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模具设计规范及要点

模具设计规范及要点

模具设计规范及要点模具设计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确保模具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模具设计的规范及其要点。

一、模具设计规范的目的模具设计规范的目的是确保模具具备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生产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模具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和损耗。

通过遵守规范,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

二、模具设计规范的要点1.模具设计应符合产品的要求:模具设计必须根据产品的尺寸、形状、材料和数量要求来进行,确保模具可以完美地制造出符合产品要求的零件。

2.模具设计应考虑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模具所选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承受生产过程中的高负荷和磨损。

同时,模具的加工工艺应考虑到成本、时间和质量的平衡,确保成型过程的高效和精确。

3.模具设计应遵循安全和可靠性的原则:模具的设计应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尽量减少操作人员的伤害和事故发生。

同时,模具的设计要保证其可靠性,能够稳定地工作,并且容易进行维护和修复。

4.模具设计应考虑到工装和夹具的需要: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工装和夹具的配套需求,确保模具能够与其完美配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模具设计应简化结构:模具的设计应尽量简洁,避免复杂的结构,以减少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

同时,简化结构也有利于操作和维护。

6.模具设计应具备可拆卸性:模具的设计应尽量满足零部件的可拆卸性,使得维护和更换变得容易。

这样可以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7.模具设计应合理确定尺寸公差:模具的设计应根据产品的尺寸要求合理确定公差,以确保模具制造出来的零件尺寸准确且符合要求。

8.模具设计应注意冷却系统的布置: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应合理布置,以确保零件的快速冷却和缩短生产周期。

冷却系统的设计也要考虑到冷却介质的供应和排放。

9.模具设计应充分考虑排气和出渣:模具的设计应考虑到充分的排气和出渣,以防止铸件中产生气孔和杂质。

模具行位设计标准要求规范

模具行位设计标准要求规范

模具行位设计标准要求规范模具行位设计标准要求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尺寸要求:模具行位的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包括行位的长度、宽度、高度、孔径等尺寸参数。

行位的尺寸应与相邻模具零件的尺寸保持一致,确保模具在装配的过程中能够正常配合、连接。

二、垂直度要求:模具行位的垂直度是指行位与模具的垂直度,也是指行位上下两个面的平行度。

行位的垂直度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垂直度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产生变形、偏斜等问题。

三、表面质量要求:行位的表面质量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行位的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明显的裂纹、气孔、划痕等缺陷。

表面质量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模具的精度和使用寿命,使其能够正常运行。

四、材料要求:模具行位的材料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行位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够承受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压力、冲击等力量。

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模具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来确定,确保模具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五、加工精度要求:模具行位的加工精度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行位的加工精度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指标。

加工精度的要求主要是为了保证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使其能够满足产品的要求。

六、安装要求:模具行位的安装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

行位的安装应牢固可靠,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行位的松动而产生误差。

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行位与相邻模具零件的配合和对齐,确保模具的装配精度和稳定性。

以上是模具行位设计标准要求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的标准要求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模具类型、使用环境和产品要求来确定。

模具行位的设计标准要求规范能够保证模具的质量和性能,提高模具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同时,对于模具生产厂家和用户来说,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汽车模具设计标准与要求

汽车模具设计标准与要求

汽车模具设计标准与要求
汽车模具设计标准与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要求、尺寸精度、功能性要求、使用寿命、质量要求以及安全性要求等。

以下为具体内容:
1. 设计要求:汽车模具的设计要满足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要求。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零部件的形状、尺寸等特点,确定模具的结构布局、分型方式、导板设计等。

2. 尺寸精度:汽车模具的制作需要满足汽车零部件装配的尺寸精度要求。

模具设计时应考虑材料的收缩率、后工艺加工等因素,确保模具加工后的零部件尺寸与设计要求相一致。

3. 功能性要求:汽车模具的设计要满足模具的使用功能需求。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零部件的结构、性能要求等因素,确定模具的成型方式、脱模机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确保模具能够满足零部件生产的要求。

4. 使用寿命:汽车模具设计需要考虑模具的使用寿命。

针对不同零部件的生产需求,设计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热处理工艺等,确保模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5. 质量要求:汽车模具的制作需要满足质量管理要求。

