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波拿巴是如何一步步上台的

路易波拿巴是如何一步步上台的
路易波拿巴是如何一步步上台的

路易.波拿巴登上皇帝宝座之路

法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重要国家之一,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自己的贡献。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更是做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其中法国整个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创造出来许许多多的成就。在这一革命进程中,有各种力量的较量,有各大阶级的斗争,亦有政客们的惊人手笔,路易.波拿巴无疑是这其中极具浓墨而又有争议的一位。

头顶着着拿破仑的光环,他成功地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宝座,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国当权独裁者,这权力的宝座一坐就是18年。诚然,这一切的发生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法国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法国阶级斗争怎么造成了一种局势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看英雄的角色。”面对历史的选择,波拿巴胜利了,有人说他是一个小丑,能够登上权力的巅峰纯属历史的笑剧,只不过他很偶然的成为了导演罢了;也有人说他的确拥有雄才大略,只不过后来的人们在色当惨案后便片面地否定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所创造出的一切。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论,毕竟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带有了很大的主观片面性。那么,他又是缘何可以登上皇帝的宝座的呢,本文试图加以探索。

本文主要想通过阅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及《1848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后,提炼出马克思所认为的波拿巴缘何上台及其中的原因。本文后半部分则会点出我自己对于波拿巴上台原因的理解,并简单附上波拿巴的历史作为。

书中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制度划分为不同阶级,也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马克思本人将此表述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通过传统教育承受了这些感情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感情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真实的动机和出发点。”

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历时长,关系复杂,阶级众多,与欧洲大陆的相互联系大,因此,先大致列出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52年波拿巴上台这一时期的法国革命历程。以方便了解这一复杂历史事件背后的种种关系和法国大革命的大致

进程。大致如下:

1789.5.5三级会议召开。7.14 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正式爆发。8.26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废除贵族,取消行会,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

君主立宪派掌权,代表大资、自由派贵族。

1791.6.20路易十六乔装出逃,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1792.8.10 八月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逮捕了路易十六。9.21召开,9.22法兰西共和国成立(第一共和国)。

1793.1.21,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5.31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6.2 雅各宾派掌权。

1794.7.27热月政变,逮捕罗伯斯比尔。

1799.11.9 “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打破围剿,建立独裁(第一帝国)。1804.12.2 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

1815 .6.22. 拿破仑退位。

1815.6.22-1830.7.29波旁王朝复辟{封建统治}。

1830.7.27 “七月革命”

1830.7.29-1848.2.24七月王朝

1848.2.22-24.“二月革命”

1852.11路易·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

由此可见,历史上也只有错综复杂的法国能够孕育出这般错综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也正是这样一场革命,被许许多多的历史学家们称为资产阶级革命史上最为彻底的革命,因为它前前后后历时一百多年。就是在这一错综复杂的革命熔炉中,波拿巴这一“时代的宠儿”在这其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中,波拿巴的上台是这一错综复杂的革命背后各个利益团体所代表的各种经济生产方式的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这背后很大程度上是二月革命后法国的巨大变化。

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法国来说,声势浩大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拿破仑帝国时期以法律形式确立起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统治秩序,以后的各个王朝也都担负着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任务。二月革命推翻了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损害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金融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确立起资产阶级的全面统治,为资本主义在法国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二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法国二月革命是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的重要部分之一,二月革命推翻了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损害工商

业资产阶级利益的金融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确立起资产阶级的全面统治,为资本主义在法国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二月革命是法国大革命的继续,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这一革命又极大地引发了法国各阶级力量的此消彼长,这一点从革命爆发的背景便可知道,奥尔良王朝的统治遭到了中产阶级、工人阶级、宗教人士和保守势力的反对。因此可以说二月革命是除奥尔良王朝本身之外的所有阶级的革命,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革命后妥协出了一个脆弱的、短暂的、虚有外表共和国,在1848年至1851年这一时期里,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共和党人,保皇党人,流氓无产阶级以及小农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而又落下尘埃。这样一个脆弱的共和国也为波拿巴后来的政变上台提供了极大地方便,法国大革命后的 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所以与其说这场革命实现了共和,还不如说它正在成为波拿巴被选为总统,进而走向又一次波拿巴家族帝制的开端。

就在二月革命之后的不久,6月的巴黎又发生了六月社会主义革命,究其原因,是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要求把革命推向前进,资产阶级共和派政府执行反对无产阶级的政策,6月22日政府颁布了封闭“国家工厂”的挑衅性法令,激起巴黎工人的强烈反抗。至26日巴黎工人举行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最后在资产阶级无耻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马克思论述这次起义时指出“这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第一次伟大的战斗。这是为资产阶级制度的存亡而进行的斗争”。同时也正是在这次革命失败之后,使得无产阶级推到了革命舞台的后台,在较长时期内退出了历史舞台,法国也在这次革命后大大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大大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

六月事变以后,制宪会议对于波拿巴的上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仅让他合法地成为了共和国的总统,也让他合法地成为帝国的皇帝。制宪国民议会的历史,是资产阶级共和派统治和瓦解的历史。这个派别在路易-菲利浦的资产阶级君主制度下是官方共和主义的反对派,主张把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式由君主国改为共和国。由于其在巴黎的机关报是《国民报》,故又被称为“国民报派”。波拿巴在1848年12月10日当选了总统,结束了卡芬雅克的独裁以及制宪议会。这次选举获得了军队、大资产阶级、无产者、小资产阶级以及农民的巨大同情和支持。虽然他们支持波拿巴的目的各不相同,可对于眼前牢牢独占着权力的共和党人的

