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调理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方法在妇女的40岁至60岁之间,往往会经历到更年期的阶段。
更年期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激素分泌不稳定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的集合,被称为更年期综合症。
传统中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症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不足和肝郁脾虚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已经在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就中医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白芍、川芎、细辛、丹参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补气养血、调理气血等作用。
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优点在于疗效温和、副作用小,对改善患者症状有显著效果。
二、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调理经络、平衡阴阳有着独特的作用。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从而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等。
针灸疗法具有疗效快、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
三、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通过对患者身体进行适当的按摩和推拿,可以调节气血、舒经活络,从而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
推拿按摩疗法在更年期综合症治疗中具有简便易行、可自我操作的优点,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按摩,提高治疗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
四、食疗养生中医强调食物对于身体健康的养护作用,因此,合理的饮食在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中医食疗养生注重药食同源、食补气血,如多吃黑芝麻、枸杞、淮山等食物,可以起到补养阴血、缓解更年期症状的作用。
食疗养生无毒副作用,相对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药治疗结合针灸、推拿按摩和食疗养生,可以有效地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
然而,中医治疗更年期综合症仍然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使用中药或进行针灸等治疗。
中医药膳如何调理更年期综合症

中医药膳如何调理更年期综合症哎呀,说起更年期综合症,不少女性朋友那可是深受其扰啊!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中医药膳怎么调理这让人头疼的更年期综合症。
我有个朋友的妈妈,就正在经历更年期。
有一次我们去她家做客,正赶上她妈妈心情特别烦躁,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整个人状态特别不好。
朋友跟我们诉苦说,她妈妈最近总是失眠多梦,还动不动就出虚汗,感觉整个人都没了精气神儿。
这可把朋友愁坏了,四处打听有啥好办法。
其实啊,中医药膳在调理更年期综合症方面可有不少妙招。
先来说说百合莲子粥。
百合这东西,能清心安神,莲子呢,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
把百合、莲子加上大米一起煮粥,每天来一碗,能让心情平静不少。
做法也简单,先把百合、莲子泡上一会儿,大米洗干净,然后一起放到锅里煮,煮到粥变得浓稠就好啦。
想象一下,每天早上喝上这样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粥,是不是感觉一天都能有个好心情?还有枸杞菊花茶。
枸杞能滋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
把这两样泡在一起当茶喝,对于缓解更年期的眼睛干涩、头晕耳鸣很有帮助。
就拿我朋友她妈妈来说,喝了一段时间之后,眼睛没那么容易累了,头也不怎么晕了。
再说说黑豆核桃粥。
黑豆补肾益阴,核桃补脑益智。
把黑豆和核桃加上大米煮成粥,经常喝能改善记忆力减退的情况。
我亲眼见到朋友的妈妈坚持喝了一段时间后,出门不再总是忘这忘那的,整个人都精神多了。
还有一个很管用的,就是红枣桂圆汤。
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能补益心脾。
把红枣和桂圆一起煮汤,加点冰糖,甜甜的,好喝又管用。
朋友妈妈喝了这个汤之后,睡眠质量都提高了不少,不再整夜整夜地翻来覆去睡不着了。
除了这些药膳,日常的饮食也得注意。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
像菠菜、芹菜、苹果、香蕉这些,都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身体有好处。
总之啊,中医药膳调理更年期综合症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得坚持才行。
就像我朋友她妈妈,一开始也嫌麻烦,不愿意弄这些,后来看到效果了,就一直坚持着。
现在她的状态可比之前好多了,心情好了,和家人相处也融洽了。
中医如何从整体上调理女性更年期

中医如何从整体上调理女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是生命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往往伴随着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
中医认为,更年期的调理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人体的气血、脏腑、阴阳平衡等多个方面,以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医眼中的更年期,是女性身体内部阴阳气血逐渐失衡的过程。
《黄帝内经》中提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意思是说,女性到了四十九岁左右,肾气渐衰,冲任二脉气血不足,导致月经逐渐停止,生殖能力消失,身体也开始出现各种不适。
在这个阶段,女性常常会出现潮热、盗汗、失眠、心烦易怒、腰膝酸软等症状。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症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
比如,肝肾阴虚可能导致潮热盗汗、心烦易怒;脾肾阳虚则可能引起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心肾不交可能导致失眠多梦等。
那么,中医是如何从整体上进行调理的呢?首先是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肝肾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方剂滋阴降火;对于脾肾阳虚者,可能会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对于心肾不交者,则可能使用天王补心丹等方剂交通心肾。
