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案例
肺吸虫病43例临床误诊分析

肺吸虫病43例临床误诊分析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常常造成误诊。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肺吸虫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我们对43例误诊的肺吸虫病病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旨在帮助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判。
病例一:胸腔积液一名40岁男性患者以胸腔积液为主要症状入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肺结核。
然而,经我们进一步的诊断分析发现,此患者实际上是患有肺吸虫病导致的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肺吸虫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但由于肺结核在我国的高发率,此患者被误诊为肺结核,延误了治疗时间。
病例二:咳嗽和咯血一名45岁女性患者以咳嗽和咯血为主要症状就诊。
她被初步诊断为肺癌,但病理检查却显示并无癌细胞存在。
进一步检查后,我们发现该患者的症状与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相符。
因此,她最终被确诊为肺吸虫病。
这个案例再次强调了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时,应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避免误诊。
病例三:寒战和高热一名61岁男性患者在发热和剧烈寒战的症状下前来就诊。
由于这些症状与肺炎相似,医生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并立即给予相应治疗。
然而,症状并未改善。
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的血液中存在肺吸虫寄生虫,因此最终被确诊为肺吸虫病。
对于寒战和高热的患者,除了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外,应该考虑肺吸虫病的可能性。
通过对43例肺吸虫病误诊病例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教训:1. 充分了解疾病特点:肺吸虫病具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不仅仅局限在肺部症状上。
医生应该充分了解肺吸虫病的特点,包括寄生虫生命周期、传播途径和症状变化等。
2. 全面检查和分析: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医生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不仅限于常见的病因,还应考虑其他非常见因素的可能性。
3. 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肺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避免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应提高警惕,及早考虑肺吸虫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易于误诊。
病案讨论(肺吸虫病)

病员池宗仙 女 43岁已婚 因反复咳嗽气紧三月入院。病 员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伴心累, 发热,腹胀,无胸痛,咯血,潮热,盗汗。病员在家 曾生吃过螃蟹。入院测 T 37.9℃,P 88次/分,R 21次 /分,BP 105/65mmHg。 入院后给予一级护理,吸氧,静脉输入头孢噻肟钠,氨 溴索等药物对症治疗。 辅助检查:B超提示:腹腔少量积液,胸腔少量积水; 胃镜提示:糜烂性胃炎。
7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员用过的餐具应煮沸消毒 10-15分钟,便器用消毒液浸泡2小时,痰液用 20%漂白粉浸泡 8 出院指导:在出院前向病员宣传防范知识, 使 其了解本病的传染方式,不食未煮熟的蟹类,在 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劳累,加强营养,定期复查
谢谢!
