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壮族的优秀壮学学者——黄家信教授《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阅读点滴
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
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季布匿濮阳周氏。
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
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
”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
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试论云南壮族地区侬氏土司统治时期较长的缘由及其他

文山学院学报Vol. 31 No. 5Oct. 201839第 31 卷第 5 期2018 年 10 月JOURNAL OF WENSHAN UNIVERSITY侬绍周袭。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侬绍周升授土知府。
侬绍周年老后,由子侬鹏承袭。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平服云南,侬鹏呈缴印信、号纸,表示归顺。
康熙二年(1663年),题袭同知。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平定吴三桂叛乱后,被授予土同知。
侬鹏死后数年,其子侬绳英被众舍目公推承袭。
雍正七年(1729年),侬绳英死,子侬振裔袭。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侬振裔子侬毓荣袭。
侬毓荣死,子侬世昌袭。
侬世昌无后,由其胞弟侬世熙袭。
侬世熙死,子侬兆桂袭。
侬兆桂死,侬兴道袭。
侬兴道故,无嗣,经族众议立侬茂先入继为子。
曾奉调越南参加抗法有功,赏戴花翎,加四品衔;后调征土富州土匪时染瘴而故。
侬鼎勋随后袭授土同知职。
侬鼎勋死,因无嗣,由其弟侬鼎铭袭授同知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侬鼎铭因病身故。
由族长侬霸先召开宗族会议,决广南侬氏土司是云南壮族地区最大的土司,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较长,掌控广南地区实际统治权达数百年之久,直到民国时期的1948年,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关于云南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及改土归流,部分学者有所涉及①,但专文探讨广南侬氏土司统治的尚不多见,本文姑且尝试之。
一、广南侬氏土司世袭概况[1]卷三,121-122元朝,侬郎恐为广南西路宣抚司宣抚。
明洪武年间,侬郎金被授予广南府土同知。
侬郎金死,侬征祐袭职。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以侬郎举为通判。
侬郎举死,子侬印祖袭,于正统年间,随征麓川以功升同知。
侬印祖死,子侬俊袭;侬俊死,子侬良袭;侬良死,无嗣,侬印富摄理;侬印富死,子侬仕英袭;侬仕英死,弟侬仕獬摄事;侬仕獬死,子侬文亮袭;侬文亮死,子侬承恩袭;侬承恩死,叔父侬文举袭;侬文举死,子侬应祖袭;侬应祖死,试论云南壮族地区侬氏土司统治时期较长的缘由及其他杨永福(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 滇东南区域经济社会研究所,云南 文山 663099)摘要:云南壮族地区的土司势力,以广南地区的侬氏土司较大,且持续统治时间较长。
2023—2024学年广西钦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广西钦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主要包括对红军宣传、对群众宣传、对敌宣传三个部分。
对红军指战员的宣传,主要是鼓舞士气,指明红军的军事战略,明确红军的前进方向。
如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期间,在遵义枫香坝绘制宣传画,画中山头高插“运动战”的旗帜,旁书“把红军运动战特长最高度发扬起来”,反映了遵义会议后,红军回归了正确的军事路线。
对沿途各族群众的宣传,主要是向长征沿线各族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唤醒民众,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敌人的反动宣传中解脱出来。
如1935年5月,为宣传民族政策,保证部队顺利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由陆定一撰写、红军总司令朱德签署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称“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用六字格言的形式,生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政策的基本主张。
对国民党军及其地方军阀部队的宣传,主要是瓦解敌人,开展统一战线。
如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取得的最大胜利,歼灭俘虏了大量敌人。
长征亲历者黄镇绘制了反映遵义大捷的漫画。
红军干部对被俘白军进行宣传,一大部分白军参加了红军。
又如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于1935年3月10日发布的《告国民党士兵书》,指出国民党士兵大部分是穷人出身,为国民党作战不是为国为民,而是祸国殃民,还说明红军是工人、农民和苏维埃政府的军队,欢迎白军士兵来参加红军。
党和红军领导都很重视宣传工作,全员参与宣传工作。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重视宣传工作,做了充分的宣传准备工作,印刷了大量的宣传品,如《十大政纲》《土地法》《劳动法》以及宣传红军宗旨、抗日等方面的布告等。
陈云在向共产国际作的《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红军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战士都参与到标语的宣传工作当中,每个红军战士都随身带有一截粉笔,每天在走过的地方至少写三条标语。
