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整理及土地整理的意义

合集下载

土地整理技术路线

土地整理技术路线

土地整理技术路线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土地整理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农村集聚区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地整理工作中,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的制定对于提高整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地整理的定义和意义出发,综合阐述土地整理技术路线的制定。

二、土地整理技术路线的定义和意义1. 定义土地整理是指对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等进行调查、测量、登记和征收,通过土地整理规划、初步设计、结构调整等各项专业技术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和体系的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活动。

2. 意义土地整理技术路线的制定,有助于将土地整理的各项工作组织起来,统一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路线的制定,可以逐步淘汰传统的落后的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学的技术路线可以有效降低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农村土地整理的成功实施。

三、土地整理技术路线的制定要点1. 调查和评价在土地整理工作之初,首先要进行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具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调查、土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评价等。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全面评价,可以为后续的技术路线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2. 规划设计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技术路线制定的关键部分。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土地整理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所有权结构等因素,并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出土地整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3. 结构调整土地整理的结构调整阶段,需要根据规划设计的方案,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整合调整。

主要包括土地用途的调整、土地流转的协调、土地承包权的合理分配等。

通过结构调整,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而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一、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及意义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农村地区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利用的过程,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保护等方面。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二、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土地综合整治还可以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三、土地整理的意义与方法土地整理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土地划定、土地纠纷解决等方面。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整理的方法包括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交换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土地开发的意义与路径选择土地开发是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目标是将农村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土地开发可以通过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农村建设等方式进行,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路径。

同时,土地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的平衡,确保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五、土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土地保护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保护的重点包括农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可以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保护制度、推进农田综合保护等措施来实现土地保护的目标。

我国土地整理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我国土地整理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多养 活人 口约 5 万 ,O 年 我国全 年新 增 的人 口数量 为 6 l 6 0 2O 7 8 万。 23 土地 整理 可 以提 高农 业 综 合 效 益 , 加 农 民收入 . 增
土地 整理 是 人 类 社 会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产 物 , 一 项 可 以 在 是
土地 整 理 , 过对 农 田 基础 设 施 建设 , 别 是 农 田水 利 建设 , 通 特 改 善 了生 态 环境 和农 业 生 产 环 境 , 高 了农 业 生 产 率 , 农 民增 收 创 提 为 造 了极 其 重要 的条 件 。土 地 整理 项 目实施 后 , 形 成 完 善 的 田 间道 将
1 国 内土地 整理 发 展 历 程 及研 究 现 状 . 2
路 系统 和 灌排 系统 , 行 规 模 化 经 营 , 将 有 利 于 项 目 区发 挥 粮 食 推 这 高产 区的优 势 , 进 农 村 产 业 化 发 展 进 程 。典 型试 验 表 明 , 过 土 推 经 地整 理 后 的 土地 单 位 面 积 产 量 可 增 加 1% 一2% , 到 粮 食 增 产 , 5 0 达 效益 提 高 , 民 收入 增加 的 目标 。 以甘 肃 省 山丹 县 北 滩 耕地 开发 项 农 目为例 , 目区农 民在 项 目竣 工 后 , 均 纯 收 入增 加 60 以上 。 项 人 0元
11 国外 土 地 整 理 发展 历程 及 研 究现 状 .
土 地 整理 自 1 世 纪 中 叶 起 源 于 德 国 , 今 欧 洲 的 荷 兰 、 罗 6 至 俄 斯 等 国通 过 多 年 实 践 , 累 了丰 富 的 经 验 。 总 的来 说 , 外 土 地 整 积 国 理 大 体 经 历 了 3 发展 阶段 。 个 第一 阶段 :6 纪 中 叶 至 1 世 纪 末 。有 组 织 、 规 划 地 归 并 l世 9 有 地 块 、 整 权 属 、 善 农 业 生 产 条件 成 为这 一 阶 段 土 地 整 理 的 主 要 调 改 形 式 。这 一 时 期 的 土 地 整理 可称 为简 单 土 地 整 理 。 第二 阶段 :0 纪 初 至 2 世 纪 5 年 代 。 土 地 整 理 主 要 围 绕 2世 O O 城 市建 设 和大 型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进 行 。通 过 土 地 整 理 , 解 城 市 发 缓 展 用地 的 紧张 矛 盾 , 为 基 础 设 施 建设 提 供 土地 。这 一 时 期 土 地 也 整理 可称 为 特 定 内 容 的 土地 整理 。 第 i 阶段 :0 纪 6 年 代 以后 。土地 整理 的重 点 转 为 以 促 进 2世 o 地 区经 济 发 展 , 小 城 乡 差 距 , 加 收 入 , 护 和 改 善 生 态 环 境 、 缩 增 保 居 住 环境 为 主要 内容 的 综 合 土地 整 理 。

