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伎与艺伎有什么区别
日本国粹歌舞伎

日本国粹--歌舞伎歌舞伎是一种戏剧形式,是日本三大国剧之一,与艺伎、歌舞伎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它有点儿类似于京剧,都是源自民间的传统艺术,都有着华丽的视觉呈现、复杂的程式与讲究。
歌舞伎中既有着以武士、僧侣、公卿等上层社会为描绘对象的「时代物」,也有着取材于市井平民阶级的「世话物」,及女方专门领域的舞踊(舞蹈)剧「所作事」。
另外也有着义太夫狂言、纯歌舞伎与新歌舞伎等之分。
歌舞伎表演中,演员会穿上细緻的服装和花上吸引注目的化妆。
为了让观众可以明白故事,他们的动作都是经过配合和较为明显。
他们也会用日本的传统乐器作演奏,使得整场表演更为吸引。
歌舞伎过去只在日本一个主要地点表演,但现在也可以在一些小城市看得到。
在日本就有一些具历史的表演地点是供歌舞伎表演之用。
如果你是一个首次看歌舞伎的外国人而又不懂日语的话,可能就要依赖英文导览了。
导览人员会用英语告诉你有关表演的资讯,例如故事、歌词和内容的解说,以及舞蹈、音乐等等。
然而英文导览也不是所有表演都有提供。
这样的话你就可能要找以英语演出的表演了。
这也能让你明白表演的内容。
你可以事先查询剧场的日程。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歌舞伎中的舞台•道具•隈取•音乐•衣裳:歌舞伎舞台造景之华丽,道具、隈取(脸谱)、服装之繁杂炫美往往令观众们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舞台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定式幕、黑御簾、花道/假花道等组成;道具中仅小道具便有着乘物、气候专用物、发声物、出道具、持道具、本物、伪造物、可消除物、破坏物、构造物等之分;隈取(脸谱)以人物性格区分,按照颜色则主要为赤、蓝、茶三大类;音乐按照演出位置的不同主要分为所作音乐(位于舞台上观众可见)与下座音乐(在黑御簾中演奏),常用乐器有小鼓、大太鼓、三味线、能管等;衣裳则主要以不同纹样表示不同含义,如麻之叶纹样、龟甲纹样、役者纹样等。
—歌舞伎经典名作选—剧情+人物关系全解析:《义经千本樱》《假名手本忠臣藏》《京鹿子娘道成寺》《鸣神》《俊宽》《本朝二十四孝》《熊谷阵屋》《三人吉三》《鱼屋宗五郎》小编介绍了这么多,你喜欢日本国粹歌舞伎吗??。
深受国人“误解”的日本艺妓,你了解多少真相?

深受国人“误解”的日本艺妓,你了解多少真相?深受国人“误解”的日本艺妓,你了解多少真相?日本窗 05-07 18:51 大关于艺妓、舞妓、歌舞妓,我们的误解通常都在一个“妓”字上面(日语写作芸妓「げいぎ」,并非艺伎),但其实这三个职业与色情行业不仅没有丝毫关系,而且在日本的地位都是相当高的。
到底这样的角色在日本的历史与社会当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透过本篇文章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艺妓吧!何谓艺妓?艺妓即受过培训的传统日本舞女,通过歌舞与表演艺术招待贵宾。
若是使用英语中较为容易了解的词汇可能就是「艺术家」(artist)或是「表演艺术家」(performing srtist)。
拥有白色妆容和绚丽和服,以及乌黑亮丽的秀发,这就是最深入人心的艺妓形象。
要成为专业艺妓,通常需要多年培训和学习。
古代艺妓历史早期中艺妓为男性职业;首位经记录在案的女艺妓名为“Kikuya”,来自1750年的深川。
这些来自深川的表演者常被误认为是妓女,后来多搬到吉原。
艺妓经严格规管,好把她们与妓女分开。
为区分两者,艺妓登记处(Kemban)诞生了:首个登记处于1779年建于吉原,京都则于1813年正式承认艺妓为一门专业,艺妓一名自此广传。
明治维新期间,艺妓行业也有所改变。
1886年起,艺妓工资全行统一,需要留下顾客造访和开支纪录,税率则套用娱乐行业标准。
1895年,国家艺妓联合会成立。
商人和政客流连艺妓场所是十分常见的事,在那时期,艺妓可是唯一受过不错的教育,能与成功男仕沟通的女性。
1926年,新皇帝与昭和时代一并降临。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即爆发,许多艺妓离开岗位,为战争出一分力。
日本遭美国占领期间,女性地位低下。
1947年,所有女性终享投票权。
此后,艺妓被认为是日本史上唯一残留的传统。
艺妓服装艺妓服装包含数个元素细节:头饰、服装、配饰、妆容和皮肤护理。
头饰亦即发簪,现代多为日本女孩需身着和服参与特别活动。
和服或浴衣是由棉制成的夏季日本传统服装。
日本的歌舞伎和艺伎

日本的歌舞伎和艺伎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
