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是指小麦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主茎的分蘖逐渐发育形成穗的规律。一般来说,小麦的分蘖成穗规律可以概括如下:

1. 生长阶段:小麦的生长过程可分为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在分蘖期,小麦植株的分蘖数量逐渐增加。

2. 分蘖数量:小麦的分蘖数量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品种、环境条件、生长期等。一般情况下,分蘖数量在5-10个茎之间。

3. 分蘖位置:小麦的分蘖位置通常在主茎的叶腋处,即叶子与主茎的交界处。每个分蘖都会形成一个茎和一个小穗。

4. 分蘖发育:在分蘖开始发育后,每个分蘖会逐渐延长,形成茎和叶片,并逐渐产生小穗。随着生长的进行,小麦的分蘖逐渐形成成熟的穗。

需要注意的是,小麦的分蘖成穗规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种植品种、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等。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控,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最全小麦基础知识总结

小麦知识概要 1 小麦的分布 (2) 2 小麦的分类 (3) 3 小麦种子描述 (3) 3.1 种子形状及颜色 (3) 3.2小麦冬性 (4) 3.3 小麦品种按成穗率和穗粒数多少分为: (4) 3.4 苗期状态 (4) 3.5 株型 (4) 3.6株高 (4) 3.7穗长 (4) 3.8 叶片数 (4) 3.9 千粒重 (4) 3.10 穗粒数 (4) 3.11麦粒质地 (4) 3.12芒长 (4) 3.13抗逆性 (4) 3.14 亩有效穗数 (5) 4 小麦的生长发育 (5) 4.1 小麦的一生 (5) 4.1.1 小麦生育期 (5) 4.1.2 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6) 4. 2小麦的阶段发育 (6) 4.2.1感温阶段(春化阶段) (7) 4.2.2 光照阶段 (7) 4.3 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 (7) 4.3.1 根系的生长 (8) 4.3.2 茎的生长 (9) 4.3.3 叶的生长 (10) 4.4 分蘖及其成穗 (11) 4.4.1 分蘖规律 (11) 4.4.2 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 (13) 4.4.3播种深度对分蘖的影响 (14) 4.5穗的形成及促进大穗的途径 (15) 4.5.1 穗的结构 (15) 4.5.2 穗的分化 (15) 4.6子粒形成和提高粒重的途径 (16) 4.7 高产群体的培育途径 (17) 5 小麦病虫害 (18) 5.1 小麦全蚀病 (18) 5.2 小麦锈病 (18) 5.3 小麦纹枯病 (19) 1

5.4 小麦散黑穗病 (19) 5.5 小麦白粉病 (19) 5.5 小麦黄矮病 (20) 5.6 小麦赤霉病 (20) 5.7 小麦蚜虫 (21) 6 小麦的管理 (21) 6.1 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 (21) 6.2 小麦的需肥量 (21) 6.3 各生育时期适宜土壤水分 (22) 6.4 播种 (22) 6.5 麦苗情况 (22) 6.5.1 弱苗的成因及表现: (22) 6.5.2措施 (22) 6.5.3 越冬死苗的原因 (23) 1 小麦的分布 小麦 品种 小麦分布生育期播种时间收获时间 春小麦(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部分90天4月中旬7月20日(北部)内蒙古、河北、陕西、山西部分 90-120 天 3月中旬至 4月中旬 7月上旬 2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一、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 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天津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 天。 (二)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 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 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 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一)根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胚根也叫做种子根、初生根。一棵幼 苗通常有胚根3—5 条,最多可达7 条。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当第—l 片绿价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当麦苗生出2—3 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根系一般入土100 一130 厘米,最深的可达2 米。根系入土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

