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鱼粉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原料和加工对鱼粉质量的影响

原料和加工对鱼粉质量的影响

原料和加工对鱼粉质量的影响不同生产厂家的鱼粉质量有所不同,有些甚至差别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所用原料和加工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

鱼粉质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蛋白质、限制性氨基酸、维生素、钙、磷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不同,以及脂肪、氯化钠和其他杂质的多少。

优质鱼粉鱼蛋白(其他蛋白除外)含量高、品质好,赖氨酸、蛋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丰富,钙磷比例协调、吸收利用率高,且富含未知促生长因子,而脂肪残留少、杂质少。

不同的原料和加工方式对鱼粉质量指标的具体影响综述如下:1鱼粉原料1.1加工鱼粉所用原料情况我国的鱼粉加工厂多分布在海鱼生产基地如大连、威海、舟山等地,因而鱼粉加工的原料以海产鱼为主。

海产鱼的种类是很多的,其原料主要是没有食用价值的海生小鱼虾等(这类鱼体形小、长不大,性成熟时体重为20~60g左右)。

另外,还有鱼食品加工厂中的下脚料如:鱼头、鱼刺、鱼排、鱼皮、鱼内脏等。

1.2原料对鱼粉质量影响海生小鱼在国内大多用来加工鱼粉。

海生小鱼在不同生长阶段蛋白质含量不同,一般在性成熟前年龄越小蛋白质含量越高。

海生小鱼的种类不同,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别,如棘鱼比挺鱼的蛋白质含量高。

用鱼头、鱼皮、鱼内脏、鱼翅等食品下脚料加工成的鱼粉,其蛋白质和赖氨酸、蛋氨酸的含量低,且未知促生长因子含量少,促生产性能差。

用鱼排加工成的鱼粉蛋白质含量高,钙、磷含量高,但其吸收利用率低,维生素相对较少,其总体质量不如海生小鱼所加工成的鱼粉。

原料的新鲜程度也影响鱼粉质量。

从海里捕捞上岸的小鱼有些直接送往鱼粉加工厂进行加工,有些在岸边晾晒一段时间(一般一到两星期,长者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制成鱼干,再用来加工鱼粉。

后者是小型鱼粉加工厂的主要原料。

鱼晾晒时间越长,鱼内未知促生长因子损失越大,其矿物质元素Ca、P、Fe、Cu、Zn等的吸收率也随之逐渐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也逐渐减少,脱脂率、适口性等也有所降低。

有些渔民受利益的驱使和长时间保存鱼的需要,人为地往晾晒鱼干里添加海盐,致使鱼的含盐量很高,有的竟高达15%以上,这种鱼干尽管比未加盐的鱼干外观好看、好出售,但用来加工鱼粉其质量大为降低。

鱼粉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及评价方法

鱼粉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及评价方法

鱼粉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及评价方法鱼粉是畜、禽、水产饲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原料,它在饲料工业中的地位不容取代。

目前,由于我国渔业资源相对匮乏,鱼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本文主要从蛋白质鲜度指标、油脂新鲜度指标和霉变程度等几个卫生学指标对鱼粉的品质进行科学的评价。

1 主要的卫生学问题1.1 脂肪酸败1.1.1 产生原因及机理脂肪酸败的实质是由于鱼粉长期储存在不适宜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其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物质(脂肪、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及其他的脂溶性的物质)被氧化成游离脂肪酸、酮和醛等多种氧化产物,从而酸价、过氧化物值等发生改变,其营养价值降低(刘晓华和陈汉生,2001)。

在生产实践中,长期存放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与空气中的氧和过氧化物过多接触以及掺杂了一些油脂含量高的物质,是鱼粉脂肪酸败的主要原因。

1.1.2 对鱼粉品质及动物健康的影响1.1.2.1 降低营养价值脂肪酸败造成鱼粉中营养成分的破坏,使其中的营养价值降低或完全不能作为饲料原料供生产加工。

在脂肪酸败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活性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对VA、VD、VE、VK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同时对B族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也有一定的影响(俞海峰等,2004)。

1.1.2.2 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研究表明,鱼粉脂肪酸败可损害动物生产性能。