1 气体交换受损 与病人心累气紧明显,气管支气 管分泌物增多,病员无力咳嗽有关 2 体液增多 3 活动无耐力 与日常活动时供氧不足有关 4 焦虑 与病程长,呼吸困难,影响生活有关 5 知识缺乏 缺乏相关疾病知识 6 潜在并发症 电解质代谢紊乱
1 指导病员卧床休息:给予吸氧2L/分, 避免灰 沉及烟雾刺激,保持呼吸道通 畅,病房空气流 通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病员有无寒 战,胸痛,咳嗽情况,并做好记录 3 做好病员腹腔穿刺的心理指导:鼓励 病员,尽量减轻病员的痛苦,术后应 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 换敷料,防治伤口感染
4 饮食指导:肺吸虫大多有低热,乏力等症状,应进食 高热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并讲究饮食卫 生 5 用药护理:吡喹酮药物副作用大,应主动向其 解释 不良反应,消除其恐惧心理 6 心理护理:病员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 明显,应耐心细致的关心安慰病人,满足病人的心理 需要,消除病人的紧张与不安,主动讲解病情与预防 措施,避免生吃螃蟹,不饮用生水
七岁男孩吃生蟹感染肺吸虫

七岁男孩吃生蟹感染肺吸虫武汉最新流行生吃八爪鱼,食物喂进嘴里时,还在不停动弹。
专家提醒市民说,尽量少吃未熟的食物,前不久,一名7岁男童就因生吃溪里的螃蟹,感染了肺吸虫病,至今仍在治疗中。
朱明(化名)今年7岁,家住枝江的大山里。
上月,他突然生病,上吐下泻,伴有干咳。
家长带他去看病,病情却逐渐加重,高烧到39℃,头痛、打寒战。
本月初,家长将他送到武汉协和医院看病,才在感染科找出病因:感染了肺吸虫病。
因为被感染时间较长,他已有心包和胸腔积液,至今还在康复治疗中。
肺吸虫经常寄生在溪蟹、小龙虾或鸡、鸭、猪等生物中,被感染者大多曾吃过未熟食物。
努力回忆后,朱明告诉父母,他发病前曾和小伙伴们在小溪里抓过鱼虾,并将捉到的小螃蟹生吃下肚,很可能是那次被感染。
协和医院感染科揭盛华教授介绍,入夏后陆续收治多例肺吸虫病患者,大多来自周边地市,暂无武汉人发病。
不过,夏秋季节正是吃虾蟹旺季,如果误食了未煮熟的虾蟹,也有感染肺吸虫的可能。
一旦出现腹痛、腹泻、皮疹、发热等症状,要赶紧就医。
肺吸虫这个杀人恶魔究竟是何方神圣?肺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地方性寄生虫病,虫体主要寄生于肺部,以咳嗽、咳棕红色痰为主要表现,也可寄生于多种组织器官,如脑、脊髓、胃肠道、腹腔和皮下组织等,产生相应症状。
病因世界上已知的肺并殖吸虫近40种,其中对人体有致病力者8种,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和四川并殖吸虫。
肺并殖吸虫的第1中间宿主是20多种淡水螺,第2中间宿主是蟹类,蛄寻甲壳类动物。
终宿主是人或狗、猫、猪等哺乳类动物,除人以外这些动物又称保虫宿主,是构成自然疫源地的主要传染源。
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亦多样化。
潜伏期数天至20年,大多在1年内。
按其侵犯的主要器官不同,临床上可分为4型:1.胸肺型肺为卫氏肺并殖吸虫最常寄生部位,咳嗽、血痰、胸痛最为常见,典型的痰为棕褐色可持续数年。
如伴肺组织坏死则呈烂桃样血痰,当肺并殖吸虫移行入胸腔时,可引起胸痛,渗出性胸膜炎或胸膜肥厚。
肺吸虫病2例

例 2 图 4 肺窗显示右肺上叶后段见斑片、结节状高密度影ꎬ境界
模糊 图 5、6 纵隔窗显示部分结节灶以胸膜下分布为著ꎬ图 6
见右侧胸膜包壳样钙化ꎮ
讨 论
肺吸虫病主要因人生食或半生食含并殖吸虫囊
蚴的溪蟹或蝲蛄而感染ꎬ并殖吸虫蚴及童虫在人体
示诊断ꎮ 回顾性分析ꎬ影像医师对肺吸虫各期 CT
表现缺乏认识、动态观察忽略了病灶短期多变的特
点、没有充分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ꎮ
参考文献
[1] 刘雪艳ꎬ严晓峰ꎬ吕圣秀ꎬ等. 14 例肺吸虫误诊为结核的原因及
CT 和 MRI 表现[ J] . 放射学实践ꎬ2016ꎬ31(10) :976 - 979.
出现新发病灶ꎬ后入住我院ꎮ 实验室复查支原体强
阳性、EB 病毒核酸高ꎬ临床给予吡喹酮、头孢西丁、
克林霉素及抗支原体治疗ꎬ治疗后病灶范围明显缩
小ꎬ患儿无特殊不适ꎮ
例 2 患者 男ꎬ18 岁ꎬ以间断痰中带血 2 月主诉
入院ꎮ 2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ꎬ有时痰中
为淡红色小血块ꎬ有时为黑色团块ꎬ偶感胸痛ꎮ CT
作者单位:710075
陕西 西安ꎬ西安市高新医院放射科
以及胸腹壁皮下结节等ꎬ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ꎮ
数病例ꎮ 本组例 1ꎬCT 表现典型ꎬ“ 隧道” 征为虫体
移行所致机械性损伤ꎬ“ 隧道” 中心为低密度影ꎬ周
边呈厚壁高密度ꎬ“ 隧道” 周围常伴有毛玻璃片样高
密度影ꎬ为肺泡出血和炎性反应ꎮ 肺结节灶常为病
198(5) :1076 - 1083.
