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实验6 电位差计测电压

实验六 利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压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2. 掌握用箱式电位差计测量电压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直流稳压电源、电阻箱一个、滑线变阻器一个、万用表一个、箱式直流电位差计一只,导线等。
三、实验原理如图所示,标准电压Es=1.0186V ,调节滑动变阻器1使开关打向左边Es 时I G =0。
此时,流经电阻和滑动变阻器2的电流为:10101.86s E I mA == 当开关打向右边Ux 时,调节滑动变阻器2使I G =0,此时回路1的器件和条件都没发现变化,其电流仍然为10mA ,此时滑动变阻器2的左端电压就等于Ux 的电压。
四 、实验步骤(1)电压的测量1、打开直流是位差计电源开关,将倍率开关K1由“断”放所需档位5上,将功能开关K3旋到“测量”,旋动调零电位器,使检流计初步指零;令电位差计预热5分钟;2、将检流计精细调0;将扳键推向“标准”,旋动工作电流调节旋钮“粗”,“微”,使检流计指0;3、按图2所示,接好电路图;4、用万用表测量100欧姆电阻两端电压;5、按万用表测量数据初步调节读盘数据,被测电阻两端电压按正确极性接在“未知”接线柱上,将扳键开关K2扳向“未知”;调节大小读数使检流计指零,则被测量值等于倍率与3个读盘之和的乘积。
图1 电位差计实验原理图2 电位差计测量电压(2)电位差计的灵敏度电位差计的灵敏度定义为:电位差计平衡后,单位被测电压的变化所引起的检流计指针偏转的变化。
若改变平衡时的补偿电压U的改变量为△U,引起检流计指针的偏转为△n,则灵敏度S为:S=△n/△U =五、实验报告万用表测量电压值为电位差计测量值为电位差计的灵敏度S=。
实验六

(2)悬滴法 (a)在洁净凹载玻片周围涂少许凡士林。 (b)在盖玻片中央滴一小滴菌液,或用接种环取 1—2环菌液置于中央。 (c)将凹玻片反转,使凹窝中心对准盖玻片上的 菌液滴,液滴不得与凹玻片接触,以接种环柄轻压 使盖玻片与凹玻片粘在一起,液滴处于封闭的小室 中,防止液滴干燥和气流的影响。 (d)小心将凹玻片翻转过来,使菌滴仍悬浮在盖 玻片下和凹窝中心。 (e)先用低倍镜找到悬滴边缘,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时光线要调得暗一些。
五、实验报告
接物镜 接物镜倍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数 格数 格数 低倍镜 高倍镜 油 镜
接目镜放大倍数: 接目镜放大倍数:_______________
1.结果 (1)将目镜测微尺校正结果填人下表:
目镜测微尺每 格代表的长 度/pm
五、实验报告
宽 长 微生物 目镜测微 名称 尺每格 (2)将各菌测定结果填人 下表: 代表的 长度 /µm 目镜测 宽度/ 目镜测 长度 µm /µm 微尺 微尺 格数 格数 大肠杆 菌 酿酒酵 母 金葡球 菌 菌体大 小范 围 /µm
三、实验器材 菌种: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杆菌。 仪器或其他用具 、凡士林、凹载玻片、 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
四、操作步骤 (1)压滴法 (A)制片: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挑取一环 菌液与水混合,加一环万分之一的美蓝水溶液混匀。 用镊子夹一洁净的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菌液, 然后将整个盖玻片慢慢放下,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B)镜检:先以低倍镜找到标本,再用高倍镜观察, 观察时光线要调得暗些。 有鞭毛细菌可做直线、波浪式或翻滚运动,两个细 胞之间出现明显的位移,区别与布朗运动。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
一、目的要求 学习用压滴法和悬滴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 二、实验原理
实验六__糖的呈色反应

