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_16_20

合集下载

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浅析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一.快乐主义的基本内容快乐主义的伦理学说,是伊壁鸠鲁哲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中心是人生问题。

他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快乐就是人生最高的善。

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快乐是幸福人生的开端也是其终结,因为快乐是唯一的生而为善的东西。

由快乐出发,人生开始了各种选择和取舍,并把快乐的感觉作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所以,快乐也是人生的全部归宿。

但是,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并不是指奢依放荡的快乐,而是指“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他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持久的,不伴随或较少伴随痛苦的快乐,即心灵的快乐。

他所说的快乐我们的一种“自然的快乐”,指身体健康和灵魂平静。

伊壁鸠鲁从理性出发,他区分了三类不同的欲望:第一类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欲望。

这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吃饱穿暖,渴饮困睡,其目的在于消除体内的痛苦。

;第二类是自然的,但是却是不必需的欲望,如性欲的满足,或者奢侈的宴饮,这类欲望的满足同样体现为快乐,但却不能增加新的快乐;第三类是既不自然又不必需的欲望,而是由虚幻观念产生的。

认为这种欲望违背了人的天性。

如虚荣心、权利欲的满足,当然同样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自然的又必要的欲望可以解除痛苦,例如渴的时候想喝水。

自然而非必要的欲望则是指仅能使快乐多样化而不能消除痛苦。

同时,我们可以把人的欲望归结为:自然欲望和社会欲望。

自然欲望带来的痛苦是可以祛除的,而社会欲望则是无止尽的,使人陷入无边的痛苦。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是自然但却不是必要的以及那种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欲望,需要我们节制与抛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在区分三类不同快乐的同时,伊壁鸠鲁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

他认为,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如娱乐和高兴,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如无饥无渴、无欲无求的轻松状态。

,心灵的快乐、静态的快乐才是一种最高的快乐、最高的善。

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吗?看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怎么说

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吗?看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怎么说

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吗?看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怎么说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或许有的人听过,他说:“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伊壁鸠鲁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是非理性的。

从这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出,伊壁鸠鲁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并不相信所谓的灵魂不死,精神永存的观念。

伊壁鸠鲁是一位古希腊中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创立的伊壁鸠鲁学派也是,后苏格拉底时期四大思想学派之一,其他三个思想学派包括:犬儒学派、怀疑主义学派、斯多葛学派。

在介绍伊壁鸠鲁的思想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古希腊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这段历史背景。

古希腊哲学大致可以分为三段:第一阶段:是从大约从公元前600多年,至公元前400多年苏格拉底之前。

古希腊哲学的起点是从“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之原”。

古希腊人们开始摆脱神创论的束缚,打开了理性思考世界的大门。

之后一大批古希腊思想家开始对世界进行理性的思考,比较著名的有几大学派,包括泰勒斯为代表的米利都学派;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伟大的哲学家,比如提出“气本原论”的阿那克西美尼、提出“火本原论”的赫拉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的德谟克利特、当然也包括提出“数本原论”的毕达哥拉斯等等。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他们都偏向“自然哲学”,探讨的主题是“本体论”也就是对世界的起源,万物的构成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第二阶段:是从公元前400多年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之后便是古希腊著名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这一时期的思想特点是从外部的自然界,转向了关注人类自身。

从探索万物的构成,转向关注人性的善恶、道德以及知识等与人类自身相关的话题。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引言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他被誉为快乐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他教导人们通过追求快乐来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深受许多人的赞同和追随,他的理论观点对现代的心理学、道德哲学等学科也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

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伊壁鸠鲁的快乐观围绕着“快乐是最高善”的理念展开。

他认为所有的行为和追求都是为了达到快乐的目的。

然而,伊壁鸠鲁的快乐观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快乐不同,它更注重内在的、持久的精神快乐,而非外在的短暂欢愉。

快乐的含义伊壁鸠鲁将快乐定义为一种没有痛苦、无干扰的心灵状态。

他认为快乐是最终的目标,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追求。

在伊壁鸠鲁看来,快乐是一种精神的满足和内心的安宁,它来源于对理智的追求和生活的自律。

快乐的来源伊壁鸠鲁认为,快乐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 身体上的满足:即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水和住所。

