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言的作用
浅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发挥的效用

浅谈体态语言在教学中发挥的效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不仅依靠有声语言来实现,而且有赖于无声语言来完成。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有声语言这种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却往往忽略了无声语言的传媒作用。
其实,无声语言不仅是有声语言的补充和深化,而且还有着有声语言所不能替代的功用。
那么,它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教学目光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教师的体态语言中,目光显然是最重要的一种。
教学中,眼神的合理使用,会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果。
人和机器的最大区别是:人具有复杂的感情。
在这点上,机器和人不可同日而语,而眼睛在传递感情的过程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教师带着祥和的目光教学,无形中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科学研究表明:人眼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信息,占到了所有感官从外界所获信息量的90%以上。
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的目光和学生的目光相碰撞时,就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出无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会从教师的眼神中读懂那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而学生也可以通过眼神来传递各种信息。
一个高明的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眼神的细微变化,从而察觉内心的细小反应,以合适的目光,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
当教师满怀豪情、信心百倍地踏进教室,父爱般的目光从每个学生脸上掠过时,学生会感到阳光般的温暖,内心无比激动!这无形中会给学生强烈的精神感染,它将胜过千言万语的死板说教。
教师应显示出一种炯炯有神的目光,因为这是对事业热烈追求的表现;应显示出一种明澈坦荡的眼神,因为这是心怀博大的表现;也应显示出坚定执着的目光,因为这是志存高远、奋勇向前的表现。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目光交流也并不总是绝对畅通的。
事实上,总会在某些时候,某个场合发生受阻现象,从而使课堂气氛产生暂时不和谐的局面。
但是,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投以不满甚至厌恶的目光,这种目光,不但不能改变被动局面,相反,会使课堂气氛更不尽人意。
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

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体态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体态语是指借助表情和形体动作来表达意思的一种非语言表达形式。
它主要包括表情语、微笑语、目光语、首语、手语、姿态语、界域语等。
体态语是一种独立性的副语言,可以不用依附语言形式而存在,也可以有效地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或者防止因语言表达而带来的误解。
体态语的使用和不同体态语所蕴含的意义可能因交际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一个人的坐姿、站姿和说话时的动作都包含着他的修养、性格、社会地位等隐形信息。
例如,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可以从他们的坐姿和站姿推测出来。
在中国,下级与上级、年幼者与年长者面对面交谈时,前者往往是欠身前坐或站着,以示礼貌.而后者通常是坐着,有时身体往后仰,以示地位和尊严。
体态语还有民族性,一个民族的体态语经长年累月的使用世代相传,该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风尚甚至思维方式都会反映在体态语当中。
同一体态语在不同的民族可能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在生活中也常常会有跟外国文化交流的时候,这需要我们运用好体态语。
如美国人常伸出舌头表示对对方的蔑视,中国藏族人则以此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礼貌,而中国汉族人则以此表示惊愕。
又如一些文化中人们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摇头表示不同意,但希腊人用摇头表示Yes,表示No时则用面部向前,头部向后仰的动作来表示。
体态语的民族性还表现在:用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时,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体态语表达方式。
例如,表示不知道、为难、不赞成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或摆手,而英美国家人士则喜欢耸肩。
生活中身体为了迎合当时的情景而不自觉地发出的体态语言。
如遇到尴尬的场面拉拉衣角,东张西望以掩饰心理的不安,谈话时身体尽力前倾以求听得更清楚。
有些心理学家把人类体态语的适应性行为分为三种:A自我适应性:这类动作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如情绪不稳时搓手、抓挠,想问题时用手拍脑门和摸下巴等。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举止、姿态、表情传达信息的一种非语言行为。
它是心灵的外露,具有直观性、模糊性、敏感性、辅助性,是对口头语言的补充和完善,有时比口头语言更具体、丰富、感人。
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到好处的运用体态语言,那么它的每个眼神,每个微笑,每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能获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因此,体态语言有着口头语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影响作用。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身教反应在许多方面,而体态语言是身教的一部分。