4
-
-
蔗糖(滴)
-
-
-
-
4
-
淀粉(滴)
-
-
-
-
-
4
摇匀,沸水浴3-5min,观察,继续沸水浴20 min,比较颜色变化及顺序,并记录
结果要求:
准确记录各个反应的呈色情况,并加以解 释。
下次实验: DEAE-cellulose薄层层析分离鉴定核苷酸
Molish反应
管号
1
2
3
4
5
6
阿拉伯糖(滴) 0.5
-
-
-
-
-
葡萄糖(滴)
-
1
-
-
-
-
果糖(滴)
-
-
1
-
-
-
麦芽糖(滴)
-
-
-
1
-
-
蔗糖(滴)
-
-
-
-
1
-
淀粉(滴)
-
-
-
-
-
1
Molish试剂(滴) 2
2
2
2
2
2
摇匀,使试管倾斜
浓硫酸(mL) 1
1
1
1
1
1
不要摇匀,竖直试管,观察液面,记录现象
2.蒽酮反应
果糖(己酮糖)
还原糖:羰基碳(异头碳)没有参与形成 糖苷键,能够还原斐林(H.von Fehling)试剂 或托伦斯(B.Tollens)试剂(银氨溶液)的糖称 为还原糖。
所有的单糖,不论醛糖、酮糖都是还原糖。 大部分双糖也是还原糖,如麦芽糖、乳糖。
单糖、双糖或寡糖在与苷元生成糖苷后, 即成为非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
实验六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实验六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一、目的要求1.学会测微尺的使用和计算方法。
2.掌握酵母菌细胞大小测定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微生物细胞大小, 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
由于菌体很小, 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来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
一般将1mm等分为100格(或2mm等分为200格),每格长度等于0.01mm(即106μm)。
是专用于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的。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在接目镜内的隔板上的圆形小玻片, 其中央刻有精确的刻度, 有等分50小格或100小格两种, 每5小格间有一长线相隔。
由于所用接目镜放大倍数和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不同,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就不同, 因此,目镜测微尺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在使用前必须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 以求得在一定放大倍数的接目镜和接物镜下该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相对值, 然后才可用来测量微生物的大小。
三、器材枯草芽孢杆菌染色玻片标本,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显微镜, 擦镜纸, 香柏油等。
四、操作步骤1.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1)放置目镜测微尺取出接目镜, 旋开接目镜透镜, 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放在接目镜筒内的隔板上(图Ⅳ-4, B), 然后旋上接目透镜, 最后将此接目镜插入镜筒内(图Ⅳ-4, C)。
(2)放置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使刻度面朝上。
(3)校正目镜测微尺先用低倍镜观察, 对准焦距, 当看清镜台测微尺后, 转动接目镜, 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移动推动器, 使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某一区间的两对刻度线完全重合, 然后计数出两对重合线之间各自所占的格数(图Ⅳ-6)。
根据计数得到的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重合线之间各自所占的格数, 通过如下公式换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长度(μm)=同法校正在高倍镜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以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结果的记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1. 试样:待测物质样品2. 试剂:所需的化学反应试剂3. 仪器:天平、烧杯、量筒、滴定管、温度计、pH计、光谱仪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适量的试样和试剂,准备好所有实验仪器。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化学反应操作,记录下每个步骤的具体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
3. 数据收集: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变化、沉淀形成、气泡产生等。
4. 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5. 结论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结论,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实验结果:1. 反应速率: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反应速率与预期相符,具体数据见附录。
2. 产物分析:实验中产生的主要产物为X和Y,通过光谱分析确认了其结构。
3. 副反应:在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现象。
4. 影响因素:实验中发现温度和pH值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反应的速率和产物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的原因包括实验操作的不精确、环境条件的波动等。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控制实验条件来减少误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实验结果对理解相关化学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验6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动能的增加量为12m v2,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2.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计算打第n点速度的方法:测出第n点与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 n和x n+1,由公式v n=x n+x n+12T计算,或测出第n-1点和第n+1点与起始点的距离h n-1和h n+1,由公式v n=h n+1-h n-12T算出,如图所示。
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
1.安装置:如图所示,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
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用12m v2n=mgh n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
若第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则可能是由于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
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
(2)用12m v2B-12m v2A=mgΔh验证时,处理纸带时不必从起始点开始计算重力势能的大小,这样,纸带上打出的起始点O后的第一个0.02 s内的位移是否接近2 mm,以及第一个点是否清晰也就无关紧要了,实验打出的任何一条纸带,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都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测量计算在起始点标上0,在以后各计数点依次标上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1、h2、h3…。
免疫学实验实验六肥达试验

目录
• 实验简介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掌握肥达试验的原理 及操作方法。
了解肥达试验在临床 诊断中的应用。
学习通过肥达试验检 测伤寒沙门氏菌的方 法。
实验原理
肥达试验是一种利用已知伤寒沙门氏菌的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以及副伤寒沙门氏 菌的鞭毛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方法。
01
02
03
实验器材
准备试管、吸管、显微镜 等实验器材,确保其清洁、 干燥、无菌。
试剂
配制好所需的抗原和抗体 溶液,确保其质量和浓度 符合实验要求。
样本
采集待检测的血清样本, 确保其无菌、无污染,并 妥善保存。
实验操作流程
摇匀
轻轻摇动试管,使血清、抗原 和抗体充分混合。
离心
将反应后的液体进行离心,分 离出沉淀物。
用于观察细菌形态和计数。
移液器
用于精确移取一定量的菌液和 血清。
试管和吸管
用于配制菌液和稀释血清。
培养皿和培养基
用于细菌培养和计数。
实验动物
小鼠
兔子
用于感染细菌后观察症状和收集血清 样本。
用于感染细菌后观察症状和收集血清 样本。
大鼠
用于感染细菌后观察症状和收集血清 样本。
03
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
当待测血清中含有相应抗体时,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反应。
通过凝集反应的结果,可以判断待测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抗体,进而推断出患者 是否感染了伤寒沙门氏菌或副伤寒沙门氏菌。
实验意义
肥达试验对于伤寒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尤其在伤寒的早期诊断 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实验六 触发器实验报告

