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古代造纸生产流程图
收集主要原料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PPT课件

——毛泽东
4
想一想: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 强了我过得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 国主义的和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 具有重要意义。
5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
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
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 作 一 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 目 不 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 标 为
3
合作探究:读材料分析,四人小组讨论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 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材料一: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 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 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 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材料二: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 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多宝贵技术资料,科技人 员提心吊胆,朝不保夕,
苏联和东欧国家:“2000年科家学属也技受术牵进连步,综引合起纲很大要”
恐慌,使科研工作无法正
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常振进兴行政。策“
国际: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国内:中国与世界在高科技领域存在差距
21
四位”追梦“发起者
王 大 珩
(heng)
杨 嘉 墀
17
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蒸汽时代”
18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电气时代”
19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许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多科学家受到批判,被安
上莫须有的罪名关进"牛棚
西欧:“尤里卡”计划 ","造反派"抄家撕毁了许
4
想一想: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 强了我过得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 国主义的和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 具有重要意义。
5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
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
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 作 一 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 目 不 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 标 为
3
合作探究:读材料分析,四人小组讨论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 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材料一: 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 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 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 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材料二: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 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多宝贵技术资料,科技人 员提心吊胆,朝不保夕,
苏联和东欧国家:“2000年科家学属也技受术牵进连步,综引合起纲很大要”
恐慌,使科研工作无法正
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常振进兴行政。策“
国际: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国内:中国与世界在高科技领域存在差距
21
四位”追梦“发起者
王 大 珩
(heng)
杨 嘉 墀
17
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
“蒸汽时代”
18
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
“电气时代”
19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许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多科学家受到批判,被安
上莫须有的罪名关进"牛棚
西欧:“尤里卡”计划 ","造反派"抄家撕毁了许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课件

产业技术创新
总结词
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和促进经 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中国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 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03
中国科技政策与环境
科技政策体系
科技政策体系概述
01
介绍中国科技政策体系的构成、发展历程和特点,阐述政策体
《中国科学技术发 展》ppt课件
目 录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 中国科技创新成果 • 中国科技政策与环境 • 中国科技人才培养 • 中国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 中国科技未来展望
0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概述
科技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源远 流长,如四大发明等,为 世界科技史做出了重要贡 献。
详细描述
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 成果,包括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为全球 科学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高新技术研究
总结词
高新技术研究是推动国家科技实 力提升的关键,对于提升国家综 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 义。
详细描述
中国在高技术领域的研究不断取 得突破,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 、5G通信等领域,已达到世界领 先水平。
。
感谢观看
THANKS
加强基础研究
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自由探 索,培养创新型人才。
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创新活 力,促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
扩大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 科技创新的养计划,如“千人计 划”、“万人计划”等,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 军人才。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三、新中国科技之走向世界篇
(1976年—今)
(一)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995)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863计划” “火炬计划
什么是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 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 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 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 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 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 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什么是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 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 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 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 先使用核武器。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走向世界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求强
年份
求富求强
探究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 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发展的促进 B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和规 划,重视科技人才 C科技人员的爱国奉献和努力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体会?
• 科技发展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 科学家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发展; • 科教兴国; ……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 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景海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
列举新中国成就以来科技发展 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 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阅读思考问题
1、新中国成立时的科技状况如何?当 时振兴科技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 成就?有何重大意义?
2、文革时期,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文 革后,党和政府提出哪些发展科技的措施? 取得哪些重大成就?有何重大意义?