宣传工作对象广泛,内容全面,影响深远。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广西贵港市覃塘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诗句与古代体育活动对应正确的一项是[甲]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
[乙]午香帘影静浮华,对面机心万里赊。
[丙]寸心只在所投中,出手何曾一箭空。
A.[甲]马球 [乙]放风筝 [丙]射箭B.[甲]蹴鞠 [乙]放风筝 [丙]射箭C.[甲]马球 [乙]下围棋 [丙]投壶D.[甲]蹴鞠 [乙]下围棋 [丙]投壶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志工业救国嘉尔顿是一所很好的学校,但学校没有设立工科,而梁思礼又有着“工业救国”的理想,于是梁思礼开始寻找选择工科大学,找补助金,递交申请书。
1943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租借法案”,其中有一项是资助在美国留学的盟国学生,每月可以得到75美元的津贴。
梁思礼在申请获得津贴后,就转入著名的工科大学——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后来又学自动控制,从此进入自然科学领域。
这时候,奖学金没有了,学费和食宿费都得从75美元中开销,生活仍非常拮据。
梁思礼只得住在穷学生住的“学生合作社”,自己买菜做饭,打扫清洗。
虽然生活条件差,但梁思礼学习非常刻苦,一心学成,报效祖国。
他到普渡大学后要补修若干门工科的基础课程,学习非常紧张,连暑假也不能休息。
从1943—1945年的两年里,他学了三年的课程,加上两个暑假。
到了1945年,梁思礼就获得了学士学位。
尽管在普渡大学时课程很紧张,但梁思礼在紧张学习之余,每周都还参加摔跤队的训练和比赛。
他动作敏捷、反应迅速,比赛成绩挺不错。
梁思礼还当过普渡大学电台音乐主持人。
在播放音乐时,他还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和时局,介绍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持久战》——那个时候,梁思礼经常阅读在美国的中国共产党人主编的进步报纸。
2024届广西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西北流市明瑞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2019年度,曾庆存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谓实至名归。
“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忠驱前。
男儿若个真英俊,攀上珠峰踏北边。
”1961年,26岁的曾庆存留学回国时写下这首《自助》诗。
59年过去了,不负初心,他在数值天气预报、地球流体力学、卫星大气红外退感、气候与环境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
他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的奠基人之一。
数值天气预报诞生之初,准确率并不高,亟须在原始方程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1956年,在留苏期间,曾庆存毅然选择了应用原始方程组做数值天气预报的课题。
这可是一道时人不大敢问津的世界难题。
然而,曾庆存从小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要好好“啃”。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1961年,曾庆存首创出“半隐式差分法”数值预报,使天气预报准确率前所未有地提升到了60%以上。
自此,数值预报成为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
曾庆存的学术清单上,国家需求永远排在第一位。
1952年,17岁的曾庆存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当时,学校提出让一部分学生改学气象专业,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是因为当时段中国急需气象科学人才;二是因为幼时家贫,对人民群众生活和农业生产受天气和气候影响有深切感受。
他曾回忆说:“1954年的一场晚霜把河南40%的小麦冻死了。
如果能提前预判天气,肯定能减不少损失。
我从小在田里长大,挨过饿,深有体会。
”1970年,作为科学指导,他暂时放下此前的研究,开始从事当时在国际上兴起、中国尚是空白的气象卫星和大气遥感相关研究工作。
曾庆存说:“当时做卫星没有经验可参考,资料也很少。
2025届广西桂林、北海、崇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广西桂林、北海、崇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京剧脸谱,是中国京剧中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脸谱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综合,以及对剧中角色的不断分析、判断,做出评价,才逐步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手法。
而脸谱的演变和发展,同样离不开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对角色的分析、判断和评价。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
净角脸谱由来已久,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乐舞节目中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就是脸谱的鼻祖。
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
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
