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
谈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模板

谈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理论已开始逐步地渗入到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
文章回顾了原型理论的提出,简要探讨了原型理论,并从词典释义、词义的变化、英语词汇学习、一词多义以及翻译等角度分析了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
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认知学科的各个领域。
原型最初是用来描述自然界,解释自然事物的,后来才被引入了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用来释义,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原型语义学(prototype semantics)。
西方对原型理论的研究要比国内早许多,国内现在也已经有很多研究原型理论及其应用的论著和文章。
随着原型理论在释义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肯定,语义学家和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逐步将原型理论应用到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使其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1原型理论的提出“原型理论产生于当代语言学和哲学界对于经典的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的批判,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对于语义范畴‘家族相似性’的深刻揭示。
”“原型理论是针对传统释义方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原型语义学的建立是与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从根本上决裂的。
”说到原型理论的提出,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和“充分必要条件”(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在原型理论之前,经典范畴理论一直占主导地位。
该理论认为“范畴由范畴成员共同拥有的一组充要特征来界定并且这些特征是二元对立的,即一个实体如果具备了某一范畴成员的所有充要特征,那么它就是该范畴的成员,否则就不属于该范畴”。
经典范畴理论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精确定义的领域,比如科学以及法律等领域,也曾对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当经典范畴理论被用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以及日常概念范畴时,该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
原型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原型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前言原型理论是指人类在构建个人概念或分类系统时,将这些概念归纳为基于一组主要成员的具有随机属性的类型。
原型理论不是静态的,而是认为某些概念更加“中心”,具有更多的特性和意义,更容易被记住和学习。
在语言教学中,原型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词汇,构建语言理解的框架。
原型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识字、拼写、意义、用法等方面都需要涉及到词汇。
而原型理论可以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多个方面:1. 识别词汇原型在语言中,每个词汇都有其原型,而原型往往是最常使用、最为基础性的概念。
通过了解和识别词汇原型,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该单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快速地成为语言的熟练者。
2. 帮助词汇学习原型是概念和知识的起点,而对原型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相关的单词和词汇。
例如,在学习英语动词时,知道原型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动词的变化形式,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该动词。
3. 帮助学生理解具体单词的意义和用法通过了解原型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单词的意义和用法。
例如,在学习英语名词时,可以通过理解名词的原型和隶属关系来识别、理解和使用具体的名词。
4. 帮助学生识别词汇分类在原型理论中,隶属关系是分类的基础,而词汇教学中也需要涉及到词汇分类的概念。
通过了解词汇分类的原理,学生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理解词汇分类,并可以更好地使用相关的单词和词汇。
总结原型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词汇知识。
原型将类别中的基本成分与其他成分区分开来,帮助学生识别词汇原型和类别,并能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相关的单词和词汇。
在词汇教学中,学生应当通过了解原型的概念,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原型理论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认为语言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原型,即一种最典型的语言形式,它可以被用来描述其他语言形式的变化。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原型理论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词汇。
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原型理论来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原型理论来帮助学生理解单词“run”的变化,如“running”,“ran”,“runner”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这些单词的变化是基于原型单词“run”的,而不是完全不同的单词。
其次,教师可以使用原型理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记住原型单词“run”,然后让学生记住其他变体单词,如“running”,“ran”,“runner”等。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单词,而不是把它们当作完全不同的单词来记忆。
最后,教师可以使用原型理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变化。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单词“run”的变化是由于语法规则的变化,而不是由于单词本身的变化。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词汇。
总之,原型理论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词汇。
因此,教师可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使用原型理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词汇。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原型范畴理论是一种对词汇语义关系进行分类的理论,它主要通过将词汇按照其属性和关系划分为不同的范畴,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的意义。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个范畴具有核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两种类型的词汇。
核心成员是指与该范畴最为关联和具有代表性的词汇,而边缘成员则是与该范畴关联性较弱的词汇。
通过对词汇进行分类,学习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记忆词汇的意义。
原型范畴理论还可以帮助学习者区分和辨析词汇的不同概念。
在英语词汇中,有些词汇在意义上非常接近,很容易混淆。
通过将这些词汇按照其原型范畴进行分类,学习者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和区分它们之间的概念差异,从而避免使用错误或不合适的词汇。