设计人员需要考虑模具的制造工艺、加工精度、质量控制等,确保模具制作的质量符合标准,并能够满足零部件的生产要求。

6. 安全性要求:汽车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操作的安全性。

设计
人员需要合理设置模具的安全装置、警示标识等,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总之,汽车模具设计标准与要求是为了保证模具能够满足汽车生产的需求,并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目标。

模具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模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模具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模具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模具的设计与制作要求1.准确的产品尺寸和形状:模具的设计要根据产品的准确尺寸和形状进行,这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一致性的基础。

同时,也要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复杂性,进行合理布局和结构设计。

2.合理的材料选择:模具的工作环境要考虑到温度、压力、磨损等因素,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上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热稳定性。

一般常用的模具材料有铸钢、工具钢、硬质合金等。

3.可靠的结构设计:模具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到产品的工艺要求和承受的力,以确保模具在工作过程中不变形、不破裂,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另外,还要考虑到模具的分解性、装配性和可维修性,方便模具的更换和维护。

4.高效的冷却系统设计:模具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地散热,会导致模具温度过高,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模具寿命。

因此,模具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冷却系统的设置,合理布置冷却通道和出水口,以提高散热效果。

5.精密的加工工艺:模具的制作一般采用数控机床进行精密加工,要求加工精度高,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度好。

加工工艺包括铣削、钻孔、褶皱、车削、车削、划线等,要保证模具的加工质量和尺寸精度。

6.严格的质量控制:模具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模具制作过程中的检测和验收,以及最终的模具出厂检验。

尤其对于关键部件和加工工艺要进行特别的把关。

7.合理的模具使用和维护:模具的使用和维护也非常重要,要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定期保养和维修,并且要妥善保管模具,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总之,模具的设计与制作是一个相对复杂和繁琐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需求、材料的特性、工艺的要求以及工装设备的配合等多个因素,以实现高效、精确、持久的生产制造目的。

模具设计之基本要求

模具设计之基本要求

模具设计之基本要求顶针类:1.顶针大小要跟成品尺寸成合理比例:不能大成品小顶针¸小成品大顶针.2. 顶针位置落点应在骨位边、呵位边,尽量避免在大平面处落顶针,因成品受力点不在大平面,如硬在平面落针容易顶白。

3. 如太高骨位例超出高度12mm,应考虑在骨底加扁顶针。

4. 水口钩针大小要视啤机顿数或产品大小定尺寸,例成品小于60mm,钩针只须Ø4mm¸小于200 mm,钩针只须6 mm大于200 mm以上方可8 mm钩针。

5. 顶针排放要有规律不能东一支西一支因顶针排放没有规律会影响放运水位置,便不能有效地冷却成品。

6. 顶针的要求格式先要了解客户要公制或英制。

7. 顶潜水之顶针不能太接近潜水位,最佳顶针与潜水的距离15 mm至20 mm,避免潜水口容易折断在水位内。

8. 斜顶的斜度一定要超过10度最多20度。

(如有低过或过标准就要先问"主任"可行否)9. 无特别要求,一般选用大同标准。

如要求用HASCO的顶针,则选用Z40。

(特别模具用Z41)水口类:1.水口粗幼要按成品大小决定,例成品在50 mm以下水口只须做Ø4 mm以下,50 mm至100 mm水口约做Ø5 mm,100 mm至150 mm成品水口做Ø6 mm,如有难走水口工程塑料水口就相应加大约20%。

2.唧咀位的支头尽量缩短,因太长会影响走水速度,影响啤作。

3.钩针藏冷胶位要有10至15 mm高度视成品大小决定。

4.水口对转角前一定要多约6 mm至8 mm冷胶位,避免冷胶堵塞走水或入水,影响啤塑。

运水类:1.一般运水Ø8 mm,如特大产品才Ø10 mm至Ø12 mm,又或因各种因素影响才可改细运水,但先要通知主任2.内模的运水与运水之间的中心距离如无特别影响,中心距应在60 mm至80 mm,因太阔及太知短都会影响模具冷却、影响生产。

