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控制电缆接线工艺要求

安全质量标准化

——控制电缆接线关键工艺

1、电缆固定

2、电缆剥皮

3、外皮清理

4、单芯线拉直

5、制作屏蔽线

6、电缆头制作

7、电缆固定

8、单芯线剥线.

9、接线端子接线工艺。

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控制的具体要求

电缆敷设及接线施工工艺控制的具体要求 1)电缆管埋设 -采购国标镀锌管,弯制弯头时采用专用液压弯管机,保证电缆管弯管质量。 -在电缆沟道未批荡抹灰前完成电缆管埋设施工,避免因凿孔埋管电缆沟道二次抹灰影响土建施工质量。 -电缆管埋设除了按图施工,还应考虑设备接线的实际位置,使电缆管埋设一次到位,避免因埋管位置偏差影响电缆引上线的美观。 -电缆管埋设高度应基本一致,垂直度偏差≤2mm;除了同一簇电缆管要求成排布置外,同一行和列的电缆管埋设也要求成排布置,整齐规范。可以通过连通管或水平仪保证管口高度一致,采用拉线方法或使用经纬仪保证电缆管按行和列成排埋设。 2)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前进行电缆走向的总体策划,电缆敷设应按设 -计路线,同一路径的电缆统一敷设,最好能绘出走向断面图,即通过某一点有多少电缆通过。同一通道内的电缆应避免交叉。 -多层电缆敷设应按信号种类分层布置,放置顺序自上而下布置为:屏蔽电缆、弱电信号控制电缆、强电信号控制电缆、电源电缆、低压动力电缆; -电缆敷设应按最短路程集中敷设;敷设时应在两端挂上标明电缆编号、电缆型号、规格以及电缆起止点等内容的电缆牌,电缆编号应用钢码打在电缆牌上; -电缆应该避开人孔、设备起吊孔、窥视孔、防爆门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区域;敷设在主设备和管路附近的电缆不应影响设备和管路的拆装; -电缆敷设区域的温度不应高于电缆的允许长期工作温度。电缆与管道保温层外表面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大于500 mm,交叉时应大于200 mm,无法达到时,应采取隔热保护措施。

-电缆从电缆架引出采用开孔器开孔,装保护管烧焊固定,用软管接头阻燃软管连接。不用软管接头,保护管端用热塑管热塑。 -电缆与仪表测量管路成排作上下层敷设时,其间距应大200mm,严禁电缆在油管路的正下方平行敷设和在油管路接口的下方通过; -电缆敷设时应防止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它硬质物体之间的摩擦;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外径10倍;电缆保护管的弯曲半径也应满足上述要求; -电缆敷设在就地时,应采用电缆保护管等方式加以保护,电缆不应裸露在外; -电缆从电缆架至金属保护管时用阻燃软管连接,不用软管接头,保护管端用塑料带或自粘胶带包裹固定,桥架端放入桥架内; -金属电缆保护管至设备或接线盒之间用阻燃软管连接,两头用相应的接头连接;

电缆敷设工艺标准

电缆敷设及接线工艺质量标准 一、电缆敷设 1.1电缆敷设前,首先核对电缆通道是否畅通、齐全、牢固、焊缝处油漆完整,电缆管是否畅通并穿上牵引线,清除敷设路径上的垃圾和杂物。根据图纸和电缆清册将路径相同的电缆作一次敷设,并列出一式几份的电缆敷设清册交给施工人员,以便熟悉路径作好 电缆敷设准备。在电缆隧道、沟道内、竖井上下、电缆夹层及电缆 转弯处挂上电缆敷设断面图。 1.2电缆敷设时,首先敷设短距离盘柜间的电缆,然后敷设同一路径长距离电缆,把短距离勾线覆盖从而避免交叉,形成整齐的电缆断面。在敷设过程中,每一根电缆都进行绑扎,绑线统一采用黑色铁绑线,第一层电缆要绑扎在托架横撑上,以后敷设的电缆绑扎在以前的电缆上紧密排列分层敷设,以免出现敷设混乱影响整体效果。电缆排列整齐美观、少交叉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1.3电缆进入盘孔时,无论上进线或下进线都在盘台上部或盘 台下部加装电缆固定支架,支架统一采用镀锌花角铁,焊口处刷 银粉漆,支架距盘柜的距离一致并能满足电缆的弯曲半径,在固 定支架上排列电缆时,将电缆顺次按清册分盘柜的左右一次性排 列整齐,成一扇面形状。 1.4由于机组容量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电缆数量增多,控制 电缆的抗干扰要求也日益严格。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敷设在一起 会产生对控制电缆的干扰,造成控制设备的误动作,因此电力电

