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课堂实录

《弟子规》课堂实录
《弟子规》课堂实录

《弟子规》课堂实录

执教:郭初阳

授课班级: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六(4)班,学生在课前阅读了《弟子规·入则孝》并填写了表格,教师汇总后发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弟子规》总共七个部分。文章很长,今天只有40分钟时间,所以我们就学习《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因为它是三字排列,很容易朗读,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遍,好不好郭老师读6个字,大家再读6个字,OK我们一起来。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得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大家越读越来劲。因为三字排列,读起来很有感觉。之前我其实跟大家有过接触了,对吧大家是不是填过一张表格,这个表格后来又汇总到了我这里。还记得表格上的问题吗

生:记得。

一、如果我是父(母),我最希望孩子记住的6个字是——

师:我问大家——如果你是父亲(母亲),那么,你最希望孩子记住的6个字是——每个同学都给了一个答案,同学们都很高兴,哇,摇身一变,现在我已经是父亲啦,已经是有胡子的人啦。女生也很高兴,哇,我有个孩子了。大家的答案,我看得很高兴。大家猜,呼声最高的,最希望我们的孩子记住的是哪6个字吗(出示PPT,略)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出——

生:出必告,反必面。

(师解释通假字“反”同“返”)

师:请解释一下这6个字是什么意思,好吗

生:“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是:外出、返家,都禀报父母。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班总共有9位同学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是哪九位同学呢(出示PPT,略)

师:9位同学里,分成了两大类。8位同学的意思是一样的。我要从这8位同学里选一位代表来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重要。(一生举手)好,你来说。你是里面的哪位

生:宗小凡。我认为,如果我们外出的话,一定要告诉父母,不然他们会担心;而回来呢,也要见到父母,让父母知道你很健康,没有事,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师:谢谢。你的回答里有两个词语很重要,这两个词语里面都有一个“心”字,对吗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不要——

生:(齐)担心。

师:都是为了让他们——

生:(齐)放心。

师:嗯!很体谅父母哦,所以这个句子非常重要。其他几位同学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有一位同学——陆竞琰,给的答案很特别。我们请陆竟琰来说一说理由。

陆竟琰:我认为出门的时候不告诉父母的话,如果遇到坏人那就糟糕了,如果家长发现你长时间不回家的话,就能及时拨打110,告诉警察。

师:陆竟琰,你爸爸是警察吗

陆竟琰:我爸爸是检察官。

师:果然!(众生笑)检察官的女儿很不一样哦,她是从保护子女安全的角度来认识这句话的重要性的。让父母随时都知道子女在什么地方,这个很有道理。

(出示PPT,略)

师:那么,另外还有两个句子很多同学达成了共识,至少5位以上的同学觉得“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重要,请问这个句子什么意思

生:就是,父母说你的时候,你要顺承。

师:什么叫顺承

生:顺承就是听他的话。

师:父母如果批评你的时候,你要顺承,你要虚心地接受,对吗好,我们来看看是哪7位同学。(PPT出示7人的姓名与各自的解答)

师:7位同学都觉得这个句子很重要——以后我有了孩子,我要让他记住。我想请其中一位同学,俞千业,为什么你要让你的孩子记住这6个字俞千业:因为……父母说的都是……(沉默)

师:你怎么想就怎么说。

(俞千业沉默)

师:俞千业,其实郭老师把你的答案写在这里了。

?

(出示PPT,略)

师:读一下好不好

俞千业:因为有的孩子犯了错,还不听大人的责骂和教诲。

师:有的孩子很调皮,是吧,请坐。犯了错还不虚心接受,所以要让他知道这个道理。父母责——

生:(齐声)须顺承。

师:对啊,这是一条原理,你怎么可以不虚心接受呢沈伟,你也读一下自己的答案。

沈伟:因为父母的责备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应该认真听父母的话,并要改正错误。

师:非常好,请坐。7位同学都写得非常好,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陈耀洲、高赵一、孙鑫、沈伟——责备:王昱、俞千业——责骂,冯凯梁——批评,这是我们对“责”字的理解。但大家不要忘了,这个“责”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写在上面的——

生:(齐声)责打。

师:责打,手上拿一根棍子哦。如果“责”字是“责打”的话.你是否还要让你的子女牢牢记住这个句子我还想先请这几位同学来说一说。冯凯梁,如果是责打的话,你希望你的子女记住这句话吗

生:希望。

师:希望,是吗你的理由。

冯凯梁:因为孩子有些时候总是不听大人的话,所以我们要责打他。

师:儿子很不乖,不听你——老爸的话,所以老爸就“piapiapia”打一顿,是吧你责打他有原则吗怎么个打法,可以描述一下吗假设你有个儿子的话,你怎么打你的小孩。

冯凯梁:用手打。

师:打哪里

生:脸。

师:打脸啊!(众生笑)

师:打脸啊

冯凯梁:嗯!

<

师:每次打几下

冯凯梁:一下。

师:就一下是吧,他犯了什么错误,你会打他的脸一下

冯凯梁:有的时候不听老师的话。

师:老师打电话来告状了,是吧

冯凯梁:嗯!

师:来,过来,把脸伸过来,“pia”这样打一下,是吗(冯凯梁点头)

师:哦,请坐。冯爸爸是很严厉的哦。我想听听别的同学的看法。陈耀洲刚才说“父母的责备话一定要记在心中”,那我想听听陈耀洲怎么看责打的问题。你会责打你的孩子吗

陈耀洲:嗯,我不会。

师:为什么

^

陈耀洲:因为,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师:暴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么,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同样,刚才冯爸爸的问题你也碰到了,你们的小孩都是同一个班的,然后班主任打电话来,分别投诉“这孩子太不乖了,在学校里考得一塌糊涂,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这边的爸爸已经打了一个耳光了哦,你呢

陈耀洲:我……我会……用语言来教他来怎么样……怎么样……不要犯错。

师:我们再假设,他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甚至是不可原谅的,你始终坚持你那个非暴力原则吗也就是说,你永远不打你的孩子,永远只是跟他讲道理,是这样吗

陈耀洲:不是。

师:那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打他

陈耀洲:我在他犯轻错的时候不打他。在犯特别特别严重错误时,打他。

师:你怎么打他

(陈耀洲思考)

师:用什么打他,用手吗

陈耀洲:是。

师:打哪里

陈耀洲:(犹豫)打……打脸。

师:都打脸呀(众笑)

师:请坐。好,这几位同学之外,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多人举手)我很想听听妈妈们的看法,老爸都这么凶哦,过来就打脸的,好害怕啊,幸亏我不是你的儿子,否则我的脸都肿了。这个女同学,你怎么看待责打的问题

生:我不会打我的子女。

师:永不吗

生:嗯。

师:绝不吗

生:(笑,思考)嗯!

