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三章连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连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连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连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焊接连接参考答案一、概念题3.1 从功能上分类,连接有哪几种基本类型?3.2 焊缝有两种基本类型—对接坡口焊缝和贴角焊缝,二者在施工、受力、适用范围上各有哪些特点?3.3 对接接头连接需使用对接焊缝,角接接头连接需采用角焊缝,这么说对吗?3.4 h和lw相同时,吊车梁上的焊缝采用正f面角焊缝比采用侧面角焊缝承载力高?3.5 为何对角焊缝焊脚尺寸有最大和最小取值的限制?对侧面角焊缝的长度有何要求?为什么?【答】(1)最小焊脚尺寸:角焊缝的焊脚尺寸不能过小,否则焊接时产生的热量较小,致使施焊时冷却速度过快,导致母材开裂。

《规范》规定:h f≥1.5t,式中:t2——较厚焊件厚度,单2位为mm。

计算时,焊脚尺寸取整数。

自动焊熔深较大,所取最小焊脚尺寸可减小1mm;T形连接的单面角焊缝,应增加1mm;当焊件厚度小于或等于4mm时,则取与焊件厚度相同。

(2)最大焊脚尺寸:为了避免焊缝区的主体金属“过热”,减小焊件的焊接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角焊缝的焊脚尺寸应满足12.1t h f式中: t 1——较薄焊件的厚度,单位为mm 。

(3)侧面角焊缝的最大计算长度侧面角焊缝在弹性阶段沿长度方向受力不均匀,两端大而中间小,可能首先在焊缝的两端破坏,故规定侧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l w ≤60h f 。

若内力沿侧面角焊缝全长分布,例如焊接梁翼缘与腹板的连接焊缝,可不受上述限制。

3.6 简述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实质,其最大分布特点是什么? 3.7 画出焊接H 形截面和焊接箱形截面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图。

3.8 贴角焊缝中,何为端焊缝?何为侧焊缝?二者破坏截面上的应力性质有何区别?3.9 规范规定:侧焊缝的计算长度不得大于焊脚尺寸的某个倍数,原因何在?规范同时有焊缝最小尺寸的规定,原因何在? 3.10 规范禁止3条相互垂直的焊缝相交,为什么。

3.11 举3~5例说明焊接设计中减小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

第三章-表示力学量算符-习题答案

第三章-表示力学量算符-习题答案

第三章 量子力学中的力学量 1. 证明 厄米算符的平均值都是实数(在任意态)[证] 由厄米算符的定义**ˆˆ()F d F d ψψτψψτ=⎰⎰厄米算符ˆF的平均值 *ˆF Fd ψψτ=⎰ **ˆ[()]F d ψψτ=⎰ ***ˆ[]Fd ψψτ=⎰**ˆ[()]Fd ψψτ=⎰**ˆ[]F d ψψτ=⎰ *F =即厄米算符的平均值都是实数2. 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1)ˆˆˆHT U =+ (2)H T U =+(3)H E T U ==+[解]:(1)(2)正确 (3)错误因为动能,势能不同时确定,而它们的平均值却是同时确定 。

3. 设()x ψ归一化,{}k ϕ是ˆF的本征函数,且 ()()k kkx c x ψϕ=∑(1)试推导k C 表示式(2)求征力学量F 的()x ψ态平均值2k k kF c F =∑(3)说明2k c 的物理意义。

[解]:(1)给()x ψ左乘*()m x ϕ再对x 积分**()()()()mm k k k x x dx x c x dx ϕϕϕτϕ=⎰⎰*()()k m k kc x x dx ϕϕ=∑⎰因()x ψ是ˆF的本函,所以()x ψ具有正交归一性**()()()()mk m k k k kkx x dx c x x dx c mk c ϕψϕϕδ===∑∑⎰⎰ ()m k = *()()k m c x x dx ϕψ∴=⎰(2)k ϕ是ˆF 的本征函数,设其本征值为kF 则 ˆk k kF F ϕϕ= **ˆˆm k m k k kF F dx F c dx ψψψϕ==∑⎰⎰**()m mk k k kc x F c dx ϕϕ=∑∑⎰**m k kmkx mkc c F dϕϕ=∑⎰*m k k mk mkcc F δ=∑2k k kc F =∑即 2k k kF c F =∑(3)2k c 的物理意义;表示体系处在ψ态,在该态中测量力学量F ,得到本征值k F 的 几率为2k c 。