除了中药,中医的针灸疗法在更年期调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平衡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溪等。
例如,针刺关元和气海穴可以培补元气、温肾壮阳;针刺肾俞和三阴交穴能够滋养肝肾、调理冲任;针刺太溪穴则有滋补肾阴的作用。
食疗也是中医整体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更年期,女性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
比如,百合、莲子、银耳、枸杞、黑豆、黑芝麻等。
百合莲子粥能够养心安神,枸杞黑豆粥可以滋补肾阴,黑芝麻糊则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调理。
更年期女性由于身体的变化,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脏腑功能,加重更年期症状。
如何运用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症状

如何运用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症状女性更年期是生命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通常发生在 45 岁至 55 岁之间。
在这个时期,女性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如潮热、盗汗、失眠、焦虑、抑郁、月经紊乱等。
这些症状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中医认为,更年期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因此,运用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症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症状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是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如果患者出现潮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咽燥等阴虚火旺的症状,可能会使用知柏地黄丸加减,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如果患者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等肾阳虚的症状,则可能选用右归丸加减,以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对于肝郁气滞、情志不畅的患者,逍遥散加减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
其次是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目的。
对于更年期女性常见的失眠、焦虑、头痛等症状,针灸可以选取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治疗。
此外,艾灸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对于阳虚怕冷、宫寒腹痛的更年期女性,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温阳散寒、补虚扶正。
食疗也是中医调理更年期症状的重要手段之一。
更年期女性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多吃一些具有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
比如,百合、莲子、银耳、山药、枸杞、黑豆、黑芝麻等。
以下为大家推荐几款简单易做的食疗方:1、百合莲子粥:将百合、莲子、大米一起煮粥,具有养心安神、滋阴润燥的功效。
2、枸杞山药排骨汤:枸杞、山药、排骨一起炖汤,可补肾益精、健脾养胃。
3、黑豆芝麻糊:黑豆、黑芝麻炒熟后磨成粉,用开水冲服,有滋补肝肾、乌发养颜的作用。
利用中医药调理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

利用中医药调理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女性到了一定年龄,更年期就会如约而至。
在这个阶段,许多女性会面临一系列的身心不适,如潮热、盗汗、失眠、焦虑、情绪波动等,给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而中医药在调理和改善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更年期综合征在中医看来,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内的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导致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
肾为先天之本,肾阴肾阳的平衡对于女性的生理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肝失疏泄,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等症状;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阳,脾失健运,就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中医调理更年期综合征,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别患者的体质和证候类型,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调理方案。
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肾阴虚者,常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方剂滋补肾阴;对于肾阳虚者,则多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以温补肾阳。
如果出现心肾不交,表现为失眠、多梦、心烦等症状,可以服用天王补心丹;肝郁气滞者,可用逍遥丸来疏肝理气。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还有许多特色疗法。
针灸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手段。
通过针刺穴位,如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平衡阴阳,从而改善更年期症状。
艾灸也备受青睐,尤其是对于肾阳不足的患者,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能够起到温阳散寒、补肾固本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相应的建议。
更年期女性应多食用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枸杞、山药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缓解更年期症状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
情志调理同样重要。
中医认为,情志不舒会影响脏腑功能。
更年期女性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散步、瑜伽、书法、绘画等,来转移注意力,舒缓压力。
此外,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也大有裨益。
