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课程网推荐优秀作品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推荐教材 及参考书目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推荐教材 及参考书目
• 80年代又由巴金主编过新文学第二个十年的大系。
h
20
中国新文学大系
h
21
作家评说系列丛书
• 近年来由华侨出版社陆续出版的一套以作家为单 位、以纵向历史为线索的研究性系列丛书,已先 后并将陆续出版的有《鲁迅评说八十年》(子通 主编)、《周作人评说八十年》(程光炜主编)、 《胡适评说八十年》(子通主编)、《张爱玲评 说六十年》(子通、亦清主编)、《沈从文评说 八十年》(王珞主编)、《林语堂评说七十年》 (子通主编)、《老舍评说七十年》(张桂兴主 编)、《巴金评说七十年》(陈丹晨主编)、 《曹禺评说七十年》(刘勇、李春雨主编)、
h
37
• 此外还有很多地域性的文学史,如 上海文学史、香港文学史,以及正 在编撰中的北京文学史等。
在文体方面,还有很多分门别类的单 独的文体史。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杨 义著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小说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h
38
《中国现代小说史》
h
39
《当代文学研究》(洪子诚撰著)。hΒιβλιοθήκη 26《现代文学研究》h
27
国学大师丛书
• 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90年代中期陆续推出。 • 其中重要的有:《陈寅恪评传》、《蔡元培
评传》、《康有为评传》、《梁启超评传》、 《严复评传》、《辜鸿铭评传》、《章太炎 评传》、《钱穆评传》、《冯友蘭评传》、 《张元济评传》、《王国维评传》、《张君 励评传》、《熊十力评传》等。
h
34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上、下)
• 马良春、 张大明主 编,
• 北京十月 文艺出版 社
• 1995年11 月
h
35
《中国现代文学论争史》
• 刘炎生 著,

中学历史学习与教学优秀网站推荐

中学历史学习与教学优秀网站推荐

中学历史学习与教学优秀网站推荐●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学历史在线/●初中历史教师家园网/●历史风云网●中学历史教与学/●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初中历史教学网:8080/lishi/●初中历史教研网/918/●史海聆潮/●中学历史同盟/●历史与社会教学网贵阳初中历史基地/●中国历史在线/●马鞍山中学历史教学网/●浏阳八中历史资源网/ds/●三人行中学历史网/●历史教学天地网/lsz/●读史网●历史长河/ls/●史海泛舟/●人教网:[高中] /gzls/[初中]/czls/●K12教学网—历史频道/teacher/sub_edu/history/●中国历史课程网/●教育导航网-历史/dir/history.htm too123●学址之家-历史/jiaoyu/slhk/lishi/●中国教育导航-历史/cata/lishi.html重要的历史教学网站推荐(排名不分先后顺序)1. 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http://www.k1特色栏目为历史学科资源精选、历史教师个人专辑、历史教师个人主页、史地政论坛等栏目。

2. 中国基础教育网:历史教师可以浏览“课程改革”、“交流讨论(BBS)”,“历史”等栏目内容。

3. 人教网:这是目前教育网站中历史教学资源最丰富的一个,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3. 历史网络资源库::9000/l6/l6j5l/wl1.htm有历史博物馆,历史个人网站,历史综合、专题网站,教育网站,网址精选,都是链接页面,不过很好用的。

4. 史海泛舟:福建福州八中的骆志煌老师创建,栏目众多,资料相当丰富。

5. 历史在线:/有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人物,历史之謎,历史故事,古籍博览等。

6. 历史风云网:界面精美,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收藏,谢谢庞老师[该帖子由作者于2011年7月27日17:55:09最后编辑]2011-7-27 17:47:49 举报| 回复| 引用|王金芳等级:版主文章:85注册:2011年6月30日小大第3 楼个人展示| QQ | 邮箱| 主页| 发短信| 加为好友7. 佛山中国历史教与学:有分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历史文化、历史遗产、沧海浮沉等。

学历史必读的书籍

学历史必读的书籍

学历史必读的书籍学历史必读的书籍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和连续性,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类文化的前进方向。

学历史的人应该阅读一些被广泛认为是经典的历史著作,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学历史必读的书籍。

1.《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瑰宝。

它以唐朝史学家司马迁的笔下之人物和事件为基础,对古代中国960年先秦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翔实的纪传体史述,被誉为“史家之宝、无价之宝”。

2.《西方世界简史》这本书由荷兰历史学家吉恩·戴瑟编写,讲述了从古希腊开始,到21世纪初为止的西方世界历史。

这是一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历史书籍,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更综合、更完整地了解西方文明的方式。

