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管理系统
路面管理系统的利与弊

理 ,确保 其提 供可接受 的服务水平 。路面管理系统 的推广应 用将改善 管理 部 门所作 决策 的效果 ,及时为决策效果 提供反
馈信 息 ,以积累经验。
由原来 的定性 了解进 步为定量掌 握 ,在公路预 防性养护工作
求 分析 ,公路养 护投资效益分 析 ,养护费 用优化分配 ,公路 养 护计划编 制等 。
传统 的项 目层次 的沥 青路 面养 护 决策 方法 是依 靠养 护
路面管理 系统 中存 的问题及 改进对策
路 面 管 理 系 统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工 程师在现场进行评 价决策 ,这 种决策方法 虽然准确有效 , 但 也存在效率低 、决策有差异性 、区域性养 护标准不统一 等
维普资讯
路面管理系统的利与弊
河北路桥 集团有 限公 司 乔利红
公鼹路 赣 纂跷 《
》德 鲁 公錾 鼹 数 瘴 公丞 模 数据瘁 圈缀 赣 羲 蛰 篷 憾蠛下 摄 养护 塞 髑 率 ,鼹鞋 黢饕 蛩
缆 பைடு நூலகம்公嚣 莽护决蒙 系 罄
情况 。
神经 网络 、统 计分 析 、专家系统分析 、灰色理论 等 ,到底 哪
一
种模型更符 合实 际情况 ,需要在后期 工作 中加 以 比较 、辨
别。
该 系统所推荐的养护和 维修策略 的可靠性 还需进一步 的 验证 ,如选取 的评价路面性 能的参数是否 充分? 能不能很好
地反 映路面性 能? 因为量测 工具不一致 ,所 以需 要找 出这些测量结 果之 间
尽 管路面管理系统 的研 究发展较快 ,但还需 要进一步解
② 。6 jRI交信产 。 中 通息业 8 JA国 。 O L U N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PMSx

数据存储:建 立高效的数据 存储系统,确 保数据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数据应用:通 过数据分析结 果,为路面养 护提供科学依 据和优化建议
数据可视化技术
简介:数据可视化技术是路面养护 管理系统PMSx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于将路面养护数据以直观的方式 呈现给用户。
优势: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用 户更好地理解路面养护数据,发现 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提高决策的 准确性和效率。
优化资源分配和预算控制
05
PMSx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城市道路养护项目
项目背景:某城市为了提高道路养护效率和质量,引入了PMSx路面养护管理系统。
实施过程:PMSx系统在该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制定养护计 划等功能,实现了道路养护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实践效果:该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道路养护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减少了 道路损坏和维修成本,提高了城市交通的顺畅度和安全性。
总结:PMSx系统在某隧 道养护项目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为类似项目的 养护管理提供了借鉴和 参考。
06
PMSx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方向
智能化技术: 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 术提高PMSx的 自动化和智能 化水平。
物联网技术: 通过物联网技 术实现路面养 护管理的全面 感知和实时监 控。
云计算技术: 利用云计算技 术实现数据存 储和分析,提 高数据处理效 率和准确性。
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路面养护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提高养护效 率
云计算技术: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路面养护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为多部门协同工作 提供支持
生态化发展
PMSx将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实现智能化监测和管理 PMSx将拓展至更多应用领域,如智慧交通、智能城市等 PMSx将加强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提高数据共享和利用效率 PMSx将注重生态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
路面养护管理系统(PMS)

✓4.预算编制——路网达到不同预定服务水平时,各
年度所需的投资额;
✓5.资源分配——各行政区域或不同等级道路或养护、
改建和新建之间的资源分配。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1、路面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需要预先估计路面在采用新建、设加铺层或
其它各种养护和改建对策后,其使用性能随 时间或轴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3、路面损害的预测模型
项目级和网级管理系统的模型差异
➢项目级系统中,使用性能可以用单项的路面损坏
包括燃油、轮胎和保修材料的消耗以及行程时间 等费用。
➢在路面使用期内,需继续投入大量资金以维护
(包括养护和改建)路面,使之保持一定的使用 性能。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1、路面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目标:
➢通常养护资金有限,不能对所有不满足使用性能
项目级路面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
网级管理系统输出 · 行动目标 · 费用目标 · 使用性能目标
· 路况数据采集 · 路面结构分析模型 · 使用性能预估模型 · 经济分析和评价模型
通过优化得到费用-效果最佳方案 最后方案选定
施工 使用性能监测 数据管理系统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1)使用性能模型的类型
基本反应模型
路面质量管理体系

路面质量管理体系(PMS)是一种全面的、系统化的方法,用于确保公路的长期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它包括多个