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及建议

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及建议

教育百科125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及建议★刘士选支持条件,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权属调整等问题的对策,以及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可以更好的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全国各地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理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探讨。

土地整理是多学科的,在社会制度不同、发达或发展 中国 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使得土地整理的概念有所不同。

在我国,国土资源部在借鉴海内外土地整理概念的基础上,将土地整理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1]。

我国的土地整理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目前,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整理内容将逐渐涵盖传统的农地整理以及土地的复垦和开发,但重点仍是农地整理。

一、我国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1、土地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 土地整理主要针对改变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的土地现状,进行水利设施配置、道路的建设,进行渠道合理布局和硬化,整理后的农田灌水排水能耗降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有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整理后土地经营范围扩大,宜种性广,从而可以增加耕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可大大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土地整理中,现在土地整理从单纯的增加耕地面积转为改善农村的整体风貌,近年来,一些地区进行的土地整理改进了农村生产、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地合理利用和农民增收,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浅析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

浅析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

浅析土地整理是增加耕地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意义、作用及具体措施。

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整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整理的建议。

标签: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地少人多的矛盾将越发尖锐。

从科学发展角度考虑,严格控制耕地减少、保护耕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耕地的严峻形势可概括为:一多三少。

即耕地问题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优质耕地少。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06公顷,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且耕地数量仍在逐年递减。

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土壤侵蚀。

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超过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削去10mm厚的肥沃表土层;二是土地荒漠化。

草原的过度放牧和草原耕地化,造成土地荒漠化;三是土地盐渍化。

中国盐碱荒地约为2000万公顷,盐碱耕地677万公顷;四是土壤污染。

受城市工业三废、乡镇企业污染和遭受农药、化肥等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污染已达1900余公顷。

据测算,到2010年和2030年,因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等所造成的耕地减少达到200万顷和600顷,耕地“占补平衡”的任务相当艰巨。

在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基础上,应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基本原则,选择开垦条件好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开发。

力求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现建设占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土地用途管制虽然限制了耕地转为其它用地,但并不能增加耕地的数量,而土地整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项通过对山、水、田、林、路、村进行综合整理从而有效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一项措施,因此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工作是有效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耕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我国紧张的人地关系,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安全。

日前,土地开发是耕地补充的主要来源,土地整理和复垦所占比例呈逐年增加趋势。

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中可开发资源正在逐年减少,可开发成耕地的资源更少,而且开发难度逐渐加大,再加上生态建设的要求,不少耕地还要面临还林、还草、还牧,所以今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土地整理复垦,而不是开发。

建设规划中的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

建设规划中的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

建设规划中的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在建设规划中的作用和挑战。

二、土地整理的概念和意义土地整理是指通过对土地进行调查、测量、划分和组织,使其达到合理的利用和管理的过程。

土地整理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理既包括城市土地整理,也包括农村土地整理。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土地整理是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和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的基础。

三、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内容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四、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规划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土地整理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整理的指导。

土地整理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而土地利用规划则为土地整理提供了发展目标和规划方向。

五、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挑战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压力不断增大。

其次是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城市功能分布不均衡,土地利用效益不高。

再次是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是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问题,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在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利益的协调下进行,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决策机制。

六、解决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的途径为了解决土地整理与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土地整理背景和意义

土地整理背景和意义

土地整理背景和意义1. 土地整理,这可太重要啦!你想想看,咱每天生活的这片土地,要是乱七八糟、毫无规划,那成啥样啦?就好比一个家,如果不收拾整理,那得多乱呀!土地整理就是给土地来个大变身,让它变得井井有条。

例子:像农村那些零散的耕地,通过整理可以连成大片,多好呀!2. 你知道吗,土地整理的背景可深着呢!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不整理怎么行呢?这就好像一场比赛,我们得让土地这个“选手”发挥出最佳水平呀!例子:把荒地上的杂物清理掉,不就又多了一块可用之地嘛。

3. 土地整理意义重大呀,这不是明摆着的嘛!它能让土地更高效地被利用,就如同给土地注入了新活力。

比如把废弃的工厂用地整理出来,不就能建公园或者其他设施了嘛!4. 哎呀呀,土地整理的背景可是形势所迫呀!城市要发展,农村要振兴,没有好的土地规划怎么行?这就好像搭积木,得把积木整理好才能搭出漂亮的造型呀!例子:整理好土地,才能更好地建设美丽家园呀。