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 个节间。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把叶子光合作用 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小麦的茎又是支持器官。它使叶片有规律地分布,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茎还可以贮藏养分,供小麦后期灌浆之用。 (三)分蘖在正常情况下,出苗到分蘖约需15 天左右。分蘖的发生是有一定次序的:当小麦长出3 片真叶时,首先从胚芽鞘腋间长出分蘖,叫胚芽鞘分蘖。第4 片叶出现时,主茎第l 片叶腋芽伸长形成分蘖叫分蘖节分蘖,也叫一级分蘖。当一级分蘖长出3 片叶时,在其鞘叶腋间长出分蘖叫二级分蘖,若条件适宜,还可长出三级分蘖。小麦的分蘖不是都能抽穗结实的。凡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一般年前发生较早的分蘖属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叫无效分蘖。一般年后生出的分蘖属无效分蘖。实践证明,产量高的麦田与有效分蘖多有关。这就是为什么要非常重视有效分蘖的道理。小麦分蘖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年前,天津市一般在10 月下旬进入第一次分蘖高峰,历时约20 天;第二次高峰在第二年返青后至起身期。小麦起身后,持续逐渐停止,并出现两极分化,大的、壮的分蘖成穗;小的、弱的逐渐死去。 (四)叶小麦的叶共约12一13 片,年前一般长出6—7 片,年后茎秆上一般有6 片。叶的形状象带子,有平行脉。拔节以后长出的叶片比较宽大,还有明显的叶鞘,紧包在节问外面。叶鞘和叶片相连处的薄膜叫叶舌;两旁还有叶 耳紧包着茎秆。叶是小麦植株制造有机养料的主要器官。叶片中有叶绿体,它能利用太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 (一)生育期 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天津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 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生长阶段 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 从出苗到起身期。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 从起身至开花期。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 从开花至成熟期。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 (一)根 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胚根也叫做种子根、初生根。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当第一l片绿叶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根系一般入土100--

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根系入土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 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 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等)从根部通 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把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小麦的茎又是支持器官。它使叶片有规律地分布,以充分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茎还可以贮藏养分,供小麦后期灌浆之用。 (三)分蘖 在正常情况下,出苗到分蘖约需15天左右。分蘖的发生是有一定次序的:当小麦长出3片真叶时,首先从胚芽鞘腋间长出分蘖,叫胚芽鞘分蘖。第4片叶出现时,主茎第l片叶腋芽伸长形成分蘖叫分蘖节分蘖,也叫一级分蘖。当一级分蘖长出3片叶时,在其鞘叶腋间长出分蘖叫二级分蘖,若条件适宜,还可长出三级分蘖。小麦的分蘖不是都能抽穗结实的。凡能抽穗结实的叫有效分蘖,一般年前发生较早的分蘖属有效分蘖;不能抽穗结实的分蘖叫无效分蘖。一般年后生出的分蘖属无效分蘖。实践证明,产量高的麦田与有效分蘖多有关。这就是为什么要非常重视有效分蘖的道理。小麦分蘖有二次高峰:第一次在年前,第二次高峰在第二年返青后至起身期。小麦起身后,持续逐渐停止,并出现两极分化,大的、壮的分蘖成穗;小的、弱的逐渐死去。 (四)叶 小麦的叶共约12—13片,年前一般长出6—7片,年后茎秆上一般有6片。叶的形状像带子,有平行脉。拔节以后长出的叶片比较宽大,还有明显的叶鞘,紧包在节问外面。叶鞘和叶片相连处的薄膜叫

小麦前期管理技术学案

第二章小麦生产技术技术 第三节小麦前期管理技术学案 编者姓名:编写时间:2013.12.15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麦前期包括哪四个生育时期。 2、理解小麦前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 3、掌握小麦前期管理技术。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小麦分蘖的规律。 2、掌握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小麦的播种技术,让学生了解到粮食收获的来之不易,倡导学生爱惜粮食。【学习重点】 1、小麦前期的生育特点。 2、小麦前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学习难点】 1、小麦分蘖的规律。 2、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1、小麦前期包括哪四个生育时期 2、名词:1、萌发2、发芽 3、出土 4、出苗 3、影响小麦种子萌发的因素 4、小麦分蘖发生的部位、时间、规律。 5、小麦分蘖的两个旺盛生长时间。 6、小麦分蘖消亡规律和分蘖成穗规律。 7、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 8、小麦根的生长和小麦叶的生长 9、前期主攻目标 10、冬前壮苗的标准。 11、前期管理技术 12、为什么严禁放牧啃青。 合作探究:1、小麦分蘖发生的部位、时间、规律。 2、小麦分蘖消亡规律和分蘖成穗规律。 3、前期管理技术 教师同步导学案 学生笔记及反思 一、预习环节: 1、预习的内容要求学生看书对比记忆,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的方式来检查。 2、小麦前期的生育特点。 3、关于掌握小麦分蘖的规律和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的相关问题先要求自主预习,之后小组讨论的方式逐步解决。 学生笔记及反思: 二、检测预习环节 1、采用抽查每个小组某个成员的方式,其他小组纠错。 2、收集各小组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整理后写到黑板上,教师引导讨论解决指定的问题。解答不了的教师讲解。 学生记录存在问题: 三、落实目标: 1、影响小麦种子萌发的因素 3、小麦分蘖发生的部位、时间、规律。 3、小麦分蘖消亡规律和分蘖成穗规律。 4、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 5、前期主攻目标 6、前期管理技术 1

