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女人
女性形象在古代汉唐文学中的刻画

女性形象在古代汉唐文学中的刻画古代汉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作者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女性形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古代汉唐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刻画。
一、古代汉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古代汉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几类:美丽动人的女子、才女、女高官、女神仙、巾帼英雄等等。
这些女性形象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形象特征,让我们深受启示。
1.美丽动人的女子美丽的女子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唐诗三百首》中的杨玉环等。
她们的美貌不仅是身体的美丽,更是内心美丽的体现。
她们不仅具有优美的外表,还有自身的修养和内涵,因此深受人们的赞美。
2.才女才女是指在古代社会中有文化才能的女子,她们不仅具有外表的美貌,还有非常高的文化水平和才华。
如唐代著名的女诗人杜秋娘,她不仅有出众的才华和学问,还在当时具有非常高的社会地位。
她们的才华和内涵,让人们对她们充满了敬意和喜爱。
3.女高官女高官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高官职位的女子,如唐朝的武则天。
她们的地位高贵,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不过,这些女高官的形象在古代被人们所争议,因为她们通常会在权位上不择手段地获取自身的利益。
4.女神仙女神仙是指在古代传说中具有神仙属性的女子。
她们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人们的传说和故事中,如《聊斋志异》中的许仙和白娘子、《西游记》中的嫦娥等。
她们的形象常常带有神秘和神圣的气息,让人们想象香山蕉林之类的世外桃源。
5.巾帼英雄巾帼英雄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战斗能力的女性形象。
她们勇敢无畏,争取自身的权益和尊严。
她们的形象常出现在古代民间传说之中,如《古代民间传说选》中的“孟姑娘断猫儿头”等。
她们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和感动。
二、女性形象的刻画手法在古代汉唐文学中,刻画女性形象的手法和方法很多。
下面,我来较为详细地解释一下几种常见的手法。
1.写景法写景法是指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女性形象的关系来刻画女性形象。
作者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使女性形象更加真实、更有生命力。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女性形象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描绘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的美丽、智慧和勇气。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读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女性的美丽与温柔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经常被描绘为美丽的象征。
她们的柔美和温柔常常成为作品中令人难以忘怀的元素。
例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而敏感的女子,她的外貌和性格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样的描写,古代文学作品传递了崇敬女性美丽和温柔特质的价值观。
同时,女性的纤细和柔弱也经常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题。
古代文学中,女性常常被安置在保护和呵护的角色中,这也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对她们的保护和照顾的需求。
这种角色定位在《西游记》中的白晶晶、白素贞等故事中都有所体现。
她们不仅仅是美丽的形象,还展示了她们的智慧和勇气,使她们成为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人物。
第二部分:女性的智慧与才华除了美丽和温柔,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还经常被描绘为富有智慧和才华的人物。
她们的聪明才智使她们在情感和社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在故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具备出色的才艺和学识。
例如,在《红楼梦》中,史湘云被描绘为一个机智聪明的女性,她的才华和智慧使她成为故事中最受欢迎和令人钦佩的人物之一。
同样,在《儿女英雄传》中的文秀也是一个聪明而有才华的女性,她的才艺使她能够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还展示了她们在政治和决策上的能力。
例如,在《史记》中,武则天作为唐朝的皇帝,她的智慧和才能使她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
她在政治和统治方面的才智使她在当时的社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部分:女性的勇气与坚韧除了美丽和智慧,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还经常被描绘为勇敢和坚韧的人物。
她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韧性。