缆和控制电缆分层敷设,自上到下依次为:10kV 电力电缆、400V 电缆、220V 电缆、弱电控制电缆、通信电缆。 1.5电缆敷设时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施工安排时集中成批进行,利于电缆统一排列,避免零星敷设造成交叉混乱。电缆敷设操作时,逐根进行,做到边敷设边整理,并最终整理固定。做到前一根电缆敷设达不到质量要求时,不进行下一根电缆的敷设。每天完工后进行检查验收,若达不到质量要求时,不进行第二天的电缆敷设。当出现严重交叉时,改变电缆路径,可以增加长度来减少交叉。电缆敷设时,消除电缆的内部应力,解除其扭曲现象后才允许敷设。并联使用长度、型号相同的电力电缆。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与电缆外径的比值(倍数)统一定为10。电缆进入设备的弧度一致,从一个设备进线孔进入的电缆弧度与其中最大电缆的弧度一致,并绑扎成排。若交叉不可避免时,进行成排电缆的交叉,不允许少量的几根电缆来回交叉,且每一处交叉点只允许交叉一次。当交叉点在人的视线之上,采用少量电缆在上,多数电缆在下的方法交叉;当交叉点在人的视线之下,采用少量电缆在下,多数电缆在上的方法进行交叉。 1.6电缆在桥架上的固定:水平段每间隔500mm 进行一次绑扎。每一个拐弯处两端都必须绑扎。垂直敷设或超过45°角的电缆敷设每间隔200mm 绑扎一次。电缆有扭曲现象的地方应予以校正并缩小绑扎的间隔,着重绑扎。固定电缆按设计要求作到排列整齐,层次分明,不混放,不交叉。一般规定为从上至下布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标准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电气设备系统布线规范 1.目的和分类 1.1 合适的布线(包括线缆选择与布敷、屏蔽连接与工艺)可以有效地减少外部环境对信号的干扰以及各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便于查找故障原因和维护工作,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1.2线缆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类:敏感信号线缆B类:低压信号线缆D类:辅助电路配电电缆E类:主电路配电电缆1.3 A类指各种串行通信(如以太网、RS485等)电缆、数据传输总线、ATC天线和通信电缆,无线电、以及各类毫伏级(如热电偶、应变信号等)信号线。 1.4 B类指5V、±15V、±24V、0~10mA、4~20mA等低压信号线(如各种传感器信号、同步电压等)以及广播音频、对讲音频电缆。 1.5 D类指220/400V、连接各种辅助电机、辅助逆变器的电缆。 1.6 E类指额定电压3kV(最大3600V)以下,500V以上的电力电缆。 1.7 这4类信号中,就易被干扰而言,按A→E的顺序排列,A类线最易被干扰;就发射的电磁骚扰而言,按E→A的顺序排列,E类发射的骚扰最强。 2.线缆选择的基本原则 2.1 应选择阻燃、无卤(或低卤)、无毒的绝缘线缆,线缆应具备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损性和柔软性,以适应振动冲击的环境。 2.2 根据信号的电压等级、额定电流、预期短路电流、频率、环境条件、电磁兼容性要求