小麦栽培学习要点

小麦栽培学习重点 一. 概念 1. 生育期:小麦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所经历的天数。春小麦70-150天,冬小麦120-330天。 2.阶段发育:在小麦生育前期,需要有外界特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才能正常完成器官发育的质变过程,小麦体内表现出的这种阶段性质变的特性称为阶段发育。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养分等。 3.春化(感温)阶段:萌动的小麦种子胚的生长点或幼苗的生长点,要求持续的低温条件(0~10℃)才能通过春化过程,进入第二个发育阶段。大田作物具有春化阶段还有油菜、甜菜等。 4.光周期反应:作物对光照时间长短的反应称为光周期反应。 5.叶蘖同伸关系: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叶片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称为“同伸关系”(表2-5)35页。 6.叶面积指数(LAI):作物群体绿色叶面积总和占相应土地面积的比值。 7.抽穗:当麦穗顶部的第一个小穗抽伸、露出旗叶叶鞘时,称为抽穗。 8.群体:作物大田植株单株有机集合的个体群总和,称为群体。 9.群体结构:描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即为群体结构。主要包括群体的组成、数量大小、时空分布、长势长相和群体结构的动态变化等。 10.群体的自动调节作用:随着某些条件的变化(种植密度、肥、水、光等),作物的某些生育过程(如分蘖的消长)的速度和方向也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性能称为自动调节作用。 二.填空 1.小麦属种类很多,但目前种植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以普通小麦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硬粒小麦、密穗小麦等少数种。 2.世界小麦栽培面积中,春:冬麦比例约为(1:4)。 3.我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4.我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三个主区,他们是(春麦区),(冬麦区),(冬春麦兼播区)。 5.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 dumort),小麦属(Triticum L.)。 6.小麦起源于(中亚)、(西亚)。 7.小麦的一生是(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 8.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将小麦划分为(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冬性品种)三种类型。 9.小麦是(长日照)作物,一些小麦品种如果每日只给8小时的光照,则不能抽穗结实,给以较长时间光照,则抽穗期提前。 三. 简答 1.小麦可划分为多少个生育时期? 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可划分为若干