而艺伎指的是一种职业,一种在日本相对高贵的艺术人。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日本的歌舞伎和艺伎,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的歌舞伎和艺伎歌舞伎是日本舞台艺术的奇葩,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传说17世纪初一个名叫阿国的女巫为了筹钱建造寺院,到全国各地献舞,其动人的舞姿使国人为之倾倒,所跳的舞蹈被称为“歌舞踊”,这便是歌舞伎的由来。
后来“阿国歌舞伎”传到日本各地,歌人游女纷纷模仿,载歌载舞以展现女性魅力吸引看客。
不久,这种“女歌舞伎”逐渐被由美少年担纲的“若众歌舞伎”所取代。
由于这两种歌舞伎多具有强烈的情色意味,曾屡次遭到幕府的禁止。
在这种情况下,歌舞伎角色开始全部由男子扮演,被称为“野狼歌舞伎”,并吸收了科白剧和能乐的艺术特征,其中的色情因素大大降低,而艺术品质有了很大进步,由此奠定了歌舞伎的艺术地位。
现代的日本歌舞伎角色仍然全部由男子担任。
扮演旦角的男演员叫做“女形”。
由于歌舞伎像中国京剧那样,脸上要饰以很重的彩妆,且有假发、戏服。
因此,观看演出时,观众仅能从扮相上识别角色的身份。
歌舞伎的伴奏以乐器“三味线”为主,另外有鼓、笛伴奏。
但是,和中国京剧不同的是日本歌舞伎的剧目都是取自历史故事或传说,如《忠臣藏》、《镜狮子》、《劝进帐》等,极少有现代题材。
歌舞伎的“大腕儿”都有世袭艺名,如“五代目”“七代目”等。
此外,演员还分别有自己的“屋号”,相当于所在剧团的名称。
当名角出场或戏演到高潮时,观众就大喊演员的“屋号”,表示敬意和祝贺。
歌舞伎可以说是日本传统舞台艺术文化的内核,是日本土生土长的艺术,正是因为如此才难以为世界其他民族所认同。
即使同在东亚文化圈中的中国人也不容易充分理解歌舞伎的艺术内涵,笔者再一次观赏日本著名歌舞伎剧团的访华演出时发现,尽管有中文解释,仍然有将近一半的观众表现出不理解或没兴趣。
日本的邻国观众尚且如此,英美人士就可想而知了。
日本艺伎是干什么的

日本艺伎是干什么的日本的艺伎属于文化人,是一种以文艺博悦客人的职业。
但具体艺伎是干什么的,请跟着店铺到下文中去探索吧。
日本艺伎的工作手抱三弦上画楼,低声拜手谢缠头。
朝朝歌舞春风里,只说欢娱不说愁。
这是黄遵宪(1848-1905)《日本杂事诗》中的一首诗。
黄遵宪作为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的参赞,于1877年赴日,写下了《日本国志》和《日本杂事诗》,他被誉为“在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有真正的了解,并且其关于日本的研究和介绍在国内产生了真正大的影响的人”(钟叔河语)。
黄遵宪在日本期间,对日本的政治、历史各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也留心到了日本的艺伎。
在这首题名为《艺伎》的诗中,黄遵宪以寥寥数笔,生动描写了日本艺伎的形象。
黄遵宪在诗中自注云:“业歌舞者称艺伎。
侍酒筵颇矜庄,乐器止用阮咸,曲似梵音,以牙拨弦。
又有细腰杖鼓,以手拍之。
鼙鼓双槌挝击,渊渊乎作金石声。
舞者以扇为节,有折腰垂手诸态。
”这种“侍酒筵业歌舞”的艺伎,又称艺者,是日本的一种特殊的职业,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活的载体。
在日本开国以后,艺伎引起了许多初到日本的外国人的注意。
小说《菊子夫人》和以该小说改编的意大利著名歌剧《蝴蝶夫人》就是以艺伎为主人公,艺伎随着《菊子夫人》和《蝴蝶夫人》而名扬世界,甚至“藝者”这一日语词也成为英语的外来语“geisha”。
以“侍酒筵业歌舞”为职业的艺伎,本非日本所特有。
唐宋时中国的官妓,以及朝鲜的妓生,和日本的艺伎都有相似之处。
但是在大部分民族的历史上,基本上在近代以前完成了歌舞演艺和性产业的分离,性产业退出了社会的主流文化,而日本的艺伎,仿佛是一种活的古代文物,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艺伎本身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载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这种现象是日本所独有的。
然而,虽说是“侍酒筵业歌舞”,艺伎和普通的职业毕竟不同。
从“业歌舞”的角度看,艺伎和职业艺术演员不同,她们一般只是在酒席上表演一些歌舞小品,而且主要是向异性服务。
九部伎名词解释

九部伎名词解释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伎艺是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
伎艺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方式,展示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达。
