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自然概况

合集下载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自然概况苏尼特左旗,通常称东苏旗,地处蒙古高原中北部,位于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地处东经111°30′~115°12′,北纬42°48′~45°05′。

东邻阿巴嘎旗,南与正镶白旗、正蓝旗毗邻,西与苏尼特右旗相连,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16公里。

旗所在地满都拉图镇,距锡林浩特市204公里。

总面积33469平方千米,至2005年底总人口34251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60.8%,汉族人口占38.7%,其它少数民族占0.5%,牧业人口占56.7%。

旗人民政府驻满都拉图镇,邮编:011300。

代码:152523。

区号:0479。

拼音:Sunitezuo Qi。

【行政区划】苏尼特左旗辖3个镇、2个苏木:满都拉图镇、巴彦淖尔镇、查干敖包镇、巴彦乌拉苏木、赛罕高毕苏木。

辖49个嘎查。

3个街道乌兰街道、锡林街道、东城街道。

【历史沿革】苏尼特,系蒙古族部落名。

蒙语称东为左。

据史料记载,公元17世纪30年代初,苏尼特部落在额尔额贡嘎鲁特、奈嘎力纳布其图等地游牧。

清崇德三年(即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其部族首领率部南下归顺清朝。

1641年,清政府设置苏尼特左翼旗和苏尼特右翼旗,并延续至今。

苏左旗历经35代君王,传承王位305年。

1946年7月,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成立,旗政府设在满都拉图镇。

2000年,苏尼特左旗辖2个镇、12个苏木:满都拉图镇、贝勒镇、白日乌拉苏木、达日罕乌拉苏木、赛罕高毕苏木、洪格尔苏木、德力格尔罕苏木、昌图锡力苏木、巴彦都兰苏木、达来苏木、巴彦宝力道苏木、巴彦乌拉苏木、巴彦淖尔苏木、查干敖包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761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满都拉图镇9050 贝勒镇7541 巴彦淖尔苏木2530 德力格尔罕苏木2059 白日乌拉苏木1865 巴彦宝力道苏木1866 昌图锡力苏木1367 巴彦乌拉苏木2415 巴彦都兰苏木1321 达赉苏木1542 洪格尔苏木1621 查干敖包苏木1330 赛罕高毕苏木1146 达日罕乌拉苏木1959。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现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7年9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1993年加人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5年与澳大利亚“普克马克”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建立姊妹关系。

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

主要保护对象有: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在栗钙土的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在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在黑钙上上的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和草原地带沙地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濒危动植物种。

简介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580,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8059公顷,缓冲区面积55464公顷,实验区面积46647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沙地森林等生态系统。

范围在东经115°32′至117°12′,北纬43°26′至44°33′之间,北以图古日格苏木制高点,向南经海拔1127米制高点折向东南,沿赤峰市边界到海拔1561米制高点为东界,沿分水岭向西经白音锡勒牧场洪格尔敖包到巴彦呼热牧场蘑菇场制高点为南界,至阿巴嘎旗岗更锡力向西北到阿巴嘎旗浑迪乌苏为西界,折向达布希勒特苏木希林敖包,经原政府牧场向东南至希尔塔拉,向东北经锡林浩特采石场、白音锡勒牧场桃林塔拉分场场部南界折向锡林浩特市砖瓦厂东界,折向西北沿锡林浩特市——白音乌拉镇公路至图古日格苏木乌拉音胡都嘎嘎查东北,折向伊利勒特苏木和巴彦宝力格苏木边界与101省道交接处,再折向东北至图古日格苏木制高点。

调整后保护区共设6个核心区,将原海流特典型草原核心区和查干敖包草甸草原核心区合并成为海流特典型草原核心区;将原阿布都尔图山杨白桦林核心区和陶乌音陶勒盖沙地云杉林核心区合并成为阿布都尔图沙地云杉林——山杨白桦林核心区;新增设巴彦宝拉格典型草原核心区、平顶山山地草原核心区、希尔塔拉河流湿地核心区和伊和乌拉典型草原核心区。

锡林郭勒盟概况(新)

锡林郭勒盟概况(新)

锡林郭勒盟概况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的正北方,东经111°59′至120°00′,北纬42°32′至46°41′,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

