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书法作品欣赏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张旭光

荣宝斋在线【当代名家访谈系列】——张旭光张旭光,字散云,1955年10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人。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副主任,荣宝斋艺术总监。
教育部书法专业首席采访专家。
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张旭光书法艺术工作室导师,中央美院客座教授,联合国特聘书法教授。
自1988年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日本、韩国、美国及联合国总部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和交流讲学,在中央电视台、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讲座和专题节目;作品多次在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获奖与展出。
荣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
2008年创建北兰亭,连续五年举办展览、捐赠、教学、研讨及书法电视晚会等活动。
连续四年组织北兰亭书画家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展览和讲学,开启了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系列活动。
荣宝斋在线:张老师您好!首先您能否给我们讲一下您的艺术成长经历?张旭光:我的艺术成长过程很坎坷,当然这种坎坷也是一种磨练。
小时候吃不饱饭,上学上到五年级,开始“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
1970年我在乡里上初中,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作范文来念。
但那时候对学生而言,觉得上学没什么用处。
我上完高中回乡,还是没出路,便去当兵了。
在当兵之前,我的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这基础首先来自家庭的熏陶。
我还没开始上学的时候,家里茶具上都是父亲的行书,此外,家里也有字帖,主要还是唐楷。
父亲为生计繁忙,没时间教我书法,但我有了对书法的关注。
其次,我的书法水平由于兴趣而不断提升。
我父亲重视书法,对我作业中写的字经常鼓励;老师也表扬我的字;同学的家长也夸我;我就对书法有了兴趣,不断让自己进步。
到部队以后,我被分到连里写黑板报,有一次,鬼使神差,我把粉笔泡了,拿毛笔蘸着写。
连队自成立以来,没有人用毛笔写过黑板报,团里的领导也来看,回去跟团里汇报说一个小战士字写得很好,我就被调到团里电影组。
历届兰亭书法展获奖作品欣赏

历届兰亭书法展获奖作品欣赏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为让艺术品走进大众,走入生活,促进艺术品大众消费热情,推动艺术品的互联网交易,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将在 12 月 17 日联合推出“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第一期)。
这是继 11 月 10 日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成功联合推出“当代书法博士精品扇面 0 元拍场”之后的第二个专场。
此次,专场参拍的书法家有:孟庆星,刘京闻,张东明,程度,方建光、蔡梦霞、程志宏、张伟民、梁治国、秦健、贺进、龙友(按年龄排序)。
他们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有较强代表性,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潜力和价值。
荣宝斋书法馆及荣宝斋在线还将联合推出更多专场和精彩活动,敬请持续关注。
孟庆星行书斗方《兰亭序》作品规格:68cm×68cm 4.0 平尺作品材质:白宣已托作者简介:孟庆星,1966 年生,书法专业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研室主任,湖北美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 xx 年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xx 年度获书法报全国兰亭诸子奖,xx 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书法册页作品展三等奖。
十几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行草书展、扇面书法作品展。
承担并负责国家级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已结项),论文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刘京闻行书横幅《兰亭序》作品规格:34cmx137cm 4.2 平尺作品材质:彩宣作者简介:刘京闻,1967 年生于山东陵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及兰亭奖,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展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xx 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名”工程,同时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 60 家”作品展,曾多次担任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xx 年为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专家组成员。
张旭《古诗四帖》书法作品赏析

张旭《古诗四帖》书法作品赏析张旭《古诗四帖》书法作品赏析发布者: 书法屋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摘要: 张旭《古诗四帖》书法作品赏析《古诗四帖》墨迹本,五⾊笺,狂草书,共40⾏、188字。
传唐代张旭书。
通篇笔画丰满,绝⽆纤弱浮滑之笔。
⾏⽂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巅峰之篇。
释⽂ ...张旭《古诗四帖》书法作品赏析-《古诗四帖》墨迹本,五⾊笺,狂草书,共40⾏、188字。
传唐代张旭书。
通篇笔画丰满,绝⽆纤弱浮滑之笔。
⾏⽂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巅峰之篇。
释⽂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飖⼊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溜,青鸟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棘花。
应逐上元酒,同来访蔡家。
北阙临丹⽔,南宫⽣绛云。
龙泥印⽟简,⼤⽕练真⽂。
上元风⾬散,中天哥吹分。
虚驾千寻上,空⾹万⾥闻。
谢灵运王⼦晋赞 淑质⾮不丽,难之以万年。
储宫⾮不贵,岂若上登天。
王⼦复清旷,区中实哗嚣。
既见浮丘公,与尔共纷翻。
岩下⼀⽼公,四五少年赞 衡⼭采药⼈,路迷粮亦绝。
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四五少,仙隐不别可?其书⾮世教,其⼈必贤哲。
备注 《古诗四帖》录⽂为四⾸诗赋。
前两⾸分别是南北朝庾信的《道⼠步虚词》之六和之⼋,后两⾸是南朝谢灵运的《王⼦晋赞》和《岩下见⼀⽼翁四五少年赞》。
《庾⼦⼭集》和《谢灵运集校注》分别录有原⽂如下: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
飘飖⼊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溜,青鸟向⾦华。
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
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
北阙临⽞⽔,南宫⽣绛云。
龙泥印⽟策,⼤⽕炼真⽂。
上元风⾬散,中天歌吹分。
灵驾千寻上,空⾹万⾥闻。
谢灵运王⼦晋赞 淑质⾮不丽,难以之百年。
储宫⾮不贵,岂若登云天。
王⼦爱清净,区中实嚣喧。
冀见浮丘公,与尔共缤翻。
岩下见⼀⽼翁四五少年赞 衡⼭采药⼈,路迷粮亦绝。
过息岩下坐,正见相对说。
⼀⽼四五少,仙隐不可别。
其书⾮世教,其⼈必贤哲。
-书法赏析狂草之作《古诗四帖》是否为张旭所作,尚有争议,但它是张旭笔法系统中⼀件重要的作品。
张旭光书法讲座 (1-42集)