中医如何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中医如何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这一阶段的女性,往往会面临诸如潮热、盗汗、失眠、焦虑、抑郁、关节疼痛等多种不适症状,给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而中医在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和生长发育,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导致阴阳失衡,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肝气郁结,则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不能濡养心神,可出现失眠、健忘等症状。
在中医调理方面,首先是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肾阴虚型的患者,常见症状有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等,治疗上常以滋补肾阴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而对于肾阳虚型的患者,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晄白、精神萎靡、小便清长等,治疗则以温补肾阳为主,方剂如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
除了中药方剂,中医还有很多中成药可以用于调理更年期综合征。
例如,更年安片,具有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肾阴虚所致的潮热汗出、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烦躁不安等症状。
坤宝丸能滋补肝肾、镇静安神、养血通络,对于肝肾阴虚引起的月经紊乱、潮热多汗、失眠健忘等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平衡阴阳,从而改善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等。
此外,艾灸对于缓解更年期的虚寒症状,如畏寒肢冷、小腹冷痛等,也有较好的效果。
食疗在中医调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更年期女性,建议多食用一些具有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
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秘诀

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秘诀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往往会面临更年期综合征的困扰。
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给女性的生活带来诸多不适。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方面有着独特的秘诀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常见的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失眠、烦躁、焦虑、抑郁、关节疼痛、月经紊乱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和生长发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导致阴阳失衡。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在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这与肝气郁结、肝火上亢等有关。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脏腑和心神。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呢?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个体的症状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如果是肾阴虚为主,可能会用到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阴补肾;如果是肾阳虚为主,则可能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来温补肾阳。
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逍遥散是常用的方剂,以疏肝解郁。
在用药过程中,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精准用药。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关元、气海、肾俞、肝俞、足三里等,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各种症状。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对于虚寒体质的更年期女性尤为适宜。
除了中药和针灸,食疗也是中医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饮食方面,更年期女性应多吃一些具有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健脾养血作用的食物。
比如,黑豆、黑芝麻、枸杞、百合、山药、红枣等。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及原理

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及原理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症状。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调理方法,在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以及经络学说等。
在中医药理论中,更年期综合征被归类为“妇科病”,主要与女性的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二、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核心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如补肾益气、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等。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芪、白芍等,它们具有调理内分泌、缓解症状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食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的选择,可以起到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
例如,多食用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花生、核桃、菠菜等,可以缓解更年期综合征中的潮热和出汗等症状。