不满是一致的。这一次,波拿巴选择联合保皇派以排斥议会中的共和党人势力。

这其中拿破仑观念亦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波拿巴的成功,让我们不得不提到拿破仑最坚定的支持者,法国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一个阶级——小农阶级。“正如波旁王朝是大地产的王朝,奥尔良王朝是金钱的王朝一样,波拿巴王朝是农民的王朝,即法国人民群众的王朝。”保守的小农们总是迷恋于拿破仑时代的美好时光。波拿巴向农民许诺要减轻赋税,保护小土地所有制,自封是农民的代表者。广大的农民在议会制共和国下受到盘剥,因此相信波拿巴将会给自己带来幸福,“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送还他们。”而这背后的原因,无疑是四十多年来法国小农阶级所形成的“拿破仑观念”。这些观念的背后,是法国小农们的脆弱性的最好体现。这是马克思关于法国小农的精辟见解:“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分工,应用科学,因而也就没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各种不同的才能,没有丰富的社会关系”,“这样,法国国民的广大群众,便是由一些同名数简单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无疑,波拿巴是法国小农阶级的利益和幻想的唯一人物。没有经济的社会化联系,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政治组织,一种自在状态的阶级必须通过别人才能代表自己。在小农汪洋大海中社会化的唯一方法就是行政权力支配社会。而拿破仑观念的又一个`重要的体现则是在于法国小农阶级对于候选人的认识上,因为他们很多都参加过三四十年前的拿破仑争霸战争,因此当他们拥有选举权是,白在他们面前的几个候选人中,波拿巴这个姓是他们唯一熟知的,因此广大农民都把票投给了波拿巴,所以出现了波拿巴获得压倒性优势的选票而获胜。从而建立起了一个波拿巴主义帝国,即依靠军阀,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打着人民主权旗号的贵族政权,通过限制政治自由来保障社会稳定以实现经济高速发展。

《1848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的阶级斗争。马克思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研究法国的阶级结构以及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对其政治态度的影响;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法国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变,清晰地分析这些事件中各阶级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在总结这一时期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社会革

命的基本理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共分七个部分,由三个意义群组成:该文的第一部分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序言;中间的五个部分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政治历史全景画面,详细叙述和分析了事件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第七部分作为一个结论则是对波拿巴政变成功原因及其社会后果的理论反思和总结。在这两篇文章中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法,也可以认知到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不同生产力的差别。

总之,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及《1848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两书中,马克思充分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1848到波拿巴登上皇帝宝座的整个一个过程,这其中详尽地描述了各个阶级在这场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的作用,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背后各大阶级所追求的自身利益。在这一场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各个阶级的兴衰成败,是当时世界大趋势的体现,也是法国复杂社会的充分表达。我们只能说的是,资产阶级胜利了,波拿巴胜利了。虽然他最后公然实行帝制,不过我们依然要认识到,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帝制,这是一个代表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在这一场斗争中,波拿巴的上台一方面是各种阶级斗争所共同促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拿破仑观念的作用,也可以认为是一代枭雄拿破仑留下的政治遗产。

以上部分内容是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史观对波拿巴之所以能够上台做出

的分析,接下来我想谈谈除此之外自己对波拿巴上台之路的浅薄认识。

众所周知,法国的波拿巴家族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崛起,在拿破仑称帝后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法国显赫的皇室家族。因此可以说这一背景为波拿巴提供了强有力的家世,最后的上台是以此为基础的。同时他自己也是那么做的,很多时候打着他那伟大伯父光环做事。他于1840年所写成《拿破仑思想》一书,借以抬高其继承人的地位,这便是其中有力的辅证。

其实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我们也不可以忽视波拿巴本人对于自己走向宝座的极大推动作用,这便要谈谈他本人的政治智慧和个人能力。纵然他没能拥有拿破仑那样天才般的智慧,但也可以说是法国政坛上一个有作为的人物,这一点我们是不应该否认的。1808年4月20日生于法国首都巴黎。法兰西第一帝国崩溃后,波拿巴随其母长期流亡德意志和瑞士。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发动军队暴动,反对七月王朝,失败后被流放到巴西、美国。1840年在布洛涅再次冒险发起暴

动,失败后被判处终身监禁,囚禁于哈姆要塞。在狱中写了《论消灭贫困》,把自己装扮成劳动人民利益的捍卫者。1846年5月越狱潜逃英国。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后,回到法国,12月10日凭借拿破仑一世的名望和农民选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黄袍加身,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他执政期间,对内,建立起庞大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进行专制统治;依靠工商业与金融资产者的支持,大力促进法国工业革命,使他得以执掌第二帝国政权长达十九年之久。对外,试图打破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欧洲体制,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1853年他联英抗俄,挑起克里米亚战争,打垮欧

洲宪兵俄国。又与奥地利开战,吞并尼斯和萨瓦;并发动侵略清朝、安南、叙利亚和墨西哥的殖民主义战争。

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政治与经济上的表现,使得这位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代表人物在史学观点上留下相当大的争议性。首先在政治方面,获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一职后,以政变的方式称帝,为了巩固‘帝位’,斩除异己并夺取议会立法权。纵使后来还政于议会,专制政体早已俨然成型。任期于欧洲先后发动大小战争,巩固法国于欧洲的优越地位,但是因此干涉普鲁士内政,赋予当时为了统一德国的俾斯麦拥有更强而有力的理由,唤起普鲁士的民族意识,最后在拿破仑三世贸然宣战的普法战争当中,法军大败于色当,巴黎沦陷,同时也宣告了第二帝国的末日。但是在经济方面,拿破仑三世有鉴于法国在当时严重落后工业强国,特别是落后英国。高喊《平等、权力、技术》振兴法国经济。以发展铁路活络城乡,都市规划与新兴商业活动,对英国以及葡萄牙开放关贸协定,意图从保护政策与自由贸易之间寻求最大经济效益,著实提升法国当时的经济竞争力。综观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政治与经济上的表现,大部分的历史学家认为可以从经济上的建树为他在政治上的遗憾平反。他的执政令人想起他的伯父拿破仑一世,不过,在法国人的心中,拿破仑三世所留下的回忆,并没有他的伯父令人印象深刻。而他本人在法国政坛上的作为,我们固然应该客观评价,他政变、排除异己、夺取立法权等行为固然不光彩,不过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人物都不是能用道德来评价的,更多的应该是从他们的历史贡献来看。

从对他的简单经历了解,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本人必然拥有着顽强的毅力,长期被迫害和流离国外和列宁有几分相似;同时他也具有一个优秀政治家的政治

涵养。与他同时代的各种政治派别之间一直斗争不断,各阶级的力量一直难以协调,即使出现了二月革命那样大家一起反对七月王朝,那二月革命胜利后这一联盟又迅速土崩瓦解。但是后面的选举我们不得不承认,波拿巴运用了高超的政治技巧让自己得以周旋于个股力量之间,让自己在1851年的大选中大获全胜,高票当选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可以说他将波拿巴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这个方面来说不得不承认波拿巴确又其过人之处,可圈可点。

因此,本文认为,路易.波拿巴登上皇位宝座之路,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法国革命的大环境所促,让他得以在众多阶级林立时顺势而上,夺取皇位宝座;另一方面则是他本人的个人能力所促。这两方面共同促成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路易.波拿巴得以登上皇帝宝座。