方面的管理,如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和
监测。
下面将对路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要
素进行介绍。
1. 路面质量标准:路面质量标准是路面质量
管理的基础,包括路面平整度、坡度、侧向
坡度、纵向坡度、横向平整度、抗滑性等多
个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评估路面质量,
并进行质量控制。
2. 路面材料选择:不同类型的路面需要不同
类型的材料,如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等。
根据路面状况、交通量以及气候条件,选择
最适合的材料用于铺设路面,以确保路面的
质量和寿命。
3. 设计和施工:设计和施工是建设高质量路
面的关键步骤。
它包括施工技术、设备选择、人员培训、监控和报告等,以确保路面质量
符合规范和标准。
4. 维护和修复:定期维护和修复是确保路面
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这些活动包括
定期检查路面状态,及时修补损坏部分,用
各种方法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同时
保持路面维护保养记录。
5. 监测和数据管理:路面质量监测和数据管理是路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
它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了解路面的状态、预测路面的寿命以及规划维护工作。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路面质量的评估、分析和决策,以优化路面资源的利用,同时保证公路系统的完整性和优化的投资回报。
(完整版)路面管理系统_第2章

结构承载力随时间的变化
第一节 路面使用性能
四、安全性 安全性主要指路面表面的抗滑能力。 此外,在车辙深度超过10~13mm情况下,高速行驶的车辆会
因辙内积水而出现飘滑,产生交通事故。
第一节 路面使用性能
五、美观 美观是指路面的外观给道路
使用者的视觉印象。它包括 反光和炫目、夜晚能见度、 表面结构和颜色的均匀性等 方面。
三、平整度指标
主观评估法
无法采用断面类或反应类测定系统量测平整度,而又需 要对路面的平整度作粗略的评估时,可以采用主观评估 的方法估计其IRI值
路面平整度,随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周围环境(温 度和湿度)的周期变化影响和路面龄期的增加而逐渐 下降
平整度随时间的变化
最大不平整容许限度 分析期
平整度(IRI)
第一节 路面使用性能
二、结构性能(损坏状况)
路面的结构性能,是指路面 结构保持完好的程度。
类别 裂缝或断裂
变形 表面损坏 接缝损坏
水准测量:
水准仪、水准尺 结果稳定、速度慢 采用反应类平整度仪测定时,
用于测定标定路段的平整度
梁式断面仪
由英国运输和道路研究所 (TRRL)研制,半自动化, 速度较水准测量快
惯性断面仪(GMR类)
跟随轮—车身同路表距离 竖向加速度计—惯性参考系
一、断面类平整度测定
第二节 平整度测定
路面平整度定义:路面表面诱使行驶车辆出现振动的 高程变化。
驾乘者最直接的感受 对车辆磨损、燃油消耗、行驶舒适、路面损坏和交通安
全等产生பைடு நூலகம்接影响
平整度测定方法和仪器大体上可划分成三大类型:
断面类平整度测定 反应类平整度测定 主观评估法
智慧路面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路面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路面管理系统是一套用于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道路交通的监控、控制、管理和服务进行全方位的智能化操作,实现道路交通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方案:一、系统整体架构:智慧路面管理系统由中心控制服务器、路面监控设备、传感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等组成。
1. 中心控制服务器: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包括数据存储、分析、决策和指挥调度等功能。
2. 路面监控设备:通过摄像头、雷达等设备对道路交通进行监控,获取道路情况和交通流量等信息。
3. 传感器:安装在道路上,可以感知车辆、行人等动态信息,例如交通流量、车速等。
4. 通信网络:提供数据传输和通信支持,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络。
5. 移动终端:提供对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的功能,例如手机App、网页等。
二、功能模块:1. 实时监控:通过路面监控设备和传感器,对道路交通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数据采集,包括交通流量、车辆速度、路面状况等。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交通流量预测、拥堵识别等功能,用于辅助决策和调度。
3. 智能控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智能控制,优化交通流量和减少拥堵。
4. 路况信息发布:将路况信息、交通预警等信息通过大屏幕、移动终端等途径发布给驾驶员和行人,提供实时导航和安全提示功能。
5. 事件管理:通过系统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道路上的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事件,并及时进行处理和调度。
三、技术应用:1. 大数据技术: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提供精准的交通信号控制和预测。
2.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交通流量、车速等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优化,提高交通信号控制的精度和效果。
3. 物联网技术:通过与传感器、监控设备的连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提供多样化的交通信息。
4. 移动互联技术:通过手机App、网页等方式,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方便用户获取信息和参与交通管理。
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的发展,公路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交通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公路管理方式的不足,实现了公路管理的精准化、规范化与自动化。