全盟总人口101.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0%,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西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交界,南与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毗邻,东与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相连,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098公里,具有北开南联、贯通东西的优势。

现辖9个旗2个市1个县1个管理区,即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盟府所在地锡林浩特市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古国的国家一类口岸,其中二连浩特是我国最大的对蒙陆路口岸,也是内地通往蒙、俄、东欧最便捷的大陆桥。

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4℃,无霜期90-130天,年降水量200-400毫米。

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平均海拔1000米。

锡林郭勒盟历史悠久。

二连盐池恐龙化石群世界罕见,主要有亚洲鸟龙、欧式阿莱龙、姜氏巴克龙、蒙古满洲龙等。

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存,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等中国北方民族曾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境内分布有青铜器时代的古岩画群,秦汉时期的长城遗址,以及乌桓山、鲜卑山和突厥石人等遗迹。

辽代为上京道所辖,遗有大量古墓。

金代曾筑有大量长城,史称金界壕,至今仍有大量遗存。

十三世纪中叶,建元代第一都城——元上都,1260年忽必烈皇帝在此继位,元上都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清朝开始在内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一般三年举行一次会盟。

1691年,康熙皇帝在多伦淖尔召集蒙古各部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会盟。

1743年,在锡林额尔敦敖包山下始建贝子庙,乾隆皇帝赐名崇善寺,经过七代活佛陆续扩建,成为内蒙古喇嘛教四大寺院之一。

锡林郭勒大草原

锡林郭勒大草原
活动。
自然环境
01
02
03
04
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 1500米左右。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 季温凉短促,冬季寒冷漫长。
草原上生长着丰富的植物,如 针茅、羊茅、蒿类等,为畜牧 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草原上还分布着许多湖泊、河 流和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和自然景观。
02
草原特色
植物种类
锡林郭勒大草原
目录 CONTENT
• 草原简介 • 草原特色 • 草原旅游 • 草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草原与人类的关系
01
草原简介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是内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至阿巴嘎旗北部的阿巴嘎旗-东乌珠尔盆地,南至正镶白旗、尔虎左旗边境,西至乌拉盖管
THANKS
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
锡林郭勒大草原拥有多种植物群落,包括针茅草原、蒿草草原、沼泽草原等多 种类型。这些植物群落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珍稀植物
草原上生长着一些珍稀植物,如黄芩、甘草、柴胡等,这些植物不仅具有较高 的药用价值,还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动物种类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
推广绿色能源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 少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未来展望
强化法制建设
制定和完善草原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 的惩处力度。
科技创新引领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研发,提 高草原管理效率。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草原保护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 进理念和技术,推动草原保护事业发展。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包括马鹿、黄羊 、野驴、天鹅、鸿雁等。这些动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 不同的角色,如食物链中的消费者、分解者等。

锡林郭勒盟和张家口市各县简介

锡林郭勒盟和张家口市各县简介

锡林郭勒盟简介∙锡林郭勒盟以其辽阔的草原,富集的资源和独特的风光驰名中外.在这片20.3万平方公里的绿色国土上,有中国唯一被纳入国际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护区有中国通往蒙古国的唯一铁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拥有一碧万顷的天然牧场和内蒙古自治区四分之一的牛羊。

这里还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绿色宝库。

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难以取代的草原旅游胜地。

年平均气温0—3℃,结冰期长达5个月,寒冷期长达7个月,1月气温最低,平均-20℃,为华北最冷的地区之一。

7月气温最高,平均21℃。

年较差为35—4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2.4℃,日较差平均为12—16℃。

平均降雨量295mn,,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最大降水量628毫米(太仆寺旗1959年),最小降水量83毫米(二连市1966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每年11—3月平均降雪总量8—15毫米,1977年10月26日一29日降雪总量达36—48毫米,降雪中心达58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在60%以下,蒸发量在1500—270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增。

二连市最大蒸发量达到3150毫米(1963年)。

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5—6月份。

年日照时数为2800—3200小时,日照率64—73%,无霜期110一130天。

总人口近百万,现有蒙古、汉、回、藏、朝鲜、达斡尔等24个民族,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蒙古族占全盟总人口的29.6%。

