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典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民法典规定,不满1周岁的为婴儿,1周岁以上不满6周岁的为幼儿。
6周岁以上不满14周岁的为儿童。
1. 民事行为能力方面: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实施其他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一切民事法律行为。
2. 刑事责任方面: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3. 赔偿方面: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总的来说,民法典对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与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的区别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与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的区别我国关于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承担责任的年龄不同。
我国《民法》第十一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按照我国刑法典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一般地说,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
因此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概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必要时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也可视需要对接近14周岁,如12~13周岁的人由政府收容教养。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按照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也称相对无刑事责任阶段。
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为的能力,即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备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能力。
因此,法律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按照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1款的明文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由于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知识,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增长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一般已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因而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God will not treat hardworking people badly, nor will he sympathize with fake hardworking people. It knows howhard you work.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有哪些1、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规定需要承担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是16周岁,已满14周岁但还不满16周岁的,仅仅对部分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2、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主要是从精神上面作出判断,如果精神病人在犯罪的时候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力,那么也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客观上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减弱者,其刑事责任也要相应地适当减轻。
在判断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时,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一是刑事责任年龄。
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规定:(1)不满14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即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任何行为,都不构成犯罪。
刑法理论称之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或完全无刑事责任时期。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此即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刑法所规定的年龄是指实足年龄,而不是指虚岁。
实足年龄以日计算,并且按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二是对于无责任能力的判断,应同时采用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
即首先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其次判断是否因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前者由精神病医学专家鉴定,后者由司法工作人员判断。
三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即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行为的时候,如果精神正常,具有辨认控制能力,就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反之,如果实施行为的时候,精神不正常,不具有辨认控制能力,该行为便不成立犯罪,因而不负刑事责任四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公基易错知识点(判断题常考)

公基易错知识点(判断题常考)1、行政责任能力:不满期14周岁———————不予以行政处罚。
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从轻或减轻。
2、民事责任能力。
满18周岁、(16到18,以自己劳动为生活来源)——完全民事责任。
10到18——限制。
不到10——无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能力。
16周岁——完全。
14-16犯故意杀人等,应贡刑事责任——限制。
不到14——无。
到14不到18,应从轻或减轻。
4、复议机关应该在收到复议申请后2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
5、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6、行政领导者决策能力的强弱和决策艺术的高低主要体现在非程序性决策上。
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主要体现的辩证法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8、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9、行政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的解释是立法解释。
1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表现为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11、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原行政机关和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1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3、以汇票、支票等依法可以质押的权利出质作为债权担保的质押方式是权利质押。
14、“历史只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表明:人们自己创造历史。
15、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16、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了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17、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支柱是企业。
19、市场经济的三大支柱是: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
20、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1、首先考虑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
22、“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3、“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始于台湾问题。
24、主张“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的观点,属于: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民事法律年龄阶段

民事法律年龄阶段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不同,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是⽆民事⾏为能⼒⼈,⽽要是已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的话,那么属于限制民事⾏为能⼒⼈。
下⾯就由店铺梁平律师为⼤家整理有关资料。
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民事法律年龄阶段第⼀种是具有完全⾏为能⼒的⼈。
《民法典》第⼗⼋条规定:“⼗⼋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具有完全民事⾏为能⼒,可以独⽴进⾏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为能⼒⼈”。
这与我国宪法第三⼗四条规定年满⼗⼋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刑事⽅⾯法律有关以年龄分阶段承担责任的规定的基本精神是⼀致的。
这说明公民的民事⾏为能⼒的年龄标准是根据公民政治⽣活⾏为的年龄标准来确定。
“⼗六周岁以上不满⼗⼋周岁的公民,以⾃⼰的劳动收⼊为主要⽣活来源的,视其为完全民事⾏为能⼒⼈”。
⼀般来说⼗六周岁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了,参加⽣产劳动或其他⼯作了,但这种劳动或⼯作,其劳动收⼊必须成为本⼈主要⽣活来源的,否则,不能视其为有完全民事⾏为能⼒的⼈。
第⼆种是限制⾏为能⼒⼈,也称为可以独⽴进⾏部分民事活动能⼒的⼈。
《民法典》第⼆⼗条第⼀款规定:“⼗周岁以上的未成年⼈是限制民事⾏为能⼒⼈,可以进⾏与他的年龄智⼒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同意。
”第三种是⽆民事⾏为能⼒⼈,也称完全没有独⽴进⾏民事活动能⼒⼈,这种⼈包括不8周岁的未成年⼈、不能辨认⾃⼰⾏为的精神病⼈。
还包括因事故造成的脑功能受损,神志不清,或⽼年性痴呆神志不清的⼈。
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不同。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是⽆民事⾏为能⼒⼈,⽽要是已满8周岁未满18周岁的话,那么属于限制民事⾏为能⼒⼈,当然要是在18周岁以上,同时精神正常的话,就属于完全民事⾏为能⼒⼈。
《民法典》第⼗七条 【成年⼈与未成年⼈的年龄标准】⼗⼋周岁以上的⾃然⼈为成年⼈。
法律中关于年龄的规定