九部伎是中国古代传统戏曲的主要分类之一,它包含了九种不同类型的表演形式。
本文将对九部伎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每个部伎的特点和历史。
一、歌舞伎歌舞伎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歌舞伎通常由男性扮演女性角色,通过唱歌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这种表演形式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被视为高雅艺术。
歌舞伎的特点在于其精美的服饰和华丽的装饰。
演员们穿着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服装,在舞台上展现出优美而动人的舞姿。
同时,歌舞伎还注重音乐和声音效果,通过各种乐器和声音来增强表演的效果。
二、曲艺伎曲艺伎是一种以说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戏曲类型。
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演员通过念白、讲故事、吟诗等方式进行表演。
曲艺伎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尤其在民间广为传唱。
曲艺伎的特点在于其幽默风趣和生动形象。
演员们通过夸张的动作、搞笑的语言和幽默的情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带给他们欢乐和娱乐。
同时,曲艺伎也常常通过讽刺和批评社会现象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三、杂技伎杂技伎是一种以身体技巧和驾驶技术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戏曲类型。
它通常包括各种平衡、柔术、飞跃等高难度动作,并结合音乐和舞蹈进行表演。
杂技伎在中国古代非常受欢迎,被视为一种高水平的体育竞技。
杂技伎的特点在于其精湛的技巧和惊险刺激的表演。
演员们通过高空飞跃、灵活的身体动作和精准的技巧,展示出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卓越的技术水平。
同时,杂技伎也常常通过表演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四、戏剧伎戏剧伎是一种以戏剧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戏曲类型。
它通常包括话剧、歌剧、舞剧等多种形式,并通过角色扮演、情节发展和对话交流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戏剧伎的特点在于其丰富多样的表演方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表达。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生动的形象塑造,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日本艺伎为什么脸很白

日本艺伎为什么脸很白艺妓是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在我们的印象中,艺伎都是把自己的脸涂抹的非常白,掩盖了本来的清秀容颜。
这背后有什么样的秘密呢?今天就和来看看日本艺伎脸很白的原因吧!在过去,没有电灯,照明工具基本上都是蜡烛,光线比较昏暗,只有涂抹成那样才显得自己比较漂亮。
在昏黄的烛光下,白色的脸会映上一层黄,也就不那么白的可怕了。
而且白色的脸会突出其他化妆的效果,眼角的红妆使得女子更加妩媚,樱桃小口也更加明显。
海明威曾把日本艺伎的嘴唇比作白雪上的一点血。
只有把脸涂抹的雪白,才能凸显出纯色红润,人也会显得更加娇美。
日本艺伎脸很白的原因之2:工作性质的需要作为一名艺妓,不仅要精通各种歌舞乐器,还需要对宴会游戏、国际新闻、花边消息了如指掌,还应该对客人喜欢什么,什么时候客人不高兴了该怎样圆场,怎样转换话题,怎样在不同的男人之间周旋应对自如。
为了掩饰自己的表情变化,她们不得不把脸涂抹的非常白。
据说,艺妓在化妆之前,需要先涂一层透明的,粘粘的东西在脸上,然后涂一层厚厚的白颜料,这使得她们的表情不可能太过丰富。
而化妆后的这种比较僵化的表情使艺妓在客人面前永远保持着一种委婉而坚决的矜持,浓妆艳抹的脸上探测不出任何的喜怒哀乐,在顾盼、进退之间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日本艺伎脸很白的原因三:笑不露齿的逼迫由于牙齿再白也不可能比脸上涂的白颜料白,所以,艺妓笑时露齿会大煞风景,这就逼迫她们笑不露齿,这样显得更加娇羞和有内涵。