张旭光书法讲座(1-42集)张旭光,男,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法学报》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通讯报》主编。
2008年8月调任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
张旭光书法作品收入《中南海收藏书法作品集》、《中国97位书法家书香港基本法墨宝集》、《中国著名书法家作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作品集;作品先后在曲阜碑林、屈原碑林、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军事博物馆和日本、新加坡、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
作品多次入选国展、中青展、名家精品展等重大展览,收入《中国著名书法家精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等多部大型书法集;在曲阜、岳阳楼等多处勒石刻碑;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京西宾馆和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国家收藏2008年,书写中楷《岳阳楼记》(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专著有《楷书》、《行书》教材,《现代书法字库·张旭光卷》、《张旭光书法集》、《张旭光系列艺术文丛》(四卷本)、《张旭光诗词书法》、《行书技》、《行书临摹·创作》光盘,并有多篇文章发表。
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八届国展、九届国展、首届青年展等重大评审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负责组织和评审工作。
张旭光讲行书(四十二)[2011_12_11 20-33-04]聽雨殘荷72,611张旭光讲行书(四十一)[2011_12_10 20-32-35]聽雨殘荷74,181张旭光讲行书(四十)[2011_12_09 14-33-10]聽雨殘荷68,157张旭光讲行书(三十九)不全[2011_12_09 08-51-05]聽雨殘荷80,001张旭光讲行书(三十八)[2011_12_07 20-33-11]聽雨殘荷63,260张旭光讲行书(三十七)[2011_12_06 14-32-29] 聽雨殘荷58,672张旭光讲行书(三十六)[2011_12_05 20-32-37] 聽雨殘荷60,011张旭光讲行书(三十五)[2011_12_04 18-11-04] 聽雨殘荷63,286张旭光讲行书(三十四)[2011_12_03 18-11-41] 聽雨殘荷74,133张旭光讲行书(三十三)[2011_12_02 18-10-52] 聽雨殘荷58,914张旭光讲行书(三十二)[2011_12_01 18-10-55]聽雨殘荷62,636张旭光讲行书(三十一)[2011_11_30 18-10-53] 聽雨殘荷65,489张旭光讲行书(三十)[2011_11_29 18-10-49] 聽雨殘荷66,880张旭光讲行书(二十九)[2011_11_28 18-10-49] 聽雨殘荷65,202张旭光讲行书(二十八)[2011_11_27 18-10-39] 聽雨殘荷64,723张旭光讲行书(二十七)[2011_11_27 00-10-54] 聽雨殘荷71,050张旭光讲行书(二十六)[2011_11_26 00-11-33] 聽雨殘荷73,267张旭光讲行书(二十五)[2011_11_25 00-10-40] 聽雨殘荷82,183张旭光讲行书(二十四)[2011_11_23 12-10-44] 聽雨殘荷77,283张旭光讲行书(二十三)[2011_11_22 18-10-42] 聽雨殘荷80,888张旭光讲行书(二十二)[2011_11_21 18-11-14] 聽雨殘荷78,520张旭光讲行书(二十一)[2011_11_20 12-10-46]聽雨殘荷80,642张旭光讲行书(二十)[2011_11_19 18-11-00] 聽雨殘荷87,773张旭光讲行书(十八)[2011_11_18 00-10-33] 聽雨殘荷77,541张旭光讲行书(十七)[2011_11_16 18-10-32] 聽雨殘荷75,798张旭光讲行书(十六)[2011_11_15 12-10-29] 聽雨殘荷84,111张旭光讲行书(十五)[2011_11_14 18-11-06] 聽雨殘荷81,904张旭光讲行书(十四)[2011_11_13 18-10-30] 聽雨殘荷80,754张旭光讲行书(十三)[2011_11_13 00-10-31] 聽雨殘荷78,357张旭光讲行书(十二)[2011_11_11 18-10-38] 聽雨殘荷86,736张旭光讲行书(十一)[2011_11_10 12-10-40] 聽雨殘荷86,080张旭光讲行书(十)[2011_11_09 18-10-55] 聽雨殘荷105,973张旭光讲行书(九)[2011_11_08 18-10-44]聽雨殘荷91,647张旭光讲行书(八)[2011_11_07 12-10-38]聽雨殘荷97,191张旭光讲行书(七)[2011_11_06 18-10-39]聽雨殘荷101,543张旭光讲行书(六)[2011_11_05 18-11-23]聽雨殘荷124,216张旭光讲座3《书法的审美标准》[2011_06_27 18-01-51]聽雨殘荷93,598张旭光行书技法讲座03野火公园58,181张旭光行书技法讲座(下集)无极82,919张旭光行书技法讲座(上集)阿水553,394张旭光讲座2《行书》-2[2011_06_26 10-01-31] 聽雨殘荷94,016张旭光讲行书(5)iamjiren50,743张旭光讲行书(四)[2011_11_03 18-10-40]聽雨殘荷204,588张旭光行书讲座01以书会友73,515书法课堂张旭光行书视频05----行书的笔法书法课堂张旭光行书视频04----行书的基本笔划书法课堂张旭光行书视频03----初学从《圣教序》入手的优势张旭光讲座3《书法的审美标准》书法课堂张旭光行书视频02----学习行书的道路问题书法课堂张旭光行书视频01---- 什么叫行书?张旭光行书技法讲座(上集)张旭光行书技法讲座(二)张旭光行书技法讲座(下集)。
书法的审美规范标准和欣赏(上)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上)主讲人:张旭光著名书法家、中国美协副秘书长前言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来讨论学习书法,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就是书法的审美标准和欣赏。
这个题目比较通俗,今天讲的内容可能就是根据图书馆的要求,主要是普及性的一些内容,可能来了不少专业的朋友,请大家批评指正。
书法的审美标准首先讲第一个问题,是书法的审美标准。
大家比较关注这个问题,就是书法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样的不好。
目前在咱们国内,应该说在全世界来讲书法,热还在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也在中国。
无论是从书法的学术方面,还是书法的理论学术方面,最高水平在中国,这是一个感觉。
那么书法从改革开放以来,将近30年的书法热在全国各地,应该说书法热的非常厉害,各种大的展览活动非常多。
很多的书法爱好者、书法家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书法当中。
有的是工作也不干了,有的就跑到北京北漂了,有的到学校去进修,那么我们现在的全国大展的来稿量已经达到几万件,像第九届全国展,在广州来稿量达到6万多件,6万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6万多件里面,有的可能投一件的,有投两件的,大概总人数在5万多人。
这5万多人可能设计到5万个家庭、单位等等非常的热闹。
到底为什么?我们也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一方面是我们经济发展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要追求一种精神的东西,书法逐步进入了一种精神消费的状态。
但是最根本的是原因,想来想去是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祖先的审美习惯,我们祖先的审美的基因遗传到今天。
也可以说,流淌在我们今人的血液当中,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是要爱它。
一、宏观标准就书法标准的问题,我分两个部分讲。
第一个部分是宏观的一个标准,整个国家对书法是个什么状态,这个大家需要知道。
当前书坛的整体审美标准,就是整个书法界怎么看书法,需要了解,这是一个宏观标准。
(一)共同规律在这个问题上,也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说共同规律。
关于共同规律,现在我们大概概括成“三句话12个字”叫“坚持传统,鼓励创新,多种风格”。
草书基本常识