分蘖的生物学意义

分蘖与成穗 小麦从主茎上长出的侧枝及侧枝上的分枝均称为分蘖。小麦是具有很强分蘖习性的作物。通常在成熟种子胚芽鞘原基的腋部已分化出一个腋芽,即蘖芽原基。小麦在拔节和穗分化开始以前,植株可以分化出大量的蘖芽原基。幼苗生长期的小麦,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株幼苗可以出现数个甚至数十个分蘖,其中一部分,甚至半数以上可以成穗。因此,在一个植株内,分蘖的数量、生长状况对全株的形态建成、生理功能和产量形成都有重大作用。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能不对小麦的分蘖生长和成穗,主茎与分蘖之间的关系,分蘖与群体结构形成的关系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分蘖节及其作用 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小麦的分蘖是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很多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长点密集在一起,形成膨大的节群。通常一株小麦只有一个分蘖节,如果分蘖节基部的某一节间伸长,即构成两个以上分蘖节。分蘖节上节数的多少,与小麦感温性有关,一般冬性越强节数越多。据此可将品种分为分蘖优势型、主茎优势型和中间型。分蘖节在土层的深度受品种、播深、地温等因素的影响,春性品种、浅播、较高地温等条件下,分蘖节较浅。一般分蘖节适宜深度为2~3cm。分蘖的有无和多少,对植株的壮弱、群体结构的好坏和产量构成,均起重要作用。 1.分蘖的有无是麦苗发育好坏的标志,有分蘖的小麦个体,其器官发育也相对好,尤其与次生根的发育有密切关系,由于分蘖节的形成,可以产生较多的近根叶和次生根。 2.通过分蘖来自动调节小麦群体结构。外界变化优越时(水肥和光照充足,空间大)对分蘖的促进有时优于主茎,反之在不良条件下,分蘖首先受抑制。 3.分蘖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一部分,尤其当增产途径以主茎为主,争取一定分蘖成穗,主蘖并重。冬小麦分蘖成穗率为55~70%,春小麦分蘖成穗率为4~6% 以主穗为主。稀植可增加分蘖及成穗率。一定的分蘖成穗可以节省种子。 4.分蘖可以产生更多的近根叶及次生根,从而大量地增加绿色面积,成倍地增加光合作用和吸收矿物质和水分的能力,使植株和群体积累的干物质增多,形成更高的产量。 5.是冬小麦越冬之条件,冬小麦越冬前在分蘖节中积累贮藏糖类等营养物质,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含糖量越高越好,而只有3~5个分蘖时,分蘖节的含糖量最高。 6.分蘖节内复杂的输导组织,成为联系根系和地上各蘖位,进行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枢纽。 (二)分蘖的发生规律 1.分蘖的名称小麦分蘖发生具有顺序性、层次性和成比性的特点,在空间和时间上有蘖位高低和蘖级先后的差异。为便于区别分蘖着生位置和发生先后的差异,一般以O代表主茎,Ⅰ、Ⅱ、Ⅲ……代表由下至上着生于主茎的一级分蘖的蘖位,胚芽鞘分蘖用C表示。着生于一级分蘖上的二级分蘖,或着生于二级分蘖上的三级分蘖,分别用Ⅰp、Ⅰ1、Ⅰ2、Ⅰ3……和Ⅰ1-P、Ⅰ1-1、Ⅰ1-2、Ⅰ1-3……等表示。每个分蘖的第一片叶为不完全叶,呈薄膜鞘状,称为蘖鞘,常用P代表(图2—11、2—12)。 2.叶蘖同伸规律小麦各级分蘖在时间上与主茎叶片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称为“同伸关系”。幼苗主茎出现第三叶时(用3/0表示),由胚芽鞘中伸出胚芽鞘分蘖(C),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此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特性和栽培条件。当主茎伸出第四片叶子时,在主茎第一叶的叶鞘内生出第一分蘖Ⅰ。当主茎伸出第五片叶子时,在第二叶叶鞘内长出第二分蘖Ⅱ,以后主茎每增加一片叶,就有与主茎叶数呈N-3的对应蘖位出现。当主茎生出第六片叶时Ⅰ蘖已达三叶龄(3/Ⅰ),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Ⅰp)。分蘖分为一、二、三级。 (三)分蘖的成穗规律

