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悯农教案
大班语言悯农教案

大班语言悯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农民辛勤劳动的含义,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珍惜粮食、尊敬农民的良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了解农民辛勤劳动的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珍惜粮食、尊敬农民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体验法、讨论法、讲述法。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悯农课件、悯农歌曲、悯农图片、农作物图片、农作物实物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悯农的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悯农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引发幼儿对农民劳动的兴趣。
2. 体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悯农体验活动,如耕地、播种、浇水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
3. 观察:教师展示悯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农民劳动的状态,让幼儿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
4. 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农民劳动的看法,培养幼儿珍惜粮食、尊敬农民的情感。
5. 讲述:教师讲述悯农故事,让幼儿了解农民劳动的意义,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珍惜粮食、尊敬农民的重要性。
7. 延伸:教师播放悯农歌曲,组织幼儿进行悯农舞蹈表演,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农民劳动的伟大。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讲述悯农故事,分享所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周:认识悯农诗歌《悯农》学习诗歌内容,理解农民劳动的辛苦。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第二周:体验农民劳动安排幼儿参加户外农耕活动,如拔草、浇水等。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幼儿体会农民劳动的辛勤。
第三周:讨论农民劳动的价值组织幼儿讨论农民劳动对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感激之情。
第四周:创作悯农画作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农民劳动的理解和感受。
展示幼儿的画作,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悯农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悯农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学习古诗《悯农》,了解农民的辛苦,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2.帮助幼儿掌握古诗的内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教学材料:古诗《悯农》文本、图片、音频等。
2.教学环境:安静、舒适、富有童趣的教室。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三、活动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和音频,引导幼儿认识悯农,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师逐句讲解古诗,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含义。
(3)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形象地感受农民的辛苦,引导幼儿产生同情心。
3.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帮助农民减轻负担。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古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加农业生产活动,如种植、浇水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农民的辛苦,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3.作品展示:鼓励幼儿创作以“悯农”为主题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五、活动注意事项1.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2.注重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
3.注重活动延伸,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成长。
4.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进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重难点补充:一、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悯农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悯农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
(播放音频,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悯农)2.学习古诗《悯农》:教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感受一下它的韵律美。
(带领幼儿朗读)教师:现在,我来逐句讲解这首古诗,你们要仔细听哦。
大班教案《悯农》7篇

大班教案《悯农》7篇大班教案《悯农》1活动目标1、培育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在会朗读根底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孩子认真观看图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语言表达力量。
3、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进展孩子词汇的运用力量。
4、懂得粮食是农夫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孩子喜爱农夫的情感。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想与想象。
6、依据已有阅历,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1、有节奏的诵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预备《悯农》flash动画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悯农》flash动画:一个古代装扮的农夫在种地。
动画片里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穿的衣服、发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你观察他在干什么?2、连续播放动画:一位诗人来到田间漫步,看到农夫在辛苦的种地,有感而发地念《悯农》。
又来了一个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引入:今日,我们来学习古代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悯农》二、出示诗歌,分析观赏诗句。
1、现在我们跟着动画片里诗人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帮忙理解:“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诗句里的“锄禾”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动画)看看画面,想一想“日当午”是什么意思?3、(引导观看画面)有太阳的时候,农夫在种地,消失什么情景呢?说说“汗滴禾下土”这一句诗的意思。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句教师和幼儿共同解释。
“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农夫伯伯种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学习用“辛苦”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知道?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6、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诗的意思讲一讲。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悯农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悯农一、活动目标1. 理解古诗《悯农》的内容,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2. 能够正确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学会用古诗中的词语描述农民劳动的情景。
4. 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课件:古诗《悯农》的图片和文字。
2. 农田、农民劳动的图片或视频。
3. 相关农民劳动的道具(如农具、农作物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课件中的农田和农民劳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农民劳动的情景。
2. 教师朗诵古诗《悯农》,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教师讲解古诗《悯农》的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引导幼儿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4. 幼儿跟读古诗《悯农》,学会正确地朗诵。
5. 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农民劳动的情景,引导幼儿学会用古诗中的词语表达。
四、活动延伸1. 区角活动:在角色区设置农田场景,让幼儿扮演农民,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
2. 绘画活动:邀请幼儿绘画农民劳动的场景,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3.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幼儿描述农民劳动的情景。
五、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能够理解古诗《悯农》的内容,并能正确地朗诵。
通过观察农民劳动的场景,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农民劳动的情景,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在活动延伸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积极参与,绘画活动也能展现幼儿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渗透古诗的学习,培养幼儿对文学的兴趣。
加强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的良好品质。
1. 每个章节的。
2. 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或教学目标。
3. 任何特定的格式要求或内容限制。
一旦您提供了这些信息,我将能够按照您的要求为您编写教案。
六、活动准备1. 收集有关悯农主题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PPT,展示悯农主题的相关内容。
3. 准备白板笔和白板,用于课堂互动。
4. 准备悯农主题的故事书,供幼儿阅读。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悯农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悯农一、活动目标:1. 理解古诗《悯农》的内容,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
2.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 学会用古诗中的词语描述农民劳动的情景。
二、活动准备:1. 课件:古诗《悯农》的图片和文字。
2. 农田、农民劳动的图片或视频。
3. 农作物种植和收获的图片或视频。
三、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农田和农民劳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谈论农民劳动的情景。
2. 展示课件,让幼儿看图学诗。
教师逐句朗读古诗,让幼儿跟读。
3. 解释古诗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引导幼儿用古诗中的词语描述农民劳动的情景。
4. 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农民这么辛苦,我们还要悯农?引导幼儿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幼儿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意识。
四、活动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农民,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
2. 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农民的感激之情,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表达感恩之情。
3.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悯农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评估幼儿对农民劳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是否能够用古诗中的词语描述农民劳动的情景。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是否能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培养悯农意识。
六、活动准备:1. 准备农田、农民劳动的模型或玩具。
2. 准备悯农主题的绘画材料,如彩纸、水彩笔等。
3. 准备悯农主题的音乐CD或播放设备。
七、活动过程:1. 农田体验:让幼儿亲自体验农田劳作,如播种、浇水、除草等。
2. 绘画表达:给幼儿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农民劳动的理解和感受。
3. 音乐欣赏:播放悯农主题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进一步感受农民劳动的辛苦。
八、活动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悯农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让幼儿通过朗诵表达对农民的敬意。
2. 邀请家长参与悯农主题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悯农意识。
最新-幼儿园教案《悯农》【优秀12篇】