3、影响:对巩固国防,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探 索宇宙空间的奥秘,造福人类,具 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中华民族 开始了伟大的复兴历程,我国科技事业得到 较全面的发展。历届政府重视科技事业,建 立科研机构,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经过广大 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在核能、农业、医 学、航空航天、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 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的科技成就,推动我国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 国际上的地位。
⑸大力培养人才
4、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⑴表现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 型杂交水稻”(1973)
⑵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 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 国际地位。
对本课你有哪些学史感悟?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 础是密切相关的。 感悟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可以兴国
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 成 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 感悟五:……
★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演变历程
1、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广泛使 用,标志着科学技术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先 导,机器大工业出现,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第一个突飞 猛进时期。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1、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 灿烂、领先世界的文化, ;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 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 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一、科研的起步和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 平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 自力更生的 发展方针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⑴成立中国科学院(1949) ⑵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制定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 ⑷欢迎知识分子归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 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 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 于不尊重科学的是
A 人民公社运动 B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批判彭德怀
3、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
出
⑴文革使科技受挫
1、背景 ⑵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⑶系列科技体制政策的出台及实施
2、提出:1988·9 邓小平 ⑴反映当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
的鲜明特点,是对科技在当代生 3、认识 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
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⑵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2、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 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 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 三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 产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 产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 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 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⑴核技术: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 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⑵空间技术: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 “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 向国际市场。
⑶运载火箭: 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 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⑷信息技术:1983… 2002… 2003…
⑸生物工程: 推动国际性基因组研究,建立 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全 套技术及科研队伍。
3、从20世纪中叶至今,以六大科技群 体,即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 技、超导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 技、基因工程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 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 破、综合创新的阶段,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 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 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学技术在 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它逐步 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4、影响:使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深入。
5、“863计划” 和“火炬计划” 等科技规划的作 用
⑴有力促进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科 技含量不断提高。
⑵高新技术研究队伍逐 步建立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⑵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标志: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 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 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 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5、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 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 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 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 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 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 科技发展 2、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 展战略和规划,重视科技人才。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 际相关科研成果。 5、……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 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 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课标
列举新中国成就以来科技发展 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 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阅读思考问题
1、新中国成立时的科技状况如何?当 时振兴科技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哪些重大 成就?有何重大意义?
2、文革时期,科技事业严重受挫。文 革后,党和政府提出哪些发展科技的措施? 取得哪些重大成就?有何重大意义?
3、影响:对巩固国防,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探 索宇宙空间的奥秘,造福人类,具 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中华民族 开始了伟大的复兴历程,我国科技事业得到 较全面的发展。历届政府重视科技事业,建 立科研机构,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经过广大 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在核能、农业、医 学、航空航天、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 领域取得了系列重大的科技成就,推动我国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 国际上的地位。
⑸大力培养人才
4、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⑴表现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国防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科技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 型杂交水稻”(1973)
⑵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 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 国际地位。
对本课你有哪些学史感悟?
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 础是密切相关的。 感悟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可以兴国
感悟三: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 成 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 感悟五:……
★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演变历程
1、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广泛使 用,标志着科学技术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先 导,机器大工业出现,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第一个突飞 猛进时期。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1、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 灿烂、领先世界的文化, ;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 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 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一、科研的起步和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 平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 自力更生的 发展方针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⑴成立中国科学院(1949) ⑵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制定 《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 ⑷欢迎知识分子归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 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 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 于不尊重科学的是
A 人民公社运动 B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批判彭德怀
3、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
出
⑴文革使科技受挫
1、背景 ⑵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⑶系列科技体制政策的出台及实施
2、提出:1988·9 邓小平 ⑴反映当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
的鲜明特点,是对科技在当代生 3、认识 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
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⑵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2、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 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 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 三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 产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 产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 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 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⑴核技术: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 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⑵空间技术: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 “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 向国际市场。
⑶运载火箭: 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 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⑷信息技术:1983… 2002… 2003…
⑸生物工程: 推动国际性基因组研究,建立 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全 套技术及科研队伍。
3、从20世纪中叶至今,以六大科技群 体,即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 技、超导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 技、基因工程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 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 破、综合创新的阶段,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 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 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学技术在 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它逐步 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4、影响:使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深入。
5、“863计划” 和“火炬计划” 等科技规划的作 用
⑴有力促进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科 技含量不断提高。
⑵高新技术研究队伍逐 步建立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⑵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标志: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 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 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 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5、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 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 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 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 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 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归纳新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 科技发展 2、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 展战略和规划,重视科技人才。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积极吸取国 际相关科研成果。 5、……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 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 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