[7] CALVOPINA Mꎬ ROMERO ̄ALVAREZ Dꎬ MACIAS Rꎬ et al. Se ̄
肺吸虫病病例

溪蟹
囊蚴在蟹体内的分布很多 吃溪蟹的方式有生吃,腌, 见于蟹肉中,从螯肢、步 醉,烤、煮、油炸等,其 肢肌肉、胸肌均可检出囊 中腌、醉并未杀死蟹中囊 蚴,感染率可达30%以上, 蚴,等于生吃,容易感染。 一只蟹体内囊蚴可发达 5833个
肺吸虫如何完成生活史
由于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 聚集、最后细胞凋亡、崩解液化, 脓肿内充满赤褐色黏稠性液体。 镜下检查可见坏死组织、夏科莱登结晶和大量虫卵。囊壁因纤 维组织增生而形成肥厚,肉眼可 见边界清楚的结节状虫囊,呈紫 色葡萄状。
虫体死亡或移至他处,囊 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 或吸收、内芽组织填充, 纤维化,最后病灶形成癜 痕。
肺吸虫病的诊断
诊断卫氏并殖吸虫病时,首先 要询问患者有无生吃或半生吃 溪蟹、蝲蛄的历史,并结合临 床表现、X线及CT检查等,注 意与其他疾病(如肺结核、皮 下脂肪瘤、颅内肿瘤等)的鉴 别。
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常用于普查,阳性符合率>95 % ,但 常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2.检测抗体: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肺吸虫抗体(后 尾蚴膜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ELISA 等 ) 3.检测循环抗原:用于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大多 应用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循环抗原)
CT、MRI检查适 用于脑脊髓型和 胸肺型患者,结 合免疫学检查有 助于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
1.检查虫卵(痰或 粪便中):直接 涂片法、离心沉 淀法 2.活检:摘除的皮 下包块中查虫体
免疫免疫学检查 学检查
肺吸虫病的确诊
粪便或痰中查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 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诊断阶段: 虫卵 检查来源:粪便或痰 检查方法:直接图片法,离 心沉淀法
肺吸虫案例-影诊111第二组

血常规:WBC 4.05×10/I ,N 0.51,I 0.29,嗜 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42×109/L。脑脊液压力 2.94kPa,白细胞计数14×1010/L,小淋巴细胞 0.32,单核细胞0.25,嗜酸性粒细胞0.41,蛋白 0.6g/L,葡萄糖氯及抗酸染色、墨汁染色均正常。 胸片正常。抗肺吸虫抗体(+),肺吸虫抗原皮试 (+)。增强核磁共振显示:(1)左颢叶大片长T:信 号伴周围水肿,增强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左小脑 幕也有异常强化;(2)左额硬膜下少量积液。
病例2
• 张某,男性,27岁,食用醉蟹2 d后出现腹痛、 腹泻(最多20余次/d)、呕吐伴发热,体温最高 39.1 ℃,曾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未见好转, 后转院至某省级医院。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 25.4×10 9/L,嗜酸性细胞百分率67.8% ,嗜 酸性细胞绝对值2.75×0 9/L;肺部CT:两肺 多发感染,左侧胸腔积液,两侧胸膜增厚;B 超:肝脾大,少量腹水;肺吸虫抗体阳性。
病例4
病人 女,51岁。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40 d, 无发热,经系统抗炎治疗无效。X线胸片显示左 肺上叶前段片状浸润性模糊阴影,边界逐渐变清 晰,呈团块影。CT显示左肺上叶前段外周形态不 规则块影,与侧胸壁分界不清,约4.0 cm×3.0 cm大小,密度不均匀.内有多个小的透亮区;纤 维支气管镜检查各级支气管均未见异常。刷片检 查未找到抗酸杆菌及癌细胞。因不能除外肺癌, 于1999年12月在全麻下左侧开胸探查。
问题二:判定急性肺吸虫病暴发的 主要依据有哪些?