只有当身体得到满足,人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2. 心灵的满足:这与思想的追求有关。

伊壁鸠鲁认为,通过思考、学习和理解世界,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深刻的满足感。

3. 人际关系的满足:伊壁鸠鲁提倡人们与他人建立深厚的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认为,通过与他人分享快乐和痛苦,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

追求快乐的实践方法伊壁鸠鲁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人们追求快乐。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克服苦难、痛苦和内心的纷乱,最终达到精神上的平静和快乐。

减少欲望与功利主义伊壁鸠鲁认为,欲望是导致人们失去快乐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提倡适度和简朴的生活方式,主张对物质财富的追求适度抑制。

他认为,过多的物质欲望只会使人们陷入追逐无尽欲望的苦恼之中。

预防痛苦与困扰伊壁鸠鲁指出,痛苦和困扰是人们追求快乐的障碍。

他提出了一些方法来预防痛苦和困扰,例如通过审视思想和情绪,逃避不必要的纷争和争执,以及摒弃对不可控制事物的担忧。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伊壁鸠鲁是希腊哲学家之一,他的快乐主义伦理学成为了古代伦理学的一种流派。

他认为快乐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目标,并通过理性思考、自我控制和互助合作的方式来达到快乐。

伊壁鸠鲁将快乐分为“精神快乐”和“肉体快乐”两种。

他认为精神快乐是最高境界的快乐,这种快乐源自于理智思考和对道德的实践。

而肉体快乐则是人类本能的愉悦感受,如食物、性爱、睡眠等。

他认为肉体快乐与精神快乐相比,只是一种低级的快乐。

在伊壁鸠鲁看来,快乐和幸福是由人类的内心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外部因素所决定的。

因此,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理性思考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从而实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伊壁鸠鲁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来指导人们实现快乐和幸福。

首先,他强调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认为我们需要通过深思熟虑的方式来考虑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其次,他强调了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认为我们需要抑制自己的欲望和冲动,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第三,他提出了互助合作的原则,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合作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最后,他强调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认为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生命,并尽可能地延长寿命,以享受更长久的快乐和幸福。

在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中,他认为道德是快乐和幸福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认为道德行为可以使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而不是为了符合社会的期望或道德规范而奉行道德行为。

他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以人类的快乐为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中考虑道德和快乐之间的平衡。

总的来说,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是以快乐和幸福为终极目标,提倡通过理性思考、自我控制和互助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快乐和幸福。

他认为快乐是自我内在的,可以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来实现。

此外,他还强调了道德在实现快乐和幸福中的重要性,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以人类的快乐为最终目标。

浅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浅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浅谈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摘要:伊壁鸠鲁是“快乐主义”的代表,他的思想影响广泛,曾被人误解为享乐主义。

但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以辨证的态度对待伊壁鸠鲁的快乐论,努力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关键词:快乐;幸福;伊壁鸠鲁伊壁鸠鲁是古希腊晚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的哲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研究真理标准的准则学;研究自然及其生灭的物理学;研究人生及其目的的伦理学。

伊壁鸠鲁在他感觉主义准则和原子论物理学的基础上,改造和发挥了昔兰尼学派的快乐论,提出了自己的快乐主义,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

一、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伊壁鸠鲁说“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

”但是,“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

伊壁鸠鲁把快乐分为两类:一是“动态”快乐,是人们在满足自己的愿望的过程中获得,主要指感觉的快乐。

一是“静态”快乐,是一个人愿望得到满足后,那种满足的状态本身,主要指精神的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精神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在他看来,肉体的快乐是必要的,但无法实现灵魂的快乐。

而精神的快乐是深刻的,能使人体会到内心的宁静。

在伊壁鸠鲁看来,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不应该沉迷于肉体感官享乐的人,而是一个追求精神快乐的人。

从这一角度来看,伊壁鸠鲁并不像人们长期误解的那样鼓吹单纯追求感官的快乐和欲望的满足。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并不等同于纵欲主义和享乐主义。

