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的人口论
试论洪亮吉人口思想

试论洪亮吉人口思想试论洪亮吉人口思想【摘要】在乾隆、嘉庆年间,局势稳定社会和平,我国人口数量迅速猛增,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著名学者洪亮吉一反古代鼓励人口增长的人口思想,根据社会实际提出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理论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这是一种突破性的创造。
文章主从我国古代人口增长过量的原因,洪亮吉的人口思想和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关系,人口增长与人口质量的关系等方面加以分析。
【關键词】洪亮吉;人口思想;人口问题古代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封建大国,有极其丰富的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
人口和土地是极其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的基础。
人口问题历来是中国政治家和思想家十分重视的问题。
纵观一下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人口发展规律,并略及于其对近世的影响,我们看到封建人口思想延续到清朝中后期大方向任然是鼓励人口增值,但是人口迅猛增加给社会带来的各种压力,这种种的现象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观察和思考,洪亮吉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从中国古代人口规律的探讨中,看它怎样造成了我国清代中末期人口的过量发展,以利于我们较深地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促进今天解决人口问题工作的开展。
一、对于中国古代人口过量增长的思考(一)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基础是重视人口数量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的劳动力就是农民,无论从封建社会生产的发展,还是从封建国家的赋税来源来看,人口和土地都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封建君主的力量是靠他的臣民的数目。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及其思想家,大都热衷于广土众民。
封建社会的劳动人口,既是赋税的负担者,兵役的负担者。
汉代编户民对封建国家的义务,多至田租、算赋、口赋、自稿、赋、力役等,其中除田租、当稿出自田土外,隋唐均田及租庸调法,宋两税法,明一条鞭法,清之摊丁入亩等,无不以丁户为准。
这就是封建统治者及其思想家重视人口问题的原因。
但是,封建统治者的重视人民绝不是,“ 爱民” ,仅仅因为“ 民数” 是封建政治经济的重要基础而已。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十五章洪亮吉人口思想

• • 清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七文学家的 并称。《清史稿· 文苑· 赵翼传》:“其同里 学人后于翼而知名者,有洪亮吉、孙星衍、 赵怀玉、黄景仁、杨伦、吕星垣、徐书受, 号为“毗陵七子”。
•
“人才至今日消磨殆尽矣。数十年来, 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 为进取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由所 遭者,无不各得其所欲而去,以定衣钵 相承牢结而不可解……士大夫渐不顾廉 耻,……”。 • 洪亮吉1799(嘉庆四 年)
•马尔萨斯的主要 活动的是研究人口 题。1798年,《人口 论》出版
• “人口,在无所妨碍 时,以几何级数率增 加。生活资料,只以 算数级数率增加。”
•
“马洪二氏,其学说不谋而同,其时 代复略相当。” • 张荫麟《洪亮吉及其人口论》 《东方杂志》1926.1月
(三)洪亮吉人口思想内容
• 1、户口增长与财货增长的不匹配 • “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 户口,则视三十年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 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 啻增二十倍焉。”
• 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 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田 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 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 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 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孙, 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 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 足而居,吾知其必不敷矣。又自此而曾焉,而元 焉,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 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 •
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众而不理命 曰人满。《管子》 • “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然 以今之法观之……非徒无益子父,又且以 多为患。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是以公私 柑(音尚,空)然而百弊并生。”苏轼《策问》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历史4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A. 周王B. 诸侯王C. 卿大夫D. 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周内外服制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由此可知甸服为王畿周围五百里范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受周天子直接控制,A项正确;诸侯王不符合“甸服”之地管辖的范围,排除B;卿大夫不符合“甸服”之地管辖的范围,排除C;士不符合“甸服”之地管辖的范围,排除D。
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2.《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A. 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B. 完善朝议谏诤制度C. 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D. 开科取士广纳人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专断,不重视纳谏所致,因此唐太宗注意纳谏,完善谏议制度。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3.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 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结合所学,意指陆九渊“心即理也”,强调内心的作用,故A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并不反对儒家的束缚,故B项错误;“心即理也”,并不是强调随意性,而是“良知”,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故C项错误;题干意在借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与“本心”处处相通,并非否定经典的地位,故D项错误。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河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这反映了罗马法 A.调解所有人的矛盾以维护统治 B.主张重罪轻罚C.塑造了西方的宽容精神 D.包含理性、证据、自由等自然法的精神参考答案:D略2. 如何看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考查古代中西方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应该用理智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是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②、③、④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知识即美德”,没有明确提出题干的主张,排除①,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蒙昧中的启蒙·亚里士多德3. “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幅17世纪的‘双元革命’奇观。
”材料中“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指哪部著作的出版?A.《物种起源》B.《社会契约论》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纯粹理性批判》参考答案:C材料的“双元革命”之科学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对后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C;A发表于19857年,时间不符,排除;CD属于政治著作或哲学著作,排除。
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收稿日期: 2018-09-18 作者简介: 任慧玲( 1981— ) ,女,讲师,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71490734) ;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18SJA1780) ; 常州工学院校级大 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 20171112)
这一时期通过垦荒等耕地虽然有所增加,但耕 所示) ,在洪亮吉生活的时代已是“田地贵少,寸土 地和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 为金”。洪亮吉觉察到了这一变化,意识到当时人 速度,人均耕地面积从 1753 年( 乾隆十八年) 的七 口问题的严峻性,1793 年( 乾隆五十八年) 写下了 亩多降至 1812 年( 嘉庆十七年) 的两亩多( 如图 2 《治平篇》《生计篇》,阐述其人口思想。
数据来源: 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通史》( 第五卷清时期) 第 832 - 835 页。1391 年、1630 年、1644 年、1679 年、1776 年、1820 年、 1851 年、1880 年、1910 年分别为明洪武二十四年、明崇祯三年、明崇祯十七年、清康熙十八年、清乾隆四十一年、清嘉庆二十五年、清咸丰 元年、清光绪六年、清宣统二年。
摘要: 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时隔 5 年相继问世,二人的思想在人口增长过快超
过生活资料的供给、人口控制和调剂之策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洪亮吉的人口思想并没有引起
广泛关注,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却成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200 多年来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
究,许多政府以此为指导制定人口控制的政策,人口学也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文章
doi: 10. 3969 / j. issn. 1673 - 0887. 2019. 01. 001
试论洪亮吉人口思想