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

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

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第一篇: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青岛海培德模具加工厂模具设计的几个要求1.冲压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性是指零件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

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

如果发现冲压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搜集必要的资料设计冷冲模时,需搜集的资料包括产品图、样品、设计任务书和参考图等,并相应了解如下问题:)了解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的可能性,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了解制件的生产性质是试制还是批量或大量生产,以确定模具的结构性质。

)了解适用的压力机情况和有关技术规格,根据所选用的设备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模具及有关参数,如模架大小、模柄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和送料机构等。

)了解提供的产品视图是否完备,技术要求是否明确,有无特殊要求的地方。

5)了解模具制造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加工技巧,为确定模具结构提供依据。

)了解制件的材料性质(软、硬还是半硬)、尺寸和供应方式(如条料、卷料还是废料利用等),以便确定冲裁的合理间隙及冲压的送料方法。

.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方法如下:)最后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模具寿命、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确定适合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内容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数目、工序草图(半成品形状和尺寸)、所用模具、所选设备、工序检验要求、板料规格和性能、毛坯形状和尺寸等):;)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如拉深次数等。

)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尺寸要求确定工序排列的顺序,例如,是先冲孔后弯曲还是先4)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确定工序的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连续冲压工序等。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基本工序的性质,即落料、冲孔、弯曲等基本工序。

模具设计总体要求

模具设计总体要求

模具设计及技术总体要求附件 2模具设计技术要求一、模具设计总体要求1、按订货清单零件种类,零件数,模具数量,在确定的机床上(依据确认的产品图纸及数模)设计模具。

2、生产纲领:年产约为20万辆(双班制),5年累积100万辆。

3、模具使用寿命为100万冲次(在正常使用,定期保养的前提条件下)。

4、生产方式:轮番生产,多批次作业。

5、卸件方式:采用自动托起后人工手动取出,或机械推出装置。

6、模具铸件强度满足:工作面50mm;垂直筋40mm;压板面60mm。

7、模具要保证工人操作方便、安全,便于维修。

8、模具设计标准采用GM标准或经甲方签字认可后的乙方标准。

9、模具的闭合高度必须符合航发要求10、模具设计图纸应反映进料、出料方向,制件定位应有明确指示,定位应方便、可靠。

顶杆位置、顶杆行程长度、综合工序DL图,气垫压力,冲压力、压边力(可反映在试冲报告中),所使用压机型号,模具中的气动装置气路和电路原理图,闭合高度,模具重量、模具吊运方式等内容,冲制件的操作要求。

11、图面使用文字用中文和英文,制图标准采用第三角画法。

12、模具设计完后须经甲方进行工艺会签后方可投入制造,模具的设计质量全部由乙方负责。

13、模具工艺会签内容:对模具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定位方式、维修性及模具对甲方压机规格的适应性等进行检查。

14、订货模具的图纸设计必须采用公制ISO标准。

15、模具的总体结构应便于直接安装、拆卸、使用,并有足够刚性。

16、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模具的侧面,上平面开观察检验窗口。

修边刃口与制件夹角小于75°时要充分考虑避免毛刺产生的措施。

17、冲孔凹模尽量采用镶件结构,并符合快卸式易更换原则。

18、导向润滑采用自润滑结构。

19、交付验收时的模具必须与模具设计图、冲压工序工程图保持一致,要求实物和图纸相符。

20、乙方所选用的试冲压机,必须是机械压力机,其压力机的性能及吨位应考虑与甲方选用的压力机相对应(拉深模必须在机械压力机上试压)。

薄壁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薄壁模具设计标准规范

薄壁模具设计标准规范薄壁模具设计标准规范是指在设计薄壁模具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下面是我为您总结的薄壁模具设计标准规范的内容,共700字。

1.模具设计基本要求薄壁模具设计要满足使用寿命长、高生产效率、良好的产品质量等基本要求。

模具材料应选择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损的材料,模具结构要简单、紧凑,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变形和缺陷。

2.模具结构设计薄壁模具结构要尽量减少模具零件数量,减少模具组装和调试的时间。

模具应考虑便于加工和维修,并且要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模具在生产过程中不变形。

