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介绍

合集下载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苗族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分布在中国南部各省市,主要居住在中国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等地。

苗族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成了一套风俗、语言、节日、服饰、家具、礼仪等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最为突出,是苗族特有的文化表达形式。

下面就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作一篇详细的介绍。

苗族的风俗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它们包括家庭仪式、行政礼仪、仪式礼仪和作风习俗。

家庭仪式主要涉及出生、婚姻和丧葬等仪式,它们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礼仪是指官方机构、权力机构之间交往的仪式。

仪式礼仪是指当地社会层级之间出行、交流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习俗,可以体现苗族社会的文化标准。

苗民的作风习俗着重忠诚、诚信、勤俭和敬畏的传统。

苗族的语言是苗族的重要特征,它属于汉语语系的南部支,流行于中国南部各省市,现已发展为成熟的语言体系。

苗语具有明显的音节系统,其音标分布基本上沿海疆地区,有四百多个音素。

苗语有明显的调谐体系,从发音上看,它具有轻轻重重、古老的特点,流行的苗族弹唱也表达了这种特点。

苗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节日,如农历新年、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它们主要在农历假日期间举行。

苗族的节日以家庭活动为主,人们一般以唱歌、跳舞、猜谜、吃美食等方式庆祝节日,也有一些宗教性质的仪式,在节日期间家家户户穿着最美丽的服装,在节日上家庭成员之间团聚,相互贴春联、参与歌舞、献礼互动,彰显出苗族人民的欢乐热情,体现出苗族文化的美好风貌。

苗族服饰丰富多彩,风格独特,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苗族服饰对色彩和图案有着较强的偏好,披肩、袍子、裙子、头巾、腰带、腰股等,是苗族服饰的主要构成单元,服装分为男装和女装,男装以白色织锦衣裤为主要款式,女装则以红色织锦披肩、袍子为主。

苗族服饰的风格极富特色,不仅体现了苗族特有的艺术欣赏,而且体现了苗族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鲜明特色。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全国有超过300万人口分布在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以及广西北部等地区,也称广西苗族。

苗族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史前的苗籍就可追溯至商朝,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结合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内容,详细介绍苗族。

一、苗族的风俗苗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

一般情况下,苗族在婚礼、葬礼、春节、成年礼、节日以及一些祭祀活动等都有相应的风俗习惯。

婚礼风俗:在苗族,婚礼是一种复杂的仪式,其目的是表达新组建的家庭的喜悦,也可以说是家族的重要仪式。

苗族的婚礼一般分为十八个步骤,其中有灯调、赠财、祀祖等程序。

葬礼风俗:葬礼是苗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俗,多以请朋友们相聚、叩首悼念、赐酒请人、鼓唱悲歌、拆棺行走棺等程式为主。

春节风俗:春节是苗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苗族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装扮布娃娃、发红包、互赠礼物等,以表示对新年的祝福。

二、苗族的语言苗语是苗族的母语,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一种,一般分为碧苗语、宁苗语、景颇苗语三个大支系,用途有许多,包括苗族的宗教信仰,文学审美观念、社会秩序,节日庆典等都以苗语为主。

三、苗族的节日苗族人民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有关农业活动的“祭祀俗”等。

春节:春节为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1月1日是苗族的春节,有着长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会有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如灯调、唱歌、跳舞等,来迎接新的一年。

元宵节:元宵节是一个民间节日,主要用于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祝福。

苗族人会在此时做许多准备,如烹制美味的元宵、点起灯笼、贴春联等活动。

四、苗族的服饰苗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衣着文化富有色彩,可以分为民族服饰和日常穿着两大类。

民族服饰,如婚礼、成年礼、节日庆典等服装,都会根据具体情况订制,呈现苗族的独特风情。

而日常服饰,则以华夷衣裳为主,由上衣、裤子、头巾等组成,十分美观大方。

苗族介绍词

苗族介绍词

苗族介绍词
苗族,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丰富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以及西南部的山区,如贵州、湖南、云南、海南、广西等地区。