师:理由

生:如果我们责打自己的子女.这个打的印记会深深地留在他的心里,他就会恨我们,就开始走上歪路,不听我们的话,不好好上学……

师:那他犯了错误,你怎么办

生:说服教育。

师:一定是说服教育

生:是。

师:你从小到大,老爸老妈有没有打过你

生:没有。

师:从来没有

生:嗯。

师:请坐。看来爸爸的看法和妈妈的看法有点不太一样,是吧我想采访一下这个爸爸(陈耀洲),你老爸老妈有没有打过你

陈耀洲:打过。(冯凯梁回过头来,笑)

师:我想问一下冯爸爸。(摸摸冯凯梁的头)

冯凯梁:打过。(众笑)

师:我想请同学来评价一下,刚才三个采访,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生举手)生:恐怕女生的观点跟男生的观点不太一样。有的时候呢。我认为说服教育比较好一点;打的话呢,有的时候孩子不是悔过,而是不服气,而且你打他的话,也许就产生隔阂。

师:我们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她说,一般来讲说是严父慈母,男女生有区别。还有同学有发现吗

生:我觉得打孩子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他就会,以后跟你什么事都对着干,你要他向东他就向西。

师:很好,请坐。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刚才站起来3位家长,有两位主张要打孩子,在必要的时候;有一位主张,无论任何时候,都绝不打孩子。事后对他们的采访是,主张打孩子的两住家长,他们小时候也都曾经被打过;而主张非暴力的那位家长,她从小都没有被打过。所以我们的结论是,暴力它是可以----

生:导致孩子遗传的。(众笑)

:

师:非常好的一个词语啊!暴力会“遗传”——仇恨会传递,这个你要很警惕。你曾经挨过打,是不是让暴力在你身上从此就终止呢,还是让它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时间有限,我们暂时讨论到这里。

(用PPT出示“父母教,须敬听”)

师:还有一处,很多同学也都很喜欢,有6位同学说“父母——教,须敬听”(生跟读),很好,我们再读一遍好吗——(生齐读)

师:我们来看一看,是哪6位同学。(出示PPT)

宰琛琳:因为当父母教育孩子时,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王彬:父母教导的时候,如果你不用心听,什么都不会记住。

孙俞:在父母教育孩子时,会告诉他们许多道理,所以孩子只有认真听,才能明白父母的教诲。

胡迪:因为父母教我们是为了我们好。

陈可奇:父母教孩子,须要认真听,不认真听也就是不尊敬父母。

经典:父母教会我们的东西,要好好记着不要忘记。

!

(师请王彬、陈可奇朗读自己的答案)

师:两位同学都强调了,要很认真地听。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这个字在两个人的朗读中,是不一样的,教(jiào)导,对吗陈可奇在念的时候是教(jiāo)。

(师辨析“教”的读音、意义)

师:这里面有细微的差别,教(jiào)育、教(jiào)导、教(jiào)诲、管教(jiào),这都是从哲理层面上来教育你,给你讲道理。而“来,会做风筝吗,不会做来,爸爸教(jiāo)你”,则是一种具体技法的传授,对吗所以,父母——教(jiào),父母教训你的时候,须敬听。后面3位同学要考虑一下哦,不要用现代汉语的意思来理解它的原义,我们再一起来读一遍,第四声——(生齐读两遍)

师:非常好!接下来我有问题想问各位了,你知道这个“教(jiào)”字的本义是什么吗

师:大家看这个“教(jiào)”字,你有没有看到你自己啊,你在哪里(有生轻声答“右上”)你在右上啊(有生改答“右下”)

师:你在哪里啊(有生说“左下”)

师:(示意PPT中“教”字左下的“子”)这个是你对不对啊,看看你的大脑袋,对吧你的手,你的脚,你的身子,你在这里!在干吗呢哎哟,两个叉叉,估计是在做奥数(众生笑),好难啊,不想做了,哎呀烦死了,不要做什么奥数了——然后旁边,旁边有一只手,手上拿着——

生:一根棍子。

.

师:一根棍子。大家看,反文旁的,其实就是这个字(示意“支”字),这个字有两个变体,一个这个样子(支),一个这个样子(史),都念叩,就是“手上拿着一根棍子在打”的意思。(示意PPT上另一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啊生:(齐声)敲。

师:(示意PPT上另一字,看向学生)旁边是个贝,什么字啊

生:(齐声)败。

师:败,败坏的败,打败的败。(示意PPT上另一字)

生:(齐读)改。

师:你改不改,不改棍子伺候,把脸伸过来,手掌打你。(示意PPT另一字,看向学生)左边是个儿子的“子”呀,这都是一个“子”字,一个反文旁。

生:(齐声)孜。

师:孜孜不倦地学习,否则——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因为后面有根棍

子。你敢不认真学习吗来,棍子拿过来。各位,“父母教,须敬听”。管教,管教,这个字啊——刚才两位爸爸说得很好,说得很符合中国的传统。因为,教训教训,很多时候是要暴力的,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有根棍子在那边。老师手里有时候也会拿一根棍子,这根棍子称为——

生:(齐声)教鞭。

!

师:(做挥鞭的动作)看你听不听话!

二、如果我是父(母),我最希望为孩子删去的6个字是——

师:接下来,在那个调查表上还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我是父母,我最希望为孩子删去的6个字”,大家有印象吧

生:有。

师:但是,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我集中了稍微一致的观点。我发现很好玩,有这么两处。(用PPT出示)

师:一处是“亲有疾,药先尝”,这个要删掉,或者要改一改;还有一处呢,是“居处变,酒肉绝”。我们分头来讨论一下。(出示PPT)

理由——

胡迪:因为不吃内类营养不均衡。

陈耀洲:因为居处要固定,酒肉不能断。

李伟杰:因为这样不现实,自己的家人去世了,不需要更换住赴,也不需要喝酒,不吃肉。

:

王星娅:父母如果死了,住的地方要变,如果没有其他房子,就没地方住了。三年不吃肉喝酒,人会变得体力不支。

王逸:只要你心中有父母,惦记着父母,变不变住所,绝不绝酒肉都无所谓。

孙俞:如果有亲人离去,孩子不必改变住所,断绝酒肉,这样会更尊敬死去的亲人。

杨昊旻:因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活着的人)不要更换住所又不吃肉,这样不好。

(胡迪读理由)

师:我觉得胡迪说得很有道理。陈耀洲,你读一读你的观点。(陈耀洲读)师:陈爸爸,你喜欢喝酒啊(众笑)

陈耀洲:(笑)不喜欢。

师:啊

陈耀洲:不喜欢。

<

师:你说肉不能断我能理解,这个酒——不能断(陈耀洲迟疑)

师:你老爸喜欢喝酒吗

陈耀洲:呃……

师:喜欢吗

生:不怎么喜欢。

师:不怎么喜欢。那这个酒字看来我们也可以把它拿掉,肉很重要,酒没有肉重要。来,李伟杰,读一读你的观点,好吗

(李伟杰读)

师:请坐。我想请问大家,有没有同学真正理解这个意思,这其实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风俗,有同学可以给我们解释清楚吗

生:我觉得应该是守孝。

师:怎么个守法

|

生:就是说,如果说你当官的话,父母去世,应该是辞官回家。等到27个月以后你才能继续回来当官。

师:请坐。我们这位同学古典文化知识很丰富。当官回家的话,你要“丁忧”,你要回到家里面来给父母守孝,所以要暂时辞去你的职务。(一生举手)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古代的人死了之后,那种风俗有时候真的是很好玩儿的。70岁以上的人死了就算是大喜,人们还会舞龙啊舞狮啊庆祝呢。

