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的作用

合集下载

三伏灸穴位

三伏灸穴位

治疗肺系疾病,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中府、膻中等。

此外,根据临床辨证加取腧穴,如风门、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

大椎、天突、关元、神阙、中脘、内关等穴也有选用
定喘穴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等.治疗时还应配其他穴位.
中府穴位置: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

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3、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

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②肩背痛。

三伏天里天灸的好处

三伏天里天灸的好处

三伏天里天灸的好处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三伏天大约会有30-40天。

你知道三伏天里天灸的好处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伏天里天灸的好处,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伏天里天灸的好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夏天是做艾灸的好时机。

夏天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补阳气的好时候。

这时候做艾灸,就像在太阳底下晒湿衣服,一举扫除体内的湿气。

特别是“三伏灸”,就是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做艾灸。

适合调理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关节炎等冬天易发作,需要夏天缓解的疾病。

而且三伏灸还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三伏天进行艾灸的那些作用。

既然可以排毒养颜,那么身体自然无病,所以,夏季艾灸可以延年益寿,防治未病哦。

所以,如果想保健养生的话,可以夏天时不时的艾灸下哦。

这样的话效果会很好哦。

夏季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也达到最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艾灸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三伏天艾灸毛孔全部打开的,艾灸的药效更容易渗透到经络里面去,从而调理身体,养生保健。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

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气血不好的人,可以用艾灸哦。

因为可以很好的去湿气,所以,身体的湿气祛除的话,那么人就不会动不动怕热哦。

身体的机能就调整好了哦。

所以,夏天用艾灸的话,可以很好的解暑哦。

三伏天艾灸能够帮助缓解身体炎症。

三伏天天气炎热,身上有创口的容易感染炎症,通过进行艾灸能够帮助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共鞥以及胸腺细胞的活力,增强人体细胞、体液的免疫力,防止炎症的发生同时也能缓解炎症。

三伏天艾灸能够帮助促进消化。

三伏天天气炎热消化系统作用受限,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通过艾灸身体穴位刺激能够强盛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伏天养生最适合吃什么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些都是小麦做成的。

小麦做主食能提供能量和B族维生素,但它还有很多药食两用的功效,能帮助我们安度盛夏。

三伏灸之精髓——龙虎灸,作用于督脉的艾灸!

三伏灸之精髓——龙虎灸,作用于督脉的艾灸!

三伏灸之精髓——龙虎灸,作用于督脉的艾灸!略懂医学的人都知道,脊柱部位是督脉循行线路,督脉若不通畅,则脊柱失稳,必然出现脊柱关节变移错动、形体歪斜不正。

脊柱为督脉从肾贯脊之所,若脊柱歪斜,督脉必然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不通,会直接或间接涉及内外、上下、前后、左右、脏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的功能。

追本溯源,督脉的不通是关键,而脊柱关节错动歪斜、偏离正常解剖位置又是督脉不通,导致气滞血瘀、阴阳失衡的因素。

史书记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人之所以通体能温,由于阳气;人之所以有活力,由于阳气;五官五脏之所以变化无穷,亦无不由于阳气,可见督脉所督之阳气对生命具有决定意义。

阳气过于亢盛,则多见肝热的表现,肝气亢则横逆犯脾,导致脾的运化失调,水湿停滞而加重了脾湿。

阳气不升,则脾不健运,亦可加重脾湿。

龙虎灸作用于人体督脉龙虎灸是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在长蛇灸的基础上,搭配龙虎灸粉,融合生姜与艾灸的能量,作用于人体督脉的一种灸疗技术。

龙虎灸是在人体督脉上作用的,能够督全身之阳气,驱寒祛湿,温经通络,有效调理人体亚健康,提高免疫力。

三伏天做艾灸,可以称为三伏灸,可以是艾条灸、艾盒灸、隔姜灸等,三伏灸不同于简单的艾灸,而是在道家乾坤灸的基础上,融合龙虎灸、古方理疗、秘制陈艾、刮痧等五位于一体的三伏灸特色技术项目。

依据冬病夏治原理,通过伏前灸与伏中灸调理,有效调节肩颈腰腿痛、风湿关节痛、头痛失眠、痛经、脾胃失和等问题。

督脉与任脉一阴一阳,一背一腹,相互衔接,如环无端。

督脉不通,任脉不降,不利于人体阴精的敛藏,对于阴虚之人也无益处。

打通督脉对于百病的治疗效果会加倍,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机,也是打通督脉最佳的时机。

历年来的三伏灸都深得大家的喜爱,很多养生馆或美容院到了三伏灸时节都忙不过来,有的顾客甚至都需要提前几天预约。

关于三伏灸方面的知识,如果您有自己的见解,可直接留言互动,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三伏灸方面的知识,您可以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关注了我们的头条号以后,您就可以每天收到关于三伏灸方面的知识哦!。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1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1