大鼠(Heman,1973)、肉鸡(Hussrin,1982)摄食含氧化油脂的饲料后,饲料利用率下降,严重者可出现失重,甚至死亡等现象。

鱼粉脂肪酸败可引起产蛋率急剧下降(顾浩清等,1991)。

1.1.2.3 影响动物消化功能油脂氧化产生的游离脂肪酸会减少胆汁的产生或降低乳糜微粒形成的效率,使油脂与消化道内壁接触的时间减少,从而干扰油脂在消化道内的吸收。

对于肉鸡和蛋鸡来讲,鱼粉酸败阻碍叶黄素类色素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导致肉鸡皮肤达不到理想效果及蛋鸡所产蛋的蛋黄着色不佳(俞海峰等,2004)。

1.1.2.4 对鱼类的影响鱼油氧化酸败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将严重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理状态的维持,继而影响生长速度,严重的会导致鱼体死亡。

怎样鉴定鱼粉的质量 建议养殖者自已加工鱼粉

怎样鉴定鱼粉的质量 建议养殖者自已加工鱼粉

怎样鉴定鱼粉的质量建议养殖者自已加工鱼粉饲料在河蟹养殖中占到生产成本的70%左右,养殖户应该重视饲料的合理选择、科学搭配和科学投喂,以便于最大程度的利用饲料,减少浪费。

本文介绍一下影响鱼粉质量的因素,以及怎样鉴定鱼粉的质量,并谈谈为什么建议养殖者自已加工鱼粉等问题。

一、影响鱼粉质量的因素鱼粉通常分为白鱼粉和红鱼粉两类。

白鱼粉由鳕鱼、鲽鱼等冷水鱼加工得到。

红鱼粉主要原料包括鯷鱼、沙丁鱼、鲭鱼及其他各种小杂鱼、鱼虾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等。

影响鱼粉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原料鱼的种类、原料的新鲜度、加工的温度、脂肪的质量和微生物组成等。

这些因素会造成鱼粉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蛋白质分解、脂肪氧化酸败和美拉德反应,产生一些有毒害或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物质,影响饲养效果。

二、怎样鉴定鱼粉的质量鲜度好的鱼粉是棕褐色(红鱼粉)或灰白色(白鱼粉),颜色均匀一致,具有正常的鱼腥味。

而气味异常、带有哈喇味或腐臭味的则是鲜度差的鱼粉,这种判别方法简单易行,虽缺乏客观性,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河蟹的生长速度与饲料的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只有当饲料中的营养元素都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求时,才能确保河蟹以最合理的生长速度进行生长。

而河蟹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品质和质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幼蟹对蛋白的需求就比成蟹高,在成蟹养殖的不同阶段其对蛋白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三、建议养殖者自已加工鱼粉在颗粒饲料的选择上,养殖户完全可以自已加工饲料,即:通过咨询有关专家,针对自已养殖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工,这样,不仅饲料的质量有保障,而且,成本较低。

鱼粉是传统水产饲料中的主要蛋白源,优质进口鱼粉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有的高达70%,国产优质鱼粉蛋白质达55%以上,鱼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富含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可消化能等鱼类生长繁育必需的成分,且适口性好。

鱼粉质量直接影响养殖种类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

因此,养殖户在自已进行饲料加工时,鱼粉质量的识别便显得十分重要。

鱼粉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鱼粉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鱼粉质量的评价和分析鱼粉是畜、禽、水产饲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性蛋白质原料。

目前,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鱼粉的价格一路飙升,随之而来的市场上的鱼粉掺杂使假,鱼目混珠,以劣充好,层出不穷。

随着饲料配方研究成果的应用,鱼粉在饲料中的使用量有所减少,但随着畜牧业和水产业的不断发展,鱼粉总的用量还是在不断的增加,国产鱼粉不能满足需要,还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进口。

鱼粉因原料的来源、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在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影响鱼粉质量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国家对于鱼粉已颁布了国家标准,在我国衡量鱼粉质量的指标主要参照此标准。

但是,如何正确利用标准去判断鱼粉的质量,则需要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鱼粉的掺假自鱼粉一上市以来,可以说市场上的鱼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现象相当普遍,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合格的鱼粉,除一部分是变质鱼粉外,更多的是掺假鱼粉。

