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的再认识分析

合集下载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主位与客位再认识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主位与客位再认识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主位与客位再认识【摘要】在民族音乐学视野下,主位与客位是重要的概念。

本文首先介绍了主位与客位的概念及特点,然后探讨了民族音乐中主位与客位的表现和作用。

随后对主位与客位进行了再认识,分析了它们在民族音乐中的发展趋势。

最后强调了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主位与客位再认识的重要性,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主位与客位的深入探讨和再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民族音乐,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主位、客位、再认识、概念、特点、表现、作用、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民族音乐学视野下的主位与客位再认识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领域中,主位与客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其在音乐表现和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位与客位的再认识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一概念,探究其在民族音乐中的表现形式及意义,从而深化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研究。

主位与客位的概念早在民族音乐学领域就已经被提出,它们分别代表了在音乐中具有主导地位和辅助地位的音乐元素。

主位往往是具有重要旋律、节奏或情绪的音乐部分,而客位则是对主位的衬托和补充。

在民族音乐中,主位与客位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以通过音高、音量、节奏、乐器选择等方面来体现。

主位与客位在民族音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共同构成了音乐作品的魅力所在,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通过对主位与客位的深入研究和再认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特点,为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主位与客位在不同民族音乐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以推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和实践,实现音乐文化的多元发展与传承。

2. 正文2.1 主位与客位的概念及特点主位与客位是民族音乐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反映了不同音乐元素在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主位指的是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功能的音乐元素,通常是主旋律或者主题,具有明显的突出性和引导性。

客位则相对于主位,指的是在音乐中起次要作用的音乐元素,如伴奏、衬托以及其他陪衬性的音乐内容。

聂耳音乐作品特点及其中民族元素分析

聂耳音乐作品特点及其中民族元素分析

1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3意义,也为后世音乐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启示[2]。

(二)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第一,聂耳的音乐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的背景下,聂耳的音乐作品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对时代的回应。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强烈关注,通过音乐传递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

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成为抗日战争期间的精神象征,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聂耳的音乐在表达上直接而富有感染力,这反映了他对于社会责任和民众情感的深刻理解。

他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目的,旨在唤醒和鼓励广大民众。

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音乐不仅易于被大众接受,而且能够快速在民众中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社会情绪和公众意识。

第三,聂耳在音乐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元素,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激发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对当代中国音乐表达民族情感和社会责任提供了范例。

第四,聂耳的音乐作品在传递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艺术自身的深刻思考。

他的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政治观点或社会意识,更是对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和表达能力的探索。

在聂耳的作品中,音乐不仅是传达情感和思想的工具,也是艺术创新和表达技巧的展示。

这种对音乐艺术深度思考的态度,使得他的作品在传递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保持了高水平的艺术价值。

(三)创新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第一,聂耳在音乐语言方面展示了显著的创新性。

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中国音乐的旋律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处理技巧,从而创造出一种新颖的音乐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在中国音乐界中独树一帜,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例如,他的代表作《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中国民歌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和声和节奏,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表达方式。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中国民族音乐学是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学科,它包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
演变规律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音乐表现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民族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视,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
也越来越深入。

一、民族音乐的时空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

中国
传统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历史、地理、气候、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研究中
国民族音乐要了解音乐的时空背景,探索音乐与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音乐形式与音乐风格:中国传统音乐在形式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例如民歌、乐曲、戏曲等不同的音乐形式。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也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
民族特色。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要探索其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的演变规律,了解不同音乐形
式和音乐风格的发展历程及相互关系。

四、音乐表达手段与艺术特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独特的音乐表达手段和艺术特点,
如音调、音节、节奏、旋律等方面。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要分析其表达手段和艺术特点的特征,了解不同的音乐元素和音乐结构对音乐艺术的影响。

五、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音乐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受到世人的喜爱。

在研究中国民族音乐时,既要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的优秀传统,又要推进音乐的创新和发展,使音乐得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中西互融的发展。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学要从多个角度深入进行思考,只有加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
研究,才能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强大的
生命力。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摘要】中国民族音乐学作为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从历史渊源、特点、理论体系、当代发展和未来方向等五个方面对中国民族音乐学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和传承特点的剖析,揭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文还展望了中国民族音乐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平衡。