及预期寿命来选择电缆的型号和规格。线缆应符合TB/T 1484的要求。 2.3 配电电缆截面积按发热条件选择,负载电流必须小于允许载流量(安全载流量)。2.4 电缆以线芯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分成:A组(不超过100℃)和B组(不超过125℃)。 2.5 交流系统中,电缆的额定电压至少应等于系统的标称电压;直流系统中,该系统的标称电压应不大于该电缆额定电压的1.5倍。 2.6 [T]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较好,传输距离长,可用作视频、射频信号的电缆。 2.7 铜母线一般应根据GB 5584.2及GB5585.2,选择采用TBY、TBR型扁铜线及TMY、TMR型铜母线。 2.8 对于A类和B类应采用双绞屏蔽电缆,A类中的通信线必要时可采用光纤。 2.9 [T]配电电缆宜用屏蔽电缆,以防止对外部的辐射干扰。 3.布线的基本要求 3.1 电气设备的布线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电路图及装置布线图要求。 4.电子装置的布线 4.1 布线原则 4.1.1机车电子装置内两接线端子间电线不允许剪接。 4.1.2导线穿过金属板(管)孔时,应在板(管)孔上装有绝缘护套(出线环或出线套)。 4.1.3导线弯曲时,过渡半径应为导线直径的3倍以上,导线束弯曲时也应符合该要求,并圆滑过渡。 4.1.4电线和各接线端子、电气设备及插头插座连接时,要留一定的弧度,以利于解连和重新连接。

低压电缆接头使用注意事项及工艺标准

低压电缆接头使用注意事项及工艺标准 对低压电缆接头应做到: 1. 电缆接头应牢固可靠,并做绝缘包扎,保持电缆绝缘强度。 2. 低压电缆接头不得承担张力。 3. 低压电缆接头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包扎要美观。 低压电缆接头操作工艺标准 1. 低压电缆接头应使用与电缆线径、材质相对应的接续管。 2. 首先用干净的擦布将电缆上的污秽清除干净。 3. 锯掉故障点电缆,分别将两电缆头外护套剥开40cm,去掉钢甲露出电缆线芯。 4. 对接时相与相之间应错开。将每一相线芯剥去接续管长度的1/2内绝缘。

5. 按原相序进行对接,接续管与导体连接时应加导电膏,接续管中两导体之间应接触良好,不准有缝隙。 6. 压接时应使用相对应电缆型号的压模,每一个接续管不得少于4个压坑。 7. 压接完毕后进行绝缘处理,首先用绝缘胶布将外露的导体进行缠绕包扎,缠绕时每一圈胶布应压住上一圈胶布的1/2。 以上是美科达小编的分享,如果你还有更多的咨询可以到我们的官网、拨打电话、关注微信公众号、留下电话、在线咨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的。 深圳市美科达电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冷压接线端头及接头(亦称端子)、护套、接插件、冷压端头、接线片、裸端子、铜线耳、圆环端子、连接器等的设计开发和生产。主要产品:端子、冷压端子、接线端子、冷压接线端子、冷压裸端子、裸端子、铜端子、端头、冷压端头、接线端头、冷压接线端头、冷压裸端头、铜端头、裸端头、接头、冷压接头、接线接头、冷压接线接头、冷压裸接头、铜接头、裸

接头、电缆接头、中间接头、线叉、线耳、线鼻子、接线耳、接线鼻、接线鼻子、开口鼻、开口接线鼻、开口铜接线鼻、铜线耳、铜鼻子、铜铝鼻、铜线鼻子、铜接线鼻子、铜开口接线鼻、铜压线帽、压线帽、铝压线帽、螺旋式压线帽、插簧、插片、铜接头、接线片、焊片、插针、接线头、闭端子、护套、绝缘套、绝缘子、号码管、热缩管。公司开发模具技术力量雄厚,插套机,焊接机等纯进口自动化设备,端头系列齐全、品种多样、品质优良,采用可提高电气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美观性、适应现代工业的技术和配套要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配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形象,端子质量在于铜材的优劣,铜材的纯度和导电率成正比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信誉求发展“的宗旨,不断开拓进取,并不断改革、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我们衷心地希望能与海内外客商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电气工艺标准安装与接线工艺标准设计规范标准