据史料记载,苗族先民可追溯至五千多年前,他们曾活动于黄河流域及长江中游以南的区域,被称为"南蛮"。

苗族历史变迁中,其民族经历了多次迁徙,从最初的黄河流域,到湖南、贵州,再到云南,不断发展壮大。

苗族的日常交流语言为苗语,属于汉藏语系的苗瑶语族。

尽管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三大苗语方言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以便于苗族同胞的沟通交流和学习。

目前,大部分苗族人民通用汉语。

在生活习俗方面,苗族人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

他们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区,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出独特的民族文化。

苗族的工艺美术,如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享誉国内外。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尤其是芦笙舞,广受群众喜爱。

在节庆方面,苗族有诸多传统节日,如苗年节、四月八、龙船节等,其中以苗年节最为隆重。

总的来说,苗族是一个充满活力、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为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苗族介绍ppt课件

苗族介绍ppt课件

芦笙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 蹈,以芦笙为伴奏乐器,舞姿
优美、节奏明快。
铜鼓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铜鼓为伴奏乐器,舞蹈
动作粗犷豪放。
板凳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板凳为道具,舞蹈动作 简单易学,富有生活气息。
苗族的传统节日与庆典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很多,如苗年、龙舟节、吃新节 等。
龙舟节是苗族传统的水上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举行, 节日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
03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苗族的传统服饰
苗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斑斓、工 艺精湛著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苗族的传统服饰多采用手工刺绣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不仅具有审美价 值,还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 和传统,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苗族的建筑风格
苗族介绍ppt课件
•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 苗族的语言与文字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 苗族的音乐与舞蹈 • 苗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01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苗族的历史起源
苗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族祖先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创造了著名的苗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现代苗文经过不断的改进 和完善,已经成为苗族人 普遍使用的文字。
苗族的语言现状与保护
语言濒危
由于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苗族语言的传承面临挑战,许多
年轻人已不再使用苗语。
语言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语言,政府和 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 广苗语教育、开展语言培训等。
语言与文化传承
苗族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 苗族文化的载体。通过保护和传承 语言,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苗族 文化。

苗族的介绍

苗族的介绍

—— 酸 汤 鱼
苗家的酸汤鱼, 是在苗族地区各 民族人士颇为喜 爱的一种美味佳 肴,它虽没有经 过厨师精细地烹 调,也没有费一 滴油或更多的配 料,但却以鲜、 嫩、香、美为特 色而名享天下。
苗 族 建 筑
苗族房屋 西谢谢!
芦笙

两个苗族青年在演奏长芦笙
倒立式芦笙

斗牛
饮食习惯简介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 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 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 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 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 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 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 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中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
区广 州 国 由 西、的此 、湖苗图 湖南族我 北、主们 、云要可 海南分以 南、布看 等四在出 省川贵我 、、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 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 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 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 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 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少数民族苗族的简介
苗族简介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的国际性民族, 现有人口约942.6万人,排在我国少数苗族中 的第四位。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 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 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 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 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少数民族苗族介绍

少数民族苗族介绍
•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
为主,尤其喜食辣椒。 苗家的酸汤鱼是风味 名菜。
苗族舞蹈
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 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 以芦笙舞流传最广。舞姿以四步为多, 也有二步、三步、六步、蹭步、跳步、 点步以及左右旋转等跳法。苗族一级演 员金欧领舞的“苗族青年舞”,在美国、 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上演,深受群 众喜爱。
苗族服饰?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苗族
——
目录
一.苗族简介 二.服饰简介 三.饰品简介 四.苗族建筑 五.传统节日 六.婚丧习俗 七,饮食习惯 八.苗族歌舞
着盛装时必佩银饰,昂贵且繁多。有银插花、 银牛角、银帽、银梳、银簪、项圈、耳环、披 肩、压领、腰链、衣片、衣泡、银铃、手镯和 戒指等,一个盛装的苗族妇女,全身银饰可达 二、三十斤。苗族用银的观念一是审美,二是 表示富有和避邪。
1.银角
2.银帽3.银项圈4.银发簪5.银耳环
苗族建筑
苗族的传统建筑为吊脚楼。苗族由于特有的
简介
• 苗族 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
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 0116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 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 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 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 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家中“讨丈夫”,无儿无女的人家,也往往要“接”一个 女儿,长大后,“招郎上门”,延续家族,而让男子出嫁, 称为“招郎”。
丧葬 贵州一带苗族现今保存有完好的悬棺葬和洞棺葬,据