3.《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这本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编写的人类史书籍,被广泛认为是对全球历史的最好概括。

该书描述的是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展示了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演变。

4.《资本论》这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入研究,对社会科学、历史、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阅读这本书可以使人更清晰地思考人类社会、历史和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进化规律。

5.《地球的极化》这本书是针对全球化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冲击的深入反思,通过描绘在全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海洋和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历史发展,探索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该书强调了全球社会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重要性,这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以上这些书籍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学历史必读的书籍,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历史知识以及对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探索。

同时,通过对这些书籍的深入阅读和理解,读者可以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身处的经济环境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这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历史教学的书籍

关于历史教学的书籍

关于历史教学的书籍
关于历史教学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历史教育书籍:
《中国古代文明史》:由徐中舒编写,是许多大学中国古代史课程的主要
教材。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包括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等。

《中国古代史纲》:由陈寅恪所著,是一部详尽、精彩的史学著作。

《中国文化史》:由辛酉所著,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文化发展史的书籍。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的文化发展,涵盖了哲学、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燕京八记》:由戴望舒所著,是一本描述中国近代史的视角之一。

《漫游大唐》:一本描写唐代生活风俗、文化、史事等的书籍。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目,例如《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笃学行思录》、《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等。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历史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素养,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中小学生必读历史读物(教育部推荐)

中小学生必读历史读物(教育部推荐)

中小学生必读历史读物(教育部推荐)
历史是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历史读物,学生
可以了解和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以下是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必读
历史读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历史。

1.《小小历史大冒险》
这本书是一系列以趣味故事的形式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读物。

每个故事都以孩子们生活中的场景为背景,通过角色的冒险故事,
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这本书内容生动有趣,
适合小学生阅读。

2.《中国古代文明演变》
这本书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通过详细描
述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让读者能够全面了
解中国古代的历史。

此书语言简洁,适合中学生阅读。

3.《世界历史探秘》
这本书是一本全球历史的导览读物,介绍世界各个历史时期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

这本书适合高中生及以上年级的学生阅读。

以上是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生必读历史读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希望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们能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了解中国史的书籍

了解中国史的书籍

了解中国史的书籍如下:
1.《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详细记载了从上古传说时代直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涵盖了从周朝到宋朝的详细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3.《中国通史》:这类通史作品通常概述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适合想要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

4.《大秦帝国》:孙皓晖所著的历史小说系列,虽然属于小说体裁,但作者力求还原历史真实,可以作为了解秦朝历史的辅助读物。

5.《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所著的一部关于明朝历史的通俗作品,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的历史故事。

6.《国史大纲》:钱穆所著,是一本简明扼要地介绍中国历史的书籍,适合初学者阅读。

7.《中国文明史》:冯友兰所著,从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历史,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文脉有很好的帮助。

8.《万历十五年》:黄仁宇所著,通过对明朝万历十五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入分析,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

9.《中国近代史》:徐中约所著,详细介绍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

10.《中国现代史》:王沪宁所著,介绍了中国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的历史。

历史学优秀网站集锦

历史学优秀网站集锦

1、史学研究网:主要进行史学理论、史学史、海外中国学史方面的研究。

着重发布这一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的前沿学术成果与最新学术信息。

转载以往曾经发表过的有学术留存价值的史学信息与论文。

2、中国史学网: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历史学爱好者,以促进高校历史专业本科教学为主,兼顾历史学研究与历史知识的普及,同时促进国内历史学界与境外与国际历史学界的网上学术交流。

3、中国读史网:主要栏目有政坛风云、战火烽烟、文章中心、思想探微、史学论丛、国际纵横等栏目。

4、象牙塔: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陈爽博士的个人主页,有个人的研究成果及相关链接,其“国史论坛”颇有特色。

5、历史风云网:各个专题收集有思想文化科技、历史的奥秘、中外通史、历史故事、历史文化遗产等历史知识,而战争专题史、民主专题史、社会经济生活等栏目则体现了一定的学术性与专题性,并且收有中学历史的教材教参电子版以供下载。

6、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网:系陈德正教授受中国世界古代史学会之托主持的非经营性网站,旨在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的有关国内外世界古代史教学与研究的相关信息,主要受众为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历史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及世界古代史学的业余爱好者与研究者。