• 1.2个患者均有食用醉蟹,蟹为卫氏并殖吸虫 的第二中间宿主。 • 2.抗炎对症治疗,未见好转。 • 3.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或X线检查中肺 部有明显病变。 • 4.肺吸虫抗体阳性,治疗后转阴性。 • 5.具有肺吸虫病临床表现。
小儿肺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1例

临床检验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2019 10 37 10 Chin J Clin Lab Sci Oct. 2019 Vol.37 No.10
1 病历资料
患儿,女,5 岁半,哈尼族,云南金平县人。因“咳嗽,咯
血”3 年半到当地医院复诊,CT 提示“肺空洞形成”。于 2018
年 5 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就诊,以“肺部病变原因”待查收入
院。经问诊,患儿于 3 年半前有半生吃溪蟹史及饮生水史,3
个月后出现咳嗽、咯血症状,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病”。
见空洞形成,左侧胸膜增厚、粘连,见图 1。
病原学检查:自咯痰液及深部吸痰涂片时均检出肺吸虫
虫卵,虫卵呈椭圆形,金黄色,一端有较大卵盖,常倾斜,卵壳
厚薄不均。后端稍增厚,卵内含有卵黄颗粒及卵细胞,见图
2、3。并殖吸虫抗体 IgG 阳性。
入院后明确诊断为“肺吸虫病”。给予驱虫治疗,治疗方
案:吡喹酮片 25 mg/ kg/ d,每天 3 次,服用 3 d,停 1 周,继续
胞计数 4.74× 1012 / L,血红蛋白 117 g/ L,血小板计数 286×
。 ;感染指标: 反应蛋白 、 109 / L IgE 2 174 U/ mL
C
55.38 mg / L
降钙素原 15.34 ng/ mL 、白细胞介素- 6 12.05 pg/ mL,均升
高;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核病相关检查:痰液结核分
关键词:肺吸虫病;肺结核;儿童;误诊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志码:B
肺吸虫合并肝肺吸虫1例报道

肺吸虫合并肝肺吸虫1例报道肺吸虫病又称肺并殖吸虫病,属人畜共患蠕虫病,系肺吸虫寄生人体所致。
可侵犯人体肺、肝、脑、脊髓、腹腔等处,在浙江、安徽等省陆续发现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肺吸虫病,已有报道,但同时肝、肺吸虫报道不多见,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9岁,农民。
因“咳嗽、咳痰1月,加重伴胸痛、气短2天”于2011-11-06入院。
患者1月前起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粘白痰,未引起重视未予诊治。
入院前3天出现咳嗽加重伴夜间盗汗。
次日晨起感左侧胸痛,呈针刺样锐痛、深吸气、咳嗽时加重,屏气时减轻,伴胸闷、气短,入院当天感胸痛减轻,但胸闷、气促加重。
查体:T37.8 ℃皮肤未见结节、包块,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偏右,左侧胸廓较膨隆,左上肺呼吸音消失、触觉语颤明显减低、叩诊鼓音,右侧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两下肺呼吸音低叩诊浊音,心脏听诊无殊,腹软,肝脏肋下未及,肝区轻叩痛,脾脏肋下2横指,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力V级,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既往史:2月前有食用腌制溪蟹20多只。
1.2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4.4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5%,嗜酸性细胞百分比75.4%;②血沉: 29mm/h;③胸水常规及生化:乳酸脱氢酶6971.00U/L,葡萄糖3.02mmol/L、蛋白质57.90g/L、腺苷脱氨酶14U/L、李凡他试验++、红细胞计数10000.00/μl、有核细胞计数79231.00/u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97%;④寄生虫卵:胸水、痰、大便未找到寄生虫卵;⑤总IgE337.60KIU/L;⑥骨髓象检查提示增生活跃;⑦肺吸虫抗体阳性(丽水市疾控中心检测)。
(驱虫治疗半月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4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4%,嗜酸性细胞百分比15%)。
1.3 影像学检查2011-11-05胸部CT 检查提示:“左侧液.气胸,肺压缩约35%,左肺少许感染病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如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二:判定急性肺吸虫病暴发 主要依据有哪些?