苗族的风情文化简介

苗族的风情文化简介

苗族的风情文化简介以苗族的风情文化为主题,我们将从苗族的历史、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公元前30世纪,苗族就已经在贵州地区繁衍生息。

苗族的语言属于苗瑶语系,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少数仍然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之一。

苗族的服饰文化是苗族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喜爱色彩斑斓的服装,女性常常身着蓝色或黑色的长衫,并佩戴银饰、花环等装饰品,非常华丽。

而男性则通常穿着蓝色或黑色的上衣,搭配宽松的裤子和宽带腰带。

苗族的服饰多以手工绣花和银饰为主,绣花图案多为苗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而银饰则代表着财富和美好的寓意。

苗族的音乐舞蹈也是其风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人民喜爱歌唱和舞蹈,每当节日或重大庆典时,苗族人民都会穿上盛装,载歌载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祝福。

苗族的舞蹈形式多样,有舞龙、舞狮、花灯舞等,舞姿矫健而优美,富有民族特色。

而苗族的音乐则以独特的乐器为主,如芦笙、口弦等,曲调悠扬动听,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苗族的风情文化还表现在其民居建筑和节日庆典上。

苗族人民居住在山区,他们建筑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具有独特的苗族特色。

苗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如苗年、苗族三月三等,这些节日是苗族人民传承和弘扬自己文化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苗族人民团结和欢庆的时刻。

苗族的风情文化丰富多彩,从历史传承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其独特魅力。

苗族人民以自己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也通过这些方式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苗族的风情文化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苗族的独特魅力。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

苗族的风俗特点是什么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苗族的风俗特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习俗、婚丧嫁娶、服饰装扮、节日庆典等方面。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苗族的风俗特点。

一、苗族的生活习俗1.古朴而勤劳的生活方式:苗族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的,他们通常居住在山区和较为偏远的地方,过着与大自然密切相连的生活。

2.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苗族人民主要以种植作物为生,以水稻为主要粮食,同时还种植玉米、大豆、蓖麻等作物。

他们非常擅长种植水稻,智慧型梯田是苗族人民巧妙的创造。

3.重视环境保护: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崇尚自然,注重环境保护。

例如,在搭建房屋时会尽量选择与自然环境搭配的材料,不随意破坏自然资源。

二、苗族的婚丧嫁娶习俗1.约定俗成的婚姻习俗:苗族婚姻以父母之命为主,通过纳彩礼和过花门的方式,女方嫁入男方家庭。

同时,苗族男女在婚礼上穿戴华丽的节日服饰,举办盛大的婚礼庆典。

2.独特的丧葬习俗:苗族人民非常注重对逝者的丧葬仪式。

他们相信死者的灵魂能够得到永生,因此在丧葬时要进行多种仪式,包括丧家头发染黑、排灵植树、开道祭祀、祭奠等。

同时,苗族人民还注重继承与传承,将家族的祭祀仪式代代相传。

三、苗族的服饰与装扮1.彩色长衫与马褂:苗族男女在日常生活中,身着彩色长衫和马褂,色彩鲜艳且繁杂,通过绣花、刺绣等手工艺技巧展示出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