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这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敌乐舞的记载。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兴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
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艺术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
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而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
一个壮族族群岛的壮剧传入与创新

一个壮族族群岛的壮剧传入与创新作者:黄凌智黄家信来源:《歌海》2021年第05期[摘要]田林县浪平镇香维屯是桂西罕见的汉族汪洋中的壮族族群岛。
20世纪80年代,北路壮剧传承人闭克坚到香维屯传戏,并以此地著名风景点创作武剧《三打三川洞》等剧本。
近年,香维屯壮族以当地真实人物创作《岑王老山下的爱情故事》等壮剧,并积极排练,参加会演,完成了从学习到创新的转变。
壮剧艺术成为香维屯壮族维持族群边界的新民俗。
[关键词]壮剧;闭克坚;族群岛关于族群岛的研究,周耀明以贵州屯堡人为例,从生活、信仰、社交研究其文化策略。
章卫玲探讨广西兴业县山心镇的壮族群群岛形成过程。
王晖研究桂西环岑王老山族群岛现象。
吴和培、罗志发、黄家信在专著《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探秘》中,对田林县浪平高山汉物质习俗、人生礼仪、岁时风俗、社会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等有专章论述。
2020年1月,笔者到广西田林县浪平镇香维屯调查,对该屯如何在“汉进壮退”历史进程中形成高山汉族群岛中的“壮族岛”有专门论述。
同年7—8月,再次前往香维屯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田野调查,对该屯壮族族群岛的形成有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是笔者壮族族群岛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闭克坚,1938年出生于今田林县利周瑶族乡百达屯(乡政府驻地),1958年到今凌云县朝里瑶族乡那巴屯入赘,婚后一直在百达、那巴两地间生活,其8个子女亦分布两地居住。
2017年逝世。
他是北路壮剧第十代继承人,可以说一生都奉献给了北路壮剧的传承和发展。
闭克坚的同龄人说,他的一生除了演戏、传戏、创戏,“几乎都不干农活”。
2008年,廖明君主编的《壮剧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收录了闭克坚个人自述性质的《我的壮剧艺术生涯》。
后来,许多研究者在讲述闭克坚身世的时候,大多数以此文为主要参考材料。
李富强长期、连续地在利周瑶族乡那善屯做田野调查,较早认识闭克坚,2014年,他从家乡、家世和艺术人生三大方面,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闭克坚的坎坷人生与事业成就。
2024届广西省柳州市高三第二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广西省柳州市高三第二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在中国的“乡治”传统中,乡规民约占据重要地位。
北宋就有益田《吕氏乡约》,后经朱熹编考增损,历代沿袭。
明代出现了乡约讲读制度,不只讲枯燥的律令,还辅之以道德事迹、格言谚语,使民众喜闻乐见。
清代沿用乡约讲读的方式,虽然基层推行中不免形式化,但仍有不少村民受到教化。
传统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能发挥独特作用,是因为自《吕氏乡约》以来,它就主要是民间性的,是村民共同约定的规范,它虽然也不乏惩罚务款,但重主要是“德治”规范,它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明清时的讲读制度,也都诉诸道德教化,过内化的道德影响众人,并形成舆论等制约机制,使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
当然,在社会经济层面,小农经济、儒家伦理及宗族影响力,也是其发挥效力的重要保障。
乡村治,则国家安。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乡规民约“全覆盖”。
因此,各地出现了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的热潮,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这些公约既无法接续乡规民约的乡治文化传统,又无法与当下乡村治理有效配合,村民不关注,村干部用不上。
一些村庄,乡规民约流于形式,或仅用于宣传。
有村民反映,乡规民约也就是挂在村委会墙上的摆设,村里有些矛盾或纠纷,还是靠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解决。
乡规民约与乡村治理缺乏有机连接,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无关,这些导致它不被重视,治理实效缺失。
当下,中国乡村变迁巨大,已迥异于百年前。
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不可能“复活”。
但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传统乡规民约的人民性、乡土性,以及民间自治道德与法文化氛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乡规民约的制定必须运用民主方式,要体现村民意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壮族的优秀壮学学者——黄家信教授《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阅读点滴李良玉【摘要】去年4月,黄家信教授要我为他的新书《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写篇书评。
一年过去了,我的书评还没有写出来。
也许能说得出一些理由,比如:上课,讲学,文债,同学的头绪,家里的杂事,等等。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自己心存顾虑。
黄家信教授是我的博士研究生,这本书是他的博士论文。