二、如何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快乐与愿望。

伊壁鸠鲁把欲望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自然的、必要的愿望”。

包括衣、食、住等。

这类欲望应该尽量满足,“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

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根植于此”。

筇二类是“自然的,但不必要的愿望”。

例如对奢侈食物的渴望。

第三类是“徒劳的、无意义的愿望”。

表现为权欲、财欲、名欲等等。

这些愿望干扰了灵魂的宁静,应该把它们消除。

聪明的人能够控制住这些欲望,保持心灵的宁静,获得幸福。

快乐、美德与友谊。

伊壁鸠鲁认为友谊是获得幸福的工具。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

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思想综述与遗产在伊壁鸠鲁看来,学习哲学真正的目的在于让人过上快乐的生活,下面是搜集的一篇探究伊壁鸠鲁哲学体系的,欢迎阅读参考。

伊壁鸠鲁出生于希腊萨摩斯岛,父母是雅典人,从小就开始接触不同的老师及学派,他熟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及皮浪的怀疑论学说。

在各城邦讲学后,于公元前305年在雅典创立了“花园”学园,他敞开大门欢迎妇女及奴隶前来学习,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他的学生们也同样给予了他强烈的忠诚感,他们着书立说,以膜拜自己的老师。

伊壁鸠鲁生活在希腊化时代,当城邦失去了依靠,心灵便无所归依。

动荡的生活让他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向内转移,为心灵找寻安身之处。

他以原子本体论为哲学基础,发展出快乐主义伦理学,使伊壁鸠鲁学派成为希腊化时代最为着名的派系之一。

一、伊壁鸠鲁哲学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诚然,伊壁鸠鲁的哲学体系的形成是由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成,但其中的两点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社会背景“在亚历山大病逝后,将领们便掀起了瓜分帝国的狂潮,形成了三大王国。

”[1]人们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口中学习到的以城邦为本体的古典伦理学早已不复存在,战争使人们失去安身立命之所,城邦的破坏让人们的心灵家园也无所归依,人们不再从参与公共生活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是要考虑如何在个人与庞大帝国中来寻找自己的处世之道。

文德尔班就曾将这一时期的希腊定义为“探讨伦理的时期”[2],如何在大变化的时代下寻求自身的幸福便成为人们的不断思考的问题。

伊壁鸠鲁哲学就在这时登上历史舞台。

可以说,伊壁鸠鲁的伦理观首先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哲学治疗”,将人们从彷徨迷失中解救出来。

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的同时,研习伊壁鸠鲁提出的快乐主义伦理观,寻求内心的愉悦和灵魂的宁静。

许多人在探讨伊壁鸠鲁哲学时仅仅认为这是单纯追求享乐与自我感受的学派,在我看来,这是片面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伊式哲学的提出,有其内在深厚的社会积淀,伊壁鸠鲁只是在时代变革的转折点上积极寻找着救世良方。

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

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

伊壁鸠鲁(Epicurus)是古希腊哲学家,他的哲学被称为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

伊壁鸠鲁的哲学强调人们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的重要性。

以下是关于伊壁鸠鲁哲学中自然和快乐的要点:⚫自然观:伊壁鸠鲁认为自然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宇宙是由无数个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

他反对神话和超自然的解释,主张通过理性和观察来认识自然。

⚫快乐的追求:伊壁鸠鲁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快乐。

他认为快乐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一切行动的动力都是为了获得快乐。

快乐被定义为无痛苦的状态,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快乐,也包括心灵上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

⚫避免痛苦:伊壁鸠鲁认为痛苦是人们应该避免的最大恶。

他将痛苦分为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痛苦,主张通过智慧和理性的运用来减少痛苦的发生。

例如,对于身体上的痛苦,他主张适度的享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适度和简朴的生活:伊壁鸠鲁主义主张适度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他反对奢侈和过度追求物质财富,认为过度欲望会导致痛苦的增加。

相反,他主张减少欲望,满足基本的需求,并享受简单而美好的事物,如友谊、智慧和思考。

⚫友谊的重要性:伊壁鸠鲁认为友谊是快乐和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真正的友谊应该基于相互的理解、尊重和善意,而不是基于功利或利益。

