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径曲线病害原因与整治
地铁小半径曲线的养护维修与病害整治

小半径曲线的养护维修与病害整治铁道线路不间断地受到机车、车辆的碾压和冲击,所以线路状态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曲线地段特别是小半径曲线较直线地段所受到的冲击、碾压和推挤更为突出,不但线路状态变化较快、较大,而且轨件的磨损也比较严重,因此小半径曲线的养护维修与病害整治成为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养护任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维修投入与行车安全。
1曲线轨道的受力分析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产生与钢轨受力有着直接关系。
当列车在曲线地段运行时,产生的力十分复杂。
通过力的分析,可将列车作用于钢轨上的力分为3个方向,即竖直方向、水平横向以及水平纵向。
1.1作用于钢轨上竖直方向分力的构成机车和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时,作用于钢轨上车轮的静压力(即分配到该车轮上的车辆重量——轴重)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将不断增加,而加强轨道结构,首先是增加钢轨的重量,这样才有可能满足轴重不断增加的要求。
列车通过轨道不平顺地段以及不平顺车轮运行时会产生附加力。
轨道不平顺分为长不平顺和短不平顺两种。
长不平顺通常因捣固不良、枕木腐朽、三角坑以及轨道弹性不均匀而形成;短不平顺的形成与钢轨波浪形磨耗、车轮空转有关。
在曲线地段还有因外轨超高以及车架对车轮横向压力而引起的附加垂直力。
1.2作用于钢轨上横向水平力的构成横向水平力主要指车轮对钢轨的侧压力和曲线上的附加横向力。
以上力由轮缘对轨头的压力(传递车架压力)和车轮在钢轨上横向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组成,因此车轮对钢轨的侧压力可以取上述两力之和或两力之差。
曲线地段产生的横向水平力比较大。
曲线半径愈小,横向水平力愈大。
曲线上产生的离心力和因外轨超高使车辆倾斜而产生的机车车辆重力分力有关。
这些横向力(导向力、侧向力及车架压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心力、行车速度、曲线半径和外轮超高。
当在压应力和横向力的共同作用下超过了钢轨的屈服强度时,在钢轨作用边产生碾堆(即塑性变形),在踏面形成局部压陷特征,压陷处不易和车轮踏面接触(即短不平顺)而形成暗斑,最终形成疲劳裂纹。
小半径曲线常见病害的分析及整治措施可修改全文

一、南昆线 小半径曲线的主要病 害
(4)轨枕失效严重
主要集中在小半径曲线上, 病害表现为轨枕挡肩破损、 轨枕开裂、沉轨槽溃烂等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钢轨伤损病害
原因分析: ①线路的先天不足是钢轨
磨耗的最主要原因。列车驶 经小半径曲线时,由于车轮 踏面与钢轨面发生滑动,使 相同牵引力下列车的行驶速 度大大降低,使钢轨受到的 力较直线地段大的多,导致 机车车辆与轨道部件都受到 伤损,特别是钢轨的侧磨较 大,使用寿命变短。
巩固拨道成果:在传统概念中,拨道是整治曲线方向的主要方 法。但是,仅仅依赖于拨道想较长时间保持曲线方向是难以实 现的。还需要将“起、拨、捣、改”等方法与正矢递增(减)、加 强钢轨硬弯矫直、更换失效联结零件等方法进行综合使用。与 此同时,还需加宽曲线外股道床宽度、堆高碴肩、增加道床的 横向水平移动阻力等方式来不断增强道床横向阻力。
概述
小半径曲线钢轨伤损病害严重
二是钢轨接头病害突出
主要是由于南昆线的胶接绝缘接头因铺设上道时间较早, 已进入疲劳期,普遍存在轨头低踏、轨面掉块、夹板和螺 孔裂纹、电阻不良等病害
2013年至今全段共更换189副 厂焊接头低踏病害严重
主要原因是厂焊接头在焊接时由于材料强度比母材低,在 列车的冲击力作用下被压踏,并造成接头吊板、道碴打白、 接头扣件松动等次生病害。再次是伤损钢轨更换导致铝热 焊接头、临时处理接头大量增加,接头的增加造成线路次 生病害的大量存在
原因分析: ①与曲线受力有着直接关系,当列车
在曲线地段运行时,产生的力十分复杂。 通过力的分析,可将列车作用于钢轨上 的力分为3个方向,即竖直方向、水平 横向以及水平纵向。垂直力即或作用于 钢轨上车轮的静压力(即分配到该车轮 上的车辆重量——轴重),列车通过轨 道不平顺地段以及不平顺车轮运行时会 产生附加力。在曲线地段还有因外轨超 高以及车架对车轮横向压力而引起的附 加垂直力。横向水平力主要指车轮对钢 轨的侧压力和曲线上的附加横向力。曲 线地段产生的横向水平力比较大。曲线 半径愈小,横向水平力愈大。曲线上产 生的离心力和因外轨超高使车辆倾斜而 产生的机车车辆重力分力有关。