西服起源

西服的起源 西服,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想了解西服文化,就不能不重温一下西服的历史。西服是从国外传入的一种服装品种,在国外是男子的正统服装。 西服的始祖:1690年,究斯特科尔 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服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它的式样变化很多,常穿的有平驳领、圆角下摆的单排纽式、抡驳领、平下摆双排纽式。西服还有套装和单件上装的区分,套装就是上衣和裤子用同色同料裁制,可作礼服用,若加上一件马甲就成为三件套套装。穿着正规的套装,要求系领带。单件上装可以和各种裤子配穿,可不必系领带,里面也可衬毛衣或套衫。 领带的始祖:1705年,克拉巴特 1670至1675年间,克罗地亚轻骑兵作为路易十四的近卫兵在巴黎服役,他们被称为“克拉巴特近卫兵”,其脖子上系一条亚麻布引起人们的模仿而成为男装领口不可缺少的装饰物,这就是现代领带的始祖“克拉巴特”。长裤是中国第一套国产西服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服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徐锡麟于1903年在日本大阪与在日本学习西服工艺的宁波裁缝王睿谟相识,次年,徐锡麟回国,在上海王睿谟开设的王荣泰西服店定制西服,王睿谟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全部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出中国第一套国产西服,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服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英国田园式的流行:1982年,田园式 八十年代是一个复古的年代,随着世界经济一度复苏,西方传统的构筑式服饰文化又一次受到重视。七十年代末的倒梯形西服这时又回到传统的英国式造型上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在这个传统造型中追求舒适感;胸部放松量较大,驳头变大,扣位降低。单件上衣与异色裤子的自由组合很受欢迎。人们在稳重的传统造型中追求无拘无束的休闲气氛,以在宽松舒适的休闲味西服中寻找传统美的感觉。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用粗花呢制作的“田园式”非常时髦,从此,休闲西服日渐兴盛。 诞生于休息室的现代西服:1853年,拉翁基·茄克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上层社会,有许多礼仪讲究,特别是夜里的社交活动,男士必须穿燕尾服,需举止文雅谈吐不俗。晚宴过后,男士们可以聚在餐厅旁的休息室小憩,只有在这里,才可以抽烟、喝白兰地、开玩笑,也可以在沙发上躺卧,这时那笔挺的紧包身体的燕尾服就显得不和时宜。于是,一种宽松的无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简介 (1851年12月-1852年3月),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历史背景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于1851年12月一1852年3月之间写成,是总结法国1848-1849年大革命经验和分析路易·波拿巴反革命政变事件的著作。1852年刊于魏德迈的《革命》月刊第一期。 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的日子。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1852年12月2日,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马克思这篇著作借雾月18日这个日子,作为书名,讽刺和揭露路易·波拿巴, 法国1845年2月革命之前的七月王朝,是金融贵族集团和与他们有密切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当政,在七月王朝十八年统治期间,执行对金融贵族集团有利的国内外政策,引起了法国工人、农民、小资产者和工业资本家的极端不满,1845年-1846年法国马铃薯病害和农业歉收,为已尖锐的社会矛盾冰上加霜,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法国,使法国革命形势一触即发。 1848年2月,法国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推翻了七月王朝的统治,挫败了资产阶级企图保留君主制的阴谋,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窃夺了革命果实。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但是暗中调集反动力量,实施敌视无产阶级的政策,迫使巴黎无产阶级发动了六月起义,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起义被镇压下去。资产阶级共和派打击无产阶级的同时,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在1848年12月选举中败北,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总统,他联合大资产阶级的“秩序党”打击资产阶级共和派,成立“秩序党”内阁。“秩序党”控制的“立法会议”代替了共和派的制宪会议。“秩序党”执政以后,内部各派争权夺利,自身力量遭到削弱,波拿巴依靠自己的“十二月十日会”,用各种手段同“秩序党”斗争,最后把权利都集中到自己手里,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这次政变震动了整个欧洲, 马克思一直注重对法国历史进行研究,一直关注法国1848年大革命发展趋势,对波拿巴执政后的时局进行分析,依据对事变的直接观感材料写成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是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变的光辉典范。 中心思想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路易·波拿巴政变前后法兰西社会和阶级斗争状况,透彻分析了路易·波拿巴政变的原因、过程和结局,指明了这次政变的反动性.同时阐明了阶级的代表人物与阶级的关系,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与社会物质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关系。发展了无产阶级的国家学说,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科学论断,阐明无产阶级建立工农联盟的基本思想。这部著作全面发展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基本内容 全书由两个序言和七个部分构成。第二版序言是1869年7月由马克思写成,第三版序言于1855年由恩格斯写成,这两个序言是该书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写的第二版序言 马克思重申,唯物史观是指导写作该书的根本宗旨。路易·波拿巴政变,在欧洲引起极大的展动.各种社会人物纷纷评论这次政变。维克多。雨果写出《小拿破仑》一书,在这部著作中,雨果对路易·波拿巴个人进行了一些尖刻和俏皮的攻击。但是他把事变描绘为偶然的晴天肺屏,是一种个人的暴力行为,无意中突出了路易·波拿巴的个人作用,反倒把这个

法国路易十四的历史简介

关于伏尔泰的简单情况在《路易十四时代》的最后,附录了一份《伏尔泰生平和著作年表》,从这个表里我们能得到如下的关于伏尔泰的情况。伏尔泰的情况,用一个我们相对熟悉的人来比较的话,其作家的命运有点与李敖类似。李敖说,自己写了100本书,99本让政府查禁了,结果使他的书沦落到了与地摊上黄色书刊为伍的地步。伏尔泰的书,具体不知有多少(没数过),但基本上也全是被政府查禁的,有的甚至被政府公开焚毁。他的书在当时之所以出版,多数是在国外被出版或者在法国秘密出版。虽然没有沦落到与地摊上黄色书籍为伍的地步,但却深受盗版书的侵害。当年,《路易十四时代》在柏林匿名出版(1751年,伏尔泰五十七岁,此书之出版当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腓特烈二世后面说到。),数日售罄,几乎同时,在爱丁堡、伦敦、普鲁士、荷兰等各地出现盗版。至于伏尔泰本人的命运,正好跟李敖相反,李敖几乎是一辈子在台湾,哪都没去。而伏尔泰则大多数时间流亡在国外,即使在法国呆着,也不是化名便是匿名,总之躲躲藏藏。伏尔泰的朋友们,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帮助他的人;另一类是他帮助的人。帮助他的这类人几乎都是当时的牛人;他帮助的这类人几乎都是后来直到现在的牛人。他帮助的这类人,不大用说,因为就是启蒙运动那些,什么狄德罗、卢梭、达兰贝、孔迪亚克等等。帮助他的人应该说一下,首先是他的红颜知己夏特来侯爵夫人。他们相识于1733年的西雷城(应该是在夏特莱夫人的别墅),当时伏尔泰三十九岁,夏特莱夫人二十八岁,倾慕伏尔泰已久。而当时的伏尔泰仍然被迫流亡,此次回到法国是伪装返回法国。夏特莱夫人于当年夏季即向凡尔赛的王室疏通希望王室允许伏尔泰留居巴黎,结果未成。1734年,伏尔泰遭到法国政府通缉搜捕,此时夏特莱夫人收留了他,伏尔泰于是便在西雷的夏特莱夫人别墅留居,一留便是十余年,在这十余年中,伏尔泰与夏特莱夫人共同