5. 土地整理,那绝对是有必要的呀!现在到处都在搞建设,土地不整理能行吗?这就像我们每天要洗脸刷牙一样自然。

例子:把那些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多棒呀!6. 你说土地整理是不是很神奇?它的背景就是为了应对土地的各种问题呀!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得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例子:对土地进行整理,就是给土地治病呢。

7. 土地整理的意义可深远啦!它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不是开玩笑的呀!好比给生活加了一把糖,甜滋滋的。

例子:整理后的土地可以种更多的庄稼,大家吃得更饱啦。

8. 哇塞,土地整理的背景真的很关键呀!没有它,我们的土地可能就乱成一团啦!就像一艘没有方向的船。

例子:整理土地,让它有了明确的用途。

9. 土地整理的意义,你还不明白吗?这可是关乎我们未来的大事呀!难道你不想生活在一个土地规划合理的环境里吗?例子:整理后的土地建设美丽社区,多幸福呀。

10. 土地整理,绝对是必须要做的呀!它的背景和意义都那么明显。

浅谈开展土地整理的几点重要意义

浅谈开展土地整理的几点重要意义

浅谈开展土地整理的几点重要意义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人地矛盾突出,而经济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建设占用农用地不可避免,如果耕地大面积减少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供给,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20世纪90 年代后期,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耕地的质量也在不断降低,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不利影响。

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耕地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于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并且开发需要的经济和生态代价很高, 因此通过土地整理,进行农田整治,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积,扩大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是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规划、重要意义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里面,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子规划,但现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视,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差不多达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等重要程度。

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是“稳量、提质、增效”,除了有效补充耕地数量外,将更加突出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耕地保护,从以数量管护为主,转向数量、质量、生态保护相统一,更突出土地生态景观建设和政策制度创新。

土地整治规划将分类型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组织实施重大工程以保障土地整治目标的实现。

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结合土地整治规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坚持以农用地整理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促进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开展土地整理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我国土地整理及土地整理的意义科目:土地行政管理学学号:14546024姓名:冯丽丽日期:2016年11月7日目录1.土地整理的概念 (3)2.国外土地整理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4)3.国内土地整理发展历程 (5)4.土地整理的基本内容 (6)4.1土地整理 (6)4.2土地复垦 (6)4.3土地开发 (6)5.我国土地整理模式 (7)5.1农村土地利用的“三个集中”模式 (7)5.1.1居住向城镇集中 (7)5.1.2工业向园区集中 (7)5.1.3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8)5.2山区综合开发整治模式 (8)5.3农地整治模式 (8)6.土地整理的意义 (9)6.1土地整理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出率 (9)6.2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9)摘要: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因其自然和社会属性成为经济增长和社进步的支撑和支持条件。

土地整理是实现拼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资源有限,使得人地之间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土地整理的产业化管理,使得每寸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

土地整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项可以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前提下获得巨大的土地利用效益的措施。

本文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探讨开展土地整理的意义,并阐述了从法律法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土地整理的意义,通过土地整理,可以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达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的。

关键字:土地整理土地资源耕地用地矛盾前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及对土地的需求是不相同的。

在我国,据统计1997年我国的耕地总量为19.5l亿亩,到2008年末则下降为18.26亿亩,10年问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25亿亩。

随着土地环境与土地供需状况的变化,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和促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土地整理应运而生。

1.土地整理的概念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土地整理分为两大类,即农用土地整理和城市土地整理。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以农用土地整理为主,重点放在农村地区。

2.国外土地整理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土地整理自16世纪中叶起源于德国,至今欧洲的荷兰、俄罗斯等国通过多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总的来说,国外土地整理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有组织、有规划地归并地块、调整权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成为这一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形式。

这一时期的土地整理可称为简单土地整理。

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土地整理主要围绕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

通过土地整理,缓解城市发展用地的紧张矛盾。

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土地。

这一时期土地整理可称为特定内容的土地整理。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

土地整理的重点转为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收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土地整理。

3.国内土地整理发展历程我国土地整理的历史渊源流传,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井田制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整理工作起步较晚,以1999年《土地管理法》提出土地整理为里程碑,以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土地整理中心为标志,土地整理事业仅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

就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阶段来说,大致处于德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所以我国土地整理的定位是:通过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重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同时调整农用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使其适应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2)平整土地,改良土壤;(3)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4)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等;(5)复垦废弃土地;(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土地整理的基本内容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发布的《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指出,“土地开发整理”包含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三项内容。

4.1 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主要内容:1.采用工程生物措施平整土地,归并零散地块,修筑梯田,整治养殖水面,规整农村居民点用地;2.建设道路、机井、沟渠、护坡防护林等农田和农业配套工程;3.治理沙化地、盐碱地、污染土地、改良土壤、恢复植被;4界定土地权属、地类、面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