电器柜设计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电气配线工艺规范

电气配线工艺规范 一、接线工艺要求 1.36V 电压以上/动力电源/马达回路,接线一律采用冷压线耳、冷压端子、配线。 2.控制回路/36V 以下电压,可以使用冷压线叉、线针、配线。 3.每个接线端子压接线不得大于两条以上,两条以上需要采用(背靠背)来接。 4.压接端子必须采用专用的压线钳 专用标准槽口、严禁使用非专用工具配线。 5.接地线端子使用冷压线耳配线,接地线连接必须牢固。 6.所有接线端子必须压接牢固。 7.10平方及以上的导线必须使用专业液压钳压接其端子、并根据线色选配相应颜色做绝缘热缩套管。 二、线号工艺要求 1.根据线材平方来选用白色套管大小,线号要采用热印字机打码,号码套管必须长短一致(建议裁剪长度为20mm)禁止用笔书写。 2.配线时根据接线方向不同,对字码方向作如下规定。 12345 1234512345 12345 三、配线颜色工艺要求 1.AC ~380V 三相五线制电线

R---- 黄色 S---- 绿色 T---- 红色 N---- 蓝色 PE ---- 黄/绿双色 2. AC~220V单相控制回路电线 相线 ------ 红色 零线 ------ 黑色 3. DC直流回路电线 + --- 棕色 - --- 蓝色 4.接地线 黄、绿双色接地线 5.PLC I/O 线 数字量、模拟量输入DI、AI -----绿、白、蓝 数字量、模拟量输出DO、AO -----蓝、棕、黄 高速计数输入输出HSC---- 根据产品颜色A、B、Z三相自定 6.根据图纸标注导线截面积选取导线 7.根据控制箱内元件布置图布置控制箱内部元器件要求整齐且有一定电气间隙,未经工程师同意禁止随意更改元器件位置。元器件布置完成后应在靠近元器件处贴标识。 8.控制箱主电源进线用电缆线或专业电线,链接于控制箱电源进线端子四位端子排上,地线固定于接地螺丝上,要求用0型端子连接。 9.控制箱出线、箱内走线应走PVC线槽或配防水软管,控制线(24V电源线、PLC输入输出线、传感器线等)与动力线(马达电源线、刹车电源线、加热线等)分开配线槽及软管。控制箱外要求使用护套线或电缆线,电线连接接口采用专业接线端子。 10.各电器元件必须贴标签标识其图纸内部名称及信号地址。

简述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

简述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 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在电气工程中是非常重要 的一部分。正确的安装和合理的工艺要求可以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一步是进行电气设计和规划。在安装电气控制线路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工作。这包括确定电气设备的类型和数量,确定线路的布置和电缆的走向等。设计人员需要仔细考虑设备的功率需求、线路的负载能力以及安全因素等因素。 第二步是准备工作。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先进行一些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电缆、接线端子、线槽等材料和工具。其次,需要对安装区域进行清理和整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 第三步是进行线路的布置和敷设。根据设计规划,将预先准备好的电缆和线槽等材料按照要求进行敷设。在敷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线缆的保护,避免受到外界损坏。同时,根据电缆的特性,合理选择线槽的类型和规格,以确保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四步是进行接线和连接。在线路敷设完成后,需要进行接线和连接的工作。这包括将电缆的绝缘层剥离,将导线与端子连接,进行固定和绝缘处理等。在接线和连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电气图纸和规范

进行操作,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五步是进行测试和调试。在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测试和调试工作。这包括对线路的绝缘性能、接地性能、接线正确性等进行测试和检查。同时,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最后一步是进行验收和记录。在安装和调试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验收人员需要对安装质量、安全性能等进行检查和评估。同时,需要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记录,包括工艺要求、安装图纸、测试数据等,以备后续维护和管理。 在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同时,需要合理选择材料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只有在正确安装和合理工艺要求的基础上,电气控制线路才能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电缆接线工艺标准

电缆接线工艺原则 1.合用旳范围 本工艺原则合用于玛电三期工程全厂电气及热控盘台柜内、就地设备控制及信号电缆旳接线。 2.编制根据 《DL/T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5部分:热工自动化); 《火电施工质量检查及评估原则》热控篇(1998年版); 《电力工程达标投产管理措施2023版》 《工程建设原则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2023年版》 3.施工准备 安装前必须具有旳条件和应作旳准备: 3.1.1所有设计图纸、厂家资料,经审查符合现场实际。 3.1.2所需工具材料已到位; 3.1.3接线图及接线原理图通过审查无误;