• 1.2个患者均有食用醉蟹,蟹为卫氏并殖吸虫 的第二中间宿主。 • 2.抗炎对症治疗,未见好转。 • 3.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或X线检查中肺 部有明显病变。 • 4.肺吸虫抗体阳性,治疗后转阴性。 • 5.具有肺吸虫病临床表现。
病例3
病例3:患儿男,11岁。因头痛20d于2004年6月8日 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心、呕吐、抽搐及意识 障碍 入院前曾在外院头颅CT正常,诊断为病毒性 脑炎,给病毒唑、更昔洛韦、青霉素等治疗,头痛 无好转而转我院。2003年4月在当地医院行右腋后 囊肿摘除术。既往有生食河蟹史。查体:T 37.1℃ ,P 96/min,R 22/min,神志清,精神差, 颈无抵抗,右侧腋后有2处约1.5cm×1.5cm甲级愈 合切口,心、肺听诊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双侧巴 氏征及克氏征阴性。
问题二. 试述慢性肺吸虫病的致病机 制、临床分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 致病机制:虫体移行和窜扰 • 1.可继续在腹腔内窜行,侵犯肝脏、脾脏、肾脏 形成囊肿。 • 2.虫体亦可直接沿神经根侵入脊椎管在脊髓旁形 成囊肿,破坏或压迫脊髓,造成截瘫。 • 3.窜向下腹可侵及膀胱或沿腹股沟管到阴囊,引 起精索及阴囊内病变, • 4.虫体可穿过腹壁肌至皮下组织,并到处游走成 为游走性皮下结节。
病例4
病人 女,51岁。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40 d, 无发热,经系统抗炎治疗无效。X线胸片显示左 肺上叶前段片状浸润性模糊阴影,边界逐渐变清 晰,呈团块影。CT显示左肺上叶前段外周形态不 规则块影,与侧胸壁分界不清,约4.0 cm×3.0 cm大小,密度不均匀.内有多个小的透亮区;纤 维支气管镜检查各级支气管均未见异常。刷片检 查未找到抗酸杆菌及癌细胞。因不能除外肺癌, 于1999年12月在全麻下左侧开胸探查。
病例4:胸肺型肺吸虫病
依据 :1.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40 d 2.肺门淋巴结肿大 3.病理报告镜下找到虫卵及夏科雷登结晶 4. X线胸片显示左肺上叶前段片状浸润性模 糊阴影,边界逐渐变清晰,呈团块影。CT显示左 肺上叶前段外周形态不规则块影,与侧胸壁分界 不清 5.病人3个月前有生食螃蟹史,并有不明原 因的荨麻疹,且近期当地有肺吸虫病发病
肺吸虫案例
病例1
• 陶某,男性,22岁,食用醉蟹4 d后出现腹胀、 腹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8.8 ℃,6 d后出现胸 闷、全身皮疹,伴瘙痒。曾先后在多家市级医 院就诊,予以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6月13 日人住某市级医院。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 18.3×10 9/L,嗜酸性细胞百分率15.0% ,嗜 酸性细胞绝对值2.5 ×10 9/ L,血沉65 mm/ h;胸片:肺动脉段、左心耳膨出,心影呈梨 形改变,两肺炎性改变;腹部平片:不全性肠 梗阻;B超:右侧髂窝少量积液;6月17日肺 吸虫抗体阴性。
• 临床分型及主要临床表现 :
• 1.胸肺型——以咳嗽、胸痛、咳出果酱样或铁锈 色血痰等为主要症状 • 2.腹肝型——肝大、肝痛,肝功能异常,腹痛、 腹泻、大便带血 • 3.皮下型——游走性皮下包块 • 4.脑脊髓型——头痛、癫痫、偏瘫、视力障碍等 • 5.其他——心包型,多见于儿童,胸部X线检查见 心包积液。阴囊肿块型等
胸腔无粘连及积液,左肺上叶前段周边肺实质内可 触及3.5 cm太小肿块,局部肺表面充血,无胸膜 皱缩,肺门淋巴结肿大,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 后标本见舯块内呈多房性改变,其中有脓性液体。 病理报告镜下找到虫卵及夏科雷登结晶,诊断肺 吸虫病。再追问病史,病人3个月前有生食从朝鲜 进口的螃蟹史,并有不明原因的荨麻疹,且近期 当地有肺吸虫病发病。病人术后恢复顺利,荨麻 疹未再出现。
问题1. 病例3和病例4分别可诊断 为何病?依据有哪些?