作为他的指导老师,由我撰文介绍其学术贡献,似乎不太适宜,至少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
不过,尽管应该回避,我还是要说点什么。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8(044)003【总页数】2页(P129-130)【关键词】壮族地区;改土归流;土司制度;信教;阅读点;学者;壮学;博士研究生【作者】李良玉【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社会科学第 44 卷第 3 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l.44 No.3 2008 年 6月 Journalof Guang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June,2008当彳壮族的优秀壮学学者——黄家信教授《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阅读点滴李良玉(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 210093) [中图分类号]K281/288.18;C954[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1-6597(2008)03-0129-02去年 4 月,黄家信教授要我为他的新书《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写篇书评。
一年过去了,我的书评还没有写出来。
也许能说得出一些理由,比如:上课,讲学,文债,同学的头绪,家里的杂事,等等。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自己心存顾虑。
黄家信教授是我的博士研究生,这本书是他的博士论文。
作为他的指导老师,由我撰文介绍其学术贡献,似乎不太适宜,至少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
不过,尽管应该回避,我还是要说点什么。
因为他托我写书评的时候,我没有多想,就很痛快地答应了。
我是老师,决不可对学生爽约;也因为他在南京的四年读书生活,他和我的交往,他为博士论文付出的心血,实在是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既然是书评,自然要从书谈起。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作为博士论文参加答辩,是在2005年 9 月;书的出版,在 2007 年 3 月。
在答辩会上,我用了以下两段文字向评委推荐这篇论文:“ 论文把秦代统一岭南版图以来中央政权与壮族地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纳入政治制度变迁的整体框架,介绍了秦之前的朝贡关系,唐宋时代的羁縻政策,元明清时代的土司制度以及明清民国时期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过程。
论文实际上叙述了壮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渊源,论述了壮族地区政治变迁的基本过程和形式,揭示了壮族文化在不断吸收中原汉文化基础上保持特色走向繁荣的性质。
黄家信同学的论文实际上是在试图接触并且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共存、多元共生、多元互动、多元一体的历史主题,应该说这个选题是有价值的。
”“论文关于壮族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的看法,为学术界首倡;关于壮族社会以峒为社会单元的看法,推翻了壮族社会以那文化为标志的传统看法;关于壮族十种族群符号的看法,为学术界首创;关于壮族拥有有体系的语言文字的看法,纠正了学术界关于壮族没有有体系的语言文字的结论;关于元代土司制度的形成、内容与特点以及明清时代对元代土司制度的依次继承与发展的论述,为学术界首次提出;关于明代改土归流的起因尤其是改土归流的七种手段和基本成功的历史评价,为前人所不言,并推翻了前人基本否定明代改土归流的历史成就的看法;关于泗城土司的个案研究,采取了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实现了客观评价土司文化的学术宗旨,革新了学术界对土司制度完全否定的传统看法,奠定了壮族历史文化内在合理性的学术依据。
作为他的导师,我理所当然地为他这四年来尤其是这一年半以来的艰苦劳动所换取的成就而欢欣鼓舞。
一般说来,在同学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我要先对同学的情况和申请答辩论文的内容做必要的介绍。
当然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其成绩,但是在答辩会这样的场合,我的介绍更多地还包含肯定同学的积极努力、鼓励同学向新的学术高度继续奋进的用意在内,因此,其中可能有过于热情过于赞赏的成分。
今天,我写这篇书评耐依然引征了这些文字,为的是尽量不要再对这本书说出什么新的意见来,而把评论的机会更多地留给时间和其他读者。
为了向读者推荐这本书,作为黄家信教授的导师,我更愿意介绍他在完成博士论文过程中经历过的艰难,以及体现出来的那种十分虚心、进取、豁达的品德。
黄家信同志是 2001 年 9 月来我这里攻读博士学位的,入学之前他是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现已升格本科,改称百色学院)。
头一年,他完成了外语、政治和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接着,又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和研究资料的广泛收集。
由于本职工作的需要,于2003年 6 月中旬回到百色学院,从事教学并着手论文的写作。
2004 年 4 月完成初稿写作,7月中旬返校进行论文预答辩。
之后,即进入了漫长的论文修改阶段。
129第44卷3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 Guang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 SciencesEdition李良玉 (中图分类号]K281/288.18;C954[文献标识码]D去年 4 月,黄家信教授要我为他的新书《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写篇书评。
一年过去了,我的书评还没有写出来。