通过与朋友分享快乐和痛苦,人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满足和内心的安慰。

伊壁鸠鲁的哲学主张通过追求简朴的生活、避免痛苦、理性的思考和发展真诚的友谊来实现快乐和幸福。

他的哲学观点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自身的满足感,而非社会的权力或物质的追求。

伊壁鸠鲁主义对后世的哲学和伦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哲学的代表之一。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

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摘要:伊壁鸠鲁把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视为最高的善,视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建立了一个完备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体系。

但是,他的快乐观伦理思想,在历史上一直受到种种歪曲。

文章试图从伊壁鸠鲁的言论和生活方式,诠释其快乐主义伦理思想。

关键词:伊壁鸠鲁;快乐主义;享乐主义伊壁鸠鲁在伦理学方面以对快乐主义的论证最为著名,并一直为许多流派所继承和沿用,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人们往往把他的快乐主义简单地等同为享乐主义。

实际,伊壁鸠鲁考察了人类心理,对友谊进行科学地分析,强调哲学与科学能把人从恐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引导人们获得快乐。

一、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思想的误解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是古代希腊晚期伟大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和启蒙者。

他在哲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直接继承并发展了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这在哲学史上已形成共识。

但是,其快乐主义的伦理思想,在历史上却受到种种的误解和批判,把它等同于享乐主义。

西塞罗对伊壁鸠鲁伦理学的批判就很具有代表性:“一种美德,却要迎合感官上的快乐,它处于一种多么可悲的奴役状态啊!而且,智慧的功能将是什么呢?在两种感官上的快乐之间做技巧吗?就算可能没有什么比这种选择更令人愉悦的了,但试想,对智慧来说,还有什么比这种作用卑贱呢?”类似的误解和批评,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因此,对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进行梳理,还它以本来面目,消除人们长期以来对它所形成的错误理解和不公正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二、快乐主义产生的背景及根源伊壁鸠鲁身处希腊刚沦亡于马其顿的乱世,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普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首先,长期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乱,使得许多人失去了对从前那种自由城邦公共事业的热情,因此,由脱离痛苦的外界生活转向隐匿的内心生活,并在那里寻求安宁和幸福,就成为当时的一种很有影响的社会思潮。

哲学不能不反映这种思潮,伦理思考的问题也发生了转向:原来热心于城邦的公共事业和幸福,致力于实现奴隶主阶级的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现在人们所能治理的只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个人的伦理已成为主要的、突出的课题,哲学家的任务主要不再是探求“统治的艺术”,而是向每个人提供如何治理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原则和忠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原子论了解自然奥秘与人的幸福快乐之间有无关系呢?苏格拉底认为自然哲学不能解决人生活中的幸福问题,因而由自然哲学转向人学。

后世有许多学者也认为自然哲学不能带给人幸福。

伊壁鸠鲁却对自然哲学情有独衷,认为他的自然哲学能使人生活美好快乐。

他的原子论到底是何内容呢?会让他认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2.1原子、物体、宇宙与虚空伊壁鸠鲁坚定地告诉我们“宇宙过去一向就和现在一样,将来也永远如此。

”①他的意思也就是宇宙是一直存在的,不是什么神灵从一无所有中创造出来的。

宇宙也永远会存在下去,决不会有世界末日的来临,世界不会毁灭为一无所有。

这句话告诉我们自然界的整体即宇宙是无变化的。

他用这句话就否定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宗教、神话的所谓神创造了世界,神会在世界末日时将世界毁灭的无稽之谈。

“如果无中能够生有,那么各种东西都能从所有的东西生出来,一切东西都不需要种子就能产生。

”②“但事实上,每种东西都产生于其固定的种子,每种东西由之而生,由之而出现在阳光底下的本源正是它自己的质料和原初物体。

”③“许多东西都有共同的原初物体,正如字母对于不同的词汇是共同的一样,而不会相信有什么东西能够没有原始种子而存在。

”④伊壁鸠鲁派是原子论者,认为万物的始基是原子,“原子”的本意是不可分割者,不过,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更多地用“始基”“种子”等术语,而不太说“原子”。