用作掺假的植物性原料有稻壳粉、棉粕和菜粕等,动物性原料通常有羽毛粉、蟹壳粉、血粉、虾壳粉、贝壳粉等。

有的则将鱼的下脚料、鱼溶浆及劣质的小干鱼充作全鱼粉。

更有甚者,还有掺入尿素等非蛋白氮和掺入细沙等。

在掺假物中,许多原料蛋白质含量很高,但必需氨基酸含量不平衡,蛋白质吸收率差。

如血粉中的粗蛋白质可达80%左右,但亮氨酸含量极低,氨基酸不平衡,消化吸收差;水解羽毛粉粗蛋白含量高达80%~90%,但其中的蛋氨酸、色氨酸、组氨酸极缺乏,利用价值低。

有的掺假物中还含有有毒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如棉粕中含有棉酚和环丙烯脂肪酸抗营养因子对蛋鸡、种猪、妊娠母猪均不适宜使用。

鱼粉中掺有尿素等非蛋白氮,可造成禽类的大批死亡。

掺入沙分,影响适口性,严重的导致便秘,消化不良。

因此,鱼粉的掺假不但降低了鱼粉本身的品质,而且会影响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一些掺假成分如果在鱼粉中的量过大,还可能产生中毒现象。

鱼粉质量鉴定2.1感官鉴定此法简便易行,在缺乏其他必备化学检测手段的情况下,可采用该法,也可作为实验室检测的辅助手段。

原料和加工对鱼粉质量的影响

原料和加工对鱼粉质量的影响
原料和加工对鱼粉质量的影响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原料影响 • 加工影响 • 质量影响 • 控制措施
01
原料影响
种类影响
不同种类的鱼粉营养成分和含量有所不同,如肉食性鱼类鱼 粉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草食性鱼类鱼粉脂肪含量较高。因此 ,不同种类的鱼粉在营养价值上存在差异。
不同种类的鱼粉在适口性和消化率方面也存在差异,如深海 鱼粉适口性较好但消化率较低,而淡水鱼粉适口性和消化率 都较高。
采取的措施
根据原料和加工方式选择合适的加工温度和时间。在保证加工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加工温度和 缩短加工时间。同时,要定期检查加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以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定期检测产品质量并调整控制措施
产品质量检测对鱼粉质量 的影响
定期检测鱼粉产品质量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 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通过对产 品的营养成分、气味、口感等方面的检测, 可以全面了解鱼粉的质量状况。
新鲜度影响
鱼粉的新鲜度对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新鲜度差的鱼粉营养成分流失较多 ,且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导致营养 成分被破坏和产生毒素等问题。
新鲜度差的鱼粉适口性和消化率也较 差,因为其中营养成分已经流失或被 破坏。因此,在选购鱼粉时,应尽量 选择新鲜度较高的产品。
存储方式影响
鱼粉的存储方式对其质量也有着重要影响。如果存储不当 ,如潮湿、高温、通风不良等,可能会导致鱼粉发霉、变 质、营养成分流失等问题。
正确的存储方式应该是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以 确保鱼粉的质量和营养成分不受到损失。同时,应定期检 查鱼粉的保质期和使用情况,及时处理过期或变质的鱼粉 。
02
加工影响

加工方式影响
蒸煮
蒸煮可以改善鱼粉的适口性,提 高其消化率,但长时间高温蒸煮 可能导致营养物质破坏和色泽变

鱼粉的特点、质量要求及保存

鱼粉的特点、质量要求及保存

粗脂肪:鱼粉中含脂肪低的比高的好,一般湿法生产的鱼粉含粗脂肪3%-10%,高的不超过12%。国内生产的鱼粉有生、熟鱼粉之分,一般生鱼粉含脂肪15%-20%,熟鱼粉在10%-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粗纤维:鱼粉中不应含有植物性粗纤维,否则,就是掺杂不纯的鱼粉。
粗灰分:正常鱼粉粗灰分应在16%-17%,达21%也是允许的。但用罐头厂的下脚料如鱼头、骨刺及小杂鱼和掺有贝粉、泥砂等时,粗灰分在21%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对这种高灰分鱼粉应怀疑其掺有泥沙和贝壳粉等。
以上介绍的一些方法简便易行,在农村生产条件下均可做到,尤其有实践经验者更易掌握。
第二,送化验室分析:在农村,规模养鸡户和小型饲料厂都不具备化验条件,可送交有化验条件的单位进行化验,结果比上面介绍的方法更为可靠。化验内容可根据自己的怀疑可分析1-3项或4-5项内容。具体分析内容有:
4 鱼粉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摘要)(鱼粉SC118-83)。
本标准适用于以鱼、虾、蟹类等水产动物或在鱼品加工过程中所得的鱼头、尾、内脏等为原料,进行干燥、脱脂、粉碎或先经蒸煮、压榨、干燥、粉碎而制成的作为饲料用的鱼粉。
(1)鱼粉等级和器官感觉、物理、化学指标。
水分:水分在9%-10%为正常含量,也是安全含量。水分不应超过12%,否则微生物易繁殖而引起自燃;但也不应低于6%,否则,不是生产过程温度过高,就是在贮存过程中发热所致。
粗蛋白质:进口鱼粉含粗蛋白质60%以上,国产一二三级鱼粉分别含蛋白质55%、50%和45%。但是,由于测定含粗蛋白质是以含氮×6.25计算出来的,是否掺有非蛋白氮是不知道的,还应测纯蛋白质含量。
火烧:将鱼粉摊于一块铁板上,下部用火烘烤,鱼粉内若掺有羽毛粉等动物性饲料,燃烧后有烧毛气味;如果嗅到谷物干炒的糊香味,是混有植物性饲料,如果将石蕊试纸在烟上薰测,呈红色为动物性饲料,呈蓝色则表明混有较多的植物性饲料。

