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 解析版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两套)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情景默写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________。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大家玩起了牙牌令,轮到林黛玉行令时她脱口说了一句《牡丹亭》里《游园》的唱词,这句用春天的生机强化了杜丽娘黯然伤感的情怀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填空。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其中表现自己叱咤风云的气概,陷入了失败的绝境而无法自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3.以下四句诗歌中每句分别指代一个传统节日,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②常年寒食好风轻,触处相随取次行。
③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④袪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A.中元节、清明节、重阳节、儿童节B.七夕节、清明节、冬至节、儿童节C.中元节、儿童节、重阳节、上元节D.七夕节、清明节、重阳节、上元节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马克思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
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
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南京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解析版)

南京市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36分)1. 下列每组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咬文嚼(jué)字蕴藉(jí)繁荣拖沓(tà)言简意赅(gāi)B. 累赘(zhuì)愧怍(zuò)残羹冷炙(zhì)缙绅(shīn)C. 缇(tí)骑逡(qūn)巡畏义雍(yōng)蔽渑(miǎn)池D. 参乘(chéng)人为刀俎(zǔ)犬豕(shī)鸡豚入人园圃(f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咬文嚼(jué)字——jiáo,蕴藉(jí)——jiè;B项,缙绅(shīn)——shēn。
D项,参乘(chéng)——shèng,犬豕(shī)鸡豚——shǐ,入人园圃(fǔ)——pǔ。
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不可。
(2)尼采就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3)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4)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
文化冲撞中,并非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
由此可见,"全盘西化"之说不论对反对者或者提倡者来说,都是一种的东西。
A. 睚眦必报自诩自暴自弃虚假B. 锱铢必较自诩妄自菲薄虚幻C. 睚眦必报号称妄自菲薄虚假D. 锱铢必较号称自暴自弃虚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edaa98a7f46527d3250ce01c.png)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2.所有试题均按题号把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3.答题前将要求填写的内容填写清楚,考生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
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
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
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则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
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
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梯的游戏等。
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高。
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神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
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语文Word版含答案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级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4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蕴藉坐落赊账至高无尚B.攻讦欺凌愧怍不稂不莠C.捉摸报负自诩大放厥词D.惊愕崭新悱薄鞠躬尽粹2.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们今天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A.集聚纷纷扬扬理智B.集聚纷至沓来明智C.积聚纷纷扬扬明智D.积聚纷至沓来理智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民,尤其是中世纪的人民,,,,:。
我们已经让读者知道,伽西莫多的确是被大家借着种种理由厌恨着,人群里没有谁有理由或者觉得有理由去怜悯圣母院的可恶的驼子。
①停留在道德与智力的幼稚阶段②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③他们长久停留在原始的无知状态里④在社会上就像孩子们在家庭里一样⑤可以用形容儿童的话来形容他们A.④⑤①③②B.④③①⑤②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③①④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