另外,艺妓为了表示自己的清洁,除了把脸和脖子涂抹的非常白之外,其他的部分都不涂,这样客人在这里吃饭也比较放心。
日本艺伎的发展歌舞伎(Kabuki)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它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其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
歌舞伎三个字是借用汉字,原意为“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
后来给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演技巧。
由于歌舞伎的表演深入民间,深受百姓欢迎,日本各地的女子纷纷效仿阿国竞相演出歌舞伎,一些武士为争夺这些女子大打出手,甚至互相厮杀。
艺伎 舞蹈曲目

艺伎舞蹈曲目
【原创版】
目录
1.艺伎的定义和历史
2.艺伎的舞蹈种类
3.艺伎的舞蹈曲目及特点
4.艺伎舞蹈的现代发展
正文
【1.艺伎的定义和历史】
艺伎,源自于日本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起源于 17 世纪,主要表演者为女性。
艺伎通过舞蹈、歌唱、演奏乐器等方式,为客人提供高级的娱乐体验。
她们通常穿着华丽的和服,带着精致的面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雅的氛围。
【2.艺伎的舞蹈种类】
艺伎的舞蹈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歌舞伎:一种结合了舞蹈、歌唱和戏剧的表演艺术。
- 狂言:一种即兴表演的艺术,通常由艺伎和客人互动完成。
- 雅乐:一种古老的宫廷音乐,艺伎通常会演奏其中的乐器。
- 民间舞蹈:艺伎还会表演一些源自民间的舞蹈,如扇子舞、手巾舞等。
【3.艺伎的舞蹈曲目及特点】
艺伎的舞蹈曲目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充满了浓厚的日本文化特色。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表情丰富,常常通过舞蹈传达出深邃的情感。
艺伎的舞蹈不仅注重技巧,更注重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
【4.艺伎舞蹈的现代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艺伎的表演形式也在逐渐改变。
一些艺伎开始尝试将现代舞蹈元素融入传统艺伎舞蹈中,创造出更为多元化的表演形式。
同时,艺伎也通过到海外演出,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推向世界。
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形式

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形式传统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展现。
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介绍世界各地的几个著名传统艺术形式。
一、中国的京剧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源自明代,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艺术形式。
京剧以其严谨的唱腔、精妙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
它通过精心制定的动作、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传递情感和故事情节。
京剧在中国普及广泛,也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日本的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歌舞伎是一种综合了舞蹈、音乐和戏剧的表演形式,通常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武士道德为题材。
歌舞伎以其华丽的服饰、夸张的化妆和动作表演而著名,演员们通过高度训练和技能展示出精湛的表演艺术。
三、印度的卡塔克舞卡塔克舞是印度北部奥里萨邦的传统舞蹈形式。
它是一种以手势、面部表情和舞步为特色的舞蹈形式,通常讲述神话、宗教故事和历史事件。
