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小麦的一生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3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3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精选3篇(一)班级:幼儿园中班课题:社会教育《小麦的一生》教学目标:1. 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3. 培养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小麦的一生》绘本;2. 视频或图片资料:小麦的种子、发芽、生长、结实的过程;3. 实物:小麦种子、小麦苗、小麦穗等;4. 笔、纸、水彩笔、色彩纸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引入:1. 教师展示小麦的种子,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种子的形状和颜色。

2.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种子吗?它能变成什么呢?”探究:1. 教师出示《小麦的一生》绘本,与幼儿一起读故事,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

2. 观看小麦种子发芽、生长、结实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3.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颗小麦种子,让他们亲手埋种并进行观察记录。

4. 利用实物展示小麦苗、小麦穗等,引导幼儿触摸、感受小麦的不同阶段。

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小麦的成长过程,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小麦的种子长成了什么?小麦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小麦结出了什么果实?”2. 教师向幼儿解释小麦的用途,并强调小麦的重要性。

展示与评价:1. 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绘制小麦的生长发展图或制作小麦的手工作品。

2. 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活动。

拓展活动:1. 参观农田或农场,实地观察小麦的生长过程。

2. 邀请农民或专业人员来幼儿园,讲解小麦的种植与收割过程。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亲手埋种小麦、制作手工作品等方式,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地观察和亲身体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 小麦的一生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件 小麦的一生

主茎总叶片数
茎生叶
近根叶
近根叶
茎生叶
近根叶
合计
5
1
0~4
5
1~5
6~10
5
2
0~6
5
2~8
7~13
5
3
0~8
5
3~11
8~16
51
根据叶片出生早晚、着生部位及功能上的差异,把 小麦叶片分为3组,即近根叶组、穗叶组、粒叶组。
Fig. 02-14
52
53
4.影响叶片生长的因素 (1)品种 (2)温度 (3)光照 (4)栽培技术措施
小麦在完成其阶段发育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每一个质 变的阶段,即称为小麦的发育阶段。
13
(一)春化阶段(感温阶段) 在适宜的光、水、养、气等综合外界环境条件下, 小麦萌动的胚或幼苗幼嫩的茎生长点必须经过一定时间 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正常抽穗、结实,如果一直处在 较高温度条件下,则不能形成结实器官。小麦这种以低 温为主导因素的发育阶段就称为春化阶段或感温阶段。 1.冬性品种 2.半冬性品种 3.春性品种
决定穗数为主…………决定穗粒数为主…………………决定粒重为主
(奠基争穗期)
(壮秆大穗期)
(增粒重期)
12
三、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从萌发到结实,除了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养分
和适宜的温度条件外,还必须具有保证其正常发育的其 他条件。在这些特定条件下,小麦植株内部在发生一系 列质的变化后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这些循序 渐进的阶段性质变过程就叫小麦的阶段发育。
2
二、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栽培学上,把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至新种子成熟
这一过程所经历的天数称做小麦的生育期或全生育期。 生产上为方便起见,把小麦播种至收获这一过程所

课件——第二章 小麦栽培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作物栽培学各论)

课件——第二章 小麦栽培 第二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作物栽培学各论)

• 2 根据品种温光特性合理用种。——
– 若走稀播高产途径以选用冬性偏强、分蘖成穗偏 多的品种;晚播密植则要选用春性较强的大穗型 品种。
2018年9月6日

(四)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实践意义
• 3 根据品种冬春性确定播期。
– 冬性品种在春化阶段,可以耐-20℃~-30℃ 的低温。春化结束进入光照阶段后,抗寒性便降 低。冬性品种多在越冬期间完成春化,春季才进 入光照阶段,因此在冬季的抗寒力仍较强。而春 性品种完成春化快,可能在冬季进入光照阶段, 使抗寒性降低。
化的影响,品种温光类型的分布也具有区域 间、区域内相互交叉分布的特点,特别是在 区域间的过渡带更为明显。如冬性与春性, 强冬性与冬性品种在同一区域都可能交叉分 布。
2018年9月6日
15
(四)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实践意义
• 1 根据区域生态特性与品种特性引种。——
– 凡从温光生态环境相近地区引种容易成功。
2018年9月6日 11
(二)温光反应与生育进程及器官建成
• 小麦温光反应是在生育前期和中期,因此品种
温光反应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生育进 程有密切关系。 • 品种间生育期长短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生育前 中期,约占总生育期的50%~70%,且越是 冬性强的品种,前期经历日数的比重越大。 • 这说明,小麦生育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温光 反应的差异,特别是春化阶段长短决定的。
• (四)小麦品种温光反应特性的实践意义
2018年9月6日
6
(一)感温性和感光性——两个发育阶段
• 典型冬小麦秋播,翌年可以正常开花结实。但如
不经任何处理在春季播种,会延迟或不能抽穗开 花。
• 这表明,在小麦一生要经过一些以某种外界或内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二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二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小麦的一生设计思路:麦子是很普通的一种农作物,但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生疏的;况且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因此我设计了这节课,引导幼儿了解小麦,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活动目标:1.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培养幼儿的动脑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难点分析:1.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粮食。

