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练习卷
上海新版九年级(上)《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卷(2)

D.原子大小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 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 24 C.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 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 1 个单位正电荷 6.(3 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对该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过膜的主要微粒是
。
第3页(共7页)
17.(3 分)在化学变化中,
可分,
不可分.
18.(3 分)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 10t 贫铀弹,不少人患上了“巴尔干
综合症”.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这种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38,核电
荷数为 92,中子数为
,质子数为
,电子数为
.
19.(3 分)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A.
B.
C.
D.
13.(3 分)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
D.可构成分子
14.(3 分)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B.纳米技术的应用
C.绿色化学的提出
D.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 3000 万种
1808 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
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
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
九年级化学全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同步练习 (新版)沪教版 (精编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水分子的模型可表示为( )A. B. C. D.2.“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歌唱出了茉莉花的美丽、芳香。
在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了(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可以再分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3.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B.相对原子质量为2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4.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下列关于R原子和R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性质相同B.电子层数相同C.相对原子质量相同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5.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 )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过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沙尘暴起,尘土满天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逐渐变小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小红对它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该原子失去电子后带负电荷7.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8.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察进行化学反应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9.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表示X 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X AZ 符号表示。
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Ho 16667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 )A.32B.67C.99D.16610.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 000 ℃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例题

【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微粒2、氮气液化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氮气分子的大小B、氮气分子的组成C、氮气分子间的距离D、氮气的化学性质3、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4、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D、分子的大小及质量都比原子大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他的分子D、分子间隔变小6、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它们的存在状态和化学性质相同C.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 D.液态氧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7、下列情况下,水分子间的间隔最小的是()A.-1℃的水B.4℃的水C.沸腾的水D.水蒸气8、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9、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A、纯净物B、混合物C、蒸水D、汞10、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B、液态氧C、二氧化碳D、双氧水11、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二氧化碳分子B、碳原子C、氧原子D、氧分子二、填空题1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
13、从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14、分子总是在不断,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分子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空隙,随着压强的增大,分子间的空隙。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①②H-O-H③O═C═O④答案(1)酸溶液中都含有 H+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故答案为:H+;H2O;(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①A:______;②B:______;③C:_____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KNO3、Na2SO4B.K2SO4、KNO3、NaNO3C.KNO3、NaNO3、Na2SO4D.K2SO4、Na2SO4、NaNO3答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D.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答案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现象解释①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③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④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故选:C.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C.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C。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练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之一,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原子的结构?A. 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C. 原子由分子组成D.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2. 以下哪种微粒不具有电性?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3.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物质都包含相同数量的微粒,这个数量是:A. 6.022×10^23B. 6.022×10^22C. 6.022×10^24D. 6.022×10^214. 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以下哪种力不是分子间力?A. 引力B. 斥力C. 摩擦力D. 范德华力5.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分子的极性?A.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B.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C. 分子没有电荷D. 分子总是非极性的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个氢原子和________个氧原子组成。
7.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________,而中子数决定了同位素。
8. 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________。
9. 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溶解度会________。
10. 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在容器内做________运动。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1. 假设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3.0×10^-26千克,计算1摩尔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12. 如果一个容器内含有2摩尔的氧气分子,已知氧气分子的体积是2.24×10^-23立方米,计算这个容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3. 简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4. 解释为什么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和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大。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论述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6. 讨论温度和压力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并解释波义耳定律和查理定律。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测试(含答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基础测试(含答案)成不同D. 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妈妈在厨房里炒菜,小华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该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 分子的体积很小B. 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的质量很小2.对于Cl和Cl−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同一种元素B. 质子数相同C. 核外电子数相同D.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3.核能的合理利用一直是国际关注热点.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内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核电荷数为3B. 电子总数为2C. 属于氢元素D. 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B.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 向一定体积的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5.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45B. 核外电子数为94C. 质子数为94D. 核电荷数为2396.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甲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 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7.“神州五号”不仅将杨立伟送上太空,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梦想,同时还承担着其他的科研任务.比如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发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与通常据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A.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 由一个带电负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8.美国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H3+).一个H3+中含有______个质子,______个电子.9.如图是稀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是______;(2)由此推出此变化的实质是______10.俄罗斯科学家2019年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11.如图是工业上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该反应涉及到______种元素______种分子,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化学式).12.小青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氢气燃烧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映的微观示意图。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质构成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质的最小微粒是:A. 分子B. 原子C. 离子D. 电子2. 以下哪个不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光子3. 原子核由什么组成?A. 质子和中子B. 质子和电子C. 中子和电子D. 分子和离子4.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A.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 是否有能量变化C. 是否有颜色变化D. 是否有状态变化5.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A. 铁C. 氢气D. 钠6. 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7. 以下哪个是纯净物?A. 空气B. 河水C. 氧气D. 矿泉水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什么决定?A. 原子核B. 中子C. 电子D. 质子9. 原子中带正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10. 以下哪种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A. 铜B. 氧气D. 氢气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物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________。
12. 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__组成。
13. 原子核由________和中子组成。
1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的________决定。
15. 纯净物分为________和化合物。
16.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
17. 金属元素通常由________构成。
18. 非金属元素通常由________构成。
19.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________。
20. 物质的化学式表示了物质的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请简述分子和原子的区别。
22. 什么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3. 什么是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24. 已知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求水分子(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25. 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3×10^-23克,1克铁中含有多少个铁原子?答案:一、选择题1-5 B D A C B6-10 D C C C C二、填空题11. 气态12. 电子13. 质子14. 电子数15. 单质16. 元素17. 原子18. 分子19. 分子20. 组成和性质三、简答题2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九年级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测试题