中国民族音乐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平衡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优秀音乐传统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学、理论思考、历史渊源、特点、理论体系、当代发展、未来方向、总结、发展前景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民族音乐学作为中国音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音乐特点,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音乐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势在必行。

研究背景部分将探讨中国民族音乐学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从而为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文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学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之处,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探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挖掘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可以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拓展音乐学科的研究领域,为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与传承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历史渊源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论民歌的分类--以《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与《民族音乐概论》中民歌的分类为例

论民歌的分类--以《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与《民族音乐概论》中民歌的分类为例

论民歌的分类--以《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与《民族音乐概论》中民歌的分类为例韦冬芳【摘要】中国民歌的分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民族音乐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民歌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科学﹑规范﹑统一的民歌分类对于深入探究民歌具有利的推动作用。

本文对《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与《民族音乐概论》中民歌分类的状况和特点进行归纳分析,进而为科学而可行的分类作些构想和努力。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2页(P46-46,49)【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分类;构想【作者】韦冬芳【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华民族秀丽多姿的民歌发展至今,琳琅满目,浩如烟海,是优雅壮观的传统音乐中一尊显烁天人之灵气的瑰宝。

其雅俗皆宜﹑寓教于乐的形式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到民族文化的内在与精神。

关于民歌的类别划分各书都有相应的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与《民族音乐概论》两本书就民歌分类的问题从多视角﹑多层次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划分。

民歌母系的划分是明晰区分各民族﹑各地区民歌种类的基础。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一书中以民族地域为特色,把民歌总体分为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两大类,其中汉族民歌又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民族音乐概论》一书中以体裁为原则,总体分为四大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民歌。

显而易见,后者将少数民族民歌与汉族民歌融合一起划分到四类体裁中。

关于子系的划分是对母系的详尽,细致的类别划分是进行微观区分的关键,这其中最重要的为概念上的清晰明了。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一书中对民歌的子系统进行了细微的分类,如汉族民歌三个类别中,号子分为“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四个类别;山歌可分“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小调又有“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之分,其中每种类别又可分为数以百计的小类。

《民族音乐概论》对民歌子系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类,如号子可分成“打夯号子”﹑“打硪号子”﹑“车水号子”﹑“捕鱼号子”等等,山歌﹑小调与长歌及多声部民歌则突破了内容与形式的限制,品类更加繁泛俱全。

音乐学的学科再认识

音乐学的学科再认识

乐 的研究 也不例外 ,“在科学主义大行其道 的时代 ,音乐学 攀 附上 时代 的列 车”… 。首先是长期以来 占主导地位的音乐 音 响学 的研 究 ,这 一 时 期 在 赫 尔 姆 霍 尔 茨 等 人 的 努 力 下 取 得 了 重要 成 果 。 他 们 运 用 自然 科 学 研 究 的 方 法 来 研 究 音 乐 , 直 接 推 动 了 音 乐 的 科 学 研 究 。 同 时 ,欧 洲 学 者 在 这 一 阶 段 音乐 史 的 研究 已经 走 向成 熟 。音 乐 美 学 也 在 这 一 时 期 得 以 确 立 ,而 音 乐 教 育 和 其 他 音 乐 研 究 也 在 大 学 里 相 继 兴 起 。 可 见西 方 学 者 对 音 乐 的研 究 ,在 19世 纪 以来 逐 渐 丰 富 并 有 了转 折 性 的学 科 建 设 趋 势 。但 音 乐 学 作 为 一 门 学 科 最 终 被 确 立 的标 志则 是 1885年 阿 德 勒 《音 乐 学 的范 围 、方 法 与 目 的 》 一 文 的 发 表 。 阿 德 勒 在 此 文 中 对 当 时 音 乐 学 的学 科 发 展 做 出 了 全 面 性 的 概 括 和 总 结 ,并 建 构 起 了音 乐 学 的 学 科 研 究 体 系 。因 此 被 视 为 音 乐 学 学 科 确 立 的 最 重 要 节 点 。此 外值 得注意的是 ,19世纪 末一直 到第二次 世界 大战前 ,音 乐 学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 在 德 语 世 界 ,虽 然 此 时 音 乐 学 各 方 面 的研 究并 没有 得 到 平 衡 性 的 发 展 ,但 这 些 德 国 学 者 明 确 了 这 一 学科 的 基 本 性 质 、建 构 了 音 乐 学 研 究 的 基 本 框 架 。音 乐 音 响学 、音 乐 美 学 在 此 期 间 不 断 稳 固 确 立 .音 乐 教 育 学 随音乐学 的发 展传播 也在 逐步 建立 .其 他音乐 学子学 科如 音乐社会 学 、音乐心理 学在这 一 时期 以不太 主流的地 位也 逐 次 确立 了 。 在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前 后 .音 乐 学 的 学 术 战 线 发生 了巨大转变 。大量 的音乐 学家从 德 国转移 到美 国.促 使美 国的音乐 学术 氛围空 前繁 荣 ,美 国逐渐成 为音 乐学学 科 发展的引领者。20世纪 50年代 ,里斯 的 《中世纪 音乐》 和朗格的 《西方文明 中的音乐 》 的发表标 志着美 国音乐学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