2.难点:区分出各种麦制品。

活动准备:1.按教学要求自制的《小麦的一生》课件一盘:小麦的生长过程;儿歌《大馒头,哪里来》。

2.实物小麦一株,麦粉制的食品,麦杆工艺品。

活动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并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

1.师:小朋友都见过小麦吗?它长得什么样?让孩子自由讨论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2.出示实物小麦,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认识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播种和收获季节:秋季农民把麦种播在地里;冬季压实麦苗;到第二年春天,麦苗长得绿油油的,并逐渐长大、抽穗、开花、结籽;5月底6月初,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

二、出示各种麦制品,了解麦子的用途。

1.出示各种麦制品,引导幼儿了解这都是用麦子做的。

2.引导幼儿了解麦子的用途:麦粒可磨成面粉;面粉可做成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面包等;麦秸可编制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墙皮。

3.游戏“麦爷爷找孩子”。

请一个幼儿带上小麦头饰,当麦爷爷。

其余小朋友当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图片挂在幼儿胸前)。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

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

第二节小麦的一生与阶段发育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成熟种子的整个过程,小麦一生的时间长短,受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

(二)生育时期小麦的一生中,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们根据这些变化将小麦的一生划分为播种、出苗、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十二个生育时期(以月/日表示)。

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厘米时。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

4.越冬期:日平均气温降到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5.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

6.起身期(生物学拔节):麦苗由原来匍匐生长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叶伸长,叶鞘显著伸长,其第一伸长叶的叶耳与年前最后一片叶的叶耳距达1.5cm,基部第一节间微微伸长,。

7.拔节期(农艺拔节):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离地面1.5~2cm,用手指捏小麦基部易碎发响。

8.挑旗(孕穗期):植株旗叶(最后一片叶)完全伸出(叶耳可见)。

9.抽穗:穗子顶端或一侧(不是指芒),由旗叶鞘伸出穗长度的一半时。

10.开花:全田有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开花顺序中下→上部→下部。

11.灌浆:子粒外形已基本完成,长度达最大值的四分之三,厚度增长甚微。

12.成熟期:①蜡熟期:籽粒大小、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呈蜡状,子粒含水22%,茎生叶基本变干,蜡熟末期子粒干重达最大值,是适宜的收获期。

②完熟期:籽粒已具备品种正常大小和颜色,内部变硬,含水率降至20%以下,干物质积累停止。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营养生长阶段从出苗到返青1.生长中心: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

中班社会《小麦的一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小麦的一生,了解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掌握小麦的生长特点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植物、关注环境、从小事做起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小麦的一生与人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种子的一生”,复习种子的功能和生长过程。

2.提问:小麦是怎么来的?小麦的一生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积极思考。

Step 2:呈现知识1.展示小麦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麦植株。

2.导入视频《小麦的一生》,介绍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环境。

学生并且要注意观察小麦的生长特点。

Step 3: 探究讨论1.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小麦的生长环境有哪些要求?-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小麦的生长特点有哪些?2.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找寻答案,并进行小组讨论。

Step 4: 综合归纳1.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2.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适当引导和总结,梳理出小麦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

Step 5: 拓展延伸1.邀请一位农民来学校为学生进行农作物种植的讲座,让学生亲身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2.组织学生到校园农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小麦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检查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小麦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的把握程度。