法国诗人路易·阿拉贡生平简介

法国诗人路易·阿拉贡生平简介 路易;阿拉贡,法国诗人、作家、政治活动家。年轻时学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陆军医院服役。1920年弃医从文,成为超现实主义派作家。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法国诗人路易;阿拉贡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路易;阿拉贡是法国诗人、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政治活动家。年轻的时候学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陆军医院服役,在此之后又转型成为一名作家,又超现实主义派作家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易;阿拉贡的作品都强烈的现出了爱国主义情怀。 路易;阿拉贡,说起来他其实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亲是一个议员,曾经担任巴黎警察局长和法国驻马德里大使之职,当时阿拉贡的父亲引诱了十七岁的玛格丽特,为了掩饰这件丑闻,路易;阿拉贡命令玛格丽特把阿拉贡当做弟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拉贡即将走上战场,才知道姐姐玛格丽特原来是他母亲。 阿拉贡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七、八岁时就开始写小说了。但他听从母亲的意愿在大学里学医。之后,阿拉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作为医助应征入伍。 1919年,阿拉贡复原回家,一边学医一边开始文学创作。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阿拉贡再度应征入伍,因发明了一种钥匙,可以从坦克外部掀开了顶盖抢救伤员,获得军队上司的通报表彰。又

由于他不顾生命危险抢救火线上的伤员,从大的手术到小的包扎,从运送食品到装御弹药,样样工作突出而获得军功勋章。在这一段时间里,阿拉贡也没有放弃写作,著有《艾尔莎的眼睛》、《继肠集》等作品。 路易;阿拉贡作品风格路易;阿拉贡是法国诗人、作家,曾经两度上战场,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一直都是以医生助理和医生上战场,但从没放弃过写作,并且将爱国的情怀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特有的路易阿拉贡作品风格。 阿拉贡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走上文学道路之初,阿拉贡就与安德烈;布勒东、菲利普;苏波一起,创立了所谓的“超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什么是“超现实主义”呢?就是指宣扬“形象高于一切”,推崇那些“纯粹的心理自动作用”。超现实主义不受任何理智所主宰,因此摆脱了美学和伦理学的成见。而由路易;阿拉贡他们三个人一起合办了一本刊物《文学》,这就是“超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阵地。 阿拉贡早年的作品不管是《欢乐之火》《永恒的运动》还是《巴黎的农民》等都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直到1927年后,路易;阿拉贡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又两次旅居苏联,让路易;阿拉贡认识到超现实主义的局限,不久之后,阿拉贡与超现实主义决裂。但在阿拉贡后期的文学生涯中,他的作品中还是有点超现实主义的痕迹存在,但是后来的流派偏向还是现实主义。阿拉贡的《乌拉圭万岁》《真实的世界》以及《共产党人》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路易;阿拉贡表现出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第一章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古罗马史学) 一、名词解释 1、赫克泰阿斯 希腊史学的摇篮---米利都人,希腊第一位历史家。主要作品是《大地环游记》,其书的叙述特点是记实而非虚构。赫克泰阿斯在介绍某民族时力求从历史根源上加以说明,体现了他超越本民族界限的世界眼光。 2、色诺芬 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成为过希腊三大历史家。它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其代表作为《希腊史》、《长征记》,并且《长征记》是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但是色诺芬的治史能力远不及他的前辈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色诺芬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西方军事史上一位颇有才干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色诺芬写史注重描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故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色诺芬比其他人更重视社会经济生活,且作品内容富有文采。 3、李维 古罗马著名史学家,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李维的史学作品文笔优美,且体现出他垂训的思想,并开创了通史体例。但是李维在写史时不但疏于对史料的考订和辨析,

而且包含着宿命论及迷信观念。 4、波里比阿 出身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显贵家族,著述颇多,但只有一部《通史》传世,而且残缺不全。《通史》是一部断代史,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通史。《通史》一书中体现了波里比阿关于真实的思想与获得真实的方法以及政体循环论和天命观的史学思想。但是《通史》一书也体现了波里比阿由于语言平直,夹论夹序,思考较多,内容缺乏吸引力、在价值评估和史料选择上暴露出一些主观以致歪曲事实、英雄史观等不足之处。 二、问答题 1、希罗多德及其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历史家的第一位史学家,出身殷实,并因生活环境使他毫无民族偏见,代表作是《历史》。希罗多德在西方史学史上既是结束希腊幼稚的早期史学的最后一位散文记事家,又是希腊史学进入成熟时期的第一位历史大家。希罗多德是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重大历史时间和重大历史人物的第一人,为希腊人科学地关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历史而不是神的谱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这反映了古希腊先进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性。 史学思想:

法国政体的更替

法国政体的更替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法国的政体出现了多次的改变,反反复复,令人眼花缭乱,在大革命爆发之前,是封建性的绝对君主制,革命考试后,先是在1789年建立的君主立宪制,1792年的共和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9年,雾月政变后,共和制名存实亡,波拿巴将军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实行的是军事独裁体制,1804年拿破仑正式该制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国垮台后,1814 1815年两次复辟才得以稳住的波旁王朝重建了王国,1830年复辟的王朝在七月革命中被推翻,资产阶级再次执掌了政权,奥尔良王朝,作为金融贵族的王朝统治法国达18年之久。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寿命很短,1848年二月成立,12月总统选举时,拿破仑的侄儿路易波拿巴以超过其余四名候选人的得票数总和的绝对票数当选为总统,此人一心想继承其伯父的皇统,重建波拿巴王朝,显然,总统本身就是共和制度的隐患,另外,在议会选举中,有各类君主派组成的秩序党占用了优势,这也是对共和制的严重威胁,1851年波拿巴政变后,共和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一年后,波拿巴称帝,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国维持了18年,与1870年9月在普法战争中被巴黎人民革命推翻,随后建立的政体在形式上是共和主义,但在官方文件中没有明确的规定。1875年宪法勉强定下了共和政体,总算是有了官方结论。但是不久共和制又发生了危机,秩序党曾猖狂一时。直到1879年共和制才真正稳定地确立下来。此后又有了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那已是现代史的事情了。 在这个政体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看似混乱,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789到1830年是第一阶段,要解决的是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只能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制度,1830到1870年是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顺应工业革命的发展问题,共和运动的兴起,1848年二月革命都是实力强大的现实,共和派在第二共和国又承袭了18世纪大革命的传统,一味的坚持单独掌权,结果是政局大乱,这才造成了不得不以第二帝国的独裁统治的形式来稳定局势,并用强制的办法进行某些改革,是工业革命得以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了第三发展阶段,即1870年以后的时期,此时要解决的是按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一自由主义的方法治国,就像英国和美国那样,所以共和制度得以确立,一系列政治民主的决策颁布起来,诸如保障人权,新闻自由,政教分离,结社自由,政党政治,更加健全的议会民主制等等。 从上述情况来看,法国政体的演变,正好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至少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那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程度起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有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状况。这是历史的辩证法。

路易波拿巴是如何一步步上台的

路易.波拿巴登上皇帝宝座之路 法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重要国家之一,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自己的贡献。特别是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更是做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其中法国整个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创造出来许许多多的成就。在这一革命进程中,有各种力量的较量,有各大阶级的斗争,亦有政客们的惊人手笔,路易.波拿巴无疑是这其中极具浓墨而又有争议的一位。 头顶着着拿破仑的光环,他成功地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宝座,成为名副其实的法国当权独裁者,这权力的宝座一坐就是18年。诚然,这一切的发生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是法国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法国阶级斗争怎么造成了一种局势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看英雄的角色。”面对历史的选择,波拿巴胜利了,有人说他是一个小丑,能够登上权力的巅峰纯属历史的笑剧,只不过他很偶然的成为了导演罢了;也有人说他的确拥有雄才大略,只不过后来的人们在色当惨案后便片面地否定了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所创造出的一切。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论,毕竟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带有了很大的主观片面性。那么,他又是缘何可以登上皇帝的宝座的呢,本文试图加以探索。 本文主要想通过阅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及《1848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后,提炼出马克思所认为的波拿巴缘何上台及其中的原因。本文后半部分则会点出我自己对于波拿巴上台原因的理解,并简单附上波拿巴的历史作为。 书中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制度划分为不同阶级,也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马克思本人将此表述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上,耸立着由各种不同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整个阶级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通过传统教育承受了这些感情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感情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真实的动机和出发点。” 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历时长,关系复杂,阶级众多,与欧洲大陆的相互联系大,因此,先大致列出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52年波拿巴上台这一时期的法国革命历程。以方便了解这一复杂历史事件背后的种种关系和法国大革命的大致

2018版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本复习题考查标准分知晓、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 知晓: ●法国学者波普利尼埃尔在1599年出版《史学史》一书,成为西方史学史上把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 象的开山之作。 ●1913年英国史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问世,这是一部对19世纪西方史学系统总结 的权威之作。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代表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老伽图以其著作《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恺撒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了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高卢战记》。 ●古罗马三大史家有李维、塔西陀和撒路斯提乌斯。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古罗马时期希腊史家是波里比阿。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在基督教史学写作体系里,时间代表着线性发展,而不再是循环不已,这与古希腊罗马的时间观形成 显著差异。 ●为了与异教徒展开辩论,奥古斯丁撰写了《上帝之城》。 ●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的是巴勒斯坦凯撒里亚的主教攸西比乌斯。 ●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是欧洲早期教会史学名著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艾因哈德代表作为《查理大帝传》。 ●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最早用基督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这种做法 很快被其他基督教学者接受并沿用至今。 ●弗雷辛主教鄂图撰写8卷本《编年史》,因以《上帝之城》模式写成,因此又被称为《双城史》。 ●拜占庭史家安娜·康尼娜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家。 ●马比昂撰《古文书学》、蒙福孔撰《希腊古文字学》,极大推动了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 ●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欧洲学术的最高水平。 ●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被称为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滥觞。 ●休谟与罗伯逊、吉本一起,通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哥丁根学派代表史家有加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 ●维科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新科学》 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蕴含在其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中。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这成为19世纪德国学术复兴开始的标志。 ●《德意志史料集成》由德意志政治改革家施泰因倡导发起编纂,佩茨任主编,主要汇编了公元500-1500 年间日耳曼人的各类史料,对欧洲各国史学有较大影响。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之作。“史学的批判时代的开端” ●普鲁士政治史学派的精神之父是达尔曼,首席代表是聚贝尔,主要干将有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法式古典家具之巴洛克—路易十四

法式古典家具之巴洛克·路易十四式家具 17世纪后期,法国受到意大利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也进入了巴洛克时代。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移植和培育,这种艺术风格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形成独特的法国巴洛克,并成为欧洲的巴洛克艺术发展中心。1661年法国路易十四开始亲政,这位欧洲君主专制政体中最有权威的皇帝,自称为“太阳王”,提出“联邦国家”,国王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 法国的巴洛克家具一般被称为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这时期的家具主要是宫廷家具,大多是精致华丽的雕刻,以及精巧的镶嵌细木工艺和青铜雕饰镀金银,非常生动豪华。 推动法国路易十四式家具风格发展的艺术大师有查里?拉?布尔、简?拉?包特和安得列?查里士?鲍里,尤其是拉?布尔是法国路易十四式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奠基人。他曾于1642年至1645年赴意大利罗马学习,吸取意大利巴洛克艺术营养,研究装饰艺术。回国以后,他担任首席宫廷画师,领导美术学院和葛布林缀织厂。1660年开始为王室担任装饰设计工作,把缀织厂、家具作坊等集中起来,改成专为凡尔赛宫生产室内装饰用品的工厂。 路易十四的凡尔塞宫: 一、椅类家具 路易十四时期的椅子, 都是当时宫廷及贵族 的旅馆、邸宅的前厅和 客厅所留下来的古典 家具。这些椅子精雕 细琢,非常讲究,非常 高贵,供统治阶级享 乐。宫廷中使用的椅子 有详细规定,表示不同 的地位和身份。路易十 四式椅子木构架都是 雕刻制作,多采用山毛 榉和橡木,遗留下来的 胡桃木椅子却很稀少。椅 子底脚或是有力的方形 栏杆、或是椭圆形旋木雕 饰、或是曲腿,带有凹槽、 花叶饰、带枝树叶等浅浮 雕装饰。底脚横撑为X型 或H型。靠背和座面用华 丽的葛布林织物包面。靠 背高高的,象征着地位和 权势。 路易十四时期的扶手椅,一般在笨重的靠墙桌旁使用,所有木构件都是雕刻装饰。强有力的栏杆腿上,有方形和蜜瓜形,布满了浮雕纹样;底腿横撑由腿部扭曲交织到中心,连结成X形;带凹槽的弯曲扶手,由靠背处向前顺势而下,与座面前部的扶手支撑柱连为一体,成为一个涡卷形,有很强的动势感。座面和靠背是华丽的葛布林织物包面,整件家具庄严、厚重、豪华,表现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权势。

