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13种药用真菌

合集下载

真菌知识——精选推荐

真菌知识——精选推荐

概述真菌(Fungus)一词的拉丁文Fungus 原意是蘑菇。

真菌是生物界中很大的一个类群,世界上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1万属12万余种,真菌学家戴芳澜教授估计中国大约有4万种。

按照林奈(Linneaus)的两界分类系统,人们通常将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其中,担子菌亚门是一群多种多样的高等真菌,多数种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如银耳、金针菇、竹荪、牛肝菌、灵芝等,但也有豹斑毒伞、马鞍、鬼笔蕈等有毒种。

另外,半知菌亚门中约有300属是农作物和森林病害的病原菌,还有些属是能引起人类和一些动物皮肤病的病原菌,如稻瘟病菌,可以引起苗瘟、节瘟和谷里瘟等。

(fungus;e umycetes)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壁的异养生物。

种属很多,已报道的属达1万以上,种超过10万个。

其营养体除少数低等类型为单细胞外,大多是由纤细管状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低等真菌的菌丝无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都有隔膜,前者称为无隔菌丝(coenocytic hypha),后者称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

在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chitin),其次是纤维素。

常见的真菌细胞器有:线粒体,微体,核糖体,液泡,溶酶体,泡囊,内质网,微管,鞭毛等;常见的内含物有肝糖,晶体,脂体等。

真菌通常又分为三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们归属于不同的亚门。

大型真菌是指能形成肉质或胶质的子实体或菌核,大多数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金针菇、双孢蘑菇、平菇、木耳、银耳、竹荪、羊肚菌等。

它们既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又是食品和制药工业的重要资源。

真菌的细胞既不含叶绿体,也没有质体,是典型异养生物。

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

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

真菌常为丝状和多细胞的有机体,其营养体除大型菌外,分化很小。

药用食用真菌整理

药用食用真菌整理

木耳科Auriculariales木耳属Auricularia黑木耳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Hook.)Underw产地:龙南等县。

用途:黑木耳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作药用时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主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

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 (Fr.) Henn.产地:龙南用途:可食用,质地较脆,往往产量大,便于收集。

可药用,补气血、润肺、止血。

有滋润、强壮、通便之功效,并能治痔。

毛木耳黄背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 (Mont.) Sacc.产地:龙南用途:其营养成分与黑木耳相似,具有清肺益气、止痛活血的功效。

毛木耳粗纤维含量较高,这些纤维素对人体内许多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且在耳背的绒毛中含有丰富的多糖类抗癌物质;毛木耳脆嫩可口,似海蜇皮,可以凉拌、清炒、爆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银耳科Tremellaceae银耳属Tremella朱砂色银耳橙耳Tremella cinnabarina(Mont.)Pat产地:龙南用途:可食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珍贵滋补品,滋味鲜美,又具有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等功效;养胃健脾止泻药,可治食欲不振,脾虚久泻。

一般夏、秋季采,洗净,晒干。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产地:龙南用途: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

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

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

珊瑚菌科Clavariaceae杯冠瑚属Clavicorona杯冠瑚菌杯珊瑚菌Clavicorona pyxidata (Pers.ex Fr.) Doty产地:龙南用途:生林中腐木上,特别是在杨、柳属的腐木上,群生或丛生,有时可生于腐木桩上。

常用菌类知识

常用菌类知识

常用菌类知识一、辨别毒菇(毒菇特点)1.形态奇特,色泽鲜艳2.气味恶臭,味道挺辣,极苦,汁液浑浊3.鸟不啄,虫不咬,鼠兽不食4.与葱蒜银耳大米共煮时呈黑色5.生于阴暗潮湿污秽的地方二、常用菌类(一)姬松茸姬松茸(又名巴西蘑菇),原产巴西、秘鲁。

它是一种夏秋生长的腐生菌,生活在高温、多湿、通风的环境中,具杏仁香味,口感脆嫩。

姬松茸菌盖嫩,菌柄脆,口感极好,味纯鲜香,食用价值颇高。

姬松茸子实体粗壮,菌盖直径5~11厘米,初为半球形,逐渐成馒头形最后为平展,顶部中央平坦,表面有淡褐色至栗色的纤维状鳞片,盖缘有菌幕的碎片。

菌盖中心的菌肉厚达11毫米,边缘的菌肉薄,菌肉白色,受伤后变微橙黄色。

菌褶离生,密集,宽8~10毫米,从白色转肉色,后变为黑褐色。

菌柄圆柱状,中实,长4~14厘米,直径1~3厘米,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表面近白色,手摸后变为近黄色。