2.银饰与头饰:苗族人民钟爱银饰,包括银耳环、银项链、银头饰等。

尤其是苗族女性,头上戴着灿烂的银饰,如角簪、花罗、银冠等,彰显出苗族女性的娇美和高贵。

3.独具特色的发型:苗族女性以长发为美,梳起细而长的麻花辫,并束成花朵形状。

他们还会通过头巾、发钗等来修饰自己的发型,使其更加华丽美观。

四、苗族的节日庆典1.花山节:苗族人民每到农事忙碌的时候,会举办盛大的花山节,以祭祀土地神、求丰收为主要内容。

整个节日期间,人们戴花、舞蹈、歌唱,欢快庆祝。

2.度苗年:度苗年是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乐
• 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 传统乐器,古代在所有苗 族中都很盛行。近代以来, 除湘鄂川黔四省边区苗族 已完全失传外,其余各地 苗族仍普遍使用。芦笙曲 调也是苗族音乐中最有代 表性的曲调,且往往因地 而异。传统曲调有舞曲、 代歌曲、问讯曲、祭祀曲 等几种,每种又有若干曲 牌。舞曲的节奏较轻快, 给人以明显的抑扬顿挫之 感。代歌曲曲调柔和婉转, 带有尾声。问讯曲曲调缓 款,节奏明朗。
禁忌
•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 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 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 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 • 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 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 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 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 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 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 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 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 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 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 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银饰对苗族的重要性
• 苗族银饰,也堪称中国民族文化之一绝。苗家善制银器,能设计 制造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饰物。苗家女子装,必然佩有银饰——头 戴银簪、银梳、三五束银桐花、数朵垫头巾的银花牌、两朵银花 鬓夹以及银耳环。此外,还须有银项圈、银手镯、银披肩、银戒 指。
• 种种银饰多达六十多种。一套完整的苗族银饰,需纯银四至五斤。 女子行走间。银花颤动。有如风中游花,叮当作响,令人倾倒。 银饰传统流布于所有苗族人中。即使在最僻远的地区,女子在出 嫁时也能戴一套银饰。这种美丽而纯洁的形象,编结出她们在这 个世间活着时最向往的梦。 。
婚葬
• 族行一夫一妻制。男子继承财产,主妇在家庭中 享有较多权力。有父子连名制度,无姓氏,后来 有些地区通用汉姓名。苗族婚姻缔结要经过三个 过程:一是择配阶段 ,二是订婚与结婚仪式 ,三 是从“不落夫家”到“坐家 。 • 苗族的殡葬方式,不视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而 是由其死亡原因决定的。老年人的寿终,青、壮 年病殁,即正常死亡,一般要举行比较隆重的葬 礼。凶死、暴死、难产死、上吊死,都认为是不 吉利,不举行葬礼,实行火葬或二次葬,且不能 葬入集体墓地。苗族的葬礼分为:历史上的岩洞 葬、木棺土葬、火葬等。
节日
•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 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 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 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 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历 史性的节日外,绝大多数在秋收之后或春耕大忙 之前的农闲季节举行。但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和 语
• 希望大家通过这次讲解,能对苗族有一次 比较全面的了解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基本介绍
• 苗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有894.5万 人,为中国第五大民族,大部分分布在中 国西南与中南省份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 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 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 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苗语支。
著名人物
时事评论家李敖 苗族反清英雄李洪基 中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滕代远 中国现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军事家: 朱早观 • 政治活动家:欧百川 • 政治活动家、学者:梁聚五 •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领导人之一:王宪 章 • 中国现代杰出的慈善家、政治家、教 育家:熊希龄 • 中国近代抗击外国侵略斗争英雄:项 从周 • 中国近代著名的苗族起义领袖:陶新 春 • 清乾嘉苗民起义领袖:石三保 • 清乾嘉苗民起义领袖:石柳邓 • 清乾嘉苗民起义领袖:吴八月 • • • • •