卡塔克舞通过优雅的手势、准确的动作和细腻的表情来传递情感和故事情节,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使其成为印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巴西的桑巴舞桑巴舞是巴西传统舞蹈形式,起源于非洲的奴隶文化。
它是一种充满活力、节奏感强烈的舞蹈,通常伴随着桑巴音乐的节拍。
桑巴舞以其快速的脚步和复杂的身体动作而闻名,是巴西狂欢节等重要节日的重要表演形式。
桑巴舞展现了巴西人民的热情和活力,也体现了巴西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五、西班牙的弗拉明戈弗拉明戈是西班牙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安达卢西亚地区。
它是一种由吉他伴奏的舞蹈和音乐表演,通常表达出激情、孤独和忧郁的情感。
弗拉明戈舞蹈以其优雅的手势、热情洋溢的舞步和复杂的节奏而闻名,演员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弗拉明戈不仅在西班牙受到推崇,也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也是人类创造力和艺术才华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舞伎与艺伎有什么区别
艺伎其实算是日本的文艺人,并不等同于中国的妓女,她们很多都只是卖艺不卖身的戏子,下面是分享的歌舞伎与艺伎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歌舞伎和艺伎有所区别,也有所相似:艺伎历史比歌舞伎长,歌舞伎只是做歌舞方面的工作,而艺伎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也有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
所以说艺伎工作范围广些。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
后来结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技巧的意思。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为生活。
剧目可分四种:"义大夫"狂言,通过舞蹈表演滑稽的故事剧;"时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事剧;称作"所做事"狂言的舞蹈剧,内容涉及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二般市民进行勤俭、行善、惩恶的道德教育。
目前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更受欢迎,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
外国人虽然听
不懂它的高度风格化的舞台语言,但它强调戏曲效果的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的转变,吸引在人们去欣赏而经久不衰。
知识拓展:歌舞伎与艺伎区别的其他解释众所周知,日本的歌舞伎就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是著名的传统艺术,今天日窗君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又极具特色的歌舞伎世界。
许多来日本旅行参观歌舞伎后的朋友会说,这跟来之前所想象的歌舞伎完全不同,难道不应该是华灯初上夜色昏暗时,身着长袖五彩花纹和服、头上高高发髻上插满花朵缎带等饰物、在三味弦和鼓点伴奏中翩翩起舞的“歌舞伎”吗?其实大多数人对“艺妓”、“舞妓”与“歌舞伎”这三个身份有所混淆。
艺妓和舞妓,在古代甚至近代,都有一定的“暧昧”含义。
艺妓最初的形式,其实是在高级餐厅和旅馆就餐时,客人叫来给酒席助兴的女孩子们,说起来也算是“陪酒女”的一种。
但因为毕竟艺妓和舞妓属于风雅的范围,所以服务内容和演唱“三味线”(日本风格的三弦曲调)和表演舞蹈为主,待客人兴致渐起时同客人玩一些酒席助兴的小游戏。
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艺妓并不是国人以为的那种喝多了就可以推倒的“陪酒女”,在古代和近代日本,那些卖身为生的女子反而不被称为“妓”,而是“游女”。
“舞妓”这一词几乎仅仅在京都使用,指的是尚未出师的艺妓。
也可以说舞妓是艺妓的前身。
一个艺妓出道前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学习包括礼仪、舞蹈、音乐在内的传统文化和教养。