菌环以上最初有粉状至绵屑状小鳞片,后脱落成平滑,中空。

菌环大,上位, 膜质,初白色,后微褐色,膜下有带褐色绵屑状的附属物。

抱子阔椭圆形至卵形,没有芽孔。

菌丝无锁状联合。

姬松茸价格约为140元/斤,松茸皮价格约为33元/斤。

(二)猴头菌猴菇菌为多孔菌目齿菌科猴菇菌,别名:猴头蘑、羊毛菌、猴菇菌。

是一种腐生菌。

子实体团块状、柔软、肉质。

子实体中部和中下部被以圆柱状菌针,全行似刺猬或猴头。

子实体初期白色,干后呈浅褐色。

抱子球形,光滑无色。

一般野生生长在大树的高处,大的可达到数十斤重。

在多雨季节比较多见。

猴菇菌的栽培季节,应根据其子实体生长温度以16-20℃为最适宜的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

一般春秋两季均可栽培,华南地区春季在2-3月开始接种,秋季以9-10月接种栽培为佳。

猴头菌价格约为18元/斤。

(三)老人头老人头菌:又名仙人头,老人头生长在海拔1200米以上,松杉木、油杉等针叶林中阴湿疏松的地上稀有阳光照射且有落叶覆盖的缓坡上更为常见。

老人头菌肉质细腻糯滑,富有弹性且滋味鲜美可与鲍鱼媲美,故被誉为''植物鲍鱼”。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

国内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内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1、竹黄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子囊菌,子座小,长1-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

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裂。

内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

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

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

2、古尼虫草子座从寄主头部生出,柄白色,长10-90mm,粗5-6mm,顶部一般灰色至灰黑色,长卵圆形至柱状,单生,二叉分枝或成簇着生,一般8-22mm ×5-8mm,成熟时与柄的界限分明,无不孕顶端。

子囊壳拟卵形或安瓿瓶形,0.70.9mm × 0.2-0.3mm,埋生,成熟时孔口外露。

寄生于土中蝙蝠蛾科(Hepiaidae)昆虫的幼虫上。

分布于贵州等地。

古尼虫草曾被误当冬虫夏草使用。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种虫草与亚香棒虫草相同。

目前在贵州已作为药物研究利用。

3、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雅扎贡布(语藏,即长角的虫子)。

子座棒状,生于鳞翅目幼虫体上,一般只长一个子座,少数2-3个,从寄主头部、胸部生出至地面。

长3-12cm,基部粗约1.5cm,头部圆柱形,褐色,中空。

子囊壳椭圆形,基部埋于子座中,03-0.5 × 0.1-0.2cm。

自然分布在海拔30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带,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的幼虫体上。

药用真菌

药用真菌

中国药用真菌真菌(fungi)在自然界现存的大约有2O~25万种,我国的真菌资源非常丰富,传统药用及试验具有药效的真菌已超过400种,主要集中在担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

药用真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即在菌丝体、子实体、菌核或孢子中能产生氨基酸、维生素、多糖、甙类、生物碱、甾醇类、黄酮类及抗生素等多种物质,对人体有保健,对疾病有预防、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真菌。

我国的真菌资源非常丰富,真菌是寻找新的抗生素和抗菌素等药物的宝贵资源库。

真菌等微生物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为抗拒外来物侵袭以及适应外界环境产生了大量的化学防御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已知对肉瘤和艾氏癌抑制率达60%~100%的真菌有近300种,且大多数真菌抗肿瘤活性是具有特定结构的多糖和蛋白结合多糖体,把传统中医药和民间用药积累的宝贵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紧密结合,从丰富的真菌资源中寻找新的物质资源,更好的发挥它在中医药中的作用。