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通过仪表、表情、手势、眼神甚至服装、发型等方面所展示的态度、情感和修养,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而仪表是教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感兴趣往往是由对该教师的喜欢、好感、敬佩开始的,教师仪表端庄、衣着整洁、朴素大方,就会给学生一个好印象,并增添教育的魅力。
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头发蓬松杂乱,穿着不修边幅、不整洁,或者过于爱打扮,涂脂抹粉,奇装异服,就会给学生不负责任、轻浮、暴躁、敷衍的印象,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私下议论,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仪表应该是既不刻意打扮,又不古板僵化,既能保持和谐端庄,又不失时代风尚、个人风格,应恰到好处的展示出教师的风度和气质,自然得体的通过外表体现自己的职业形象,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和教育影响作用。
这样就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传递信息和提高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传递知识、交流思想感情最主要的工具是口头语言,但是,用体态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更为生动、准确的传递教育信息,交流情感,也是不可缺少和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体态语言有时有直接表意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只用眼神、表情就可以传递肯定或否定的信息,如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或者一个蔑视的白眼,都会让学生看在眼中,记在心头。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S OCCUPATION812012 05教学方法KILLS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马南南教学语言有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它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无声的语言。
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思想、情绪、情感、心理活动都是以自身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
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体态语言的运用,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内容。
体态是指人的身体姿态。
姿态越自然,身体各部位表现出来的动作就越亲切,反映的思想感情就越真实,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作为教师只有表现出不做作、不矫揉和不失态,才能使体态语言得到应有的发挥。
当口头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感情时,教师若能将体态语言运用得当,将会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
这样,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互相弥补,调动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达,促进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在教学中的体态语言1.表情表情是精神的内在体现,是教态积极的一面。
精神愉快,如春风拂面,带给学生的是亲切、融洽的学习氛围。
因为良好的表情始终是用微笑来体现的。
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听课不安心、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可作出凝视皱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动嘴唇想说而未说等来提示学生注意;对不守纪律的学生,必要时用冷静的默不作声的方法来制止。
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益于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服饰教师的服饰得体、简洁大方,既能体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素质,又能积极地发挥课堂教学效应。
在课堂上,若教师不修边幅,着装不伦不类,是很难为学生接受的。
因此教师要注重朴素的服饰和文雅的仪表。
3.眼神和手势眼神是心理和思维的反映。
教师走进课堂第一次与学生交流的就是用目光,无声无形之中,透给学生一种情感,使学生进入听课状态。
如果在听课过程中有学生讲话,教师目光一扫或注视一下学生,即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班主任的体态语言在后进生转化中的运用与作用

班主任的体态语言在后进生转化中的运用与作用【关键词】体态语言;后进生转化;作用班主任在对班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离不开语言,尤其是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中,应该更多地进行语言交流与沟通,因为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而语言又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体态语言就属于无声语言,那么什么是体态语言呢?1 体态语言的基本概念体态语言亦称“人体示意语言”、“身体言语表现”、“态势语”、“动作语言”等,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
这里的“交际”是广义的交际,它包括交流、沟通、传播等多种含义。
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具体说来,体态语言就是指人们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
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几个方面。
在日常班主任教育管理后进生的工作中,体态语言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例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以及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等。
了解这一点,不仅有助于了解后进生的思想状况,而且能够使班主任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直接,进而使班主任与后进生之间更加和谐。
2 体态语言的特点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无声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