小麦的生长特性以及标准化管理体系

小麦的生长特性以及标准化管理体系 1小麦发育阶段特点 小麦的阶段发育大体分为春化阶段(感温阶段)和光照阶段(感光阶段)。其中春化阶段要求以低温为主的综合外界条件(包括营养、水分、光照等),所以可称感温阶段。光照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转入一个对长日照要求比较敏感的阶段,又称感光阶段。小麦光照阶段发育的特点是要求长日照。每天在16~18h或连续光照下,光照阶段进行最快、抽穗最早;每天光照少于12h,光照阶段进行缓慢,抽穗延迟;每天光照少于8h,光照阶段停止进行,不能抽穗。这说明小麦在这一发育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严格。光照阶段只有在完成春化阶段以后才能进行,是从生长锥开始,至雌蕊分化期结束。 2小麦生长发育规律 一是分蘖成穗规律。生育期长的小麦品种分蘖多,生育期短的小麦品种分蘖少。整地质量好,播种早,播种浅(2~3cm)分蘖多。施肥量、播种量的大小,播种的深浅也影响分蘖能力和成穗率。二是幼穗发育规律。伸长期,即三叶期至分蘖前,是决定小麦幼穗大小的关键期,栽培上应及时灌水追肥,促苗壮,主攻分蘖和幼穗。棱形成期,即进入分蘖盛期,该期决定小麦穗数目的多少,应根据苗情施肥,灌二水,主攻小穗数目。花器形成期,即进入拔节期,是小麦高产最重要的时期,若水肥不足,则不孕小花增加,粒数减少;而水肥过多,则导致基部1~2节间拉长,失韧、脆弱易倒伏,此期应主攻壮秆增粒。花粉粒形成期,即孕穗期旗叶全部展开,此期决定小花数,应适当控制灌水,并喷矮壮素,控制旗叶长度;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延长顶3叶的功能期,以达到增花、增粒、增重的目的。根据小麦生长规律做好小麦的栽培管理,实现返青期促根系增分蘖,起身期壮分蘖保穗数,拔节期稳穗数攻粒数,为小麦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3小麦生长环境条件 小麦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是15~20℃,在13~18℃分蘖最快。在10℃以下,小麦光照阶段进行缓慢,幼穗分化时间延长,有利于形成小穗和小花。在雌雄蕊分化期则需要较高温度,如温度低于15~16℃,影响花粉粒的形成和胚囊的分化。雌雄蕊分化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对水分反应特别敏感。小麦开花最适宜的温度是18~20℃,最高不超过30℃,相对湿度要求在70%~80%。小麦根系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16~20℃,低于2℃则生长停止,超过30℃时生长受抑制。 4小麦规范化栽培技术 4.1品种选择以及种子处理 根据不同的地区选择适宜的小麦种子,播种前对种子不同程度上的处理,比如晒种,包衣,拌种等。 4.2整地播种 小麦播种前要精细整地,通过深耕、耙地改良土壤,,达到地平土碎,施足底肥,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保证苗全,确保播种质量。播前还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4.3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方面,灌水时要做到速灌速排。施肥的原则为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4.4病虫草害防治 麦生育后期是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粘虫、蚜虫等病虫害大量发生的时间,对小麦千粒重影响很大,必须及时防治。 4.5适时收获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

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 目前我场小麦单产约850斤左右且徘徊不前,要想小麦产量提高达到千斤或千斤以上的水平,要在栽培技术上有所突破。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小麦叶龄模式栽培技术 1、何谓小麦叶龄栽培模式根据小麦相关生长原理,以叶龄推断麦株的生理进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体系,何为小麦叶龄 2、小麦叶龄模式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了解小麦各个生长发育期的生理特点,就很容易理解小 麦叶龄栽培技术。 2.1 小麦收获、出苗及叶片生长所需要的积温条件 小麦播种后,土壤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需120C日积温方可出苗。如日平均气温15-20 C 则可以出苗。如日平均气温在11C以下时,需11-13天方可出苗,但发芽缓慢,整齐度和出苗下降。因此适期播种对小麦争取早苗、齐苗和全苗有重要意义。(积温是指作物生长下限的日平均气温如小麦》0C、3C、10C,小麦出苗后叶片开始生长,一般每长出一张叶片需》0C、70-80 C日积温。)2.2.1 何时发生分蘖 一般小麦出苗后需15-20天开始分蘖,小麦的群体(茎列数)不断增大,一直到日平均气温降到3C左右进入越冬期,分蘖其本停止。第二年春季日平均气温上升到3C时,分蘖又开始发生,直到拔节期前后达到最高峰。 2.2.2 小麦是如何发生分蘖的小麦分蘖是分蘖节腋芽原基生长形成的特殊分枝,分蘖节不但具有向上生长叶片,分蘖和向下生长次生根的作用,又是麦苗营养物质,分配和运输的枢纽。同时分蘖节也是麦苗贮藏养分的器官,越冬期间,贮藏大量糖份提高细胞液浓度,冰点降低,抗害力增强。冬小麦如果冬春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分冻死只要分蘖节未被冻死,均能由分蘖节上有分蘖陆续生长成分枝,使植株恢复生长,并抽穗结实,所以掌握适宜有播期和深度(地表2-3 厘米),对于培育壮苗,抗旱,保护分蘖节不受冻害和保证分蘖节能内营养物质的积累,保证麦苗越冬有重要意义。 2.2.3 小麦分蘖及成穗规律 上面讲到了分蘖发生的时间和部位,那么小麦分蘖到底能有多少,又有多少可以成穗,小麦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叶片有一定有关系,即(n-3)的关系,当主茎上第四张叶伸出,那么主茎第一张叶的腋芽(即分蘖)伸出,当主茎第5叶伸出时,主茎第二叶分蘖发生,以此类推,主茎三、四、五…叶分蘖陆续发生,这种从主茎上长出的分蘖叫一次分蘖。当一次分蘖长到3张以上叶片时可以发生二次分蘖,以此类推可发生三次分蘖,根据上述规律,茎列数与主茎叶片有一个对应关系即: 主茎叶片:3 4 5 6 7 8 9 茎列数:1 2 3 5 8 13 21 当播种浓度适宜,土壤水分合适时胚芽鞘基部有腋芽也能完成分蘖,但在大田生产中,一般不能达到如此好的条件,所以胚芽鞘蘖一般不发育。在大田生产中不可胚芽鞘分蘖。在不良气候,如干旱、涝害、渍害和栽培技术不当条件下会出现分蘖缺位现象,即腋芽原基不能正常生长。 根据理论小麦分蘖有很多,到底哪些是能成穗呢? 据实验结果,一般分蘖上叶片少于主茎一半以上不能成穗。例如半冬性品种总叶片数一般为1=2片,那么分蘖的总叶片应在6片以上,9叶时拔节。那么拔节时分蘖应具备3张以上叶片。才能在抽穗时达到6张以上叶片。据此有一个有效分蘖可靠叶龄期公式:有效分蘖可靠龄期= N-n+2-tn+1 注:N为总叶片数半冬性一般为12-13叶,春性、弱春性一般11-12叶。