“自然也会将万物重新分解成其元素,而不会将万物彻底消解为无”。

⑤这里的原子或元素,也是无变化的。

“我们看见的一切东西都不会完完全全地消灭,因为大自然总是用一物来构建另一物,只有通过其他东西的死亡才能生育新的东西。

”⑥总之,宇宙是永恒存在的,不是神创造的。

无变化的宇宙和无变化的原子似乎是不可捉摸的,只能靠理性思辨理解。

但是人的感官感觉的世界却是生动的、变化的,生动的世界则是由物体与虚空组成的,物体是不断变化的,物体在虚空中运动穿行,除此以外,别无其他。

“物体的存在处处都可以得到感觉的证明。

”⑦通过各种感觉,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各种物体的存在,我们的视角、触觉、听觉、嗅觉无时无处不在向我们证明着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万物都是借着原子或紧或松地交织维系在一起,虽然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原子,但它们依然是存在的。

比如风,虽不可见,但它却能席卷海洋、乌云等,比如气味,比如衣服上的水汽或经年累月磨损掉的戒指的部分等等,虽然看不见,却是存在的。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349②【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66③【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66④【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67⑤【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67⑥【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68除了物体之外,就是虚空了。

虚空是一定存在的,因为“如果没有我们称之为虚空、地方以及不可触的实体的东西,物体就会没有存在的地方,没有运动的场所。

”①因为物体都是有体积的,即使最小的原子在空间也应是占据位置的,而有体积的东西就有阻挡和堵塞的本性。

如果没有虚空,根本无法想象整个宇宙是坚实而有空隙的整体。

如果没有虚空,万物无法移动一点。

然而,感觉告诉我们万物永不停息地在运动着,从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这就必然证明了存在着虚空让它通过。

万物内部也存在运动,所以物体当中也存在着虚空,水汽才能渗过石头在石面结出水珠,养料才能从根部通过树干向树枝输送等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中,宇宙有三个层次:1.原子,2.物体与虚空,3.宇宙。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独立存在者。

有些现象是物体的特性或偶性,如重量、冷、热、流动性等,离开了物体不复存在。

宇宙是无限的,因为如果是有限的,则必定有边界,而边界必定要有边界之外的东西才能够确认有边界。

宇宙若有边界,边界之外的仍是宇宙,所以宇宙无限。

宇宙无限则物体和虚空也必定是无限的,因为若物体有限虚空无限,则有限的物体在无限的虚空中漫无边际的不停运动,无法相对停在某个相对地方,最终消散在无限虚空中,感觉也感知不到物体的存在;如果物体无限而虚空有限,则有限的空间是放不下无限多的物体的,所以物体和虚空都是无限的,宇宙才是无限的。

2.2原子的性质与运动物体是无限的,指的是其数量无限,而物体的种类并不是无限的。

因为如果物体种类无限的话,那么世界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怪物,比如半人半兽的东西,人的身体上长出巨大的树枝,张开血盆大口喷出火焰的怪兽等等,世界是不存在这些东西的。

世界上的物种虽然很多,但是是有限的,既然物种有限,那么组成物体的原子的形状,以及原子组成物体的方式也是有限的。

原子的形状多种多样,但不是无限多样。

物体都是由多种原子组成的。

“没有什么其本性为我们所熟知东西是只由一种元素所构成的,——万物莫不由混合的种子所构成。

”②原子组成事物的方式也不是无限多,因此宇宙中物体的种类很多但有限。

而物体的数量是无限的,那就说明了原子的数量也是无限多的。

伊壁鸠鲁认为原子不具备宏观物体的那些诸如颜色、温度等特性,而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它所具有的种子是以什么姿势和别的什么种子相结合,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给予和接受什么样的运动”。

③“事物的始基在构成一事物时,由于它们并不能从自身散发什么,所以并不给物体提供气味或声音,同样也不供以味道、寒冷、热气、温暖等等。

”④但是原子是具有形状、体积和重量等性质的。

如果没有形状、体积;则原子组合形成的物体又怎么有体积。

如果没有重量则组合物又怎么有重量呢?“德谟克里特说(原子)有两种属性:大小和形状。

而伊壁鸠鲁则加了第三种:重量。

因为他说物体在重量①【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物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350②【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物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94-95③【古希腊】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著,包利民等译,《自然与快乐:伊壁鸠鲁的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113的作用下运动,这是一种必要性。