鱼粉质量

鱼粉质量

鱼粉质量1.丝氨酸含量高,且明显高于苏氨酸,掺羽毛粉。

2.胱氨酸含量在0.8%以上,甚至超过1%,优质鱼粉中胱氨酸只有0.4-0.6%。

脯氨酸含量也明显升高;蛋氨酸、赖氨酸含量大幅度降低,掺羽毛粉;3.甘氨酸达8%以上(优质鱼粉中仅4%左右),同时,精氨酸、脯氨酸的含量也明显增加,蛋氨酸、赖氨酸含量降低;掺皮粉。

4.亮氨酸达6%以上(优质鱼粉中4.8-5.5%),同时组氨酸、赖氨酸的含量也增加;掺血粉。

5.谷氨酸达11%以上(优质鱼粉中9-10%)掺米渣粉,菌体蛋白等。

6.掺有机氮杂质(常见为喷脲醛树脂),氨含量明显增高。

()7.鱼粉腐败变质时氨含量高。

8.海龙鱼鱼粉中酪氨酸含量只有1.2-1.4%,优质鱼粉中应有1.8-2.4%左右。

普通进口鱼粉(国产)各项指标:粗蛋白:60-63%(52-58%),脂肪:5%(6-10%),纤维:0.5%(0.5-1.0%)无氮浸出物:11-12%(5-10%),粗灰分:13-15%(20-25%),钙:3.8-4.2%(5.5-6.5%),总磷:2.8-3.2%(3.0-3.3%),消化能:3.0-3.1Mcal/Kg、代谢能:2.8-2.9 Mcal/Kg,精氨酸:3.5-3.9%(3.0-3.2%),组氨酸:1.7-1.8%(1.25-1.35%),异亮氨酸:2.6-2.8%(2.2-2.4%),亮氨酸:4.8-5.1%(4.2-4.5%),赖氨酸:4.6-5.0%(3.5-4.2%),蛋氨酸:1.5-1.8%(1.3-1.6%),胱氨酸:0.5-0.55%(0.45-0.55%),苯丙氨酸:2.3-2.6%(2-2.4%),酪氨酸:1.9-2.0%(1.5-1.8%),苏氨酸:2.5-2.8%(2.4-2.7%),色氨酸:0.7-0.75(0.5-0.6%),缬氨酸:3.0-3.2%(2.6-2.9%)。

丝氨酸:2.3-2.5%鱼粉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50%-70%。

鱼粉

鱼粉

鱼粉质量鉴定与新鲜度评价指标编辑本段鱼粉是传统水产饲料中的主要蛋白源,优质进口鱼粉蛋白质含量在60%以上,有的高达70%,国产优质鱼粉蛋白质达55%以上,鱼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富含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可消化能等鱼类生长繁育必需的成分,且适口性好,广泛应用于水产和畜禽配合饲料中。

因此,鱼粉质量直接影响养殖种类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效率,海产肉食性鱼类及虾类受其影响尤为明显。

随着饲料配方研究成果的应用,鱼粉在饲料中的使用量有所减少,但随着畜牧业和水产业的不断发展,鱼粉总的用量还是在不断的增加,国产鱼粉不能满足需要,还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进口。

鱼粉因原料的来源、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在质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影响鱼粉质量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