3.薄壁模具壁厚设计薄壁模具的设计要注意壁厚的控制,壁厚过厚则会导致产品重量增加和加工难度提高,壁厚过薄则容易产生缺陷。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产品的用途和要求,合理确定壁厚。

4.薄壁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薄壁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热变形和热应力,因此冷却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工艺要求,有效地降低模具温度,以提高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5.模具表面处理为了减少产品的摩擦阻力和磨损,模具表面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热处理、电火花抛光、镜面抛光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6.薄壁模具的自动化设计薄壁模具的自动化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可以考虑引入自动送料装置、自动脱模装置、自动清理装置等,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7.薄壁模具的检测与质量控制薄壁模具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与质量控制,以保证模具的质量。

常用的方法有三坐标测量、硬度测量、裂纹检测等,合格的模具才能进入生产环节。

总结起来,薄壁模具设计标准规范是在设计薄壁模具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规范。

它涵盖了模具基本要求、结构设计、壁厚设计、冷却系统设计、模具表面处理、自动化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保证薄壁模具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压毛边的位置一般为材料厚的 40%
(1) 上 下模座
★ 在模具比较在大的情况下,模座上有外导柱(小型模具可以不要外导柱,)导柱的单 边间隙在 0.01—0.02,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导正作用。
★ 模座与夹板联接起来需要樏栓,因此模座上也有螺栓沉头孔彧螺丝孔;有时模座和 夹板也需要合销来固定,因此,模座上也有合销孔,另外,下模座上一定要有漏料孔。有时 弹簧行程不够的情况下,在模座也会有钻弹簧孔。
9.下规条与下规条之间距离须考虑叉车臂宽,以利搬运. 10.有些需深入制品表面,且需要求深度之零件(如凸点 V 沟刻印等),因受力面积 小,易下沉,则垫板(SS41)需加埋金或(SK3)采局部热处理. 11.在切折或小部段曲时,因考虑加工材料,于此加工后,所产生的回弹现象, 取经验值于冲头或折块多加 1.5 度,以确保成品不出现段曲处往上斜. 12.V 沟的位置在内折线外侧,与折线距离(系数/2)处.材料系数为 40%.
模具设计
1. 半成品之毛边向与模具的方向必须正确知(如切边.冲孔.毛边一定向
下)
2.模具高度及闭模高度须配记机台规格(下模 高:80T=180mm,110T=205mm,余为 235mm。)
东 莞 XX 五 金 电 子 厂

目 模具设计规笵第二章
版 本 第一节设计要求 共 8 页 第 2 页 编号
来决定
模具
機頭
機頭
模具
吊挂缺口
吊挂螺絲孔
5.如线割范围超宽 400 或长 750 以上则模板要分块.
6.如模板偏大,则需有基准孔(一般为 400mm 以上)以利修模时孔位能正确确认.
7.避位孔或避位槽需确实掌握,尤其是像凸点,补强,半剪断等小地方最易忽略.
8.辅助导柱孔.为辅助上模与下模合模时不可缺少之孔,一般固定于上夹板上, 上檔板与下模确保每次冲压时皆可于之轨迹上移动(夹板一般间隙单边 0.005-0.01 之间,下模档板一般间隙单边 0.01-0.015 滑配).
(2) 上 下夹板: 主要是用来固定, 夹持, 保护冲头的作用。夹板上冲头孔的单边间隙 取-0.03。
在有内导柱的情`下,夹板上有导柱或导柱孔;与模座联接固定合销孔 , 螺栓沉头孔 或螺丝孔;联接脱板的等高套筒过孔,限制脱板行程的弹簧孔或优力胶孔;固定冲头的螺 丝孔,固定销孔(比较在的冲头)。
(3)内 外脱板: 脱料板的作用主要是脱料和保护冲头。脱料板的单边间隙取+0.015,为紧 配合,因此在有脱料板的情况下,冲头可以不用合销。
制订部门
工程部
核准
日期
编撰者
日期
审查
日期
尚崇栋
030108
3.盲孔
3.1 全盲孔:即工件表面无任何钻孔,此种方式用于抽具上 3.2 导引工盲孔:即是工作表面容许有一小,孔此上孔可用来 导模具组立时定出螺丝位,以利冲头和夹板或垫板间之螺丝固定,此种方法
用于 PVC 制品或冲头备料。
全盲孔
導引式盲孔
2. 下模板与下垫板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因有导型孔,基本上固定销孔也采有线,割避免免因组立 偏,差而造不良,再则选择对角孔(平衡位置)攻牙利拆模时模板之移动。 3.上脱板固定销孔逃孔一般应小于固定销以避免固定销掉落而损伤模具. 4.入子、冲头之组立应力求固定,使用各种防止方法勿必防止掉落而损伤模具..
面的交接处均须倒 R 角,以避免加工材料因拉料产生破裂.
A R角
A
PUNCH
15.SPOT 所用打凸冲头一律用 A 型 ø3-ø4 再加沉头,并且成品高 0.6-0.8 且不得有 直线部,冲头采用 ø2 时,模板割单+0.015,背面须钻 ø3-ø4 再加沉头,而对向模板 割单+0.1.
4/8
东 莞 XX 五 金 电 子 厂
东 莞 XX 五 金 电 子 厂