【作物栽培学各论 山西农大】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小麦 1.小麦的生育时期有哪些? 答:根据小麦一生中器官形成顺序和明显的外部特征,可划分为出苗、分蘖、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期,冬小麦还有越冬和返青期。 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春化,光照的类型? 答:小麦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每个阶段需要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开始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将小麦分为(1)春性(2)半冬性(3)冬性3种类型 根据小麦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分为(1)反应迟钝型(2)反应中等型(3)反应敏感型 3.小麦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以及栽培技术上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 答:①营养阶段:根、叶的生长,伴有分蘖的发生;主攻方向:穗数;措施:保苗,促进分蘖。②并进阶段:幼穗、根、叶、秆的生长发育,伴有分蘖发生;主攻方向:粒数;措施:壮杆,促进幼穗分化。③生殖阶段:穗、粒的形成与发育;主攻方向:粒重;措施:保叶4.小麦根,茎,叶生长规律 根:须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构成,初生根垂直向下生长,次生根着生于分蘖节上,又称节根,伴随分蘖的发生,在主茎分蘖节上自上而下逐节发根。开花期,次生根数达最大值,跟数量大,功能强,是根系吸收的主体部分,与高产有密切关系。 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地下3~8节,节间不伸长,密集而成分蘖节,地上4~6节,节间伸长形成茎杆。节间按节位自上而下顺序生成。强光对节间伸长有抑制作用。 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叶舌、叶环构成,叶的建成历经分化、伸长和定型过程。1~3叶在种子胚中早已分化,其余叶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分化出的叶原基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通过伸长过程扩大体积。 5.小麦分蘖及成穗规律 分蘖:发生在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规律:一级分蘖与主茎初叶数(N)呈N-3的对应 1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

小麦成长发育的根本常识之马矢奏春创作 一、小麦的生平 (一)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由一系列成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生平.从收成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天津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分娩上按照小麦不合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办理,可把小麦的生平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成长阶段按照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中止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成长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成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主要进行营养成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这是营养成长与生殖成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成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成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机关和传染感动 (一)根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胚根也叫做种子

根、初生根.一棵幼苗常日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当第—l片绿价消掉往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 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刻,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根系一般入土100一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根系入土越深,抗旱才能就越强.据查询访问,一般约有60%的根系成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 小麦根的主要传染感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并输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竭地供给小麦成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小麦是成丛成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 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 茎的主要传染感动是:使水分和消融在水里的矿物质营养(如氮、磷等)从根部经由过程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把叶子光合传染感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假如糖分),经由过程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 小麦的茎又是支持器官.它使叶片有规律地分布,以充分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传染感动.此外,茎还可以贮藏营养,供小麦后期灌浆之用. (三)分蘖在正常情况下,出苗到分蘖约需15天旁边.分蘖的产生是有必定次序的:当小麦长出3片真叶时,首先从胚芽鞘腋间长出分蘖,叫胚芽鞘分蘖.第4片叶消掉时,主茎第l片叶腋芽伸长形成分蘖叫分蘖节分蘖,也叫一级分蘖.当一级分蘖长出3片叶时,在其鞘叶腋间长出分蘖叫二级分蘖,若前提适合,还可长出三级