3.1.4电缆已敷设到位,电缆旳编号、起止端、电缆型号、规格等对旳无误,盘台柜下电缆已整顿、绑扎好,具有做头、接线条件; 3.1.5电缆头及施工用旳材料、工机具等准备齐全; 3.1.6作业区域环境良好,悬空地方应搭有架子,环境恶劣旳区域应封闭好;3.1.7设备(机柜、动力屏、控制屏、就地屏、保护屏)已经安装就位。 3.1重要施工机械及工器具

3.2技术准备 3.2.1作业指导书已完毕编制审批并对施工人员已交底完毕 3.2.2施工人员通过达标工程原则旳学习和有关技术培训。 3.2.3施工人员已理解熟悉接线图、原理图、厂家资料及设备。 4.施工工序及施工措施 4.1工程流程图

4.2施工环节及操作措施 4.2.1技术准备 在整体接线前应根据本工程盘台柜及预留孔洞状况作统一规划,明确进盘方式、做头方式、盘内走线方式及消耗性材料旳统一等。

4.2.2电缆整顿固定 首先对照盘柜电缆清单,查对已放电缆数量、型号与否符合设计。查对后将每根电缆绑扎成排并保证进盘弧度一致, 绑扎线高度一致。进盘后固定于花边角铁上或钢筋上(可根据实际状况现场加装),若电缆较多时应制作角铁支架分层布置,但不得影响电缆查找。 4.2.3剥线做头 4.2.3.1剥头高度旳选择:剥头高度可根据盘内状况确定,不过要注意同一盘柜、同一类型旳盘柜应一致,应尤其注意旳剥头高度不适宜太低,要考虑防火施工后盘柜内部防火堵料旳厚度。诸多工程电缆头因此被埋在了防火泥中。 4.2.3.2电缆在剥线时应小心用力,不得剥伤线蕊。屏蔽电缆旳屏蔽层用0.25mm2黄绿接地软线焊接后从缆头旳下部引出。在电缆剥头处用黄色绝缘带做10㎜旳填充。 4.2.3.3控制及信号电缆头采用冷缩缆头,缆头必须在盘柜内部,标高一致,排列整洁,不得互相叠压。做头材料统一使用红色热缩管,长度定为40㎜,将合适粗细旳热缩管套入电缆。用塑料焊枪使热缩管收缩。

电缆敷设工艺标准

电缆敷设工艺标准 第一节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的施工包括施工准备、电缆施放、电缆绑扎、电缆头制作及固定。 施工流程图如下: 1施工准备:包括支架安装、电缆管加工、电缆走向测量、电缆试验、电缆标识牌制作。 电缆敷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按设计要求测量路径,电缆走向短捷;检查核对电缆型号、规格、电压等级;测定电缆绝缘,1kV以上电缆作直流耐压试验。 电缆标识牌上标明电缆编号、电缆起点、电缆止点、电缆型号、电缆长度;电缆标识桩上标明电缆走向及埋深。 2电缆施放: 敷设电缆应将电缆盘安置在专用放线架上,放线架安置稳妥,敷设时电缆从电缆盘上端引出。 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表6-1的规定。 表6-1电缆弯曲半径与电缆直径的倍值 当现场环境温度低于表6-2的数值时,不宜敷设电缆。必须施工时,应将电缆预热加温,加热后的电缆应尽快施工。 表6-2电缆最低允许敷设温度(°C)

直埋电缆深度应保证电缆表面距地面不小于7mm。进入建筑物或接近引出处可以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电缆之间,电缆与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 小距离,应符合表6-3的规定。 表6-3电缆之间及与管道、道路、 建筑物之间平行或交叉的最小允许距离(m) 直埋电缆的上下应铺不少于1mm厚的软土或砂层并在上面盖混泥土板或砖块保护,软土或砂子中不应有石块等硬质杂物。 直埋电缆在下列地方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直线段每隔50m、电缆接 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处。 3电缆绑扎: 电缆敷设时,不应形成相互交叉;敷设后的电缆排列应整齐。在终端 头或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电缆的两端、电缆层及电缆井内均应设标志牌,注明线路编号,字迹 应清晰,不易褪色。用塑料标志牌规格统一,挂装牢固。 电缆在支架上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垂直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处,