后泛指写定著作。
B.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叫“正丘首”。
C.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明日,指重阳节后。
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重阳一过,赏菊者渐少。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六校联合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的意趣态度,开卷两回中写得很不含糊,只苦于读者不肯理会!有两种观察,可以说明历来“红学家”迷误的起源。
第一类红学家是猜谜派。
他们大半预先存了主观上的偏见,然后把书上的事迹牵强附会上去。
这派红学家有许多有学问名望的人,偏闹了笑话。
为什么呢?其中有两个原故:一是他们有点好奇,以为那些平淡老实的话,决不配来解释《红楼梦》的。
二是他们的偏见实在太深了,所以看不见这书的本来面目。
从第一回,他们宁可相信极不可靠的传说,而不屑一视雪芹先生的自述。
从第二回,把自己的意趣投射到作者身上去。
如蔡孑民先生自己抱民族主义,而强谓《红楼梦》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
总之,求深反浅,是这派红学家的通病。
第二类红学家我们叫他消闲派。
读《红楼梦》,他们本没有领略文学的兴趣,所以只当作闲书读,对于作者的原意如何,只是不求甚解的。
他们心目中只有如何华贵,如何阔绰,如何繁盛,恨不得自己变了贾宝玉,十二钗做妻妾才好。
这种眼光,自然不值一笑;不过他们却不安分,偏说那个应褒,那个应贬,信口雌黄,毫无是处,并且以这些阿其所好的论调,强拉作者来做他的同志。
他们几时考究过书中本文来。
我们要了解《红楼梦》作者的真态度,排除许多迷惑,不致于蹈前人的覆辙。
我们现在先要讲作者的态度。
说作者的态度,我以为至少有两条可靠的途径:第一,从作者书中所说的话,推测他做书时的态度。
这是最可信的,因为除了他自己以外,没有一个人能完全了解他的意思。
第二,是从作者所处的环境和他一生的历史,拿来印证我们所揣测的话。
《红楼梦》的第一、第二两回,是本书的模子,是读全书关键。
从这里边看来,作者的态度是很明显的。
他差不多自己都说完了,不用我们费话。
《红楼梦》是感叹自己身世的,雪芹为人是很孤傲自负的,看他的一生历史和书中宝玉的性格,便可知道;并且还穷愁潦倒了一生。
2021学年江苏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docx

2021学年江苏高一下学期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含解析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共9题)1、1.下列选项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拓片(td) 羁縻(mi) 一片(pan) 脑髓(sui) 讷言敏行(n©)B.低偻3) 潜在(qian) 蹩进(bi6) 蹙眉(cu) 不胜梧杓(bei)C.齿禹齿(q£i)攻讦(ji6)渚崖(zhu) 睥睨(ni)载舟覆舟(zdi)D.园圃(pH) 栏厩(jiti) 蕴藉(jie) 参乘(sheng) 蓦然回首(mu)2、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糟粕髯曲跋拉欺凌误入企途B.疏浚寒暄褶皱推销惮精竭虑C.抽象希疏脚指炫耀繁冗拖沓D.坐落自诩精炼笞帚陈词滥调3、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假期,人们纷纷离开都市,走进乡野,踏青赏花,草行露宿,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野趣。
B.今天的这盘围棋,吴昊下得洋洋洒洒,没给对手一点喘息的机会,真不愧经过了三年的正规训练。
C.张宗胜来到海边,望洋兴叹:“如果自己三年前不能从阴影中走出来,哪会有如今的成就啊!"D.他们两家既然已成秦晋之好,李淑芬遇上困难,娘家解囊相助,也是自然的。
4、4.下列礼貌用语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初次见面称“久仰”,好久不见称“久违”。
B.求人原谅称“包涵”,求人方便称“借光”。
C.受人之礼称“笑纳”,赠人书画题“惠存”。
D.客人到家称“光临”,归还原物说“奉还”。
5、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别说诗经时代,清朝末年离现在才几十年,翻开那时候的小说像《官场现形记》之类来看看,已经有很多词语非加注不可了。
B.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一样。
C.格斯拉兄弟经过很长时间的勤苦劳作,一双有灵魂的靴子才会呈现在顾客的面前。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祭孔大典祭孔,是华夏民族为了尊崇与怀念至圣先师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庙举行的隆重祀典,两千多年来,成为世界祭祀史、人类文化节史上的一个奇迹。
祭孔大典是山东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
祭孔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辟为寿堂祭祀孔子,孔子故居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孔庙。
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历代帝王祭孔之先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直至县县有孔庙的盛况,孔庙逐渐演变成封建朝廷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
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皇帝为孔子举行国家祭奠的主要场所在北京孔庙。
随着历代帝王的褒赠加封,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礼器、乐器、乐章、舞谱等也多由皇帝钦定颁行。
历代帝王或亲临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谒,总计达196次。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
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
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
