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脑膜脑炎名词解释

脑膜脑炎名词解释
脑膜脑炎是由于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多种不同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又称无菌性脑膜炎或浆液性脑膜炎。
脑膜炎是由外界的细菌、自身的病毒、或是肿瘤与白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脑膜引起的一些疾病。
脑膜脑炎是一种精致的脑膜或脑脊膜(头骨和大脑之间的一层膜)感染的疾病。
该病通常伴有细菌或病毒感染身体任何部位的并发症,如耳朵、窦或上呼吸道感染。
细菌性脑膜脑炎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特别严重的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它可能会在几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脑损伤。
病毒性脑膜脑炎更严重,但大多数人可以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
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用一些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另外可以通过腰椎穿刺,通过鞘内注射药物来治疗脑膜炎。
如果有脓肿形成的话,一般情况下是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的。
化 脓 性 脑 膜 炎、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 王 华
脑膜的构成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脑脊液循环
定
•
义
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软脑 膜的炎症。 是小儿时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以婴幼儿发病居多。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惊厥、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脓性改 变。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 > 20x109/L,中性粒细胞为主, 多在80%以上,有 时可见中毒颗粒。
•
感染严重或治疗不规则者白细胞总数减少
脑脊液检查
• • •
压力:增高, >40滴/分
外观:混浊
细胞数:白细胞增多,>1000x106/L,中性粒细胞 为主 糖含量:明显降低,常〈1.1mmol/L 蛋白定量:显著增高
肝功能异常而无黄疸;
•
•
病初血糖降低;
急性脑病表现;
•
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
治
•
疗
一般治疗 保证水、电解质、营养供给,重症病儿 应在ICU进行呼吸、循环功能监护;
•
对症治疗
退热
控制惊厥发作
降低颅内压增高。
抗病毒治疗
•
在未完全除外细菌感染前,应常规给予抗生素治 疗。 抗病毒治疗,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应尽早给予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5-10mg/kg.d),每12小时 静脉注射1次(在1小时内给完),疗程10-14d。 激素疗法: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0.6mg/kg。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该类化脓性脑膜炎具有流行性,属于我国法定 传染病,需及日寸诊治并采取预防措施。本病 多在冬、春季节发生。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病因】 80%以上是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引起,其次 为虫媒病毒、腺病毒病毒性脑炎 2.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2.脑电图 3.病毒学检查 4.血常规
【治疗原则】 1.对症支持治疗 降温、止惊、降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等。 2.抗病毒治疗 选用阿昔洛韦等。 3.康复治疗 有后遗症者早行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等。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2.急性意识障碍 3.躯体移动障碍 4.潜在并发症 脑疝。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体温 2.昏迷的护理 3.促进功能恢复 (1)加强生活护理 (2)恢复肢体功能 (3)遵医嘱给予促脑代谢的药物 4.观察病情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护理
【健康教育】
脑膜炎的症状与治疗

脑膜炎的症状与治疗导致脑膜炎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传染性以及非传染性多种因素,一般因细菌感染引发的脑膜炎比较严重,可出现脑膜水肿、颅内压升高等情况;因病毒感染引发的脑膜炎则病情相对较轻;因真菌感染引发的脑膜炎多与身体其他部位真菌性疾病有关,最为常见的是肺部感染。
下面给大家详细讲讲脑膜炎的症状以及如何治疗脑膜炎。
脑膜炎都有哪些症状?脑膜炎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细菌新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真菌性脑膜炎。
1.细菌性脑膜炎。
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B型。
这些细菌在健康人体表或者鼻腔内并不会侵害人体,但是通过打喷嚏或者咳嗽导致病毒传播,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即可被这些细菌感染,比如在感冒时,就比较容易被感染。
2.结核性脑膜炎。
主要是由结核菌所引发的,属于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结合分支杆菌经血液传播可在软脑膜下形成结合结节,一旦结节溃破就可导致结核杆菌入侵到蛛网膜下腔,进而引发结核性脑膜炎。