电缆接线施工方案

电缆接线施工方案 1、电力电缆终端头的制作 a.缆终端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工艺规程及说明书的要求。在室外制做高压电缆终端头时其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犯下,当湿度大时,可提高环境温度或加热电缆。高压电缆终端头施工时,应搭设临时防护棚,环境温度应严格控制,宜为10〜30C。制作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终端头时,应防止尘埃杂物落入绝缘内,且严禁在雨雾中施m o b.高压电缆终端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型式、规格应与电缆类型如电压、芯数、截面、护层结构环境要求一致,结构应简单、紧凑,便于安装。所用材料、部件应符合技术要求,主要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的规定。 采用的附加绝缘材料除电气性能应满足要求外,尚应与电缆本体绝缘材料具有相容性,两种材料的硬度、膨胀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物理性能指应相标同或接近,橡塑绝缘电缆应采用弹性大,粘接性能好的材料作为附加绝缘,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与电缆线芯紧密配合、间隙不应过大,截面直为线芯截面的1.2〜1.5倍。采用压接时,压接钳和模具应符合规格要求。 c.制作电缆终端和接头前,应熟悉安装工艺资料,做好检查。 d.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电缆线芯截面在120mm及以下时,接地线不小于16mmi电缆线芯在150mmi以上时,接地线截面为25mm并应符合设计规定。 e.制作电缆终端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缘暴露时间。附加绝缘的包绕、装配、热缩等应清洁。 f.电缆终端头应采取加强绝缘、密封防潮、机械保护等措施。6KV及以上电力电缆的终端头,尚应有改善电缆屏蔽端部电场集中的有效措施,并应确保外绝缘相间和对地距离。 g.电缆在剥切线芯绝缘、屏蔽、金属护套时,线芯沿绝缘表面至最近接地点的最小距离应满足电缆终端材料使用说明书中的规定。 h.塑料绝缘电缆在制作终端头和接头时,应彻底消除半导体屏蔽层。 i.电缆线芯连接时,应除去线芯和连接管内壁油污及氧化层。压接模具与金具应配合恰当。压接后应将端子或连接管上的凸痕修理光滑,不得残留毛刺。

电工接线工艺标准

电工接线工艺标准 导线的几种连接方法 1.剖削导线绝缘层 可用剥线钳或钢丝钳剥削导线的绝缘层,也可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的绝缘层。 用电工刀剖削塑料硬线绝缘层时,电工刀刀口在需要剖削的导线上与导线成450夹角,斜切入绝缘层,然后以250度角倾斜推削。最后将剖开的绝缘层折叠,齐根剖削。剖削绝缘时不要削伤线芯。 2.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和T形分支连接 (1) 单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先将两线头剖削出一定长度的线芯,清除线芯表面氧化层,将两线芯作X形交叉,并相互绞绕2~3圈,再扳直线头。将扳直的两线头向两边各紧密绕6圈,切除余下线头并钳平线头末端。 (2) 单股铜芯导线的T 形分支连接将剖削好的线芯与干线线芯十字相交,支路线芯根部留出约3~5mm,然后顺时针方向在干线线芯上密绕6~8圈,用钢丝钳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芯末端。 3.7股铜芯导线的直线和T形分支连接 (1) 7股铜芯导线的直线连接 首先将两线线端剖削出约150mm并将靠近绝缘层约1/3段线芯绞紧,散开拉直线芯。清洁线芯表面氧化层,然后再将线芯整理成伞状,把两伞状线芯隔根对叉。理平线芯,把7根线芯分成2、2、3三组,把第一组2根线芯扳紧,顺时针方向紧密缠绕2圈后扳平余下线芯,再把第二组的2根线芯扳垂直。用第二组线芯压住第一组余下的线芯紧密缠绕2圈扳平余下线芯,用第三组的3根线芯压住余压的线芯,,紧密缠绕3圈,切除余下的线芯,钳平线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边的缠绕,完成7股导线的直线连接。 (2) 7股铜芯导线的T形分支连接 剖削干线和支线的绝缘层,绞紧支线靠近绝缘层1/8处的线芯,散开支线线芯,拉直并清洁表面,所示。把支线线芯分成4根和3根两组排齐,将4根组插入干线线芯中间,所示。把留在外面的3根组线芯,在干线线芯上顺时针方向紧密缠绕4~5圈,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端。再用4根组线芯在干线线芯的另一侧顺时针方向紧密缠绕3~4圈,切除余下线芯,钳平线端,所示完成T形分支连接。 4.19股铜芯导线的连接 其方法与7股导线相似。因其线芯股数较多,在直线连接时,可钳去线芯中间几根。导线连接好以后,为增加其机械强度,改善导电性能,还应进行锡焊处理。铜芯导线连接处锡焊处理的方法是:先将焊锡放在化锡锅内高温熔化,将表面处理干净的导线接头置于锡锅上,用勺盛上熔化的锡从接头上面浇下。刚开始时,由于接头处温度低,接头不易沾锡,继续浇锡使接头温度升高、沾锡、直到接头处全部焊牢为止。最后清除表面焊渣,使接头表面光滑。5.铝芯导线的连接 因铝线容易氧化,且氧化膜电阻率高,所以铝芯导线不宜采用铜导线的连接方法。 铝芯导线应采用螺栓压接和压接管压接方法。螺栓压接法适用于小负荷的铝芯线的连接。压接管压接法适用连接较大负荷的多股铝芯导线接法接线的连接(也适用于铜芯导线)。压接时应根据铝芯线的规格选择合适的铝压接管。先清理干净压接处,将两根铝芯线相对穿入压接管,使两线端伸出压接管30mm左右,然后用压接钳压接。压接时,第一道压坑应压在铝芯端部一侧。压接质量应符合技术要求。 6.导线绝缘层的恢复 导线的绝缘层因外界因素而破损或导线在做连接后为保证安全用电,都必须恢复其绝缘。恢