小半径曲线

小半径曲线病害原因及整治铁路曲线选型由于受到地形、特殊地物的影响,采用半径小于300米的曲线来绕避障碍,这类曲线在日常工作中称为小半径曲线。
小半径曲线多出现与山区铁路、部分专用线等。
一、小半径曲线病害原因分析1、离心力平衡难以实现小半径曲线运用于正常线路,在行车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小半径曲线的离心力随着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见公式(1)R mv F 2= (1)F ——离心力m ——列车质量V ——列车行驶速度R ——曲线半径我们知道,在曲线上行驶列车的离心力由重力的一个分力来进行平衡,因此当行车速度v 不变时,半径越小曲线外轨的抬高量要求越大,内外轨轨面形成的斜面越陡,离心力得以平衡。
而我国采用公式(2)计算外轨超高。
R v H 28.11= (2) 其中v 为速度的加权平均值,它综合考虑了列车的质量、对数和每列车的行车速度得出的平均值。
∑∑=i iii i m N v m N v (3) v ——速度的加权平均值H ——外轨超高量N i ——列车对数 由于列车正常行驶速度与v 存在差别,因此实际所需的外轨超高量与实际设置的超高量不一致,存在未被平衡的离心力。
特别列车以v max 、v min 通过曲线时,列车所受的离心力更是难以平衡。
2、横向力较大列车在轨道上运行,其方向由钢轨控制。
列车能够转弯是由于曲线外轨对车轮的挤压作用。
车轮与外轨的挤压、碰撞,曲线外轨作用于车轮一法向向(动)量,曲线半径越小,瞬时碰撞所产生的法向向量越大,外轨对车轮作用的力越大。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原理,我们知道车轮作用于外轨的法向力也越大。
3、轮轨之间运动复杂由于曲线半径较小,内外侧车轮与钢轨之间运动、摩擦方式既不是单一方式,也不是完全相同方式,难以描述。
4、线路实际线型与理论线型不一致。
对于曲线,曲线半径越大,实际线型与理论线型越趋于一致。
小半径曲线由于曲线半径较小,弧弦差较大,线路的圆顺性较差,线路实际线型与理论线型不一致。
无缝线路小半径曲线的病害分析与整治

无缝线路小半径曲线的病害分析与整治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曲线轨道的受力状况来对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成因和危害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性提出曲线病害整治办法,并进一步说明曲线轨道在日常养护中的检查和技术管理,希望这样一种探讨能够对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无缝线路,小半径曲线轨道,曲线养护,技术管理一无缝线路小半径曲线病害分析背景铁道线路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受到来自于外界的作用力,包括机车、车辆的碾压和冲击等,使得线路的状态始终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曲线地段尤其是一些小半径的曲线较直线的地段所受到的冲击、碾压以及推挤就更为突出,使得铁道线路不仅仅是状态变化快,而且是变化大,使得铁道线路上轨道的磨损非常严重。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提出小半径曲线的养护维修与病害整治是铁道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的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在进行维护保养的工作时必须要做好这样一些方面的工作,其养护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维护工作的投入以及机车行驶的安全。
二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无缝线路小半径曲线在运营的过程当中会受到外界各种力的作用,这样一些作用力的综合作用就会使得钢轨以及线路的几何尺寸发生一定的变化,变化长期的积累就会使得其进一步的扩大,线路的各种病害也就会相应的显现出来,下文主要是对无缝线路小半径曲线的病害及其整治方法进行分析和说明。