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调查与整理,对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探究,对音乐的教育与传承进行推动。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的根源和传统,传承和发展好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促进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国民族音乐学是中国音乐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着中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传承和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各民族的音乐传统,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拥有独特的音乐文化。

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可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深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三、丰富音乐文化研究。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其研究有助于拓展音乐学研究的领域,丰富音乐学的学科内容,为音乐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四、促进音乐教育和艺术创作。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为音乐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促进音乐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现状在不断发展和深化。

随着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视和研究程度提高,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专门从事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专业机构和学者。

他们通过调查、采集、整理和分析中国各民族的传统音乐素材,探讨中国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力求揭示民族音乐的本质和规律。

研究现状中,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见解。

他们结合民族音乐的历史渊源、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探讨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和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深入研究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轨迹。

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探析

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探析

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探析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是两个相关但又有所差异的学科领域。

传统音乐学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与探索,包括古代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多个方面。

而民族音乐学则是对中国各个民族的音乐进行研究,包括汉族音乐、藏族音乐、维吾尔族音乐等。

传统音乐学是民族音乐学的一部分。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乐器。

传统音乐学作为民族音乐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中国各个民族的音乐,探索其起源、发展和变异规律。

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在研究对象上是重叠的。

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都注重对音乐形态和音乐风格的研究。

传统音乐学研究的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变化和风格特点,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是不同民族音乐的形态和风格。

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都关注音乐的语言特征、旋律模式、节奏形式、和声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和特征。

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点。

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传统音乐学主要采用历史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对古籍文献和口述传承的采访等方式来还原传统音乐的形态和风格。

而民族音乐学则更注重采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实地调查、族群观察等方式来研究民族音乐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意义。

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在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都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音乐。

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在实践应用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传统音乐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成果则有助于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发展。

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成果对于音乐教育、音乐产业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
的再认识分析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的再认识分析》,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世界音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再认识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我国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音乐方面的成就显著。

为了更好的实现音乐的发展把国内音乐推向世界,我们要逐渐提高对传统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的认识。

这是两种类别的音乐学科,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补充。

要实现音乐的持续发展就要提高对这两种音乐分支的认识。

本文就重点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学
与民族音乐学的关系,提升对这两种音乐分支的认识。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学再认识分析
民族音乐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对中华民族音乐进行研究,还包括其他民族各种典型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研究。

民族音乐学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传统音乐学的发展,而传统音乐学又丰富了民族音乐学的内容。

可以说两者密不可分。

总的来说要想促进我国音乐学的发展就要综合考虑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学的关系,充分发扬传统音乐学的优势,应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做指导。

一、中国传统音乐学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艺术成就。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利用本民族原有的音乐创作形式进行创造,具有中华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民族音乐。

虽然这种音乐被称为传统音乐但是总的来说它不仅包括我国历史上出
现流传至今的作品还包括部分当代作品,也就是这种音乐形式不是按照时间来进行区划的而是按照音乐特征来进行划分的。