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具备决心和勇气。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其中不乏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通过描述女性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望、角色和地位。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既有温婉贤淑的贵妇,也有豪情万丈的女将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一、容貌与美丽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女性的描写往往注重其容貌和美丽。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的描写,展现了她们的貌美如花,令人为之倾倒。
如林黛玉“懒在时常出望外的轿子里晃着,不知向那里去了;素性最不耐事的周瑞家原是归风度翩翩何曾在监窗见过她。
”(《红楼梦》)。
这种对女性容貌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外表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
二、温柔与贤淑除了美丽外,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通常也被描绘成温柔贤淑的特质。
《孔雀东南飞》中的杜十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的温婉体贴、敏感细腻戳中了读者的内心。
如诗中所写:“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孔雀东南飞》)女性形象在文学中被赋予了可以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特质,这与古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相一致。
三、独立与坚韧然而,在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并非仅限于依附于男性的角色。
一些女性形象展现出独立与坚韧的品质。
如《西游记》中的女儿村,她们一直坚守着对男儿的期盼。
在《红楼梦》中,甄嬛则通过智慧和勇气,充分展现出她的独立精神。
这些形象传递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也有自己的追求和价值。
四、才华与格调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描绘了许多才华出众的女性形象,她们以自己的才华和格调独树一帜。
在唐代的女诗人们中,如李清照和薛涛,她们的才华被广泛称赞。
她们通过优美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同时也为后世的女性树立了榜样。
五、对抗与解放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涌现了一些女性形象,她们勇敢地对抗压迫和不公平,追求自己的解放。
《水浒传》中的林冲妻子潘金莲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她通过智慧和勇气解放了自己。
这些形象在古代文学中代表了女性力量的觉醒与抗争。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中国古代文学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其中描绘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或坚强有力,或柔情似水,塑造了丰富多样的角色和个性。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对女性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本文将以《红楼梦》、《史记》和《诗经》为例,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一、《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了众多女性角色。
其中,贾母、尤二姐、林黛玉等形象鲜活地展现了古代女性的不同面貌。
贾母是贾府的老太太,她以智慧和坚强的个性照顾着整个家族。
尤二姐则是一个悲剧性的形象,她的身份降格后,面对命运的无奈和挣扎。
林黛玉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她既有文学才华,又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史记》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经典之作,对许多历史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
比如,卓文君是汉代音乐家,她的才华和美貌使得王昭君赞叹不已。
但是,她又因为被迫嫁给匈奴而备受痛苦,展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无奈与牺牲。
另外,《史记》中还有其他重要的女性形象,如孟姜女和蔡文姬等,她们或因爱情、或因忧愁而成为历史的传奇。
三、《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合体,其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生活。
在《诗经》中,描绘的女性形象更为简洁而质朴。
这些形象或是妻子、或是姑娘、或是贤惠、或是娇媚。
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社会中女性的美好和坚韧。
例如,诗经中有一首《十五从军征》,描述了楚国公子在征战中思念妻子的情景,展现了女性坚韧和纯洁的爱情。
四、女性形象的变化和影响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女性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的变化。
古代女性形象首先受到了社会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多被男性统治和控制,无法完全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