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答案: 正确
19 企业计提当年盈余公积的基数,不包括年初未分配利润。
答案: 正确
20 年度终了,“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各明细账户中,除“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可能有余额外,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答案: 正确
21 得利与损失是与企业日常活动直接关联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或总流出。
答案: 错误
8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是 。
A: 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
答案: 制造费用
10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可设置 、 、 、 、 和“非货币性福利”等明细分类账户。
答案: 工资 社会保险费 职工福利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11 .直接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应计入 账户,车间技术及管理人员薪酬费用应计入 账户,销售机构人员的薪酬费用计入 账户,行政管理人员薪酬费用计入 账户。
答案: 正确
15 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的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应记入管理费用。
答案: 错误
16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计入销售费用。
答案: 正确
17 “生产成本”账户若有余额应在借方,反映期末自制半成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答案: 错误
18 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包括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和年初未分配利润。
B: 制造费用
C: 本年利润
D: 管理费用
E: 利润分配
答案: B, D
5 工业企业以下收入中应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的有 。
A: 销售产品
B: 销售材料
C: 固定资产盘盈
D: 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E: 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答案: B, D
6 工业企业以下各项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的是 。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答案(第3章)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答案(第3章)
上述两种方案由于每个原色强度过少,色彩单调,图象层次感差,对于数字电视无实 际应用价值。如果可以提高三倍数据率,以每三个连续的 5 比特组分别表示一个像素,三种 颜色各有 32 种强度值,共有 32768 种色彩,这对于计算机显示器而言,色彩并不算丰富,
而对于数字彩色电视机,相当不错了。如果不提高数据率,还可以通过降低分辨率或刷新速 率,来换取色彩数的提高,但这也不实用的方法。
已知视频带宽 B=5MHz,所以有 5=P/105,则每行的像素数 P=5x105=525。 然而,通常 CCIR-M/NTSC 制式每行只约有 450 像素,带宽 B=P/105=450/105=4.3MHz (实 际技术指标 4.2Hz) 。 带宽由 4.2MHz 增加到 5MHz 时,水平分辨率约增加 75 像素,增幅 16.7%。 (2)计算垂直分辨率的增幅 由于信号最高频率 fH=5MHz,即最短的信号周期 1/fH=0.2υs。 又因为每个最短周期包含 2 个像素,则有 225 周期/行。那么,每行扫描时间为 0.2υs×225=45υs。加上水平回扫 11υs,每行往返扫描时间为 56υs ,即 56x10-6 s, 假定每屏 V 行,每秒扫描 30 场(帧、屏),则每秒扫描行数为 30V。 因此对于画面刷新,有 30V×56x10-6 = 1s,V = 595 行/屏。目前 NSTL 制式每行只有 525 行。垂直分辨率增加了 70 行,增幅 13.3%。
cos 2 t = cos t cos t = 1 (cos 2t + cos 0) = 1 (cos 2t + 1)
2
2
所以, f (t) = (10 cos t)2 = 100 cos 2 t = 50 + 50 cos 2t

第三章 习题解答-2.0

第三章 习题解答-2.0

第三章 习题参考答案3-1 青蒿素是二十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从中草药黄花蒿中发现和分离提取出的一种具有抗疟疾作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

1983年,我国著名有机合成化学家周维善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了青蒿素的首次全合成。

请指出青蒿素分子中每一个手性碳原子的R/S 构型。

3-2 将下列化合物转换成Fischer 投影式,并标出各手性碳的R/S 构型。

(2)(3)3BrHCH 3HClCH 2ClH 3H 3(1)3-3用Fischer 投影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1)(s)-3-甲基-1-戊炔; (2)(S)-2-溴-丁烷; (3)(R)-3-甲基己烷 (4)(2R,3S)-2-氯-3-溴丁烷;(5)(2R,3S)-2-羟基-3-氯丁二酸 (6)meso -2,3-二溴丁烷; (7)(2S,3R)-2,3-二羟基戊酸本题答案不唯一。

在画Fisher投影式时,习惯把含碳原子的基团放在竖键上,并把命名时编号最小的碳原子放在上端。

以下是较为符合习惯的Fisher投影式。

3-4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有手性?(1)、(3)、(5)、(7)、(9)无手性(2)、(4)、(6、)(8)、(10)有手性3-5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A是雌性长尾粉蚧壳虫(一种植物害虫)分泌的性激素,其外消旋体目前已被人工合成,并商业化用于农田害虫的控制和诱杀。

最近,化学家通过全合成途径确定了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的绝对构型(J. Org. Chem. 2013, 78, 6281−6284)。