2.1 主要病害分析无缝线路小半径的主要病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钢轨直接受到损伤性的病害,事实上,钢轨的侧磨、接头损伤以及波磨都是小半径曲线中相当常见的病害,在这其中尤以侧磨为突出,是小半径曲线中最为典型的伤损类型;二是连接零件之间的松动或者是磨损,这主要是因为小半径曲线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受到外界较大的横向作用力和冲击力,使得螺栓折断或者是夹板弯损,最终造成上述病害;三是导轨尺寸的变形超出允许的范围,在此类病害当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轨道间距的增加,这样一种病害甚至会随着钢轨侧磨的增加而不断的加剧,其不良影响的程度是非常之大的。
地铁小半径曲线养护与维修

地铁小半径曲线养护与维修摘要:在地铁线路中,小半径曲线是经常发生病害的地段,如果没有做好适当处理,将可能因此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对此,在本文中对地铁小半径曲线轨道常见病害进行分析,并对地铁小半径曲线养护与维修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地铁,小半径曲线,养护与维修1、引言在线路设备中,曲线、接头以及道岔可以说是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是线路维修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
其中,小半径曲线的薄弱情况最为严重,不仅病害类型较多,且在实际工作当中不容易实现其设备状态的控制,且由于其具有较大的而速度限制,则很可能因此影响到乘客的舒适度以及运行安全。
对此,就需要能够在实际工作当中对其引起重视,以科学养护、维修方式的应用保障线路的稳定运行。
2、病害成因分析2.1 钢轨侧磨病害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有:第一,线路自身不足。
当列车在小半径曲线区域行驶时,由于钢轨同车轮踏面间化冻情况的存在,则会在牵引力相同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列车行驶速度,同直线地段相比,钢轨将具有更大的受力,并因此使钢轨以及列车具有较大的伤损,在加大钢轨侧磨的情况下减少其使用寿命;第二,超高影响。
超高情况的高低对钢轨冲击角以及导向力具有十分敏感的影响,对此,超高也将对钢轨侧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超高情况存在时,将会对冲角以及导向力的变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钢轨轨头的磨耗速率;第三,轨底坡影响。
轨底坡大小将较大程度影响轮轨间受力大小以及几何接触点位置,以此可能对曲线钢轨的轨头磨耗产生影响;第四,轨距影响。
由于车轮踏面为锥形,且在钢轨同轮缘间具有间隙,当轮在行进当中出现偏离线路中心情况时,两轮则将以不同的半径在钢轨上滚动,使轮对在行进中一面作横向摆动,一面围绕其中心在垂轴上来回摆动,即为蛇行运动。
如果该运动较为剧烈,则将在对车辆运行平稳性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对线路造成破坏,甚至导致脱轨事故的发生。
2.2 钢轨波磨病害该类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第一,轨道阻力与弹性对波磨的影响。
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成因和整治

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成因和整治我是四川遂宁人,1991年7月1日入路,通过培训后分配到高平铺任线路工,2003年考取高级工等级合格证。
在2009年2月调小西堡工区,2010年2月调龙里专业修,在此期间,多次荣获“先进生产者”、“工会先进积极分子”、“青工技术能手”、“优秀共青团号”等称号。
作为一名现代的铁路职工,面对铁路运量的大幅提升,行车速度提高,工务工作面临着严唆的考验,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也将更高,因此,对本职业务的熟识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掌握了业务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保证行车安全,为铁路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总结到对曲线病害有几项整改经验。
1、摸清曲线变化规律,做好曲线苗头性的预防工作。