3.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草药的药性,刺激经络和穴位,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在调理更年期综合征中,艾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经络和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身体的不适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等,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进行按摩。
三、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原理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女性体内的阴阳失衡所致。
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缓解症状。
2. 调理气血运行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与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中医药可以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3. 调理脏腑功能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通过调理女性的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使其恢复正常,从而缓解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年期综合征并发症1、性征退化和性器萎缩:外阴干枯、阴毛脱落、白色病损、外阴瘙痒、继发感染、性功能减退、膀胱、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等。
部分妇女出现多毛、脂溢、痤疮等男性化症象。
2、乳房萎缩、下垂,乳头乳晕色素减退:乳房坚挺性减弱,组织软塌。
3、皮肤粘膜:干枯、多皱、毛发脱落、色素沉着和老年斑、易发皮肤病。
口干、咽峡炎和声音嘶哑。
4、心血管系统: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栓塞性疾病发生率随绝经后年龄增长而增高。
≤55岁妇女冠心病发生率低于同龄男性5~8倍。
二、精神、神经系统更年期妇女易患精神抑郁症、健忘、强迫观念、偏执、情感倒错、情绪不稳、迫害妄想、焦虑、多疑、感觉异常、自觉无能和厌世感。
部分呈躁狂、思维错乱和精神分裂症。
三、肿瘤易发倾向与免疫监视功能减退和衰老有关。
据统计妇科肿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如≥40岁为219.93~245.39/10万,≥50岁433.82~450.45/10万,≥60岁770.84~782.14/10万,≥70岁1120.71~1129.90/10万,≥80岁1495.09~1657.08/10万(纽约州1960)。
宫颈癌、宫体癌、卵巢癌发病高峰均处40~60岁。
宫颈浸润癌介41.8~48.7岁之间(野田1983)。
泌尿系肿瘤性比:≤40岁M∶F=1∶0.6 40~60岁1∶1。
其中肾癌2∶1,尿道癌1∶3~5,尤见于≥50岁之妇女。
四、泌尿系统尿频、尿急、张力性或尿急性尿失禁(urgemt incontineuce)。
尿道粘膜脱垂、尿道肉阜、肾下垂、肾盂—输尿管积水和易尿潴留及感染。
五、骨骼肌肉系统骨关节(腕、肘、肩、髋和腰)、韧带、肌肉萎缩、酸痛、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症和易发骨折。
详见骨质疏松症节。
六、内分泌代谢变化(一)高脂血症:表现为胆固醇、LDL、TG、VLDL增高,而HDL和HDL2降低,故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二)糖尿病倾向:β细胞对胰岛素分泌减少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拒抗作用增强所致。
(三)水肿:可为甲低引起粘液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性水肿。
(四)免疫功能减退:易并发感染和肿瘤。
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
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要方法。
具体用药时又要注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用攻伐的药物。
一、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肾阴亏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或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脾肾阳衰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二、辨证分型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同时辨明兼证分别证型。
现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五型:1.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
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
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
3.肝气郁结情志抑郁,胁痛,乳房胀痛或周身刺痛,口干口苦,喜叹息,月经或前或后,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悲伤欲哭,多疑多虑,尿短色赤,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青紫或瘀斑,脉弦或涩。
4.脾肾阳虚月经紊乱,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肤肿,腰瘥膝冷,腹满纳差,大便溏薄。
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
5.肾阴阳俱虚颧红唇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耳鸣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瘥软,月经闭止,性欲减退。
舌质淡,脉沉无力。
三、分型治疗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
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或部分消失。
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1)肝肾阴虚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处方:生地、山药各15克,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白芍、首乌各12克,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
加减:血压高加珍珠母;腰痛加川断、桑寄生;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73例,痊愈60例,好转9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9.6%。
常用成方:选用一贯煎、六味地黄汤加味;或左归饮加味(药用生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茯苓、炙甘草、制首乌、龟板、白芍、桑椹等)。