通过全合成方法分别得到了A的2种立体异构体,发现其中的(S)-(+)-异构体具有吸引雄性长尾粉蚧壳虫的活性,而它的对映体(R)-( )-A则无此生物活性。

此结果表明雌性长尾粉蚧壳虫分泌的天然长尾粉蚧壳虫信息素为(S)-A。

商业化使用的外消旋体与纯的(S)-对映体生物活性相似,说明(R)-A对(S)-A的生物活性无抑制作用。

写出(R)-A和(S)-A的结构式。

财务管理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财务管理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财务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经济业务会使企业的速动比率提高的是( )。

A、销售库存商品B、收回应收账款C、购买短期债券D、用固定资产对外进行长期投资2、下列财务比率中,可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是( )。

A、平均收款期B、销售利润率C、市盈率D、已获利息倍数3、下列不属于偿债能力分析指标的是()。

A、资产负债率B、现金比率C、产权比率D、安全边际4、下列财务比率中综合性最强、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是()。

A 、资产周转率B、净值报酬率C 、资产负债率D 、资产净利率5、流动比率小于1时,赊购原材料若干,将会( )。

A、增大流动比率B、降低流动比率C、降低营运资金D、增大营运资金6、在计算速动比率时,要把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的原因,不包括( )A、可能存在部分存货已经损坏但尚未处理的情况B、部分存货已抵押给债权人C、可能存在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存货估价问题D、存货可能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7、不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利用价值的因素是( )。

A、销售折让与折扣的波动B、季节性经营引起的销售额波动C、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结算方式D、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8、ABC公司无优先股,去年每股盈余为4元,每股发放股利2元,保留盈余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500万元。

年底每股账面价值为30元,负债总额为5000万元,则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 )。

A、30%B、33%C、40%D、44%9、在杜邦财务体系中,假设其他情况相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权益乘数大则财务风险大B、权益乘数大则权益净利率大C、权益乘数等于资产权益率的倒数D、权益乘数大则资产净利率大10、下列公式中不正确的是( )。

A、股利支付率+留存盈利比率=1B、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1C、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D、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111、市净率指标的计算不涉及的参数是( )。

A、年末普通股股数B、年末普通股权益C、年末普通股股本D、每股市价12、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保持在( )以上时,资产的流动性较好。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章课后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有⼀个具有20位地址和32位字长的存储器,问:(1)该存储器能存储多少个字节的信息(2)如果存储器由512K×8位SRAM芯⽚组成,需要多少芯⽚(3)需要多少位地址作芯⽚选择解:(1)∵ 220= 1M,∴该存储器能存储的信息为:1M×32/8=4MB (2)(1024K/512K)×(32/8)= 8(⽚)(3)需要1位地址作为芯⽚选择。

3.⽤16K×8位的DRAM芯⽚组成64K×32位存储器,要求:(1)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 设DRAM芯⽚存储体结构为128⾏,每⾏为128×8个存储元。

如单元刷新间隔不超过2ms,存储器读/写周期为µS, CPU在1µS内⾄少要访问⼀次。

试问采⽤哪种刷新⽅式⽐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解:(1)组成64K×32位存储器需存储芯⽚数为N=(64K/16K)×(32位/8位)=16(⽚)每4⽚组成16K×32位的存储区,有A13-A0作为⽚内地址,⽤A15 A14经2:4译码器产⽣⽚选信号,逻辑框图如下所⽰:(2)根据已知条件,CPU在1us内⾄少访存⼀次,⽽整个存储器的平均读/写周期为,如果采⽤集中刷新,有64us的死时间,肯定不⾏;所以采⽤分散式刷新⽅式:设16K×8位存储芯⽚的阵列结构为128⾏×128列,按⾏刷新,刷新周期T=2ms,则分散式刷新的间隔时间为:t=2ms/128=(s) 取存储周期的整数倍s的整数倍)则两次刷新的最⼤时间间隔发⽣的⽰意图如下可见,两次刷新的最⼤时间间隔为tMAXt MAX=×2-=(µS)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遍所需时间为tRt R=×128=64 (µS)4.有⼀个1024K×32位的存储器,由128K×8位DRAM芯⽚构成。