小麦的生长发育

小麦的生长发育

三、种子萌发与出苗
(三)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1、种子质量与品种特性
一般来说,白皮品种皮薄,透性强,呼吸强度高,休眠期 短,发芽较快,而红皮品种则相反,休眠期较长,发芽也慢。
大而饱满的种子胚大,营养物质多,出苗较快,初生根较 多,第一、二片叶也较大,幼苗健壮,而秕瘦的种子营养物质
少,因而出苗慢,幼苗瘦弱。因此,选用品质好的大粒种子播 种,是一项主要的增产措施。
1、类型 须根系 初生根(又叫胚根、种子根) 次生根 (又叫节根、不定根)
2、发生 (1)初生根 在种子发芽时先长出一条主胚根,随后
又在胚轴基部两侧长出1-3对侧生根(3-7条初生根)。在小麦 第一片真叶出现后,新的种子根就不再发生。
初生根生长迅速,据观察,在适宜条件下,自分蘖至冬 前每昼夜可增长1.5~2cm。拔节以后不再生长,初生根的入土 深度较深,一般可达3米以下。
凡由主茎上直接发生的分蘖,称“一级分蘖”。“0”代表 主茎,Ⅰ、Ⅱ、Ⅲ……表示一级分蘖的各蘖位蘖。胚芽鞘蘖, 也属于一级分蘖,常用C表示。
凡是从一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二级分蘖,用Ⅰ1、Ⅰ2、 Ⅱ1、Ⅱ2、Ⅲ1、Ⅲ2……等表示,从二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 为三级分蘖,用Ⅰ1-1、Ⅰ1-2、Ⅱ1-1、Ⅱ1-2……等表示。
1、土壤水分和灌溉 最适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过干过湿,根生长受阻。 2、深耕 耕层深厚,肥水充足,根量多,分布深。破 除犁底层,有利于根系发育。 3、土质与肥力 粘质土中,小麦根细长而分枝多;沙 质土中则粗短分枝少。土壤肥沃、根多、分布深,反 之则根量稀少。N、P、K配合施用,能促进根系生长。 4、土壤温度与光照 最低2℃,最适16-20 ℃,最高 30 ℃;低温下根冠比增加。光照不足,根系的生长 受抑制。