历史辩证法主客体向度的双重推进__省略_路易_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_的解读_王巍

历史辩证法主客体向度的双重推进 )))对5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6的解读 王 巍 (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1848年欧洲革命对马克思哲学发展有重大影响。5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6构成了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到狭义历史唯物主 义转变的关键环节。这种转变表现为历史辩证法主体线索与客体线索的双重推进,尤其是对主体线索(无产阶级)的理解不再是外在于客体线索的发展,而是负载于其上。同时,马克思对工人的阶级意识与资本主义异化社会中的观念形态之间的历史性关系也做出了深层剖析。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主体向度;客体向度 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09)03-0300-05 收稿日期:2009-01-08 作者简介:王巍(1986-),男,安徽黄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如果说5德意志意识形态6是马克思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地,而5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6展现了狭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历史现象学批判 [1] ,那么可以说,51848年至 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6(下文简称5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6 (下文简称5雾月十八日6)及同时期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形成的5伦敦笔记6则是马克思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向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过渡的关键性文本。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窥见5伦敦笔记6的全貌1 ,但通过对5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雾月十八日6的文本分析,还是能够捕获到马克思此时思想推进过程中的一些痕迹和特征的。 从1848年革命爆发到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确立帝制的整个过程中,巴黎的无产阶级都表现出伟大的革命激情,但却毫无例外地遭到了失败。他们非但没有像5德意志意识形态6和5共产党宣言6所宣称的那样失掉锁链,从而使/社会本身获得了新的内容0,反而使/国家回到了最古老的形态,回到了宝剑和袈裟的极端原始的统治0 [2]588 。如何看待这 一复杂曲折的历史,并将它同自己的理论思考结合起来,成为马克思当时面临的重要任务。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之后,马克思开始意识到现实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并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5法兰西阶级斗争6和5雾月十八日6便是马克思在反思过程中形成的两个 十分重要的文本。正像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马克思在1848年革命之初还残留着对革命的盲目乐观情绪,而5雾月十八日6则/永远抛弃了这种幻想0 [3]508 。马克思先前那种对革命激 进的、乐观的态度明显让位给了沉闷的悲观情调,但他从未放弃革命的理想和目标,而是在理论上进一步思索这一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 一、重评5雾月十八日6的理论意义 传统研究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在5德意志意识形态6中马克思已经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建构,之后的著作不过是用这种基本原理去解释和说明具体的现实问题。譬如说,梅林的5马克思传6对5雾月十八日6的评价就侧重于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现实问题这一视角:/在这部闪烁着智慧和 300

西方文论总资料

西方文论选择填空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毕达易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 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提出美是和谐统一 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 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火”提出摹仿论,是摹仿论自然说 3.德漠克利特的摹仿说 第一个提出摹仿社会宇宙万物由原子构成 第一个探讨天才,重视灵感和语言的人,美是快乐 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 模仿的是人,神学目的论,美是有用的,美是善的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1.理式论摹仿说 ①理式的基本含义 ②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③理式论摹仿论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 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 ①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 ②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 ③,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A,柏拉图为西方第一个重视自然美的作家 B,对于音乐,柏拉图认为,要保留的是简单的,严肃的多里斯式和激越昂扬具有英雄气概的佛律癸亚式的乐调 C,柏拉图式西方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确定为审查文学艺术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文艺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 3.灵感说 ①灵感的基本含义 ②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 ③,您敢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一矛盾三启发 亚历士多德的诗学,文艺本质论,《诗学》是西方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今之前世纪末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 1.文艺本质论 ①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②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 ③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 2.悲剧理论,本质在于行动的严肃 ①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点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的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②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 a.亚历士多德提出了悲剧六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 b.亚历士多德认为情节是悲剧的基础和灵魂,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性格

法国王朝年表

法国王朝年表 墨洛温王朝 [481-751] 1 克洛维一世(481-511) 2 克洛塔尔一世(511-561) 3 希尔佩里克一世(561-584) 4 克洛塔尔二世(613-629) 5 达戈贝尔塔一世(623-639) 6 克洛维二世(639-657) 7 佩平二世(687-714) 8 查理马特(688-741)(“铁锤”查理)加洛林王朝 [751-987] 1 佩平三世(751-768) 2 查理一世(768-814) 3 路易一世(814-840)(“虔诚者”路易) 4 查理二世(843-877)(“秃头”查理) 5 路易二世(877-879)(“口吃者”路易) 6 路易三世(879-882) 7 卡洛曼(883-884) 8 查理三世(882-887)(“胖子”查理) 9 厄德(888-898) 10 查理三世(898-922)(“傻瓜”查理) 11 罗贝尔一世(922-923) 12 鲁道夫(923-936) 13 路易四世(936-954)(“海外归来者”路易) 14 洛泰尔(954-986) 15 路易五世(986-987)(“懒惰者”路易) 卡佩王朝 [987-1328] 1 于格卡佩(987-996) 2 罗贝尔二世(996-1031)(“虔诚者”路易) 3 亨利一世(1031-1059) 4 腓力一世(1059-1108) 5 路易六世(1108-1131)(“胖子”路易) 7 路易七世(1131-1180)(“小路易”) 8 腓力二世(1179-1223)(“奥古斯都”) 9 路易八世(1223-1226)(“狮子”路易) 10 路易九世(1226-1270)(“圣路易”)——十字军亲征者