也许能说得出一些理由,比如:上课,讲学,文债,同学的头绪,家里的杂事,等等。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自己心存顾虑。
黄家信教授是我的博士研究生,这本书是他的博士论文。
作为他的指导老师,由我撰文介绍其学术贡献,似乎不太适宜,至少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
不过,尽管应该回避,我还是要说点什么。
因为他托我写书评的时候,我没有多想,就很痛快地答应了。
我是老师,决不可对学生爽约;也因为他在南京的四年读书生活,他和我的交往,他为博士论文付出的心血既然是书评,自然要从书谈起。
《壮族地区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作为博士论文参加答辩,是在 2005年9月;书的出版,在 2007 年3 月。
在答辩会上我用了以下两段文字向评委推荐这篇论文:论文把秦代统一岭南版图以来中央政权与壮的整体框架,介绍了秦之前的朝贡关系,唐宋时代的羁縻政策,元明清时代的土司制度以及明清民国时期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过程。
论文实际上叙述了壮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渊源,论述了壮族地区政治变迁的基本过程和形式,揭示了壮族文化在不黄家信同学的论文实际上是在试图接触并且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共存、多元共生、多元互动、多元论文关于壮族具有悠久的自治传统的看法,为学术界首倡;关于壮族社会以峒为社会单元的看法,推翻了壮族社会以那文化为标志的传统看法;关于壮族十种族群符号的看法,为学术界首创;关于壮族拥有有体系的语言文字的看法,纠正了学术界关于壮族没有有体系的语言文字的结论;关于元代土司制度的形成、内容与特点以及明清时代对元代土司制度的依次继承与发展的论述,为学术界首次提出;关于明代改土归流的起因尤其是改土归流的七种手段和基本成功的历史评价,为前人所不言,并推翻了前人基本否定明代改土归流的历史成就的看法;关于泗城土司的个案研究,采取了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实现了客观评价土司文化的学术宗旨,革新了学术界对土司制度完全否定的传统看法,奠定了壮族历史文化内在合理性的学术依据。
作为他的导师,我理所一般说来,在同学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我要先对同学的情况和申请答辩论文的内容做必要的介绍。
当然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其成绩,但是在答辩会这样的场合,我的介绍更多地还包含肯定同学的积极努力、鼓励同学向新的学术高度继续奋进的用意在内,因此,其中可能有过于热情过于赞赏的成分。
今天,我写这篇书评耐依然引征了这些文字,为的是尽量不要再对这本书说出什么新的意见来,而把评论的机会更多地留给时间和其他读者。
为了向读者推荐这本书,作为黄家信教授的导师,我更愿意介绍他在完成博士论文过程中经历过的艰难,以及体现出来的那种十分虚心、进取、豁达的品德。
黄家信同志是 2001 年 9 月来我这里攻读博士学位的,入学之前他是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师(现已升格本科,改称百色学院)。
头一年,他完成了外语、政治和各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接着,又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和研究资料的广泛收集。
由于本职工作的需要,于 20036月中旬回到百色学院,从事教学并着手论文的写作。
2004 年 4 月完成初稿写作,7 月中旬返校进行论文预答辩。
之后,即进入了漫长的论文修改阶段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我指定的,属于导师定题的类型。
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考虑到黄家信同志是我招收的第一个壮族博士生,由他做本民族的政治制度研究,在文化心理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土司制度涉及西南、西北地区多个民族,对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在学术史上有相当价值;有利于作者后续研究以及日常教学、甚至可能的社会活动,等等。
不过,挑战性也很大。
壮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涉及元代以来的漫长时段,对某些历史内容的评析必须使用多学科的方法,资料的收集、包括田野调查必须付出很多时间、精力和费用等等。
作者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些任务。
假如从 2003 年 6 月算起,论文的实际写作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他收集了大量的通史资料、地方志资料、碑刻资料、土司后裔的口述资料,其中仅购买复印的图书资料不下 5000 元钱,录入为电子文本的资料有30多万字;从 2004 年 4 月到 2005 年 9 月的一年半时间内,曾三次推迟答辩,四次修改、补写、改写或重写了论文初稿。
也许可以说,这本书和其他所有学术著作一样,所能达到的学术水平总是有限的,然而毕竟是作者经过千锤百炼才获得的一份成果。
入学之前,黄家信同志已经具备一定研究素养,先后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与人合作出版的文化人类学方面的专著《族群岛:浪平高山汉探秘》 - 书,他是承担写作任务最重的作者。
但是,相对于博士论文的写作,特别是相对于我给他确定的这个课题而言,困难是可以想象的。
在预答辩会上,同学们提了不少意见,我则在会前一天就写好了长篇评语,指出了论文初稿中存在着六个方面的问题。
黄家信同志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坦然服从推迟答辩的决定。
在这之后,黄家信同志回到百色家中修改论文。
2005年 4 月,他又把全部论文资料重新运回南京,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了近半年。
我们有过关于修改方针的认真讨论,有过关于修订提纲的多次研究,有过关于改进文字的仔细推敲,有过关于核心观点的反复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