目 模具设计规笵第二章
版 本 第一节设计要求 共 8 页 第 1 页 编号
制订部门
工程部
核准
日期
编撰者
日期
审查
日期
尚崇栋
030108
模具设计要求
为了便于冲模设计者在设计模具时,全方位考虑问题,以减少不必要的修改
次数及时间,现特提出以下几点,希望设计时能参照以下内容进行思考,设计。
3/8
东 莞 XX 五 金 电 子 厂
版 本 第一节设计要求 共 8 页 第 4 页
题目Leabharlann 模具设计规笵第二章编号制订部门
工程部
核准
日期
编撰者
日期
审查
日期
尚崇栋
030108
系數/2



v 溝衝子
13.刻印冲无论在上模或在下模,均应用螺丝固定或背面锤大固定,基本上刻印印 凸出模面 0.3mm,特殊要求除外,若刻印或成型入子具有方向性,刻印入子或成 型入子须做防呆. 14.拱桥或切桥成型,于冲头或入块的制造过程中,无论哪一项,于两边斜度与平
1. 拿到产品图时,首先应了解产品所需毛边方向。
2. 了解产品材质类型及厚度,以决定间隙大小。
冲孔 下料时间隙的配置
冲孔冲子准,下料母模准。也就是讲,冲孔时间隙放在母模上,下料时间隙放
下冲子上。一般的情况下,剪断间隙为 5%T(單边间隙)。另外,间隙的配置,
还要依据产品的要求,依据各个尺寸的公差而定 。
17.定位: 材料于外形尺寸冲制完成后,若冲压件当中尚有其它须冲制之孔,于 其它工程加工时,即须用到此种孔为材料之位定用,其主要目的在于确认材 料在每一工程加工时相关位置,不致于偏差(间隙为单+0.01 滑配)
18.外导柱用于无法安置内导柱或连续模,使用外导柱必须确实注意闭模时导柱
是否过长,一般而言,闭模时不管何种导柱,导柱都低于座板 10mm 以上.
版 本 第一节设计要求 共 8 页 第 5 页

目 模具设计规笵第二章
编号
制订部门
工程部
核准
日期
编撰者
日期
审查
日期
尚崇栋
030108
16.新开模请购材料时,应采取档板与夹板全面闭合为考量,避免减少成本而采采
取局部使用等高块,虽然两种做法所产生的成品相同,但是于制模过程与模具
寿命之考量都应采用第一种.因为局部使用等高块,剥板容易爆裂.
2/8
东 莞 XX 五 金 电 子 厂
版 本 第一节设计要求 共 8 页

目 模具设计规笵第二章
编号
第3页
制订部门
工程部
核准
日期
编撰者
日期
审查
日期
尚崇栋
030108
4.上座板在冲床上机头涵盖范围内时,上座板可切割吊挂缺口.且切割口应倒角
(用于维护吊和人员安全).如超出上机头范围时, 关位置视冲床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