作为一名现代的铁路职工,面对铁路运量的大幅提升,行车速度提高,工务工作面临着严唆的考验,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也将更高,因此,对本职业务的熟识也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掌握了业务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保证行车安全,为铁路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曲线是线路设备的薄弱环节,而小半径曲线则更是最薄弱的地段,它是病害集中,设备状态不易控制,养护维修工作量相对较大的地段,对于小半径曲线,大家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对小半径曲线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加强防范措施,千方百计的控制小半径曲线的状态,延长小半径曲线维修周期,降低小半径曲线维修成本。
一、小半径曲线上常见病害:根据这些年工作中观察,发现小半径曲线上容易出现夹板及接头螺栓折断,轨距杆折断,弹条的折断,尼龙座挤碎,轨枕挡肩破损,轨枕歪斜等病害,钢轨磨耗等。
二、小半径曲线上病害成因:小半径曲线上高低、轨距、超高、正矢相对其它线路容易发生变化,保持的周期短,特别是轨距扩大病害相当普遍,并且随着钢轨侧磨的增加,而逐渐加剧。
造成小半径曲线病害最直接因素是机车辆对小半径曲线上的附加力,如果曲线状态好,附加力小,对曲线的破坏就小,反之就对曲线破坏大,因此,保持曲线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机车车辆对轨道的附加力,是延长曲线维修周期,降低维修成本的关键。
小半径曲线病害分析及整治

小半径曲线病害分析及整治小半径曲线路段是高速公路中非常复杂的路段之一,具有转弯半径小、坡度大、曲线长度长等特点,因此容易产生病害。
下面就对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整治措施进行分析。
1.产生原因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1 设计不当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小半径曲线时未考虑到交通流量、车速、坡度、路基土质及地质等,可能会导致在设计中出现错误,从而使得曲线半径过小,坡度过大,曲线长度过长,从而加剧病害的产生。
1.2 施工质量不佳如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保证砂质土及黏土路基、路面层厚度等要求,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路面下沉、塌陷、损坏等病害的产生。
2.表现形式小半径曲线病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2.1 路面上的病害由于路面过于陡峭,使得车辆滑行时极易产生横滑或侧滑现象,从而导致路面刮伤、削平、碾压等现象。
同时,路面还容易产生波浪形病害、龟裂等。
2.2 路基下的病害由于路基结构不稳固,设计缺陷等原因,会使路面下方产生路基下陷、护肩塌陷、路堤挑高、路基软弱或失稳等大面积的病害,这样就会对小半径曲线的车辆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整治措施针对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整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3.1 确认病害类型及范围在进行维修和整治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小半径曲线病害的类型及范围进行确认。
对小半径曲线路段进行地面调查,查看路面的裂缝、路堤的下沉程度、护坡的沉降情况以及裂缝、坑洞等,以此来确立需要整治的病害范围。
3.2 选择合适的整治方法在确定病害范围之后,选择合适的整治方法,根据路面的具体情况,与施工单位共同协商制定整治方案,尽可能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整治效果达到最优。
3.3 加强维护与检测在整治工作完成后,应加强维护和检测工作,避免病害的再次发生。
同时,在未来的规划中,应更加注意小半径曲线的设计、建设和维护方面,尽可能减少小半径曲线病害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
综上所述,小半径曲线是高速公路中特殊的路段之一,由于其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容易产生车辆安全风险。
铁路小半径曲线的养护

小半径曲线的养护前言曲线、道岔、接头是普速铁路线路的三大薄弱环节,而小半径曲线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列车晃车和轨检车的高扣分地段,是我们工务部门防控的重点,随着列车的速度和载重不断提高,过去陈旧的设备已经不适应当前铁路发展的需要,各种问题越来越突出。