赵孟頫草书千字文
草书《石鼓歌》是鲜于枢书艺成熟期的完美之 作,用笔中锋直下,稍敛毫芒,圆劲丰润,浑 雄朴茂而凝重,淋漓酣畅中蕴含着森严规矩。
吴镇:心经
吴镇《心经》局部
草书的发展史之明
• 明朝是历史上草书非常盛行的时期。 • 初期的宋克,其成就主要在章草上。 • 中期有祝允明,比祝允明晚一些的草书家有徐渭他也是一位出色 的画家。 • 明朝晚期,张瑞图的草书多用方折形的笔画,字形也很奇特。 • 明清之际有黄道周、王铎、傅山,三人中以王铎成就最高。他们 三人都擅长写立轴大草,尺幅很大。明朝以后,流行悬挂书法作 品的风气,所以立轴款式的作品也渐渐多起来,
书的草书写法
水的草书
乌和鸟的草书
一笔书
• 一笔书又名草书,属书法术语。 • 指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 一笔直下而成,故名。 • 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制的一种草书体。又 称“连绵草”。 •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伯英(张芝) 章草,学崔(瑷)、杜(度)之法,因而 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 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谢谢大家的聆听
• 以上纯属个义意见 • 如有不当,以老师们讲的为准。
• 重温一下“书法”的概念 • 分别用书和法组词 • 书写、方法:
• 狭义的理解:通过毛笔书写汉字的 方法
那么这个“法”这包括什么?
• 字法 • 笔法 • 墨法 • 章法
草书的欣赏
• 我最认可的一个定义: • 书法是通过书写汉字表达作者意思 情感的线条艺术。 (天下三大行书为证)
• 我觉得:线条的质量是草书的灵魂
傅山草书经典:祝锡予六十寿十二条屏
草书的发展史之清
• 清朝的草书没有什朝的文人大都很严谨。 • 清朝中后期书法倾向于六朝以前碑刻的风格, 这些碑刻字体基本上都是篆、隶、楷类的正规 字体。 • 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是一种我行我素的风格。
挥写中国精神——略论张旭光的书法成就