电子技术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技术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3-1 电路如图3-40所示,设40=β,试确定各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指出晶体管工作于什么状态?b) d)图3-40 题3-1图解 a)AIBQμ5.71102007.0153=⨯-=mAICQ86.20715.040=⨯=VUCEQ14.12186.215=⨯-=晶体管工作于放大状态。

b)AIBQμ8010]1)401(200[7.0203=⨯⨯++-=mAICQ2.308.040=⨯=VUCEQ39.10)12(2.320=+⨯-=晶体管工作于放大状态。

c)设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mAIBQ257.010757.0203=⨯-=mAICQ3.10257.040=⨯=VUCEQ9.1533.1015-=⨯-=+15Vk200+15V+15V+20Vk200说明晶体管已经深度饱和。

d) 由于发射结反偏,晶体管工作于截止状态。

3-2 试判断图3-41中各电路能否放大交流信号,为什么?a ) b) c)d) e) f) 图3-41 题3-2图解 a) 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故可以放大交流信号。

b) 缺少直流负载电阻C R ,故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c) 晶体管为PNP 型,偏置电压极性应为负,故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d) 电容C1、C2的极性接反,故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e) 缺少基极偏置电阻B R ,故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f) 缺少直流电源CC V ,故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3-3 在图3-42中晶体管是PNP 锗管,(1)在图上标出CC V 和21,C C 的极性;(2)设V 12-=CC V ,k Ω3=C R ,75=β,如果静态值mA 5.1=C I ,B R 应调到多大?(3)在图3-42 题3-3图调整静态工作点时,如果不慎将B R 调到零,对晶体管有无影响?为什么?通常采取何种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4)如果静态工作点调整合适后,保持B R 固定不变, 当温度变化时,静态工作点将如何变化?这种电路能否稳定静态工作点? 解 1)CC V 和21,C C 的极性如题3-3解图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一种注意形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内部和外部刺激的知觉。

6.无意识是指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7.前意识,也称之为"潜伏的无意识",它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水平。

8.所谓意识水平是指在某一时刻人对刺激能够觉知的程度。

9.白日梦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10.人的生物节律中大约1/3是行为静止的阶段,称为睡眠。

11.注意的范围也叫做注意的广度,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觉察到的对象的数量多少的特性。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的久暂特性。

1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

14.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15.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16.所谓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二、填空题1.指向性集中性2.强度紧张度3.指向的范围4.心理过程5.选择功能维持功能监督和调节6.选择功能7.时间上8.适应性的动作无关动作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多余动作的产生9.觉知性10.外部事物内部刺激自身状态11.无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意识水平12.无意识13.意识状态做梦自发的14.脑电活动15.五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做梦16.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17.无意注意18.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19.相对强度20.绝对新异性相对新异性绝对新异刺激相对新异刺激21.目的性意志成分22.无意注意有意注意23.哈密尔顿24.一个对象同一活动分散25.无关刺激的干扰单调刺激自身的状态三、单项选择题1.④2.②3.①4.④5.②四、判断题1.—2.+ 3.+ 4.—5.+ 6.—7.—8.—9.+ 10.—五、辨析题1.(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因为心理过程是对特定客观现实进行反映的过程。

而注意本身并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它没有独立的对象。

通常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

2.(1)这种说法不确切。

(2)无关动作的停止,说明这个学生有可能正在注意地听课。

(3)注意的外部表现,有时与内部状态不相一致,如貌似注意一件事而实际上心理活动却指向和集中于另一件事上。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学生貌似在注意听讲,实则已陷入白日梦或注意其他事物。

3.(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注意的分配是需要条件的。

如主体对所进行的几项活动的熟悉程度,还要考虑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的性质及其关系。

六、简答题1.注意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监督和调节功能。

(1)选择功能注意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

由于注意的作用,刺激物进入感知、动作和记忆的范围便大大缩小了,其中一些强的、重要的或新的刺激占着优势,另一些弱的、无关的或非常熟悉的刺激则受到抑制。

(2)保持功能注意的保持功能表现为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

注意的保持功能使人从外界获取的感知信息或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意识中,从而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深加工,使有用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为完成当前活动提供有用的信息。

(3)监督和调节功能在注意状态下,人可以发现和纠正活动中的错误,提高活动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当活动的条件或人的需要发生变化时,可以适时分配注意和转移注意,使人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

注意使人实现对活动全程的监督,适时调节,从而顺利地完成活动。

2.人处于注意状态时,生理和行为表现上都会有相应反应。

其中,行为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适应性的动作人在注意状态时,常伴有一些适应性的行为。

如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耳朵就会转向声源的方向,所谓"侧耳倾听";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就会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所谓"举目凝视";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就会出现眼睛朝着某一方向“呆视”着,好象看着远方一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起来。

(2)无关动作的停止当注意力集中时,一个人会自动地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当人处于注意状态时,呼吸运动会发生适应性变化。

人在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比例也改变了,一般吸得更短促,呼得时间愈加延长了。

在紧张注意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即所谓"屏息"现象。

(4)多余动作的产生当人处于高度注意状态时,由于机体紧张,有时会出现一些多余动作。

如握紧拳头、咬紧牙关、手足无措等。

3.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第二类是人的主体的状态。

同时二者也是相互联系的。

前者是产生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A.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的强度对于引起无意注意具有重大作用。

