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教案1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教案一:《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悯农》和《春晓》。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重点: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文本3. 朗读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介绍诗人:介绍李绅和孟浩然,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
3.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停顿和韵律。
4. 讲解诗歌:解释诗中的生词和意思,解读诗的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的意思。
6. 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进行互相评价。
7.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六、板书设计1. 《悯农》2. 《春晓》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悯农》和《春晓》的意思。
2. 答案:《悯农》悯农,悯农,农夫辛勤耕作,一粒粮食,一滴汗水,不容易收获。
城市人,不知道,盘中餐,来源是,农田里,辛苦劳作。
《春晓》春晓,春晓,春天的早晨好,花开花落,一夜之间,春天来了。
风雨雷电,提醒人们,春天来了。
鸟儿欢叫,蝴蝶飞舞,春天真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理解诗的意思和意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自己写一首儿童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二:《儿童诗两首》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儿童诗两首》,包括《静夜思》和《寻隐者不遇》。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2.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

《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两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围绕《儿童诗两首》展开,选取教材中《春天的味道》和《夜晚的星星》两首诗进行详细讲解。
章节内容涉及:理解诗句意义,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韵律,尝试创作儿童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体会诗歌中的美好意境。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意义,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韵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儿童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引出《春天的味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春天的味道》的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带领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实践:分组让学生尝试朗读诗歌,并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以《夜晚的星星》为例,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关于夜晚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味道》:诗句:春天里,阳光明媚,绿叶红花,满地诗。
结构:四句,每句五个字。
韵律:押韵。
2. 《夜晚的星星》:诗句:夜空中,星星点点,宛如宝石,闪烁光芒。
结构:四句,每句五个字。
韵律:押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像翅膀,带我飞向蓝天。
我的梦想像灯塔,照亮前行的路。
我的梦想像种子,在心田里生根发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优秀的儿童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激发创作灵感。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7篇-最新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7篇儿童诗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童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
有人将这些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们来学习《儿童诗两首》,一起回忆、享受这童年的乐趣。
幻灯片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并板书。
二、资料交流看看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儿童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三、检查预习两首儿童诗是有区别的,谁来说说区别在哪⑴《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⑴《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⑴《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四、学习诗歌《我想》1.录音范读,及时纠正你在预习过程中读不准的字或词。
2.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评议。
4.感情朗读,体会意境⑴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在你的童年时代,曾经有过哪些美妙的愿望呢?(指名说)如果你能把自己美妙的愿望在待会儿的小练笔中也能变成一首优美的小诗,那就更棒了。
小组配乐朗诵。
五、指导学习《童年的水墨画》: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儿童诗两首》教案(4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4篇)《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篇一《诗两首》普希金,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12岁随父赴彼得堡入贵族子弟学校,以能诗闻名。
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任翻译,其间参加文学社,一歌颂自由,抨击专利暴政为主题创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诗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大量利用民间词汇和口语,被认为是俄国文学语言的转变。
他的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统治者不满和仇恨,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与敌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定居。
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诗集《山间》《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本课要求理解两首诗蕴涵的哲理,学会诗中的象征手法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给加红的字注音:忧郁()瞬息()涉足()萋萋()伫立()2、区分形近字、组词浴裕欲愧魁槐伐筏阀二、诗歌阅读。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阐述了怎样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将过去,我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优伤所掩盖,欢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广泛流传,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请想一想原因何在?这首诗是普希金写给邻人小女孩的赠诗,诗人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或教训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语气娓娓劝说,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仿佛与你促膝谈心。
诗句流畅清晰感情深沉热烈,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味。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精选

《儿童诗两首》优质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儿童诗两首》,包括《小池》和《捉迷藏》两首儿童诗。
详细内容如下:1.《小池》:描绘了一个清澈的小池塘,池中荷叶、蜻蜓、小鱼等生动的景象。
2.《捉迷藏》:描述了孩子们在玩捉迷藏游戏时的欢乐场景,展现了童真童趣。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对儿童诗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学会生字词,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荷塘景色,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齐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 理解诗意:通过提问、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适时点拨,确保学生掌握。
5. 感受韵律美: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富有童趣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诗两首》2. 板书内容:《小池》:荷叶、蜻蜓、小鱼《捉迷藏》:孩子们、欢乐、童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两首诗,选一首背诵。
(2)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造句。
(3)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1)略。
(2)例:小池里的荷叶绿油油的,真好看。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1)课后收集其他儿童诗,与同学分享。
(2)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
儿童诗两首教案5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七章《儿童诗》中的两首精选诗篇:《童年的疑问》和《雨后》。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儿童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爱好。
2. 通过分析两首诗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儿童诗,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童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儿童诗的基本概念,展示两首诗歌的,引导学生猜测这两首诗歌可能讲述的内容。
3. 诗歌朗读:邀请学生朗读两首诗歌,让大家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经典儿童诗,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儿童诗,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7.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以“童年”为主题的儿童诗。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教案2. 内容:诗歌一:《童年的疑问》诗歌二:《雨后》诗歌鉴赏方法:意境、修辞、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儿童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儿童诗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篇七1、知识目标:⑴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⑵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标:⑴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⑵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3、情感目标:⑴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⑵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2、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比较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时数:2课时。
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优秀8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优秀8篇)《儿童诗两首》教案学案设计篇一《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
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
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二一。
教学内容:1、主题:难忘的童年2、内容:*《儿童诗两首》、单元练习二二。
学习目标:(一)*《儿童诗两首》:1、学:丫。
会读词语。
2、有感情读书。
3、通过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特点。
(二)单元练习二:1、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2、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
三。
我们一起学:(一)*《儿童诗两首》:1、学习:丫:yā 像个小树杈。
丫头2、词语理解:水葫芦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
诗中的水葫芦加了引号,不是指真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是相对的。
3、句子理解:1)不过商量商量写出我沉迷在想象之中,以至于把想象当成现实,一想到要飞到遥远的地方,自己是快乐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不放心呢?所以要和他们商量商量。
2)树叶在膝盖上浪里白条。
说出孩子爱书,书放在膝盖上,翻页的动作一定会很轻,肯定是书中的故事有趣,所以他情不自禁地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 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 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 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 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2.欣赏交流佳句. 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