原型范畴理论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拓展词汇联想和应用能力。
每个词汇都有与之相关的其他词汇,它们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关联。
通过将词汇按照其原型范畴进行分类,学习者可以更加有系统地掌握词汇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词汇联想和应用。
在学习动物词汇时,学习者可以将它们按照生活环境、饮食习性等方面进行分类,加深对动物词汇之间的联系的理解。
原型范畴理论还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词汇分类训练和记忆训练。
通过将词汇按照其原型范畴进行分类,学习者可以进行词汇分类训练,提高对不同类型词汇的识别和辨别能力。
学习者可以通过对同一范畴的词汇进行集中记忆,加深对该范畴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的意义,区分和辨析词汇的不同概念,拓展词汇联想和应用能力,进行词汇分类训练和记忆训练。
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原型范畴理论,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词汇。
原型范畴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

教学篇•教学反思初中英语教学包括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教学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中,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学质量上,而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在各方面教学的基础上来实现的。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提出的重要观点,而原型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所有概念的建立都是以原型为中心。
本文旨在探索原型范畴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找到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学习途径,并且在教学时能够根据该理论进行教学。
根据此理论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短时记忆,改善他们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而且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因此,本文从词汇、语法、文化教学三个方面,分析了原型范畴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一、原型范畴理论在词汇中的应用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主要是通过简单的读音、音标、讲解来实现对词汇的解读,而教师讲授单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大部分教师会只讲授教材中出现的单词,而没有丝毫的拓展,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而且教师把每个单词都平等对待,没有侧重点,导致学生在学习和记忆这些单词的时候不明白哪些单词需要重点记忆、哪些单词只需听懂即可,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使用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和区分不同词语之间的关系。
它有利于我们把握各种意义和用法的词汇。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解释一词多义的现象。
Take the word“train”as an example,its basic meaning is a railway engine pulling a number of cars or trucks,taking people and good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When it takes the verbal form,it means teaching a person or an animal the skills for a particular job or activity.Therefore,the word“train”is a prototype,the forms of nouns,transitive verbs and intransitive motion belong to the category.原型范畴理论从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的程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解决词汇习得与词汇记忆问题。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摘要随着英语学习的不断深入,词汇教学一直是学习者最为关注的部分,而如何有效地教授词汇也成为了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文结合原型范畴理论,探讨了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了其灵活性和可行性。
通过理解原型范畴理论,教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单词,从而提高其词汇水平,更好地掌握英语。
引言英语词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纯粹的记忆来掌握单词,这种方法缺乏深度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使用英语时不易表达自己的意思。
而原型范畴理论则能够帮助学生根据单词的概念来理解和运用单词,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单词。
本文将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
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创立的,它认为我们使用的语言和概念是通过我们对具体经验的归纳总结而来的。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把单词放在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中去理解单词。
例如,当我们听到“鸟”这个词时,我们能够将它归类为动物范畴中的一种。
此外,它还允许我们相对于其他相关单词来理解某个单词。
例如:“老鹰”这个单词可以理解为“鸟类”中的一种,但是它比其他鸟类更强、更凶猛。
原型范畴理论最初用于分析语言,但是这一理论逐渐被应用到不同领域,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
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抽象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由个体经验的抽象总结而来的,所以当我们教一个单词时,我们要以基础抽象概念为起点。
例如,在教学“鱼”这个单词时,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的解释,例如“有鳞、进水的动物”,然后再将其较详细和特定的概念“鲨鱼”、“金枪鱼”等加入学生的认知中。
范畴的灵活性与传统的词汇教学不同,原型范畴理论允许范畴的变化和灵活性。
例如,当我们教学“水果”这个范畴时,除了将“苹果”、“香蕉”等以生物概念进行解释外,还可以将“番茄”等不属于常规水果范畴的植物也加入到范畴中。
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罗希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很快便被广泛移用至语言学研究之中,尤其是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领域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原型理论试图说明人们形成、掌握和理解概念的心理过程。
结构语义学中的成分分析方法认为,词语的意义由最基本的语义原素组合而成。
各个概念都有其特定的一套语义原素,如“椅子”可以分解为“坐具”和“带靠背”两个语义原素。
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认知学科的各个领域。
原型最初是用来描述界,解释自然事物的,后来才被引入了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用来释义,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原型语义学(prototype semantics)。
西方对原型理论的研究要比国内早许多,国内现在也已经有很多研究原型理论及其应用的论著和文章。