小半径曲线在横向、竖向及纵向等错综复杂的外界力的相互作用下极易造成变形、累计病害加剧和材料的损耗,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要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确保行车安全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就必须要对小半径曲线进行整治和精细养护。
目录summerSummer a lot of things began to trivial forexample, I hide in behind the morning in a hurry toeat text, breathed life back to the story, thenthrough these years of ladder to update a day inand day out of 一小半径曲线的病害及原因分析二小半径曲线病害整治对策三遗留问题四巩固措施•病害1 曲线的反弯、“鹅头”所谓曲线“鹅头”,就是直缓点或缓直点向切线方向外突出,远看像“鹅头颈”形状,现场称为曲线“鹅头”,在缓圆点或圆缓点处方向超限向上突出,也会形成“鹅头”。
•原因分析(1)列车由直线进入曲线时,机车车辆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列车的轮对沿着曲线的切线方向前进,而曲线自身的弧度导向使列车车体转向,由此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作用力。
(2)由于简易拨道法是从曲线的一端向另一端拨道,易将曲线的拨道误差累积到曲线的另一端,或目测粗拨缓和曲线,或将缓和曲线长期上挑或者下压造成曲线首尾不良。
•病害2 钢轨接头“支嘴”•所谓钢轨接头“支嘴”,是指曲线上的钢轨接头离开应有的圆弧位置,向曲线外侧突出。
原因分析(1)接头夹板变形、钢轨接头由圆弧状变为“支嘴”或钢轨小腰有硬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半径曲线病害原因与整治发表时间:2019-02-25T09:14:40.4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郑洪宇[导读] 分析了曲线轨道的受力情况,探讨了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成因与危害,提出了曲线病害的整治办法中国铁路总公司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鞍山工务段辽宁沈阳 110101 摘要:分析了曲线轨道的受力情况,探讨了小半径曲线病害的成因与危害,提出了曲线病害的整治办法,介绍了曲线轨道的日常养护与检查以及曲线养护中的技术管理.关键词:铁路线路养护;小半径曲线轨道;曲线养护铁道线路不间断地受到机车、车辆的碾压和冲击,所以线路状态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
曲线地段特别小半径曲线较直线地段所受到的冲击、碾压和推挤更为突出,不但线路状态变化较快、较大,而且轨件的磨损也比较严重,因此小半径曲线的养护维修与病害整治成为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养护任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维修投入与行车安全。
1曲线轨道的受力分析小半径曲线病害的产生与钢轨受力有着直接关系。
当列车在曲线地段运行时,产生的力十分复杂。
通过力的分析,可将列车作用于钢轨上的力分为3个方向,即竖直方向、水平横向以及水平纵向。
1.1 作用于钢轨上竖直方向分力的构成机车和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时,作用于钢轨上车轮的静压力(即分配到该车轮上的车辆重量——轴重)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将不断增加,而加强轨道结构,首先是增加钢轨的重量,这样才有可能满足轴重不断增加的要求。
列车通过轨道不平顺地段以及不平顺车轮运行时会产生附加力。
轨道不平顺分为长不平顺和短不平顺两种。
长不平顺通常因捣固不良、枕木腐朽、三角坑以及轨道弹性不均匀而形成;短不平顺的形成与钢轨波浪形磨耗、车轮空转有关。
在曲线地段还有因外轨超高以及车架对车轮横向压力而引起的附加垂直力。
1.2 作用于钢轨上横向水平力的构成横向水平力主要指车轮对钢轨的侧压力和曲线上的附加横向力。