在日本,担任艺妓的条件非常苛刻,学易费用高昂且学艺历程艰辛。
包括文化礼仪、诗书琴瑟、语言着装,直到一举一动、一样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体现高贵和稳重。
艺妓在出师之后,基本上可以独当一面去承接各种演出的生意,靠个人的打拼来积攒人气。
但在出师前被称为舞妓的这段时间,她们要在专业的培训机构;;茶屋,进行修炼。
修行时间从几个月长达几年时间不等。
在这段时间内,舞妓一般禁止走出“花街”的范围,而且上街时一般也要成群结队。
从外形上来说,舞妓一般比艺妓更年轻,也显得更加稚嫩。
最简单的区别方法,就是“盘头”的形状。
可以看出,两者外形差别简单来说就是级别越高,外形越素雅,寓意艺妓是靠才艺而非外形来吸引目光。
所以一般我们印象中华丽美好的姑娘,多是舞妓,而端庄素雅的才是真正的艺妓。
舞妓:腰带带子是长长的下垂式,花纹华丽复杂,十分亮丽。
艺妓:腰带为短结,突出一个高贵素雅。
说到着装,艺妓的服装是十分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皆属上乘,因此也异常昂贵。
舞妓的特殊穿着与年轻的艺妓所穿之服称为“裾引き”,从腰带到裙摆间的一段称为“褄”。
在外行走时,舞妓和年轻的艺妓一定会将左手压在这一段上面,有“卖艺不卖身”的含意。
艺妓诞生也只有300多年的历史,从一产生就扎根于日本上层社会,只有达官显贵、富商阔佬才是她们的座上客,一般人等只能偶尔在豪华酒楼和隐秘茶馆中远远看到她们的身影。
艺妓平日深居简出,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中抛头露面,接待客人也必须有介绍信或是有人引见。
在很多外国人眼里,身穿艳丽和服、发髻高耸、面如桃花、手执绸伞、脚踩木屐,如同从古画中走出来一般的女人,却给人以“幽灵”的印象。
而且艺妓之美已渐渐不能为日本国内年轻一代所接受,艺妓行业也从全盛时期走向没落,京都目前估计也只有200人左右。
所以倘若有幸见到艺妓的身影,也算是此行无憾。
到哪里可以一睹艺妓的风采呢?答案是京都祗园。
这里有京都最好的城市风貌。
花街上人来人往,一条条小巷内,传统艺术表演场地和旁边的赌场一样繁忙,想来这里和艺妓擦肩而过。
祗园不大,却是京都和日本社会的浓缩,是一个充满了魅力、五光十色的矛盾体。
沿着祗园主干道两侧都是商店,街道两旁挂满了灯笼。
无数条小巷和主干道垂直,一直延伸到很远的地方,小巷之间常有小运河相隔。
春日樱花烂漫,甚是美丽动人。
祗园最生动的时候是在傍晚,可以想像那些古旧房屋门前的灯笼在风中摇曳,闪动着魅惑娇艳的气息,纸窗后散发出柔和暧昧的光芒,艺妓们盛装下演绎着撩人心扉的歌舞,这般风花雪月令人憧憬神往。
目前京都祗园仍是日本最著名的艺妓花街,世异时移,京都祗园一带仍有茶屋近百家,歌舞伎一百二十多人。
世事的变迁使得日本的歌舞伎文化在许多地方都已经式微凋零了,而祗园花街却仿佛残留不少昔日艺妓风俗的流风余韵,对慕名前来的观光客来说依然是神秘的所在。
华灯初上,美酒佳肴、杯盏交错间,舞妓们用白色脂粉盖住自己
青春的肌肤,身着华丽耀眼的和服,风情万种地在乐声中翩翩起舞。
这大概是对东瀛风情最传神的表达和享受了吧。
在了解了“舞妓”和“艺妓”后,日窗君再给大家讲讲“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它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发展至今已是十分成熟的一个剧种。
而它的演员只有男性,近400多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歌舞伎”一词包含了三种意思,分别是歌艺、舞技和表演技能。
说来奇怪,歌舞伎的始祖出云阿国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当年还反串过男性角色。
而发展至今,歌舞伎的演员却是清一色的汉子,无论剧中角色男女统统由男性饰演,这是歌舞伎发展史上的一怪。
歌舞伎的演员脸上通常会涂得十分白,看上去滑稽有趣,据说日语中汉字“面白”来表示“有趣”就是来源于此。
歌舞伎的公演剧场在日本有好几个。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东京的“国立剧场”.
第一次观剧的人最关心的应该是,不知道故事大纲而不能理解情节吧。
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一点完全不需要担心,剧场为第一次观看歌舞伎的观众专门设置了语音讲解耳机的柜台,只需要600日元左右就能租借耳机了。
这样与剧情进展相关的概要、情节背景、人物特点、故事历史等都了如指掌。
其次,第一次观赏歌舞伎最好是从感兴趣的剧目入门,这样观众也容易对表演艺术的美感产生共鸣,尤其是服装、大小道具的美术和戏剧音乐产生兴趣。
在发现了值得欣赏的关注点之后更能深度地理解
和品味歌舞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