”①“原子永远不断在运动。

”②原子组合形成的物体是永恒运动着的,那么原子又怎么可能静止不动呢?原子是有重量的,而虚空是毫无任何阻挡的,原子被自己的重量所推动,必定在虚空中不停地高速运动着,原子的运动形态有三种:“有的直线下落,有的离开正路,还有的由于冲撞而向后退”。

③“正是事物的始基最先自己运动,接着,那些由始基的小型结合所构成、并且最接近始基而首当其冲的物体,就由那些始基不可见的撞击而骚动起来,之后这些东西又刺激更大些的东西,这样,运动就由原子开始而逐步上升而终于出现在我们的感觉里面。

”④伊壁鸠鲁认为“冲撞后有的彼此远远分开,有的一直退到它们碰到其他原子挤在一起才停止,还有的为卡在它们周围的原子所包围。

这一方面是由于那将各个原子分隔开来的虚空的本性使然,因为虚空不能提供抵抗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原子的坚硬使它们冲撞后向后退,一直退到冲撞后与其他原子卡在一起时所能容许的那样远的距离。

这些运动没有开端,因为原子与虚空是永恒的。

”⑤2.3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但在原子运动方式上二者又有区别。

德谟克利特承认原子的第一种直线下落和第三种冲撞运动,第二种偏斜运动是伊壁鸠鲁的发现。

此点是许多哲学家抨击伊壁鸠鲁的地方,如西塞罗,普鲁泰克,他们认为这一点是伊壁鸠鲁的谎言,是伊壁鸠鲁为了让原子相互撞击而杜撰出偏斜运动一说,说伊壁鸠鲁是自相矛盾的。

对于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较有说服力的是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所说的原子是一个实体,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容忽视的。

原子由于重量而作直线下落运动,其轨道就是直线,原子则像直线中的点。

众所周知,点在线中被忽略不计了,点也就无所谓体积重量等了,变成了一个抽象名词,而否定了自己的物质性,只剩下直线对它的必然规定性。

在虚空中只有原子存在,如果原子也被抽象了,宇宙中就不剩什么了。

然而,宇宙是存在万物的,所以原子必须要体现它的物质性。

于是原子从直线中偏斜出来,否定了直线对它的必然规定性,否定了决定论观点,具备了物体形式。

伊壁鸠鲁的学生卢克莱修认为“当原初物体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在虚空之中直线下落时,它们会在无法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稍稍偏离其常轨,那一点偏移刚好够得上被称为运动的改变。

如果它们不会偏斜,那么一切都会向雨点一样穿过深渊的虚空向下跌落,始基的一切相遇都不会发生,也不会引起任何撞击。

这样,大自然将永远无法产生任何东西。

”⑥因为在毫无阻力的虚空中,不同重量的原子其运动速度是相同的,不发生偏斜,则原子相互之间永不会相遇。

但这种偏斜仅仅只是最微小的偏离,而不能是大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99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351③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351④【古罗马】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物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p68⑤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p351⑥幅度的弯出去的运动。

所以在原子运动中“除了碰撞和重力之外,运动还可以有别的原因。

”①这个别的原因正是原子在不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空间的细微偏移。

“如果始基也不通过偏斜而开始新的运动以打破这一命运的铁律,使原因不再无穷地跟着另一个原因,那么大地上的生物怎么可能有其自由意志呢?这一自由意志又如何挣脱命运的锁链,使我们能够趋向快乐所指引的地方,而且可以不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是随着自己的心意偏转自己的运动?”②我们正是从偏斜运动中“获得了与生俱来的自由意志力量”。

③我认为伊壁鸠鲁分析原子的性质与运动着重是要强调原子的偏斜运动,因为这是他为人的自我意识开辟自由的道路原子的偏斜运动是伊壁鸠鲁的根本原则,他实际上是用原子的偏斜运动来暗示人的自由。

在他看来,人类社会中的个体如同世界中的原子。

原子没有任何原因的发生偏斜运动,偏斜是它的自由意志,是自明的,无需任何理由。

原子的偏斜本身却成了宇宙中其他一切事物的原因,有了原子的偏斜运动,整个世界才形成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