师:哦,就是丧事变成了一件喜事,是吗因为他足够高寿了。

生:嗯。

师:很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居处变,酒肉绝”前面6个字是——

生:丧三年,常悲咽。

师:请注意第一个字的读音,它应当念第一声,丧(sāng)事,对吧家里有人去世了,我们称为丧事。所以说,如果某人的父母去世了,这个人在这三年里面,他要住到哪里去,有同学知道吗(环顾四周)我们请最后那位女生。

生:应该住在坟墓的旁边。

师:正确。按照传统,父母死了,作为一个孝子,在三年内,你要不喝酒不吃肉,住到坟墓的旁边去,不是住坟墓里哦。(众生笑)住在坟墓里成小龙女了,对吧要住三年,(转问众生)有何感想

生:我的感想是,就算亲人死了,也不需要断绝酒肉。

师:要不要住到坟墓旁边去

生:不需要。

(不少学生举手)

师:请坐。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看法,你怎么看

生:我觉得应该住在坟墓旁边,因为这样才能表示对父母的孝心。

(更多学生举手)

师:我们有传统派和反传统派,我想最后再请一位同学谈谈看法。

生:我认为不需要住在坟墓旁边。因为很不现实,现在都是公墓。(众生笑)不可能在公墓边建个房屋吧

师:曾经在你的生活经验里面,是否见过一个人,他的父母死了,他就住到坟墓旁边去,见过吗

~

众生:没有。

(一生举手)

师:看到过啊,真的啊

生:我奶奶农村那里有一个人,他父母死了,就葬在那个大院子里头,他那个仓库就是个木屋子,而且坟墓就在旁边,所以他就天天住到里头。

师:你怎么评价这个事情和这个人

生:这个人,他对自己的父母很孝顺,但是我觉得这样好像有些不切合现在

的实际,不过我还是很尊敬他的,因为他对父母的孝心十分、十分的可贵。

师:非常好。(全场掌声)

师:中国很大哦,传统的力量非常深厚,对吗所以你不要简单地以为,现在没有人住到父母的坟墓旁边去了,有人!我们班就有一位同学曾经看到过,而且,这个人他的确很了不起啊,因为这“居处变,酒肉绝”,他不仅只停留在口头上,他的确这样去——

众生:做。

师:做了,这就很厉害。能够践行自己所信奉的原则,把它做出来,这是厉害的。而不是口头说说,口头说,谁都会说。嗯,所以很有意思。但是我们大部分同学的看法,觉得这6个字,好像不太符合我们现代社会的实际,对吧我们没法住到公墓那边去。公墓墓地都很贵啊,哪里有地方给你搭屋子啊,不可能,除非你愿意当一个公墓管理员。(众笑)所以有些同学这样修改,我要各位同学把修改的答案朗读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出示PPT)…

(朗读)

生:我觉得“居可变,酒要绝”比较符合现在的实际。

师:那么“居可变”变到哪里去呢,变到坟墓旁边去吗

生:可以照常住在自己的房屋里。

师:那么,为什么叫“居可变”呢

生:不一定要住在房屋里,也不一定要住在坟墓旁边。

师:哦,你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三年内,如果有必要搬家,我可以换一个地方去住

生:是。

师:嗳,我们会发现,其实现在很多时候,“居处变”恰恰相反——是“居不变”,有的人家,如果有亲人去世,为了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他们常常把他的卧室——

生:留在那里。

师:然后保持它原来的样子,仿佛他还活着,对吗所以.恰恰相反。很好,

这是第一处我们觉得需要修订的地方。还有一处。(出示PPT,略)师:“亲有疾,药先尝”,我们也听听这几位同学的答案。

许扬:如果子女尝药的话,可能会把身体给吃坏。

师:请坐。老爸晚上睡不好觉,他需要吃安眠药,爸爸的药我要先尝一下,对吗,我要爱爸爸嘛,这个有问题哦。很好,许扬同学给了很现实的一个质问。

王彬:如果家人有病不一定要吃药,可以去医院。

师:请坐。谁知道你得了什么病啊,对不对你化验报告还没出来,怎么可以随便吃药呢。所以王彬的意思是,身体不舒服了赶快先到医院里检查一下;高赵一也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们分别提出了修订的意见说,“亲有疾,需医疗”,(众笑)“亲有疾,寻名医”,我爱爸爸,我要帮他找一个最好的医生,或者等化验报告出来以后,知道他要吃什么药,每天要定时吃药,时间一到,老爸,你要吃药了——“亲有疾,药即送”,我把药送到你面前,伺候你吃药。当然,你的药我可不想吃哦。吃错了药,那太可怕了。但是有一位同学——朱正阳,他有不同的看法。他说,“这是你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因为“父母一生都为我们付出,这一点看似微不足道的回报很重要”,我想听听朱正阳现在的看法。

朱正阳:如果你的父母得了重病.可是他觉得吃那个药不安心,你先尝一点,他看到你没事,吃了药反而安心。

(众生笑,师惊诧)

师:你的意思是说先验一下这个有没有毒,是不是老爸,没事,我没被毒死,(众笑)你可以放心喝这个药了。你真是这么想的吗

朱正阳:嗯。

?

师:请坐。后面有位同学举起了手,我们请后面那位同学发表一下看法,好吗

生:如果他爸爸得了重病的话.需要吃一种药,但他儿子没有这种病,如果他儿子吃过药之后,当时没有事,后来死了怎么办(众生笑)

师:请坐。同桌还有什么补充

生:因为古代的时候,人们没有固体的药,一般都是用罐子熬的中药,所以中药一般吃了以后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滋补的作用,(众笑)所以当时才会有

这种说法。

师:非常好。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吗来,继续。

生:如果父亲得了非常重的病,而父亲吃的这个药,正常人吃会有副作用的话,那自己就会得病。

师:哦,你还是主张不应该去吃父母要吃的药对吗好,请坐。(示意学生放下手)我们明白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当然,这里要明确的一点是他的本意也许是——刚才有位同学说的特别好,因为我们传统是喝中药,中药是药汤对不对所以“亲有疾.药先尝”,未必是要去替老爸验证一下这个药有没有毒,也不是为了尝一尝这个味道好不好,我先喝一口,也许它在强调这个药刚刚熬好,会不会太——

生:(齐声)烫。

师:嗯,是这个意思。但是各位。你的孩子还很小哦,只读小学一年级,如果当你让他背这句话时,他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是否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有没有这种可能有危险哦。所以,这个句子,有几位同学觉得不够严谨,容易引发误会,因为时代变了,很多中成药也未必都是以汤药的形式出现了,对吧它不是非常符合现代社会。好,我们继续往下走。

三、对于某个问题,有两种相反的看法——

~

师:最有意思的是这块内容,对于某6个字啊,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争执得很激烈。哪6个字呢(出示PPT)

事虽小勿擅为!

