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本实施方案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一套有针对性的历史校本课程,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1.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动力;-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概念、事件和人物;-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探究历史问题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基于小学历史学科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设计如下内容:2.1 国内历史- 研究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如古代王朝的更迭、重大历史事件等;-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研究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了解他们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 探索中国历史中的艺术、科技和文化,了解其对世界的影响。

2.2 世界历史- 研究世界历史的基本时间线和重要事件;- 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兴衰、交流和影响;- 研究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发明,了解他们对世界的影响;- 探究世界历史中的科技进步和文化交融,了解其对今天的影响。

2.3 当地历史- 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俗和传统;- 了解当地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探究当地历史与其他地区历史的联系和影响;- 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现实场景,体验当地历史的魅力。

3. 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地探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场所,亲身感受历史文化,拓宽视野;-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 评估方法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日常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研究态度、参与度和表现,记录日常表现评价结果;- 作业评价: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分析,通过作业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项目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考试评价:定期进行历史知识考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的重要性和编写原则。

校本课程教材是中学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历史研究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重要性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具有以下重要性:1. 个性化教学:校本教材能更好地满足本校学生的研究需求和背景。

通过根据学生特点编写教材,可以提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内容。

2. 全面性和深度性:校本教材可以全面覆盖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并深入展开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的分析。

这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

3. 引导研究能力:校本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批判性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

4. 培养价值观:校本教材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背后含义和影响,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编写原则编写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1. 易读易懂:教材应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符合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惯。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模糊难懂的术语和句子结构。

2. 基于证据:教材内容应基于可靠的历史证据和学术研究。

避免引用不能被证实的内容或个人主观观点。

3. 多样性和包容性:教材应兼顾不同历史观点和文化背景。

强调历史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

4. 合理安排:教材内容应按照合理的时间、空间和主题顺序组织,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事件的逻辑框架。

5. 注重互动性:教材应包含各种形式的互动教学元素,如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展示等。

通过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增强研究效果。

总结中学历史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深入的内容、培养独立研究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目标。

同时,编写教材应遵循易懂、基于证据、多样包容、合理安排和注重互动的原则,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中国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历史》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中国历史适用年级八年级总课时22课时课程简介(200字内)中国近代史介绍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历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背景分析(500字内)目的和意义:1、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欣赏影视作品,参观历史遗迹,了解中国近代历史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内在联系。

2、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从多种角度思考历史问题,尝试对历史问题进行客观的解释,做出正确的评判。

学情分析:1、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解决相关问题;采用六人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逐步锻炼收集与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等历史活动,学以致用,提高语言表达概括能力。

3、通过收集老照片、老物件,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历史遗迹等,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

资源分析:1、学校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各种教学设备,教师自制教具、模型以及学校图书馆的期刊与书籍来完成课程规定的课堂教学、探究活动。

2、社会资源:广泛利用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开展实践和探究活动。

3、信息化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课件及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充分利用相关视频,图片,形象直观的展现历史史实。

4、个人和家庭资源:利用家中的材料、图书开展相应活动,并可将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和体验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目标1、能够归纳中国近代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史实,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能归纳、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近代化的历程,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

3、能够对中国近代落后原因进行分析,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史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安庆石化一中历史校本课程

安庆石化一中历史校本课程

安庆石化一中历史校本课程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课程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明素养,学校从2015年开始开发了校本历史课程。

下面分步骤介绍这一历史校本课程的详细情况。

一、设计思路在设计思路上,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主要采用“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为依托”的教学理念。

通过采用各种适宜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历史的认知。

二、教学内容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包括三个部分:中国古代文明、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

其中,中国古代文明主要涉及了夏商周三个朝代、中华帝国、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世界历史部分则主要解读了世界的历史进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三、教学活动安庆石化一中为历史校本课程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重阳行动”,每年重阳节期间学校会组织学生拜访敬老院并为老人提供服务,让学生懂得尊敬老人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名师讲堂”、历史爱好者沙龙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

四、教学成效通过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学生不仅学会了历史知识,还能够思辨历史和与人交流。

有的学生甚至通过这一课程更加热爱历史文化,并成为历史专业的学生。

因此,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历史,更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需品。

综上所述,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打破了传统历史课的局限性,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相信在未来,安庆石化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将会成为更加深入人心的教育品牌。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低年级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低年级

小学历史校本课程低年级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历史校本课程在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小学历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在低年级,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基本认知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 我们的祖先:介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族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历史的关注和尊重。

- 过去的生活:讲解过去人们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和娱乐活动,以了解和比较过去与现在的异同。