电力工程二次线缆敷设连接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

电力工程二次线缆敷设连接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 施工准备 工具:螺丝刀(一把)、剥线钳(一把)、偏口钳(一把)、尖嘴钳(一把)、刀子(一把)、火柴(一盒)、记号笔(一支)。 材料:塑料带、尼龙丝、塑料管、胶木头或异型管、电缆小牌。电缆敷设到位。 接线前应进行盘、箱、柜查改线。 施工方法 电缆的整理与固定 a.电缆校对:应按设计图纸核对本屏电缆的型号、规格、走向和数量,必须准确无误。 b.电缆在盘内应成排竖直排列,严禁交叉。 c.控制电缆在夹层中自引出电缆桥架至控制盘内,沿途应平面排列,不得捆成一把进入控制盘。自夹层顶部向下至电缆桥架,每800mm应做一次绑扎,保证排列平齐;。有利于卡固。不可避免的交叉,应置于竖直排列电缆下部最低点至电缆桥架之间。 d.电缆应由低向高,由内向外排列。

e.电缆较多,可分层排列。 f.电缆排列应明显,便于查线。 g.每根电缆应独立绑扎。 h.进入盘、箱、柜内的控制电缆应在下部做绑扎固定。固定应牢固、可靠,不应使所接线端子排受机械张力。控制电缆进入盘内应首先用塑料管进行十字绑扎固定,然后用电缆卡子固定。较长电缆应做二至三个固定点。每盘只在下部使用电缆卡子固定。 i.控制电缆引入盘、箱、柜内,不得穿入盘内二次线专用导线槽。若设备予留控制电缆专用导线槽,电缆在进入槽之前应做剥破处理,不得省略包缠头、绑扎、挂牌等工艺。在槽内每根电缆应用尼龙丝单独绑扎。电缆使用芯不留备用长度,备用芯竖直向上至顶端。为了保证在槽内电缆芯排列整齐,低矮电缆放在槽内深部,并尽可能靠近端子排,排列在外侧电缆的使用芯,引入端子排前应向深部转弯,沿槽内壁引出至端子排。 剥破电缆 j.剥电缆时,严禁损伤电缆芯线。 k.控制电缆进入盘内宜自地面350mm处开始剥破外皮,一般情况下应做到控制室内剥破高度一致;同盘左右两侧剥