曹晶:有的时候,有许多事要父母做主。如果擅自作主,有可能是对父母不敬,也伤害自己。

潘晓颖:这6个字是受用终生的大道理,孩子一定要明白,并且不会自作主张地做事情。

事虽小勿擅为

张心怡: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可以不必请示父母,不必事事都要劳烦他们,让他们操心。

改为:事微小,可擅为

冯凯粱:孩子一卷胶带没了,还要告诉父母吗所以要删除这6个字。

改为:事若小,可擅为

(师请生朗读“事虽小,勿擅为”)

-

师:好。我们请双方陈述一下他们各自的看法。

(生陈述)

师:我想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到底是“事虽小,勿擅为”呢,还是“事微小,可擅为”、“事若小,可擅为”我们以前后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讨论1分钟)

师:好,谁想阐述一下你们小组的观点

生:我个人的观点是,小时候年龄比较小,没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长大以后有自己的思想,应该让他试着去处理自己的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观点是,要看他的年龄。还有别的看法吗

生:比如说一卷胶带用没了,身上又没有钱,所以要告诉父母,要买一卷胶带纸。

师:很好地回应了冯凯梁的看法,哪怕小到一卷胶带纸没有了,你还得告诉父母吧,因为你得问他要钱。这个,很有意思哦。(许多学生举手)冯凯梁冯凯梁:现在小孩子不都有零花钱嘛,你难道没有零花钱吗\

(有人回答“没有”。师再请一生发言)

师:所以,我们会发现,所有困惑的来源也许都来自于“事虽小”中关于这个“小”的定义,对吗——到底什么是“小”,什么是“小的”有时候这个“小”字,它太模糊。你犯了错误,对你处以5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你就觉得很迷惑,因为这个弹性太大啦,罚500元钱倒还好,5万元的话,我就受不了。这个空间太大了,这个概念太模糊了,关于“小”字的定义是很值得探讨的,对吗到底什么是小呢你是否可以给一个明确的概念和定义呢如果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来遵循,所有的法律都是非常清晰的概念,不会有这样模棱两可的说法。好,这个我们也就讨论到这里,接下来还有一些其他质疑项。(用PPT出示,略)师:我想请同学非常快地读一下,然后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怀疑,好吗

尹志伟:“晨则省,昏则定”,我认为它的意思就是清晨要去跟父母请安,晚上要等父母睡熟了,自己才能睡觉。我们现在都是早出晚归,早上没有时间向父母请安,晚上呢,回来之后父母已经睡着了,所以我认为这句话是可以删去的。

师:我看出尹志伟同学的学业有多么辛苦啊,这么早就出门了,回来的时候他父母都已经睡着了。(众生笑)

师:学习很累,不容易啊。好,下一位,宰陈琳。

宰陈琳:“居有常,业无变”的意思是:居处要固定,职业不变动。我认为这个不太合理,如果说你觉得这个职业不是太符合自己,换一个环境,找到适合你的工作,这样子你就可以有前途,而“居有常”,现在好多房子要拆迁,你住的地方拆迁了,都要变动的,或者你觉得那栋楼,特别吵,吵到你的生活作息,你就可以搬家。

师:明白了,请坐。所以,我觉得从宰陈琳这个答案里面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一条,墙上不是写了很多“拆”字嘛,那些“钉子户”完全可以拿《弟子规》来作为他们的盾牌,在“拆”字旁边写下三个字“居有常”。这是老爸老妈跟我说的,一定要住在这里,誓死捍卫我的家园不离开,怎么拔都拔不掉。哪怕你挖掘机把房子全挖空,我还是像个孤岛一样伫立。这是“居有常”的新含义。

石媛敏:“亲所好,力为具”的意思是:父母喜欢的要尽力去办。而我们现在送礼都是有酵目的的,并不是出于真心实意的。像我们送给父母,也许是想让他们开心,并不是自己的心意,我想的是,要送礼,表达的是心意,所以要把这份心意铭记于心。

师:请坐。父母也许并不太看重我们送他们的东西,他们更看重我们对他们的内心情感。

曹晶:“亲憎我,孝方贤”的意思是说:父母憎恨我,如果我们还能孝顺他,那才是真正的孝顺。可是每个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以不可能“亲憎我”。

师:曹晶同学的观点是:有哪一个父母会憎恨自己的孩子呢不可能。他从前提上把它给否定了,很好。

官凯文:“怡吾色,柔吾声”,如果说父母真的有了过错,你去劝谏他的话,还那样——

师:微笑地劝诫。

官凯文:那样的话就感觉没有那种严肃的态度。

师:你觉得应该严肃一点,对不对

官凯文:父母就有可能感觉不太重要,还是我行我素。

师:做错了应当很严肃地指出,你不要笑眯眯的,不知道你什么意思,对吧。

潘晓颖:我认为这个父母有点不对,本身就是自己做错了,为什么还要打孩子呢

师:所以她反对“号泣随,挞无怨”——明明是父母做错,你去劝父母,反而还被打一顿,而且你还要迎上去,让他打。(众生笑)很不正常。

俞蔡扬:“昼夜侍,不离床”,如果你白天和黑夜都在侍候父母的话,父母会为你的前途忧虑。

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事情,除非你的职业是医生,那你可以方便一点,专门照顾你的父母。

李鸿历:如果“丧(sang)三年,常悲咽”的话……

师:第一声。

李鸿历:哦,“丧(sang)三年,常悲咽”的话,就是无精打采的,我们现在都提倡昂首挺胸,应该打起精神来。

师:不要把你的悲伤挂在脸上给别人看,对吗

李鸿历:嗯。应该可以改成……(沉吟)。

师:改成什么比较好呢

李鸿历:时悲咽。

师:“时悲咽”,有时候会悲咽。这6个字很容易念错,丧念第一声,“常悲咽(ye)”,哭泣、哽咽。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悲伤是为自己呢,还是给别人看的。

师:有两位同学在讨论“居有常,业无变”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觉得这个感慨也可以推而广之。最后,想请这两位同学来朗读一下他们的感想。

陆竟琰:这样控制了孩子的自由,会使孩子们的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就会造成孩子做什么事都做不好……

朱正阳:如果不加变动不求上进,只停留在最初的状态,永远不会有幸福的生活。

师:朱正阳写得真有哲理啊,我们一起来把朱正阳这段话读一下——(生齐读)

师:下课。

《弟子规》第一课备课与教案

《弟子规》教案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课程类型: 综合课 教学用具: 【 教材、奖励币、小礼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本书和孔子。 (2)能理解本课的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3)能熟练的朗读经文,理解经文的大意。 2.故事目标: 通过故事“孟宗哭竹(孝)”、“孔融让梨(悌)”、“狼来了的故事(信)”“董遇三余读书(余力学文)”内容理解主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 3.德育和礼仪目标: (1)让学生知道“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做人”的重要品质,先做好人再做好学问; (2)学习拜孔礼和深揖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本文中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和余力”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 2.多媒体教学; : 3.启发式教学; 4.问题教学等。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同学们,你们好!(说完行揖礼,教师要精神饱满、有爱、有活力,可以