然而,一些女性形象通过不断地挑战和抗争,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描绘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女性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展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角色的看法,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家庭、社会和文化领域中扮演的各种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些重要的女性形象,从不同作品中挖掘出她们的特点和影响。
女神与仙人在《诗经》、《山海经》等古籍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具有神性或超凡能力的女性形象。
比如,《离骚》中的娥皇、后羿妻子王母,以及《山海经》中描述的蓬莱仙岛上的仙女们。
这些女神和仙人具有美丽、智慧和神秘力量,并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历史名妓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批聪明美丽、才艺出众的名妓,她们在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了独特而复杂的形象。
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既是风华绝代的美人,又有着独立自主、聪明机智的个性。
而《水浒传》中的潘金莲则展现了一个贪婪、狡诈、放荡的女性形象。
忠贞女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一些描述忠贞女子的作品。
比如《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她在爱情面前没有背叛自己的信念与使命;还有《红楼梦》中的贾迎春和尤三姐等角色,她们以坚定而无私的爱情态度赢得了读者们的敬佩。
家庭妇女除了上述特殊女性形象外,中国古代文学也描绘了许多生活在家庭内部或社会底层而对家庭起到重要作用的妇女形象。
这些普通妇女可能不存在霓裳羽衣或者仙籍神性,但她们具备强大的母爱、责任心和勇气。
她们劳动辛苦、默默付出,在维护家庭稳定和传承文化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角色。
结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多样丰富的,她们展现了深刻的个性、情感和社会地位。
从女神与仙人到历史名妓、忠贞女子以及普通家庭妇女,这些形象呈现出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不同看法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这些形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性别关系的演变过程,也能够对当下社会中的女性问题有所启示。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女性形象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有刚毅勇敢的女将军,有柔情似水的才女,有贤淑端庄的贵妇,更有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
通过描绘这些女性形象,古代文学作品展现出了对女性聪慧、勇敢和独立品质的赞美和探索。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并分析其中的特点与意义。
一、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
首先是才女形象,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聪明才智,博闻强记,同时又有着敏感脆弱的内心。
她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独立思考,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情感。
其次是力量与智慧并重的女将军形象,如《史记》中的芈月,她是越国的国君,兼具勇猛和智慧,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再者是贵族女性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在她的爱情和婚姻中,展现出对爱情和自我的追求与挣扎。
种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共同构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丰富多彩的画卷。
二、女性形象的特点与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独特的特点与意义。
首先,这些女性形象大多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品质。
她们有独立的思想和自我意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她们不仅仅是男性权力下的附庸,而是有着自己的主见和追求的独立个体。
其次,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柔情与坚韧。
她们既能展现出女性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一面,又能在面对挫折和磨难时表现出内心的坚韧和勇敢。
这种柔情与坚韧正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美德。
最后,这些女性形象也带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她们不仅仅是个体,更是整个时代和社会的缩影。
通过她们的形象,古代文学作品揭示了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认知与思考。
三、女性形象的启示与现实意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给我们以启示与现实的意义。
首先,这些女性形象告诉我们,女性并不是软弱无能的。
她们展现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证明女性在各个领域也能有卓越的成就。