根据相关统计数显显示,结核性脑膜炎在近几年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及早发现诊断,并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3.病毒性脑膜炎。
主要由几种病毒引发,多是与腹泻有关的几种病毒。
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情相对较轻,对于成年人的威胁较小,但是对于新生儿以及因幼儿的威胁性较大。
4.真菌性脑炎。
真菌也可引发脑膜炎,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隐球菌,隐球菌在鸽子类动物中比较多见,一般健康人不易患上真菌性脑膜炎,但若是感染HIV病毒者,则比较容易患隐球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的症状脑膜炎,也称为脑脊髓膜炎,是人体的脑脊膜或脑膜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发生炎症的疾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危害性较大,尤其是新生儿,如果患上脑膜炎,无论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对于孩子都有致命的威胁。
对于成年人而言,因病毒感染引发的脑膜炎则没那么严重,病程一般在10d左右,但若为细菌感染引发的脑膜炎也极为严重。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

脑膜炎鉴别诊断:四种类型关键解析在神经内科疾病中,脑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然而,脑膜炎的诊断并非易事,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本文将结合四种典型脑膜炎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的关键点。
病例一: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12岁。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天,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50mmH2O,白细胞计数5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进展速度;2.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3. 病原体检测。
分析: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
细菌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较慢。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病原体检测也是鉴别病毒性脑膜炎与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最终诊断:病毒性脑膜炎。
病例二: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女性,25岁。
发热、头痛、盗汗、体重下降1个月,意识模糊3天。
查体:体温38.5℃,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200mmH2O,白细胞计数300×106/L,蛋白含量轻度升高。
初步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病程长短;2.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3.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病程较长,病程进展缓慢。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
病毒性脑膜炎病程较短,病程进展迅速。
脑脊液中淋巴细胞比例较低。
抗酸染色及真菌培养有助于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
最终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病例三: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患者,男性,5岁。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1天。
查体:体温39℃,神志不清,颈抵抗阳性,克氏征阳性。
脑脊液:压力300mmH2O,白细胞计数1000×106/L,蛋白含量显著升高。
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关键:1. 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2. 病原体检测;3. 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试验。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是指由病毒引起的脑实质的病变,并引起一系列相关的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病毒种类较多,各类病毒毒力、传播途径、患儿年龄、免疫力等差异,致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
【病原】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肠道病毒(埃可)、巨细胞病毒( CM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其它病毒。
【临床表现】不同病毒通过不同途径、累及不同的脑的部位,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前驱症状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如发热、流涎、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
(二)神经精神症状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惊厥等,单瘫、偏瘫、舞蹈样动作、面瘫、共济失调等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儿可表现有记忆力减退、幻听、幻视、猜疑等精神障碍。