在班主任教育管理后进生的过程中,这种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既有人类非言语表达的特点,又有班主任使用非言语表达的个性。
2.1 体态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人类的体态语言十分丰富,大致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动作、眼神等,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某种信息。
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可观测的脸部有25000种,手势有7000多种之多,眉毛可有40多种动态,眼皮的闭合,眼球的转动所表达的意思有几十种之多……。
由此可见体态语言的丰富性。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有声语言交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无声语言交流,有时还可能是无声语言占主导地位,譬如,聋哑人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有声世界,但他们用无声的语言可以展现出同样的甚至是加倍的精彩。
看过2021年春节晚会的人们一定对全部由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记忆犹新,他们精湛而步调一致的动作同样能表达出他们的心声,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
具有历史意义的毛主席的挥手之间定格在那一刻,向全国人民表达了一种我们必胜的信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举手投足之间总是有意无意的通过特定的姿势、动作等身体态势不断地发出信息,这些人们在交际过程用来传递情感、表达态度的特定身体态势就是体态语言,如:面部表情、手势、凝视的方向、交谈二者时间的距离、体形及服饰等。
人们的体态语言极其丰富,表达的意思更是精彩非凡。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而有分寸地利用体态语言,可以增加个人的教学魅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性格,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个体。
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好或坏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一定要恰如其分,配合言语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的目光分布,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可以直接反映教师的好恶,学生就是通过这扇窗口,窥视教师的态度,引起相应的心理效应。
当你的目光停留在某个学生身上时,他会接受这种信息:老师注意我了。
而不同的目光注视,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含笑的目光落在一个犹豫不定没有信心的学生身上可以增加他的自信心;落在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身上它代表了肯定与赞赏。
而严厉的目光落在一个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身上,可以使其注意力回到课堂,精神集中。
当然目光的主食是将长短要把握好,否则会适得其反。
body language的概念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语言性的交流方式,它通过肢体动作、姿态、面部表情和眼神等方式传达信息和情感。
在人类交流中,体态语言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比口头语言更能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意图。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深入探讨体态语言的概念,以便我能更深入地理解。
1. 体态语言的基本概念体态语言是指人们在交流中通过身体动作和姿势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方式。
它包括肢体动作、姿态、面部表情和眼神等各种元素。
体态语言通常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够传达出一个人的情绪、态度、自信心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在人际交往和社交场合中,体态语言往往能起到比口头语言更直接、更真实的作用。
2. 体态语言的重要性体态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表明,有时候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对方的体态语言,而不是他们所说的话。
学会观察和运用体态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且提高自己在交流中的效果。
体态语言在谈判、领导力和演讲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
3. 体态语言的元素和解读体态语言包括多个元素,每个元素都能够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一个人的手势可以显示出他的自信程度;面部表情可以表达出他的情绪状态;眼神可以透露出他的真诚度等等。
通过观察这些元素,并结合具体的情境和背景,人们可以解读出对方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意图。
4. 体态语言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体态语言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交流方式,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同时也能够增强自己在交流中的表达能力。
我认为,学会观察和运用体态语言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能够改善人际关系,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体态语言的重要性和作用。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它通过肢体动作、姿态、面部表情和眼神等方式传递信息和情感。
在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中,掌握观察和运用体态语言的技巧将会带来巨大的好处。
体态语言的妙用

体态语言的妙用导读:亲切的眼神给孩子以启迪,和蔼的面孔给孩子以温馨,恰当的手势给孩子以感染,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灵活地运用体态语言,能给孩子自信,使其走向成功。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人们运用身体姿态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眼睛、表情、手势等几个方面。