通常鱼粉采用蒸煮→压榨→脱脂→烘干→粉碎→包装等方式加工而成,分为白鱼粉和红鱼粉两类。

白鱼粉由鳕鱼、鲽鱼等冷水鱼加工得到;红鱼粉主要原料包括鯷鱼、沙丁鱼、风尾鱼、鲭鱼及其他各种小杂鱼、鱼虾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等。

影响鱼粉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原料鱼的种类、原料的新鲜度、加工的温度、脂肪的质量和微生物组成等,这些因素会造成鱼粉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蛋白质分解、脂肪氧化酸败和美拉德反应,产生一些有毒害或不能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物质,从而使鱼粉新鲜度和营养价值下降,影响饲养效果。

国家对于鱼粉已颁布了国家标准,在我国衡量鱼粉质量的指标主要参照此标准。

但是,如何正确利用标准去判断鱼粉的质量,则需要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1.鱼粉的掺假自鱼粉一上市以来,可以说市场上的鱼粉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现象相当普遍,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合格的鱼粉,除一部分是变质鱼粉外,更多的是掺假鱼粉。

用作掺假的植物性原料有稻壳粉、棉粕和菜粕等,动物性原料通常有羽毛粉、蟹壳粉、血粉、虾壳粉、贝壳粉等。

有的则将鱼的下脚料、鱼溶浆及劣质的小干鱼充作全鱼粉。

更有甚者,还有掺入尿素等非蛋白氮和掺入细沙等。

在掺假物中,许多原料蛋白质含量很高,但必需氨基酸含量不平衡,蛋白质吸收率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鱼粉的质量及其阻碍因素摘要:鱼粉因为其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平衡,成为畜禽饲料的重要蛋白质类原料,而且其中含有未知生长因子,在配合饲料工业应用专门普遍。

鱼粉的质量对添加效果有专门大的阻碍,添加优质鱼粉有专门好的促动物生长作用,而一些低质、变质、掺假鱼粉效果差,甚至对动物有害。

然而鱼粉的质量受原料、加工方法、贮藏条件、掺假等多种因素阻碍,变异特不大。

本文就鱼粉的质量作一简述。

关键词:鱼粉、营养特性、质量Abstract: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protein in fish meal,and the amino acid profile is similar to the animals need of that,so fish meal become a important protein ingredients, wildly us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diets.And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unknown growth factors.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fish meal have great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farming animals. Promoting effects can be observed after high-qualilty of fish meal were added to the diet,but the low-quality fish meal have no suce effects even adverseries to animals.However,the quality of fishmeal is affected by the sources of material,the method of processing,the conditions of storing and falsifying and so on,so the quality is various.Our paper is going to brief about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fish meals.Key words:fish meal, nutritive, quality and quantity1鱼粉概述鱼粉(fish meal)是用一种或多种鱼或鱼下脚料(鱼头、鱼尾、鱼鳍、内脏等)为原料,经去油、脱水、粉碎后的高蛋白质饲料。

21世纪初期,全世界总产量约为700万t,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智利、秘鲁、日本、美国等,同时,挪威、丹麦、南非、冰岛及泰国也是要紧的鱼粉生产国。

其中智利和秘鲁的产量最高,最高年产量分不达130多万t(1989年)和120多万t(1990年),其出口量约占总贸易量的70%。

我国鱼粉工业起步晚,年产量大约10多万t,且多集中于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区。

我国鱼粉使用量较高,年使用量近100万t,每年进口80万t左右,进口鱼粉多来自秘鲁。

[18]2鱼粉的分类鱼粉的分类方法要紧有3种:①依照来源分为:国产鱼粉和进口鱼粉(秘鲁鱼粉、智利鱼粉、南非鱼粉等)。

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粗略,反映不出鱼粉的品质;②按鱼粉色泽分为:白鱼粉和红鱼粉等。

白鱼粉要紧以鳕鱼为原料;红鱼粉要紧以沙丁鱼、鲭、秋刀鱼为原料。

③按原料部位与组成可为全鱼粉(以全鱼为源料制得的鱼粉)、强化鱼粉(全鱼粉+鱼溶浆)、粗鱼粉(鱼粕,以鱼类加工残渣为原料)、调整鱼粉(全鱼粉+粗鱼粉)、混合鱼粉(调整鱼粉+肉骨粉或羽毛粉)、鱼精粉(鱼溶浆+吸附剂)6种。