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敷设规范

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敷设要求 1、电力电缆敷设 1.1电缆施放前检查外观无缺陷,破损,用1000V摇表检查绝缘,要求大于10MΩ。 1.2检查电缆施放前所有布管,布线槽、电缆沟内安装工作是否完成,是否符合施工规范及设计要求,清理电缆沟内桥架内杂物,用软质棉纱检查管路的通畅,所有接地是否完好方具备电缆施放条件。 1.3在施放过程中保持电缆的清洁,以及电缆在进入配电室、控制室、夹层时先将各控制室内的灰尘污物清理干净。电缆施放完成后再次对控制室污物灰尘进行清理。 1.3电缆在施放过程中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见附表1。电缆两端有明确的标识牌,标识包含以下内容:1、电缆标号2、电缆长度 1.4动力电缆在桥架内的的填充率不大于50%。 1.5架内敷设的电缆,应用尼龙卡带,绑线或金属卡子举行固定,固定点要求如下:1.5.1水平敷设时,电缆首末两头及转弯、电缆中间接头的两头处。 1.5.2垂直敷设时,每隔1000-1500mm。 1.5.3不同标高的端部。 1.6在电缆施放过程中各种转弯处应加导板防止电缆划伤,保护电缆的外部不受大力的损伤,在弯通处、伸缩缝处应留有余量,在电缆沟、电缆桥架内每施放一组电缆应排列绑扎固定。 1.7电缆在沟道、桥架及盘柜内安装敷设时转弯半径应满足≥20D。 1.8电缆在沟道及桥架内应平行均匀排布,码排整齐。禁止交叉、积聚排布。

1.9所有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均应留备用长度。电缆两侧的相位色标应一致。 1.10电缆施放完成后检查整个回路内电缆不承受除电缆压力外其他外力,如拉力、扭力等。 1.11低压电缆终端头精心制作,制作前应用1000V兆欧表,再次检查电缆绝缘是否在施放过程中被破坏,清理制作环境应清洁,认真、负责做好每个电缆终端头并完善接零、接地。 1.12电缆施放完成后,再次清理桥架沟道内电缆,保证桥架内无杂物灰尘,电缆表面干净无油污灰尘,并加强固定,整理标识牌,盖好桥架及沟盖板。 1.13对于现场电缆桥架电缆敷设完毕,应及时加盖盖板,以防火、防砸。 2、控制电缆敷设 2.1 电缆到货后须仔细核对电缆型号,尤其是补偿导线,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和导通试验.在桥架安装完毕,并进行质量共检合格后,进行电缆敷设工作。 2.2控制电缆在桥架内的的填充率不大于70%。 2.3电缆在穿线管敷设时应先清理管内杂质,焊渣及管口毛刺,避免电缆划伤。2.4电缆敷设全路径无裸露部分,裸露部分用与电缆相匹配的钢管或金属软管进行防护。 2.5 电缆敷设时为防止信号干扰,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防爆系统的电缆必须应严格按照图纸中的电缆区域分布敷设。 2.6仪表电缆保护管应本着避开高温、压管道及设备、油管线、振动设备、美观整齐、便于安装维护的原则进行施工。

电缆接线工艺规程

企业标准i"i^|浙江省火电建 设公司 N7RC ZHDB 208380-2007 电缆接线工艺规程 2007-12-31 发布实施 目次 前言 (2)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施工流程 (3) 4施工流程说明及主要工艺要求 (6) 5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 (11) 6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1) 7示范性工艺照片 (1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质量通病汇总 (1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见危险点 (17) 参考文献 (18)

、八 前言 本标准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经验编制而成,明确了现场电缆接线的工艺流程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起草人:郑安明、胡剑华 本标准评审人员:舒志广、姚万军、吕国华、周小林、郑利国、郑勇俊、许德元、赵君、董勇本标准审核人:钱旭耀 本标准批准人:严永禾 本标准自2007年12月31日起发布实施。 本标准由电气自动化工程公司负责解释

电缆接线工艺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缆(不包括动力电缆,为方便叙述以下简称电缆)接线的施工流程及工艺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单机额定容量为1000MW及以下火电、水电、核电机组新建、扩建、改建和检修过程中电缆接线工作,对于各类变电所及非电力系统工业设备相关的电缆接线工作,可以参照执行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自动化)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篇(1 998年版) DL/T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第八部分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质量检验3施工流程 电缆接线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