试论洪亮吉人口思想【摘要】洪亮吉人口思想是一种新兴的人口学说,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和理念。
在洪亮吉人口学说中,他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洪亮吉人口学说强调人口政策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的人口控制策略和措施。
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科学的人口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洪亮吉人口学说的影响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对人口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独到分析,为人口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现实应用中,洪亮吉人口学说为我国的人口政策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洪亮吉人口思想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更加注重人口管理和控制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关键词】洪亮吉、人口思想、人口学说、核心理念、独特见解、影响、意义、现实应用、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试论洪亮吉人口思想洪亮吉人口思想是一种关于人口发展和管理的理论体系,由洪亮吉教授提出并不断完善。
在当今世界人口持续增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洪亮吉人口思想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论,解决人口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和困扰。
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资源,但过度增长的人口可能会导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经济落后等问题。
洪亮吉人口学说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口规模、结构、质量以及人口政策等方面的理论观点,旨在引导各国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洪亮吉人口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人口与资源的平衡发展、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人口保障与发展权利等。
通过研究和实践,洪亮吉人口学说已经在人口管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促进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洪亮吉人口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有效运用洪亮吉人口学说,有助于各国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促进人口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洪亮吉人口思想的推广和应用将为全球人口发展和管理带来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计48分。
1、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其虽说是牢骚之语,却不是无理取闹。
这表明()A.分封等级制度的崩溃B.孟尝君待客不周C.分封等级意识依然存在D.士阶层地位有所提高2、清徐栋《牧全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A.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令是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宰相制度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3.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二者均认为科举制( )A.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B.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C.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D.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4.宋制规定,御史台不能由与宰相有关系的人来担当,更不能由宰相提名推荐。
因此,御史台官员与宰相的关系极为紧张。
如宋神宗时御史唐垌,曾面弹王安石,且胡说一通,但神宗却不加责怪。
由此可知( )A.王安石的刚愎自用导致被谏官弹劾 B.御史台的设立有效的限制了相权C.御史台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统治 D.唐垌的弹劾有效防止了官员贪污5.董仲舒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学生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由此可知以下不属于董仲舒教育主张的是( ) A.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B.人才要为国家服务C.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儒学人才 D.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全体民众6.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
从洪亮吉的《意言》管窥清代家庭规模与生计

第38卷第3期2020年6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JournalofCha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Vol.38 No.3Jun.2020doi:10.3969/j.issn.1673-0887.2020.03.004收稿日期:20190920作者简介:武倩(1994— ),女,安徽颍上县人,硕士研究生。
从洪亮吉的《意言》管窥清代家庭规模与生计武倩(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摘要:清代人口激增,家庭规模与生计亦逐渐出现变化。
据洪亮吉《意言》,乾嘉之际家庭分化明显,户口数量增长较快,且家庭日常生活收入、消费等生计情况出现变化,导致家庭生活成本提高。
虽处乾嘉盛世,但一般家庭生活水平并无较大改善。
此种情况,与彼时经济政策、土地兼并、通货膨胀以及就业情况等不无关联。
关键词:清代;家庭规模;生计;洪亮吉;《意言》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0887(2020)03-0017-05 目前,学界有关洪亮吉及其著作研究多从人口学与文学角度出发,多集中于洪亮吉人口思想及其诗文特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言及史学,则主要通过洪亮吉相关作品研究新疆社会情况与清代废员生活①、洪亮吉作品考证以及学术交游活动②等,但以洪亮吉及其《意言》为基础,进一步探讨清代,尤其是乾嘉之际的家庭规模与家庭生计的研究成果尚未多见,故笔者拟作一探讨,以窥清代家庭情况之一斑。
一洪亮吉(1746—1809),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先世居于安徽歙县洪坑,后迁居江苏阳湖(今武进),为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常州名士,与经学名家孙星衍并称“孙洪”,为“毗陵七子”之一。
洪亮吉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及第,后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官等职。
他为人直言敢谏,嘉庆四年(1799年),因上书直指朝政与吏治弊端,以大不敬罪名拟判斩立决,后免死流放新疆伊犁,嘉庆五年(1800年)遇赦放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平篇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
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
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
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拥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
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
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
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元焉,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其间有户口消落之家,即有丁男繁衍之族,势亦足以相敌。
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
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生計篇 :
為農者十倍于前 , 而田不加增 : 為商賈者十倍于前 , 而貨不加增…….. 何況戶口十倍于前 , 則遊手好閒者更數十倍于前。
遇有水旱病疲 , 其不能束手以待斃也明矣 , 是又甚可慮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