本文将对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对相关领域的开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公路管理支撑平台,其核心功能是实现公路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基础数据管理:包括公路基本信息、路网结构信息、路段属性信息、桥梁隧道信息、交通设施信息、站点信息等各类基础数据的管理。
2、现场作业管理:包括路面养护、修缮、清扫,桥梁的检修维护等现场作业管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
3、养护计划管理:包括对公路养护计划的编排、执行情况的监控和追踪、养护资金的统计与查询。
4、统计分析管理:包括对公路设施基础数据的分析,公路设施使用率的统计和分析、资金占用情况的统计和分析等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技术要求:1、数据库技术:用于存储和管理各类公路设施的基础数据,需要支持数据的快速查询和统计。
2、Web技术:用于构建web前端,提供方便的操作界面和数据展现方式。
3、GIS技术:用于实现公路设施的地图展示、位置信息管理以及路段长度、路面质量等数据的可视化。
4、移动设备技术:用于在不同的场景下对路段、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如维修车、巡检人员所携带的移动设备等。
二、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系统设计概述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前端、后台、数据库三个模块组成,其中前端和后台部分采用Web方式进行设计和实现,数据库采用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进行管理。
2、数据库设计公路道路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统一管理各类公路设施的基础数据,因此需要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
路面管理系统

路面管理系统内容
• 应用系统分析和运筹学的方法,综合考虑技术、 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因素,协调各项路面
管理活动,促使路面管理过程系统化。
• 科学有效的管理,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
使路面的状况保持在相应的最佳水平上。以期实
现养路费用合理分配,优化投资决策。
路面管理系统的分级
• 一般划分为网级和项目级两个层次
沥青路面养护和维修对策选择
• 主要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 ①路面的现状
•
• 采用结构强度系数(SSI)作为沥青路面结构强 度的评价指标。路面结构强度系数(SSI)是现 有交通量的路面设计弯沉值与实测代表弯沉值 的比值,它反映了路面承载能力的贮备情况。 对路面使用期内的任一年,定义路面结构强度 系数(SSI)为: 式中: • ld——路面设计弯沉值(mm); • ls——路段代表弯沉值(mm)。
• (2)评价指标 • ①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 与路表的平整度、车辆的动态响应,以及乘客对 舒适性的要求和对颠簸的承受能力有关。 • 通常采用汇总众多乘客的主观评价意见计算出评 分值。将各路段的评分值与各路段实测的平整度
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两者间相关关系。据此,
便可根据路面平整度的实测结果得到对行驶质量
的统一评价。
• ②路面损坏状况评价 • 为了便于定量比较,需要把各种损坏的状况和影 响综合起来提出一个综合评价指标。 • 可根据各种破损的密度和破坏程度予以扣分,以 剩余的分值表征路面的完好程度。 • ③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评价 • 通过交通量调查,可分析得到在此之前路面已经 承受过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将其与设计交 通量相比便可估算出路面的剩余使用年限。
• 路面损坏状况调查 • 一、调查方法 • 1.调查内容:鉴别各路段路面损坏的类型,确定各项损坏的 严重程度,量测损坏的范围。 • 2.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的办法,即每公里抽取其中100m。 • 按随机数抽样,一旦确定下来,每年的调查都要在同一路段 进行,以保证每次调查结果的可比性。 • 二、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略) • 沥青路面的损坏可分成为裂缝、变形、表面损坏和修补四大 类 •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损坏类型(略) • 主要损坏分为:裂缝、变形、接缝损坏,表面损坏和修补五 大类 • 四、碎(砾)石路面主要损坏类型(略) • 主要损坏有变形及表面损坏二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管理系统
一.概述
路面管理系统(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s),是考虑工程费、养护维修费、利益等总成本来设计路面的系统。
路面管理系统是通过应用系统分析和运筹学的方法,使路面管理过程系统化,它为管理部门的决策人提供方法,帮助他们找到费用与效果的最佳方案,以提供和维持具有足够水平的路面。
路面管理系统的作用是改善所作出的决定的效果,扩大它的应用范围,为决定的效果提供反馈。
路面管理系统主要适用范围为现有路面的养护管理。
根据可能获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和现有路网路面状况的实际信息,进行路况主客观相结合的技术评价。
研究路况变化的趋势、研究道路使用者费用和路况的相互关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路面养护处治辅助决策。
根据养护投资的不同水平估算路网可能达到的平均路况水平,供主管部门确定养护政策时参考,使有限的养路资源得到可能的最佳利用。
路面管理系统,国际上一般分为项目级和网级两种。
我国的路面管理系统,将网级和项目级有机结合。
在当今条件下有能力对全路网的路况进行较详细的全面检测,从而获得系统的全面的路况数据。
这对公路的管理是十分有用的。
二.路面管理系统的发展