7、铜雀-中国历史网:有中国通史、中国历代帝王、中国各朝疆域、中国历代名人等栏目,尤其是民族边疆史内容最佳,界面精美,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8、血铸中华:由共青团中央与中国社科院主办。

栏目有民族英烈、人民的反抗、不平等条约、历史资料、历史照片、历史遗迹、历史研究,侵华战事、忏悔录、海外评述等。

9、历史资源网:提供香港、世界及中国历史资料及教学资源,包括相片、视听教材等。

10、中国历史网:主要栏目有历史人物、历史论文、历史文化、历史图片、历史研究、历史故事、历史知识、历史小说、历史资料、历史上的今天等。

11、中华万年网:具有丰富中国历史资料。

12、中华文史网:发布以清史编纂为主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资料与各种信息,其范围涉及史学、文学、哲学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课题)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课时授课时间月日-月日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班级学习内容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三个子目的内容: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相较于旧教材而言,本课不仅是题目的变更,也不仅是将“元谋人”一目更改成“我国境内的古人类”,而是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新加入蓝田人、郧县人这一北一南两个遗址,时间跨度长达70万年,并结合《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更加直观地论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遗址遍布全国各地”,这在旧教材上,仅通过元谋人和北京人、山顶洞人来证明,明显是不够的。

那么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和旧教材的讲述差别不大,教学中注意二者对比。

学情分析新进入初一的学生,在小学时没有接受过历史学习,对于本课的学习是相当陌生的。

但是,就平时的常识而言,学生是知道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只不过他们不清楚这一进化的具体过程,和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的发展历史。

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历史会感到既好奇,又无聊,好奇在于学生愿意一睹早期人类的风貌,无聊在于这一阶段并没有太大的故事性,需要老师在讲的过程中增加趣味性教学。

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分布和生产生活情况,能够理解北京人在人类起源和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文字资料和相关化石资料,理解“直立人”和“智人”的概念。

3.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分析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并能够认识到山顶洞人与我们现代人在形貌和生活的异同。

4.结合所学,理解我国是人类进化和发展的重要国家,感受到中华民族世代生活繁衍在这片大地上,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重点难点重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时间;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

难点:分析山顶洞人和北京人在生产生活和形貌上的差异性。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备好各环节的任务、活动等)【导入新课】运用课本内容导入。