卖萌~~~)我是xxx老师,你们可以叫我X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学习《弟子规》。 2.学习揖礼和拜孔子(仪式性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环境中来) " 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刚老师跟大家打招呼的时候没有招手,而是鞠躬了,老师行的是向长辈行礼时用的揖礼,你们想学吗 好,全体学生起立,站好,整理一下自己的穿着。 双手外展内合,平伸指交叠,男生左手在外(女生右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在胸前定位。 双手向外推手上推前至口鼻前方,弯腰(躬45或60度),双手向前伸如抱一环,同时说:“老师好”,上身要慢慢地前倾,不能速度过快,手臂也不要乱动,贴紧身体。 同学们,咱们再来一遍,之后表扬学生:你们学得真快!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拜孔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给孔子行深揖三拜礼。 深揖三拜礼 基本动作解析:展臂双手在胸前立掌,向前上方推出,推高至齐眉前上方,两臂伸直同时躬身。 ' 具体步骤:在胸前抱手立掌定式,两掌指合并侧立,拇指内贴在食指旁,手臂基本端平肩部;一拜,双手向前上方推至额头前上方,低眉顺目,头、颈皆不动,边鞠边前伸直两臂,手立掌,手臂前推极致,以臀胯部为轴下躬,深躬90度;兴,起身,双手立掌回至胸前;再拜,躬身行礼,兴,起身;三拜,躬身行礼,兴,起身双手回至胸前。 礼成!好,请坐。有的同学纳闷了,我们学习《弟子规》为什么要拜孔子呢因为呀《弟子规》第一句话就说了:弟子规,圣人训。弟子是谁呢就是指我们小朋友。那圣人呢,是孔子。意思是说:《弟子规》这本书就是作者参考了先师孔子给人们的教诲后编写的,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跟老师读一遍: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带学生读一读,不必解释),这也是咱们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 二、学习: (一)课堂导入: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呢因为它是我们小朋友行动的准则。我们还小,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虚心去学习。弟子规的内容呢,主要是从居家、在外和接人待物几方面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之后,我们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特别棒的孩子。 《 (二)诵读经文 1.听录音; 2.跟读,老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有读不准的重复几遍;【可以快读、慢读、带节奏读、带动作读等等;学生跟读后要表扬那些声音洪亮的,跟着节奏走的,适时的给小奖励币,树立榜样】

《弟子规》课堂实录

《弟子规》课堂实录 执教:郭初阳 授课班级: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六(4)班,学生在课前阅读了《弟子规·入则孝》并填写了表格,教师汇总后发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弟子规》总共七个部分。文章很长,今天只有40分钟时间,所以我们就学习《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因为它是三字排列,很容易朗读,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遍,好不好郭老师读6个字,大家再读6个字,OK我们一起来。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得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大家越读越来劲。因为三字排列,读起来很有感觉。之前我其实跟大家有过接触了,对吧大家是不是填过一张表格,这个表格后来又汇总到了我这里。还记得表格上的问题吗 生:记得。 、 一、如果我是父(母),我最希望孩子记住的6个字是——

师:我问大家——如果你是父亲(母亲),那么,你最希望孩子记住的6个字是——每个同学都给了一个答案,同学们都很高兴,哇,摇身一变,现在我已经是父亲啦,已经是有胡子的人啦。女生也很高兴,哇,我有个孩子了。大家的答案,我看得很高兴。大家猜,呼声最高的,最希望我们的孩子记住的是哪6个字吗(出示PPT,略)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出—— 生:出必告,反必面。 (师解释通假字“反”同“返”) 师:请解释一下这6个字是什么意思,好吗 生:“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是:外出、返家,都禀报父母。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班总共有9位同学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是哪九位同学呢(出示PPT,略) 师:9位同学里,分成了两大类。8位同学的意思是一样的。我要从这8位同学里选一位代表来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重要。(一生举手)好,你来说。你是里面的哪位 生:宗小凡。我认为,如果我们外出的话,一定要告诉父母,不然他们会担心;而回来呢,也要见到父母,让父母知道你很健康,没有事,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 师:谢谢。你的回答里有两个词语很重要,这两个词语里面都有一个“心”字,对吗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不要—— 生:(齐)担心。 师:都是为了让他们—— 生:(齐)放心。 师:嗯!很体谅父母哦,所以这个句子非常重要。其他几位同学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有一位同学——陆竞琰,给的答案很特别。我们请陆竟琰来说一说理由。 陆竟琰:我认为出门的时候不告诉父母的话,如果遇到坏人那就糟糕了,如果家长发现你长时间不回家的话,就能及时拨打110,告诉警察。 师:陆竟琰,你爸爸是警察吗

《弟子规》校本课程教学设计.doc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五中学校本课程《弟子规》教学设计 李鹏慧 课程简介: 多年来,我校以《弟子规》为校本课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 为其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弟子规》共有 360 句、1080 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 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 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 人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 出则弟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 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进行论述,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社会大众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 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场所,学生不能仅仅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学习《弟子规》是熏陶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精髓,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育。《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诵读并学习可以使师生在行为上得到教育,有助于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从而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作者生平 李毓秀 (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七年,曾捐 钱获得县丞一职,卒于清雍正六年,享年83 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 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 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内容分析: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二课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 课题:出则弟 课节:第十二课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出则弟”的下一句“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同学们来跟着我一起读一遍。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非常好。“财物轻”就是彼此之间要把财物看得轻一些;“怨何生”,彼此之间又哪来的怨恨呢?“言语忍”,说话要互相忍让;“忿自泯”,这样忿恨自然会消除。 同学们都听过一个故事叫《孔融让梨》。在东汉时期,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的水梨让给谁啊? (哥哥、弟弟。) 让给自己的兄弟。我们想想,当他把这一个水梨让给兄弟的时候,他是出自于一颗什么样的心?对自己的哥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对哥哥是一种尊敬的心。) 哎,我们上堂课讲了“兄道友,弟道恭”。对哥哥是一颗恭敬之心。好,给他掌声鼓励一下。 (谢谢大家。) 我们想像一下,他的哥哥,当他得到这个大水梨的时候,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举手。 (哥哥会觉得弟弟长大了,弟弟懂事了。) 弟弟懂事了。好,他会认为他很懂事。好,掌声鼓励。还有吗? (弟弟这么小就学会谦让了,我为人哥哥的也得跟弟弟学习学习。) 我做哥哥的应该做得更好,是不是?哥哥也会更加的谦让。好,给他掌声鼓励,请坐。 我们想想,如果你的同桌、你身边的朋友,他把大的水梨让给你,你会有什么感觉?你会不会觉得同学、朋友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啊?就在这个谦让过程当中,彼此之间的情谊就加深了。再来哥哥从这个水梨让给他之后,他会更加地爱护他的弟弟,而且要更加努力做好一个哥哥的样子。因为这个哥哥都感觉到在受到弟弟的尊重、尊敬。 我们想想,如果孔融不是这样做的,他把大的水梨抢了过来,这样会有什么效果?会不会出现像刚才我们说到的那样的结果呢?会不会?不会,兄弟之间有可能就会经常的争吵,彼此之间可能感情就越来越疏远。这样父母能不能安心啊?不能。所以当他这样让出一个水梨的时候,他是在尽自己的孝道,他当下就做了一个孝子,因为他这样做的时候,谁最欢喜啊? (父母。) 是父母,是不是?好,给她掌声鼓励一下。 所以,我们要懂得在“物”当中能够舍出去,虽然这是一个大的水梨、一个小水梨,如果我们家里边只有一个梨,你也要怎么办?《弟子规》当中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一定先给长辈,先给比自己年龄长的人,给姥爷、姥姥,给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哥哥、姐姐,让给他人。 上次课,老师也感到很高兴、很喜悦,因为同学们只有一块糖,知道让给自己的同学、朋友,让给自己的兄弟、姐妹。两块糖也没有想到要分开,也都同样让给他人。三块糖也都没想自己来贪占。在走廊里同学们在走路站队的时候,也都是那样的谦恭有礼,非常的谦让,有插队的同学都是鞠躬,两边的同学自然给他让开一个位置。这样我们整个班级就像一个大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三课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 课题:泛爱众 课节:第三十三课 【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这堂课我们学习“泛爱众”。我们的眼睛要不要爱护啊? (要。) 要爱护啊!来,看黑板,老师先念一遍,“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预备,齐。 (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谁来说一下,“泛爱众”是什么意思?好,来,请。 (我觉得“泛爱众”的意思是广泛地去爱护众人。) 众人还有众物,给他掌声鼓励。 那“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凡是人,皆须爱”的意思是只要都是人,必须互相关爱,“天同覆,地同载”的意思是都是一个天覆盖,一个地承载。)好,给他掌声鼓励。好,都是一个天覆盖,我们同生在一个天地之间,是不是?。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什么意思?提示:行是德行。