三伏天艾灸的最佳时间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北方地区“高温、枯燥”。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伏天艾灸的最正确时间,盼望能够帮到你哟!三伏天艾灸的最正确时间艾灸是用来治疗各种疾病,主要是寒湿体质。

假如在三伏天进展艾灸的话,可以实现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结果。

可以令体内阳气渗入经络,通过气血直达病灶。

一般状况下应在上午或中午进展。

艾灸是调动体内阳气,到达去湿驱寒的目的。

假如在三伏天进展艾灸,可以到达冬病夏治,调动体内阳气,使其温经散寒补虚助阳到达标本兼治的效果。

看法建议:假如在三伏天进展艾灸时,必须要留意,不要在阴雨天进展。

另外在三伏天艾灸后要留意不要着凉,不要吹空调,不要马上喝冷饮。

三伏天文案1、初伏要祝愿,一辈子不服输,年轻人要多努力,初伏要祝愿,身体壮如虎,中老年要多熬炼,初伏要祝愿,安康又如意,挚友祝愿你,一切都顺当。

2、鲜花是我的问候,雨水是我的牵挂,你是我最真挚的挚友。

在燥热的三伏天,祝愿来解暑,给你冰欺凌般的愿望,愿你清凉爽凉度三伏。

3、三伏的天,晴朗的天,欢乐伴你度夏天。

让苦恼成为昨天,轻松赢在今日。

振翅翱翔蓝天,鸿图一展新天。

愿你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心情恒久是晴天!4、三伏天,送三福:老婆听话乖巧,服帖,生活殷实美满,富有,工作顺当平坦,福气。

祝你三伏天,每天好心情,轻轻松松拿工资,开快乐心过日子,幸华蜜福三伏天!5、三伏天气火气旺,遇事不平很惊慌,息怒消火平稳心,怒气伤人又难过,心态放平心情好,安平稳稳三伏笑。

6、冬有三九夏有三伏,你有问候我有祝愿,工作顺当事业坦途,生活轻松悠然多数,子孝妻贤家庭和谐,凉爽永随快乐永固,无烦无忧恒久华蜜。

祝:初伏欢乐!7、三伏到,手机闹,谁的祝愿呱呱叫,天气燥,把茶倒,碳酸饮料咕咕闹,烈阳照,温度高,出门要戴遮阳帽,冷水澡,吹空调,温度骤降易感冒,挚友好,祝愿妙,转发祝愿三伏消。

8、三伏天,户外烈日惹人烦,只恨未在寒九天,心情急躁火气旺,期盼信息把火降,信息传递震手机,信息带来阵心雨,心凉气爽如沐风,遂把信息转给你,也让你来沐沐风。

三伏天的艾灸做多少次数

三伏天的艾灸做多少次数

三伏天的艾灸做多少次数三伏天的艾灸次数三伏天艾灸,一般情况下,每天可灸一次,每次灸30分钟即可,大约一周左右为一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是,做艾灸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烧烫伤,皮肤距离身体有保持一定的位置,不能太近,以免烫伤,一般以局部感觉微微灼热为度。

日中是人精气神最旺的时候,能战胜病邪。

因此这也是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间,在午时(中午11—1点)前后。

这段时间人体与自然的阳气逐渐转旺,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通过艾灸调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就如同夏季三伏天做艾灸一样,补益的效果最佳。

不过中医也指出,艾灸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因人而异的,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调理的症状的不同而定。

比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做;调理心脏功能,养心的话最好在中午11—1点做。

古人养生艾灸时间是非常有讲究的,顺应自然规律,一天当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阳气升发,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补益阳气进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阳不入阴而引起失眠。

三伏天艾灸适合儿童吗适合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脏腑的功能还不够健全,称之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历代医家对儿童保健都根据这一生理特点提出了许多保健方法,其中之一为艾灸。

对儿童实施艾灸疗法,可起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儿童因为身体防御功能较差而容易感染生病,并主要以与肺、脾、肾有关的疾病居多,所以小孩可以三伏天艾灸的。

三伏灸有哪些好处解暑,祛湿,祛寒,降火因为艾灸补充的的是元阳之气。

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

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

”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

在中医里治疗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才是有效治疗,才能根治。

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

寒邪不祛,炎症不愈。

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是不闷热,不烦躁的。

三伏灸防治肺系疾病技术(处方不全)

三伏灸防治肺系疾病技术(处方不全)

冬病夏治三伏灸三伏灸是以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利用三伏天天气炎热,在局部腧穴上敷以辛温发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络,补益人体正气之功效。

一、三伏灸机理:(一)三伏天气候炎热,皮肤腠理开泄,机体代谢旺盛,此时贴药,药性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对相应的脏腑起扶正祛邪作用。