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
清朝仅乾隆皇帝一人就先后8次亲临曲阜拜祭孔子。
民国政府明令全国祭孔,其程序和礼仪做了较大变动,献爵改为献花圈,古典祭服改为长袍马褂,跪拜改为鞠躬礼。
1986年,沉寂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大典经曲阜市文化部门挖掘整理,在当年的“孔子故里游”开幕式上得以重现。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参考答案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表现了作者的天人感应观”错,文中的表述是“贾宝玉说:植物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它也有情、有理、有感应、有交流,晴雯死前海棠树先枯萎了”,但没有提及这就是“天人感应观”。
B.“他认为”错,这是本文作者的观点,而不是曹雪芹的观点。
D.“而且手法各异”错,文中的表述是“据有人统计各种角色最少有400~500个,最多600~700个。
我认为曹雪芹的500~600人是融入一本书中,其创作难度要大得多”,没有体现“而且手法各异”。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在人物塑造方法上的不同”皆错,一是数字比较,不是对比论证;二是,作者是从人物数量上比较,突出了曹雪芹在一部作品中创造了更多的人物,更显得伟大。
3.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B.“但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个性”错,《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的描写,集珠光宝气于一身,也能体现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贪婪张狂的个性。
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表述错误,“正为步入全球第一方阵而冲刺”不当,原文是“我们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5.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说减毒活疫苗“研发成本高”,灭活疫苗“易于研发”,文中没有体现,原文是说灭活疫苗“制作起来相对容易”。
6. ①中国履行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值得信赖。
②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国内外的科学认证。
③中国有制造相当产量疫苗的能力,能为全球抗疫提供强有力保障。
④中国的疫苗不需要超低温存储,便于储存和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2020年10月,中国加入了‘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各国使节及国际组织代表认为,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履行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可知,中国履行承诺,值得信赖;结合“他还表示:‘康希诺疫苗在中国已经投入使用较长时间,效果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蕴藉坐落赊账至高无尚B。
攻讦欺凌愧怍不稂不莠C. 捉摸报负自诩大放厥词D. 惊愕崭新悱薄鞠躬尽粹【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A项,至高无尚—-至高无上;C项,报负——报复;D项,悱薄——菲薄,鞠躬尽粹—-鞠躬尽瘁。
故选B。
2。
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______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们今天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______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______的、稳健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A。
集聚纷纷扬扬理智B. 集聚纷至沓来明智C.积聚纷纷扬扬明智D. 积聚纷至沓来理智【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集聚”,强调“集中”;“积聚",强调“积累”.结合“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分析,选用“积聚"。
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结合“‘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分析,选用“纷至沓来”。
理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
明智:懂事理,有远见,想得周到。
理智对应轻率、鲁莽;明智对应糊涂。
结合“稳健的心态”分析,选用“理智”。
故选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民,尤其是中世纪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已经让读者知道,伽西莫多的确是被大家借着种种理由厌恨着,人群里没有谁有理由或者觉得有理由去怜悯圣母院的可恶的驼子.①停留在道德与智力的幼稚阶段②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③他们长久停留在原始的无知状态里④在社会上就像孩子们在家庭里一样⑤可以用形容儿童的话来形容他们A。
④⑤①③②B。
④③①⑤②C. ⑤①②③④D.⑤②③①④【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方式,如本题是从语段中抽出六个句子并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排序,故考生要运用好语境,然后根据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进行排序。
结合两个“停留”分析,③应该在①前面;③句的“幼稚”和⑤句的“儿童”内容上衔接;②句“在这种年纪”又与⑤相连;④可与横线前的句子衔接。
故选B。
【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
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
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