随着原型理论在释义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肯定,语义学家和许多工作者开始逐步将原型理论应用到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使其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1原型理论的提出“原型理论产生于当代语言学和界对于经典的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的批判,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对于语义范畴‘家族相似性’的深刻揭示。
”[1]“原型理论是针对传统释义方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原型语义学的建立是与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从根本上决裂的。
”[2]说到原型理论的提出,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和“充分必要条件”(sufficient andnecessary conditions)。
在原型理论之前,经典范畴理论一直占主导地位。
为了弥补经典范畴理论的不足和“充分必要条件”的缺陷,原型理论就被提了出来。
对于原型理论的提出,贡献最大的要属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认知心家罗斯(E. Rosch)。
1953年,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对经典范畴理论和“充分必要条件”的质疑,提出了他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信息,明确了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接着从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并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随后提出了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对原型范畴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深入研究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本文旨在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词汇习得。
【关键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原型范畴理论、应用、现状分析、实践方法、案例分析、启示、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学生普遍对英语词汇掌握存在一定困难,而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如何有效地教授英语词汇成为了高职英语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总结出相应的实践方法和启示。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提高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进一步推动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以提升学生的词汇学习效果和深化他们对英语词汇的理解。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揭示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机制,为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通过对原型范畴理论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提供参考。
本研究还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促进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和实践探索,力求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贡献新的理论和实践视角,促进词汇教学的改进和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理论已开始逐步地渗入到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
文章回顾了原型理论的提出,简要探讨了原型理论,并从词典释义、词义的变化、英语词汇学习、一词多义以及翻译等角度分析了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原型理论;释义;词汇;翻译Abstract:As a newly-developed semantic analysis theory, prototype theory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into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position of prototype theory, present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rototype theory, and,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into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exical definition, changes of lexical sense,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polysemy and translation.Key words:prototype theory;lexical definition;lexis;translation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是一种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认知学科的各个领域。
原型最初是用来描述自然界,解释自然事物的,后来才被引入了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用来释义,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原型语义学(prototype semantics)。
西方对原型理论的研究要比国内早许多,国内现在也已经有很多研究原型理论及其应用的论著和文章。
随着原型理论在释义方面的作用得到广泛的肯定,语义学家和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逐步将原型理论应用到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使其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1原型理论的提出“原型理论产生于当代语言学和哲学界对于经典的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的批判,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对于语义范畴…家族相似性‟的深刻揭示。
”[1]“原型理论是针对传统释义方式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原型语义学的建立是与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从根本上决裂的。
”[2]说到原型理论的提出,我们就不能不提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和“充分必要条件”(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s)。
在原型理论之前,经典范畴理论一直占主导地位。
该理论认为“范畴由范畴成员共同拥有的一组充要特征来界定并且这些特征是二元对立的,即一个实体如果具备了某一范畴成员的所有充要特征,那么它就是该范畴的成员,否则就不属于该范畴”。
[3]经典范畴理论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精确定义的领域,比如科学以及法律等领域,也曾对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当经典范畴理论被用来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以及日常概念范畴时,该理论就显得力不从心。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经典范畴理论日益受到质疑。
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理论基础上的“充分必要条件”作为一种传统的释义方式,存在着很多缺陷。
例如,“充分必要条件把一个概念范畴的所有成员看成享有共同语义特征的等值词,排斥不具备某一特征的同类成员;或者说因为某一成员不具备某一特征而把它视为非必要条件。
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它的释义动能”。
[2]“充分必要条件”的这种观点体现了其死板、僵化的一面。
其缺陷还表现在,由“充分必要条件”得到的范畴的边界是清晰的而不是模糊的,而事实上,范畴的边界常常是模糊的而不是清晰的。
由于“充分必要条件”存在着诸多缺陷,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为了弥补经典范畴理论的不足和“充分必要条件”的缺陷,原型理论就被提了出来。