(二)三伏灸药可使皮肤潮红发泡,使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能通过经络调整全身气血,祛除病邪,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三)三伏灸发泡后泡液内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增强,IgA、IgG含量增加,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血中皮质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能使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效果明显的病人甚至可达到痊愈。

二、三伏灸适应症:(一)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系疾患。

(二)久病阳虚证如五更泄、虚寒胃痛、肾虚腰痛。

(三)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等由体虚、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

三、三伏灸禁忌症(一)孕妇禁用。

(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等患者不宜用。

(三)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有皮肤过敏者慎用。

四、三伏灸注意事项(一)三伏灸当日不宜洗澡,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二) 三伏灸当日禁食生冷刺激食物,油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鸡、鸭、牛、羊肉,虾、螃蟹等海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三)由于所敷贴的药物为辛香刺激的药物,故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四)三伏灸治疗后皮肤可暂有色素沉着,但会消退,且不留疤痕,不必担心。

(五)敷贴之后,比较敏感者会出现起泡现象,起泡效果更好,但如果病人害怕则需处理,如果泡小,可以自行吸收,但避免抓破;如果起泡较大需要到医院处理,将水抽出,并用消炎药外用,消毒纱破保护创面,以免引起皮肤化脓感染。

(六)糖尿病患者慎用,皮肤过敏者慎用。

五、2012年三伏天是什么时候?三伏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 2012年三伏天如下:7月14号是初伏,初伏总共10天,7月23号结束,7月24号是中伏,中伏总共20天,8月12号结束,8月13号是末伏,末伏总共10天,8月22号结束。

三伏灸的作用

三伏灸的作用

三伏灸的作用1、经络的调节作用,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

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2、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3、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3、利用“三伏天”这全年最热的时段,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祛邪的作用。

(另外,在冬季还有三九灸,同样是利用全年最冷的时段,灸治疾病)为什么要三伏灸1、冬病夏治中国有一句传统俗语叫“冬病夏治”,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如果此时使用特制艾草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扶阳驱寒、去除冬病,例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等疾病。

2、消暑排湿艾叶是温热型药材,三伏天的时候做一个艾灸可以将身体里面淤积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同时清除人在夏季身体苦夏不耐的暑热,故此有消暑排湿的养生作用。

3、提高身体免疫力三伏天艾灸是中国传统项目之一,可以帮助身体化瘀,使淤堵的经脉重新畅通起来,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对于身体免疫能力开始减退的老人来说,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4、温阳补肾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身体阳气大盛,艾灸可以增强体质,帮助体质不佳的人群养护身体,特别是阳气、肾气不足的人群来说,效果更是直接,可以温阳补肾。

5、改善食欲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因为苦夏难捱,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都有食欲不振的情况出现,艾灸可以刺激身体穴位,通过穴位刺激能够加强身体消化系统的功能,可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

三伏天天炙有什么作用_节日习俗

三伏天天炙有什么作用_节日习俗

三伏天天炙有什么作用天灸是冬病夏治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下面是有三伏天天炙的作用,欢迎参阅。

三伏天天炙的作用在广东,天灸已成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医节”。

每年一进入三伏天,医院里的针灸科就开始忙起来,因为那一天医院可能有2-3万人奔天灸。

三伏天来了,天灸就开始热闹了。

这种传统疗法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夏防”的养生保健理念。

目前天灸已经在广东各家医院盛行。

据了解,三伏天时皮肤腠理开泄,机体代谢旺盛,因此古人在三伏天贴药,药性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治病强身的功效。

中午1点阳气最盛疗效最好三伏天灸,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在广东,天灸已成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医节”。

每年一进入三伏天,医院里的针灸科就开始忙起来,因为那一天医院可能有2-3万人奔天灸。

“天灸粉”会在中午太阳最猛烈的1-3点钟去贴药。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当天气最热的时间,在治疗时机上,正是散内伏寒邪的最好节气,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皮肤毛孔)疏松,经络气血流通,特别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

所以,三伏天做天灸要比三九天(冬天)更能补充阳气。

冬病夏治从补阳开始冬病夏治是以《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

既然圣人都是这样养生,那么普通人更要跟随这种做法。

像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病,多数是因为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而且好发在冬季,所以常被称为“冬病”。

在夏季里,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便于药物吸收,中医采用穴位敷贴等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起到“缓治其本”的作用,所以称之为“夏治”。

由于久病阳虚,这类人群特别需要补阳以扶助正气。

据了解,三伏天天灸有两大温阳补阳之功效:其一,其敷贴的药多数采用麻黄、细辛、生姜等辛温之药,以温阳祛寒,驱逐寒邪,以消冬病之病根;其二,采用补法,即在夏至以后,阳气渐去之时,选取肾俞、命门、大椎、膏肓等补肾壮阳之要穴贴上药物,起到补阳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灸的作用
①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②经络的调节作用,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