(2)心肾不交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处方:黄连、黄芩、甘草各6克,白芍、枣仁各15克,阿胶(烊冲)、百合、知母各10克,鸡子黄2枚。
加减:烦躁不安、易惊醒加龙骨、牡蛎、磁石;健忘多梦加琥珀、莲子心。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51例,痊愈24例,好转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
常用成方:选用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加减。
此外,心肾两虚者,可用补心丹;心阴虚者,可用甘麦大枣汤加味;阴虚肝旺者,可用知柏地黄汤治之。
(3)肝气郁结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养阴。
处方:柴胡、白术、茯苓、赤白芍各12克,当归、丹皮、郁金各9克,川芎、陈皮、甘草、薄荷(后下)各6克。
加减:口苦躁怒加黄芩、栀子、龙胆草;舌青紫有瘀斑加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32例,痊愈65例,好转6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
常用成方:选用柴胡疏肝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
(4)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
处方:炮附子、炮姜各6克,党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2克,炙甘草6克。
加减:便溏加山药、扁豆;偏肾阳虚加熟地、山萸肉、肉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78例,痊愈42例,好转3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4%。
常用成方:选用无比山药丸、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右归饮加减(药用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制附子、肉桂、鹿角胶、菟丝子、山药、党参、白术等)。
(5)肾阴阳俱虚治法:益肾阴,温肾阳,泻虚火,调冲任。
处方:仙茅、仙灵脾、巴戟肉、山药、太子参、女贞子、菟丝子、桑椹子各10克,熟地、首乌各18克,知母9克。
加减:失眠心慌明显加舍欢皮、百合;烦躁不安加龙齿、牡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96例,痊愈116例,好转7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9%。
常用成方:选用二仙汤加减。
二仙汤(上海曙光医院经验方:仙灵脾12克,仙茅、巴戟肉、当归、知母各9克,黄柏5克,水煎两次分服)。
本病的病机关键是本虚标实,治疗应以补肾气、调冲任为主,故不一定局限于上述五种治法。
四、专方治疗(1)坤宝丸组成:生地、白芍、女贞子、杭菊、黄芩、炒枣仁、龙齿等。
用法:制成水蜜丸,每次30粒(3克),每日2次,2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30例,痊愈112例,好转2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7%。
(2)更期饮组成:生地15克,紫石英、制首乌各20克,白蒺藜、无花果、绿萼梅各6克,仙灵脾、枸杞子、山萸肉、当归、白芍各10克。
加减:肝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决明子;脾肾两虚加仙茅、菟丝子、山药、党参、白术;肝气郁结加加柴胡、川楝子;心神不交加枣仁、茯神、五味子;气滞血瘀加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60例,痊愈34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
(3)定经汤组成:菟丝子30克,白芍30克,当归30克,熟地15芄,山药15克,茯苓10克,荆芥穗6克,柴胡10克。
加减:头晕腰瘥、经量多加女贞子、旱莲子;失眠多梦加枣仁、柏子仁;心烦易怒、舌红加栀子、珍珠母;面部潮红加生地、知母、黄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37例,治愈18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为100%。
(4)更年舒糖浆组成:当归、白芍、菟丝子、黄柏、仙灵脾各80克,生地、熟地、知母各60克,红枣50克,川芎、炙甘草各40克,淮小麦20克。
用法:上药浓煎至500毫升,酌加防腐剂,每日服2次,每次50毫升,15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共观察30例,痊愈17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
五、中医偏方验方(1)丹参30克,加红糖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百合60克,加红糖适量,水煎后服用。
(3)手掌大鲜荷叶1片,去心莲子,去壳芡实各60克,加适量糯米煮粥服食。
(4)柴胡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生大黄、黄芪、川桂枝、制半夏各9克,炙甘草3克。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5)仙茅、知母、仙灵脾各10克,当归6克,巴戟天15克,红糖30克,黄柏皮10克,白糖30克。
将中药煎水,去渣,取滤液,再在滤液中加入红、白糖,煮1—2沸,即成。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30—50毫升。
(6)浮小麦10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
先将炙甘草加水煎煮取汁、备用,再用炙甘草与小麦,大枣同煮,先用武火煮沸,最后用文火煨至小麦烂熟成粥样。
每日早、晚空腹食1碗。
(7)玄参、丹参、党参各lO克,天冬、麦冬各5克,生地、熟地各12克,柏子仁、酸枣仁10克,远志5克,当归3克,茯苓、浮小麦、白芍各 lO克,元胡6克,龙骨、牡蛎各15克。
五味子、橘梗各5克。
清水煎服,日 1剂,1剂煎2次,分早晚温服,16剂为1疗程。
(8)黄连3克,麦冬、白芍、白薇.、丹参各9克,龙骨15克,枣仁9克。
煎服汤药每日5剂,1剂煎2次,早、晚温服,连续服药1个月为1疗程。
(9)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的偏方有:郁金、三棱、莪术各lO克,丹参30克,川军、肉苁蓉、巴戟天各10克。
本方每周服6剂,水煎眼,一般服用1个月可明显见效.治疗3个月左右瘀胀即可消退。
六、中成药(1)更年安片,每次6片,每日2~3次。
(2)天王补心丹,每次1丸,每日2次。
(3)知柏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
七、更年期综合症中医调理更年期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到最后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最突出的征象是月经不规律渐至绝经,一般发生在 45~55岁之间。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在绝经前后出现的月经紊乱,潮热汗出,易激动,烦躁、忧郁、疲倦、失眠、头痛等一系列症状。
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落所致,且与体质、营养、社会环境、文化素养等因素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更年期综合征)是由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脏腑气血不相协调所致。