强烈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刺激物的强度分为两种,即: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以上我们是指绝对强度。

实际上,对于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强度方面的特性,相对强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在引起无意注意上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的刺激物在强度上的对比关系以外,客观刺激物之间的任何一种显著的差别——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都会引起无意注意B.刺激物的新异性:所谓新异事物是对于一个人的经验从未有过或曾经历但还不熟悉的刺激物。

我们可以把刺激物的新异性分为两种:绝对新异性和相对新异性。

一般而言,绝对新异的刺激物往往更能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往往难以维持长久的注意。

而对于相对新异的刺激物,往往更能使人维持长久的注意。

C.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下,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很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2)人的主观状态A.需要和兴趣:一切事物,如果它们跟满足需要有关,如果它们跟人的兴趣相符合,如果人对它们抱有积极的、特别是富有感情的态度,那么,它们就很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

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

B.情绪和知识经验:人的情绪状态对无意注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什么事物容易引起注意。

当人处于愉悦心境中时,更容易对周围事物引起无意注意,注意也更容易持久。

过去经验也影响着无意注意的指向。

4.注意范围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觉对象的特点这种注意范围的大小是随着被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改变的。

被注意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与目的知觉对象相同,人的活动任务不同,这时注意的范围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在活动中,主体的目的任务越明确,注意的范围就会越大。

反之,注意的范围就会越小。

(3)知觉者的知识经验知觉主体的所特有的知识经验使注意的范围会发生变化。

知觉对象与主体经验越相关,知觉主体的注意范围就会越大。

同时,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善于把知觉对象组成一个整体来感知,注意的范围就会越大。

5.注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对象的特征A.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物的强度越大,越有利于注意的稳定刺激信号作用时间长,则信号觉察的百分数就会越高,越有助于注意稳定的保持,反之,则越容易出现注意的分散。

B.刺激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内,信号刺激出现的数量越大频率越高,受试者对刺激出现的不确定性就会越小,从而有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反之,受试者对刺激出现的不确定性就会越大,注意的稳定就很难维持。

C.刺激物的变化丰富、新异和富于变化的刺激物更易于保持人的注意,从而维持注意的稳定;反之,刻板、单调和枯燥的刺激物则常易使人注意分散,不利于对注意的稳定性的保持。

(2)主体对活动结果的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明确规定所要解决的总任务是什么,布置每一步骤所要解决的局部任务,并且积极地尝试去解决它们,是保持稳定的注意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3)主体自身的状态主体自身所处的状态对注意稳定的维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也跟一个人的意志的品质和对活动的态度有密切的关系。

6.注意分配的条件有:(1)主体对所进行的几项活动的熟悉程度当活动主体对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都较为熟悉,甚至有些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注意的分配就较为容易实现;反之,如果主体对活动都比较陌生,则难于进行注意分配。

但有时在进行几项活动时,其中有一项较为陌生,但其它几项都很熟悉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注意的分配。

(2)同时进行的几项活动的性质及其关系一般说来,在几种动作技能上实现注意的分配较为容易。

同时,为了能够很好地分配注意,必须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这需要通过练习把复杂的活动形成一定的联系系统,使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需要的时候就很容易把整个活动系统实现出来。

7.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有注意的强度注意转移的快慢与难易往往与原有注意的紧张度有密切的相关。

原有注意的强度越大,紧张度越高,就越难进行注意的转移;反之,则较为容易。

(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注意对象在特征上与注意主体的兴趣和需要越吻合,越容易实现注意的转移;反之,则较为困难。

(3)注意主体神经过程的特点主体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往往会直接影响注意转移的难易。

神经过程灵活性较强的人,注意的转移也容易发生;神经过程缺乏灵活性的人,注意转移则较为困难。

8.由于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二者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在一项复杂活动中,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利于活动的完成。

在教学活动中,只强调无意注意,则会使教学活动容易陷入无序,缺乏计划性与目的性,学生的注意也容易被无关干扰因素所吸引,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若只强调有意注意的作用,则易使学生陷入疲劳,同样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所以,在教学中,常常需要二者交替进行。

如在活动之初,通过组织活动,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师生顺利完成角色定位;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组织各个教学要素,尽可能较多引起学生无意注意;在处理重点难点时,则有必要提醒学生的有意注意。

这样两种注意交替进行,张弛有度,使学生的注意始终能保持在教学活动上,使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

七、论述题(要点)1.(1)所谓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