(德行非常高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很高,被人尊重的人,不是看他的外表而是看他的德行。) 好,给她掌声鼓励。请坐。 当一个人他的行为非常高尚的时候,那他的名声自然就会很高,因为人们所敬重的,“人所重,非貌高”,人所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德行,而不是他有多么好的外貌。那“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这个才是自己的才华,比如一个人自己的才华特别大,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会很高。) “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的意思是,我认为是被别人佩服的人,他肯定不是因为他自己说大话,而是因为他自己的确有这个能力。)要有真才实学,好,掌声鼓励,请坐。 当一个人才学非常丰富的时候,他自然就会很有声望,那人们所佩服的是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他是不是能够,言很大,说大话,而不是佩服那种自吹自擂的人、自我吹嘘的人。 “泛爱众”就是广泛地爱护众人众物。所有的人都需要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同生在一个蓝天下,一片土地上。“行高者”,当一个人德行非常高尚的时候,他自然会有非常好的名声,那人们所看中的,所重视的是他是否有一个真实的德行,而不是他是不是有一个很好的外貌。那“才大者”,这个才是一个人的才学、才能,当一个人的才能非常丰富,才学非常丰富的时候,那他的名望自然就会传播出去,那人们所佩服的并不是他是不是说大话,自吹自擂,真正佩服的

弟子规1——6课

第一课弟子规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韵脚。学生能够读准一些生字和难字,能够背诵课文和课后诗歌。 2.学生知道“圣人”指谁,他的言行记载在哪本书里,能够知道弟子规的主要内容。 3.简单了解孔子和《论语》 教学过程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九课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 课题:出则弟 课节:第十九课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之前的课程当中也有给大家讲过张良的故事。那张良他人生当中为什么遇到贵人啊?为什么会遇到那位老爷爷来帮他啊?送他《太公兵法》?就是因为张良他是时时地保持着一颗恭敬之心,有对长者的这种尊敬。张良的所作所为,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就是做到了“事诸父,如事父。”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再读一遍,坐正。预备,齐。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说说看? (面对伯伯或者叔叔那样的父辈的时候,要像面对自己的父亲一样孝顺他们;面对像堂兄、堂弟那样,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的话,能像自己的亲兄弟一样爱戴他们。) 爱护他们是吧?好,掌声鼓励。 老师来概括一下,就是对待像叔叔、伯伯这样的父辈,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来恭敬、尊敬;对待像堂兄、表兄也要像对我们自己的兄长一样,这是“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们回想一下,从小到大,除了父母和老师对我们关心照顾,还有多少人陪伴我们,默默地祝福我们啊?像叔叔、伯伯,也不知道在我们小的时候抱过我们多少次,也不知道心里默默地祝福我们多少次,希望我们健康快乐。所以在我们人生当中,真的是都离不开这些长辈们的呵护、关怀。 有一句话“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恩德我们都要时时地记在心间,我们要好好地学习,奉献社会,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去帮助,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越走越踏实,人生才会厚道。 “诸父”在古代是指叔叔、伯伯,广泛地来讲,也可以延伸到像舅舅这样的长辈。我们可以把他广泛地来讲。这个“诸”其实是指众人,就是对待任何人的父母、长辈,我们都要存有一颗恭敬心,恭敬地礼遇他们。 “诸兄”是指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这样的亲戚家的孩子。其实我们广泛地来理解,就是对待任何人的兄弟姐妹,我们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来关心,来爱护。当我们是这样理解,那我们心胸就会怎么样呢?越来越宽广。 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祖逖避难》。 在晋朝有一位读书人,他叫祖逖,当时晋朝这个国家也不太稳定,在北方是五胡乱华。没有办法,祖逖就带领着几百户人家,包括自己家的亲戚,还有邻里乡亲一起迁到淮泗这个地方。一路上祖逖他都是为所有人着想,他把车马让出来,请长辈来乘坐,自己是步行。他有做到什么?“长者先,幼者后”。他也把自己的财物、药品拿出来,让

《弟子规》课堂实录

《弟子规》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圣人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日子。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古往今来,不同的人读论语会有不同的收获,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中的一则,编订了《弟子规》。(板书课题) 师:《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主要讲为人子弟(手指着弟子二字)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学习的礼仪和规范。点PPT出现孝的5则。 二、趣味诵读我能行。 师:发现了吗?弟子规都是三个字三个字的,节奏分明,琅琅上口,让我们一起来诵读。 (生齐诵) 师:同学们读得很流利。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点PPT:用不同形式诵读《弟子规》)你们准备得怎样? (生:准备好了) 师:老师再给两分钟练习一下。 (生分小组练习) 师:(点PPT:趣味诵读我能行)现在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一组读得最有韵味。第*组坐得最好,我先请这一组来。 (生表演。) 第一组:男女合诵。 生:请大家欣赏第一小组的男女合诵-----《弟子规》 师小结:这一小组的同学男女合作诵读,读出《弟子规》的韵味。还有哪一组能超过他们! 第二组:击掌朗诵。 生举手 师: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诵读呢? 生:我们小组想一边击掌一边诵读。 师:让我们一起欣赏。 生边拍掌边诵读。 师小结:你们用击掌诵读的方式体现了《弟子规》的节奏美。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第三组:乐器伴奏。 师:其他小组还有没有新招? 生:今天还带来了一种乐器,叫响板,我们组想用响板伴奏诵读。 师:行,快给大家露一手吧! 生表演。 师小结:他们这一组做了精心的准备,连乐器都搬上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为他们的创意鼓掌。 第四组:律动诵读。 师:我们第四小组的同学急不可待了,请他们来表演。 生表演。(特别指导:找音乐科组老师)