病例3:脑脊髓型肺吸虫病
依据:1.有生食河蟹史 2.曾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病毒唑、更昔洛韦、青霉 素等治疗,头痛无好转 3.神志清,精神差,颈无抵抗 4.抗肺吸虫抗体(+),肺吸虫抗原皮试(+) 5.增强核磁共振显示:(1)左颢叶大片长T:信号伴周 围水肿,增强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左小脑幕也有异常强化; (2)左额硬膜下少量积液
问题三. 慢性肺吸虫病的实验室及影 像学检查有哪些?
• 1.病原学检查:痰或粪便中找到虫卵、拆 除的皮下包块中找到虫体即可确诊 • 2.免疫学检查:皮内实验常用于初筛,但 假阴阳性较高 • 3.X线、CT及MR :适用于胸肺型及脑脊髓 型患者
• 致病机制: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由童虫在组织器官 中移行、窜扰和成虫定居或移行所引起。 • 1、虫体进入腹腔游走:早期可引起浆液纤维素性腹膜 炎,诱发混浊或血性腹水,内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 2、虫体进入腹壁:可致出血性或化脓性肌炎,如在腹 内停留并发育亦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其内容物为果 酱样粘稠液体。 • 3、侵入肝时:在经过处有纤维蛋白附着,肝表面呈虫 蚀样,若虫体从肝穿过,则表面呈针点状小孔,肝局部 有时出现硬变。 • 4、虫体在膈、脾处穿行:也可形成点状出血、炎症。 • 5、虫体进入肺:引起的病理过程分3期,①脓肿期;② 囊肿期;③纤维瘢痕期。
血常规:WBC 4.05×10/I ,N 0.51,I 0.29,嗜 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42×109/L。脑脊液压力 2.94kPa,白细胞计数14×1010/L,小淋巴细胞 0.32,单核细胞0.25,嗜酸性粒细胞0.41,蛋白 0.6g/L,葡萄糖氯及抗酸染色、墨汁染色均正常。 胸片正常。抗肺吸虫抗体(+),肺吸虫抗原皮试 (+)。增强核磁共振显示:(1)左颢叶大片长T:信 号伴周围水肿,增强呈不规则环状强化,左小脑 幕也有异常强化;(2)左额硬膜下少量积液。
问题一:急性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有哪些?试述其致病机制。
• 临床表现:症状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 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泻、发热等一般症 状。重者可有全身过敏反应、高热、腹痛、胸 痛、咳嗽、气促、肝肿大并伴有荨麻疹。白细 胞总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升高明显,一般 为20%~40%,高者超过80%。急性症状可持续 1~3个月。
病例2
• 张某,男性,27岁,食用醉蟹2 d后出现腹痛、 腹泻(最多20余次/d)、呕吐伴发热,体温最高 39.1 ℃,曾当地医院抗炎对症治疗,未见好转, 后转院至某省级医院。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 25.4×10 9/L,嗜酸性细胞百分率67.8% ,嗜 酸性细胞绝对值2.75×0 9/L;肺部CT:两肺 多发感染,左侧胸腔积液,两侧胸膜增厚;B 超:肝脾大,少量腹水;肺吸虫抗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