幼儿园教案《悯农》【优秀12篇】《悯农二首·其一》原文及翻译赏析《悯农》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二、学生自学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
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
《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
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大班语言公开课悯农教案及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悯农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悯农》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2.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3.培养幼儿的朗读、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悯农》的内容,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2.教学难点:让幼儿深刻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从而产生共鸣。
三、教学准备1.课件:展示《悯农》古诗的图片和动画。
2.画纸、画笔:用于幼儿绘画表达。
3.小奖品:用于奖励积极参与的幼儿。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颗麦穗,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麦穗与农民伯伯的关系。
2.学习《悯农》教师播放《悯农》的音频,让幼儿认真聆听。
教师逐句解释《悯农》的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读《悯农》,注意语气、节奏。
3.情景体验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农民伯伯、太阳、麦苗等角色,体验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艰辛。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幼儿认识到农民伯伯的伟大。
4.绘画表达教师发放画纸、画笔,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悯农》的意境。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师鼓励幼儿珍惜粮食,关爱他人,从自己做起。
教师与幼儿共同反思: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珍惜粮食,感恩农民伯伯?五、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将《悯农》这首古诗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自己在家珍惜粮食的表现,下周分享给全班小朋友。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情景体验、绘画表达等方式,让幼儿深刻理解了《悯农》的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课后作业的设计,让幼儿将所学内容延伸到家庭生活,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1.部分幼儿在角色扮演环节表现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对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理解不够深刻。
2.教师在解释《悯农》内容时,可能过于注重文字解释,而忽略了培养幼儿的朗读、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悯农》教案

大班语言古诗《悯农》教案一、活动目标1.理解诗的大意,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游戏的形式,感受农民的辛苦劳作,粮食的来之不易。
3.激发并培养幼儿的“珍惜粮食”的观念。
二、活动准备PPT课件、视频、秧苗若干。
三、活动过程1.观看视频,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师:我们吃的米饭都是上面做成的呢?师:现在我们一起观看一段视频,看一看米饭到底是怎么来的。
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观看。
师:视频看完了,小朋友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呢?2.播放课件,详细介绍米饭的来历师:首先准备一些种子,这些种子需要在水里浸泡以下,然后农民伯伯把种子播种到田地里面。
然后什么出来了呢?是秧苗。
师:过来一段时间,秧苗住的太挤了,农民伯伯把他们拔到了另外一块有营养的土地里面去,过了一段时间,稻谷长出来了,慢慢的稻谷的颜色变成了黄色。
师:稻谷的颜色变成了黄色,农民伯伯就可以收割了,收割之后放到太阳底下暴晒,之后就边成了大米,于是爸爸妈妈就给我们煮了香喷喷的米饭。
3.看图片,联想种田的场景,并通过游戏体验种田的辛苦师:小朋友们,我们看看这一张图片上面有什么?我看到一位老爷爷,那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呢?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位农民伯伯表情怎么样?哦,很累!为什么会这么累呢?原来是头上有一个大大的太阳。
师: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农民伯伯的生活。
(播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一起体验“插秧苗”)。
你们觉得累吗?不累是因为我们刚刚只工作了一小会,而农民伯伯要一直工作到太阳下山。
4.看故事视频,学习《悯农》古诗⑴观看视频,了解种田的情形,为进一步学习古诗做铺垫师:农民伯伯种田的时候到底是不是在太阳底下种田的呢?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个故事。
师:太阳公公是怎么样的呢?农民伯伯为什么要在太阳底下种田呢?所以我们平时要珍惜食物。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悯农》。
⑵学习古诗,并解释古诗的意思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
前两句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这两句的意思是: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
2、当时的天气怎么样?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
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
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
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古诗新唱《悯农》
幼儿和老师一起跟随音乐学唱古诗。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幼儿在与环境、老师、同伴的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同时在进行此活动时我对教材内容全面、透彻的分析,从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难点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较好的发挥作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