第二讲 小麦的一生

第二讲 小麦的一生
新乡、北京和拉萨三个地区,虽然分蘖成穗率都较高,但 分蘖出现和两极分化还有不同。新乡地区,气温较高,使用的 品种为多为春性或弱冬性,早春返青后很快就开始起身,进入 小穗分化期,春季分蘖少,也难以成穗,所以基本上靠冬前分 蘖成穗。北京地区,春季气温较低,如果冬前分蘖不足,还可 以增加春季分蘖并争取部分成穗。至于拉萨地区,春季气温较 低而且延续时间较长,所以,冬前无分蘖的,春季不但可以生 出大量分蘖,也可以达到和冬前同样高的成穗率。
越冬期 冬前温度下降,植株基本上停止生长时,即 为越冬期。
越冬期(从开始越冬到开始返青):主茎和 分蘖的叶鞘显著伸长(冬性品种幼苗从匍匐转为 直立),第一节间在地下开始伸长,穗分化从二 棱末期到护颖分化期。
越冬开始期:平均温度稳定在零摄氏度以下, 植株停止生长。
一、生育期
年后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当 返青期 年后新长出的叶片(一般是跨年度生长的叶片)由
二、生育阶段
三段法
1. 以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分化和生长特性划分 (1)营养生长阶段: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幼穗分化到抽穗 (3)生殖生长阶段:抽穗到成熟
2. 依器官建成和对产量构成的作用划分 (1)幼苗阶段:出苗到起身(生理拔节) (2)器官建成阶段:起身到开花 (3)籽粒形成阶段:开花到成熟
小麦的一生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小麦的穗数、穗粒数、粒重的主 要决定时期,各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但生长中心不同, 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也不一样。
三、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 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 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 阶段发育。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 度、光照、水分、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 导作用。在小麦一生中,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有春 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
东北(春麦区)
长城以北 (北部和黄淮冬麦区)
黄淮海地区 (北部和黄淮冬麦区)
长江流域(长江 中、下游和西南冬麦区)
播种期 (月/旬) 4/上~4/下 3/中~4/中
9/下~10/下
10/下~11/中
成熟期 (月/旬) 7/下~8/上 7/中~8/中
6/上~6/下
5/上~5/下
生育期 (d) 110~130 100~130
二、生育阶段
3. 籽粒形成阶段
开花→成熟。到这一阶段,不再形成新的营养器官和结实器 官。一般来说,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抽穗的分蘖不再死亡,每 亩穗数最后确定。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雌蕊经过受粉、受精以后 ,生长胚和胚乳,经过灌浆最后形成籽粒,每穗粒数最后确定。 同时,灌浆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种子的大小、饱满度和种子的品 质。这个阶段的栽培管理称为“后期管理”,是最后决定群体产 量高低的阶段。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水分 适宜,注意防治病虫和自然灾害,保持绿色器官的光合能力,防 止早衰或贪青,促进正常成熟,提高籽粒千粒重。籽粒形成过程 既是上一代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也是下代生命的初始阶段,是 上下代生命交替的时期。作为上一代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均已建成, 是作为亲体还在繁育下一代的胚胎,形成种子。在生产上,这个 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麦田管理对粒重和籽粒品质有重要 影响。
叶鞘长出1-2cm,植株仍呈匍匐状时,为返青期。
起身期
麦苗由匍匐状开始向上生长,年后第一个伸长
的叶鞘显著拉长,其叶耳和年前最后一叶的叶耳的 距离约1.5cm左右;主茎长出的年后第二叶片接近定 长;与生长锥分化小穗原基(二棱期)一致。此期稍 后,主茎基部节间即开始伸长。
拔节期
茎基部第一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cm,整个茎
二、生育阶段
一般幼苗阶段经历时间较长的地区(3个月以上),如适 期早播,肥水等条件合适,小麦的叶片、次生根和分蘖数目都 较多,分蘖穗在总穗数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可以占到一半以上, 在生产中可以用较少的播种量和苗数,得到较多的穗数。但是 如果播种过晚,或由于地力较差等原因,条件对分蘖出现和成 穗不利,就不能过多地依靠分蘖成穗,有的麦田必须依靠主茎 成穗为主,或者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
小麦的一生
这三个阶段分别是小麦的穗数、穗粒数、粒重的主 要决定时期,各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但生长中心不同, 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也不一样。
三、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 几个顺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 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 阶段发育。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 度、光照、水分、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 导作用。在小麦一生中,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有春 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越冬期 冬前温度下降,植株基本上停止生长时,即 为越冬期。
越冬期(从开始越冬到开始返青):主茎和 分蘖的叶鞘显著伸长(冬性品种幼苗从匍匐转为 直立),第一节间在地下开始伸长,穗分化从二 棱末期到护颖分化期。
越冬开始期:平均温度稳定在零摄氏度以下, 植株停止生长。
一、生育期
年后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当 返青期 年后新长出的叶片(一般是跨年度生长的叶片)由
二、生育阶段
三段法
1. 以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分化和生长特性划分 (1)营养生长阶段: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幼穗分化到抽穗 (3)生殖生长阶段:抽穗到成熟