上述分类方法因国家不同而异,我国饲料行业目前还没有标准,多种方法都在采纳。

[21]3鱼粉的加工工艺目前国内外多依照鱼脂肪含量的多少进行鱼粉加工,分为“高脂鱼”和“低脂鱼”两种加工工艺。

3.1高脂鱼的加工工艺高脂鱼的加工工艺是对脂肪含量较高的鱼先进行脱脂然后再干燥制粉的加工过程。

首先,用蒸煮或干热风加热,使鱼体组织蛋白质发生热变性而凝固,促使体脂分离溶出。

然后对固形物进行螺旋压榨法压榨,将固体烘干制成鱼粉。

干燥的方法分为干热风和蒸汽法两种。

干热风的温度因热源形式不同,可从100~400℃不等;蒸汽法为间接加热,干燥速度慢,但鱼粉质量好。

整鱼通过去油、去浸汁、干燥、粉碎后的产品,粗蛋白质含量在50%~60%不等。

榨出的汁液经酸化、喷雾干燥或加热浓缩成鱼膏。

鱼膏也能够用鱼类内脏生产,原料经加酶水解、离心分离、去油,水解液浓缩即制成鱼膏。

制成的鱼膏可直接桶装出售,也可用淀粉或糠麸作为载剂再经干燥、粉碎后出售,后者称为鱼汁饲料或混合鱼淀粉,其营养价值因载体而异。

现在的加工中,脱脂有压榨和浸提两种方法。

进口鱼粉采纳的是浸提工艺,加工方法是将捕捞的新奇海鱼先烘干后粗粉碎,接着在高温高压下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也叫浸提即脱脂工艺),最后再经细粉碎而成。

秘鲁、智利和厄瓜多尔等国的渔业公司生产鱼粉采纳此法。

国产优质鱼粉多采纳压榨工艺即压榨工艺加工而成。

[11]3.2低脂鱼的加工工艺低脂鱼的加工是对体脂肪相对含量低的鱼及其他海产品的加工过程。

依照原料的种类一般分为全鱼粉和杂鱼粉两类:全鱼粉是对脂肪含量少的鱼进行整体直接加热干燥,失去部分水分后再进行脱脂,固形物经第2次干燥至水分含量达18%,粉碎制成鱼粉。

通常每100kg整鱼约可出鱼粉22kg,粗蛋白质含量在60%左右。

杂鱼粉是将小杂鱼、虾、蟹以及鱼头、尾、鳍、内脏等直接干燥粉碎后的产品,又称鱼干粉,含粗蛋白在45%~55%不等;或在产鱼旺季,先采纳盐腌原料,再经脱盐,然后干燥粉碎制得。

这种鱼粉往往因脱盐不完全(含盐10%以上),使用不当易造成畜禽食盐中毒。

[20]4鱼粉的营养特性鱼粉的营养价值因鱼种、加工方法和贮存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我国广泛使用的鱼粉是指以整鱼为原料制成的不掺杂异物的纯鱼粉。

4.1粗蛋白蛋白质含量是鱼粉质量的要紧指标,是决定鱼粉价格的要紧因素。

鱼粉的粗蛋的含量高,从40%到70%不等,典型值65%[13]。

不同来源的鱼粉质量不同,粗蛋白的含量也不同营、养价值不同。

白鱼粉一般由鳝鱼等冷水鱼加工得到, 粗蛋白质含量68%~70%,价格昂贵,要紧用于特种水产饲料;红鱼粉要紧原料包括鲢鱼、沙丁鱼、风尾鱼、青皮鱼以及其他各种小杂鱼、鱼虾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等,红鱼粉的粗蛋白质含量一般在 62%以上,高的可超过 68%,要紧用于畜禽饲料。

国产鱼粉多用各种小杂鱼、鱼虾加工后的下脚料等制得,蛋白质含量有的在 50%以下[9]。

但粗蛋白的含量不能反映鱼粉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真实内容,还必须考察蛋白质消化率、生物学效价等。

通常情况下,鱼粉粗蛋白过高表示有可能掺假。

4.2氨基酸鱼粉作为蛋白类饲料原料,其蛋白品质好、生物学价值高要紧是因为它的氨基酸含量丰富,而且氨基酸模式接近动物对氨基酸的需要模式。

优质鱼粉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见(表1)[4]。

由表2能够看出,在优质鱼粉中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的含量专门高,赖氨酸达到了4.5%,占总氨基酸的8.7%。