[图片][提问]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古人类与我们今天人类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这差别仅仅是在样貌上吗?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有什么有趣的地方?【讲授新课】(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勾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一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 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省颁答案: ①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飞速发展; ③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民族工业仍处于从属地位。 学生答案举例: 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飞速发展;
省颁答案:(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 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问题五:对教材、材料理解有误
示例:第37题第4问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 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 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织机和手纺车,是印 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 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 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 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 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 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4.考纲的解读与预测
※2009年高考对中国古代史的考查,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在命题内容上,将会重点关注中国古代史上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三个层面关注不同时期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史实,尤以魏晋 南北朝、隋唐和明清时期最为重要;从中外、境内各民族 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尤其关注 儒家思想和佛教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关注中国古 代的改革,尤其是宋朝的改革;从自然灾害和民生的角度 关注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因果与教训;关注中国古代的重 大科技成果及其传播和影响。 第二,在命题立意上,仍然会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原 则,但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接轨的命题意识会进一步强 化。
5.细品题型示例
二、认真研究试题,抓好复习的载体 1.认真研究08年高考文综试题和历史单科试 题 2. 利用已往试题,更好地把握复习重点 3.利用试题的精炼呈现,了解重要史观的核 心内容。 4. 利用试题使用过的材料,提高阅读和解析 材料的能力。 5.收集和整理全国各地调研考试题,集中研 究,找出有用的信息,为后期的强化训练 做好准备。
专题一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史
一、资本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创——英法美早期资 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工场 手工业时期) 三、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 地位(19世纪初—19世纪六、七十年代,蒸汽时 代)
应对策略: ①注重细节 ②强化学生语言准确表达能力的训练 ③强化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过手, ④夯实基础,力争做到节节清
问题二: 对材料信息提取不完整,不能多角 度地理解、掌握知识
示例:第37题第2问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 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 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印 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 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 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 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中国历史课程网推荐优秀作品 原创者按:这是四川省教育学会2009 年3月在成都市举办的“2009年高三冲刺阶 段复习研讨会”上的讲座课件。 课件当中引用了成都大学冯一下教授 和成都市树德中学张雷老师的部分资料, 在此表示感谢!
把握高考脉搏,提高复习效率
—09年高考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赖蓉辉
省颁答案: 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 学生答案举例: 下降 1913-1914年,减少;1914-1915年,增加; 1916-1918年,再减少 (归纳不出“有起伏”或“波动)
应对策略:加强对阶段特征的学习
问题四:知识迁移能力差
示例:第37题第三问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 1918年外国棉纺织业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 及其原因。(12分) 省颁答案: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 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 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 的发展。
应对策略: ①加强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的训 练,尽可能完整地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可引导学生对材料分段、分层、分句 等。 ②要使学生学会将材料与教材相 关知识建立有效联系。
问题三:归纳概括能力差
示例:第37题第三问.
材料三 1913年—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 (单位:千关两)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 外国棉纺织业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12分)
省颁答案: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 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 程度的发展。
学生答案举例: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2009年高考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考查,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注重基础,注重理解,强调运用,重视学科主干知识 考查,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试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第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继续关注时政现实,隐性考查 时政热点问题,突出试题的时代特色。 如命题者会从新的视角考查“中国现代化的历程”,突出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法制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探索及取得的成就(特别是最近十三年的 成就),思想近代化、社会生活现代化、城市近代化、外交近代 化等,从而科学认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与社会发展,繁荣富 强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解放思想。
应对策略:
对教材相关知识的理解要准确、 透彻,包括教材中的材料、图片以及 课后作业等的相关内容
第三部分 2009年高考冲刺阶段备考策略
一、认真研究、理性分析2009年文综考纲 1.理解能力要求
2009年考纲中的能力要求
目标\要求 获取和 解读信息 Ⅰ Ⅱ Ⅲ 获 取 试 题 提 供 的 信 提 炼 信 息 的 有 效 内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 息 , 理 解 试 题 要 求 容 和 价 值 , 并 对 其 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 以及考查意图。 进行分析与整合。 息解读。 将 所 学 知 识 与 试 题 准 确 地 运 用 相 关 知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 的 形 式 和 内 容 建 立 识 和 相 关 信 息 , 认 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 正确的联系。 识和说明问题。 问题。 正 确 表 述 事 物 的 现 把 握 事 物 的 本 质 和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 象 , 准 确 描 述 和 解 规 律 , 并 作 出 正 确 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 释事物的特征。 的阐释。 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 意义完整。 运用判断、归纳、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 演 绎 、 比 较 、 概 括 表 述 清 晰 、 逻 辑 严 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 等方法论证问题。 谨。 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第一部分
2009年四川省文综 历史命题的走向预测
2009年四川文综卷历史试题仍将具有 “稳中有变,变中创新”的特点
一、讲求“稳” 1.是历年高考命题原则的要求。 2.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3.是向新课程过渡的需要。 4.是考试中心强调的基本要求。
二、讲求“稳中有变,变中创新” 1.通过范式更新进行试题创新。 2.通过吸纳历史课程标准的精髓进行试题创新。 3.通过历史与现实合理而巧妙地联系进行试题创 新。 4.通过继续突出四川地方文明特色进行试题创新 5.通过总结和借鉴命题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试题创 新。 6.“旧题新考”突出新切入点、新思想、新角度
2.重视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 3. 重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3)阶级和阶级斗争 (4)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5)继承和发展 (6)原因和结果 (7)内容与形式 (8)现象和本质 (9)个性和09年高考对世界近现代史的考查,会呈现出以 下特点: 第一,在命题内容选择上,命题者将会有意 识地渗透新课程教材观。 第二,在命题立意上,命题者虽然仍会坚持 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但命题者将会,更加注 重创新,以新的视角看待我们使用的旧教材中的 历史知识,力求做到既不远离教材,又不落俗套 ,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更加科学地考查学生灵 括运用知识的能力。
调动和 运用知识 描述和 阐释事物
论证和 探讨问题
2.分析内容变化 考纲内容的变化有三种情况: 一是内容的增减。 二是表述的完善。 三是提法的变化。
3.关于考纲使用的问题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课文中重要的小字部分仍是考试内容。 第二,试题中知识点超出了《考试大纲》范 围,但以材料形式出现不算超纲。 第三,教材中前后重复出现、或交叉叙述的, 要以列入《考试大纲》的为准。
应对策略: 精选精练,注重对主观试题的评讲, 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 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 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 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图12《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封面
(3)依据材料二,图12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8分)
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 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 工具”?(6分)
省颁答案: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 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 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 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学生答案举例: 马克思所说的革命是指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历史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 的…… 英国侵略印度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没有英国去 侵略印度,也必然会有另外一个国家去侵略印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