- 重要的人物: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国家的创建者、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激发学生对英雄和成功人士的敬佩和追求。

- 历史事件:简要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国家的独立、战争的发生等,让学生对历史的变迁有初步的了解。

- 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和互动游戏等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在小学历史校本课程的低年级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 帮助学生认识家庭历史的重要性,并尊重他人的家庭历史。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了解过去与现在的差异。

- 提高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和向往。

-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初步认知和理解。

教学方法在小学历史校本课程的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观察和讨论: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讨论过去的生活方式和重要人物。

- 故事讲述: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

- 多媒体资源:使用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历史相关的手工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小学历史校本课程的低年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引导他们了解过去的人物和事件,以及认识家庭历史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讨论和多媒体资源的使用,我们将帮助学生在低年级建立起对历史的基本认知和思考能力。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

人文历史类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人文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人文历史的基本知识,理解我国历史的演变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课堂讨论、研究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人文历史,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我国的历史为主线,涵盖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部分。

内容主要包括:1.古代部分:讲述中国古代的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2.近代部分:介绍我国近代的历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

3.现代部分:讲述我国现代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4.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历史实验,体验历史的真实情况。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主要资源有:1.教材:选用权威的人文历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亲身体验历史的真实情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以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为标题,我们可以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历史校本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

下面将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选择历史校本课程的教材选择是实施的重要一环。

教材应该既包含国家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又能满足学校、地区或学生的特殊需求。

教材的编写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避免简单的知识灌输。

二、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还可以运用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此外,还可以运用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文化。

三、评估方式历史校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应多样化,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可以采用论文写作、展示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应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事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思考能力。

四、教师培训为了保证历史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教师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接受专业的历史知识培训,了解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接受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估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历史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和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支持。

通过合理的教材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和专业化的教师培训,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历史校本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程的校本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和文化的了解,本校制定了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1. 提供丰富全面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历史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内容和教学方法1. 内容:课程内容将涵盖本地历史、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三个层面,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内容。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地考察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教材:编写符合校本课程需求的历史教材。

2. 培训教师: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3.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课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表。

4. 实施教学:根据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互动。

5. 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评估方法1.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历史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 作业评估:布置历史作业,通过作业评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实践评估:通过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历史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了解程度显著提高;2. 学生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得到有效培养;3.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4. 学校的历史校本课程实施得到较好的效果和反馈。

结论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有望在新学期内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更高的兴趣与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并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推动学校历史校本课程的发展。

以上是新学期历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合作!*注:该文档仅供参考,实施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始兴古城及建设古城的建设及建筑业:始兴县城太平镇,古称陈坊。

从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定为县治至2011年已有683年的历史。

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筑土城墙,开东、南、西、北四门。

民国时期,最宽的环城路、建国路只有6米宽。

且多为土质或卵石路面,房屋为砖木结构平房,楼房少许。

第2课始兴的历史建置始兴名字的由来及建置:据城南玲珑岩螺壳胶结堆积出土的石器及动物骨化石等遗迹考证,原始时代已有先民于此生息繁衍。

夏商周时,地属南交。

《禹贡》为扬州地域的南境。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为百粤(越)地。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南海郡。

汉初,南海郡尉赵陀割据岭南,属南越。

西汉五年(前202年),设豫章郡置南埜(野)县。

本境属南埜县地。

当时南埜地域,辖今江西的南康、大庾、崇义、上犹、信丰和广东始兴、南雄及仁化部分地区。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南庐”为南野。

刘协兴平元年(194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

南野县属庐陵郡。

赤壁战后(208年),三国鼎分,本境属吴。

吴孙权嘉禾五年(236年),庐陵郡分设南部都郡,本境属南部都尉。

孙休永安六年癸未(263年)春,孙吴为加强对岭南地区的开发,建设战略后方,析南野县南乡地置始兴县。

“始兴”一名始此。

孙皓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以桂阳南部置始兴郡,统曲江、桂阳、始兴、含洭,贞阳、中宿和阳山七县。

始兴县属始兴郡。

南朝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改始兴郡为广兴郡。

齐高帝建元初年(479年),复名始兴郡,南齐设置斜阶县,后改为令阶,梁武帝天监五年(506年)四月,再改名为正阶县。

梁大同二年(536年),正阶并入始兴县。

梁元帝承圣中元年至四年(552-555年),分始兴地置安远县。

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改安远县为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郡废,改安远郡置大庾县,隶广州总管府。