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富集,景色秀美,人情淳朴,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锡林郭勒草原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这里有始建于秦、辽、金代的古长城遗址,有突厥人留下的神秘的石人,有明成祖朱棣当年北征时期驻扎军队的地方,并铭碑"玄石坡","立马峰",有元朝陪都上都城遗址,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曾将此作为临时首都,与大都城并称元朝两都。

古刹贝子庙,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历经七代活佛精修而成。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

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分析——以内蒙古阿巴嘎旗为例
第4卷 第 3 1 期
21 0 2年 5月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自然科 学 汉 文 版 )
J u n l fIn rM o g l r lUnv r i ( t rlS in eEdto ) o r a n e n oi No ma ie st Nau a ce c i n o a y i
顺利 .
2 . 巴嘎旗 产 业结 构 演 进 分 析 阿
2 1 GD 与 人 均 GD改革 开放 以来发 展 较 为迅 速 的时期 , D 期 G P和 人 均 G DP在 这 一期 间 发 生 了 巨大 变 化 , 十一五 ” 间经 济 的发展 进入快 车 道奠定 了坚 实 的基础 . 为“ 期 阿巴 嘎旗 的 G DP与人 均 GD P演 变示意 图
经 济增 长 , 重要 的是 产业 结构 的优化 配置 和结构 演 进能力 [ . 巴嘎旗产 业结 构演 变示 意 图如图 2所示 . 更 2阿 ]
收 稿 日期 :2 1-22 0 20 —0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06 0 3 4 9 17 ) 作 者 简介 :王 瑞 珍 ( 95一 ) 女 , 18 , 内蒙 古 乌 海 市 人 , 内蒙 古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研究 生 通 信 作 者 :海 山(99 , ( 古族 )内蒙 古锡 林 浩特 市人 , 15 一)男 蒙 , 内蒙古 师 范大 学教 授 , 士 , 博 主要 从 事人 文地 理学 、 区域可 持续 发展 与规 划研 究.
1 . . 旗辖 有 3 苏木 、 36 全 个 3个镇 , 旗所 在地 别力 古 台镇是 一个 新兴 的草 原 边城 . 巴 嘎旗 的地 理 坐标 为东 阿 经 132 l。 1, l。 7一1 6l 北纬 4 。4 -4 。6, 于典 型 草原 地 带 . 原 生 态环 境 脆 弱 加 上人 类 活 动 频繁 , 巴 30 52 处 草 阿 嘎旗 的草 原生 态面 临着诸 多威 胁 , 中草 场退化 问题 尤 为突 出 , 态环 境 的恶化 直接影 响 到人 民的生 活和全 其 生 旗社 会经 济 的可持续 发展 L . 1 ]

查干诺尔调查研究现状综述

查干诺尔调查研究现状综述

查干诺尔调查研究现状综述摘要:本文论述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南部查干诺尔湖近十年的调查研究现状,总结了其在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鱼类、鸟类区系组成及特征,湖盆土壤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以后学者专家进一步探究查干诺尔提供基础资料,为荒漠化的防治和草原湿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最终,实现草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查干诺尔研究进展生态恢复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a)-0018-021 自然概况1.1 地理区域查干淖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南部,地理坐标43°22′~43°29′n,114°45′~115°05′e。

距离锡林浩特市约90km,海拔1020m。

总面积1.06hm2,属巴音河流域内陆闭流体系,湖南面是浑善达克沙地,其它三面都是阿巴嘎草原。

查干诺尔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具有风大、干旱、寒冷的气候特征,平均降水量245mm,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平均气温0.47℃,年均蒸发量为1956mm,年均日照时为3100h,封冰期大概130天,无霜期120天左右。

查干淖尔由大、小两湖组成,中间有200多米土坝,小湖0.33万hm2,是淡水湖,能向大湖泄水;大湖0.73万hm2,闭塞无出水口,是咸水湖。

从2002年春季开始,因为年均降水量减少,加之蒸发作用强烈,大湖近乎干枯,湖水盐碱度很高,存在着潜在的化学尘暴危险,目前已得到大量热心环境保护人士的关注。

1.2 水质现状及变化情况张建华[1]等的调查针对小湖进行,查干诺尔小湖平均总碱度为9.06mol/l,ph值为8.0~8.8,总碱度、ph值高于1980年同时期的水平。