弟子规教学案例-袁丽

《弟子规》,让弟子们更规矩! ——《弟子规》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神有无穷宝藏。经典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走进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像《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更是家喻户晓。其中,《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作为语文教师,首当其冲的应该担负起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规范的重任。面对当今社会,培养如何做一个善良有礼的高尚之人,建立和谐社会就成为我们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案例主题】 五一假期刚刚过去,一些游客不文明行为的信息铺天盖地的袭来,不文明的方式也花样百出,有的游客还被列为“全国游客黑名单”中。假期间游客的伤亡数据也在逐年呈上升趋势。游客的安全,孩子们的安全问题,总是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啊,有什么还比人的生命更为重要呢?同样,安全教育,也是每个学校教育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不管是放假前,还是开学后,学生的安全问题总会被视作最重要的一课,足见学生安全的重要性。为此,教育部联合各大电视台也推出了几期安全教育类的节目,收视率极高,受到家长、老师的一致好评。最近我正准备一节关于阅读《弟子规》的校内公开课,于是我就萌发了通过阅读《弟子规》,让学生在学习做人道理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活动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列典籍,有定处,看读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片段内容,并理解其意思。培养学生爱书、护书的良好习惯。 2.通过“忆、说、读、写”等系列活动, 让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 3.通过编写《新编弟子规》,让学生有效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弟子规书本; 2.学案。 【教学步骤】 一、复习错误!未指定书签。导入,巩固旧识 1.学生跟随视频背诵前面的内容。 2.以抢答的形式进行给上句答下句的活动,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每句话的意思。 (1)亲有疾,,昼夜侍,。 (2),勿饮酒。醉为丑。 (3)骑下马,,,百步余。 (4)朝起早,,老忆至,。 【教学意图】抢答部分设计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配乐吟诵《弟子规》是让孩子感受浓郁的古典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进入主题,学习新知 1.出示图片,学生交流图片中的内容,找出图片中体现所示内容的句子 (1)出示图片1内容:(列典籍,有定处,看读毕,还原处。) (2)出示图片2内容:(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 学生指名读,领读这两句话。 2.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背诵这两句话,并与同桌合作检查背诵情况。 【教学意图】出示图片,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找一找,读一读的设计让学生与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亲密接触。在课堂中背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师提问,感悟句子,补充故事《鲁迅爱书》 ①交流感受。 学生自由读短文,与同桌交流。 ②说说鲁迅先生是如何爱书的?在相关语句中做标记。

“《弟子规》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弟子规》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西柳小学 2013年10月

“《弟子规》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也是祖国的瑰宝。《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它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它编写次序为入则孝、出则弟(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学生做人。学习践行《弟子规》,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础。学习《弟子规》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弟子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工作。并于2013年9月开学伊始,进行了“《弟子规》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这次教学研讨活动中,各位班主任老师纷纷响应学校号召,让弟子规走进课堂,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直至走进社会,力求构建和谐温馨的校园。各位老师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积极配合学校切实落实“三个一”,即每日一读、每月一查、每学期一评活动,为深入践行打好基础。 同时在学习理解基础上,开展“三个融入”,将《弟子规》学习融入家庭、融入社会、融入活动,通过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巩固学

习成果,将《弟子规》丰富的内涵化为学生良好的品格习惯。 弘扬与推广优秀传统文化的工作任重道远,绝非一蹴而就。真正践行圣贤教诲,使学习“进我耳”后,达到“入我心”“塑我行”,工作艰巨而持久。我校有信心以《弟子规》为抓手,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教育事业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弟子规讲课稿

弟子规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总叙〉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说: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一年级弟子规教学方案

一年级弟子规教学方案 一年级弟子规教学计划篇一 一、弟子规教学的涵义: 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利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儿童,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 1、加强儿童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2、增强儿童的阅读及背诵能力,加强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对基本伦常应有的概念,知道孝顺父母的重要。 4、让孩子知道为人处事的一些正确态度,学会一些做事的方法。 5、帮助学生立下志向,做个人格好、有担当的好人。 6、熟读并背诵《弟子规》,逐步落实到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人手一本《弟子规》 四、具体落实要求: 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1、对人:明白五伦的关系,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怀体贴他人;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

待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2、对事:强调「事虽小,勿擅为」的重要;要求「事勿忙,忙多错」的做事方法;注重礼仪、讲求信用,建立威仪与守信的观念;教育「承担责任、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行;培养「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是非判断的能力,并培养好学的精神。 3、对物:灌输日常生活必须「节用爱物」,还要晓喻物资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和植物;物有定位,对物品也要有恭敬爱惜之心,这样才能用得久远,常保如新,而且使用方便。 教导学生落实经典的教诲 1、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四正:心正、身正、椅正、书正 精神抖擞,读诵要求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声调不可太高 落实每天读诵 2、讲解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相结合 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例如:对长辈礼敬的应对、与同学友爱的相处、公共场合的行仪,个人优秀品格的培养,这些在课堂上都要详细地教育。 3、游戏中学,引导孩子,发挥孩子想象力、创造力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弟子规课堂

《弟子规》进进课堂 ――践行《弟子规》,做有道德人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典诗文,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也是祖国的瑰宝。《弟子规》是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是一把幸福和谐的人生钥匙,《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固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它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的规律,它编写次序为进则孝、出则弟(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夸大了教育的先后次序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教学生做人。学习践行《弟子规》,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础。学习《弟子规》有利于学生继续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所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弟子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我校校本教研的主要工作。 一、创设践行《弟子规》环境 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红围巾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讯通等平台,宣传有关《弟子规》知识和师生力行《弟子规》的目标要求,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置身于此,无时不刻都能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适时举行活动,如书法、演讲、比赛等,汇报《弟子规》学习成果。以《弟子规》内容布置教室、走廊、营造良好学习《弟子规》的氛围。 在红领由广播站中设立《弟子规》专栏,天天开设红围巾广播站15分钟。内容:5分钟《弟子规》诵读广播,天天中午,必听朗朗领诵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并且通过以故事的形式解读部分句子,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让枯燥的文字变活了。5分钟弟子规音乐、5分钟经典音乐广播。一周一内容,轮换播放。 二、培养践行《弟子规》的师资 校本教研能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校本教研的实施靠教师。教师素质提升最重要的途径是学习。所以我校要责备校教师都要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弟子规》。天天诵读,使之印象深刻,占据心灵,为践行打下基础。要求:教师一个月内背诵熟练,理解《弟子规》含义。40岁以下的教师要求背诵全文、能讲解、能默写。41――45岁的教师要求背诵《弟子规》。先读中心党校任登第教授《大家都学弟子规》,蔡礼旭《如何经营幸福人生》的书,并摘记笔记。学习中心党校刘余莉教授专题报告《弘扬中国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吉林松花江中学推展《弟子规》相关报告,靳雅佳老师《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以上所学内容还都可自己上网看视频和光盘。从思想深处领会《弟子规》精华。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 设立“学习?力行《弟子规》论坛”,抽签确定发言教师,每次不少于4人。举行学习《弟子规》优秀教师心得体会交流分享大会,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圣贤文化眼前,我们都是弟子。”这是老师们学习实践《弟子规》后共同的心声。他们发现,生活中很多无法解决的题目,通过学习《弟子规》可以找到答案,在生活、学习和为人处事当中出现的迷惘,也会由于学习实践《弟子规》而显得清楚,明朗,茅塞顿开。有的老师,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七课