实验六触发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触发器在数字电路中的功能和特性。
二、实验原理触发器是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基本逻辑单元,能够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
常见的触发器类型有 SR 触发器、JK 触发器、D 触发器和 T 触发器等。
以 D 触发器为例,其工作原理是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或下降沿,将输入数据D 传递到输出端Q。
在没有时钟脉冲时,输出状态保持不变。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数字电路实验箱2、 74LS74 双 D 触发器芯片3、示波器4、导线若干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 74LS74 芯片搭建 D 触发器电路将芯片插入实验箱的插座中,按照芯片引脚功能连接电源、地和输入输出引脚。
使用导线将 D 输入端连接到逻辑电平开关,将时钟输入端连接到脉冲信号源,将 Q 和 Q'输出端连接到发光二极管或逻辑电平指示器。
2、测试 D 触发器的功能置 D 输入端为高电平(1),观察在时钟脉冲作用下 Q 输出端的变化。
置 D 输入端为低电平(0),再次观察时钟脉冲作用下 Q 输出端的变化。
3、观察 D 触发器的异步置位和复位功能将异步置位端(PRE)和异步复位端(CLR)分别连接到逻辑电平开关,测试在置位和复位信号作用下触发器的状态。
4、用示波器观察时钟脉冲和 Q 输出端的波形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时钟脉冲输入端和 Q 输出端,调整示波器的设置,观察并记录波形。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在 D 输入端为高电平时,每当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到来,Q 输出端变为高电平;在D 输入端为低电平时,每当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到来,Q 输出端变为低电平,验证了 D 触发器的正常功能。
2、当异步置位端(PRE)为低电平时,无论其他输入如何,Q 输出端立即变为高电平;当异步复位端(CLR)为低电平时,Q 输出端立即变为低电平,表明异步置位和复位功能有效。
3、从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可以清晰地看到时钟脉冲与 Q 输出端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触发器的工作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异常处理
姓名:熊健邹骥何洪亮万洲
【实验目的】
1. 掌握Java中异常的概念及含义。
2. 掌握异常的定义、抛出方法以及如何捕捉处理异常。
3. 熟悉如何将异常处理灵活运用到实际编程中。
【实验要求】
1. 运行上课讲解的例子;
2. 完成下列实验内容。
一、读懂并运行下列程序,体会Java中异常处理机制。
1. 分析并运行下面的程序。
参考源代码如下: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Excepti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String args[] )
{
for ( int i = 0; i < 4; i++ )
{
int k;
try {
switch ( i ) {
case 0: //除数为0
int zero = 0;
k = 911 / zero; break;
case 1://空指针
int a[] = null;
k = a[0]; break;
case 2://数组下标越界
int b[] = new int[4];
k = b[6]; break;
case 3://字符串下标越界
char ch = "China”.charAt(5); break;
}
}catch ( Exception e ) {
System.out.println("\nTestCase#"+i+"\n");
System.out.println(e);
}
}
}
}
运行结果: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ng.Error: 无法解析的编译问题:字符串文字未用双引号正确地引起来
at Ex4.ExceptionTest.main(ExceptionTest.java:22)
改正后结果:
ng.NullPointerException
TestCase#2
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6
问题:
(1) 程序中设计循环有何目的?
(2) 程序中将产生哪些异常?
(3) 程序中的异常是如何抛出、捕捉及处理的?
2. 分析并运行下面的程序。
程序源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Excepti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String args[] )
{
System.out.println("捕获不同类型的异常");
try {
int a=10/0;
}
catch ( ClassCastException e ) {
System.out.println("发生异常"+e);
}
finally{
System.out.println("执行finally语句");
}
}
}
运行结果:
捕获不同类型的异常
执行finally语句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ng.ArithmeticException: / by zero at Ex4.ExceptionTest.main(ExceptionTest.java:9)问题:
⑴程序产生何异常?
⑵对于类型不匹配的异常,程序中采用什么方法处理的?
3. 分析并运行下面的程序。
程序源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except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 String args[] )
{
try {
method();
}catch (Exception e) { }
}
static void method ()
{
try {
create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 ("try语句被执行");
}catch ( ArithmeticException e ) {
System.out.println ( "catch语句被执行");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 ( "finally语句被执行" );
}
System.out.print("d");
}
static void createException ()
{
throw new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
运行结果:
finally语句被执行
问题:
(1)程序有何功能?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2)finally语句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是什么?
4. 自定义异常类:输入字母,是小写字母则直接输出,是大写字母则转为小写字母输出;若输入的不是字母,则抛出异常“输入的不是字母!”。
程序源代码如下:class MyException extends Exception
{
private char detail;
MyException(char a)
{
detail = a;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MyException[" + detail + "]输入的不是字母!";
}
}
class except
{
static void change(char ch) throws My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Called change(" + ch + ")");
if( ch<'A' || ( ch>'Z' && ch<'a' ) || ch>'z')
throw new MyException(ch);
else if( ch>='A' && ch<='Z' )
System.out.println(ch+" change to " + (char)(ch+32));
else
System.out.println("No change " + ch);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throws java.io.IOException
{
char input = (char) System.in.read();
try{
change(input );
}catch(My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Caught " + e);
}
}
}
问题:
(1) 程序功能是什么?叙述程序运行结果。
(2) 程序中是如何实现自定义异常的?
(3) 修改程序,调换输入大、小写字母后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