其次,这些女性形象也提醒我们,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
古文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古文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这些形象既是作者艺术创作的产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和态度。
通过深入分析古文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一、老子《道德经》中的女性形象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可谓独特而深刻。
老子以“玄牝”喻女性,将女性比喻为大地的来源和养育万物的母亲。
他认为女性柔弱、虚静,具有养育生命的特质,因此赋予女性以无为的道德理想。
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为一部经典的爱情长篇,其中的女性形象无疑是其核心。
贾母、王夫人、林黛玉等一系列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
贾母是家族的核心人物,她以智慧和胆识展现了老年妇女的领导能力。
王夫人则以勾心斗角和权谋智慧闻名,她是一个典型的权力斗争者。
林黛玉则是一位文艺气质的女子,她的形象充满了文学的艺术感染力。
三、《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也包含了一些鲜活的女性形象。
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了孟母的故事,她视教育为重,尽心呵护孟子的成长,因而成为古代儿女教育的典范。
还有像武则天、魏玛英等一些女性形象,她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四、唐诗中的女性形象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无数优秀作家在他们的诗作中刻画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楼中残烛女,表现了女性美、智慧和情感的综合魅力。
杜牧的《秋夕》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婉约的柔美和对家庭和爱情的期盼。
总结:通过对古文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但古代作家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智慧、勇气和美德,对传播女性形象的正能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既是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也是反映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的载体。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态度,还可以体味其中所蕴含的女性创造力和智慧。
一、儿女情长的纤纤女子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往往体现了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和执着。
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她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女性形象。
林黛玉是一个感性、多愁善感的女子,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抗争让读者为之动容;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聪明的女子,她通过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成功地维护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而王熙凤则是一个有野心、聪明过人的女子,她以自己的力量获取了社会地位和家族的荣耀。
这些女性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展现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对婚姻的渴望。
二、叱咤风云的女将军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也有一些女性形象展现了自己的男子气概和勇敢无畏。
比如《长恨歌》中的杨玉环,她是一位勇敢而聪明的女将军,用自己的才智和胆识,成功地保护了自己和家族的荣誉。
又如《西游记》中的女儿杨三娘,她身手矫健,机智过人,在协助孙悟空等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勇敢和智慧。
这些女性形象打破了传统的性别界限,证明了女性在战争和决策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三、家庭纺织的巧手女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也体现了家庭纺织的巧手和勤劳的品质。
比如《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和薛宝钗,她们擅长织花和绣字,通过细腻的手艺展现了女性的细致和勤劳。
又如《诗经》中描写女性纺织的诗篇,表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她们对家庭的贡献。
四、心声流露的才女之音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还包括一些聪明才智的才女,她们凭借卓越的才华和智慧,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比如唐代的杜牧和宋代的李清照,她们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家庭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她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与创造力。