(三)伴随症状如流行性腮腺炎可伴腮腺肿大(也可在腮腺肿大后发生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口唇、皮肤等出现疱疹。
【分型】1.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分为: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小脑炎。
2.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三型。
【实验室检查】(一)脑脊液常规外观清亮,或偶微浊,细胞数在0~500×106/L,早期单核细胞为主,后期淋巴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及氯化物正常。
(二)病原学诊断1. 脑脊液病毒分离:脑脊液(肠道、单纯疱疹、腮腺炎病毒),唾液、粪便(脊髓灰质炎、轮状病毒)。
2. 血清学检测:病毒抗原、特异性病毒抗体(IgM或IgG)3. 其它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PCR等技术,检测病毒DNA序列。
(三)脑电图:弥漫或局限性慢波,也可见到尖波、棘波、尖棘波等。
(四)影像学改变CT可显示脑水肿改变、限局性低密度影等。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上述实验室检查。
本病需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急性脑病如瑞氏综合征等相鉴别。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

影像学检查
MRI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脑部病变的情 况和范围。
并发症及其处理
并发症
病毒性脑炎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瘫痪、癫痫、智力低下等,而细菌性脑膜炎则可能导致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脓 肿等并发症。
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和休克。
诊断
通过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头颅CT或MRI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治疗与预后
治疗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头 孢菌素、青霉素类等。同时需要对症 治疗和支持治疗。
预后
细菌性脑膜炎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 ,如病原体类型、治疗是否及时、患 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大部分患者经 过及时治疗可以痊愈,但部分患者可 能留下后遗症。
细菌性脑膜炎
针对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将有更多研 究致力于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和其他治 疗方法。同时,为了更好地预防细菌 性脑膜炎的传播和流行,需要加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疾病监测和控制措施的研究和实施。
总体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疾病认 识的深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的研究将更加精细化、个体化和综合 化。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 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 全的治疗方案。同时,跨学科合作和 国际交流将成为推动研究的重要方式 ,为解决全球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性疾病问题提供支持。
早期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是关键。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及时进行脑电图、影像学等检 查,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早期治疗
一旦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应立即开始治疗。早期治疗可以减轻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提高治愈率。
脑炎、脑膜炎和脑脓肿

⒏影像:对于诊断(如结核性脑膜炎、单 疱脑炎)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如肿瘤、 静脉窦血栓等)。
一.病毒性脑炎 (Viral encephalitis)
⒈概论
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100多种)直接侵入中 枢神经系统或病毒感染诱发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引 起变态反应的结果。
⒈⒈分类 病毒性脑炎分类繁多按发病形式、病程 特点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按病理 特点又可分为出血性、坏死性、脱髓鞘 性。造成急性病毒性脑炎主要是疱疹病 毒,虫媒病毒及肠道病毒。疱疹病毒中 以单疱病毒最为常见。
⒋⒉CSF检查: CSF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细菌性或 病毒性病变的鉴别。但化脓性病变在早期或经 过不规则治疗后与结核性或真菌性、病毒性往 往不易区分。
⒌病原学检查:
⒌⒈细菌学检查:革兰染色可查出革兰阳性与 革兰阴性细菌;抗酸染色查结核菌;墨汁染色 查新型隐球菌。流脑CSF涂片可查出脑膜炎球 菌或肺炎球菌。 ⒌⒉PCR检查:结核杆菌及病毒均可开展PCR 检查,阳性率较高,但要注意假阳性。血清弓 形虫也可进行DNA检查。
㈠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
⒈概述:急性流行性脑炎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库蚊叮咬后传播的一种 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皮质、脑 干、纹状体、小脑及脊髓。在我国北方,集中 7、 8、9三个月发病,特别在8月,南方地区可提早 到6月。儿童多见,预后较差,病死率高(1025%),后遗症多(20-40%)。