4.2 土地复垦土地复垦是指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和自然灾害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恢复利用的活动。

4.3 土地开发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前提下,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将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成宜农地的活动,本文中指开发成农用地,如旱土、水田等。

5.我国土地整理模式在总结以往土地整治的基础上,合肥市自2008年起创造性地以整村推进的形式组织实施了4个土地整理试点项目,即辖区内的长丰县造甲乡宋岗、陈刘村项目,肥东县白龙镇长王、同心、王巷村项目,肥西县官亭镇马河湾、丰祥村项目,肥西县严店乡苏小、西郑岗村项目,总规模44平方公里、65849亩,涉及209个自然村庄、5062户、17137人。

将209个自然村庄归并为9处新村庄,建成农民新居924幢,5218万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敬老院、学校、医院等)2123万平方米,修筑田间道、生产道、沟渠660公里,修筑塘口374个,绿化植树23万株,工程总投资617亿元。

5.1 农村土地利用的“三个集中”模式5.1.1居住向城镇集中,合肥市4个试点项目均进展顺利,新村建设、农田整理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旧村拆迁和宅基地整理也陆续完成。

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破解合肥“三农”难题、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和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探索了一条新路。

5.1.2工业向园区集中合肥市市区的工业向郊区转移,引导分散在众多居民点上的工业向农村工业区转移,以土地使用税来进行改造,土地使用税以一环以内20元/平方米•年,一环以外二环以内15元/平方米•年,二环以外10元/平方米•年作为征收基数,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

根据企业亩均创造税收实施奖补或再投入。

上年度亩均创造税收(不含土地使用税)高于合同约定税收1.1倍以上(含1.1倍)的,土地使用税按基数的60%征收;达到合同约定税收但低于合同约定税收1.1倍的,按征收基数的80%征收;低于合同约定税收的,按基数100%征收。

5.1.3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随着合肥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劳动力向规模经营集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5.2 山区综合开发整治模式黄山区行政辖区内包括汤口镇、三口镇、谭家桥镇、仙源镇、甘棠镇、太平湖镇、焦村镇、耿城镇、新明乡、龙门乡、永丰乡、乌石镇、新丰乡和新华乡14个乡镇以及黄山风景区,土地总面积约1746.99平方公里。

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提升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美化城乡生态环境,转变建设用地的供给方式,实现用地模式从外延扩张型走向内涵挖潜型的转变,做到保障发展和保护耕地资源的双赢,为黄山区实现生态富民强县的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5.3 农地整治模式农地整治模式主要是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开展对农地整理。

现阶段,农村土地整治作为改变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权属关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已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平台。

其主要作用是:第一,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农民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布局,打破小农经济束缚释放剩余劳动力,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规模效应。

第二,通过科学规划、集中整治,改善城乡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三,通过增减挂钩等方式,破解城镇发展对土地的刚性需要与耕地保护硬性约束的矛盾,利用土地增值收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民社会保障、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形成城乡互动局面。

6.土地整理的意义土地整理可以增加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整理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功能,这有利于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土地整理通过对农田中的零星闲散地、田埂、废弃坑塘以及村庄中的空闲地等进行综合整治来增加农用地有效利用面积,而土地有效利用空间的扩展,即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增加,意味着总体生产能力的提高。

从1998年开始系统地进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以来,通过土地整理补充的耕地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据统计1999—2007年,全国土地整理(含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补充就地面积3819万亩,年均477万商,大于同期建设占用和灾毁的耕地面积,这对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至关重要。

6.1 土地整理可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出率土地整理通过工程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出率。

譬如通过规整田块、配套良好的水利设施,将耕地改造成为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道路体系的合理规划将促进项目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单位面积农业产量的提高。

依靠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在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了农用地的质量,全国每年通过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粮食产能相当于增加26.7万hm2耕地的产出,如果按亩产500kg计算,相当于增产20亿kg粮食,可多养活人口约560万,2007年我国全年新增的人口数量为681万。

6.2 土地整理可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为农民增收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推行规模化经营,这将有利于发挥粮食高产区的优势,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

典型试验表明经过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可增15%—20%,达到粮食增产,效益提高,农民收人增加的目标。

以甘肃省山丹县开发项目例,项目区农民在竣工后,人均纯收入增加600元以上。

我国土地整理及土地整理的意义参考文献1. 吕凯一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年2. 我国土地整理的意义及对策研究衰胜平赵静彭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3. 合肥市土地整理:规程、成效及经验李学明王智源4. 农村土地整治模式创新探析2014-08-05 来源:中国土地作者:姚艳高世昌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