1.1担子菌亚门1.1.1 银耳目、银耳科1.银耳TermeUafuciformis Berk.2.焰耳Phlogiotis helveUoides(DC.ex Fr)Martin.3.金耳Ter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Zang.Sp.nov.1.1.2 木耳目、木耳科4.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5.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6.皱木耳Auricularia delicata(Fr.)Henn.7.肠膜状木耳Auricularia messenterica(Dicks.)Bers.8.皱极木耳Auricularia rugosissima (Lev)Bres.9.胶角菌Calocera cornea(Batsch)Fr.1.1.3 非褶茵目、牛舌茵科10.牛舌菌Fistulina hepatica(Schaef)Fr.1.1.4 非褶茵目、多孔茵科11.茯苓Poria C0C05(Fr.)Wolf.12.灰树花Gr lafrondosa(Fr.)S.F.Gray13.猪苓Gr la umbellate(Pers.:Fr)Pilat14.平盖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Pers.)Pat.15.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L.:Fr.)Qu61.16.薄盖灵芝Ganoderma capeiK~e(Lloyd)Teng.17.灵芝Ganoderma lucifum(Leyss.ex Fr.)Karst18.匙状灵芝Ganoderma cochlear(B1.Et Ness)Bres19.层迭灵芝Ganoderma lobatum(Schw)Atk.20.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 Murr.21.中华灵芝Ganderma sinense Zhap,Xu et Zhang22.虎乳灵芝Polyporus rhinoceros Cooke23.竹苓(雷丸)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er.24.桑黄Phellinus baumii Pilat.25.隐孔菌Cryptoporus volvatus(Peck.)Hubb.26.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 barinus(Jacq.Fr.)Kaest.27.桦褐孔菌Fuscoporus obliqus(Pers.:Fr.)Aoshi.1.1.5 非褶茵目、猴头茵科28.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Bul1)Pers.1.1.6 非褶茵目、革茵科29.莲座革菌Thelephora vialis Schw.1.1.7 非褶茵目、枝瑚茵科30.黄枝瑚菌Ramariaflava(Schaef ex Fr.)Quel31.红顶枝瑚菌Ramaria botrytoides(Peck.)orner32.枝瑚菌Ramaria stricta(Pers.ex Fr.)Quel33.葡萄状枝瑚菌Ramaria botyrtis(Pers.)Ricken34.杯冠瑚菌Clavicorona phxidata(Pers.ex Fr.)Daty35.灰色锁瑚菌Clavulina cinerea(Bul1.ex Fr.)1.1.8 非褶茵目、鸡油茵科36.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1.1.9 非褶茵目、齿茵科37.卷缘齿菌Hydnum repandum L.er Fx.1.1.10 硬皮马勃目、马勃茵科38.网纹马勃Lycoperdon perlatum Pers.39.多形马勃Lycoperdon Polymorphum Vitt.40.小马勃Lycoperdon pusllum Batsch ex Pers.41.红枣硬皮马勃Lycoperdon aurantium(Vail].).42.黄硬皮马勃Lycoperdonflavidum El1.et Ev.43.多根硬皮马勃Lycoperdon poleroderma Pers.44.灰疣硬皮马勃Lycoperdon verrucosum(Vail1.)Pers.1.1.11 伞茵目、牛肝茵科45.卷边牛肝菌Boletus albidus Roq.46.铜色牛肝菌Boletus aereus Fr.ex Bul1.47.血红牛肝菌Boletus rubellus Krombh48.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K1)Sing49.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L.ex Fr.)O.Kuntze 50.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L.ex Fr.)Gray51.肝色牛排菌Fistulina hepatica(Schaef.)Fr.1.1.12 伞茵目、红菇科52.全缘红菇Russula integra(L_)Fr.53.革质红菇Russula alutacea(Pers.)Fr.54.臭红菇(臭黄菇)Russula zoeteus Pers.ex F55.变绿红菇(绿菇,青头菌) Russula Viresceu(Schaef.)Fr.1.1.13 伞茵目、侧耳科56.虎奶菇Pleurotus tuberregium(Fr.)Sing.57.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58.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Jacq.ex Fr.)Quel59.美味侧耳Pleurotus sapidus(Schulz.Apud.Kal—chbr.)Sace 60.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ulae Lenzi1.1.14 伞茵目、蘑菇科61.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Sing.62.野蘑菇Agaricus arven~is St:haef.Fr.63.姬松茸Agaricus blazei Murrill1.1.15 伞茵目、白蘑科64.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Ito.et Imai)Sing.65.香杏口蘑Tricholoma gambosum(Fr.)Gil1.66.丛生口蘑Tricholoma conglobatum Vitt.67.苦口蘑Tricholoma album(Schaef.)Fr.68.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69.蜜环菌Armillaria meUea(Vah1.ex Fr.)Qu 1.70.棱柄蜜环菌Armillariella ventricosa Peck.71.黏液蜜环菌Armillariella mucida(Schrad.)Fr.72.发光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us(Scop.ExFr.Sing.73.长根菇Collybia radicata(Relh.ex Fr.)Qu 1.74.长根菇鳞腿变种Collybia radicata(Relh.ex Fr.)Qu l val-.furfuracea PK.75.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L ex Fr.)Fr.76.白蚁伞Tormitomyces albuminosus(Berk.)Helm.1.1.16 伞茵目、丝膜茵科77.毛柄金钱菌Flammulina velutipes(Curt.ex Fr.)Sing.78.蜜环丝膜菌Cortinarius armillatus(Fr.)Fr1.1.17 伞菌目、鹅膏科79.橙盖鹅膏Amarnita caesarea(Scop.ex Fr.)Pets.ex Schw.8O.橙盖鹅膏白色变种Amarnita caesorea(Scop.exFr.、Pers.ex Schw.var.alba Gil1.81.松塔鹅膏Amarnita strobiliformis(Pau1.et Fr.)Bert.82.灰鹅膏Amanita vaginata(Bul1.ex Fr.)Vitt83.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1.ex Fr.)Sing1.1.18 伞菌目、球盖菇科84.黄伞Pholiota adiposa(Fr.)Qu 1.85.翘鳞环锈伞Pholiot squarrosa(Pers.ex Fr.)Qu l_86.毛腿环锈伞Pholiot mutabilis(Schaef.ex Fr.)Qu 1.1.1.19 伞菌目、鬼伞科87.粪菌Coprinus sterquilinus Fr.88.褐盖鬼伞Coprinus f~cesceus(Schaef.)Fr.89.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Bul1.)Fr.90.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Mfll1.ex Fr.)Gray.91.卵状鬼伞Coprinus ovatu~(Schaef.)Fr.92.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Pers.)Fisch.93.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Zane.Zheng etHu1.1.20 伞菌目、裂褶菌科94.裂褶菌Schizphylhls commne Fr1.2 子囊菌亚门1.2.1 盘菌目、羊肚菌科95.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L.)Pets.1.2.2 麦角菌目、麦角菌科96.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is(Berk.)Sacc.97.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Link98.麦角Claviceps purpurea(Fr.)Tu1.99.蝉花菌Cordyceps sobalifera(Hil1) Berk.Et Broome。