⒌⒊原虫检查:CSF涂片可查出阿米巴滋养体; 血涂片可查出疟原虫。 ⒌⒋螺旋体检查:CSF中可培养出钩端螺旋体。
⒍免疫学检查:此方法主要用于各种病毒 特异性抗体或特异性抗原的检测,有助于 与结核性、真菌性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㈠病毒性脑膜炎 起病急,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起病急,先有上感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软弱、嗜 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软弱、 发热前或发病时有皮疹。 睡、发热前或发病时有皮疹。 年长儿有头痛、眼球后痛、颈背、下 年长儿有头痛、眼球后痛、颈背、 肢痛,畏光,感觉过敏; 肢痛,畏光,感觉过敏;婴儿烦躁不 易激惹。意识多不受累, 安,易激惹。意识多不受累,少有惊厥 发作。有颈项强直, 发作。有颈项强直,但无局限性神经系 统体征。 统体征。 病程1-2周。 病程1
㈡病毒性脑炎 1.发病开始时症状轻→迅速进展陷入 1.发病开始时症状轻 发病开始时症状轻→
昏迷→可突然死亡。 昏迷→可突然死亡。 2.发病即高热,惊厥频繁发作,出现异 2.发病即高热 惊厥频繁发作, 发病即高热, 常动作或幻觉,可有短暂清醒期。 常动作或幻觉,可有短暂清醒期。 3.多数患儿病初表现为一般全身性感 3.多数患儿病初表现为一般全身性感 染症状,如发热、头痛、轻度鼻咽炎、 染症状,如发热、头痛、轻度鼻咽炎、 腹痛、呕吐, 腹痛、呕吐,婴儿可有发作性尖声哭 体温上升,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叫,体温上升,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逐 渐惊厥。 渐惊厥。
诊断
临床表现、脑脊液、病毒学检查、 临床表现、脑脊液、病毒学检查、 询问病史、昆虫叮咬可诊断。 询问病史、昆虫叮咬可诊断。
鉴别诊断
1.化脓性、结核性、 1.化脓性、结核性、隐球菌脑膜炎 化脓性 2.原发性或继发性脑肿瘤 2.原发性或继发性脑肿瘤 .Reye综合征 3.Reye综合征
治疗
一般治疗:维持水、 1.一般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与合理营养供给。 与合理营养供给。 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2.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3.控制惊厥发作及精神行为异常。 3.控制惊厥发作及精神行为异常。 控制惊厥发作及精神行为异常 4.抗病毒药物 5.康复治疗
The end…
病
因
80%肠道病毒 80%肠道病毒 5%虫媒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 5%虫媒病毒 腺病毒、 虫媒病毒、 病毒、 病毒、腮腺炎病毒和其他病毒
病
理
脑膜和(或)脑实质广泛性充血、 脑膜和( 脑实质广泛性充血、
水肿, 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 润。 炎症细胞在小血管周围呈袖套 样分布, 样分布,血管周围组织神经细 胞变性、坏死和髓鞘崩解。 胞变性、坏死和髓鞘崩解。 病理改变弥漫分布(单纯疱疹 病理改变弥漫分布( 颞叶病变) 病毒 颞叶病变)
病
理
病毒直接侵入和破坏脑组织 宿主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
(脱髓鞘、血管与血管周围 脑组织损害)
发病机理
病毒→呼吸道( 病毒→呼吸道(腺病毒和出疹性疾 )、肠道 肠道病毒)、 肠道( )、昆虫叮 病)、肠道(肠道病毒)、昆虫叮 人体淋巴系统繁殖→ 咬→人体淋巴系统繁殖→经血液循 环感染颅外某些脏器→ 环感染颅外某些脏器→全身症状 如发热)。 (如发热)。 病毒在定居脏器内进一步繁殖→ 病毒在定居脏器内进一步繁殖→侵 入脑或脑膜组织→中枢神经症状。 入脑或脑膜组织→中枢神经症状。
精神情绪异常:躁狂、幻觉、失语、
定向力、计算力与记忆力障碍,伴 发热或无热
其 他:
偏瘫、单瘫、四肢瘫或各种不自主 运动。病变累及锥体束时出现阳性 病理征。 病程大多2-3周,多数完全恢复,但 少数遗留癫痫、肢体瘫痪、智能发 育迟缓等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增加,外观清亮, 压力正常或增加,外观清亮,白细 :0-数百,病初中性粒细胞为主, 胞:0-数百,病初中性粒细胞为主, 以后淋巴细胞为主, 以后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大多正 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 常或轻度增高,糖含量正常.涂片和 培养无细菌。 培养无细菌。 (二)病毒学检查 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检测 (三)脑电图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刘 秀 云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病因 病理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Nhomakorabea定
义
病毒性脑炎(viral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和病毒性脑膜炎 (viral meningitis) 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 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由于受累脑区不同→局限性神经系 由于受累脑区不同→
统体征→多发性神经根炎, 统体征→多发性神经根炎,急性小 儿偏瘫,脑干颅神经受累, 儿偏瘫,脑干颅神经受累,急性小脑 共济失调,突然发生躯干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突然发生躯干共济失调。 起病3天至1周出现,持续1 起病3天至1周出现,持续1周至数月 不等. 不等.
弥漫性大脑病变 发热、惊厥反复发作(全身性、局
限性、惊厥持续状态)、意识障碍 (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 颅压增高(并发脑疝:呼吸节律不 规则、瞳孔不等大)、偏瘫或肢体 瘫痪
额叶皮层运动区
反复惊厥发作(全部性或局灶性强
直-阵挛或阵挛性发作、肌阵挛), 伴或不伴发热
额叶底部、 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