个人收集整理-ZQ 课题:入则孝 课节:第七课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我们来学习下面一句,一齐.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谁来解释一下这个意思.请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如果我们地身体有了不适或者有了损伤,就会让父母担忧;如果我们在德行上有了欠缺,父母就会觉得很丢脸.)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好,给他掌声鼓励. 你看,这是念念有一颗孝子地心.身体受到伤害,有了损伤,“贻亲忧”,这个“贻”是遗留地意思,就会让我们地父母非常担忧、担心;德行如果有了缺失,父母就会感到很羞愧、很丢脸.不管我们地身体也好,德行也好,要念念怎么样?想到地是谁啊?父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所以有一个孩子,他有一回感冒了,他写日记,日记当中写道:今天我感冒了,我感到非常地伤心、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了不舒服而难过,因为什么呢?因为有病是不孝,不孝父母,让父母担心,这是不孝,因为这个我感到很难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有一个孩子,也是在我们学校学《弟子规》.有一回他地手上就受了伤了、割破了,他就在那里流眼泪.他地妈妈就很担心,说:“疼吗?孩子.”孩子说:“不是因为我手指坏了疼,我才这么难过地,是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让自己身体受伤害是不孝,让父母担忧,所以我很难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们想想,我们大家都有过生病地经历吧? (对.) 当我们生病地时候,我们地父母他们是怎么样照顾我们地?好,这位同学. (我感冒地时候,我妈妈就会一天一天地守在我地床边,晚上她都不睡觉,定时把我叫起来给我喂药.) 还要定时喂药,妈妈白天晚上都在为我们地病在操劳,你感觉怎么样? (我感觉妈妈真是太辛苦了!) 妈妈太辛苦了.那以后呢? (以后就算是生病也不要让妈妈太操心.) 千万不要让妈妈太操心.要不要生病啊? (不要.) 我们要好好地照顾好自己,不让他生病,这样爸爸妈妈才不会担心. 好,给她掌声鼓励. 作为母亲,都是“子苦愿代受,儿劳母不安”.当我们孩子受苦地时候,妈妈恨不得替你去忍受这个病苦;当你很辛劳地时候,母亲地心就特别地不安.所以你有病地时候,爸爸妈妈比你还痛苦、还难过,真地就希望:我来替我地孩子生病吧.都是这样地心.好,这位同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有一天晚上我就发烧了,然后我爸爸妈妈都在我身边问“好点了吗?”然后他们晚上就一直不睡觉,在我床边一直摸着我地头,说“好没好点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你看,一直在摸你地头,一会儿摸一次,一会儿摸一次,看一看是比以前温度升高了,还是退烧了,是不是?当你退烧了,爸爸妈妈就放心了;如果你地温度再升高,爸爸妈妈那就是一种煎熬,非常地担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好,给他掌声鼓励.来,你说一说. (有一次我发烧了,我记得我晚上总是睡不好,然后我妈妈拿着一个小板凳,在旁边一直看着我,一会儿就问,“你额头还热不热啊”?之后我还没睡着呢,我就眯起眼睛看妈妈,我看妈妈困了都快睡着了,还是勉强睁开眼睛看着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好,给她掌声鼓励. 为什么让同学分享这个过程,就是让我们回顾一下父母地辛劳、父母地恩德,当我们生病时,父母地心境.

《弟子规》课堂实录 优质文档 可下载 可修改

《弟子规》课堂实录 授课班级:江苏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六(4)班,学生在课前阅读了《弟子规·入则孝》并填写了表格,教师汇总后发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弟子规》总共七个部分。文章很长,今天只有40分钟时间,所以我们就学习《弟子规》的第一部分。因为它是三字排列,很容易朗读,我们一起来把它读一遍,好不好?郭老师读6个字,大家再读6个字,OK?我们一起来。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得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大家越读越来劲。因为三字排列,读起来很有感觉。之前我其实跟大家有过接触了,对吧?大家是不是填过一张表格,这个表格后来又汇总到了我这里。还记得表格上的问题吗? 生:记得。 一、如果我是父(母),我最希望孩子记住的6个字是—— 师:我问大家——如果你是父亲(母亲),那么,你最希望孩子记住的6个字是——每个同学都给了一个答案,同学们都很高兴,哇,摇身一变,现在我已经是父亲啦,已经是有胡子的人啦。女生也很高兴,哇,我有个孩子了。大家的

答案,我看得很高兴。大家猜,呼声最高的,最希望我们的孩子记住的是哪6个字吗?(出示PPT,略)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出—— 生:出必告,反必面。 (师解释通假字“反”同“返”) 师:请解释一下这6个字是什么意思,好吗? 生:“出必告,反必面”的意思是:外出、返家,都禀报父母。 师:非常好,请坐。我们班总共有9位同学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是哪九位同学呢?(出示PPT,略) 师:9位同学里,分成了两大类。8位同学的意思是一样的。我要从这8位同学里选一位代表来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话重要。(一生举手)好,你来说。你是里面的哪位? 生:宗小凡。我认为,如果我们外出的话,一定要告诉父母,不然他们会担心;而回来呢,也要见到父母,让父母知道你很健康,没有事,这样他们才会放心。 师:谢谢。你的回答里有两个词语很重要,这两个词语里面都有一个“心”字,对吗?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不要—— 生:(齐)担心。 师:都是为了让他们—— 生:(齐)放心。 师:嗯!很体谅父母哦,所以这个句子非常重要。其他几位同学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有一位同学——陆竞琰,给的答案很特别。我们请陆竟琰来说一说理由。 陆竟琰:我认为出门的时候不告诉父母的话,如果遇到坏人那就糟糕了,如果家长发现你长时间不回家的话,就能及时拨打110,告诉警察。 师:陆竟琰,你爸爸是警察吗? 陆竟琰:我爸爸是检察官。 师:果然!(众生笑)检察官的女儿很不一样哦,她是从保护子女安全的角度来认识这句话的重要性的。让父母随时都知道子女在什么地方,这个很有道理。 (出示PPT,略)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2.通过朗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感悟从古至今的真理,体会做人的道理。 3.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尊重自己的父母,热爱人生,懂得为人子女的本分。 4.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教学难点: 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过程: 课前放音乐 互相敬礼(塑造国学氛围)

一、复习 师:孩子们,开学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国学经典。上节课我们有学习了《弟子规》的总论部分。还能背一背吗? 学生拍手背诵《弟子规》的总论部分。(拍出节奏和韵律) 二、导入: 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一起进入《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听,圣人孔子对我们说了些什么? 课件播放《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动画版) 三、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 1.通读 师: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吗?注意要有停顿。 经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四课

---------------------------------------------------------------最新资料推荐------------------------------------------------------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四课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十四课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课题: 出则弟课节: 第十四课【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下面同学们请跟我一起来读一遍,起。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谁说一下什么意思?好。 (长者呼唤你的时候,你必须马上到那里去。 )马上到长辈那里去。 好,请坐。 还有谁知道?(人不在,己即到的意思是说长者要是不在的话自己必须得先到。 )好的。 长呼人,即代叫呢?(长辈呼唤别人的时候,自己要帮 1 / 26

助长辈去呼唤别人。 如果要是长辈要找的人不在的话,要马上去告诉长辈,免得长辈着急。 )好,给这几位同学都掌声鼓励一下。 这几名同学对这个经句都有一定的理解,非常好。 长呼人就是长辈在叫人的时候,呼是呼唤,长辈在叫人的时候,即代叫,即就是立刻马上,马上来替长辈去找人。 即代叫,代替长辈去找人;人不在,如果长辈找的人不在,己即到,自己就要马上来到长辈面前,为什么要马上来到长辈面前?(要告诉长辈那个人不在,要不然长辈该着急了。 )好,请坐。 还有呢?长辈找的人不在,来到长辈面前要做什么?(可以帮助长辈找要找的那个人,帮助长辈做事。 )帮助长辈做事情。 好,掌声鼓励。 他来到长辈面前看看长辈有哪些事情需要我们来做的。 这就是念念为他人着想的一颗存心。 这个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就是一个接待之礼,就是待人接物的礼仪。 孔老夫子讲: 不学礼,无以立。 好,同学们把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