(按:《隋书》是年省诸郡,于始兴郡置广州总官府,统县十六,始兴在焉。

)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番州,不久改名东衡州。

唐贞观元年(627年),改为韶州,隶岭南道,始兴县属韶州。

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析始兴县北界的化南、横山两乡置贞昌县(今南雄县)。

宋宣和二年(1120年),赐名保昌。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韶州为始兴郡。

乾元年(758年)。

复为韶州。

南汉乾和四年(946年),置雄州。

“雄州”一名始此。

始兴县属雄州。

宋朝开宝四年(971年),以河北路有个雄州,故加“南”字以区别。

“南雄”一名始此。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该南雄州为路,隶广东省道宣尉使司都元帅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南雄路为府,隶岭南道,隶承宣布政使司。

请嘉庆十二年(1807年)。

改南雄府为直隶州,裁去保昌县,隶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始兴县属之。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地方政权为省县两级建制,始兴县隶广东省。

民国3年,省县之间设道,始兴属岭南道。

民国9年,属北江善后公署、北江绥靖公署。

民国25年,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为省直辖。

1949年9月25日,始兴全境解放,县人民政府成立,属北江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1950年1月27日,属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属粤北行政公署。

1956年3月,属韶关专员公署。

1958年12月10日,始兴与南雄合并为南雄县。

1960年10月15日,始兴、南雄分县回复始兴县建制,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

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韶关市合并,以市辖县,始兴县属韶关市。

第3课始兴人口的发展人口概况据《始兴县志》民国十五年本记载:宋淳熙时(1174年-1189年),境内已有人口1366户共2887人。

元朝(年代不详)因疲于兵戈和困于赋役,户口凋耗,全县仅得883户。

延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县内人口上升到9545人。

至明末万历二十年,降至4083人。

清初至康熙五十年,实行“凡增人丁,永不加赋”的人口政策,致使人口大增,至嘉庆九年(1804年),全县人口增至97004人。

到了宣统三年(1911年),人口总数已突破十万大关,达122796人。

进入民国30年(1841年)人口复降至94389人。

1949年,全县人口总数为96202人。

宋淳熙(1174年)至1949年七百多年中,境内人口不断发生变化,或消或长,形成锯齿形发展状态。

这一时期,人口发展的特点是: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自然增长率低。

据《始兴县民国30年保甲移动统计报告表》记载:1941年,全年共出生2924人,死亡4365人,出生率为30%。

死亡率为45.47%。

自然增长率为负14.58%。

另一特点是:迁入率高,迁出率低。

民国31年(1942年),迁入县内共有3449人,迁出402人,搬迁净增3047人,迁入占总搬迁人数89.35%。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人口自然增长呈波浪式发展。

1950年至1957年,人口发展较快,属生育高峰期。

1954年,出生2454人,出生率为23.8%;死亡1070人,死亡率为10.4%。

与1941年相比,死亡率下降35.07%。

至1957年末,全县总人口数位118524人,比1949年增加22322人,平均每年纯增2690人。

第4课始兴金融与财政清朝乾隆年间开始设当铺及金铺。

清乾隆年间至民国13年(1736年-1924年),始兴境内有当铺20间,其中县城有庸德当、翕合当、大兴押、宏兴、同源押5间。

这些当铺,多兴衰于清代,只有“同源押”倒闭于民国13年3月的军阀混战中。

当铺承当金银首饰、玉石器具和各类衣物等。

一般衣物只当五成左右,月息2-3分。

当期有1个月、半年、1年半、3年。

至期不赎,物品归当主拍卖。

广东省银行始兴办事处建于民国28年(1939年)10月12日,是县内第一家官办银行。

民国34年1月,日军侵占县城,办事处迁往江西龙南、寻乌等地二停业,后因商业萧条,存贷款甚少,遂于民国36年12月24日撤销。

1950年5月25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始兴县支行,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县内第一家国有银行,行址设在水云楼43号。

第5课粤北粮仓从粤北粮仓了解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和气候状况始兴四周高山环抱,森林茂密,春夏和秋季南北气流在境内回旋角逐,因而雨量充沛、水源充足。

耕地又多处在河流或溪谷冲积地带,土壤理化特性较好。

县境中间是盆地小平原,有耕地9万多市亩,能种植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因此,始兴是岭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农业区域,素有“粤北粮仓”之称。

县内土壤条件较好,海拔高90-1428米之间,有盆地、丘陵、低山、高山等不同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多种多样。

始兴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有明显湿热和冷季,既有气温较高、雨量充沛的海洋性气候,又有中亚热带大陆气候,适宜农业生产。