这些女性形象给予了古代女性一种独特的声音和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女人谈到女人我们先探讨一下女性自古以来的地位。
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多样变化的,在最远古的时代,也许曾经有过母系社会的形态,但最迟至周代起,中国便建立了以男性为主的父系社会。
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一直不高。
“三从四德”一直压在女性身上,从出生时就被教育要有女德。
要为夫生儿育女,为夫家传宗接代。
女性一直被束缚在一个低下的确地位。
但是有觉醒。
母系社会是一个早期的农业种植时期,环境恶劣,人类生存能力差,经济生产能力掌握在女性手中。
但是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经济生产能力逐渐开始掌握在男性手中,并且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向前发展,男性逐渐在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女性的地位在总体上一落千丈,虽然女性也有过不屈的抗争,但在总体上来说在往后的几千里都未曾改变。
女性没有尊严也没有健康。
至少一千多年以来,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每逢夜深人静,家家户户都有小女孩的哭声,她们的骨头被摧折,她们的肌肉被蹂躏成为烂疮。
人格更没有尊严。
活在恐惧、羞辱之中。
女性,你的名字是苦难!你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你红颜祸水:不许染指国事政事。
为了改善父母的生活,女儿可以卖给人作妾、作婢、作奴、作娼妓----不一而足。
在男尊女卑的思想前提下,许多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是以男人为主角女子为配角附庸进行创作。
下面我们以中国文人的笔下的女人为例具体介绍一下中国女人的地位。
中国的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基本上没有将描写涉及纯洁的爱情领域。
《西游记》里虽然有各色女妖精,但都是吃人的怪物,只能迷惑好色的猪八戒之流。
而《三国演义》则完全是男人的天下了。
偶尔出现的使人精神振奋的貂禅,也成了政治牺牲品。
孙权的妹妹成了刘备成就霸业的工具。
我们再将目光转移到《水浒》上来,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创造了一个男人的世界,读者细细翻看一遍之后,《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中出现过的女性大约有七十六位,其中略为提及不作具体描写的有47人。
而全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五百七十七个,有姓无名的有九十九个,有名无姓的九个,共写了六百八十五个人物。
书中提到但未出场的人物还有一百零二个,共七百八十七个人物”。
在整部小说中,女性形象所占比例不大。
而且,在这样一部“英侠传奇”之中,几乎没有一位女性是小说的“主流人物”,她们或者在小说中充当被梁山好汉们屠杀虐待的反面角色,或者同化于好汉群体之中,或者融化在芸芸众生之中,根本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生动的艺术形象。
我们还会发现凡是涉及男女关系之处,大都充满色情与淫欲。
西门庆与潘金莲更已成为千古以来“奸夫淫妇”的代名词。
另外还有阎婆惜与张文远,杨雄妻与海和尚,卢俊义妻与管家李固这几对冤家。
以今日的眼光看来,似乎对这些奸情,梁山好汉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每日只是打熬力气”,迫使家庭关系处于濒临破裂的状态。
梁山好汉除了活宝矮脚虎王英外,大都不喜女色,超过半数以上的好汉没有解决婚姻问题。
也难怪这些人杀敌勇猛,了无牵挂了。
洋溢《水浒》通篇的是大男子主义,扈家庄全家老小被梁山好汉杀个精光,扈三娘依旧嫁给王英不亦乐乎。
再说到梁山排名,三员女将功劳可谓不小,顾大嫂劫登州,恩被四方,威风百倍,可是跟他们的外号一样,充满歧视,都排到了百名开外。
他创作的这些女性形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鄙视女性、带有封建阶级烙印的妇女观。
在西方可以出现《包法利夫人》,《安娜。
卡丽妮娜》这样纯粹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而在当时的中国,女性大多只能以祸水或妖出现。
古代文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对女人一惯轻视、贱视乃至仇视。
孔夫子一句“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影响了千百年来封建文人的女人观。
施耐庵虽说是封建社会的开明文人,但由于当时正处于以“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的明朝,封建礼教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时代,那个时代的文人,从小受的是封建传统思想的教育,不可能不受到先入为主的女人观的影响,因此,他在《水浒传》中对女人着墨不多,但几乎全部是“不得好死”,可见当时对妇女的敌视程度多么可怕。
这些女人在施耐庵笔下都有该死的理由,但细想起来,无不和作者的思想意识有关,使《水浒传》中的女人们都成了皆曰可杀的反面形象。
对于《水浒传》中所出现的女性形象的研究,从这部小说出现之日起就一直在进行着。
最近十年来,专门探讨这个问题的专文大约有三十几篇,还有一部专著《红颜祸水——<水浒传>、<金瓶梅>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王宜庭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另外还有大量“水浒”文章及专著谈到了这个问题。
综观近年来探讨《水浒传》中的女性问题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论者们多数都强调了《水浒传》的作者对女性的无视和仇视,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但是,我个人感觉其中有些观点未必很好地解释了《水浒传》的女性观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很大的商榷空间。