对于原型理论的提出,贡献最大的要属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认知心理学家罗斯(E. Rosch)。
1953年,维特根斯坦在其《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对经典范畴理论和“充分必要条件”的质疑,提出了他的“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
他认为是一种叫做“家族相似性”的相似关系将一些词联系在了一起。
这种“家族相似性”包括很多方面,诸如体形、相貌、颜色等等。
到了70年代,罗斯对自然语言的语义概念范畴的大量研究及其意义理论为原型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原型理论罗斯认为,任何一个属性在区别一个范畴时都不是必要的。
“实体的范畴化是建立在好的、清楚的样本之上,然后将其他实体根据它们与这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在某些或一组属性上的相似性而归入该范畴。
这些好的、清楚的样本就是…原型‟,是非典型事例范畴化的参照点。
”[3]简言之,原型就是一个概念范畴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员。
而原型理论实际上就是人们在解释某种现象时,将属于这种现象的某个个体视为原型,并在对这个原型的总体特征认识不变的情况下,把握这类现象中其它个体的特征。
一个词语包含的这些特征越多,它就越接近其概念范畴的原型,反之就是非原型成员。
原型理论的这种区分是对“充分必要条件”缺陷的弥补。
“原型首先属于语义学范畴。
语义学家Stevenson认为,原型不是描述个体或挑选个体,而是描述一个类型的典型标本是什么样子的,从而找出个体与原型的相象程度。
”[4]原型是指一个词语或一个类型意义的所有典型模型或原形象,是一个类型的一组典型特征。
在原型理论中,词的意义是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的。
原型范畴是一个由原型和边缘构成的结构。
原型是该范畴的典型成员,边缘是由该范畴中非典型的成员构成的。
所以,原型范畴理论是一种既不同于经典范畴理论,又不同于传统语义理论的意义观。
3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国内对于原型和原型理论的研究较之国外起步晚,但是近些年来,却也有了不少成果。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原型理论应用到了英语学习和教学中,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目前,原型理论的释义功能,在国内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原型理论引入词典释义;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下审视词义的扩大和缩小;原型理论在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应用;运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英语语言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将原型应用于翻译实践等。
下面,将从以上这几个方面对原型理论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3.1原型理论与词典释义原型理论开始只是用来解释自然事物的,后被引入语言学和语义学,近十几年才被引入词典释义。
原型理论认为词语的意义特征的每一个个体都不一定是必要的,所有个体的特征集也不必是充分的;概念范畴成员之间的地位也是不同的。
一个词语包含的特征越多就越接近原型,属原型成员;反之,就属非原型成员。
原型理论学家认为这种区分弥补了“充分必要条件”的缺陷。
“因此,典型的个体就可充当一个概念范畴的原型,在释义中非原型与原型之间的关系可用…原型+或-非原型的区别特征‟来表述,通过适当的抽象归纳,用元语言表述出来就可成为语词的释义。
”[2]有些语言学家把原型释义看成是表述语义的最佳方法,但是,作为对“充分必要条件”缺陷的弥补和对语义理论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原型理论并不能够完全解决语义理论存在的全部问题。
原型释义是完整和准确的,但是其语义分解过于繁琐,语义表达方式等也还远远达不到词典释义的要求,有些操作在词典释义中根本无法实现。
所以,把原型理论真正引入词典释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3.2原型范畴理论与词义的变化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语言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词义的扩大和缩小。
词义的变化则是与范畴联系在一起的。
“…范畴‟一词在认知语言学中是个用途很广且含义模糊的术语,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事物类别的总体。
客观事物固有的类别特征经过认知中介在思维和语言中固定下来,这个过程就是范畴化。
”“词的意义就来源于对事物的认知以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词义的形成及演变就是不同层面上的范畴化的结果。
”[5]在原型范畴理论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来解释为什么有的词很难断定其词义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因为,词义的变化除了扩大和缩小外,还有转移、转类、虚化、实化、扬升、贬降等等,其实“都可以看作是原型构建的范畴,以原型为中心,其成员的范畴隶属度依次递减,直至不明确的边界,继而与其他范畴相互交叉”。
词义的扩大和缩小,“不论是单个词例的纵向发展,还是整体现象的横向扩充,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进而形成语义范畴”。
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词义的扩大和缩小,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词义变化的问题,但是为研究词义的变化提供了新的突破口和理论基础。
3.3原型范畴理论与英语词汇学习原型范畴理论对词义的解释也更为清楚和灵活,从而有助于学习者对词义的理解和学习。
“原型范畴理论能帮助学习者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将词义记忆活动置于客观世界、人类经验及认知、语言结构和意义中,从而显著提高词义习得效果和记忆效率。
”[6]原型范畴理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习者从认知角度分析与理解语言内在的联系,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对词义的识记和对词汇记忆的保持。
一个单词,通常是由几个表面上不相关联的意义组成的“多义范畴”,但事实上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
原型范畴理论能够帮助学习者学会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从而能够避免孤立地记忆单词,而且通过使“学习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加深理解其演变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词义学习的记忆能力”。
同时,由于原型范畴成员之间“家族相似性”,因此将同一概念范畴的词汇通过等级分类的方式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这样便于在记忆单词时找到联系的线索,并能按照层次次序来记忆和巩固单词。
英语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一个环节,原型范畴理论对于英语词汇记忆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习者找到单词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达到提高对英语单词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4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对于“一词多义”,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对单词的每个意义在其特有的语境下进行讲授,或者在初次讲授某个单词时,顺便将它的其它意义一并罗列出来。
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没有科学性可言,收效甚微。
而事实上单词的多个意义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的。
如果能发现并利用这种联系,那么对于单词多个意义的记忆,必定会事半功倍。
而语义范畴原型理论的引入,恰好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范畴成员是以有范畴原型为中心,然后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的。
由此我们可以受到启发,即一个单词的多个词义并不是偶然的、任意的,而是以一个原型意义为中心,各个意义通过“家族相似性”的特征相互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