2. 依器官建成和对产量构成的作用划分 (1)幼苗阶段:出苗到起身(生理拔节) (2)器官建成阶段:起身到开花 (3)籽粒形成阶段:开花到成熟
粒数,并为形成饱满的籽粒打好基础。
二、生育阶段
器官建成阶段经历时间较长的小麦,结实器官分 化的时间较长,一般分化出的小穗和小花数目较多, 结实的粒数也较多。平均每穗粒数比较容易达到30粒 以上。特点是西藏的一些地方,不但穗分化的时间长, 而且光照充足,在栽培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平均每穗 常有20多个小穗,结粒40多个。在这些地区,使用大 穗型品种,更容易发挥增产潜力。其他一些地区这个 阶段时间较短,一般结实粒数较少。如果能够针对这 个特点,加强麦田管理,采用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 蘖成穗率等办法,使群体不过分郁蔽,改善田间光照 条件,也可以显著地增加结实粒数。
二、生育阶段
1. 幼苗阶段
种子萌发→起身期。起身的实质标志是幼穗分化的二棱期或 生理拔节。从幼穗分化过程看,生长锥的伸长、单棱和二棱都是 穗轴的分化,从发生学角度看都是茎的分化,只有二棱末期以后 的护颖和小花才开始花器即结实器官的分化。因此,在幼苗阶段 ,小麦植株只分化生长近根叶、根和分蘖,是形成壮苗的重要阶 段,也是采取措施使弱苗转壮,控制麦苗旺长使之壮而不旺的关 键时期。分蘖基本上全在这些阶段出现,所以在此阶段确定群体 总茎数,为最后穗数奠定基础。(因为在起身期以前,植株生长 缓慢,有条件长大的分蘖几乎全部在这期间出现,一部分次生根 和全部近根叶片都在这期间形成。)如果分蘖数量不足或过多, 可以在这个阶段采取措施促其增加或控制其过多出现,还可以在 本阶段后期,即返青到起身前分蘖两极分化的前期,采取措施提 高或降低分蘖成穗率,获得适宜的穗数。在生产上,这个阶段是 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幼苗生长状况对以后结实器官的 形成也有重大影响。
第二讲
小麦的一生
一、生育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该 过程的持续时间称为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植株的生命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在生长发育 过程中,经过建成器官,到结出种子和植株衰老死亡。
在生命周期内生长发育是连续进行的,但是生育的不 同阶段形成的器官不同,体内生理活动也在不断变化。
二、生育阶段
在小麦的一生中,形态建成有两个明显的转折。 一是幼穗开始花器分化,拔节开始;二是器官包括 营养器官和结实器官全部建成,开花受精,植株转入下 一代的种子形成。前者以起身,即生理拔节或幼穗分化 到二棱末期为转折点;后者以开花为转折点。以此两个 转折点为界,可以把小麦的一生分为三个生育阶段。
小麦第一真叶露出地表2-3cm时为出苗标准。田 出苗期 间有10%以上幼苗达到出苗标准为出苗始期;田
间有50%以上幼苗露出地表2-3cm为出苗盛期。
三叶期 主茎第三片绿叶伸出2cm左右。
分蘖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田间有50%的植株的第一分蘖露出叶鞘时,即有 分蘖期。适期播种的冬小麦,从出苗到分蘖约半
个月左右。
一、生育期
秋播冬小麦
春播春小麦 秋播冬小麦 春播春小麦
二、生育阶段
在栽培上,为了研究较长一段时期小麦生长发育 问题和安排麦田管理措施,根据所形成器官的类型和 生育特点的不同将小麦一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不同生育阶段的划分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小 麦生育过程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两段法 (1)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之前 (2)生殖生长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成熟
高达5-7cm,即为习惯上所说的拔节。此时幼穗在
分化雄蕊以后,与药隔形成期接近。
挑旗期
抽穗期 开花期 乳熟期 成熟期
一、生育期
主茎和分蘖的旗叶(剑叶或止叶)展开,叶耳 可见,旗叶叶鞘包着的幼穗明显膨大,也叫孕穗期, 穗分化进入四分子期。
麦穗顶部(不包括芒)由叶鞘露出时即为抽穗。 有时也指穗子的1/2露出旗叶叶鞘。
四段法
第一种: (1)播种至出苗; (2)出苗至分蘖; (3)分蘖至抽穗; ( 4 )抽穗至成熟。
二、生育阶段
第二种: (1)播种至三叶; (2)三叶至拔节; (3)拔节至开花; ( 4 )开花至成熟。
五段法
二、生育阶段
1. 依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可变性划分
(1)基本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二叶一心 (2)可变营养生长阶段:从二叶一心到生长锥伸长 (3)可变生殖生长阶段:从生长锥伸长到二棱末期 ( 4 )同步生长阶段:从二棱末期到开花 ( 5 )生殖生长阶段:从开花到成熟
230~270
180~220
播期类型 春播春小麦 春播春小麦 秋播冬小麦 秋播冬小麦
西北(冬、春麦区)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
9/上~9/下
4/中~4/下 9/下~10/中 3/下~4/上
6/下~7/上
8/上~8/中 8/中~9/中 8/上~9/中
270~290
110~120 320~350 130~180
新乡、北京和拉萨三个地区,虽然分蘖成穗率都较高,但 分蘖出现和两极分化还有不同。新乡地区,气温较高,使用的 品种为多为春性或弱冬性,早春返青后很快就开始起身,进入 小穗分化期,春季分蘖少,也难以成穗,所以基本上靠冬前分 蘖成穗。北京地区,春季气温较低,如果冬前分蘖不足,还可 以增加春季分蘖并争取部分成穗。至于拉萨地区,春季气温较 低而且延续时间较长,所以,冬前无分蘖的,春季不但可以生 出大量分蘖,也可以达到和冬前同样高的成穗率。
二、生育阶段
2. 器官建成阶段
起身→开花。在此期间形成全部茎生叶片、根系、茎秆和花 器,至此植株的全部营养器官和结实器官均已建成。这个是阶段 是花器分化时期,因而也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结实器官从 分化小穗,经过分化小花到分化雌雄蕊,完成穗分化的全部过程 。这个阶段是营养器官和结实器官都同时加速生长并全部建成的 时期。在这个阶段开始时,一般不再出现新的分蘖,已出现的分 蘖经过两极分化,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界限明显,群体穗数也在 此期间最后确定。植株建成状况也为下阶段籽粒形成奠定基础。 到这个阶段结束时,分蘖两极分化基本结束,群体穗数大体固定 。这个阶段是小麦一生中生长量最大的时期,也是对产量形成有 性作用时期,因而也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栽培管 理称为“中期管理”,其目标主要是,通过影响分蘖的两极分化 过程,最后确定每亩的合适穗数;通过改善群体条件(主要是通 过调整群体密度,改善光照条件和通气条件),满足肥水需要, 促使植株健壮,以利于分化出较多的发育健全的小花,增加每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