由轮缘对轨头的压力(传递车架压力)和车轮在钢轨上横向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组成,因此车轮对钢轨的侧压力可以取上述两力之和或两力之差。
曲线地段产生的横向水平力比较大。
曲线半径愈小,横向水平力愈大。
曲线上产生的离心力和因外轨超高使车辆倾斜而产生的机车车辆重力分力有关。
这些横向力(导向力、侧向力及车架压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心力、行车速度、曲线半径和外轮超高。
当在压应力和横向力的共同作用下超过了钢轨的屈服强度时,在钢轨作用边产生碾堆(即塑性变形),在踏面形成局部压陷特征,压陷处不易和车轮踏面接触(即短不平顺)而形成暗斑,最终形成疲劳裂纹。
当钢轨的磨耗速率小于疲劳裂纹的扩展速度时,最终将发展成剥离掉块。
曲线半径越小,出现掉块的情况就越严重。
1.3 纵向水平力产生纵向水平力的主要原因是轨道爬行和温度作用,在曲线地段,钢轨上还作用着滑动引起的摩擦力。
轨道爬行主要是在车轮滚动下钢轨的蛇形起伏而产生的,在列车制动地段尤其明显。
如钢轨和轨枕之间连接不够牢固,弹性道床抵抗轨枕纵向位移的阻力大于钢轨在支座上滑动的阻力,此时钢轨可能纵向移动,而轨枕则仍然留在原地。
轨道爬行实质上取决于轨下基础刚度,刚度愈大,因钢轨扭曲及其断面转动而引起的爬行也愈大;钢轨扭曲增大也将使爬行增加。
2 曲线病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小半径曲线在以上各种力的作用下,导致钢轨、线路几何尺寸、轨枕、道床等设备产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列车运行,各种残余变形进一步扩大,线路各种病害逐步显现出来。
2.1 主要病害一是钢轨伤损病害:钢轨侧磨、波磨及接头伤损是小半径曲线常见的病害,尤其是侧磨,是小半径曲线最突出的伤损类型。
二是轨道几何尺寸易超限:小半径曲线上高低、轨距、超高、正矢相对其他线路容易发生变化,保持的周期短,特别是轨距扩大病害相当普遍,并且随着钢轨侧磨的增加而逐渐加剧。
三是连接零件易松动且破损率高:小半径曲线上连接零件承受的冲击力和横向作用力都比较大,在相同扭力矩的情况下,小半径曲线连接零件容易松动,而且当冲击力和横向力达到一定值时,易造成夹板及接头螺栓折断、混凝土枕连接螺栓失效、枕木道钉浮离、轨距杆折断、轨撑压裂、尼龙座挤碎、轨枕挡肩破损等病害。
2.2 成因分析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特别是侧磨往往在多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形成。
其一,线路的先天不足是钢轨磨耗的最主要原因。
列车驶经小半径曲线时,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面发生滑动,使相同牵引力下列车的行驶速度大大降低,使钢轨受到的力较直线地段大的多,导致机车车辆与轨道部件都受到伤损,特别是钢轨的侧磨较大,使用寿命变短。
其二,我国铁路运输逐步向“快速重载”方向发展,运量的增加对钢轨冲击破坏是最明显的,在车轮的快速碾压撞击下,并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钢轨头部内侧接触面逐渐剥离,钢轨侧面磨耗逐步形成,并快速变化。
曲线超高设置应根据实际通过的列车对数和实际通过的车速来确定。
而事实上车速和通过对数是在不断变化、逐步增加的,超高数值的合理性很难确定。
其三,超高偏大,车轮在向心力作用下撞击摩擦下股钢轨,从而逐渐形成下股钢轨波磨。
其四,超高偏小,车轮在离心力作用下撞击摩擦上股钢轨,上股钢轨侧磨逐渐形成。
其五,轨枕预留轨底坡是1/40,用于直线地段是合适的,而在曲线地段,由于超高的作用,使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未全部接触,车体荷载就集中于钢轨内顶接触面,形成偏载,有时轮缘挤压钢轨头部内侧面,对钢轨破坏很大,容易形成磨耗。
只有增大轨底坡,方可消除偏载作用。
其六,车轮踏面对钢轨的冲击摩擦,使其踏面形成不均匀磨耗,从而使列车进行蛇形运动,冲击钢轨,助长磨耗的形成。
另外,车体与车体、车体与轮对之间连接不牢固,增加列车的晃动,也会助长磨耗的形成。
3 曲线病害的整治办法3.1 调整好小半径曲线各部尺寸有计划地整治小半径曲线范围内的漫坑,及时消灭小坑及低接头。
小半径曲线轨距易变化,需经常不断地进行调整。
在曲线拨正中,采用增加副矢点的办法对控制曲线圆顺度效果较好。
具体办法是:在现有10m间距中间增设一点副矢,其正矢在缓和曲线上为两相邻正矢点之和的一半,圆曲线上为圆曲线计划正矢,检测工具仍为20m弦线。
在曲线养护中要切实注意缓和曲线的养护。
超高、轨距和正矢递减是否符合标准,是缓和曲线养护的关键。
为便于缓和曲线上超高、轨距加宽顺坡和三角坑的检查与确定,可将超高和轨距加宽值在缓和曲线钢轨上的标记间距改为6.25m,检查时可不受原钢轨检查点位置的限制,按超高和轨距加宽标记点放置道尺,记录时在线路检查记录簿“水平”一栏中划斜线,斜线上填写实际检查超高值,斜线下填理论值。