单元3 构成物质的微粒(2)
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核外电子总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加热后,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分子改变,由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3.原子核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
4.根据表中信息完成表格内容
中子数
16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变,仅
变了;正是由于不变,物质就不变,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变;若变了,物质也就变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就变了。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变了,变成,然后再重新组合成新物质。
可见,在化学反应中,
可分,而不可分,这就是和的本质区别。
6.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6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4)
单元知识网络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2.原子的构成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如下
121
⨯=
碳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5.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指点迷津
已知某原子中共有82个粒子,其中有30个粒子不带电,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是多少?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该原子是什么原子?
思路分析:因为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中子不带电,所以30个粒子显然是中子,余下的粒子共52个是质子数与电子数之和,又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质子数与电子数都是26,即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
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是56,该原子为铁原子。
基础评价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 ) ⎪⎩⎪⎨⎧⎩⎨⎧核外电子
中子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数
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中
A.打气筒能把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
D.海绵吸收水分
2.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是53 B.核外电子数是53
C.中子数是53 D.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是125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分子和原子都是不断运动的
D.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的事实是()
A.湿衣服放在外面晒干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C.硫加热变成硫蒸气
D.大块冰糖变成小块冰糖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 B.铁
C.氯化钠晶体 D.氩气
6.下列各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A.空气 B.液化气 C.冰水 D.糖水
7.某原子失去电子后,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带了正电
B.该原子的质子数发生了变化
C.该原子带了负电
D.该原子的相对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变
3.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
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相反粒子所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9.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中,选出适当的微粒名称填写下列空白。
(1)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2)显电中性的是,带正电荷的是,带负电荷的是。
(3)一般来说,同一种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4)构成原子的微粒有。
(5)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10.某物质的分子是MCO3,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已知用做相对原子质量基准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则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若某原子的质量是上述碳原子质量的
2.67倍,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举例说明下列物质的微粒之间的转化。
(1)原子结合成分子(2)分子分解成原子13.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你从观察到的信息写出你所获得的化学知识。
结合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拓展探究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是相同的。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的球体。
根据现代的科学证明,你认为道尔顿的论点确切吗?
把你的想法与观点与同学们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