对于《水浒传》中所出现女性的群体划分,虽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标准,并为不同类别取了不同的名称,但是,把这七十余位女性分为三类还是大多数学者的主要取向。
依照不同的标准,有的学者把这些女性分为:作者揭露、批判的对象;歌颂、赞美的对象和寄予了同情的对象。
这是以“作者对这些女性所持的态度”的角度。
还有学者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天使型”、“恶魔型”和“雄化型”,取的是人物形象本身的形象特征。
另有学者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弱女子”、“女英雄”和“淫妇”,则是依照情节所作的划分。
在一些“漫说水浒”类的书籍中,作者则把这些女性分类为“妖女”、“魔女”和“无面目女子”,这种划分,主观性较强。
此外,还有少数文章把“作者着意刻画”的女性分为两类,一类是“三位女英雄”,还有一类是“非英雄女子”,即潘金莲、潘巧云、王婆、阎婆等等淫妇、妓女、虔婆。
应该说,以上几种分类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是站在一定的角度对小说中人物形象进行的划分。
但是,仔细读了小说之后,我们会发现,以上几种分类还是显得有些粗疏。
很早以前就曾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说《水浒》的作者,一定是与姓潘的有仇,要不《水浒传》里两个姓潘的女人潘金莲和潘巧云怎么都是淫妇而且还不得好死?这话十九是开玩笑,但它也说出了一定道理,即《水浒传》对女性有一种特殊的仇视。
但是,仇视归仇视,说作者意在“揭露、批判”这些红杏出墙的女性则未必合适。
与之相对,认为出现在“梁山好汉”之中那三位女侠属于作者“着力赞美、歌颂”的女性,也未必合适。
此外,把宋江麾下三位女侠归结为“雄化女性”,与“恶魔型”,也即小说中那些“淫妇”相对,也并不合适。
且不论扈三娘这样的非天使、非恶魔也没有被雄化的女性如何措置,就说这“雄化”和“恶魔”的界限足够清晰么?孙二娘在十字坡做的是杀人害命的买卖,对于她的样貌,作者描写道:“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轴般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脚。
厚铺着一层腻粉,遮掩顽皮;浓搽就两晕胭脂,直侵乱发。
红裙内斑斓裹肚,黄发边皎洁金钗。
钏镯牢笼魔女臂,红衫照映夜叉精。
”拥有这种长相,不论看外形还是看她所做过的勾当,与妖魔何异?反倒是潘巧云的所作所为远远够不上“魔女”的标准,她不过是搞了一个婚外情。
被作者“着力赞美、歌颂”的女将,上文说过,孙二娘长得就像个母夜叉,而她杀人越货,甚至把人做成馒头馅,以这样的行为,要把她归并到“善”的阵营之中,与潘金莲、潘巧云等“淫妇”对立,实在是不恰当的区分。
《水浒传》中的女性,在善恶问题上区别不太鲜明。
正如在小说的男性世界里,善恶也很难区分,梁山好汉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并不能始终一贯地执行这个信条:天神般的武松初识孙二娘的时候曾把她当作“铲平”的对象,可是他们一旦结拜,便默许了张青夫妻的为恶;鲁智深嫉恶如仇,慷慨潇洒,却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小气而砸了人家的酒席,抢了东西就走;而宋江因为受到黄文炳谗言的构陷,就把他活割了吃掉,这些都不足以使他们成为“善”的代表。
至于说梁山好汉们推平祝家庄、曾头市,更是不值得被我们“赞颂”。
这些庄园都是富有战斗性的大庄户,与梁山好汉孔家兄弟入伙前所在的村庄颇为相似。
就其具有独立精神和练兵习武以保证不受政府压迫方面来说,这里的居民与梁山好汉们并没有多少不同。
然而后者却仇恨他们带有敌意的独立,与他们在最小的事端上结下深仇。
”只要我们能够从让我们醉心的豪侠故事中跳出来重新审视这一个个情节,我们就能够发现:小说中的善恶观其实是混乱的。
然而,当小说写到杨雄残杀潘巧云的时候,或者梁山好汉推平祝家庄曾头市的时候,我们所感到的却常常是一种畅快。
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进行一个大胆的推测:《水浒传》之中所谓的“热情的歌颂”在很多时候是为了迎合市民听众的趣味而安排、设计的一系列情节,作者热烈歌颂的动机并不鲜明,至少,作者并不是完全站在“善”的角度在进行形象的塑造。
此外,梁山女将在小说中并未得到和《水浒传》之中主流英雄对等的赞颂。
小说中有着完整故事经历的英雄人物包括鲁达、林冲、武松、宋江、李逵、石秀、燕青等等,而几位女将的戏分是远远不能和他们相比的。
孙二娘的出现简直是“昙花一现”,扈三娘仅仅在战场上最显英姿,在其他时候完全是可有可无。
顾大嫂的形象略微饱满一些,却也仅仅是一位被妖魔化了的女强人,看不出作者在这几位女将身上倾洒了多么浓重的笔墨。
更别说,在梁山之上,几位女将的地位之低,也是非常明显的。
一百单八将都是“天上星宿”,巧的是,好汉们的排序与他们所对应的星宿有着明显的关联。
然而,三位早期女将(相对于琼英)所对应的星宿之档次实在太低,三人中最高的扈三娘不过是地彗星列第二十三位,总排名第五十九。
在她前面,还有无数长相、本事乃至道德都远远不如她的好汉,比如她丈夫。
而顾大嫂和孙二娘则干脆被安排在倒数第几位。
在《水浒传》中还有一段“劝降”的好戏,两位女将押着一位败将上堂来,竟被宋江怒斥:“焉得无礼!”两位女将便唯唯诺诺地退下到两旁。
这虽然是宋江的巧计,却也可以看出这句话背后的文章:梁山女将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地位,她们在宋江眼里,是可以被人随意忽视的。
因此,便有了扈三娘被宋江当作礼物一样许配给王矮虎的合理情节的出现。
如果说这也算作“着力赞颂”的话,我不知道除了被残杀的好汉们的敌人,还有谁没有被这样赞颂了。
《水浒传》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只要有女人出现,那就极尽笔墨之能事,极写这一女子的美貌,然后就让这些梁山好汉一个一个的杀光,把这些美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作者就是让这些柔弱的女子终究难逃封建礼教的屠刀。
文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其女性形象身上时,却发现《水浒传》中的女性定位的是:美女大多淫贱,即使有贞洁美女也是红颜祸水。
在施耐庵的笔下,美女如斯,真是可怜可叹啊!难道真的就没有一个可歌可颂的美女可写了吗?作者的女性观为什么如此落后?我以为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水浒传》同《三国演义》一样,写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