氯离子平均是3.21mol/l,低于前二十年同期数值;总硬度平均15.5,硫酸根离子平均1.79mol/l;钾钠离子的平均值是8.66mol/l,钙离子平均1.39mol/l,镁离子平均为4.03mol/l;总含盐量平均为1022.8mg/l,明水期的水质属淡水范围,按o.a阿列金分类法,湖水是碳酸盐i型钠质水,总含盐量为上升趋势;平均溶解氧为7.82mg/l,在明水期达最高值12.2mg/l,平均有机物耗氧量31mg/l;湖中有效磷丰富,磷酸盐中平均磷为0.096 mg/l;有效氮平均为0.291mg/l。

浅谈“阿巴嘎黑马”地理标志畜产品可持续发展

浅谈“阿巴嘎黑马”地理标志畜产品可持续发展

壮及开发利用提 供 了 坚 实 基 础。 截 至 目 前,建 成 阿
够。
巴嘎黑马保种场 1 处、阿 巴 嘎 黑 马 核 心 群 15 户,全
4 “阿巴嘎黑马”地 理 标 志 畜 产 品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计扶持马 奶 加 工 企 业 6 个,
SC 企 业 2 家,阿 巴 嘎 黑
4.
1 基本原则
惯与技术,在现有种 群 规 模 的 基 础 上 努 力 提 高 马 产
地域范围、类别、知 名 度 等 因 素,制 修 订 相 应 的 国 家
业档次。以提高马产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牧民收入
标准、地方标准或团体标准,加强与地理标志保护要
为目的,打造中国优良马种。
求的衔接。鼓励研 制 地 理 标 志 国 家 标 准 样 品,鼓 励
5.
1.
3 强化检验 检 测 体 系。 鼓 励 地 理 标 志 产 品 产
地建设专业化的检 验 检 测 机 构,畅 通 政 府 部 门 与 行
化运营的现代马产业经营模式。
4.
3 主要任务
① 始终坚持绿 色 优 先 发 展 理 念,。建设专业化的
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落 实 生 产 与 生 态 协 调 发 展 的 绿
阿都”文化节,并在 2007 年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
哈日阿都之乡”、
2009 年“阿巴嘎黑马”正 式 列 入《中
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2009 年获得“内 蒙 古 哈 日 阿 都
文化摄影创 作 基 地”品 牌,
2010 年 成 立 阿 巴 嘎 旗 策
格协会、
2012 年 成 功 注 册 登 记 “阿 巴 嘎 黑 马”和 “阿
励广大农牧民参与 投 资 马 产 业,并 使 广 大 牧 民 能 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自然概况
阿巴嘎旗地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北部,东经113°27′~116°11′,北纬43°04′~45°26′。

东与东乌旗、锡林浩特市为邻;南与正蓝旗接壤;西与苏尼特左旗毗连;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75公里。

全境南北长约260 公里,东西宽约110公里,总面积27494平方公里。

至2005年底总人口43038人,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55.2 %;牧业人口2.1万人、占总人口的47.9 %。

由蒙、汉、回、满等9个民族组成。

旗人民政府驻别力古台镇,邮编:011400。

代码:152522。

区号:0479。

拼音:Abaga Qi。

【行政区划】阿巴嘎旗辖3个镇、3个苏木:别力古台镇、查干淖尔镇、洪格尔高勒镇,那仁宝拉格苏木、吉尔嘎朗图苏木、伊和高勒苏木。

全旗现辖71个嘎查、4个社区居委会,1554个浩特(牧业点),另有煤矿、林场、渔场各1处。

【历史沿革】阿巴嘎旗是由一个古老的部落演变而来。

“阿巴嘎”系蒙古语音译,汉语“叔叔”之意。

因部落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里古台后裔,故将其所率部落称为“阿巴嘎”部,延用下来。

据史书记载,该地汉为上谷郡北境;晋为拓拔氏居地;隋、唐为突厥所居;辽为上京道西境;金属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为察
哈尔万户地。

17世纪,阿巴嘎右翼旗、阿巴嘎左翼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先后建制,清政府对其均设札萨克统治,世袭罔替。