第6课始兴土特产及畜牧水产讲述始兴山多林密,盛产龙活虎许多特产……1.杉木。

始兴县山多林密,盛产杉木,素有“粤北杉乡”之称,所产杉木有糠杉和油杉两种,以油杉量最多、质最优,具有坚韧、通直、油心大,材质好、花纹美、易加工、不易腐烂和变形的特点,适于建造房屋,架设桥梁和各式家具。

2.毛竹。

据1984年森林资源调查,全县毛竹面积有13.4万亩。

毛竹又称苗竹。

始兴苗竹具有粗大、笔直、节疏、厚实、纤维性能强的优点。

产区分布在北山、罗坝、都亨、澄江、花山等地,以北山苗竹最佳,素有“南山木,北山竹”之称。

3.松香。

始兴生产的松香,色泽好,质量佳,畅销海内外,是县内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1955年,由华侨投资兴办始兴松香厂,以后不断扩建,逐年发展,设备技术日趋完善,年产量一般为2000多吨,最高年产量是1972年,生产松香2240吨,松节油478吨。

所产松香,特级松香占绝大部分,软化点、不皂物含量、机械化杂质含量等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每年可创外汇80多万美元。

4.香菇。

香菇为县内历史传统特产。

始兴县是闻名遐迩产“北菇”的基地。

县产香菇,有花菇、冬菇、香信(春菇)之分,以花菇质量最优,具有柄短、肉厚、嫩肥、鲜滑、纹显、清香等特点,多为出口产品,远销港澳和东南亚一带。

注意产区分布在司前、隘子、深渡水、花山、罗坝、澄江、都亨、北山、刘张家山等地。

5.黄烟。

清道光年间编修的《始兴县志》称:“始兴当时生产的叶子烟即以驰名”。

可见,县内栽培黄烟已有100多年历史。

迄今,黄烟仍是主要特产。

马市、陆源一带,遍布大量红沙土壤,适宜黄烟生产。

另外,还有柑桔、沙梨、土纸、茶叶、蜂蜜、草席、木耳、西瓜、马蹄、冬笋、雪里蕻、山苍子和茶油等特产。

思考:1.始兴优越的地理环境,盛产那些特产?你最喜欢的特产有哪些?2.作为始兴人,你爱她哪些方面?第7课始兴的水利电力及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南北朝时,始兴人被称为始兴溪子。

始兴县水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大小河流220条,主要有浈江、墨江、澄江河,以及墨江的支流清化河、罗坝河、沈所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10毫米,径流总量为17.74亿立方米。

由于河流密布县境内,且多数河流落差大,全县谁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1.81万千瓦,其中可开发量8.36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超3.3亿万小时。

在旧社会,因时代限制,只能用落后方法引水灌溉农田,根本无法利用水资源进行发电造福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始兴县委、县人民政府重视水利建设和水电发展。

到1989年,国家先后拨款5945万元,发放水利贷款8250万元,投入农田水利建设,共修山塘、水库540宗,塘库总控制集雨面积235.9平方公里,总库容量达到5066万立方米,基本控制了水旱灾患,为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有利条件。

同事,小水电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自1958年到1989年末,全县先后建成小水电站27座,总装机容量17745千瓦,年均发电量6384.62千瓦小时。

连同电网发展,截止1989年底,县内100%乡镇和98%的村庄用上了电。

始兴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有钨、锡、铅、锌、黄金等,非金属矿有石英、萤石、石灰石、禄柱石、钾长石、瓷土等;燃料矿,主要有煤炭。

据始兴全县仅民窿矿区资料统计,钨矿总储量13700吨,其中罗坝矿区3400吨,澄江矿区1800吨,刘张家山矿区1200吨,深渡水矿区800吨,司前矿区5100吨,椒子斜矿区1400吨。

产地共57处,以黑钨为主,主要分布在罗坝南山坑、石壁坑、高埂坑、上岗、文政坑、芦竹坪、杉木地、张仙圹、小铁寨、渔子湖、猪石斗窝、高桥、桐子窝、四季坪、观音脑、梅子窝、澄江悬圹、高西坑、长圳、碗厂下、铁寨、黄石头、松树梗辣达水、茶窝、野牛坑、大牛牯坑、称勾窝、錐头洞、师姑山、鹅公陂、刘张家山上营、河渡、画眉岭、柑子园、张家山、上嵩、深渡水五板桥、丝鱼坑、梧桐窝、东西窝、上官坑、黄草山、穿风坳、滩洞、圆洞、石人嶂、司前河口山、江草山、黄竹沟子坑、隘子椒子斜、金竹坑、都亨石灰坑、仙人洞等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