药用真菌学资料

药用真菌学资料

药用真菌学(个人整理、仅供参考!)药用真菌是指能治疗疾病、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类真菌,即在菌丝体、子实体、菌核或孢子中能产生诸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多糖、苷类、生物碱、甾醇类、蒽醌类、黄酮类及抗生素等多种物质,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对疾病有预防、抑制或治疗作用的真菌。

药食兼用1.医治疾病2.美味佳肴药用功能多样性思考题1.五界分类法: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2.真菌的特点:(1.具有完整的细胞核2.细胞质中含线粒体,但无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3.)主要存在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4.营养方式为营养型,好氧5.由多细胞连接成菌丝,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而组成菌丝体3.药用真菌的概念4.试述中国药用真菌的种类及其药用功能5.子囊菌亚门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子囊果的有无、子囊果的类型和子囊的特点、子囊孢子的形态特征。

药用真菌的形态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

菌丝体又称营养体(相当于叶)功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和水分子实体又称繁殖体(分化菌丝组成)功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供人们食用的部分菌丝: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细管状的丝状体,每根细丝称菌丝特点:多细胞,细胞呈管状、壁薄、透明;再生能力很强;对低温具有强烈的耐受力菌丝分类1.有无隔膜无隔菌丝有隔菌丝2.生长空间不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在培养基物表面空间)3.发育阶段不同初生(每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又称单核菌丝,由孢子萌发而来特点:菌丝非常纤细,染色体为单倍体,一般不能形成子实体)次生(由两个初生菌丝体的单核细胞通过质配形成的双核菌丝发育形成的菌丝体,又称双核菌丝特点:粗壮、分支、生长速度快,能形成子实体;在双核菌丝的顶端常发生锁状联合)三生(次生菌丝在到达生理成熟或环境条件不良时,菌丝紧密扭结分化。