晒.机 书法走什么道荽 的问翘上,他提 入物 { }
Ⅲ r 坚持 传统 ,鼓 励 创新 , 多种 风 格 的 t : 寺 方针 .既 避 免 了 “ 视 传 统 ” 的 一 术文 》序 言 中 说道 : “ 当夸 书 法 艺术 走 轻 对
池的 思甚 影 响 了当 代 考 ,都 在书 坛 产生 丁广1 影 响和 作 用 。他 证 经典推问现代转换 L的实践具肯 重要价值 = 乏 对不 同形 式 、 不同 内 容 ,不 同人 群 的创 作 以 他 以 汉 唐 精 神 融 人 魏 晋 风 骨 . 经 过 十 几 年 硬展 览提 出 了 不同 的 艺 术导 向 。经 过张 旭 光 的探索 ,开拓 了形式 .增加 了 奏,变化
.
善
Hale Waihona Puke ’ 吗 、, _t- ,
鸯
.
孢 毒 田
鼍
. I c
性 驰 骋 。理 性 的高 娘 越广 厚 .非 理 性的 驰 骋 出
到 位 味 道 的怍 品标 准 , 为书 坛 ^ 动
“ 思考 中 有思 想 的 火花 . 有 引领 的 述
越 恣 肆。 近 年 他 叉提 出 : “ 现 代审 美 意 凡皆 知 ,成 为 备级 |审 的 基 本原 啦 ;他 提 以 平 l J } 重糯 开 掘传统 . 开掘 出现 代南 美 的洪 流 艇 的 “ 诲 经 鹱 、“ 诵 唐 储 重 激 站 任时 代 潮 头之 上
械 Ⅱ版 夸 蒋耵 * 1 惜 《 旭 兜系 州 艺术 文 张
《 行 嚏涟* . 行 j幕 I
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获奖作品

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展获奖作品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为让艺术品走进大众,走入生活,促进艺术品大众消费热情,推动艺术品的互联网交易,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将在 12 月 17 日联合推出“荣宝斋全国书法展获奖作者心经、兰亭专场”(第一期)。
这是继 11 月 10 日荣宝斋书法馆与荣宝斋在线成功联合推出“当代书法博士精品扇面 0 元拍场”之后的第二个专场。
此次,专场参拍的书法家有:孟庆星,刘京闻,张东明,程度,方建光、蔡梦霞、程志宏、张伟民、梁治国、秦健、贺进、龙友(按年龄排序)。
他们在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有较强代表性,作品具有极高的收藏潜力和价值。
荣宝斋书法馆及荣宝斋在线还将联合推出更多专场和精彩活动,敬请持续关注。
孟庆星行书斗方《兰亭序》作品规格:68cm×68cm 4.0 平尺作品材质:白宣已托作者简介:孟庆星,1966 年生,书法专业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研室主任,湖北美院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武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 xx 年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xx 年度获书法报全国兰亭诸子奖,xx 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书法册页作品展三等奖。
十几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行草书展、扇面书法作品展。
承担并负责国家级课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万历书坛——邢侗个案研究》(已结项),论文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刘京闻行书横幅《兰亭序》作品规格:34cmx137cm 4.2 平尺作品材质:彩宣作者简介:刘京闻,1967 年生于山东陵县,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书法工作室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副秘书长,廊坊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多次入展全国书法展及兰亭奖,曾获全国第二届青年展二等奖,全国第三届扇面展一等奖,xx 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三名”工程,同时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 60 家”作品展,曾多次担任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展览评委,xx 年为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法公益大讲堂”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