4。
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
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的一项是(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A。
古时把书写在竹简上,为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须先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
后泛指写定著作。
B。
传说狐狸在洞外死去时,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叫“正丘首”。
C. 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D.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事物。
明日,指重阳节后。
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重阳一过,赏菊者渐少.【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错误.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故选C。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彫武,中山北平人也,家世寒微。
好学,精力绝人,负卷从师,不远千里。
遍通“五经”,尤明“三传”。
弟子远方就业者以百数,诸儒服其强辩。
齐神武召入霸府,令与诸子讲说.乾明初,累迁平原太守,坐.赃贿失官.武成即位,以旧恩,除通直散骑常侍。
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及帝侍讲马敬德卒,乃.入授经书.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张景仁并被尊礼,同入华元殿,共读《春秋》.加国子祭酒、假仪同三司,待诏文林馆.以景仁宗室,自托于其亲何洪珍,公私之事,彫武常为其指南.与张景仁号二张博士。
时穆提婆、韩长鸾与洪珍同侍帷幄,知彫武为洪珍谋主,忌恶之.寻除.侍中,加开府,奏度支事。
大被委任,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彫武自以出于微贱,致位大臣,励精在公,有匪躬之节.议论无所回避,左右纵恣之徒,必加禁约.数讥切宠要,献替帷扆,帝亦深倚仗之.方委以朝政,彫武便以澄清为己任,意气甚高.尝在朝堂谓郑子信曰:“向入省中,见贤家唐令处分,极无所以。
若作数行兵帐,彫武不如邕;若致主尧、舜,身居稷、契,则邕不如我."长鸾等阴.图之。
及与侍中崔季舒、黄门侍郎郭遵谏幸晋阳,为长鸾所谮,诛。
临刑,帝使段孝言诘之.彫武曰:“臣起自诸生,光宠隆洽.今者之谏,臣实首谋,意善功恶,无所逃死.愿陛下珍爱金玉,开发右莫不怜而壮之。
子德冲等徙北边。
南安王思好之反,德冲及弟德揭俱死。
德冲聪敏好学,以帝师之子,早见旌擢,位中书舍人.其父之戮,德冲并在殿廷就执,目见冤酷,号哭,殒绝于地,久之乃苏.(《北史·张彫武传》)确.的一项是()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A。
坐.赃贿失官坐:因为B. 乃.入授经书乃:于是C。
寻除.侍中除:免官D. 长鸾等阴.图之阴:暗中文意的一项是( )6。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A. 张彫武出身贫贱,读书勤奋而有成效,他通晓“五经”和“三传”,很多读书人都佩服他强大的论辩能力。
B. 张彫武自托于他的亲戚何洪珍,不论公事私事,张彫武常常为他出谋划策。
穆提婆、韩长鸾知道此事后,妒忌讨厌他。
C. 张彫武认为自己出身微贱,蒙受皇恩而做了大臣,就应该报效朝廷.他在朝堂上议论得失,不加回避,多次抨击权贵.D。
张彫武被杀,他的儿子德冲和德揭一并在殿廷被捉,亲眼看见冤枉无罪而被施以刑戮,昏死在地上,很久才苏醒过来。
7.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歔欷流涕,俯而就戮,左右莫不怜而壮之.(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答案】5。
C 6。
D7. 琅邪王俨求博士/有司以彫武应选/时号得人/历泾州刺史散骑常侍8.(1)(张彫武)于是感叹流泪,俯身被杀(赴死)。
左右的人没有谁不怜悯(同情)并认为他是壮士的.(2)(我)派遣将士(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事。
(3)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它的困难(您知道它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解析】【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除”,结合“侍中”“加开府,奏度支事”分析,“免官”错误。
应该是授予官职。
句意:不久任为侍中。
故选C。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
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他的儿子德冲和德揭一并在殿廷被捉"错误.结合“其父之戮,德冲并在殿廷就执,目见冤酷,号哭,殒绝于地,久之乃苏”分析可知,文章没有提及他的儿子德揭在殿廷被捉.故选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博士",古为官名,“有司"是有关官员的意思,作为后面句子主语,前面应该断开;“历”是历任的意思,后面跟的是官职内容,“历”的主语应该是“张彫武",前面应该断开。
句意:琅邪王高俨求博士,有关官员以张彫武应选,当时人们都说选对了人,历任泾州刺史、散骑常侍。
【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补充主语“张彫武”;“因”,连词,于是;“歔欷”,哽咽、抽噎、悲泣;“而”,连词,表承接;“戮",杀戮;“莫”,代词,没有谁;“而”,连词,表并列;“壮”,意动,认为……壮。
(2)补充主语“我”;“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备",防备;“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出入",偏意词语,进入;“非常”,意外的事.(3)“以",连词,来;“鄙",这里名词作动词,把……作为边邑;“远”,形容词做名词,解释为边远的地方,指郑国;“其”,代词,这件事;“焉”,何;“用",介词,表原因;“以”,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邻",邻国,指晋国.【点睛】参考译文:张彫武,是中山北平人,家庭世代贫寒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