而精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低。

图1显示并比较了鱼粉、豆粕、小麦的相对氨基酸含量(国际鱼粉和鱼油制造者协会供稿)。

由图可见,鱼粉中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的含量都比豆粕和小麦中的高,而且Lys/Met的比例更佳。

鱼粉中某些氨基酸以肽的形式被动物汲取,这些肽进入生物体后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表2.优质鱼粉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见AA种类总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AA含量(%)各AA/总AA 42.5 5.210.12.44.62.14.27.714.72.44.62.85.53.36.40.541.02.95.6AA种类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色氨酸AA含量(%)各AA/总AA 1.93.72.34.44.18.01.83.62.34.64.58.71.52.93.16.10.71.5注:各AA的含量是百分含量(%);摘自:(曹让,张林生,2007)(国际鱼粉和鱼油制造者协会供稿)4.3维生素和矿物质鱼粉中维生素的含量丰富,特不是A、D和B族维生素,而且也含有一定量的 VE[15]。

而在NRC(1998)的饲料成分表中没有列出VA,而是列的β-胡萝卜素,鱼粉中不含β-胡萝卜素;鱼粉中各B族维生素含量皆较高,尤以B12、B2为多,而B12在植物性饲料中几乎不含有,在配合日粮中鱼粉是B12的良好天然来源;烟酸和泛酸在动物饲料中含量多,但一般主以结合形式存在,利用率低,因此易出现缺乏症。

而烟酸和泛酸在鱼粉中的含量也相对再玉米和豆粕中含量高,而且其未被纤维素等束缚或结合,从而利用率更高。

各种鱼粉、豆粕、玉米中维生素含量见表3.表3.各种来源鱼粉及玉米、豆粕中维生素含量生物素胆碱叶酸烟酸泛酸核黄素硫胺素VB6 VB12 VE β-胡萝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ug/kg mg/kg 卜素mg/kg 鲚鱼粉0.13 4.40 0.37 100 15 7.10 0.30 4.00 280 5.00 / 青鱼粉0.13 5.30 0.37 93 17 9.90 0.40 4.80 403 15.00 / 鲱鱼粉0.13 3.05 0.37 55 9 4.90 0.50 4.00 143 5.00 / 白鱼粉0.13 3.09 0.37 59 9.9 9.10 1.70 5.90 90 5.00 / 黄玉米0.06 620 0.15 24c 6 1.20 3.50 5.00 0.00 8.30 0.80 豆粕0.27 2.79 1.37 34 16 2.90 4.50 6.00 0.00 2.30 0.20注:摘自NRC(1998)鱼粉中钙磷含量高,白鱼粉中钙达到了6.6%、磷3.6%。

植物性饲料中磷的含量也高,但要紧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汲取利用率低。

而鱼粉中的磷则与之不同,其要紧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差不多上可利用的磷,而且钙磷比例适宜,因此钙磷的汲取利用率高。

微元素中,铁含量高,白鱼粉中含铁达299ppm,但在另一些鱼粉中可高达1500~2000ppm,其次是锌、硒,锌含量达100ppm以上[18]。

各种来源鱼粉、玉米、豆粕中各矿物元素含量见表4。

表4.各来源鱼粉、玉米、豆粕中矿物元素含量钙(%)磷(%)钠(%)氯(%)钾(%)镁(%)硫(%)铜ppm铁ppm锰ppm硒ppm锌ppm鲚鱼粉 3.93 2.55 0.88 1.02 0.75 0.24 0.77 9 220 10 1.36 103 青鱼粉 2.4 1.76 0.61 1.12 10.1 0.18 0.69 6 181 8 1.93 132 鲱鱼粉 5.21 3.04 0.4 0.55 0.7 0.18 0.45 11 440 37 2.1 147 白鱼粉 6.65 3.59 0.78 1.28 0.85 0.18 0.48 6 299 12 1.62 90 黄玉米0.03 0.28 0.02 0.05 0.33 0.12 0.13 3 29 7 0.07 18 豆粕0.32 0.65 0.01 0.05 1.96 0.27 0.43 20 202 29 0.32 50注:摘自NRC(1998)4.4粗脂肪鱼粉中的脂肪包括未被分离的组织脂肪和蒸煮、压榨过程中附着的脂肪,还包括有机物、磷脂、脂溶性维生素等,统称为粗脂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