法律中关于年龄的规定1、胎儿第二十八条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2、出生第四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第五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第六条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3、1-7岁第三十六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解释: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
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2.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些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实践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另:年满6周岁的儿童,应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
我国法律规定中的几个“年龄”

5交 通法 规 的有关 规定 。 . 交 通法 规规 定 , 未满 十二 周 岁 的儿 童 , 准 不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法》
第 五 条规定 :凡年 满六 周岁 的儿 童 , “ 不分 性别 、
在道路上骑 自 行车 、 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 未满
八 周 岁 ,在诉 讼 时 已满 十八 岁 ,并 有 经济 能力 的 , 承 担 民事 责 任 ; 为 人 没 有 经济 能 力 的 , 应 行
在 漫长 的人 生旅途 中 ,法律 无 时无 刻不 陪
应 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致人损 害时 年满 十八 周岁 的 ,应 当 由本 人 承担 民事责 任, 没有经济收入 的, 由抚养人垫付 ; 垫付有 困 难的 , 也可 以判 决或 调解 延期 给付 。
6程序 法对 年龄 的特 殊规 定 。 .
叠 《 刑事诉讼法》 规定 , 十四岁 以上不满十六
岁未 成年人 犯罪 的案件 , 一律 不公 开审理 。 十六 岁 以上不 满十八 岁未成 年人犯 罪 的案件 ,一般
.
|
违法行 为 。 8其他 一些 特殊规定 。 .
关 于法定 结婚年 龄 ,婚 姻法 》规定 :结婚 《 “
者死亡 、 强奸 、 抢劫 、 贩卖毒品 、 放火 、 爆炸 、 投毒
罪 的 , 当负 刑事 责任 。( ) 全 负刑 事责 任 年 应 3完
龄 阶段 。 已满 十六周岁的人犯罪 , 应当负刑事责 任。 已满 十 四周 岁不 满 十八周 岁 的人犯 罪 , 当 应
从 轻或 者减 轻处 罚 。 罪 时不 满 十八周 岁 的人 , 犯
货汽车、 轮汽车、 三 普通 三 轮 摩 托 车 、 通 二 轮 普 摩 托车 或者 轮 式 自行 机 械 车准 驾 车 型 的 , 1 在 8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么样的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么样的1、不负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因此,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因此,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3、减轻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可见,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阶段。
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表明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不负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4、完全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可见,年满16周岁,是有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二、什么样的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犯罪不负刑事责任:1、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三、刑事责任年龄应该下调吗1、应该附条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可“附条件降低”,对于严重暴力犯罪的累犯,应剥夺刑事责任豁免权,针对未成年人的伤害,应该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与扩充入刑的犯罪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事责任年龄和民事行为能力
一、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采用了四分法。
1、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即不满14周岁的,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减轻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即已满16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
但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
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周岁。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原则与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同。
赔偿责任一般应当由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承担。
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规定
民事行为能力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是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条件。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
《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
“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与我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刑事方面法律有关以年龄分阶段承担责任的规定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这说明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标准是根据公民政治生活行为的年龄标准来确定。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其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一般来说十六周岁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毕业了,参加生产劳动或其他工作了,但这种劳动或工作,其劳动收入必须成为本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否则,不能视其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第二种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也称为可以独立进行部分民事活动能力的人。
《民法通则》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同意。
”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
《民法通则》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这是考虑到一些间歇性精神病人可以认定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在不发病期间进行的民事活动是有效的。
第三种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也称完全没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能力人,这种人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还包括因事故造成的脑功能受损,神志不清,或老年性痴呆神志不清的人。
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3条规定,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
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初一十七班学生向天然家长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