具体来说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五大类。

我国比较知名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二泉映月》、《渔舟唱晚》以及《穆天子传》等优秀作品,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学有效丰富了世界音乐学宝库。

但是经济全球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入侵,我国传统音乐受到不同程度的轻视无法完成民族优秀音乐作品的继承与创新,这是人类音乐发展的一大损失。

近几年我国有关部门以及众多音乐人为传统音乐作品继承与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并在音乐教学中加强了对传统音乐教学的改进。

很多人对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以及传统音乐认识不清,把这三种音乐相混淆。

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以及新音乐,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小类,我国传统音乐种类非常丰富,不仅包括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以及文人音乐。

二、民族音乐学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世界音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强民族音乐学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各个民族音乐的发展,是人类音乐学发展的一大瑰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样以来民族音乐体系就非常多。

我国民族音乐整体上呈现出积极性、活跃性以及鲜明性和艺术研究的突出性决定了对我国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意义。

围绕民族音乐开展的音乐学理论研究就是对各个民族在长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音乐形式进行研究。

在人类漫长的音乐发展历程中,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发展模式逐渐趋同。

在形式上主要涉及歌曲以及乐器,当然有的民族音乐中还包括优秀的地方戏曲。

我国的民族音乐多样化并且每一种民族音乐风格都非常的鲜明,形式各异,可以说在对我国民族音乐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民族音乐学的理论研究是从民族学的角度进行的。

正因为如此民族音乐学在音乐理论研究中独树一帜。

要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不仅要研究各个民族的具体音乐形式还要研究各个民族的文
化环境,所以民族音乐学研究涉及的学科也比较多。

民族音乐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对各个民族音乐研究的过程中对民族音乐的起源、延续、繁荣以及演变等内容进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完成对音乐发展的特殊规律以及普遍规律的研究与总结。

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要考虑整个民族学的特点以及文化氛围,所以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就不仅仅是对单一民族音乐的类型进行研究,要对人类所有民族的音乐作品进行研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

并且要实现对音乐发展背景、音乐蕴含文化以及音乐观念的研究吗,这个研究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要实现纵向与横向的结合,横向上是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各个民族音乐的相互贯通于影响,纵向上是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进行动态监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族音乐学研究与传统音乐的研究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民族音乐学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

所以为了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在音乐研究中一定要以民族音乐学理论研究为指导。

三、民族音乐学研究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影响
研究角度更加科学
以往我国的传统音乐研究模式和研究角度非常的不合理,一些优秀传统音乐形式和优秀作品没有得到良好的继承与发展。

有的学者过于重视对传统音乐的载体的研究,也即是过于注重文献与典籍的研究。

有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又过于重视对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的研究。

这两种研究方式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文化氛围以及人文背景进行研究。

这样传统音乐文化的底蕴才能得到最大的实现。

随着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我国传统音乐研究更加科学,实现了具体的音乐研究与文化氛围的结合。

实地考察得到重视
以往我国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多从理论以及文字记载方面入手,对音乐的具体形式研究明显不够。

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很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但是多以文字记载为主,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
单纯地进行文字研究,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我国很多传统音乐依然流传在乡野民间,根据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指导,我们在进行传统音乐的研究时一定要深入到音乐的发源地域中。

研究内容多元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优秀音乐作品非常多,所以在进行传统音乐研究时一定要兼顾各个民族的音乐作品。

但是以往的传统音乐研究中过于重视汉族音乐的研究,其他民族优秀音乐作品受到忽视。

随着我国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深入,我们在进行传统音乐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加重了对其他民族优秀音乐作品的研究,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

结束语
音乐是人类优秀艺术成果的一种,它集中反应了人类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各个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

为了促进音乐的发展,我们要加强对传统优秀音乐作品的研究,真正做到以民族音乐学
为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苗新.论中国传统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关系[J]. 职业技术. 2009(09)
[2] 张晓.中国传统音乐简介[J]. 新课程学习(综合). 2010(06)
[3] 李深.民族音乐学的重要性[J]. 大众文艺. 201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