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③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④利用“三伏天”这全年最热的时段,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祛邪的作用。

(另外,在冬季还有三九灸,同样是利用全年最冷的时段,灸治疾病)
三伏灸适用的症状
1、呼吸系统: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等。

3、外周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等。

4、皮肤病:白癜风、银屑病、荨麻疹、硬皮病、神经性皮炎、寻常疣、斑秃等。

5、其他病症:梅核气、痛经、痹证(包括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等。

三伏灸适应症:
很多疾病都能用三伏灸的方法治疗,除了上面提到的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外,还包括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属于阳虚寒凝范围的疾病。

所谓的阳虚寒凝,主要是指有怕冷、鼻涕或痰液白而清稀、受寒后症状会明显加重等表现。

三伏灸主要是在人体穴位上贴敷药物,因为很多药物都有刺激性,所以贴敷的穴位一般都是选择在背部。

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疾病所用的药物和穴位也不尽相同,用中医的话来说就是要“辨证”选穴、选药。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病的三伏灸法。

1、慢性支气管炎:
症状:咳嗽、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

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俞穴;
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

药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细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饼状,备用。

具体操作: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30mm橡皮膏固定。

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病情轻重而定,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6小时,其他的贴6~8小时。

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贴药1次。

2、哮喘:
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

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很难受,发作性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

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

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

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疗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

在穴位上放约
2.5×3cm、厚约0.3cm的鲜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

然后把调好的膏药贴到穴位上,一般贴4~24小时以后撕掉即可。

3、过敏性鼻炎:
症状: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

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打喷嚏;鼻痒,鼻涕多,但是经常是清鼻涕;鼻子不通气,还常伴眼睛发红、发痒以及流泪,甚至头晕、头痛等症状。

穴位:初伏取双侧百劳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肓俞;
中伏取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
末伏取双侧大杼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肾腧穴。

药物:甘遂、麻黄、细辛、半夏、麝香,各等分研成粉末,加新鲜的姜汁调匀,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膏药饼,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贴药,穴位按照上面的次序,每次贴药保留4h左右。

4、预防感冒:
症状:平常体质虚弱,气候稍微变化或到寒冷季节极易感冒的人。

穴位:大椎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肺俞穴、双侧定喘穴、双侧膏肓俞穴。

药物:生白芥子、细辛各1份,甘遂、玄胡各半份,烘干研成粉末,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为2.0 cm,厚约0.5 cm大小的药饼,正中放少许麝香,备用。

具体操作:将新鲜生姜切成5分硬币厚,2 cm×2 cm大小的姜片,放在大椎、风门穴上,在姜片上放直径为1cm的圆锥形艾炷,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

然后把做好的药饼放在穴位上,用风湿膏固定。

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而定,15岁以下者贴4~6 小时,15岁以上者贴6~24小时,从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贴,中伏、末伏各贴药1次。

以上这几种疾病是三伏灸中最常见的,其实,凡事属于阳虚或者寒凝的疾病,都可以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治疗。

三伏灸注意事项
提前问诊再贴天灸
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淤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等九中体质,天灸对阳虚质和气虚质的人效果很好,但对阴虚质和体质湿热的人就不适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温通、温阳的药物,体质湿热的人一旦贴药,就像火上浇油。

所以,在决定做天灸前,最好先到医院问诊,询问医生是否适合做天灸,看自己有哪些对应症,主要贴哪些部位,这样在贴药当天可使医生迅速完成贴药,节约问诊时间。

贴药期的饮食禁忌
贴药的当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鲜、辛辣食物,还有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贴药10小时内不能洗澡。

治疗的同时应戒食如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敷贴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贴药后的注意事项
天灸疗法又称“发泡灸”,贴药后起水泡是正常现象。

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

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但瘢痕体质的患者起泡后可能留下瘢痕。

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重在坚持
一般来说,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别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

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后10天做加强。

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并不是治疗疾病。

一个天灸的疗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废,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会打折扣
三伏灸禁忌
患咳喘但是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疗,从中医角度说,患有这些疾病的人,或者阳盛,或者阴虚,总之体内都存着不少的“火气”,如果再用热性的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不仅会加重发热、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还有,皮肤娇嫩或有破损,以及少数极易过敏的患者也禁止用“三伏灸”,药物贴敷之后会使皮肤发热、充血,甚至起泡,就是皮肤正常的也要细心护理,否则容易引起局部感染。

另外,患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也不能用“三伏灸”来治疗。

因为药物贴敷后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的速度等,这些反应会加重心肺的负担,引起水肿、心慌、气急,严重的还会发生心衰。

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见,所以建议老年朋友们在选择冬病夏治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