隶属于锡林郭勒盟。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封建王公的统治地位和一切待遇。

抗日战争爆发后,此地被伪蒙疆统治,日本侵略者疯狂掠夺畜产品资源,阿巴嘎草原满目疮夷,人民饱受苦难。

1946年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首次派出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工作组来到阿巴嘎草原开辟工作,建立民主政府。

草原上的广大贫苦牧民从此摆脱了封建剥削的桎梏,获得民族的解放。

从1947年开始,阿巴嘎旗一直隶属锡林郭勒盟。

1948年,阿巴嘎右、阿巴哈纳尔右旗合并为西部联合旗,阿巴嘎左、阿巴哈纳尔左旗合并为中部联合旗。

1952年,中、西部联合旗合并,统称为西部联合旗,旗政府驻地设在汉贝庙。

1956年7月,西部联合旗改称为阿巴嘎旗。

1959年9月、1963 年12月先后将阿巴嘎旗的伊勒图人民公社,阿尔善宝拉格人民公社划归阿巴哈纳尔旗(今锡林浩特市)。

此后,行政区域再无变化。

旗政府所在地别力古台镇(原汉贝庙)位于阿巴嘎旗中部,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地形地貌】阿巴嘎旗受新华夏系构造影响,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960~1500米,从形状上可划分为低山丘陵、高平原、熔岩台地、沙地四个类型。

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旗北部和西部零星地带,海拔高1100~1500米。

基岩主要由碎硝岩、砂砾岩、玄武岩组成。

高平原主要在旗中部,海波高960~1500米,由第三纪白垩系砂岩、泥岩组成,十时毫平坦,其上分布有火山锥及平顶状熔岩丘和大小不同的洼地。

熔岩台地主要分布在旗中东部地区灰腾锡勒和北部边境线一带。

海拔高在1040~1380米。

基岩由玄武岩组成,台面略有起伏,其上零星分布火山锥,火山口及剥蚀洼地。

沙地分布于旗南部系浑善达克沙地北部边缘,海拔1100~1300米,沙地表层为湖相沉积物第四系冲状物,沙地多属呈东南向带状分布的固定、半固定沙丘,丘间有大面积的草滩及洼地,洼地多有湖泊及下湿地分布,并有较多的泉水露出形成小河。

【气候资源】阿巴嘎旗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主要特点:冷暖剧变,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春秋两季多寒潮大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

光能本旗光能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930~3350之间,年平均辐射总量为5948兆焦耳/米2,为我国光能丰富区。

温度年平均气温0.7℃,年平均气温2.8℃。

气温在0℃以上的初日一般在4月中旬,终日在10月中旬;5℃以上的初日在4月下旬,终日在10月上旬;全无霜期100~110天;最长149天;最短78天。

积雪期217天。

降水全旗降水量平均为245毫米,但分布不均。

东南部由于纬度低,年降水量在270毫米以上,而西北部不足230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439.9
毫米,最小降水量为127.0毫米,5~8月是降水多、光照时间长、热量集中时期,对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风能全旗盛行偏西风,唯独6月和8月是东北风。

年平均风速为3.8米/秒,风速最小中心带是新浩特镇,平均为3.5米/秒。

风速最大的是伊和高勒地区达5.2米/秒,这一风能资源,正在全旗牧民生活中逐步发挥作用。

主要气象灾害全旗灾害主要有:旱灾、白灾、黑灾、寒灾、雨雪灾、风灾、洪水灾等,干旱分为春旱、夏旱、秋旱3种。

白灾主要发生在11月~2月,11月发生最为严重。

白灾可分为一般白灾、严重白灾和特大白灾,牲畜损失惨重。

黑灾主要出现在11月~2月,其余时间为干旱。

出现黑灾总降雪量只有1.2毫米,无积雪日达80天之久,造成牲畜大批死亡。

寒潮、雪灾:多发生于12月至翌年4月,以3月最多,平均每年7次,最多年可出现18次,出现强寒潮风雪天气,气温下降18℃,8级西转西北大风,牲畜死亡严重,使刚剪完毛的牲畜大批死亡。