路易十四的诞生当年被视为一项奇迹

路易十四的诞生当年被视为一项奇迹,因为他的父母结婚23年都未生育子女(另有 一说为路易十四是母亲安妮王后与人私通生下的孩子,且路易十四另有一名双胞胎兄弟被关闭在监狱,终身带着铁面具渡过余生,这是一种手法——避免引发王位继承人的更多纷争)。他五岁时(1643年)登基为王,但至23岁之前红衣主教马萨林是法国的真正统治者。 22岁时,1660年路易与西班牙公主玛丽亚·泰丽莎结婚。 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全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并亲自参加演出,先后在26部大型芭蕾中担任主角。他十三岁首次登台演出,三十岁时因身材过胖而退出舞台;曾经演出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而被后世尊称“太阳王”。这个时期宫庭组织了三位艺术大师——吕利、莫里哀和博尚专门负责芭蕾艺术的创作和演出,同时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十二个手位和一些舞步,皆以法文命名之,使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体系。 1679年,路易十四发现与他十分要好的一位情妇蒙提斯斑女侯爵(Fran?oise-Athé na?s,marquis de Montespan)在1666年-1668年期间就开始利用巫术举行黑色弥撒——用婴儿当祭物来作法赢得国王的爱,驱使国王娶她。巫术被揭发之后,她与国王的关系旋宣告结束。去请女巫拉·瓦辛作法的仕女不计其数,被侦讯的就有218人。当时蒙提斯斑女侯爵将做法后的药物加在国王的餐饮里面,以致国王早上起床就会头痛。此后蒙提斯斑女侯爵被要求接受宗教感化。 1683年当皇后玛丽·泰丽莎死后,1685-1686年间他又与奥比尼 (Constant d'Aubign é) 家族之女——弗朗索瓦丝·德·奥比尼 (Fran?oise d'Aubigné)秘密结婚。她是一个虔诚的女人,虽然离过婚,但国王因为某些原因,仍愿意娶她。国王册封她曼特农(Maintenon)的领地,并封她为曼特农女侯爵(Marquise de Maintenon)。但是路易十四主要的目的只是要利用这些入宫的仕女开眼界,增加她们学识与机会,所以所生子女多是私生子。 路易比他的子女、两名孙子和两名曾孙在世时间更长,1715年他唯一的 后来盗墓者将他的心从他的墓中偷走卖给了英国的哈考特爵士,因为他被做成木乃伊,盗墓者只是利用里面的殉葬品,来跟英国人交易。 路易十四给法国留下了财政的混乱和各方面的衰退,不幸地路易十五没能克服这些财政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他的优柔寡断和不守信用。在凡尔赛国王和围绕着他的贵族们标志着颓废和君主制的衰落。更糟糕的是路易似乎意识到反君主政治力量在威胁他的家族统治,但是仍然没有做什么来阻止它。有一个流传广泛的传说中路易甚至预言道:“在我之后,洪水将至(Après nous, le déluge)。”一个严酷和准确的预言是路易十五唯一的预警措施。

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后感

读《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后感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被奉为马克思关于 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著作。虽然文字艰涩难懂,有涉及到相当多法国当时的历史背景,阅读颇有难度,但终于,我还是耐心地看完了整部著作。总的来说,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天才著作。 著作以时间顺序详细讲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历史演变,其中不乏不少细节,例如人物与人物,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波拿巴的人物性格等等。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二月革命时期,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临时政府;第二个时期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奠定的时期,无产阶级试图通过起义夺回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然而在大规模流血事件发生后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三个时期是立宪共和国时期,各阶级党派同波拿巴斗争,最终波拿巴取得胜利,帝制复辟。马克思以此为素材,表达了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似乎他笔下的历史都在说明,历史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等观点。说实话,我读这部著作不求自己的理论知识能提升到多高的层次,不求向别人吹嘘我读过马克思的著作,只求一种阅读体验,借此了解一些历史以及站在作者的角度做少许的思考。我特意地在阅读的过程中记下几个我比较有感觉的句子来分析,看看当时马克思是怎么思考的。 为了让读者能够跟上思路,马克思用了很多比喻以便让他的文字变得浅显易懂。例如,“波拿巴需要这个内阁,是为了要解散共和派制宪议会,实现对罗马的征讨,并摧毁民主派力量。那时他好像躲在这个内阁背后,把政府权力让给了秩序党,戴上了路易-菲利普时期报刊的责任发行人戴的谦虚的面具,即代理人戴的面具。现在他把面具丢掉了,因为这个面具已不是一块使它能够隐藏自己的面容的面纱,而是已变成一个妨碍他显示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的铁质面具了。”的确,我觉得波拿巴的所作所为用一个“面具”来比喻最适合不过了。他把权利让给了秩序党,让秩序党实行议会专政,废除了内阁和普选权。到最后,我们知道秩序党瓦解,波拿巴修改宪法,意会制度覆灭,波拿巴复辟。这一切都表明了波拿巴的别有用心和虚伪。但就是这么明显的“面具”却似乎久久未被识破,可见复辟之可笑和讽刺。 马克思不只是随口一说,还找来了证据——咨文来表现波拿巴之虚伪。波拿巴曾向国民议会发一篇冗长咨文,“法国要求的首先是安宁……”、“我是人民选出的,我的权力完全是人民赋予的,我将永远服从人民的合法表示的意志”、“我首先注意的问题不是弄清楚谁将在1852年治理国家,而是要运用我所能支配的时间使这个过渡时期不发生乱子和风波。”这足见波拿巴之伪善。他把总统选举委诸人民,强调自己合法性和合理性,而选举法是秩序党的绊脚石。波拿巴要求安宁,以便他能篡夺权位,以安宁为前提让秩序党和议会党不敢发动战争,否则就是未被人民的意志。这又使后来修改宪法延长波拿巴掌权期限变得自然而合理,因为其他资产阶级代表提不出更好的建议。波拿巴这人还真是手段高明啊! 类似的,马克思的分析总是让我心服口服,找不出反驳的地方,似乎道理就摆在那里。我需要学习的第一点,是学会看清事情的本质。可以说法国无产阶级没有能成功建立起政权,也许是没有看清革命的本质。而马克思却很清楚的看到本质:“资产阶级君主制后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其以前是由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在国王的招牌下进行统治,今后将由全体资产阶级借人民的的名义进行统治。”