小麦生产技术复习测试题

第二轮小麦生产技术复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功能期最长的小麦叶组是() A 近根叶B中部叶C上部叶D剑叶 2、小麦的收获适期() A 乳熟期B面团期C完熟期D蜡熟末期 3、小麦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 A 1-2℃B5-8℃ C16- 20℃ D 25-30℃ 4、我国冬小麦区,拔节期的合适叶面积系数是( ) A 1-2 B 3-4C4- 5 D 6-8 5、冬小麦后期主攻目标的选项是 ( ) A 秆壮不倒C穗大C粒多D提高粒重 6、对冬性强的小麦品种,在确定播种期和播种量时应 ( ) A 早播少播B早播多播 C晚播少播D晚播多播 7、小麦的一世被划分成【】个生育时期。 A3 个 B10个 C12个 D 8个 8、小麦能否经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 温度B水分C光照D养分15、小麦幼苗营养的转折期是【】。 A 二叶期B三叶期 C四叶期D五叶期 16、冬小麦的分蘖巅峰期一般在【】。 A 越冬前B拔节前C返青前D起身前 17、小麦的成蘖规律不正确的选项 是【】。 A 主茎成穗率高 B 冬前大蘖成穗率高 C 春生分蘖成穗率低 D 高位蘖成穗率高 18、小麦分蘖的最适温度是【】。 A3-5℃B13-18℃ C 18-20℃D10-12℃ 19、出缺苗断垄的麦田补种时间应在【】。 A 出苗前B二叶前C三叶前D三叶后 20、小麦穗的分化始于【】。 A 分蘖期B越冬期C起身期D拔节期 21、小麦返青起身期正是【】。 A 小穗分化期B小花分化期 C 护颖原基集分化期 D 四分体形成期 22、小麦开花授粉受精时的最适温度是【】。 A 9-11℃ B 18- 20℃ C 13- 18℃ D 30℃ 9、小麦没经过阶段发育时不能够 【】。23、“硬仁”是小麦【】时期的表现。 A 分蘖 B C D长叶 结实长根 A 子粒形成期B面团期C蜡熟期D完熟期 10、小麦某品种经过春化阶段的温度0-7 ℃,时间 15-35 天,则该品种是【】。24、小麦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返青、起身期() A 冬性品种B春性品种C半冬性品种 D 反应敏感型品种A、以控为主B、以促为主 11、小麦主要播种方式是【】。C、追肥为主D、灌水为主 A 点播B撒播C条播D精播25、小麦春化阶段结束,穗分化开始的标志是【】 12、小麦的合适播种深度是【】。A、生长锥伸长 B 、出现小穗小花 C 、分蘖旺盛 D 、花原基分化 二、综合选择题 A 1-2CM B 3-4CM C 5-6CM D7-8CM 1、小麦先期管理技术 13、小麦播后镇压主要起到的作用是【】。 A 提墒与促进种子萌发B透气C除草D保温 14、小麦的先期生长阶段不包括【】。 A 三叶期B越冬期C返青期D分蘖期(一)、萌芽出苗:小麦种子吸水的重量达到种子干重的①左右开始萌动,胚根打破种皮伸长,当胚芽长度达到种子长度的②倍时就叫出芽,接着胚芽鞘出土,抽出第一片叶,当叶长到③ cm左右时即为出苗。萌芽出苗最合适温度为④,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达到⑤。

作物栽培学各论复习资料

小麦 1.小麦的叶片按叶片的发生时期,着生部位及其及其他器官生长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哪三组? 1.近根叶组 包括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全部叶片〔以后发生的叶片均着生于伸长的茎节上,称为茎生叶〕,11叶品种为1/0-7/0叶,13叶品种为1/0-9/0叶。 主要功能:越冬以前为麦苗冬前分蘖和发根供应给分,并为麦苗越冬和返青生长奠定物质根底。越冬期间为麦苗越冬消耗供应养分。返青期那么为麦苗发生春生分蘖及根系供应给分,并为拔节奠定根底。 2.中层叶组 植株伸长节间最下面的三片包茎叶。11叶品种7/0-9/0叶,13叶品种9/0-11/0叶。 主要功能:拔节前主要供返青后分蘖,发根和分化小穗原基所需养分;拔节后供根系生长,植株基部第一, 二节间伸长, 长粗, 充溢和分化小花原基之用。 物质安排关系:11叶品种,7/0-8/0供一节的伸长, 长粗和充溢,8/0和9/0叶供二节间伸长, 长粗和充溢。如7/0, 8/0, 9/0三叶叶面积过大,势必引起基部两个节间的过长。植株重心上抬,易倒伏。应适当限制中层叶的叶面积。 3.上层叶组