风灾分白毛风和黄毛风两种。

白毛风多发生于冬季的风雪天,亦称吹雪和雪暴,这种灾容易使人、畜迷闷,造成牲畜死亡。

最多年份出现18次,最少年份出现12次。

黄毛风多发生于干旱季节,以3~5月最多。

洪水灾多发生于夏季,发生山洪,千万房屋倒塌造成牲畜大批死亡。

【水资源】阿巴嘎旗水资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地表水总储存量为4.4亿米3,地下水资源量有3.9亿米3。

地表水境内主要河流有5条,地表水主要集中在旗南部。

主要河流有高格斯台河和灰腾河,流向均由南向北,在巴音德力格尔苏木巴音哈尔山西北处两河汇合后流入呼尔查干诺尔。

流域面积3425公里2,年径流量
4320万米3,多年平均流量1.37米3/秒。

高格斯台河全长161.3公里,发源于正蓝旗那日图苏木巴音塔拉嘎查,灰腾河发源旗内灰腾河汽车站西一公里处,全长92.4公里,河道窄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这两条河的大支流有:沙尔河、好来河、珠尔嘎代河、努格斯河,旗北部有达楞图如高勒、伊和高勒两条季节性河流,上游有泉水补给,春秋两季遇旱则断流。

全旗有大小湖泊138个,泉水83处,水域面积25.6万亩,最大的湖是呼尔查干诺尔,位于旗西南90公里处,面积为109.93公里2,储水总量4.4亿米3。

地下水全旗地下水资源量为39506万米3,可开采量为8572万米3。

【土地资源】土壤类型及分布特征阿巴嘎旗土壤可分为6个土类,18个亚类,64个土属。

土壤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与气候、生物条件相适应的明显地带性,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栗钙土(占总面积71.84%)、棕钙土(7.16%)、风沙土(12.88%)、粗骨土(4.78%)、沼泽土(0.28%)、灰色草甸土(1.57%)、盐土(0.62%)、碱土(0.25%)等,其中栗钙土是本旗的主体地带性土壤,贯穿于全境。

土壤养分及分布全旗土壤养分状况是:缺磷少氮,钾有余。

根据全旗各苏木氮磷丰缺程度,划分为高氮中磷区(3个苏木)、中氮中磷区(2个苏木)、中氮低磷区(2个苏木)、低氮中磷区(5个苏木)、低氮低磷区(1个苏木)5个养分类型区。

【生物资源】植物资源常见植物426种,其中药用植物200多种,较名贵的有蒙古黄芪、麻黄、柴胡、白芍等。

还有食用植物(食用菌)白磨、发菜、黄花等。

油料植物有山杏。

野生动物资源在本旗境内栖居的野生动物有黄羊、旱獭、狍子、猞猁、獾子、狐狸等20多种。

禽类有灰鹤、天鹅、大鸨、麻鸭、沙鸡、鹰等40种之多。

阿巴嘎旗的天然牧草资源、家畜品种资源、林木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都较丰富,有待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农牧业资源】土地资源2005年有耕地面积1310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310公顷,草原面积270.11万公顷,可利用草原面积255.19万公顷。

林业资源阿巴嘎旗林木资源极为短缺,又分布不均,且多集中南部沙地之中。

全旗森林覆盖率只有0.26%,天然榆树、山杏、引种栽植的速生扬树、榆树、柳树、云树、杜松、枸杞等树种均为数不多,有时试验阶段,基本还以扬柳和榆为主。

林种有乔木林,护林,用材林,形成了以防护林为主的林业格局。

浑善达克沙地上大面积的灌木柳林不,起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

草场资源全旗草场分为4大类14组37个型。

①低山丘陵干草原草场,占总面积7.25%。

②高平原干草原草场。

③沙丘沙地植被草场。

④河洼地湖盆低地草甸草场。

草场中以高平原干草原草场面积最大,成为阿巴嘎旗主体草场,从等级上看共有二、三、四等,6、7、8三个级,居于良质低产型,其中二等草场面积,草场群落种类以典型草原为主,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是基本的群落类型,共有种子植物426种,分属于60科224属。

根据养分分析结果得出,全旗植物中优等牧草有19种,良等牧草59种,中等牧草122种,低劣牧草有162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