如菌核、菌索特点:组织化、有一定的排列和结构)特殊菌丝组织体菌丝束:又称菌绳,由大量平行菌丝排列在一起,由正常细胞发育而来的简单结构。

药用蘑菇种类与图文的介绍

药用蘑菇种类与图文的介绍

药用蘑菇种类及图文介绍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

国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1、竹黄一种生长在竹子上的子囊菌,子座小,长1-4.5cm ,宽1-2.5cm,形状不规则,多呈瘤状。

初期色淡,后期粉红色,龟裂。

部粉红色,肉质,后成木拴质。

比较广泛分布在南方竹林区。

我国民间作为药用,治疗虚寒胃疼、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和筋骨酸痛等。

2、古尼虫草子座从寄主头部生出,柄白色,长10-90mm,粗5-6mm,顶部一般灰色至灰黑色,长卵圆形至柱状,单生,二叉分枝或成簇着生,一般8-22mm ×5-8mm,成熟时与柄的界限分明,无不孕顶端。

子囊壳拟卵形或安瓿瓶形,0.70.9mm × 0.2-0.3mm,埋生,成熟时孔口外露。

寄生于土中蝙蝠蛾科(Hepiaidae)昆虫的幼虫上。

分布于等地。

古尼虫草曾被误当冬虫夏草使用。

不过也有人认为此种虫草与亚香棒虫草相同。

目前在已作为药物研究利用。

3、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雅扎贡布(语藏,即长角的虫子)。

子座棒状,生于鳞翅目幼虫体上,一般只长一个子座,少数2-3个,从寄主头部、胸部生出至地面。

长3-12cm,基部粗约1.5cm,头部圆柱形,褐色,中空。

子囊壳椭圆形,基部埋于子座中,03-0.5 × 0.1-0.2cm。

自然分布在海拔3000-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木丛带,寄生于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的幼虫体上。

每年5-7月份出现。

常见菌类介绍

常见菌类介绍
(1)游动孢子(zoospore):形成于游动孢子囊(zoosporangium)内。游动孢子囊由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而成。游动孢子无细胞壁,具1—2根鞭毛,释放后能在水中游动。
(2)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形成于孢囊孢子囊(sporangium)内。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顶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无鞭毛,释放后可随风飞散。
菌盖:皮壳坚硬,黄褐色到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
菌肉白色至淡棕色;孢子细小,黄褐色
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cm,直径1~3。5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
气味:气微香,味苦涩
紫芝
特征: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cm
栽培紫芝
特征: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cm
银耳
银耳,也叫白木耳、雪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它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做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另外,银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因此,我建议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煮粥、炖猪肉时放一些银耳,这样即可以享受美食,又能滋补身体,一举两得。
(3)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孢子。通常是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单倍体孢子。子囊孢子着生在无色透明、棒状或卵圆形的囊状结构即子囊(ascus)内。每个子囊中一般形成8个子囊孢子。子囊通常产生在具包被的子囊果内。子囊果一般有四种类型,即球状而无孔口的闭囊壳(cletothecium),瓶状或球状且有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壳(perithecium),由于座溶解而成的、无真正壳壁和固定孔口的子囊腔(locule),以及盘状或杯状的子囊盘(9potheci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课件ppt
2
冬 草虫

医学课件ppt
3
茯苓
医学课件ppt
4
灵芝
医学课件ppt
5
云芝
医学课件ppt
6
竹黄
医学课件ppt
7
古 尼 虫 草
医学课件ppt
8
鳞 皮 扇 菇
医学课件ppt
9
树舌灵芝
医学课件ppt
10
尖顶地星
医学课件ppt
11
黄 裙 竹 荪
医学课件ppt
12
裂褶菌
医学课件ppt
常见的药用真菌
医学课件ppt
1
常见的药用蘑菇
1. 冬虫夏草 2. 茯 苓 3. 灵 芝 4. 云 芝 5. 竹 黄 6. 古尼虫草 7. 鳞皮扇菇 8. 树舌灵芝 9. 尖顶地星
10. 黄裙竹荪 11. 裂 褶 菌 12. 灰 包 菇 13. 头状秃马勃 14. 大秃马勃 15. 梨形马勃 16. 白pt
14
头状秃马勃
医学课件ppt
15
大秃马勃
医学课件ppt
16
梨形马勃
医学课件ppt
17
白鳞马勃
医学课件ppt
18
粪生黑蛋巢菌
医学课件ppt
19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2004.7
医学课件ppt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