曲线范围内连接零件要经常保持全、紧、靠、密,无失效,扭力矩符合《维规》规定,挡肩破损的混凝土枕要及时修复,失效的要及时更换,道床不洁要及时清筛,道床要饱满。
3.2 强化小半径曲线技术细节按《维规》规定安装轨距杆或轨撑时,可根据曲线的实际情况采用增加轨距杆,或采取轨距杆与支撑配合使用的方法加强。
在小半径曲线上铺设淬火轨和Ⅲ型轨枕及相应的扣件是小半径曲线技术加强的发展方向。
淬火钢轨具有较高耐磨强度和足够的硬度。
对曲线上股轨枕外侧挡肩挤坏严重、动静态检查病害较多的曲线换铺Ⅲ型轨枕及相应的扣件。
坚持钢轨涂油。
在曲线上利用钢轨侧面涂油的办法可以减缓钢轨磨耗特别是侧磨,这在国内外已是成熟的经验。
我国有的小半径曲线经涂油后可以延长钢轨使用寿命1/3或更长一些。
涂油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装在列车上的叫做车载涂油器,一种是安装在地面上的涂油器。
加强对钢轨的养护工作。
钢轨在通过一定运量后,在其顶面可能出现两大类病害:一类为有规律的周期性病害,叫做波形磨耗,简称波磨;另一类为无规律的非周期性病害,如擦伤、龟裂、剥落掉块、压溃、接头坍低等。
整治波磨钢轨,一般为使用大功率的钢轨打磨列车,有效地消灭波磨轨。
为延缓波磨的产生或发展,对钢轨表面的擦伤、坍低接头、马鞍形磨耗等进行喷焊,以整平轨面。
除采取以上直接措施外,在日常养护中还应加强捣固、消灭接头病害,清筛道床并应铺设坡形胶垫以改善轮轨接触条件,减少或延缓波磨的发生。
3.3 整治重点病害轨距病害是小半径曲线最普遍的病害,可用加宽尼龙座0~6号、0~8号、0~10号,P60坡形胶垫,特制6号、10号轨距挡板,可调轨撑等进行整治。
特制6号、10号挡板座对改正轨距作用比较好,但需根据侧磨不断的变化和轨距的增大,经常调整轨距挡板,更换轨距挡板工作量大,且成本比较高;可调轨撑不但可调整轨距,而且可以增加钢轨抵抗横向的能力,效果颇佳,但在高冻害地段因冬季垫板造成轨撑后座高出挡肩,失去作用,反而减弱了钢轨抵抗横向力的能力,因此应慎用。
钢轨支嘴也是小半径曲线常见病害,尤其P60钢轨比P50钢轨支嘴更普遍,除调整好轨缝、防止接头顶死外,采取用接头夹板里外口互换的办法。
对一些顽固支嘴接头,可在支嘴处增设曲线稳定桩。
4 曲线轨道的日常养护与检查由于曲线是线路的薄弱环节,产生病害较多,是线路质量优劣的主要控制因素,所以,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检查,是掌握线路技术状态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查,按线路设备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安排临时补修和经常保养工作。
此外,对线路病害严重的地段,应适当增加检查次数,以使设备技术状态处于有效监控之下。
曲线养护的重点是围绕曲线轨道何尺寸不超限,曲线轨道设备处于正常有效使用状态来进行作业。
目前,对曲线轨道维修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通过动静态检查手段来实现的。
动态检查则是通过轨检车、动态添乘仪、人工添乘列车等几种方式进行的。
静态检查仅反映曲线轨道在静止时的状态即静态质量,而动态检查则反映曲线轨道在列车运行时的受力变形状态即动态质量。
随着高速重载列车的开行,对线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曲线轨道的养护要根据动静态检查结果来安排适时合理的维修方式。
在日常养护维修中,还应根据线路平面、纵断面、运量、轨道设备状况及自然条件等摸索出轨道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状态质量控制。
5 曲线养护中的技术管理在曲线养护中要坚持做到“落实十项措施、研讨三条建议。
5.1 十项措施一是清理路肩,整修排水设备,使路基排水畅通。
二是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根据曲线半径或线路横移情况,适当加宽曲线外侧碴肩宽度。
无缝线路地段可根据需要堆高碴肩。
三是更换接头失效轨枕,接头的四根轨枕下垫高弹胶垫。
四是整修钢轨坍低接头,对马鞍形磨耗、波形磨耗等要进行打磨,侧面磨耗曲线应定期涂油。
五是根据具体情况,增设轨距杆及轨撑,必要时增加防爬器及支撑,杜绝线路爬行。
六是绝缘接头采用高强绝缘螺栓(扭力矩保持700N•m)。
七是加强捣固及时消灭空吊板、三角坑等,补足道碴填满夯实。
八是按规定做好超高及其顺坡,使超高顺坡均匀曲线圆顺。
九是对变化较快的曲线,应埋设永久性拨道桩。
十是小半径曲线要更换耐磨淬火轨。
5.2 三条建议一是摸索曲线变化规律,做好曲线苗头性病害的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