曾有人形象地描述:“组织课堂教学,第一流的教师用眼神,第二流的教师用语言,第三流的教师用惩罚”。
这里道出了教师体态语言的重要性。
的确,有时候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形象的手势,胜似千言万语。
尤其是教育活动,运用好体态语言,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
那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如何运用体态语言呢?一、巧妙地运用诱导的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们心灵深处的东西都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折射出来。
目光中既可产生批评的作用、赞扬的作用、启发的作用,也可表示鼓励、关心和提醒,还能给人以理解、力量和愉悦。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环视每个孩子,使他们都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使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备受关注,以便于积极地启迪他们的思维。
比如:当你的故事正讲在精彩之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有个别孩子小声说话、搞小动作,那么,你投以一个严肃、制止的目光,比大声呵斥更起作用。
这样,既可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又不影响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当你的课堂上,那些性格内向、胆小怯懦的孩子羞于举手发言时,你投一个赞许、鼓励的目光,将使其精神振作、思维活跃。
二、灵活地运用面部表情在教师与孩子的交流中,面部表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为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面部。
孩子首先关注的是你的面部表情,你的微笑将使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从而自信心倍增,积极、主动地去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应该注重面部表情的运用。
马卡连柯说的好,教育的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不可能做好教师。
例如:在故事《狼和小羊》中:大灰狼出现,要吃掉小羊时,教师用横眉冷对、面色铁青来表现狼凶狠残暴的表情;而当小羊哀声哭泣,请求大灰狼放掉自己时,教师用面容哀凄,眉目低垂,表现出小羊忧虑、痛苦的表情;当小狗、小猫、小马、大象帮助小羊赶跑大灰狼时,教师用笑容满面,眉飞色舞,表现出大家高兴、欢喜的表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态语言的作用
闻名遐尔的世界电影大师查理•卓别林在他的一生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有的动人,有的幽默风趣。
然而,让我们回味无穷的不是紧张复杂的剧情或哗众取宠的台词,而是他对体态语言独具匠心的正确处理。
由此可见体态语言的独特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表情、手势之类的动作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无声胜有声”,这就是人类的无声语言──“体态语”的妙用。
体态语言,或称态势语、身势语,是人们内心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映。
人们的思想、态度和愿望等等,不管你是否有意掩钸,都会在自己的举止上得到表达,从这一点上来说,它给我们认识他人、了解他人增添了一个途径。
心理学家有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
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
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当有人用有声语言说“我生气了”时,听者却可能发现说者实际上并没有生气,甚至可能很高兴。
这一信息听者并不是从有声语言中获得的,而是从说话者说话时非语言行为中得知的,如说话时的面部表情和语调等,是体态语言告诉对方“我没生气”或“我很高兴的“。
体态语言常伴随着有声语言而存在,但并不意味着它总是或只是伴随有声语言行为。
人们可以只用点点头表示赞成,只用摇摇头表示反对,只用微微笑表示赞美,只用瞪瞪眼表示责备,而不必使用有声语言。
在有些情况下,非言语行为可以替代言语,起指示作用。
体态语的这种指示功能表现空出,也很活跃。
运用得体,可以圆满地表情达意,而且还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比如,当一个人抽烟想向对方借打火机时,他只要用手作出一个使用打火机的动作就可以使对方马上明白意图;当某人将食指和中指叉开,或将双臂叉开,前后晃动或左右摆动,形似英语victory首字母V,以示胜利或预祝成功;一只手的食指向上伸出,放在唇前,紧接着发出“嘘”声,示意安静或小声点,我国学校师生和其他文化人中大多已套用;耸耸肩膀或摇摇头,摇摇头从头部一侧向另一侧持水平转动,肩一耸,两手一摊,掌心向外,意为I don't know或示无奈之意;;一个人在会议开始了才进来,讲话人没有中断,只是将手往空座位处一摆,迟到者就会朝手摆方向就座,如果伴随语言的“请坐这边”,同时伸出一只手掌,掌心向上,往座位处轻轻一摆,就显得更有礼。
体态语言在许多地方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说说足球裁判运用体态语言的作用。
足球裁判在比赛中,运用体态语言与运动员进行信息交流,它是对特定哨声、手势过少的必要补充,增加裁判员与运动员交流信息量,以达到更好地调控足球比赛的目的。
体态语言较之抽象、概括的口语符号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
判罚中裁判员用响亮而有节奏的哨声,正确、果断的手势,以及认真严肃的表情,使运动员感到裁判的判罚是公正、公平的,是有权威的,这些是口语不能表达的。
有些运动员对裁判员的某些判罚或不判罚想不通,而感到冤枉委屈时,裁判员可以用微笑、点头等方式向运动员表示理解或安抚,避免其做出不理智的举动。
比赛中裁判员对有情绪的运动员通过拍拍其肩膀或身体其它部位向运动员表示“别激动,你的情况我了解”等一些友好的信息。
又如当双方运动员冲突时,裁判员可用双手把他们推开,在这推开的同时,可向运动员传递一些友善的信息,如“矛盾别激化了,我们之间没有矛盾,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这样对双方都好”等等。
通过这些拍、推等触摸传达裁判员的友好信息,调节运动员的情绪,以达到比赛的顺利进行。
总之,体态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运用体态语言,不仅有助于理解别人的意图,而且能够使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直接,进而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