•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 族,苗族的传统舞蹈神秘 奇特、热情奔放、震撼人 心,有名的有芦笙舞、反 排木鼓舞、锦鸡舞、滚山 珠舞等;苗族的歌婉转动 听,养人心、熏人志。苗 族的歌舞养育着苗家人, 在浓郁、丰厚、神奇的歌 舞文化熏陶下,培养了一 批批优秀的苗族歌舞人才。 特别是苗族女歌手,象一 只只百灵鸟,歌声委婉动 听,令世人感慨倾慕,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工作 者中众人周知的有宋祖英 和新生代的侯艳琴。
• 接下来将以民服,饮食,建筑,婚葬,民 乐,节目,禁忌等方面进行介绍。
民服
女装: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 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 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 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 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 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 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女子服饰 式样最多,有130余种。百褶裙,长 短不一,有的到脚面,有的超过小 腿肚,有的过膝,有的仅30厘米左 右,但以裙到小腿肚最为普遍。颜 色为青、蓝、白,裙面有绣花、挑 花、镶花,也有蜡染或素净的。上 衣有大襟的,也有大领的。每逢节 日妇女们走亲访友,头部、颈部、 手腕都佩戴样式繁多的银饰。
• 男装:男子服装式样比较简单。男子一般上身都 穿对襟或左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 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冬天小腿 部裹绑腿。或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羊毛 毡。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 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 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 黔东南苗族服饰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 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 族服饰博物馆”。
• 苗人两千年来的迁徙跋涉,忠实地伴随着 一件信物的东西,它传承在一代代苗族人 的生命里,成为一种不朽的民族象征。它 就是芦笙。当芦笙在后来的历史里成为南 方百越民族普遍挚爱的乐器时,苗族人对 于它仍然怀着一种独特的情愫。苗族老人 说:很久以前,当祖先长途跋涉在陡峭的 山岭与遮天蔽日的森林中时,这一队人马 与下一队人马之间是用芦笙来传递讯息的; 走在前面的人吹芦笙告诉后面的人有无野 兽,有无险情,什么时候渡河,什么时候 集合 。
为了帮助保护您的隐私,PowerPoint 禁止自动下载此外部图片。若要下载并显示此图片,请单击消息栏中的 “选项”,然后单击 “启用外部内容 ”。
时事评论家
• 西江苗寨,是世界上最 大的苗族村寨之一!西 江有震撼世人心灵的苗 族文化,有世代相袭的 民间鼓藏头和活路头; 有层层壮观的人文梯田、 四季景色各异、人和自 然融为一体的农耕文化; 有叹为观止的苗族民居 建筑群“吊脚楼”;有 美丽绝伦的苗族美女们 身上的华丽盛装。在西 江,让人享受到和谐相 处的淳朴民风和热情好 客的友好情谊。
• 踩山节: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时间是在每年的正月 初一至十五。第一天上午,要举行立竿仪式,是在山坡中 央竖起一根系着松柏枝条和鲜花彩旗的花杆,作为采花山 的标志。花杆竖好后,年长者向人们敬酒祝福,同时锣鼓 声声、鞭炮齐鸣、芦笙悠扬,男女老少跳起蹬脚舞,耍狮 灯,一片欢腾。晚上,篝火雄雄,人们围坐在篝火旁饮酒 对歌,通宵达旦。苗族同胞吹芦笙、跳舞、对歌、尽情欢 笑,聚亲会友,共庆新春。 • 砍火星节:苗族传统节日,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根据 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大致为七月、八月和 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户,轮流值 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乡规和有关大事,然后值年家 要备酒杀鸡,请大家喝“合心酒”,并把鸡头敬给下一届 值年。循环轮流轮到谁家值年,就在谁家举行聚议和饮" 会心酒"。
• 苗族多以玉米、荞麦和土豆为主食。苗族喜食酸 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等。苗族还常以 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 • 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
饮食
•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 住房多以树栅为墙, 削树皮为壁,编时为 瓦,或以士善墙,竹 片或木片做瓦,内分 卧室、厨房和畜厩, 摆设简单。部分苗族 居住在坝区,住房亦 有水土结构的瓦房, 内分三室,左右室各 设一侧门,中室设大 门,亦即正门。在部 分苗族中,正门一般 不得随便出入,凡家 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 把等活动,方能由正 门出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