我国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期间陆续引进了英国的BSM路面管理系统、芬兰的FPMS路面管理系统和世界银行HDM—llI公路投资效益模型等。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的潘玉利博士提出了我国公路路面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在参考国外路面管理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的模型。
对我国路面管理系统的发展、推广和应用做出较大贡献的应属CPMS(China Pavement Management System),它是一个复杂的路面决策支持系统,包含道路信息数据管理、路网评价、路况性能分析、养护资金需求分析及资金优化分配等较多功能,其各种模型的建立多数基于回归分析技术。
近年来,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研究者逐渐发现GIS应用到PMS中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国内的路面管理系统在近20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融入GIS应用技术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其进一步应用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今后路面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路面管理拓展到设施管理2专家系统体系的改进3网级与项目级管理进一步相结合4标准化与新技术5数据采集技术6体制与机构变革
三.路面管路系统的构成
我国路面管理系统基本组成分为以下四部分:
1.数据采集系统:通常情况下,需要采集的数据包括:平整度、路面损坏程度、结构承载力和抗滑能力四个方面,它们是道
路养护和改建计划编制的依据。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路网参照系统、数据文件和数据管理3部分组成
3.项目级养护管理系统:项目级养护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对各个路段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养护处治,确定处治方案,进行资金需求分析。
在养护资金约束条件下,按优先排序模型进行资金合理分配,制定年度计划建议,以确定合理的大、中修和日常养护费用水平。
4 网级养护管理系统:利用项目级管理的较详细数据,对全路网或局部路网进行中、长期投资方案与路况水平的分析。
根据争取达到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原则,分析各路段是否需要处治和最佳
处治年份。
四.路面管理系统的应用
1.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套成型的高速公路养护模式供我们参考。
因此,抓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并总结经验.积累原始数据,收集第一手材料,尽快开发路面管理系统运用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上,为日后高速公路养护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有效的经验,是提高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延长高速公路寿命的迫切要求。
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路面数据库、模型数据库,路面管理系统、前方图像管理系统、日常养护系统、养护质量评定系统,各数据库及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衔接,从而给路况一个
科学、真实的分析,为养护管理部门提供详细的路况,并有利于确定合理的养护决策。
【例】路面管理系统在京秦高速公路上的应用:河北京秦高速公路每年一次的路面基本指标检测包括路面平整度检测、路面弯沉检测和路面摩擦系数检测。
为公路路面数据库提供了原始数据和基本资料。
将这些资料导入路面管理系统作为数据库的基本数据.路面管理系统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对路面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给出维修建议。
主要包括:日常养护管理、资源管理、路况采集、数据上传和路况分析。
2.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
城市路面管理系统决策的依据是大量、精确的数据信息。
数据采集设备和采集方法的研究在城市路面管理系统的应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快速获取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是系统顺利实施的保障。
数据采集系统需依赖高效、快速的检测设备,采集道路的几何数据、路面破损、平整度、弯沉、摩擦系数、车流量、车速和轴重等数据。
为了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可采用全球定位数字化采集系统。
该系统整合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GSM 数据通讯、路面数据采集等技术,并配合数字化试验设备,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数据采集,是今后路面数据采集系统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路面管理系统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杨永占 /《中国公路》2003年第十期
2. 《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曾沛霖潘玉利赵延东/《公路交通科技》1993年第二期
3. 《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动向》朱虹
4. 《路面管理系统(PMS)推广应用浅谈》耿敏苗世奎王立权/《江苏交通科技》 1997年第六期
5. 《路面早期维护的重要方法》薛雨川杨孟余王岳平/《公路》2003年9月第9期
6. 《路面管理系统原理及其应用初探》吴新泉
7. 《城市路面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罗雅王要武/《低温建筑技术》2003年第1期
8. 《GIS软件在路面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孙时金周庆桐编译
9. 《城市道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的研制》邹培国孙立军姚祖康赵有庆徐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