路易布莱尔

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 1829年法国盲人路易布莱尔(Louis Braille)创造了一种盲人使用的文字--点字。这项创造为广大盲人带来了很大幸福,但是他为造福盲人而毕生奋斗的事迹却很少为人们所知道。 1809年1月4日,路易布莱尔生于法国巴黎附近的库普雷村。布莱尔三岁的时候,一天在他父亲的工作室里玩耍,不慎被工具弄伤了一只眼睛,由此而引起的感染很快影响到另一只眼睛,到五岁时双目都失明了。十岁时,他被人送入巴黎皇家盲人学校学习。 1829年,布莱尔首次向巴黎盲人学校全体师生宣布了他的点字方案,要求领导予以审查,但遭到一些教师的反对。布莱尔经地十二多年的斗争,终于抑郁成疾,病倒床榻。就在他去世的前几天,他的一个女学生在一个盛大的音乐会上演奏钢琴,获得了好评。这个学生在向听众介绍她成功的经过时,提到了她的教师布莱尔,她把自己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她的老师。于是她将布莱尔怎样创造这种点字,又怎样耐心地教她,以及布莱尔的点字至今尚示被学校当局所采用的经过情况,一一讲了出来,大家很感动。第二天,巴黎的报纸上登载了这个消息。在这种情况下,巴黎盲人学校只好采用这种受人欢迎的布莱尔点字。几天之后,布莱尔就与世长辞了,那是1852年。他才四十三岁。布莱尔的创造的盲字问世以来,实践给它做出了公正的结论。不仅世界各国分别建立了本国文字的盲字体系,而且有的国家根据需要制出他们的盲字符号和点字速记符号;不仅发挥并完善了布莱尔所设计的点字音乐符号体系,而且在他当年提出的基本数字符号的基础上,出现了完整的可以国际通用的盲字科学符号,从而使盲人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象健全人一样钻研高深的科学文化的理论知识。

制造路易十四个人读后看法

制造路易十四个人读后看 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制造路易十四》评介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对历史的“真实”表达了质疑。其认为历史是可以被“操纵”的,这并非毫无道理。今日一些我们看到的过往记载甚至所谓的“信史”,恰恰是最应该被怀疑的。在历史上,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以“太阳王”自居,其光辉形象深入人心。但英国学者彼得·伯克通过对塑造路易十四形象的研究,逐渐解构了围绕在国王头上的光环。伯克向我们表明,所谓“太阳王”的荣耀,很大程度上是彼时当政者及其支持者有意“制造”的结果,后世所见的“路易十四”并非真实,其研究即体现在《制造路易十四》1一书中。作者以其言简意赅、通俗精炼的写作风格,将路易十四的形象在“后台”加工的过程生动的展示了出来。其目的不在于探求真实的路易十四,而是揭示路易十四及其支持者们有意通过各种方式包装甚至是操纵来为政治服务的历史,至少作者提示我们许多与路易十四相关的记载和描述与国王本人相差较大。在本书中,作者独辟蹊径,从文化对政治的作用、艺术与权力的角度出发,关注国王的形象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在艺术与权力的纠缠中,政治权威被神化的过程“润物细无声”却又非常重要。 一 本书最初完成于1991年,正值新文化史的研究方法流行于西方学界的时候。新文化史家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为简单的将图像或文本视为对于社会现实的模仿感到不满,“因此,将‘表象’视为现实的‘建构’或‘生产’来加以思考和讨论,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2在这种情形下,一些学者“谋求通过语言、图像和象征符号等重建表现为‘接受’、‘发明’和表象斗争上的文化实践”3,而“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们也比过去更频繁的谈论起种族的、阶级的、性别的、甚至社会本身的‘发明’与‘建构’”。4这种学术范式的变化影响到了许多史学家。夏蒂埃坦诚,他的研究历程即“表现为从以非常强烈的统计学和社会学为基础的文化社会史转向接受的历史、实践行为的历史和意义重建的历史”。5这种“预流”的做法,多少反映出新文化史研究方法的影响。 在此种研究语境下,本书亦有浓厚的文化史研究趋向。这种“制造”类的选题无不在回应着研究语境;而作者关注看似不重要的“表象”而不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制度与政策,也有新文化史研究的影子;在200多页的书中,插图有88幅,甚至成为作者分析论述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作者逐步揭开图像背后的隐喻。因此,尽管从书名上看,这似乎是不折不扣的政治研究,但方法论上与文化史关联。同时,作者的研究也是一种时代的产物。伯克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对统治者的形象制造这一想法广受关注。传媒经常讨论它们自己制造美国总统或英国首相的方式方法问题”,类似的事件多少影响 1 [英]彼得·伯克:《制造路易十四》,郝名玮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11月版。 2 [英]彼得·伯克:《什么是文化史》,蔡玉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3 [法]米歇尔·伏维尔:《历史与表象》,沈坚译,载李宏图选编:《表象的叙述——新社会文化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5页。 4 [英]彼得·伯克:《什么是文化史》,第90页。 5 [法]罗杰·夏蒂埃:《过去的表象——罗杰·夏蒂埃访谈录》,沈坚译,载李宏图选编:《表象的叙述——新社会文化史》,第136页。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历史背景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文本解读小组成员:张露翔、孙田、郭亚飞、 程龙

历史背景 ?1789——1848年法兰西革命史 ?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789-1792) ?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1804)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1804-1814) ?四、波旁复辟王朝(路易十八1814-1815) ?五、法兰西百日王朝(拿破仑1815) ?六、波旁复辟王朝(路易十八1815-1824、查理十世1824-1830年) ?七、奥尔良王朝(路易-菲利普1830-1848) ?八、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1月4日—1852年12月2日,最后一个经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权,期间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首次得到确认,奴隶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废除) ?九、法兰西第二帝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52-1870) ?十、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共和国在第二帝国因普法战争的失败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镇压后而建立)

1848年——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一1848年的六月失败 ?二1849年6月13日 ?三1849年六月十三日事件的后果 ?四1850年普选权的废除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写作和出版过程 ?马克思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撰写的一篇关于路易·波拿巴政变的文章,载于1852年在纽约出版的《革命》杂志第1期,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 ?1848年法国革命後,路易·波拿巴在同年12月选举中以550万张选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总统,并于1851年12月发动政变成立了军事独裁政权。 ?为说明政变的真正原因,马克思发表了这篇文章,共分7部分。文章高度评价了法国二月革命的意义,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法国革命将揭开新的篇章;文章揭示了路易·波拿巴政变成功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阐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评价历史人物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出每个社会会按自己的时代要求创造出伟人来;分析了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指出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社会生存条件将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探讨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阐明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经济对政治有决定性影响的唯物主义观点;总结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并著重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