主茎最上三片包茎叶,即剑叶, 倒二, 倒三叶。 主要功能:抽穗前小花分化,中上部节间伸长, 长粗, 充溢。抽穗后子粒灌浆。 在孕穗期剪叶,小麦植株最终三片功能叶对每穗牢固粒数影响:倒二叶〉剑叶〉倒三叶。粒重和产量: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可见,适当扩大剑叶, 倒二叶的叶面积,并延长其功能期对保花增粒, 增粒重的效果显著。 当然,上述叶片功能分组并非截然,不同叶位功能作用是递变的。如主茎出叶11叶片的品种,7/0, 9/0叶为两相邻叶组的递变叶。当上层叶出现以后,原来的叶层叶并未枯死,其功能作用只是输向地下部根系和维持本身呼吸消耗,同时也为抽穗以后籽粒灌浆进展物质贮存〔叶鞘及茎杆〕。这些贮存物质占籽粒灌浆物质5-10%左右,尤低N下作用更大。 2.小麦根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初生根:生于胚上,一般3~5条,种子越大的初生根越多; 根细,坚韧,上下直径较一样,扎根较集中,一般垂直向 下生长;发根较早,出苗到拔节是初生根发挥作用的主要 时期。 次生根:生于茎基部的分蘖节上,几乎及分蘖同时发生,一般每产生一个分蘖会产生1~3条次生根,分蘖越多,次生根越 多;粗大,根毛密集,及地面成锐角;主要在拔节后,穗 的进一步分化发育和茎秆及叶片的分化,后期籽粒的发育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 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一分蘖的作用 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构成,分蘖穗所占的比例因肥水条件、种植密度、品种特性等而有所不同;一般大田条件下,分蘖穗约占0~30%,高产田可达60%; 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苗期分蘖的多少,发生速度的快慢等常可作为看苗管理的一种形态指标;生产上可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及早区别出壮、弱、旺三种苗情,以便分类管理;另据研究,当亩穗数相同或相近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多,产量高;同时,分蘖节又产生大量的次生根和近根叶,所以,分蘖又是衡量幼苗壮弱的指标; 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行小麦群体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蘖而不是主茎来进行自动调节的;这是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比主茎敏感,良好条件下分蘖发生多且生长健壮,条件不良时分蘖首先受到抑制;生产上即使基本苗相差悬殊,但通过肥水调控,最后亩成穗数可以很接近,就是利用了分蘖的这种自调作用; 4.分蘖有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小麦不仅在分蘖节处发生次生根,而且还能形成许多分蘖幼芽,以适应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而保持自身的生存;当主茎和分蘖遭受雹灾、冻害等而死亡时,即使这时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条件适宜仍可再生新蘖并形成产量; 二分蘖的发生 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分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冬前光合产物大量积累于分蘖节中,使分蘖节的糖分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冰点降低,忍受低温能力增强;假若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冻死,但分蘖节只要保持完好、不冻坏,到春天仍能长出分蘖来;分蘖节中节的数目与春化发育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相关;一般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多,同一类型中生育期长者多;覆土浅或肥

小麦的一生及阶段发育

第二节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 一、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 〔二〕生育时期 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以月/日表示〕。 1.播种期: 播种的日期。 2.出苗期: 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 3.分蘖期: 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 4.越冬期: 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根本停顿生长的日期。 5.返青期: 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上升,小麦开场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 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场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 7.拔节期〔农艺拔节〕: 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8.挑旗〔孕穗期〕: 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 9.抽穗:

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 10.开花: 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 11.灌浆: 子粒外形已根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 12.成熟期: 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根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顿。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 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 从出苗到返青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根底,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3.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决定穗数的时期。 4.主攻方向: 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从起身到抽穗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生长和茎伸长,穗分化发育。 2.营养特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